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1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食品安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细化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的定罪量刑标准。其中第21条规定:“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检验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等相关材料进行认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通知有关专家出庭做出说明”。
实践中对食品中有关原料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认定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按照国家现有食品安全标准,有的食品中鉴定不出有毒有害成分。第二,经鉴定,虽能鉴定出有关物质,但难以认定其为有毒有害物质。第三,有的食品已经售出,无法追回进行鉴定取证。第四,鉴定机构只对检测出来的物质负责,但对其是否有毒有害需要其他机构来认定。
解释第21条解决了司法实践中食品原料的认定问题。司法机关可以依据检验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认定食品原料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它赋予检验报告证据资格,并充分发挥专家证人的作用,既解决了鉴定类证据的资格问题,又能贯彻刑诉法修改的最新成果,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食品市场日新月异,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标准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变化的食品市场。专家处于某一领域的前沿,在一定程度上能紧跟食品市场变化的步伐,在法律法规空白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认定食品的安全问题。其实质是以一种动态的食品安全标准来适用变化的食品市场。第二,该条规定从实体上和程序上强化专家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实体上,有一些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此却是空白的情况下,它规定检验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程序上,法官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要求专家出庭作证,在法庭上经过质证后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解释第21条规定对指导司法实践的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条过于粗略,在适用过程中也会暴露一些问题。第一,没有对专家做出具体界定,出现结合专家意见难的问题。专家所处地域、研究方法等不同,可能导致各个专家对食品原料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有不同的意见。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专家对食品原料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认定相左时,定罪量刑时应结合哪个地区专家的意见。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专家对食品原料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认定相左时,定罪量刑时应结合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家的意见。第二,基层地区特别是一些僻远地方审理食品安全的案件,出现专家出庭难的问题。专家大都分布在各大中型城市特别是东部城市,基层地区几乎没有专家。基层地区审理食品安全的案件,需要专家出庭作证,法庭不能随时安排专家出庭。法庭得通知距离较远地区的专家出庭。专家证人的补偿费用相当高。专家来基层后又得安排人员的接送、安排吃住等,期间可谓烦琐复杂。有些法院图方便、省事往往以“没有必要”为由拒绝向专家发现出庭作证通知。若法院向专家发出出庭作证通知时,专家可能会基于其专业对通知进行判断,认为没有出庭必要加之距离较远,专家可能拒绝出庭。第三,制约裁判权,出现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监督难的问题。“必要”是解释第21条赋予法官就专家是否出庭作的自由裁量权。是否要求专家出庭由法院一方单独决定,其结果是诉权不能有效的制约裁判权。没有对“必要”的情形作出规定,规定哪些情况下应当安排专家出庭作证。公诉人、当事人都认为专家应当出庭作证遭法院拒绝后又应当采取何种救济途径。
适用解释第21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将出现的问题。第一,从制定本解释的原意出发,解决专家意见不同的问题。本解释是基于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而做出的。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统一规定,结合是否对人体是否造成损害的专家意见应坚持“从有”原则。如一份对人体造成损害的专家意见,一份对人体不造成损害的专家意见,应结合对人体造成损害的专家意见。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统规定,结合对人体造成损害大小的专家意见时应坚持采用“犯罪地”的专家意见。即采用犯罪地所在省、自治区、自辖市的专家意见。第二,应当对法官就专家是否出庭的自由裁量权做出限定。笔者认为出现以下情形时,专家应当作庭作证。其一,专家意见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即专家意见是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事项,如对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是否判处死刑、是否适用缓刑等问题具有关键影响,而并非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实。其二,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人有均有异议的。第三,完善救济途径。要求专家出庭作证,控方、辩方可以在庭前听证会议中提出也可以在庭审过程中提出。若专家不出庭作证可能侵犯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以致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可以在上诉时作为上诉理由一并提出。若公诉机关要求专家出庭作证,法庭予以拒绝,检察机关可以为此为由做出抗诉。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食品检验 实验室管理 食品质量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热度也在持续升温。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为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了食品质量检验的工作力度,而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
影响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实验室因素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仪器设施、抽样检验方法、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等。所以,要想有效加强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 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人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无论是建立健全检验制度还是操作仪器设备亦或是检验结果的判断等,都需要由人来完成,所以实验室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食品检验工作,加强相应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在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1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
