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历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设计的历史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1

关键词:历史起源;文化风格;包豪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 历史考证

最早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诞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作为史上第一个真正对设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艺术院校,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技术变革的极大需求。包豪斯在整体教学模式上具有惊人的系统性和彻底性。学院实行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为依托,以车间为物理基地的“结构思维班”模式:半年时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大基础课程,剩下的三年时间则进入车间开始学徒制教育,固定在一个“实习场所”学习和实践,整个过程由专门的优秀技师和形式导师进行指导与帮助,这也是包豪斯最大的教育特色。学院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学应走进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强调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习工厂紧密结合。为了使这种办学模式较好的发挥效用,包豪斯起初采用“作坊”制,根据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定各个工作坊,并聘请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作为教师执教,在其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车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把工艺技能提高到高水准的视觉标准水平上,同时在工作坊中加大社会项目成分,学校教学与社会项目实现共同教授。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包豪斯实行的这种教育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雏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培训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教学成果以成品方式展现,更方便直接的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与实际相联系的工作室教育体系为日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文化风格聚焦

从文化风格角度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出现了较多波澜。包豪斯被强行关闭后,大批教员远赴海外,将其设计教学理念从德国带到了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由于商业因素和时代影响,这种设计理念逐渐发展成了独特的国际主义风格。以“少则多”、高度理性化、形式简单、商业性强为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直接影响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使许多学校纷纷改革原有教学培养制度,从而适应当时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变迁。这期间,国际主义风格的侵袭使之成为各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工作室教学也得以发展。大部分学校在沿袭包豪斯“作坊”制的同时,在实践环节加大商业社会项目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成立众多以商业为目的的工作室,注重工业生产环节等。然而为抵制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在商业上的蔓延,出现了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有力的反击:企图以严肃的设计教育体系来取代美国商业主义,教学上继续秉承包豪斯教学模式,把重心从“创作外型”扭转为“解决问题”,开设的工作坊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开创全新的视觉体系课程等。可以说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式教育的另一个实验中心,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凭证和宝贵资料。

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为迎合这种风格的来袭,学校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一是意识到这种风格商业化的本质,用学校教育来扭转其对设计教育的毒害。前者在教学中加大商业项目的成分,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含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稍微偏离了正确发展的轨道;后者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架在了一个理想高度,继续沿用包豪斯式的乌托邦教育体制,含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忽视了社会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出的潜在要求。

三 影响启示

从包豪斯的发展变迁到国际主义风格对教育制度的侵袭,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历史和风格的洗礼,逐渐崭露头角,发展萌芽。

第一,包豪斯教育体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教学并举,坚持把实训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均为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包豪斯开设的工作坊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雏形,其“设计应服务于社会、作用于工业生产”则直接映射出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刻含义:教学是根基,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是教学和研究的最好反映,三者呈良性循环发展状态。第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彻底。国际主义风格由于过多融入商业化色彩,遭到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烈反对。在这两种滋生力量的相互较量和现如今中国教育改革所呈现的态势下,更清晰的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以包豪斯为基础的“作坊”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的教学方针,以社会产业链和设计实践项目为导向,以物理意义上的工作室为实验根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实践教学和设计实践项目,建立以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四 总结

从包豪斯创立的工作室雏形“作坊”制到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一直在延续。包豪斯作为设计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开创的全新设计教育理念为现如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这些都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深究。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2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服饰设计理念

