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其本质就是对人的培养。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传递文代知识,创造文化知识。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提高裁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成果。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就要在这两方面下工夫。
但是,教育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有所不同,有些较为直接,有些则只是间接地与经济发生关系。因此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也要有所区别。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全国人民文化素养,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它不直接培养劳动力。而是为培养劳动力打好德智体资方面的墓础。当然,由于我国教育程度比较低,至今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青少年在受完基础教育以后,甚至初等基础教育以后就要参加到劳动大军中去,因此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培养了劳动力,所以要考虑到它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较快地进人劳动队伍。但是基础教育毕竟有它自己的主要任务。要培养劳动力就应当在完成墓秘教育之后进行职业培训。帕锡臼是初等教育,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它的毕业生还不到就业年龄,因此在基础教育裔段不宜强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技米教育就不向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本来是两干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谋生豹教育,技术教育则是培养技术人员,或者以传授一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月的伪教育。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上的大多数职业都与技术有关,因此就统称职业技术教育了。学生受完职业技术教育以后就要进人社会,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和其它职业。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和市场经济有着较直接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的方式方法。当然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有一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关系,如师范、卫生保健、艺术、体育等专业,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改革。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门类很多犷有理、工、农、医、文各类。各类中又分基础理论教育和应用理论教育。简单地说,有一部分专业是直接为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如工、农、商、金融等专业,它们与市场经济靠得最近,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有一部分专业如医科、哲学人文科学就与市场经济离得较远。当然从提供劳动服务来讲,它们与劳务市场也有较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劳动服务毕竟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其服务的成果不直接进入商品市场。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给市场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它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具有多学科、高科技的优势,高等教育应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做出贡献。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需要建立和培养科技市场来刺激高等教育的科技研究。成人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很密切。但是成人教育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补偿教育,主要是给未能完成正规教育的成人补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另一部分是职业性的继续教育,是给成人以职业培训,这就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成人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培训,使成人尽快地达到职业所需求的熟练技能。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直接的联系,而且成人教育办学灵活,可以适时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调节。以上是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来看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诸多不同。不可笼统地讲教育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来进行改革。
二、现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筹措教育经费的问题。当前教育经费短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资奖金倒挂,教师流失严重。有人把署仑归之于计划经济的结果,提倡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使教育商品化,向企业用人单位收取培养费,向学生收取学费,以筹措教育经费。关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首先要弄明白,教育经费短缺、体脑倒挂是不是就是计划经济的结果,我认为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作必然的联系。回顾50年代,我国教育经费和经济建设是同步发展的,“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5.5肠,当时工业固定资产增长1.26倍,而工程技术人员增长2倍。1958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开始减少,“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6%,三年调整时期(1962一196动为3.2%,“三五”期间为1.,写。就是说,“,,期间达到最低点,可见轻视教育是“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1978年的工资改革是“”“左”的思想的遗毒,降低了知识分子的工资,使体脑倒挂至今扭转不过来。这与计划经济没必然的联系。谈它有一定关系,则是说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效益太低,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用来办教育,只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才能提高教育经费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有人企图通过教育参与市场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是不现实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要参与市场这句话如何理解?市场是多形式的,有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等等,与教育有联系的主要是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培养人才,学生毕业以后要进入劳务市场,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有争议的课题),即使学生毕业后要作为劳动力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架参与市场交换,这种交换也不是在学校和企事业之间进行的。任何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办教育,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地方税收来办教育,都不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直接的市场交换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教育经费来自地方(州)的税收。纳税人是全体公民,不论是不是企业主,也不论是不是有孩子在学校上学,都必须根据各自的收入交税。地方政府把税收的一部分用来办教育。由企业者用人单位来交培养费的办法只能局部进行,不能完全推行。如果全面推行,就会造成教育的萎缩,因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它总是重视眼前的利游,而人才在企业发挥作用总是滞后的,越是高级人才滞后性越强,大多数企业不可能具有远大的眼光来储存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人才,因此任何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由国家来规划,来干预,不是由市场直接调节的,当然国家规划和干预要预测市场的需要。市场是有调节作用的,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映出来,就业情况好的学校和专业,申请入学的人数就多,学校根据这种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计划,而不是把毕业生(人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与企业直接交换。
有人主张教育服务是一种劳务,也是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根据这个理论,学生成者家长就是买方,要购买这种劳务就要交费,因此交学费就是天经地米韵事。首朱释薄说听‘’我是同滋义务教育以后上学要交一定的学费的,但是这种知杯是教师务务的济澎家长和学校不是简单的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家长送孩子上学校,’为了提高政子的劳动能力(使用价值),将来可以改变社会地位,获得经济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是家长的投资。但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长作为社会成员来讲,他既有一定的社会义务,又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家长参加社会劳动,他的工资所得是劳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已经交给社会,由代表社会的国家进行第二次分配。其中就有年轻一代的教育费用。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家长是已经交过学费的,不过不是直接交给学校,而是交给社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是不一样的。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低工资制度。所谓低工资制度,即工资水平是低的,但社会福利是高的,社会主义时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低工资制度会相应的改变,但是在目前工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要用学费作为教育劳务的价值来偿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前面说过,我是主张收取“定的学费的,但要分什么教育,义务教育就不应该收费。世界各国实行义务教育从来就是免费的。因为所谓义务教育,也即是强迫教育,家长有义务也有权利送孩子上学,国家有义务办学,给孩子上学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果要收学费,那末就有一部分家长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能力送孩子上学。因此许多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免费为孩子提供午餐,提供教科书,为离校远的孩子提供校车接送。这一切都是为了便利孩子入学。当然在我国教育经费极端困难条件下,学校为了开展某种活动,适当收一些杂用费也是可以的,但义务教育在原则上应该是免费的,这是不容含混的。
