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1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科也需要进行应用性转型的改革,并重新给予其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看,设置“高级文秘”和“企业文化传播”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就成为其新的专业增长点。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保证。
关键词应用性 转型 学科定位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1 汉语言文学学科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关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我国高校当下教育思路转变的重要方向之一。显然,提出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大学教育的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传统的大学教育由于注重了学术性、学科性,人才的培养必然偏重于理论性知识和学科的深入研究,从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需要的深度结合。而当下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使传统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型人才在走向社会时,难免出现无法适应社会的状况。尤其是那些传统的人文学科更是面临着日益萎缩的窘况与困境。而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科。
汉语文学学科是有关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和研究的专业,语言文学又是民族精神和艺术的精髓,因而也是最基础的人文学科。因此,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科研人才以及从事相关的文化、信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仍是本专业的基本任务。
但是,在当前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更突出、更紧迫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学科作为长线专业的弱势和不足也很突出地表现出来。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社会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化,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小,专业价值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和弱化。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学科,它的发展方向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改革现有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探索并研究新的汉语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就成为当下这一学科发展的迫切任务。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偏于理论和综合,应用性不强。传统的汉语言学科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应用性,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
面对这一现状,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都意识到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或成立创新人才实验区,或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或是改革实践教学,或是改革教学方法。这些举措都表现出改革的鲜明性,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和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改革积累了不少有益的借签与思考。
事实上,这一问题并不仅仅是一所高校,一个地区的高校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全国所有开设汉语言学科的高校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面对复杂的局面时,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都会受到当下时代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样,与汉语言学科一样作为传统学科并深受当下时代经济社会影响的尚有文史类的其它学科。厘清这一问题,从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出发去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也必然会具有对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能启发意义。
2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之可能性
事实上,如果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层面上考虑,我们需要注意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应用性,即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应用性,适合于行业的需要,能够让行业“用得上”。二是行业性,即能够尽可能发现学科的适用行业,有效拓宽行业应用范围。
鉴于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汉语言文学学科新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首先,重新审视学科定位。我们必须相信,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必然表现出对语言文学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要求。就我国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新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每一个群体都表现出其当下性,于是,语言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传统的语言学所能界定的规范能够恰当表述和阐释。相应地,这些新的群体对文化与文学要求与不再是传统“言志”或“载道”的文化与文学定思维定势所能涵概。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学科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跟上时代的要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理论上给新的社会发展提供开放性的视界。这样,学科定位从整体上朝着应用性和综合性发展,汉语言学科应该明晰定性为应用“金字塔”中的“基石”。即在看待汉语言学科的作用和地位时,不应只从单纯的专业冷热角度来考察,而应从学科发展全局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审视。其实,汉语言学科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还具有三大方面的校园内部功能和作用:通识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应用。但是从社会的层面而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在高校校园内部的这三个功能与作用,也同样对走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效。
其次,人才培养规格定向——居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也应该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成才需要相结合的契合点上,建立在对其他学科专业差异性的充分认识上,实现错位竞争。从人才培养的质量来看,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由专业建设的效果决定,而如何防止毕业生的知识陈旧,既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的学术建设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有密切关联。从这一层面上看,汉语言学科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介环节,它肩负着消化学术成果,指导具体实践的任务,为学生铺设桥梁,引渡学生走向“知行合一”的成才彼岸。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职业技能训练也是汉语言学科的题中之义。
3 汉语言文学学科新的专业增长点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学科而言,既有的专业高置一直不外乎传统的中文专业或中文师范专业。也有不少高校由于传播学从语言文学学科中分离出去之后,无法再单独设立与传播学学科相关的专心,就只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传播学相关的课程,比如,在中文专业的课程中加入了广告学的相关课程和新闻学的相关课程。而在传统的学科规划中,很多高校原本是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中设立了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这样与语言文学同一级层的专业的。而文秘这一专业,不少中文专业中也有设置,但由于国家教委的专业目录中,把文秘只是定位于高职高专的层面,这就为高校本科增加了设立文秘本科的障碍。
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人才有了较大的需要,所以经济的发展就为汉语言文学学科新的专业增长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需要,应进一步从应用性专业设置的可形性、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随着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活动对于文化素质高、语言文字功底好的应用性人才需要越来越多。因此,可以考虑在汉语言学科的基础之上增设“高级文秘”和“企业文化传播”这两个专业。高级文秘专业建立在传统文秘专业之上,但又要与之有区别。传统文秘专业更多是从事办公室的文字工作,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与文件档案的传递与保存。但是在经济活动充分发展的社会里,适用于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这样的行业需要的文秘显然不是传统的文秘。尤其是当下,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这些企业需要的文秘不只是文件、函电、调研报告等的写作与传递工作,更多还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关与礼仪、企业形象策划等工作。所以培养高级文秘就成为一个极其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其次,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个行业都必须有充分的形象宣传,不只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更是为了推销企业及产品,即使政府的各个行业部门也需要对公众宣传自己的形象,确立大众对本行业或部门的正面形象。除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几种宣传途径外,网络、手机等新传媒的宣传日益重要。