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博弈论;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国内外工程管理理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都有很多的物力、人力的投入,尤其是在工程项目优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一些重大项目工程的费用、工期以及资源优化方面等问题的解决有了很明显的进展,甚至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1、独立静态优化发展

独立静态优化发展阶段是依据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的网络规划技术。工程项目在独立静态优化发展的阶段,通过对网络活动模型的应用,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工期以及资源等做出了较完善的优化。这个阶段优化理论所具有的特点是:时间在不考虑资金时的价值;不考虑项目管理各主体进行优化决策时优化活动造成的影响,项目管理各主体相对独立的完成各自的优化工作。

1.1资源约束进度计划问题

一直以来,人们在资源约束进度计划问题的研究有比较重视,由此资源约束的发展是相对完善的。该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种是在资源限量的情况下,计划进度应该怎样安排才能够达到指标优化;另一种是实现资源最优限量在定目标时的讨论和研究。根据活动模式可分分为单模式或者多模式问题,单模式问题是各活动只有一个实施模式,定量的持续时间和资源的用量,最短的工期和最优均衡的资源是其优化指标。多模式问题则是各项活动有多个实现方式,持续时间和资源的用量不确定,最优化指标是最短的工期。根据活动能否在执行过程中断,把网络计划分成抢先、非抢先式。抢先式的计划可以在工程中实行活动中断,以后再继续恢复,而非抢先式计划不可以中断,活动只要开始必须进行到结束。

1.2时间和费用的交换问题

时间费用的交换是工程项目关注的另一个优化项目管理问题。该问题是指通过资源分配的增加使项目持续时间缩减。时间费用问题的研究重点是对工期在经济压缩,考虑某些活动可以进行压缩及压缩量的多少,在满足整个工程项目的需求下,在压缩活动中时间持续的费用量最低。

2、独立动态优化展

资金在工程项目优化管理的时间价值是人们在1990年后工程项目的增大才得到更多的关注。随后,人们逐渐把工程项目管理优化在资金时间价值方面的考虑称作现金流优化。在十多年的发展和丰富当中,现金流的优化可以分为支付进度和计划进度这两方面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独立动态的发展网络中的各个活动,都可以把活动实行中的现金流的各种发生状况一直折算到活动的结束,这中折算方式能够直接的等效活动结束时发生的现金流。由于考虑到投资的机会成本,研究人员针对项目工程中物资、资金等不可再生资源,运用了不同的规划模型做出了现金流优化在资源的约束下的支付进度问题、压缩工程项目活动的持续时间的实现现金流的优化的问题研究。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工程项目管理的独立动态的优化理论虽然完善的考虑了资金运用在时间上的价值,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动态的优化过程中,不同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在进行决策时相互之间的影响。现金流优化论的动态独立发展较好的解决了大型工程项目中工期大、资金额度大时资金时间价值的问题,从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理论的静态发展到独立动态的发展,逐步接进了工程管理的实际。但是在效果上依旧不是很理想,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化理论和实际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一致性较差。因此,项目管理理论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

3、均衡优化发展

纵观工程项目发展的过程其管理模式已经由单一化转变成多个管理的主体,多个管理主体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相互合作,还会出现利益的冲突。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管理主体的博弈,最终使项目管理出现均衡的优化模式。

3.1时间费用交换均衡优化

工程项目中,业主希望加快施工进度实现项目的投产,承包商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期望加快工期造成成本的增加。因此出现了业主为了缩短工期而实行合同总价加缩短工期的奖金的项目合同来刺激承包商的施工进度。承包商在缩短工期产生的费用不超过奖金的前提下进行赶工。双方在理性的博弈中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根据双方的策略得出最优方案,最终达成满意的协议