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则是另一回事,属于非免费教育,可以收学费,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学费的多少可以按两种标准:一种是按质论价,辱量高的学校收费高,质量低的学校收费就低。另一种按毕业生的出路好坏论价,出路好的收费高,出路差的收费就低,例如旅游专业,非常走俏,毕业生分配到旅游局、大饭店,收入也高,这类专业应该收高额学费。这种收费的区别就是靠市场来调节了。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国家要保证重点发展的专业,如基础理论,人文社会科学、师范等专业。其它专业也可象职业技术教育那样收费,但考虑到我国工资制度尚未改革,家长负担能力有限,目前收费还不能太高,还不能补偿所有的培养费用。
总之,学校收费问题,有市场调节的因素,也有别的因素,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学校都列为非营利组织,国家对私立学校也要有所补贴。只有极少数补习学校,特别是外国人办的语言补习学校之类才标明是营利的组织。这种学校一般是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到那里不是为了学习多少东西,而是去混张文凭。这类学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宜提倡。至于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课余到补习学校兼课,,或去当家庭教师,获取报酬。这种劳务实际上已超出我们通常讲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本文议论之列。
教育劳务还表现在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上。我认为这部分劳务是可以进久市场的。因为信息也是资源,也是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科技成果就更不用悦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改型换代的必要条件。学校理应从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中得到报酬。但是恰恰是这一块,科技市场在我国很不发达,可以说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自己提供的科技债良和科技成果在我国很不值钱。我国许多企业到国外引进技术资料,要化很多外汇,但国内高校提供同样的技术资料,却只值外国资料的百分之几。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因此要在国内培育科技市场。这种市场的建立不仅会大大捉进我国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如提高,而且会促进高等学校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增加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收入,逐渐改变体脑倒挂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办学、多渠道集资办学提供条件。但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即市场经济是强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以后,就不会象过去那样慷慨地向学校交培养费。目前许多部属院校,由于部门领导职能的改变,实行政企分开,经费来源就断绝了,困难很大,就是这种反映。因此从总体上来讲,教育部门可以多渠道筹集经费,但办教育根本还是要靠国家统筹安排,通过立法,通过税收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不能靠学校参与市场经济来解决。
三、关于学校办企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我的观点是,在当前教育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创办各种企业,增加收人,‘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政善教师生活,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与办教育是两回事。就象国外许多企业家办学校一样,企业家办企业,用赚来一部分钱办学校。企业家任学校的董事长,并聘任一位专家当校长。企业是企业,学校是学校。所不同的是,国外企业和学校是分开的,我们则是企业和学校合一的,是一个法人地位。
学校办的企业当然要进人市场,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但学校的企业进入市场并不等于学校进入市场,学校办企业并不等于是学校企业化,许多同志把学校办企业说成是学校企业化,这是不正确的。
前面说到在当前教育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无可非议,反过来说,如果在教育经费正常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就不一定值得提倡。因为办企业和办教育毕竟是两回事,能当校长的不一定能当企业家;能当企业家的不一定能当得了校长。如果校长又要当企业家,则对学校并不有利。教师也是这样,学校只能分一部分教师去办企业,不能让教师兼做企业家。也就是说,本来,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全部精力,不能分散精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中小学不应该办企业,现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地方办企业来养学校,而不是反过来。
至于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办企业则是另一回事,也可以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为了补助经费之不足办企业,如上面说的那样;另一种是结合学校性质和专业办企业,为了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第二种性质的企业是应该提倡的。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本来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种职能。这三种职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中世纪时代的高等学校只具备教学一种职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等学校开始从事科学研究,而且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社会又赋于高等学校服务的职能,特别是美国在上个世纪肆立赠地学院以后,这种职能越来越强烈,影响到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用什么来为社会跟务,就是用仑豹知识,用它的科技成果,当然也不排除办企如但更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帮助企业培训人才,改进技术,雄高劳动生产率,瞬时从金业中获得应有的报偿。这种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和教学科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最终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最终是有利于教育,而不是削弱教育。
四、上面分析了当前教育界议论的几个问题,是想潭清一下,不是教育改革的所有问题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教育的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屏,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教育就会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教育就会缺落动力和活力,就会走进死胡同。但同时要正确理解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真正为市场经济服袅,「为繁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育要尊重经磷规律,教育也要尊重自己的规律,教育如果忽视了经济规律,则教育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教育如果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也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的需要,跟不上变革的形势。教育如何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呢?我想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育要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在当前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要为市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可以分几种层次和类型,一类是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一类是管理企业的人才;一类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他们也是人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市场竞争的意识,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当然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自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培养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死记硬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做法,使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专文来论述。
(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就要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这种体制使得学校办学机制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学校办不出特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这种体制暴露了明显的弱点和不适应,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地方办学决策权和自。在上面讲到与市场经济联系较密切的部分更要放权。放权有几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课程计划、培养方式的调整,二是有利于学校和市场直接挂钩,参与科技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所采用,三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条件和学校的优势办出特色。
当然,放权也会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有些国家需要确保的专业,如塞础学科、国防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可能就会萎缩,义如各地可能贪图小茄全,专业重复设查,办学效益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利用政策来调节,也就是说放权并不等于国家不管,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不管,重点是在宏观控制上。