管理者可以制定相关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其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时时刻刻做到为人民服务,一切以消费者的权益为根本出发点。此外还有有意识的帮检验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思想觉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服务意识。
1.2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对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相关工作内容的培训,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切实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并以此来发展壮大质检队伍。
1.3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
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引导他们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于实际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与一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比,食品检验实验室对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两点:一是要求中级职称或相当能力人员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二是要求检验人员只允许在一个食品检验实验室就职。这对食品检验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 食品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设施是食品检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是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各个食品实验室也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第一,考核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资源配置到位和有效应用,以快速提高其利用效率和准确性。第二,设立仪器设备的专人负责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机的契合度,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仪器、设施的维护,降低了维修成本与时间成本。通常来讲,一般大型仪器的责任人员设置两人为宜,既降低了管理风险,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又避免了人员流失带来的损失。诚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仪器设备的性能若想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也离不开专业素质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
3 食品检验的样品抽样与检验方法管理
食品抽样检验方法是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常用检验方法。抽样检验是从整体产品中抽取一定比例和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如果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此数据就可以用来求得该食品的特性及变异性的均值。如果想得到待检测食品的成分、性能等,则要根据特定的方案抽取有代表性样品,再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以此来了解物料的特性,所以抽样的原则和方法是准确检验食品样品的保障[1]。
食品抽样检验通常采用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方法,其中概率抽样法因结果的可靠性可控成为常用方法。抽样是检验工作的第一环节,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检验应有科学合理的抽样计划和程序,严格按标准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抽取样品。同时,选择优化适合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检验原理和程序,确保能正确运用该方法开展检验工作,从而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4 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促进实验室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数据和报告、提高竞争力、增强顾客满意度。食品检验实验室应针对实际工作情况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合理设置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做到职责明确,各项工作接口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辅助的规章制度,全员全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其次,在实际的食品检验工作中应通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管理评价体系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充分性,不断完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第三,通过调查获得顾客反馈,对客户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加以利用,寻求改进机会。
总之,加强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是社会、时代赋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重要使命,通过上述种种措施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使之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3
自建乳源基地,确保乳源质量
早在2004年,“雅士利”率先摆脱我国乳品行业单一从新西兰进口乳源的依赖,强化从源头开始来控制乳源质量的能力。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投资自建乳源基地,致力于奶粉原料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工程开发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厂房24000平方米,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设两条自动化奶粉生产线,日处理鲜奶200-350吨。据黑龙江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敏辉介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奶粉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奶源的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各厂家纷纷展开着一场空前奶源的争夺战,竞相争夺奶源。选择在泰来设基地,是基于泰来一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奶源质量和数量上有一定优势,加上泰来政府重视奶牛畜牧业,以奶牛业为养殖业的主链条,倾其全力精心打造。”2006年3月,“雅士利”再次启建一处新奶源基地,当即就与山西省应县政府签订投建奶源生产基地的协议,并明确要在应县建造占地面积400亩,日处理600吨鲜奶生产线项目基地,单厂奶粉规模生产能力第一。