3.2支付进度均衡优化

通常情况下,业主是希望支付费用的时间延后,承包商则希望支付费用的时间提前。业主在项目预算方案和自身资金筹措情况,提出符合自身最大化利益的羡慕支付方案;承包商依照参考业主的支付方案,调整资源的使用都和项目活动的安排计划,达到自身的最大化利益。这就产生了承包商和业主在项目费用支付如何确定的博弈。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各自最大利益理想方案都不可能实施,因此通过双方的各自让步,在双方的综合考虑商讨下,最终阶段结算方式进行资金的支付,使双方的利益同时较大化,达到支付进度的均衡。

3.3采购均衡优化

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采购,采购过程包括设备采购、工程采购和其他资源的采购等。为了不影响工期及赶工,买主需分包准时完工与准时得到项目施工的各种所需资源。资源的提前供应和工期额提前完成,都会造成买主花费一定的资金进行保存提前到货的资源和维护提前完工的分包工程。其次,供应商和工程分包商在资源供应或分包工程的实施过程,也有一个按时供应和按时完工的问题,买卖双方在追求各自效益达到最大化的过程中达成最终的协议完成采购。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的理论在部分问题上虽然没有的达到较好的解决,但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模式。

参考资料:

[1]邓泽民,高春萍,包立军.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王健,刘尔烈,骆刚.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成本—质量综合均衡优化[J] .系统工程学报.2004(2).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财务工作,信息管理,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 A

1.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已经呈现出不适应性,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不具备准确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上的表现就是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控制。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不集成等问题比较突出明显。企业各部门自己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为其他部门共享信息方面显得比较消极不及时,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高层的管理人员、决策人员比较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对整个财务状况有整体的了解。更严重的情况是,有时候相关部门人员非但不能及时提供财务信息,有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信息状况,甚至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数据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不但影响了企业高层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而且还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效果。

1.2缺乏监控力度

很多公司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都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更有一些人为操纵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私自挪用资金,设立小金库,实现转移或侵吞资产的目的。虽然这些企业公司有设置一定的职能部门,也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没能够充分掌握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和渠道,因此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很多的企业领导不能全面正确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又不了解经营情况,常常会出现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的意志走,监督功能往往成为摆设而流于形式。

1.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货币作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金流要做好把控作用,树立以资金流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利用和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有不少的集团企业,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是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子公司多头开户,致使资金的管理分散,严重失控;有些企业投资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置企业的能力和发展不顾,导致资金的损失;最后,资金占用不合理,拖欠贷款,周转缓慢,这一切都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顺畅运行。

2.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财务信息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活动的管理,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的需求和要点是关键,通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需求,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才能摒弃不良习惯,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

2.1加强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顺畅的工作流程作为前提保障,工作流程科学合理能够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内容的执行,所以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强化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特点以及具体流程进行分析。具体要做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部门的设置情况,深入了解做好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及信息渠道有什么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把握如何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科学性、合理性。

2.2建立工作流程优化的评测体系

建立工作流程优化评测体系,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的需求和优化流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是要从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出发,将重点放在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及组织架构上,采用科学的优化评测机制,以确保工作优化流程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组织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专业的测评机构,基于现代化的工作流程评测理论开展评测活动。通过对已经制定的优化流程方案进行评测和分析,才能保障整个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及适用性。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测评的时候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予以指出和改善,确保工作流程优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不会出现问题。时代在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评测机制也要保持与时俱进跟上财务信息的管理需求,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可持续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3关键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流程

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信息收集流程进行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要求明确各相关岗位上传信息的时限,以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其次,优化财务信息的审批程序和流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的运行时间,增加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最后,在优化财务审批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企业还需确立财务的主导地位,以财务管理需求为中心对基本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财务基础的工作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树立起创新思维和意识,针对财务工作流程优化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要不断创新及完善工作流程,使企业的财务流程更加的通畅、科学,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2.4开展培训工作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实施