我认为,高等学校的办学权限和办学模式要做重大的改革。现在全国有1080多所高等学校,可以分几种类型,一类是国家重点学校,包括国家教委直属36所和中央各部委属60余所,约100所,这部分学校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第二类是地方重点学校,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2一3所重点学校,省市自治区都化了本钱来武装这批学校,条件也较好,师资力最也较强;第三类是一批普通学校,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第四类是一批专科学校,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地方职业性大学,条件很差。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不可能压缩,也不可能限制发展。过去总是由于经费问题和质量问题放不开手,今后在这两个问题上也要分分档次,分别处理。我主张,今后国家只管好一二百所高水平的大学,其它放并让地方上去办。特别一二年制的专科和短期大学要放开,地方或者团体,私人都可以办,经费自筹。规模不论大小,只要毕业生在市场上需要就可以办。质量问题可以由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组织社会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来检查评价它的质最,另一方面是冲破学历主义,改革用人制度,不要用学历来作为用人、定工资级别的标准,而是按能力用人,·按能力付酬。也就是说,一把质量问题也放到随行就市中去解决。我觉得在我国用人制度中冲破学历主义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但这个向题太大,需要专门论文来讨论。这里不能深谈。
(三)学校内部体制要改革,特别是高等学校。
首先,要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状况。现在看来把学校的社会服务设施归还给社会目前还不是时候。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迟早要走到这一步。当前的问题是把它适当分开,分别加以管理。在后勤管理方面,除一部分非营利部门外,完全可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其次,要改革报酬分配制度,把夯配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把岗位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三种制度缺一不可,岗位责任制是目标,检查考试制度和奖惩度是达到目标的保证。没有考核就不可能奖惩,没有奖惩,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目标是坚持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益,提高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
第三,进行教学、科研体制的改革。这是学校改革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教学科研水平提不高,一切改革都失去了目标。要解决教学科研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就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这个问题也需要专文来论述。
第四,加强群众的民主监督。学校自扩大以后,不能是校长说了算,应该有一个民主渠道,发扬民主,调动教职员的积极性,同时对学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
(四)为了实行深刻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教育观念上加以变革。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所谓大教育观,就是全时空,全民的教育观。在时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是一定年龄阶段的活动,而是要贯串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空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学习的场所,国家、社会团体甚至于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为人们提供学习资料。要鼓励青年自学成才,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学习。不仅提倡人人受教育,而且提倡大家来办教育,以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办教育为主,社会团体可以办,个人可以办,只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金日狗有关规定,就允许他办学。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所谓人才,是指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勤奋工作,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行行斑状元,行行出人才,要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难有读书高”的伯观念,几要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基础教育要把提高全国人民的文明素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切切实实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都生动活拨主动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三打两建活动 措施 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
1、三打两建活动发展状况述评
随着《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推出,为“三打两建”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三打两建”中要注意借鉴香港等发达地区的营商法律制度为我所用。防止“三打两建”工作走过场或执行偏差从而促进“三打两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纵观当前的食品、药品行业,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现象虽然并不普遍,但却偶有发生,如果任凭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不仅会扭曲市场机制,更会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三打两建活动活动对于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打两建活动可以保证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并且拉动国家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促使广东三打两建活动变得愈加复杂。随着我国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对我国三打两建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三打两建活动关系到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质量,我国三打两建活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前景,这就要求广东省内的三打两建活动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并重点分析实施的要点。
2、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危机的出现,揭示了三打两建活动对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1“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提高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运行的效率
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增强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工作人员的信心,以及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体制建立过程中,我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三打两建活动的科学合理与否,能够促进或制约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而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又需要三打两建活动进行合理调整。三打两建活动是调节国民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运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杠杆。一般说来,在任何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体制中,只要存在价格机制,其核算、刺激、分配和调节等职能便要同时执行,从而促进或制约国民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由于三打两建活动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动,制约或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等。所以会促使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衰退,因此三打两建活动对于行业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组织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对于我国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合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使得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保持正确轨道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加快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有序的运行。
2.2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可以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通过实施三打两建活动,那么会减少政府部门的营私舞弊以及贪污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保证可以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通过三打两建活动可以加强整个社会系统其它方面的合理运转,从而施加正向的影响。同时,三打两建活动联系着各方面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利益,三打两建活动导致某一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因素的调整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三打两建活动联系着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活动的方方面面,是重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信息的传递者,在生产领域,三打两建活动变化提供了生产成本、盈利、劳动耗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变化的信息。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由于三打两建活动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是受影响对象,所以通过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群体的向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3、加大执法力度以保障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