聚焦到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服饰设计理念,作者主要强调了形神兼备、中西结合两大艺术设计理念。从形神兼备这一艺术设计理念来讲,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服饰都是在各自区域与民族发展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其发展历程既见证各自民族、各自区域的历史发展,也见证了各自民族、各自区域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演变,自然融入着各自民族的“形”与“神”,故其整体呈现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流露民族气息与民族韵味。以中国民族服饰为例,其发展见证了中国儒、道、佛等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演进,见证了中国图形文化、色彩文化、美学思想的演变,带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且早与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形”与“神”的立体呈现,是中华民族审美取向与审美情趣“形”与“神”的具体呈现。故在服装设计日渐趋同的今天,在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将兼顾中华民族文化“形”与“神”、中华民族精神“形”与“神”、中华民族审美取向“形”与“神”的中华民族服装元素、中华民族服装设计理念、中华民族服装制造技艺等纳入到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还是对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设计理念的突破,对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设计思维桎梏的摆脱,对服装多样化发展、服饰市场竞争良性化的一种助推。简言之,将形神兼备这一艺术设计理念贯彻到服饰设计是民族服饰走向国际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服装设计突破思维桎梏的重要选择,是避免服装趋同化的必要选择。从中西结合这一设计理念来讲,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服饰所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不同,其形式、风格、品味等层面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魅力与特色,值得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这也是全球化时代服饰设计的一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仅仅将服装设计理念、服装设计思维局限于自身民族、自身所处环境,忽视对外交流,忽视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优秀的设计理念、有趣的设计元素,无异于闭门造成,既容易陷入“信息茧房”陷阱,造成市场服装趋同化,满足不了人类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市场壁垒,打破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屏障,促使各国服装设计理念、设计元素等相互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人们的审美范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内容、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继而加大了人们对审美多样、形式多样的服装的需求,也就意味着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各国服装设计理念、设计元素等是服装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避免闭门造车的基础性要求。例如,中国服饰在吸取其他国家服饰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既美观、实用,又多样的服装,用以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促进中国服饰的创新发展,如民国时期的旗袍便是在吸收西方立体化设计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将中国旗袍原有的平面化结构转变为更加立体的构造,尽显女士的优雅;现有的哥特式风格服饰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西方国家暗黑设计风格,将人们所追求的那种酷感、金属质感充分展现出来;当前较为流行的日系小清新风、韩系轻熟风,便是在吸取日本、韩国搭配理念、服装设计理念上发展起来,满足了中国大多数女孩子的日常穿搭需求。故从某种层面来讲,中国服饰设计理念、服饰搭配理念,与美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服饰设计理念、服饰搭配理念结合起来,是现代服饰形成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合理有趣的搭配方式的重要灵感与渠道,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服饰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新时代新理念视域下的服饰艺术设计理念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3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人们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人性化与艺术化,希望室内环境显得更加亲切和舒适。环境艺术作为室内设计的文化表现方式之一,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可以让室内空间更加艺术性与美感。而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采用人性化处理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室内环境设计的质量与品位,为人们创造更适宜的居住空间。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意义

在人性化氛围下,人们的紧张情绪与压力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情感也日益得到丰富,可以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实现人与空间的和谐发展。将人性化理念运用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体现装修与装饰的美感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常都会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室内居住空间的要求。在装修与装饰室内空间的时候,也应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要保证人们进入室内以后,会感觉到舒适。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一是应注意地面与墙体的颜色,尽快达到和谐与统一,这对人们的视觉感受影响最大。二是室内设施应合理搭配,确保与空间界面保持和谐,并达到统一。三是背景的人性化处理,让室内环境更加和谐,提升家具陈设的美感。

(二)回归自然,满足人们需求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工环境为主,缺少了自然环境,回归自然也成了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室内环境的人性化处理,可以创造出更多自然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①。具体的设计包括合理布置盆栽、盆景等自然景观,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人们的紧张感。此外,通过人性化处理,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三)提升室内陈设的艺术感室内物品一般有家具、家电、灯光、装饰品等,对于室内物品陈设的设计,也要突出人性化理念。在室内物品陈设设计过程中,应将室外自然光线充分利用起来,与室内灯光保持协调,共同烘托室内环境。对于私密的室内环境而言,应采用较淡的光线,尽量保持柔和。而对于公共空间而言,应有充足的光线,可以利用一些艺术品,提升室内环境的艺术效果。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提,也是人性化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建筑结构关系着整个室内空间的安全,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人性化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到室内建筑结构情况,不能随便拆改,否则会让建筑出现安全隐患②。要将全装修制度落到实处,对新建建筑尽量采取一次性装修的方法,不能使用有害、有毒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确保装修更加安全。