在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贯穿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的培训,让他们能尽快掌握优化后的工作流程,确保优化后的流程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作为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及掌控力度,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加强建设和应用力度,运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和有效的执行,实现企业持续化、动态化的工作流程优化,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萍.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业务流程优化思路与方法[J].财务理论与实践,2012(03):78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3

(一)企业基本价值链

企业与其他员工、顾客、供应商以及相关行业产生的、可以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就是所谓的价值链。企业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价值链上的一环,企业的价值链也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载体。因此,对企业来说,管理好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优化价值链程序将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同时也要承担产品或劳务产生的成本费用。企业要想在经营活动中获取更多利益,需要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消耗,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价值链在这一部分发挥的作用就是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进行增值和成本的核算,通过对业务整合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内涵

业务链是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经历的所有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流程,即市场营销过程、产品开发过程、产品销售过程、生产交付过程。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也就是对业务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员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业务链循环畅通。业务流程管理不仅是对某项业务进行梳理,其面向的是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规划和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甚至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合作。

(三)价值链与业务链的联系

从本质上来讲,业务链就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秩序、有组织的经营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业务链的优化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优化过程,二者都立足于客户,通过服务客户获取企业发展的优势力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企业通过初步规划和投资这一业务环节,使投资土地增值;到项目管理流程活动时,企业又通过资金的投入进行施工活动,建造房屋建筑;最终,企业通过营销环节对房屋进行销售,增加房屋的价值。因此,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价值的获取是通过业务链中业务流程的传递积累实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价值链与税收再造的联系

基于价值链的税收再造就是企业通过对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造和组织结构的重建,与具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通过对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来保证企业价值链的同步运营,运用法律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价值链和税负进行整体筹划,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二、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特点

(一)管理特点

基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业务的复杂性,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房地产企业都是以某个项目展开的经营活动,因此,大型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具备三级结构的集团性企业,包括集团公司、区域公司、项目公司。

2.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

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开发时间在两年至三年,而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开发周期可能长达十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

3.房地产项目对资金需求量大

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初期的投资建设都需要向外部机构进行信贷和融资,但销售资金受到项目周期长的影响,回笼速度比较慢,因此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控制在房地产企业中非常重要。

4.房地产企业业态呈现多元化

当前,房地产企业的业务不再局限于房屋销售,也开始涉及到租赁、物业、商业等,给企业带来经济来源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二)管理重点

1.对现金流的管控

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要实现房地产企业的长效发展,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进行管控,保证企业现金量能够在企业中循环流通,避免资金链断裂给企业造成风险。

2.对成本的控制

当前土地资源与实际需求的供需矛盾造成土地价格翻倍,以及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资金都是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的重要部门。企业要想在销售环节获取更多利益,必须在土地购置和施工建造环节控制成本。

3.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基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的特点,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不能再以年度为管理周期。要不断确认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战略目标,制定以月为单位的管理方案,及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把控。

三、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与业务链融合背景

(一)房地产企业价值链

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主要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1.基本活动主要包括

1)投资决策,即项目可行性的研究;2)规划设计,即对建筑风格和环境的设计;3)项目管理,包括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4)市场营销,即房屋销售;5)售后服务,主要是指物业管理。

2.辅助活动主要包括

1)采购,对开发过程中一切外部资源的购置;2)技术开发,包含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等;3)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4)企业基础建设,一般包括法律政策、财务管理等。

(二)房地产企业业务链

房地产企业业务链主要分为基本业务流程和管理支持流程。

1.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

1)投资决策流程由市场调研、立项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土地获取这四个环节组成;2)规划设计流程由项目定位、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三个环节组成;3)项目管理流程由项目结算、计划编制、项目验收、项目施工这四个环节组成;4)市场营销流程由市场调研、营销方案、广告方案、方案调整这四个环节组成;5)物业管理流程由物业招标、物业接管、物业维修和日常管理这四个部分组成。