3.1完善法律方面的相关管理机制,是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保证。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一个社会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如此,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稳定发展,也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管理机制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为中心,在管理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制度制定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
3.2加强监督条例的实施以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
三打两建活动对于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财税政策制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税政策的制定来讲,可以有财务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治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侧重财税政策制定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国家政策必须做到客观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效运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结果。因此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在加强效果时,必须时刻加大力度,对制定人员的管理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结果。
4、总结
通过对三打两建活动的详细描述,发现三打两建活动对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国家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长久的得到发展。为了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维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人们内控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建立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经济管理的结果,以获得较好的监督管理结果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描述都显而易见,所以只有切实的贯彻企业内控的相关行为活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编著,《企业家与企业政治思想工作:2005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金思宇,张鸿钧主编,《中国三打两建活动案例(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3
一、我国金融学目前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落后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规律与价值判断的学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学主要涉及到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极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对于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模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是那么的完善,因此,各大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学人才的专业素质其实也并不是非常的高,再加上教师对于金融学的理解不透彻,各大高校对于发展金融学的资源也不够完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与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越来越落后。严重的阻碍了金融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
金融学是一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于金融学的使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金融学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渐渐地人们的实际生活脱离了联系,因此,就无法在市场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制定有关的解决对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的金融学理论知识正在逐渐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对金融行业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
(三)对于金融学本质的理解不透彻
金融学不仅仅是一种计算企业经济收益的手段,更是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统筹管理手段。金融学之中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应用不同的金融体系,由于金融学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很多时候面对同一种情况可以使用多种金融学的体系,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都能达成同一个目的,不同的方法就意味着不同的代价,因此,了解金融学的本质,选择最合理的金融学体系,才能最快速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对于金融学的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经常会出现选择了错误的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虽然最后所达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二、我国金融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金融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鉴于前一段时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完善了不少针对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学的进步也是翻天覆地的,因此,对于金融学的有关规章制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深化金融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
(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环境也在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金融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了,要不断完善金融学的内容,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培养金融学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提高金融学面对挑战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金融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课程
目前,我国金融学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上也非常的广泛,但是,我国各大高校的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在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上面,在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不能光会纸上谈兵,要在金融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才算是达到学习金融学的目的。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践;问题;对策
1.国内外研究状况
目前国外对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研究较多,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公允价值相关性和真实性问题。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主要代表的反对者人为公允价值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占据了公允价值相关研究的极大比例。
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也比较常见,李端生(2010)认为公允价值存在着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吴楷楠(2011)根据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的范围有限,部分企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性存在随意性。李述有(2011)认为当前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环境的制约,会计人员的素质导致的实际操作的问题,监督约束机制的制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包括了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这两大板块。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误解进行修正,并且对公允价值实际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缺陷
2.1 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不能给公允价值的产生创造真正公正,公平的市场条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垄断行业的存在给建立和完善公平,导致行业准入条件很高,新企业很难打破价格垄断,公允价值计量实施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很多资产和负债根本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这就增加了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
2.2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准则所存在的弊端