(二)舒适性原则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放在首位,让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得到满足,并在心理与生理上感觉到舒适。对此,在人性化处理时,应改善环境条件,让人们在行为、触觉和视觉上都体验到舒适。在视觉方面,即人们进入室内以后,眼睛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主要有颜色、形态和陈设方式等内容。为提升人们的视觉舒适效果,应根据形态学与色彩学的原理,避免事物的形态与色彩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在室内环境中,物体的形态也应以平直线形和圆弧形为主,并确保室内家具及其他设施有适度的硬度,这样可以提升室内环境的触感舒适度。如对于家具而言,若是家具质感较差,过软或过硬,那么人们触摸与使用过程中,将难以获得舒适之感。而对行为舒适来说,即室内空间可以满足人们活动要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室内空间的大小要科学设计,家具及其他设施要摆放合理。

(三)经济性原则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不仅要安全、舒适,还应经济节能。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在人性化处理过程中,各项材料应做好合理利用,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做好布局规划后,还要充分利用好各零碎、隐蔽的空间③。对于装修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满足经济节能的要求,最好使用LED、太阳能热水器等,这样既经济实惠,也符合人性化理念。此外,还应选用最适宜的产品,注意其实用性,通过节能环保设计,满足人们对自然健康的需求,减少材料浪费,体现人性化理念。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的内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空气环境、空间色彩、饰物、装饰材料等,都需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理念。在设计时要注重从细节入手,为人们创造舒适、轻松的室内环境,并尽量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一)空气环境的人性化处理

提升室内环境的绿化程度,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发挥出降低温度、消除灰尘、隔音降噪等作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通过适度的绿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室内氛围,缓解人们的压力与紧张感,增强人们的活力。此外,空气环境还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④。而适宜的空气温度,也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通常冬季温度最好为20~22℃,夏季温度为23~25℃。同时还要注意空气的湿度,只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为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并让人们的精神更加饱满。当然,还要注意通风顺畅,确保室内空气是新鲜的,若是空气过于污浊,会让人们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健康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色彩的对比不能过于强烈,要尽量采用温暖、柔和的色彩,这样人们在进入室内以后,才不会产生疲劳感。

(二)色彩的人性化处理

对于室内空间而言,色彩的不同,其代表的语言也不一样。如黑色容易给人造成孤独感,合理利用能够让室内环境显得庄重而高贵;棕色虽然显得比较老气,不过对其浓度做出调节,可以为室内环境增添几分优雅之感;红色等比较张扬,需要与冷色配合使用,可以彰显出活力。色彩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让色彩保持和谐,人们才会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并保持积极的情绪,否则会感到郁闷、消极和疲劳。因此,在对色彩进行人性化处理的过程中,要了解居住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其职业、爱好和性格特点等,确保色彩能够符合居住者的审美习惯,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消除压力的目的。

(三)饰物的人性化处理

在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人性化处理时,还需要合理摆放各种饰物。要结合室内环境条件,将饰物等设置在合适位置,让空间保持平衡,这样能够让空间变得更加充实。例如,可以将饰物挂在空白的墙上,避免墙面显得过于单调,尤其是使用瓷器、漆器、蜡染、书画等饰物,可以为室内环境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将地方与民族特色凸显出来,创造出高雅的文化氛围⑤。当前,饰物有很多的类型,有实用的,也有供人们欣赏的,其在色彩与造型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饰物的陈设,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与空间环境达到统一,不能随意摆设。此外,饰物的陈设也要注意比例与尺度,应和室内空间保持协调,如果空间较小,就不能将大花瓶布置在茶几上,这样就不够协调。因此,在对饰物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要确保有合理的功能,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四)材料的人性化

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尽量要有较好的质感。比如选用的材料质地较粗,可以产生厚重之感,让室内环境的品位得到提升,室内光线也更加柔和;选用的材料质地较精,可以增加室内光线的亮度。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装修环境情况,合理选用各种材料,如果室内面积与空间较大,则一般选用质地较粗的材料,而室内面积与空间较小,应选用质地较精的材料。此外,在室内环境的人性化处理时,还要重视色彩这一因素,通常室内色彩的纯度不能太高,通常进行局部喷绘时才会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凸显室内家具的陈设,从整体上提升室内环境的亮度,让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典雅,充满层次感。