截止目前,“雅士利”已拥有两处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这样的基地将带动周边地区奶牛养殖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为“雅士利”做强全球乳制品市场奠定了原料乳质量的后盾基础。
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随着国民健康观念的重视与提升,鲜奶、酸奶、奶粉等乳制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并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健康食品。由于乳制品富含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以及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涉及到的食品安全检测指标众多;加之其原料取自天然牛奶,营养成分具有一定波动性等特点,所以对乳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等要求无疑是非常重要。
雅士利集团总裁张利钿确定的企业经营宗旨为:“要铸就强势品牌,必须先重视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基础更是核心。”同时“雅士利”作为专营生产的乳品企业,始终恪守“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生存理念,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以资借鉴的榜样范例。据相关资料显示,“雅士利”多年以来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二是为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为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采用一整套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导入CIS和5S管理模式。早在2001年和2002年,“雅士利”企业便分别通过ISO9001及HACCP等国际先进管理体系,2004年又通过QS等多项国际先进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雅士利中心实验室获得国家实验室CNAL认证。2006年,雅士利导入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致力创建一个通过国家4A级认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这些全面、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雅士利”系列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各项营养指标。在人才方面,雅士利不惜重金先后聘请中外10多位著名营养专家和乳制品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上严格把关。坚持专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著名营养专家对产品质量的技术把关,促使“雅士利”顺畅跻身“食品安全十强”之列。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渐提升,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将步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张利钿向记者介绍:“能够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称号,在高兴的同时又倍感任重道远,‘雅士利’今后只有一如既往继续秉持‘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唯一出路’理念,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理念,增强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和促进产品创新,以提供营养健康、口味清新的食品来丰富消费者的生活,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确保消费者安全饮用……”
创新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信任
雅士利始终坚守“要把品牌做大做强,必须严抓企业质量建设,做好售后服务”的生产经营理念。并且独家倡导“现场互动服务”与“远程体验加指导”的创新服务双簧模式深入人心,获得了市场的好评,从而奠定了本土食品企业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基础。
面对面互动,售后做到家。目前我国市场,很多食品企业都有售后服务的工作,但大多只是在产品标签某一角落提供一个简单的热线电话这样的被动服务方式。而“雅士利”不仅开通800热线提供咨询和解答疑问,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化单一服务为与客户互动的形式。其中客户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电话、短信等方式拜访客户传递祝福,还会定期邮寄资料和信息给客户,甚至还开展了0-3岁儿童营养保障的阳光工程。为了更好服务消费者,“雅士利全国巡回举办亲子活动”及“育婴知识讲座活动”,面对面地把服务送到消费者面前,首度实现了现场的互动服务等。
网对网指导,服务娱乐化。在21世纪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雅士利”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地利用网络成功配合和补充现场活动,实现了售后服务的娱乐化互动。用户只要登陆雅士利的网站,便可在主页的醒目位置看到他们为消费者专设的卡通版“爱婴家园”。其分别设置了以下有特色的栏目:“母婴健康乐园”,针对妈妈在怀孕期的饮食保健进行贴心指导;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的喂养方法、护理方法、疾病治疗方法和智力、心理发育也有详细的指导。开设了“健康快讯”,对婴儿健康保健提供最新的专家资讯;专为育婴妈妈交流开设的“育婴论坛”成了“育儿交流平台”;“活动快讯”经常雅士利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宝宝三项全能比赛、健康宝贝明星比赛等,提供网上报名,公布比赛情况,很吸引人的眼球。“VIP会员中心”提供网上申请,消费者一经成为会员后雅士利企业将免费赠送育婴光盘,育婴知识手册,定期发送健康资讯和优惠信息,宝宝生日还会贴心送上生日卡。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4
由于企业内审员的前景无限广阔,对于内审员的培训也方兴未艾。目前,由专业第三方对企业内审员进行培训的热潮正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培训及咨询服务总经理陈巧儿。
内审员队伍亟待建设
:企业内审员对于该企业有何意义,能弥补企业内部的哪些不足?
陈巧儿:企业内审员对于企业的管理体系,角色既是带头人、教练员,又是裁判员。他既可以在各自的企业职能领域或部门起推动、带头和协调的作用,为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持贡献力量,又能通过执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管理体系的不足和错漏,提出改善措施和方法,推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而第三方外部的审核只能指出问题所在。
内部审核是企业管理体系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保持有效的重要保证,而专业、敬业的内审员队伍,则是内部审核能否有效实施的决定因素。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效性差,其根本原因都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内部审核员队伍,缺乏一个激励内部审核员成长的培训培养和能力评价机制。
:目前,企业内审员主要分为哪几类,各自从哪些方面对企业自身进行提升?
