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1

一、成立组织机构

社区成立了以总支书记刘丁民同志为组长,主任向绪英同志为副组长,满莉、肖爱元、詹桂兰、石银平、张霞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和人员内部分工,落实了各自工作责任及工作考评办法。

二、摸清业主底子,完善各类台账

在实施这项工作时,社区首先对辖区范围内的各食品经营户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摸底调查,并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建立了《中渡社区餐饮业台账》、《中渡社区食品加工企业台账》、《中渡社区药店门诊台账》、《中渡社区日用超市门店台账》、《中渡社区肉品经营台账》、《中渡社区娱乐业台账》、《中渡社区集体伙食单位台账》、《中渡社区无公害蔬菜台账》、《上级资料》、《本级资料》、《中渡社区辖区范围内门店责任状》、《中渡社区辖区范围赈酒备案台账》等多项台账。做到了门店底子清、情况清。

三、争创特色,促进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建设

为促进我社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加强我社区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我们从强化基地建设管理入手,建立和完善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由主任刘丁民任组长,副主任喻明银任副组长,技术小组组长由喻明银同志担任,示范园部分种植能手为成员。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全面管理,种植计划的制定,生产技术的指导,以及监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到目前为止,我社区已达到无公害蔬菜面积102亩。

四、狠抓宣传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社区加强了宣传力度,半年来,社区先后多次召开了食品安全、消费维权工作专项会议,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都组织了一次辖区范围内门店督导,认真贯彻了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及消费维权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了《食品安全知识》、《农村消费者投诉指南》、《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多项相关政策,并逐户到门店进行宣传,共印发食品卫生及消费维权宣传资料150份。另外,我们精心组织,专门制作了以“疾病与健康”为主题的宣传专栏,告知居民食品安全的常识,并针对不同季节易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及时向居民预警公告,对全国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等,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从而在全社区营造出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五、加强监管,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第一责任”,落实食品安全承诺制度,与社区60多家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并明确了这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督促、指导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规范经营行为,掌握和了解本社区食品生产和经营动态,完善了食品监管网络体系,掌握信息,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六、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平时检查的基础上,又精心组织了五一、端午两次全社区性的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由社区相关领导联合社区民警采取现场检查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社区无证食品生产加工点以及各食品企业、学校、工地食堂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包括对小超市、小商店内过期变质食品的检查(包括“qs”标志的规范检查)和对熟食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工作人员健康证的检查,确保我社区的食品安全。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我们要求限期整改,到期复查,目前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

半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食品安全工作面宽、量大、战线长,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我社区深知食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松懈。为此,下半年食品安全工作将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2

一、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的规制产生了一些新发展,归纳起来,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规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众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过去,食品安全机构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往往有几个相关的目的,如保证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保护动物的健康等,而近年来,食品安全规制的目的更加明确,就是确保公众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机构。如欧盟在“疯牛病危机”后于2002年成立了新的食品安全局(EFSA),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欧盟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进行评估在食品生产的整个链条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能会在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出现,因此对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监管,对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都要进行评估,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这些风险,保证食品的安全。如美国早在1997年就推行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国家行动计划,进行危险性评估。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HACCP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HACCP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英文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主要是用来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安全进行控制。近年来,政府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普遍关注和食品传染病的持续发生使得HACCP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欧盟对于食品供应的所有层面都强制实行HACCP,而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也都在推广和采纳HACCP体系,并分别颁发了相应的法规,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分别提出了HACCP模式。

(四)食品安全的标准更加严格,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近些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趋于严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严格规定致病病菌的限量指标;(2)标准的范围扩大。如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对于日本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则制定限量要求,对无科学依据的物质则采用0.01mg/kg的一律标准。

(五)各国政府更注重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以完善市场行为这其中包括政府主动提供食品安全的指南、标准、第三方证明和标签,以及确立食品安全的合法责任等。这些行为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使消费者能选择更安全的食品,而对于信息的提供者———食品生产厂商来说也能得到利益,因为消费者更易于选择他们的产品,从而完善食品市场行为。

二、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对食品贸易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标准日益提高,各国食品安全规制趋于严格,使得真正安全的食品才能进入国际食品市场,从而使食品贸易为各国的消费者提供真正安全的食品,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保护,同时,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上的安全成本也降低了,使消费者增强了消费愿望和对于食品贸易的信心。