2.管理支持流程主要包括

1)办公室日常管理流程,由后勤+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文书管理、档案管理和物品采购管理组成;2)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由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培训、薪酬管理、员工招聘组成;3)财务管理流程由费用报销、支付管理、融资管理和成本计划四个部分组成。

(三)价值链分析下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1.投资决策流程

投资决策流程是由房地产部门的投资开发部主导的,通过市场调研和投资立项后,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最终以获得土地使用权为流程的最后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该流程所涉及的部门也非常多,例如在项目机会研究环节中需要工程部研究项目可行性,销售部研究销售前预测,还需要财务部门对项目风险进行预估。

2.规划设计流程

规划设计流程是由设计部门主导的,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在这一过程中,工程部和市场营销部要对方案定位提出专业性指导方针,成本部要负责制定招标文件以及发布工作,还要参与方案设计与修改。规划设计流程的关键在于方案和审图,需要多方参与,尤其是成本部门可以从设计之初就对成本进行控制。

3.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流程是由企业工程部主导的,工程部门主要负责对施工队的管理,包括施工进度以及建筑质量的监督。在这一流程中,工程部门要依据施工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定期制定进度报表,提交给成本部门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准备资金,监理部门对报告进行验收。

4.市场营销流程

市场营销流程的主导部门是销售部,以营销方案为核心,主要参与部门有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和财务部。营销方案的确定需要项目部提出实施工程方案,工程技术部提出实施技术方案,财务部门提出实施资金方案,最终对方案进行变更和调整,经过二次审核后再确定方案。

四、房地产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

(一)促使企业更加及时高效地做出决策

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收的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笼期长,企业的管理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财务部门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协助企业管理层一同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工具,可以为房地产企业的各个项目决策提供详实的分析资料,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方向,帮助管理层透彻的分析各个项目方案的利弊,促使企业决策的高效和科学。

(二)有效控制房地产企业运营的各个过程

房地产企业项目实施周期比较长,而风险客观存在于项目实施各个环节中,因此需要管理会计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管理会计的工作要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保证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指导运营各个流程要按照事前制定的目标进行。一旦项目实施偏离了目标就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此外,企业还可以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制定成本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保证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完全发挥。

五、价值链与业务链互融视角下管理会计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

(一)完善房地产企业会计体系

1.建立经营决策平台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决策平台主要指的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经营决策平台主要包括年度预算、项目周期预算、土地预测、盈利预测和现金流预测。其中,项目年度预算和项目周期预算是基于项目完成时间和进度设置的,既要有年度的目标,也要制定每月的完成计划,促进施工队伍提高施工效率;土地预测是由于市场上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价格也越来越高,且企业购置土地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房地产企业提前预测土地购置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项目实施;盈利预测和现金流预测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资金回收和资金存有量这两方面,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这几个模块在房地产企业经营决策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2.建立运营监控平台

运营监控平台指的是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企业运营产生的数据中选取有效数据纳入计算机数据库,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数据。首先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指标库,对项目方案进行层层分析;其次,企业要建立数据仓库,协助企业全面整合运营数据;最后,企业还要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加速信息共享和传递,最终成功建立运营监控平台。

3.建立成本管控平台

成本管控平台是基于运营监控平台而建立的,其中包含三个方面:其一,将含量指标与项目目标相结合,指导设计部门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降低成本的问题;其二,对于同一项目建造标准的差异性,需要建立单方指标库,合理控制单方造价;其三,材料采购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企业要依据市场建立材料价格库,有效控制材料价格。

4.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务信息管理、税务事项管理、税务风险管理、数据分析功能以及交流功能。企业可以从把握税务管理目标出发,协调企业与成员之间税务的制度管理和税务事项的管理等问题,减少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系统性地区分不同税种的信息,在企业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设置信息化交流平台,并进行操作实验,保证税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性;最后,企业要根据系统选择合适的软件,若现有的ERP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就在ERP系统上扩展税务模块,并将新旧系统进行对接,但如果企业业务多元化,经营范围广泛,则需要选用单独的软件进行管理。

