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保健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生活卫生习惯 龋病 保健措施
对象和方法
2007年7月对定西市口镇212例儿童患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定西市口镇中心小学三、四年级各2个班学生共212例,其中男生118例,女生94例。年龄9~12岁。
方法:在自然光下,用口腔科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镊子),由专业医师负责检查。龋病诊断标准按照卫生监督局制定的方案中有关规定实施。
标准:①生活习惯:是否吃零食(每周7次为“吃”,每周3次及3次以下为“不吃”),是否吃甜食(每周5~7次为“经常”,每周3次以下为“不吃”)。②卫生习惯:是否刷牙(每周4次为“刷”,每周4次以下为“不刷”),进食后漱口(每日达3次为“漱”;每日3次以下为“不漱”)。
结 果
212例9~12岁儿童中,患龋人数153例,龋齿数382.5颗,龋均2.5,卫生、生活习惯达标者仅71例,其中患龋人数
24例,占患龋人数15.69%,龋齿数40颗,龋均1.7。未达标者141例,患龋人数129例,占患龋人数84.31%,龋齿数342.5颗,龋均2.7。经调查还发现乳牙龋补牙率1.0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6.1%,检查后预约复诊率23%。以上结果证明,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患龋率明显低于不能坚持刷牙、漱口,经常吃零食、甜食的儿童。
讨 论
龋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儿童抓起[1,2]。在农村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消除“乳牙是迟早要换掉的,治不治无关紧要”的错误思想,使群众对乳牙患龋的治疗有正确认识。事实证明,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的口腔保健知识,应首先从儿童做起,使其从小受到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则会终身受益,在儿童龋病预防中,应从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四个阶段进行防治。这不仅是每个口腔医务人员的职责,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和执行,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建立一支学校健康教育专业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定期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工作,让学生掌握口腔卫生知识。刷牙是清除菌斑,预防龋病、牙周病发生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牙龈或牙周疾病的人应强调早晚刷牙,午饭后也要增加1次,做到每个公民每年不少于1次的牙科常规检查。
在儿童龋病的预防中,通过口腔保健知识普及教育,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的广泛使用,大多数儿童都能自觉接受,并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六龄牙的窝沟封闭工作,早期有效地预防了窝沟龋。
目前我市经济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不容乐观,口腔医务工作者严重不足,口腔健康教育也未得到足够重视,群众口腔保健知识贫乏,错误观念比较顽固。在调查中发现儿童乳牙龋补牙率仅为1.01%,复诊率23%,多数儿童的龋牙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这与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
调查结果提示: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通过全体口腔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儿童抓起,从乳牙抓起,相信农村的龋病防治工作肯定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2
城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配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必须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人员,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90%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90%以上,散居儿童达7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3.逐步开展智能测查。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5%以上。佝偻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至30%,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30%,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有条件的儿童保健机构,开展视、听、口腔疾病的防治。
(六)婴儿死亡率降至15—20‰。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至少培训1个月,中级的至少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争取轮训1遍。
八、掌握完整系统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指导工作。
九、开展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神经精神保健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应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75%以上;
2.对七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5%以上,散居儿童达55%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实行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佝偻病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70%。
八、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九、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装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乡镇卫生院要有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应达8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80%以上,散居儿童达6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应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20—30%。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托幼机构有健全的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有儿童午睡的地方,办好伙食,开展适合各年龄特点的教养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教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六、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一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培训3至6个月。5年内轮训70%。
七、掌握完整的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早期教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要有专兼职的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在6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0%以上,散居儿童达5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要进行防治,矫治率达85%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其构成比中Ⅱ度应控制在3%以下,消灭Ⅲ度。
(三)托幼机构要建立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能适当开展教养工作。
(四)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35‰以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可进行自动免疫的传染病的暴发。
六、有计划地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50%。
七、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统计分析。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机构有人分管儿童保健工作。县妇幼保健机构有儿童保健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承担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有兼职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
三、能开展一些新生儿、婴幼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期访视率在50%以上。对3岁以下儿童每年进行1次体检,受检率达50%以上。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矫治率应达80%以上。使其患病率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45‰以下。
四、托幼机构有一般的卫生保健制度和生活日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六、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七、与有关单位配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八、对基本情况和所开展的工作做好登记和统计。
说明
一、本要求中所指的城市和农村范围:
城市:指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不包括市属县。
农村:指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属县)。