2.促进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有利于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国际食品安全规制的迅速发展,各国的食品工业为了突破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出口限制,纷纷加强各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等技术在食品生产和研发创新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还有利于提高各国食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对世界食品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国际食品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出口国的食品只有在符合目标国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食品的卫生、营养等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规制的日益严格,世界食品贸易受到巨大阻碍,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食品贸易中断现象越来越多。如2001年以来,由于蔬菜水果存留农药,海鲜、家禽上的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残留过多等问题,使许多亚洲国家的食品出口遭到巨大困难。

2.容易引起食品贸易的纠纷,引发贸易双方关系的紧张由于各国的食品生产方式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同,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易引起食品贸易纠纷。如美国和欧盟之间长期的“转基因食品”之争,美国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而欧盟则怀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采取了限制和禁止措施,这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并在加拿大和阿根廷的支持下于2003年5月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3.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成为食品安全新规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薄弱,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落后等原因使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如日本新颁布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都做出了规定,其中,15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68种豁免物质;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计了总计53862个残留限量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将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0.01毫克/千克的限量几乎为现有仪器的最低检出限。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发展中国家的检测技术和标准很难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困难。

三、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食品安全规制日益严格和广泛,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困难。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3

>> 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 加拿大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分析 我国肉制品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国外发酵肉制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研究 我国铸造机械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工作过程的“肉制品生产与控制”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蛋制品卫生标准 上海颁布发酵肉制品地方标准 我国黑木耳标准现状研究 我国绿茶标准管理现状研究 我国银杏制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我国硝酸钾标准现状与展望 从“僵尸肉”事件谈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今后该如何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 NAPEL S, OLDEHAVER G. A dynamic perspective on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under control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11, 39(1): 29-49. DOI:10.1007/s11149-010-9140-1.

[20] MAXWELL J W.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as a barrier to innovation[J]. Economics Letters, 1998, 58(3): 355-360. DOI:10.1016/S0165-1765(97)00293-0.

[21] 熊立文, 李江华, 李丹. 我国肉与肉制品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现状[J]. 肉类研究, 2011, 25(5): 46-53.

[22] 李春田. 标准化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13-18.

[23] 刘冰晶, 王梦娟, 李江华. 对美国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探讨[J]. 肉类研究, 2012, 26(12): 16-19.

[24] 赵琳娜. 食品安全法体系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的思考[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11): 25-27. DOI:10.3969/j.issn.1004-7645.2009.11.008.

[25] , 杨君娜, 乔晓玲. 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9): 27-32. DOI:10.3969/j.issn.1673-5404.2010.09.007.

[26] 董寅初. 21世纪初的我国肉类制品加工业[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0(1): 29-30.

[27] 耿天霖. 我国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量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分析研究[J]. 农业质量标准, 2004(3): 15-17.

[28] LOUREIRO M L. Liability and food safety provis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8, 28(3): 204-211. DOI:10.1016/j.irle.2008.06.004.

[29] JINJI N, TOSHIMITSU T.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under asymmetric duopoly with endogenous quality ordering: a note[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04, 26(2): 189-199.

[30] 彭珍. 肉品污染及其控制措施[J]. 肉研究, 2010, 24(11): 37-40.

[31] 王竹天, 樊永祥. 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10): 6-10.

[32] 朱卫平, 张宝友, 黄祖庆, 等. IS09000认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6): 98-107.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 酶抑制 免疫

一、引言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是作为理化检验,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获取检验结果的非常快的检测技术。在当今时代,为了彻底地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科学有效地检测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研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现阶段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分析

(一)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的检测设备,它将检测所获取的信息,根据特定的运算检测技术来加以转换,使其以电信号、光信号或者是其它的形式的信息进行输出,从而达到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一系列的要求。生物传感器存在着诸多的优势,主要包括灵敏、高效、快速、体积小等等,它是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农药残余量、兽药残余量检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按照生物识别原件和生物功能膜的差异,我们将生物传感器划分为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器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DNA杂交传感器等等。在快速检测方面,生物传感器技术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生物传感器的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将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价值。