陈巧儿:企业内审员最早由第一个国际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所提出的,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每年都要进行一定频次的内部质量审核,内部质量审核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审核任务。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经过技术、标准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专业培训之后兼职担任。其他管理标准同样提出内审的要求。
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体,我们常说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都是组织中的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则上说,有管理体系运行,就有内部审核的需求,有内部审核,就要有内审员。
如今,企业使用国际或国家标准来指导建立、改造完善和实施管理体系,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1987年,国际标准组织(ISO)了其第一个管理类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推动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运动。
目前比较常见的管理体系标准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ISO13485(医疗器械行业)、ISO/TS16949(汽车供应链行业)、AS9100系列(航空供应链行业)、TL9000(通信产品行业)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IECQ QC080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4)、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ISO22716)、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 ISO26000)、实验室管理体系(ISO17025)等。
除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系列标准之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行业性适用于不同范围的体系标准如英国零售商协会(BRC)、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美国海关贸易界联合反恐计划(CTPAT)。
第三方内审员培训资源丰富
: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员工培训,企业选择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内审员有何优势?
陈巧儿:第三方认证机构,特别国际性的第三方机构,审核活动就是其主营业务,其自身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非常丰厚,资讯更新很快,商业信誉良好,所提供的内审员培训,在课程设计上往往更为系统、更专业。
第三方机构的讲师通常由资深的审核员担作任,审核过众多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力往往更为全面,对标准的理解深刻,审核经验更丰富,了解企业存在问题,在培训中与学员分享这些实践经验和实际例子。从内审员培训证书上,第三方机构的培训往往更为被广泛接受。
:作为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Intertek能为企业提供的第三方内审员培训包括哪些?
陈巧儿:Intertek为企业提供的企业内审员培训既有国际组织管理体系、行业性和地区性的管理体系,也有Intertek开发的体系标准。以下是Intertek可以提供的内审员培训服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3485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TS16949汽车供应链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AS9100航空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TL9000通信产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ECQ 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内部盘查员;
ISO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ISO22716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的内审员;
CSR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员;
GSV全球供应链安全验证审员。
这些内审员培训既有通用性也有针对性,通用内容如审核流程和审核技巧培训,针对不同体系的具体要求,侧重点就相应而异。
:Intertek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第三方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81-02
文件控制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拥有最新、有效的版本。作为一个多部门、多人员、多设施等组成的有机体,食品实验室在样品受理、样品检测、出具报告书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文件从事每一项实验活动。它是实验室开展检测业务、实施质量活动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如何做好文件控制工作,以保证管理体系文件现行有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食品实验室应当充分识别质量体系的所有过程,分析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所需资源及相关活动,以文件化的形式进行管理,推动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就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1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概述
1.1 体系文件的分类与层次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按性质可分为:质量文件、技术文件和行政法规文件。按文件内容可分为: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质量手册、按标准要求形成的程序文件、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所需的管理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外来文件。按受控状态可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由文件管理部门提出,实验室主任批准。受控文件应注明文件编号和分发号。而非受控文件只有文件编号。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四个层次。其中,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描述组织机构,体系要素要求和职责、职能分配的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的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质量手册原则性要求的展开与细化。作业指导书是某个具体作业的指导文件。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