二、甲类市(县)的评比标准: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儿童保健; 整体运作;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owntown child health services operating mode at the present stag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owntown child health services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Metho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ld health services of this area,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was implementated.The indicators and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service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st.Result:Implementated 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in this area,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management rate and the anemia census rate of 0-3 years old children was better than before,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P
【Key words】 Child health care; Whole oper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服务是卫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2]。近年来,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世界儿童保健服务观念也较之前有了改变[3-5]。为探讨观察现阶段城市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运行模式,提高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本研究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约儿童保健的儿童500名,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另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约儿童保健的儿童500名,采用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
1.2 整体运作模式构架 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儿童保健指导、儿童保健门诊以及集体儿童保健。
1.3 整体运作模式做法
1.3.1 转变保健服务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如短期培训、外出进修、工作例会以及个别指导等,对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保健服务观念进行一系列调整。在工作中,时刻将儿童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有效结合,形成整体。预防措施包括疾病筛查、健康体检以及识别危险因素等;治疗措施包括矫正儿童生长发育问题以及干预心理行为等。除此之外,反馈制度及工作转诊也是十分必要的。
1.3.2 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儿童保健科临床医师组成,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儿童保健工作,并承担一定的门诊工作。
1.3.3 儿童保健门诊提供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是要多层次及全方位的:(1)有效结合预防门诊及体检门诊,根据实际情况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并防治各种常见病,指导母亲合理的早期教育及喂养;(2)不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儿童身上,也要详细了解儿童父母及主要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以及职业等,并对其提供有效的保健服务;(3)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4)对根据儿童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分为常规项目(监测生长发育、指导母亲营养喂养)以及选择性项目(评估心理发育、肝脏功能检查、训练康复等)。
1.3.4 家长反馈 在实施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中,家长反馈制度十分必要。可以通过电话、反馈单等形式将儿童实际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对健康有问题的儿童给与有效建议(及时复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儿童保健服务覆盖情况比较 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听力筛查以及贫血普查等保健覆盖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比较 在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情况比较 在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度方面常见病防治、喂养指导、预防接种以及生长发育等,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特点 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世界儿童保健服务观念也较之前有了改变,这就导致现阶段儿童保健服务的特点也在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由以往国家包经费、规定服务内容、包组织管理以及包服务的格局转变为目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管理多机构、服务内容多元化及管理全方位等新格局;(2)服务层次的转变:由以往的定期人体体检及预防接种服务转变为接受保健指导、接受定期全面体检、心理保健以及智力开发等;(3)由以往消极参与到目前的积极主动参与,接受保健的人群越来越多;(4)服务手段由以往的单一、不先进向目前的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4-7]。
3.2 儿童保健服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制约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健机制不合理:一直以来重视治疗却轻视预防,往往对于疾病的治疗设施配置十分齐全,却在预防疾病方面缺少完整的设施,即使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妇幼保健院,也无法完全配置高级保健服务装置。目前的服务配置给医生带来极大压力,因为家长希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均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但由于医院没有相应的高级服务配置,根本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8-11]。本调查显示,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听力筛查以及贫血普查等保健覆盖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分别为71.3%、30.7%及66.4%;在佝偻病普查及婴儿母乳喂养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分别为82.4%、75.3%,普及率很低。(2)保健服务的价值与价格不符:保健服务工作人员不仅要解答家长对儿童日常疾病的预防问题,还要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现阶段的许多保健服务人员还无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有效提升儿童服务水平,在考虑问题时仍不能全面思考,思维仅仅局限于儿童个体[12-15]。所以,导致保健服务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出来,收益与支出脱节,严重制约保健服务事业的发展[4]。本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度方面,常见病防治满意度仅为61.3%,喂养指导满意度仅为73.1%,预防接种满意度仅为74.6%,生长发育满意度仅为61.4%,说明多数家长对儿童服务不满意。
3.3 改变保健服务模式后的效果 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本辖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后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贫血普查率等儿童保健覆盖指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分别为89.4%和89.3%)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分别为71.3%和66.4%),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转变儿童保健服务观念至关重要,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艳红,赵鹏,徐志浩,等.0~36个月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71-173.
[2] 王颖丽,陈风华,王蓓,等.杨浦区户籍与外来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状况比较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4):47-50.
[3] 王俊红.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2):55,57.
[4] 洪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3):357-358,370.
[5] 毕霓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39.
[6] 陈志玮.肇庆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95-96.
[7] 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3(28):83-85.
[8] 花静,吴擢春,孟炜,等.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在我国应用效度的初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56-559.
[9] 戴兴芳.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45.
[10] 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67-970.
[11] 黄晓琳,叶颖菲,黄巧娟,等.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1-92.
[12] 李振林.社区1岁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12):158-159.
[13] 王易,刘荣,辛秀梅,等.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07-110.