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准则已经多达30余项,然而真正对公允价值具体操作提供指南的却少之又少。由于各项准则的制定时间,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项准则的制定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这就加剧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复杂性,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结果多样化,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都不够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推行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关于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事项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2.3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差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不仅仅是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且取决于会计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很多情况下,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或者找不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的时候,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利用估值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人为的估值。而这种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情况下都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的平均素养还达不到标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水平都也有待提高。
2.4 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不够高
根据实际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发现:过半的被调查者人为我国在市场完善和活跃程度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调查还发现,我国确认公允价值的条件还很不完善,很多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事项无法找打最直接的市价来进行计量。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采用任何专业的估值方法,比较随意。这种情况很显然不利于公允价值发挥有效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条件,催生活跃的交易市场,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而不断改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资本,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垄断行业的行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垄断企业对垄断价格的扭曲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相关信息获取的“公允性”。
3.2 加强公允价值相关法制建设,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要不断加强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定部门对于公允价值相关交易和事项都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规范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规范。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宏观上,国家必须要加强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的工作,微观上,中介和信用机构也要不断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信用失真的行为产生。
3.3 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要使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行之有效,就必须要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就企业来说,要重视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这两大方面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水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操作过程当中,他们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底线为基础,决不能因为权力压迫或者利益驱使就歪曲公允价值相关交易的事实。
3.4 增强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要不断加强公允价值相关知识在我国企业当中的普及程度,加深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要制定公允价值实践操作的具体应用指南,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提供统一系统的运用规范。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员工的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及时培训。员工自身也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普及深度和广度将成为公允价值是否能在我国市场上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
4.结论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要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运用中的进一步完善,应该扫清企业对公允价值理论认识误区,培育完善的市场条件,提升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素养。只有针对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思考,才能不断提升公允价值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楷楠.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商业经济,2011.12
[2] 李述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以及完善.时代金融,2012. 1.98―99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5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市场营销专业都是社会学科主流专业,就业率较高。中美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更能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本文在对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分析两国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美高校
现如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与企业客户及整个社会进行沟通、提供价值的活动过程,各行各业都需要市场营销,它的专业适用性极强。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中美高校中最为普遍的专业。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高校,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就业及岗位适应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是老牌传统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普遍现象,企业活动的网络化动作,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美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适应这样的社会变化,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整合营销,其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企业营销战略业务过程的人才,主要传授围绕企业在制定、调整、执行、管理营销战略业务中的相关知识,在不同领域开展营销业务。二是市场分析,主要通过市场调研相关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讲授,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分析市场中商品供求关系,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理论的逐渐完善,大数据分析也被纳入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1]如美国TepperSchoolofBusinessin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学习市场经济分析方法论相关课程及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相关课程,还要求学生们学习本学院以外的文学、计算机、工程学、人文科学等相关课程,以便学生们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更多的兴趣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社会上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有760多所高校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有80多所重点大学设有市场营销硕士专业,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中国十大高薪专业之一。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数量远比美国多。中国各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相差不多,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要求学生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市场营销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市场营销理论前沿知识,要具备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还要求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具有独立科研和工作能力。[2]如在全国第一个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旨在为企业培养理论基础雄厚、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操作能力强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源、组织行为、财务会计、金融投资、计算机、统计等方面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技能。中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都设在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设在商学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则设在管理学院。但由于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类似,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出现类同现象。