同时,对于每一个行业也要塑造各自独特的文化形象,唤起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文化意义上的宣传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成为每一个企业或部门形成凝聚力的灵魂。这样,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中开设“企业文化传播”这样一个专业,培养有着深厚语言文字与文学及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又具备企业文化传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一个较好的专业方向增长点。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文系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建立起来的中文系往往属于所在大学的“强势”学科,特别是1952年虽经全国院系调整而未撤销的中文系均具有很强的办学底蕴。这些中文系主要集中在老牌的综合性大学和老牌的师范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些大学的中文系经历了一段顺畅发展时期。第二类大致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到目前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比较好的办学基础,办学特色也在逐渐显现。第三类大致上建成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原先非综合性大学的理、工、农、医、财经、政法类院校在原来大学语文教研室或写作教研室基础上建立起中文系。相对于前两类中文系,这类中文系的办学特色大多尚在探索中,与所在大学其他院系相比,实力明显不足。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吃力的跟跑者。高等教育体系中那些后办的中文系在这次跟跑中颇觉吃力,普遍存在落伍的焦虑;同时,那些老牌中文系也面临着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问题。面对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中文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办学策略,适应社会需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呢?中国大学中文系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更加强调专业基础,向专门化、高端化发展。一种是走学科交叉与融合之路,提高本科生的应变能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走的是一条强化专业化的“精英”教学之路。中文系下设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处理)四个专业。他们的教学理念,据北大招生网宣称:在本科层次坚持“精英教育”、“优才优育”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术型、研究型、文化创新型中文人才打基础。以向上一教育层次输送中文及其他门类研究生为主业,同时兼顾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汉语言文学和文化实用人才。北大的这个表述体现了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坚持精英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着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北大中文系按照精英教育层次设定本科培养目标是有道理的。首先北大有丰厚的中文底蕴,教学力量排在全国第一位。到2007年中文系有教师105人,其中教授就有47人,大多是国家中文方面著名学者,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其次,北京大学录取的本科生质量优异,每一个年级都有数名省市级高考的文科“状元”,这个优势,没有第二个学校可以与之争美。再次,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中国大学中文系的“老大”,百年办学历史形成崇高的声誉,社会认可度极高,这是其他学校难以比肩的。从实际效果看,北大中文系的这个办学理念符合社会对她的期待,北大本科生就业尚未成为“问题”,北大宣称: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出国深造也是重要选择之一,众多同学去了哈佛、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康奈尔、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他们的知识功底和刻苦精神在欧美等地的世界名校中享有良好声誉,许多国外大学都乐于接受北大中文系学生。愿意就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就业率在100%到98%之间,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应用型热门专业。但是北大中文系的这一种做法不可复制。尤其是非综合类大学中文系,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不雄厚,尚未形成深厚的学术传统,不具备走北大模式的条件。然而我们有理由怀疑北大中文系有意低调处理了他们对中文系办学思路的调整。北大中文系并没有躺在传统优势上吃老本,他们兴办的第四个专业叫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这个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文理科兼收,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专业本科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与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事高新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成为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在文理交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显然,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前面三个专业的相差很大。我们可以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中更清楚地看出来: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语言课程,包括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理论语言学、汉语发展史、文字学、现代汉语词汇专题、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音学等39门课程,这一类课程依托的是汉语语言学专业优势,显示出北大中文系在汉语基础研究上的强大实力。第二类有逻辑导论、数理逻辑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几何与代数引论、微积分等六门课程,强调基础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打基础。第三类有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计算语言学导论、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机器翻译导论、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汉字数字化研究、VB编程与古籍整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等14门课程,属于技术类课程。从以上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看,该专业方向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出应用性;第二是强调学科交叉,其课程跨文学、理学和工学三大门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北大中文系设置这个专业,就是为了适应语言文学数字化要求,是应对目前正在爆发的全球信息数字化挑战的一个战略选择。我们由此判断,北大中文系已经走在全国中文系改革的前沿。与前面三个专业的实践相比,北大中文系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社会对于汉字数字化处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层次也不相同,需求行业从数字出版到政府机构分布广泛,将来的多媒体阅读将替代现有的纸质载体阅读。
其他重点大学中文专业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复旦大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中文系之下开设了秘书学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专科专业,但一直没有在本科层次开设这个专业。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只有两个专业:中国文学与汉语语言学,将应用语言学专业开设在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层次。非综合类大学中文系的改革与创新,中央财经大学的做法值得关注。中央财经大学设有中文系,招收本科生,专业方向为财经文秘,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理论素养,适应经济领域及传播媒介业发展的需要,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媒体特别是财经类行业、中外企业从事文秘、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分公共基础类、专业类和财经类三个类别。专业类主要有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秘书学、文书档案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大众传媒概论、应用语言学、公关写作;公共基础类主要有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公关策划、社交礼仪、社会调查、广告学、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财经类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概论。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走的是一条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相融合之路,以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为主,适当插入经济学、管理学的部分课程。类似于中央财经大学做法的还有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与经济管理类院校相似,一些以理、工、农科为主的院校中文系也在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之路。如安徽农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与园林学结合,华东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法学、商学的融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等。这些大学中文系基本上是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创具有特色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些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效果也值得期待。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专业融合或者专业交叉式做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学科融合不是相关课程放到一起就能起化学反应。从表面上看,融合也有融合的深浅问题;从最终结果看,通才不通、特色不特依然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有:一些学校在注重专业融合的同时弱化了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同时,中文系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期待融合的学科了解甚少,监管难以到位;而优势学科对于辅助中文系创特色不一定有积极性,因而教学与管理效果自然不好。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