(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管理会计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快企业运营现金流资金的流动速度,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资金使用率。房地产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合理控制采购存货量,保证企业内部现金流加速流通;第二,要强化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加速现金回流;第三,加强商业信用管理能力,保证赊销的安全性。

(三)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就是ABC成本法,企业依据项目的经济、技术等特征,运用数理的方法对消耗资源进行考核和计量,最后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房地产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重点关注项目成本的计算,通过确定相关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计算作业成本,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2.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是对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分析,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利润效益。房地产企业运用这一方法是以房地产销售量为核心,通过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和分析计算保本销售量。同时,本量利分析法还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3.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结果,将结果反馈给成本管理中心。房地产企业运用标准成本法主要包含在施工前对项目成本制定一个统一标准,施工后核实实际产生的成本数目,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对差异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最终通过改进施工方式或调整资源配置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4.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常规的成本计算时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成本损益计算的一种方式。其中,变动成本要作为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固定成本要作为非生产成本的期间成本,也就是说在最终核算的时候只核算变动成本就可以了。房地产企业运用这一方法时要将成本进行划分,以变动成本法为依据编制成本损益报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

(四)对企业进行绩效管理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通常采用平衡计分卡的形式,将企业的经营绩效细分为四个方面,再对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平衡计分卡的划分主要以以下四个维度为基准:

1.财务

财务具体指企业的运营能力、企业的盈利情况、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2.运行

运行具体指企业的业务运行流程、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以及企业的售后服务情况等。

3.客户

客户具体指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客户购买力等。

4.学习与成长

学子与成长主要是指企业的成长和员工的成长,即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工作的状态等。房地产企业通过平衡计分卡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员工进行考核,将经营业绩与员工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从部门到个人的深度考评。此外,企业还可以针对员工建立激励机制,督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4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从而并使总成本最小。但是,供应链上传递的产品除了涵盖传统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要素,即资金。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就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融资模式,依托于产业供应链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的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概80%都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按照传统的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信用标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融资的门槛,但是如果将一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放在供应链中看待,根据其贸易的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格,将比传统方式评估的要高。中小企业不但是供应链金融主要的支持对象,也是银行融入产业链发展,拓展业务平台的突破口。

“供应链金融”也是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银行的介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能够达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银行之间突破了单纯的资金借贷行为,而是基于企业真实业务的资金链维护与监控的全程合作,形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企业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2009年4月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Coface)在上海等多地针对中国内地“企业微观付款行为”的《2008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54.1%上升至2008年的64.9%,与之相对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到付款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25.8%滑落至2008年的12.9%,而赊账销售额占企业国内销售额的比重更是攀升至了51.3%。这为银行介入供应链,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平台。来自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金融危机之后,供应链金融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市场上,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最先开始抢占供应链融资市场,早先供应链融资市场主要由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垄断。从2000年之后,国内商业银行才开始涉水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发展、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最早开始这方面的信贷制度、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及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等。

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即便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融资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也并不普遍,目前已经这样做的企业只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3%,表示错过了机会目前正在制定和考虑可行方案的企业占56%,还有31%的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二、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与缺口