(二)酶抑制检测技术。

酶抑制检测技术主要就是利用了农药或重金属对酶的抑制作用。在要进行检测的食品和酶的活性中心结合的情况下,酶的活性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其颜色、pH值、吸光度等等都出现变化。这些变化能够通过人的眼睛来进行观察,也能够借助于电信号、光信号的方式来进行感知。酶抑制检测技术对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余量检测指标值能够达到0.01到0.1毫克/千克,重金属残余量检测指标值能够达到1.5毫克每升。

(三)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之上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涵盖了免疫层析检测、酶联免疫检测等检测技术。

第一,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载体纤维的毛细管作用将要进行检测的食品顺着膜表面运输到检测区和标记物结合显色,以便检测出目标物,能够将抗生素、生物毒素、重金属、农药兽药残余量等等都检测出来。在这种检测技术当中,使用比较多的就是胶体金试纸。一般来说,胶体金试纸的组成部分有: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胶体金垫、底板、吸水纸、检测线和控制线等等。样品中的抗体会在层析方向运动,在其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之后,再和存在颜色的特异抗原发生作用,从而能够产生存在颜色的检测线,如果不存在抗原,那么,就会不出现颜色。在世界各地主要采用商业化的试纸,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第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这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将酶作为标记物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这是现阶段使用非常广泛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之一。其检测原理是:将酶在抗原或抗体上进行标记,酶和基底发生反应之后就会产生颜色,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设备或者是人的眼睛的方式来加以观察。这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优势就是操作非常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过程简单、一次检测食品的数量非常大、检测结果准确等等,能够对于尿液、血样、饲料等等物质进行直接检测。在现阶段,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广泛地采用了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然而,相对于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来说,这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商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状况分析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以往更加密切,食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通也正在变得比以往更加频繁,这就促使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的不断推广。具体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状况如下所述。

(一)为了减轻农药残余量对于人的生命健康的威胁,非常科学有效的一种检测方式就是做好对于食品中的农药残余量的检测工作。

世界上众多的研究工作人员对于各种各样的农药残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涵盖了生物检测技术和化学检测技术。其中,生物检测技术使用的是生物材料,现阶段经常使用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活体生物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等等。活体生物检测技术选取发光细菌或敏感性家蝇作为检测材料。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利用了免疫反应的原理,例如,酶联免疫反应,并且选取酶联免疫试剂盒来进行检测。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应用了胆碱酯酶抑制原理,使用范围局限在可以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农药。

(二)通过科学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能够准确地确定食品是否遭受了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在现阶段,免疫亲和柱检测技术和免疫化学检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检测效果。尽管它们都能够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然而,免疫化学检测技术只可以对于单一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非常容易产生假阳性的结果,不容易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已经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检测效果。

四、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将会消耗更短的检测时间、达到更高的检测准确度、实现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设备也会变得更加微型化、自动化,检测技术也将向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测技术产品会进一步实现国产化,检测技术也会迈向标准化的方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各种各样的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尤其是以现代生物学为支撑,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施自动化改进,一定能够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句立言,王世平,王勇.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展[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1(02) .

[2] 李梦歌. 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现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1(12)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进口食品;刑法规制;新西兰涉毒奶粉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88-01

食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国际食品贸易不断深入,这在客观上满足了国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但同时也成为了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奶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后,我国消费者对奶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担忧,如何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在法律上规制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这对于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尤为必要。

一、进口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的进口在我国食品贸易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口食品无论是从范围和数量上都在逐年增加,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进口食品的消费规模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增长。在确保我国消费者享受国外进口食品的同时,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面对形形的进口食品,由于消费观念的落后和消费知识的匮乏等原因,消费者往往无法辨别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严重威胁其人身健康,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之后,对于进口奶粉的安全监管迫在眉睫,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食品安全的发展,这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贸易和贸易环境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不安全的食品进口到国内,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类食品的恐慌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从而影响该类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造成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我国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当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和财产权利时,往往不能有效的寻求法律的援助。因此,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助于从源头杜绝不安全食品进入国内市场,确保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口食品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