1.2 体系文件控制的内容及要求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内容包括: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和,确保其充分性;文件的发放控制;文件的使用控制,确保清晰和易于识别;文件的评审、修订、更改、再评审、更换控制;作废文件的回收、存档;外来文件的识别和分发。其控制的要求包括:(1)清晰、易于标识和检索。有效文件的标识应且有唯一性,即文件编号、版次号、修改码应齐全。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加“作废”、“临时”、“外来”等印记。(2)文件应加盖受控章和编制受控号,受控号是文件的唯一性编号。为了便于检索,应进行文件分类并编制索引,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误用过期失效或作废的标准。(3)文件的识别确认、编审、印制、发放、使用、变更、回收、作废、销毁均应严格按文件控制要求进行,防止误用和未经授权的使用的。
2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2.1 文件的编写规则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手册应由实验室主管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组织质量手册等重要体系文件的编写,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编写,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由熟悉试验项目的工作人员编写。编写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同时,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有实验室名称、文件标题、文件编号、生效日期、起草人、审批人的描述。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及部分支持性文件必须有版本号或编制年号。
2.2 文件的审核和批准
众所周知,文件正式开始运行前,应得到食品实验室主管或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首先,质量负责人根据审核和评审结果、法律法规变更,以及实验室内外部环境改变的需要,适时提出质量手册的相关内容修订,以保证手册的适用和现行有效。其次,质量负责人组织技术、业务、检测人员对质量手册进行审核,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实施。最后,根据实验室工作的需要组织起草实验室对外行文,经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综合业务室按照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发送并将原件存档。
2.3 文件的发放和使用
食品实验室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文件的发放范围、数量进行发放,并填写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要确保在相应场所,都应有现行的、经过授权的文件版本。每份文件的批准页面加盖“受控”印章后发行。(1)实验室内使用的各受控文件在发放时由综合业务室在封面编制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实验室内部不得使用非受控文件。(2)需使用文件的人员未领到文件时,不得随意用他人的文件复印,应填写《文件发放/领用审批表》,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质量负责人批准,在文件管理员处办理领用手续。
2.4 文件的评审与修改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性的评审:(1)文件应定期进行评审。一般情况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的内容为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是否需要更新。(2)特殊情况可随时进行评审与修改。在文件实施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发生改变时,需对原文件进行评审。(3)质量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文件的有效性评审,各部门借阅和平时使用情况提出意见,必要时按规定实施修改。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的使用或原编制部门提出,并填写《文件修订申报审批表》,说明更改原因和更改内容,经主管领导审核后进行修改。(2)文件的修改由综合业务室负责通知文件的使用部门。使用部门接到修改文件的通知后,应将修改前的文件交文件管理员进行换页或手写修改。(3)文件修改过多或文件不适合体系要求,应对体系文件进行更换。如果体系文件,已不适应实验室管理要求,应考虑对文件进行换版。对换版后的新文件必须重新发放登记。
2.5 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作废与销毁:(1)文件破损、模糊影响使用时,使用人可到资料管理员处办理更换手续。新文件的分发号沿用原文件分发号,原件由资料管理员负责销毁。(2)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修订/复制/丢失/销毁申报审批表》,编制人核准后报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人批准销毁。(3)实验室从法律或知识出发要保留已作废的文件,需经主管批准,并加以明确标识,除加注“作废”标识外,还应加盖“保留参考”或“历史档案”标识作为档案适当保管。
3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方法
3.1 文件目录
在文件目录控制方面,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一个文件控制清,用于标识文件现行版本的状态,并可随时得到它。文件清单就是指各类文件目录,这个目录应标明现行有效版本的版次、修改码。用某个文件与目录加以比较,就可鉴别出是否有效版本。如果没有文件清单,则应建立一个相应的文件控制程序。
3.2 文件发放
在文件发放控制方面,对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均应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这就要求制定一个各类文件的发放规定,以明确哪些部门应该得到此类文件。然后,应按规定发放,并留下发放记录。同时,应当注意文件不宜滥发,只发给“需要使用者”,而不发给“想要得到者”,这样做不仅可节约纸张,而且能使效版本的跟踪管理工作量最小化。
3.3 文件回收
在文件回收控制方面,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从所有发放和使用文件的场所,及时撤出作废文件。最稳妥的办法是将全部作废文件收回。但这有时有些困难,工作量很大。因此,允许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控制,只要能确保不发生识用即可。同时,有的食品实验室分布在国内各地,实难做到全部文件收回,但是要确保文件修改通知单或换版的新文件能送达,在异地按到换版文件或通知单后能及时加以修订即可。
3.4 作废文件标识