[14] 于娟娟,尹德卢,李颖,等.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94-3996.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4
【关键词】人文关怀;流动儿童;儿童保健
1研究对象的特点
2013年全国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显示,全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城乡流动儿童平均流动时间为3.74年,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流动儿童在各年龄组分布比较均匀,流动儿童总的男女性别比为116.39。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父母能够给予被带进城里的流动儿童关爱和指导的时间也并不多。他们在医疗、教育、心理关怀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2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中的实践研究
大量研究[3]显示,除母乳喂养情况较好外,流动儿童生理健康、卫生保健状况等方面表现都较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上海户籍儿童完成“4、2、1”体检(即1岁以内每3个月进行1次,1~2岁儿童每6个月1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1次)比例为84.3%,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的35.5%[4]。此外,流动儿童的多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户籍儿童。闫淑娟等[5]报道,流动儿童两周腹泻罹患率为13.4%,高于户籍儿童1.3%的水平。杨栗坤等[6]报道显示,流动儿童6个月龄贫血检出率为16.3%,而户籍地儿童检出率为9.5%。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的研究显示,坪山新区从2010成立到2012年的3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4.2‰,其中流动人口占93.9%[7]。在就医的过程中,由于受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认知水平等,使得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的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获取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淡漠: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和经济水平较低,保健意识薄弱,流动儿童作为脆弱人群,其保健问题更显突出[8]。北京市丰台区[9]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知晓率为49.5%。海口市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尤其是感冒原因的知晓率(6.7%)以及腹泻原因的知晓率(7.8%)均低于10%[10]。泰安市的研究[11]显示,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养育行为,这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能够促进流动儿童主动获取保健服务并接受人文关怀服务,进而对流动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2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有待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生的研究课题,近年人文关怀理论相关文献只占文献总量的16%[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人文关怀护理理论存在的不足,仅有的文献研究也大都是依照国外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进行的。陈芬荣[13]的研究指出,国内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体呈一般状态,略低于国外。阮满真[14]等的研究指出综合性ICU护士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ICU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重的抢救治疗任务使得护士忽略了以上能力的提高。褚梁梁[15]等研究显示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没有差异。史荣美的研究[16]认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养成。
2.3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针对流动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多项研究[17]表明,对流动儿童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郭小红的研究[17]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组儿童家属人文关怀认知能力各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效率。史荣美的研究[18]发现,在实施人文关怀前几项评价值偏低,实施人文关怀后,几项评价结果明显提高。彭阳的研究[19]表明,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刘莉[20]的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引发护患矛盾。他们这些研究都反映出人文关怀在引导流动儿童的人格发展、提高儿童就医依从性方面,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有显著性的作用。
3提高流动儿童人文关怀的对策建议
3.1采取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接受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我们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同时,还要重视儿保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看护人保健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广播、上网等公共媒体宣传途径获得儿童保健知识,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等公共媒体资源方式,此外,还应该通过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易于接受的途径,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将口头宣教与书面指导相结合,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5
【关键词】 乡村卫生服务;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事业不仅事关医学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当前,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服务水平和儿童健康状况与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属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文化、经济落后,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对本市2006~2007年儿童卫生保健年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干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池市2006~2007年11个县(市、区)妇幼卫生年报表。报表由村、乡(街)逐级上报到县(市、区)、市妇幼保健机构,经严格质量控制、计算机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后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表1显示,2006年与2007年相比,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5.35%。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 从表2看,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4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3.10%。可见要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婴儿死亡率;而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妇幼保健工作重点要放在围生期和新生儿期。
表1 2006~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
表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略)
2.3 儿童保健有关疾病指标情况 2006~2007年比较,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了6.9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上升了60.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了4.77%,见表3。可见加强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畸形防治,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重点。
表3 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略)
2.3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 两年来新生儿访视率相对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平均上升率为5.2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变化不大,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见表4。提示本市有半数以上的儿童未能进行体检和得到保健指导。
表4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略)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儿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1]。近年来,我市的儿童保健事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实现了《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00年基础上(2000年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8.79‰,34.08‰)下降1/5的目标要求。但由于本市大部分县(市、区)均为农业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给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7年全市婴儿、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广西2006年报告指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68‰、12.60‰),且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区。因此,要进一步降低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本监测资料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79.4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3.10%,前3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要充分以降消项目为契机,强化产科、儿科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产科工作质量;积极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效措施。
资料还显示,2007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03%,较2006年1.89%上升了60.32%。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存活率低,而且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智能发育也有非常明显的长期的消极影响[3],关系到今后的出生人口素质。妊高征、多胎妊娠、孕期营养、环境因素是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下的主要原因[3]。因此,借助降消项目宣教平台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教育,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监测,加强对孕期的科学营养指导,避免因孕期疾病或不良因素刺激造成的早产,减少本市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年报反映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儿童保健覆盖率两项服务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儿童保健覆盖率距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的60%以上相差甚远。目前,随着本市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儿童疾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在基层重临床轻保健现象较为突出,儿童保健设备陈旧落后、保健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模式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落后等因素影响,居住在贫困山区居民保健意识还很低,主动要求健康体检的热情不高。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要重视儿童保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儿童保健基础建设,注重儿童保健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保健意识和利用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良明.儿童保健评价指标[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3(4):193-194.
[2] 静进,杨斌让.儿童保健医学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43.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6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