与在实务界的受关注程度和红火发展相比,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Hofmann,E(2005)首先对供应链金融作了理论上的界定:供应链金融是位于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协作和金融的交界层面,为处于供应链中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包括外部服务供应商,通过计划、引导、控制组织间金融资源流,从而联合创造价值的方法。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切入。由于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供应链的研究,第二阶段为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第一阶段:财务供应链的研究。供应链管理以构成供应链的商品流、信息流、财务流的最优化为理念,Profhl et al.(2003)将金融资源流看成是介于物流和金融之间的金融供应链,并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将净流动资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超越了基于降低物资存货的商品流最优化方案,他们分析了现金管理的工具,考虑了商业活动的最优时间、对应收账款、负债、预付账款的控制。Stemmler和Seuring(2003)最先使用供应链金融这一术语表示由于物流所带来的金融流的控制和最优化。由物流所引致的金融过程涵盖了存货管理、财务流和支持过程,如保险管理等。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及金融机构间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收付流程和减少支付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资本占用。财务供应链管理在战略、营运、成本之外,关注现金资本的效率。田中禾等(2007)提出财务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具备的动态财务平台和五个功能模块,为企业优化财务流程,提升动态财务能力,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阶段: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拓展了财务供应链的研究范畴,Hofmann,E.(2005)解剖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流程和构成要素,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以及供应链金融的协作特征与跟踪资金流、使用资金流和融通资金流的基本功能,为洞悉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概念上的铺垫。Pfohl et al.(2009)通过对财务供应链的研究文献的评论,提出了在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对资本成本的考察和最优化的研究缺失,因此为弥补这一领域,作者构建了一个目标(资产)-主体(融资参与人)-杠杆(特定条款)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框架,并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金融的数学模型。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展开的:一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探讨供应链金融。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覃宇环(2009)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并以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为例分析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赵亚娟等(2009)运用信贷配给理论,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盈利不对称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提升信贷能力。二是基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析。熊熊等(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减少目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评价大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陶凌云、胡红星(2009)运用中间层理论和博弈论,指出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信贷风险的原因在于供应链强度对信贷风险调整的影响,以及供应链上大小企业间动态博弈对信贷风险的制约作用。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财务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降低资本成本率提升公司价值的研究依然空白,而这正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优势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和定性评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收益和决定供应链金融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Springer供应链杂志联合IMD针对全球范围购买供应链金融方案的经理进行了调查,从55个国家收到来自经理层面的213个调查回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能给买方平均降低13%的运营成本,给供应商能平均降低14%的运营成本(如图2)。调查同时显示,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也企业带来了支付条款的标准化、增进供应商关系、价格下降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如图3)。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参与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对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创新,已经越来越为各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不但在产品创新上弥补了金融服务市场空白,更无疑大大提升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2007年,深发展贸易融资新发生的受信总额超过1000亿,不良利率却在0.3%以下,坏账率为零,累计扶持了超过2500家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应链金融使核心企业信用“外溢”,以真实贸易为支撑,颠覆了传统的信用评价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下,银行和供应链各企业的关系,完全颠覆了传统融资模式之下原有的融资关系,银行可以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不仅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上游、下游提供融资支持。银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扩展到了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构建了企业与银行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产业网络。那么,如何成功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据Springer供应链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银行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企业CEO主导推动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是重要因素之二。

参考文献:

[1]Pfohl et al.(2009):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 Logist.Res.(2009) 1:149-161

[2]Hofmann,E.(2005):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In: Lasch, R./Janker,C.G.(Hrsg.): Logistik management-innovation logistikkonzepte, Wiesbaden 2005, S.203-214.

[3]田中禾、王斌、颜宏亮(2007),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研究,软科学,2007第2期,P80-87。

[4]邹武平(2009),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商业会计,2009年第17期,p12-13.

[5]覃宇环(2009),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供应链金融,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6期,p179-181.

[6]赵亚娟、杨喜孙、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p46-51.

[7]熊熊、马佳、赵文杰,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4期,p92-98.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5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资金投入

为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必要的。但目前在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内容,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规范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为档案资料查阅和利用创造便利。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查阅,可以对计划生育档案的政策法规、生育指标、生育措施、优惠政策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有效解答人民群众遇到的疑惑和困难,促进信息有效交流和沟通。