四、实例分析

在一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渗透人性化理念,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房屋是一个三室两厅的户型,户主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平时两个人居住,性格非常温和,对花、草尤其钟爱,喜欢安静的环境。掌握这些信息后,在对房屋室内环境进行设计中,将室内空间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并结合户主的爱好,尽量让室内环境显得明亮,充满自然的美感,这样可以将户主的气质凸显出来。并选择了胡桃木材质,增加室内环境的稳重感,颜色以白色为主,对整个空间环境进行衬托。

(一)装修与装饰设计

拆除了客厅与餐厅之间的扶手间,设置一个展示架,能够让客厅与餐厅一起使用。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仅让空间的规划更为合理,而且让室内环境充满了文化气息。在设计顶棚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双层叠压法,这样显得简约而不简单。为让室内色彩保持统一,把顶棚设计成曲线形造型,如此一来,室内空间的设计不仅注重整体,也兼顾了局部,将设计的主体凸显了出来,防止室内空间显得过于单一。在地面材料的选择上,避免使用过于坚硬的材料,主要使用了木地板,同时室内没有尖锐的棱角,防止对户主造成意外伤害。

(二)室内环境处理

根据户主的喜好,主要采用胡桃木工艺,既增强了室内环境的艺术气息,也充满了时尚感,与户主的性格与年龄相符。在选择餐厅与客厅的灯具时,主要为LED节能灯,呈圆形,卧室则为低功率、螺旋形的LED灯,提升了室内环境的艺术性。壁灯的颜色设计为淡橘色,呈弧形,让卧室显得更加温馨与柔和。此外,为让室内环境充满和谐之美,对顶棚、地板、厨壁等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即让颜色保持和谐与自然,提升室内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舒适感。

(三)室内光环境的人性化处理

尽量运用自然采光,这样不仅节能,还能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在室内空间与阳台相接的地方,设计了玻璃材质的推拉门,便于室内采光。对于室内的人工光,保证分配平衡,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此外,为防止室内出现过多的反光,主要采用了亚光材料。

(四)室内陈设的人性化处理

为将“家”这个主题凸显出来,在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人性化处理时,非常注意对家具的选择,其颜色、质地、形态、摆放等尽量与室内环境保持协调。此外,结合阳台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个花坛,并确保其大小适宜,呈花瓣形,营造了温馨之感。同时还将我国传统装饰图案附着在家具、饰物上,体现出历史文化特征,让整个室内环境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结语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4

关键词:装饰图案;玻璃艺术设计;应用

1 装饰图案概述

1.1 传统社会装饰图案的发展

已有有着悠久历史的装饰图案,它的内涵和形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创造空间。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在当今社会用途极为广泛,装饰图案相当于一种图形符号,拥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非常之丰富。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所以,传统社会装饰图案能够在现代社会之中被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装饰图案无处不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人文净精神,同时也能够表现人们的情感,促进相关艺术和技术的发展。总而言之,传统的装饰图案表现出的情感十分意味深长。同时,传统的装饰图案多将抽象和具象融合在一起形成别样的艺术效果,表达出人们乐观和自信的性格。因此,传统装饰图案的艺术装饰表现性可看作艺术设计中的精髓。

1.2 现代社会装饰图案的发展

现代装饰图案的特点是受到装饰自然对象的限制,所以它必须适应融合的媒介或者是所修饰的自然对象。在描绘自然对象时,所绘画的装饰图案并不会进行写实,而是加以夸张和修饰,目的是使所描绘的生活想象更加经典和美观,并且要求达到与装饰媒介相融合的效果。因此,对于现代的装饰图案来说是对于具象物体的抽象以表现真实事物的真实特征和独特情感。同时现代艺术比较强调装饰图案独特的美,将真实的社会现象进行相应的修饰,并加上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最终形成带有主观色彩却又能够表新出事物真实形态和特征。除此之外,在现代装饰图案的设计中,许多设计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对于现代艺术的把握,最终以一种后现代的形式表达出自身的设计理念以表达自身的情感。对于现代装饰图案的设计而言,和传统的装饰图案设计相比更多的是灵活性、情感性和现代性表现。现代的装饰图案设计理念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同时也能够将真实与虚拟结合形成全新的设计理念。传统装饰图案的散点构图形式已经不能完整用于现代装饰图案之中了,而现代装饰图案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需求来活泼多变。它从过去的理念中挣脱出来,进行随意自由的组合,恰当地与媒介材料相符合,因而寻找出更高境界的艺术效果。