在文件作废控制方面,为了适应法律要求和积累知识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均应加以标识。无论文件是保留在档案室、职能部门或使用者个人手中,都应标识,加上诸如“作废”或“参考”等标志。所有发给实验室人员的质量体系文件,在之前均需由授权人员审核并批准使用。需建立总目录或相应的文件控制程序,以标明现行修改状态和质量体系内的文件情况,并应随时可得,以避免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
3.5 外来文件的控制
在外来文件控制方面,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外来文件包括各种标准、顾客提供的资料由文件管理员收集登记,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按发放程序控制发放。外来文件由资料管理员适时向有关部门查询版本的有效性,及时更换有效版本。同时,实验室技术主管负责定期检查实验室使用的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版本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并重新发放,同时收回失效文件。
4 结语
总之,食品实验室是以质量管理、卫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目的,进行检测、鉴定或描述食品安全的实验室。食品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和技术,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以及相应的措施。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食品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正逐渐渗透到食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此外,当文件较复杂、涉及部门多以及企业规模较大时,宜将审核和批准的职责分离开来,由不同的责任者完成,这样做有利于保证文件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何晓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控制[J].医院管理论坛,2010(8).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范文6
1、高度重视。省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专项检查的通知》,在8月24日迅速了召开全局系统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工作会,布置了检查工作,讲解了检查表,分管局长在专题会对开展有效性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2、全面检查。按照××省局的要求,××市只需抽查20家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保证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同时也全面摸清成都市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详细情况,决定对所有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市局认证评审处对其中2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同时指导分局现场检查工作,保证检查了工作质量。
3、详细策划。××市局对下发的企业名单进行了整理,落实了每个区、市(县)局质监局检查的企业名单。在工作布置会上详细讲解了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检查要点和技巧,以及如何填写检查表和问题汇总清单。为指导分局有效开展检查,统一检查标准,明确现场重点检查企业认证证书和标志合法使用情况、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认证食品质量把关情况和认证机构及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情况。制定了现场检查需企业配合提供的资料清单,共涉及10方面的资料和证据,要求检查组必须现场逐项查看。
4、帮促并进。鉴于区(市)县局独立开展认证有效性检查经验不足,××市局认证评审处率先在金牛区与区局一起检查了两家企业,对检查企业较多的区(市)县局优先安排跟踪检查,通过示范检查,指导区(市)县质监局逐步掌握检查方法和技巧,确保了检查质量。同时,随时了解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较慢的质监局进行督促,保证了检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检查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共安排了154家食品生产企业,4家企业由于搬迁原因,已找不到地址,实际现场检查的企业共150家,其中市局跟踪检查20家,各区(市)县局共检查130家。150家企业中,其中取得iso9001和haccp双认证企业35家,取得qs证的企业150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企业150家。现场共抽查各类检验报告490份,累计发现问题193项,其中属企业的问题180项,认证机构的问题9项,咨询机构的问题4项。对属于企业的问题在检查现场已要求企业在三个月内整改,对到期未整改的企业将启动执法程序,从严检查。从检查的结果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已深入各食品企业,检查企业均在明显位置张贴了国务院的特别规定,部份企业在内部组织了宣传学习;食品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在企业内部明确了食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定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能按计划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初步形成,需取食品卫生许可证、qs证的企业和产品均取证,原材料和成品质量把关意识初步建立,质量认证对确保食品安全质量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保障作用。但根据目前的形势和要求,食品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需进一步改进,主要存在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制不完善,食品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溯源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认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检查反映出认证机构工作质量不高,现场审核深度不够,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等情况,企业对认证、咨询机构的评价普遍不高。
××市局重点检查的20户企业名单和涉及的认证机构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附后。建议暂停以下5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食品分司等。
三、检查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1、认证标识不规范。体系认证企业普遍存在将通行管理体系认证的标识标注在产品本体包装或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小包装上,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产品通过认证,存在混淆使用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标志的行为。重点抽查的20户企业有19家在产品上小包装上标识有“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类似标识。