(二)有利于方便管理决策。计划生育档案记录计划生育档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采取措施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部门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具有可靠的参考资料和依据。在制定计划生育决策时,通过查阅各项历史资料和记录,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不仅提高决策水平,还能推动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能对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了解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执行效果和人口流动情况。并且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与互动,构建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防止工作疏漏,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缺失。一些单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约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制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投入不足。相关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由于资金缺失,计算机、扫描设备等投入不够,忽视设备更新和完善。管理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不当。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管理台账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管理范措施。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管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让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让管理人员努力开展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二)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档案管理预算,满足各项工作需要。资金投入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培训、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购买和更新等。要加大资金投入,满足档案管理的资金需要,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重视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使其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健全台账,规范管理。根据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措施,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在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严格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本单位的档案卷宗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查询借阅登记簿、利用登记簿等。建立计划生育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库存温度和湿度记录簿,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四)改进服务,注重利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改进服务,为档案资料使用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系统和信息平台,方便档案资料查阅。注重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便捷服务,让利用人员能够高效、便捷、迅速使用所需要的档案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结语

总之,推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不足,健全并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注重档案资源利用和开发。从而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63-164.

[2]武丽荣.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途径[J].兰台世界,2014(6):67.

流动资金管理优化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资金管理;配置优化

一、中小型企业资金使用的尴尬现状

(1)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在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企业管理中,很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未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特别是对资金的管理。企业在对资金进行配置时,没有具体的使用目的和方法,常造成资金不足或者资金闲置。(2)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方法。不当的资金管理方法,不仅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也会影响资金配置,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没有健全有效地控制制度,使得大量资金占用不合理和急需的项目资金需求得不到解决。不仅带来巨大的浪费,也隐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缺少健全有效的控制制度。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常有些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存在漏洞,内部控制不健全,甚至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制,都将导致资金的使用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

二、对中小企业资金配置方法的建议

(1)资金配置策略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企业任何决策的制定,都是致力于本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的实现。企业在选择适合自身的资金配置方法时,一定要清楚企业本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再根据企业的目标进行具体的分配。(2)现金的最佳持有量。资金配置实质上是进行资产组合,因为资产实际是资金的占用形式。在进行资金配置时,企业由于交易、预防以及投资等动机,常常会持有一定的现金,为避免资金的浪费和闲置,这种现金持有量在成本与效益原则下,必须确定其最优持有量,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尽管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自身资产结构简单,但最优现金持有量对企业来说很有必要,可借助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成本分析模型进行决策。(3)资金预算管理。对资金进行预算,可以使企业在资金过剩或者资金短缺的时期之前进行规划安排。若资金预算余额相对于企业现时的资金不足时,企业可以提前进行筹资;若资金预算余额出现过剩时,企业则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投资。资金预算还能为企业的财务计划提供一定的改进建议。

三、对中小企业资金配置优化的建议

(1)针对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目标制定资金配置方案的建

议。第一,对处于生存期企业的建议。企业如果正处于生存期,如何保持企业的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将是企业在制定资金配置方案时主要考虑的方面。企业处于生存期,企业的资金处于收支相抵状态,这时企业的资金配置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日常开支以及企业的留存收益,留下足够的抵御风险和用于应付临时需要的资金,其具体数额,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言。此时企业应进行积极筹资或者提高企业产品的销量,增加企业的运作资金,为企业发展、业务拓展做好准备。第二,对处于发展期企业的建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发展期的企业根据战略需要,进行积极地市场拓展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这个时期资金需求量大,在积极向外进行筹资的同时,合理的分配企业自身的资金也很重要。此阶段的企业向生产方面分配资金时,切忌盲目,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企业对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评价时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分析企业属于哪一类规模报酬的基础上考虑分配资金的多少;在企业进行市场扩展和产品开发时,其投入的资金应与企业的投入力度相一致。(2)针对中小企业现状资金配置优化的建议。第一,核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利用资金预算能够较为稳健的确定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第二,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还不可忽视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对该风险应进行风险应急机制。第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资金开支,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第四,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监督审计制度,保证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第五,加强资金的支付管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企业应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人员。第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方案的执行能够有效地进行监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