二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比较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比较重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国际性与平衡性,并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步性。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方案,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但这种多样化并不是无规律、无限制的,学校会设有一定数量的核心课程和相关领域课程,核心课程由本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相关领域课程是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学习而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掌握市场营销知识,以便将来成为本领域的领导者,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工业设计、媒体交流等各方面。此外,有些高校还规定学生要完成一个副修专业,目的是让学生从其它专业领域中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选择上,美国高校一般会规定获得学位必需的课程门数及学分,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最低课程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核心课程、相关领域课程、选修课程等,因此,每个学生可以比较灵活地选择课程,安排学习、社会实践、旅游等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理解知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有两方面的核心课程,一是组织领导学相关课程,如组织行为学、商业沟通、职业与服务项目策划、商业社会与道德等课程,另一种是商业分析与策略相关课程,如全球商务、会计学、运营管理、金融学、管理博弈学等课程。该校设有数学、经济、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数学方面包括微积分、多元分析方法、最优化分析方法与模型等课程,经济方面有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统计方面有商业概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课程,计算机方面有数据处理、商业数据处理等课程。该校还规定十个相关领域,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个领域,完成该领域三门课程的学习。该校还规定,学生们必须在Tepper商学院以外的其它学院副修一门专业,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领域专家团队,这也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引以为豪的特点。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考虑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兼顾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尤其是重点大学中自主招生权限的市场营销专业更体现出这一点。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教育管理体制,国内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必修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国家教学大纲中要求必修的课程,每所高校的学时安排和学期安排基本一致。二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校具体办学特色来设计难易度,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之间有一定差距。三是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需要学习的课程数目较多,虽然各高校专业课设置基本一致,但从教学内容与层次上各个学校的差异度也较大。如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不少专业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专业必修课外设计了院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本院开设的英文课程,其中至少一门是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较高的。
三结论
现如今中国的教育步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在强调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相关专业课程,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并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决营销方面的问题。纵观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各个高校正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调整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灵活度与融合度,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计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专业教育水平。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国内高校在学习美国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自身专业发展特色,以便在国际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作者:赵贵玉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6
例 (2011年・北京卷)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下图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就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图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
思 维点拨
本题以培育优势产业这个热点为话题,考查不同的生产要素对产业的重要性,实际考查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要求回答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本题应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所列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劳动力要素的作用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技术要素的作用在于技术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二是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联系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要注意表述全面。
答 案
①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其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②消费需求是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能带动一个产业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总 结与反思
不少考生看到此题后,可能感觉有话可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是始终答不到关键点上,这主要是由于考生对资源主线把握不全面。
高考对资源及资源配置的考查一般有三种形式:(1)考查资源配置的重要性;(2)考查如何实现资源配置;(3)考查资源配置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始终要注意各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意义,如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意义。二是要注意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可从市场调节的缺陷、我国国情或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经济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三是注意几种资源的重要性,如科技、劳动力、土地、文化、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
为了调动这些知识,我们必须对《经济生活》中涉及资源的内容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知识发散。
一 、几种资源的重要性
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要求必须合理配置资源,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类的需求。
三、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市场与计划
1.市场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下图展示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流程:
(1)市场价格与资源配置: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获利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和自发性。
(2)企业生产与资源配置: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下,企业要想把商品卖掉,尽量保本或减少亏损,就必须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技术和管理、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多个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兼并、破产或强强联合等多个途径,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市场原则与资源配置:制定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防范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分配到社会最需要的部门和生产单位,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社会真正需要的产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4)国际市场与资源配置: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包括:①经济计划: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等。②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经济杠杆:价格、利率、税率等。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①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②经济司法: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四、社会再生产与资源配置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与资源配置有密切的联系。
变 式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