尽管我国对于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在监管机构、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相对于国内不断增长的进口食品需求而言仍显不足,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薄弱的法律保障,检验监管方式的漏洞,使得进口食品安全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其适用性较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比例为23%,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标准采标率44.2%的总体水平。就速度而言,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也相对较慢。发达国家的食品技术标准修改周期一般是3年到5年,而我国很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有些标准的实施已满十年甚至是超过十年以上。此外,在实践运用中,相互矛盾的标准也常常让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我国食品标准的过多过滥,使得标准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减弱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在进口食品的安全规制上仍存在空白。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只有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境销售,但进口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口我国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也就是说,进口食品只有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在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这将导致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就面临无法律依据的尴尬境地。

此外,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贸易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很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法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导致因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因而留下执法的空隙,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当的比比皆是;法律条款的操作性不强,有关法律条款比较笼统和宽泛。就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来讲,尽管对进口到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作了相关规定,但是其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因此不可能真正对外国的食品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和制裁。

(三)进口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方式不健全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检验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检验检疫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面临极大的挑战。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对进口食品的检验监督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检验体系的不完善,检验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检验技术储备的缺乏以及基层检验人员质和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瓶颈问题。

三、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快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采标率。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国际标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经济条约及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制定,在保障国际食品安全中占据主动地位。重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同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时间,以此来解决其滞后性问题。在加大对卫生部门整合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投入的同时,对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加快研究和修订不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制定统一的《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法》及其条例

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的运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现有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完善、废止修改和整合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旧法律法规。将散存在各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加以整合,制定一部完整、规范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进口食品方面所涉及的疫情管理、质量安全评估、卫生注册、口岸检验放行、追溯和召回等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作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此外,对于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法律漏洞,进行司法解释,确保在实践运用中有法可依。

(三)建全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从源头上把关,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资格认证,以此杜绝不合格产品。均衡检验水平,大力发展检验技术,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进口食品贸易。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局,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更加明确合理的分工。加强检验标准的监督,加大对监管不力人员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

四、结语

要从根本上改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实现的。确保我国进口食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社会和消费者的基本责任和承诺。如何做好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不仅是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采取高效有力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才能最终形成有序良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障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2013年1月下旬,新西兰奶制品被检测出含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叫双氰胺),而早在2012年9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已在产品中发现了二聚氰胺残留,但却“保密”了3个多月,备受诟病。

[2]江佳.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论坛专论,2011(5).

[3]张都,张坚.我国食品进口安全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4).

[4]陈雅.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2(9).

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范文6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十三五”时期,我国食品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是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的关键期和阵痛期。

科技投入和食品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王小青指出,科研投入和规模提升有利于食品工业中高速增长,保持中高端水平。2015年新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并且食品、食物及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分别达到15000项和5000项。2011年到2015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7.7%上升到9.2%。食品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8.6%上升到10.7%。

食品企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王小青表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保障。2011年到2015年,60%以上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的要求,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目前食品安全保持总体向好稳定态势,没有发生区域性、地区性的事件。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腾佳材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及实施条理的即将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将建立一整套适应我国阶段发展要求、配套完备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他强调,由于大型食品企业涉及面广、占有率高,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型食品企业要遵守《食品安全法》,更加严格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发挥好行业领军和示范作用。

聚集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刘治指出,近年来,农业产粮大县高度重视食品工业,把食品工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优惠措施,积极鼓励食品企业的发展,县域食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0年起,中国食品协会开展优秀食品企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工作。至今已有近200个县级行政区被评为优秀食品企业强县,1000多家食品企业被评为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衡量优秀食品企业强县的指标之一,是食品工业的产值或者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

集聚发展对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产生积极效应。刘治称:“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同时,企业还能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食品工业有集聚、有特色,有利于产业贯通、融汇发展、产城融合,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步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刘治强调,落实食品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主食产品工业化,二是过剩产能去库存,三是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由于消费升级,主食产品工业化和家庭厨房社会化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新趋势。目前,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的工业化程度低、发展潜力大,约有40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空间。

打造交流互动平台

“本次论坛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也是中食协首次举办的国际化论坛,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曹树民说,“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打造为食品行业的品牌,成为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平台,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阵地。”

与会者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重点讨论、品牌展示等形式,交流探讨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牌建设经验。品牌展示环节受到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各食品园区或企业负责人走到品牌展位前,详细了解其他食品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品牌发展情况、市场经营情况,品鉴产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