2 装饰图案与玻璃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2.1 装饰图案与玻璃技术

由于玻璃材质的特殊性,要想让装饰图案有效地表现在玻璃的表面上,是需要一定的玻璃工艺技法的,并不是随意而想的,只有通过这些不同的玻璃工艺技法,才能让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通过玻璃材质展现于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一种玻璃艺术。即要想有效合理地表现装饰图案在玻璃上,必须通过玻璃的工艺技法,所以装饰图案它是受制于玻璃工艺技术的。在现代的玻璃加工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热加工和冷加工。这两种玻璃加工的方式在装饰图案的表示方面的具体应用技术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装饰特点和艺术效果。其中,热加工主要是指对于玻璃进行加热或者融化状态下的加工和处理,主要是玻璃整体色彩、质地、形状的塑造和处理。冷加工主要是在常温的状态下对于玻璃进行相应的加工,主要是对于玻璃制品的打磨、塑造、镂空、雕刻等,主要展现的是玻璃的整体纹路和装饰图案的整体艺术效果。在玻璃上完成装饰图案的同时,可以将其思维进行扩展,这样就为冷加工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变化。装饰图案最终样式的变化操作冷热加工的同时也随之而改变。

2.2 装饰图案与玻璃艺术设计的融合

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探究装饰图案,它永远都承载着一个使命――装饰性。装饰图案在造型上的美观和各种形态表现,都具有彰显艺术魅力的作用。具有实用的审美形式是装饰图案的一大特点,即装饰图案既要对装饰对象进行装饰,也要满足艺术欣赏者对装饰对象审美的要求。用玻璃表现出装饰图案能够充分表现出装饰图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对于客观具象事物的刻画和表现之中,能够在高超玻璃塑造技术的塑造之下使装饰图案显得十分具有张力,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情感,展现出装饰图案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推动装饰图案设计和玻璃装饰设计技术的发展。意象性图案在玻璃艺术中的表现,它将自然和想象互相结合,夸张、变形地展现出独特的装饰图案,然后加以依附于透明玻璃材质上,既而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的眼帘。意象型的装饰图案能够表现出装饰图案设计的灵活性和整体性,充分展现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相关装饰图案的欣赏和相关的联想,表现出更加深厚的艺术感。同时,装饰图案与玻璃艺术设计的融合还体现在色彩方面的融合,玻璃因其独特的化学特性,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色彩方面的优势,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装饰图案本身的效果,能够让人们对于玻璃材质的装饰图案进行深远的联想,充分展现玻璃装饰图案的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

3 装饰图案在玻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装饰图案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是给予城市环境中的装饰,并且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装饰性也成了环境空间塑造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装饰图案和玻璃艺术的相结合,展现出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玻璃作为特殊的材料和装饰图案一起融合在环境空间塑造中,烘托出自然对象和色彩表现以及艺术渲染的新城市环境空间。在现代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玻璃装饰图案,这些装饰图案能够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通过玻璃材质展现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为现代人营造一种丰富多彩充满独特魅力与设计的艺术生活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产生变化,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大量的精神生活来为自身的生活增添一种乐趣和美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的气息,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情感。

4 结语

装饰图案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装饰界还是艺术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玻璃对于装饰图案的表现能够生成现代化的艺术效果,能够丰富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玻璃与装饰图案的融合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艺术产品,在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充分展示现代化的艺术成果为人类的艺术设计和表现做出贡献,为社会艺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5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模式下 设计艺术学硕士 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

一、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去了解、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及研究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培养全方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探究型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交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来的“从”的地位转化成“导”的地位,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关系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不能协调教学关系,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它侧重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虽然较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但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缺少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能力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差。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数院校按照二级学科,即设计艺术学专业来设置课程,造成研究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各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尽相同。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该校理论基础课开设较多,而且基本上为学位课。师范类院校则比较重视理论与技法的基础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学位课中不仅开设了数量众多的理论课程,还开设了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湖南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与其他类型院校类似的课程,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等。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适应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和高等艺术院校师资。”从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只重视培养技术表达能力、注重美感的表达思维忽视了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市场要求。从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美术史》《设计史类课程》外,其他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