未制定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有使用过期认证证书的现象,有1家企业管理体系证书过期继续使用,有2家企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过期继续使用。对包装上印刷认证认可标识把关不细,有企业在包装上印刷认证机构认可信息,有的认证证书号印刷错误。对使用证书和标志范围、数量等情况不登记,如使用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未登记,造成实际产量与认证核定产品是否一致无法核实。
2、质量控制措施有效性差,成品出厂和原材料入厂质量把关不严、不细。没有结合法定要求、标准规定、产品特点和检验能力系统策划检验工作,原材料检验和成品检验规程不细,检验过程控制不规范,验证要求不明确,检验报告差错多。对执行标准不同的产品没有按产品类别细化检验规程。法规要求出厂把关的检验项目(qs审查细则、产品标准)存在漏检,对每年至少需做两次的型式试验项目未制定检验计划,不能按取证单元提供至少两份型式试验报告。没有按标准或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量和代表批量抽样检验,检验样品留样不规范,多数企业甚至不留样,检验项目漏检甚至关键参数不检,检验依据出错、原始记录不全,未检的项目或不能检的项目在报告上有虚假数据,检验报告信息量少、检验结论不规范,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验证资料存档无规定,检验报告审核把关责任不清、机制不健全。抽查的20户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对出厂检验报告统一编号、登记。没有一家企业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批量抽样检验并逐批出具出厂检验报告。
3、标准体系不健全。通过查看标准清单和外来文件清单、抽查主要标准文本收集情况、标准备案情况反映部份企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收集不全,未对收集和执行的标准进行标识,对标准的时效性未实施动态管理,存在使用作废标准情况,部份企业的企业标准与国家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及qs实施细则要求不协调,存在漏项、参数不同、抽样规定不一致等现象。
4、食品添加剂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规定不细,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未评审、出入库登记不细、领用不审批,不是按每批产品配料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分批领用,而是按整数(公斤)领用,有的企业为逃避检查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代号,有的企业使用的添加剂备案不全或未及时备案,添加剂管理室计量设备未检定。
5、食品检验能力和手段落后,检验资源配备不足。食品企业出厂检验工作量大,但多数企业检验设备少、人手少、环境差,如一家年产值3亿多元的食品企业化验人员仅2人;对食品安全影响重大的重金属、农残、药残、微生物和添加剂等指标普遍不能检;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主要原料质量特性指标不能检,如原料油中的转基因、过氧化值指标等。检验人员素质不高,检验原始记录粗,检验室管理乱,需检定的设备有的已过有效期,需自检设备普遍未开展自校。
6、食品质量溯源体系不健全。原料无产地证明,如大米企业中东北米、汉中米等原料产地无法溯源;原材料验证把关不严,未严格履行索要每批原材料检验报告(出厂、委托或监督等)或相关证照的责任;内部未建立从原料到生产、检验、产品、商品之间溯源体系,从采购合同、原料入出库、生产批量、检验记录及报告和留样、成品入出库、销售台帐之间的标识未完整建立,关键环节缺少记录证据、缺少台帐、缺少标识、记录之间缺少关联,原始记录溯源性差、重现性差。
7、生产现场卫生环境措施执行不到位,污染源、危险源识别不彻底。生产现场卫生环境状况维护不好,有的企业生产车间内地面和墙面腐蚀严重,排水不畅,污水满地;卫生措施不到位或有效性差,垃圾桶等污染源放在生产车间门口,防蝇防鼠措施不力,车间清洁区内有苍蝇,灭蝇设施坏了未及时维修,纱窗关闭不严。生食、熟食未隔离,易发生交叉污染。设备清洗不及时,使用后不冲洗。清洗设备的强碱等危险源随意堆放生产现场,无标识、无隔离。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提供健康体检证,对直接用手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卫生措施规定不细,执行不严。
8、不合格品处置较随意。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不全,需销毁处理的记录无法提供。有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处置方法是将不合格的月饼返回前面加工工序,存在废品再加工成食品的嫌疑。
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已经评审过多次,但管理体系文件几年未作任何修改,体系文件管理较乱,标识不清,版本不明,生产现场未使用现行有效版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过分简略,与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相适应。管理评审资料不全,管理评审报告不规范,管理评审流于形式,未提出改进措施。企业内审和认证机构外审有效性不高,审核专业人员素质不够,对食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关键环节和特殊过程发现问题少,对食品质量控制有效性审核不细、深度不够。
10、认证机构、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认证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企业明显存在的问题多次审核不能发现,没有要求企业整改。需向企业公开的资料提供少,现场审核资料存档不全,不符合项报告未验证关闭,不符合项报告验证签字人员为企业内部人员,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为评审人员。认证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对企业的培训和辅导不到位,仍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现象。
四、认证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1、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认证监管人员对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评审知识和技巧的培训。
2、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全国自愿性认证数据库。对新通过认证、复评审、注销、暂停、撤消的企业信息及时公开,动态管理,方便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认证的日常监管。
3、建立评审监督员制度,健全认证监管机制。派遣现场评审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认证机构评审进场时,通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派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监督员不参与评审,只评价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