三、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这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素质。而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当前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多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如何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不少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缺、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专业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离开了这两样,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顺应社会对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时代产物。其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的投入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所以将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低,缺乏与导师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以及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部分的研究课题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而往往是在几种答案中寻求相对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互补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研究课题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取得共识和共鸣,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则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宋明岷.论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6

[关键词]个性化的视觉表现 汉字设计 视觉造型元素 视觉转换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这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汉字的语言文化

中国的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一直是华夏文明忠实的记录者,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坚实载体,即便忽略了它作为文字的性质,汉字单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都对中国古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和对现代平面设计的领域有着深刻启迪。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是一种文明成长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文明这一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和纯粹性的特点,具有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是一种体现事物的概念与概括性特征的真实些照,是造型与会意的结合体。如坤字中的土代表土地,申的本意原为女人生了女孩,女孩长大后再生女孩,代代延续的意思。这种造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象对于人的心理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意义的象形方法。

二、汉字与汉字字体设计

汉字作为汉字字体设计的基本元素,在艺术门类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者的思维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使其用途变的更加广泛,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者应该利用已有汉字的不同字体作为基本设计元素,以字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更多的汉字字体设计作品,来满足我国企业的民族文化之需要。

汉字字体设计在不同的实用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融合表现,例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汉字的形式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视觉意义,利用汉字的形态作为主要形式去推广海报、书籍封面、企业标识、产品包装、宣传品等,这样能更快更好的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使所有承载着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载体更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很多表现形式中有汉字元素的加入,才使得艺术作品起到推广性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汉字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领域中的作用最为广泛,其视觉语言个性鲜明,而且应成为平面设计者在表现作品时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

三、汉字视觉个性化表现的运用

汉字视觉语言的个性化首先表现在造型创意的独特性上,当今的文字大量应用于商业视觉传达领域,所传递的信息需要清晰、直观,这样的环境更加需要新的创意思路,设计师必须在以字体的独特造型为主要语言的基础上,努力寻求适合辅助主题的各种表现契机,从而使文字获得新颖的视觉表现力。

近年来,一些现代字体设计在文字的设计上注重形意结合的表现形式,通过以“意”生形、以“形”表意之间的巧妙吻合,使文字完成由“意”到“形”的视觉转换,进而形成文字视觉语言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在以文字为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过程中,这是寻找文字设计切入点的有效手段。

“意”是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和信息,“形”是文字本身的造型结构,即点、横、竖、撇、捺、挑、勾及由它们组成的不可再分的折、拐等综合性笔划。文字的“意”和“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意生形,形源意,形为意,言达意。看其形能“望文生义”,这是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的象形性和会意性的特质。

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普遍还有这样的表现形式,将文字做为单独的设计主体,在文字的个性处理上包含了设计师对文字本身的理解,对设计法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自身的艺术素养、艺术品味。文字是整个画面中最直接的能动因素,是比图案、色彩更为直接传递信息的手段,其应用在包装装潢、商业招贴等领域能更为突出体现其能动作用。

四、汉字字体设计的融合表现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平面设计师,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不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表现的汉字,为创意和创形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中国设计师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种特征,将作为主题或语言介质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这其中,我们可以从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中感受到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汉字只是设计图象的一种形式,对态度、情感等内在体验的表现,是难以做到“完美”表现的。在平面设计中,仅仅是一种语言和手段,真正宝贵的是它所携带的“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的基因。研究汉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这种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就是始终在我们情感和思想最深处的一种设计的智慧与力量。关注史前中国人类在二维空间中的创意与创形能力,以及古代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是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必需的手段。

五、结束语

从汉字发展到现在,通过汉字及其汉字的其他艺术形式,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想要更好的在平面设计艺术中设计出优美的字体,我们必须将中国汉字的“形”与“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将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融入当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语言中,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创造力,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去展现中国文明不衰的艺术神韵,是中国设计师的理想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潘公凯,卢辅圣.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

[3]安德列•勒鲁瓦-古昂.手势与语言.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