一、引言
语言文学是传统的基础性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这个传统人文学科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合并转型为高职院校以来,专业急需探索高职教育和师范性特点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新模式,原有的师范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比较突出,既要突出师范性,又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明确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调整课程结构,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完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才能办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文职人员。
二、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师范类专业,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也能从事语言文字、文化宣传及企业的文秘、培训机构的文员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新时期语文教育专业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既符合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能提升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类受到自主择业和专业整合的影响,日益萎缩,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应该主动应对,谋求发展。
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高专部成立以来,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色彩,主要集中在辽西北城市,例如,铁岭、锦州、朝阳等地,从事乡镇初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各行业相关的文职工作。近两年来,在这些城市的特岗教师招聘中,语文教育专业比重不大,绝大多数毕业生无缘进入公办中小学教师行列之中,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以下简称我系)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显示,25%的毕业生进入各种教育机构从事教辅工作,更有一部分毕业生脱离教育行业。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语文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必须形成新的准确定位,原来培养目标只是单一的师范性,应转型成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将国企外企事业单位文秘、公关、管理、社会服务、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列入专业培养计划。因此,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
三、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
1.以课程为突破口,对课程教学思路重新定位
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还是由“五个模块”组成,即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选修)课、专业(必修、选修)课与实践技能课”,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文学类和语言类课程,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只开设语文教学法和写作两门实践性课程,又因课时不够,这些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不够深入,实践课也仅限于教育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呈现过于单一化的趋势。
笔者曾对语文教育专业任课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3%的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满意,认为教师应该把讲课的侧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以专业选修课程带动和促进专业的改革,能够拓宽口径,完善课程结构,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节,不断完善,从而汲取新知识,提高实用的实践技能水平,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对实践性的教学和学习还是很认可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重点,语文教育专业必须从庞杂的理论体系中解脱出来,合理取舍。就文学课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我系教师尝试在教改中淡化“史”,将解读经典文本作为教学切入点,笔者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参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提高对名家经典篇章的鉴赏比例,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70%,文学史和作家理论知识约占教学内容的30%。以上举措,注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授课宗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作品赏析、语言运用能力及人文素养。
打破以往惯例,力求突破,开设与语文教育专业相适应的应用型课程,体现本专业实践方面的特点,在完成基本知识结构教学的同时,开设新课,改造老课,保留传统专业的核心内容,又能实现培养能力运用的目标。课程结构中理论课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突出,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需求,应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分为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包括传统的语言文学类课程,占 60%,专业选修课需要与专业相吻合,例如,公共关系学、秘书学、公共礼仪、办公自动化、广告设计、新闻采编等课程,占40%,要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知识,课时不用占太多比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意识地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宽口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新内容,目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公共礼仪、秘书学、影视鉴赏、口语交际等课程,从学生选课情况来看,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2.加大教育理论和教法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强实践教学
(1)开设好实践教学课程。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语文教育专业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口语实训课、书写规范字技能课、语文教学教法课等加强技能训练,及时将教育改革有关内容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录播室资源进行初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拟实训,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不应再局限于语言与文学本身,应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本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例如,教育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广告文案、速记速算等课程设置都应该成为语文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应用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动手和从业能力。
(2)增加实用性知识技能的传授。“创造条件,普及现代化教学,掌握现代化技术”,开设课件制作课程,让学生对幻灯机、投影仪等教学媒体的构造以及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力求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熟练掌握PPT课件制作,达到会使用会操作,着重面对当前就业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让鼓励学生通过相应的英语、计算机、韩国语、普通话等级测试。
(3)课内课外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技能测试和竞赛机制。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此类活动作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语文教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展示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书法展示大赛,汉字听写大赛、作文竞赛等,参加校园活动可计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鼓励学生参加一切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教师教育素质的专业实践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将培养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三年的教育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有利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实用能力培养。
(4)优化实习实训教学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多个能够充分满足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和完善的实训训练体系,要搞好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育见习。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上上岗培训,是对学生理论学习过的职业规范进行实地验收。学生进行真实的规范化的操练,熟悉将来从事的教师或者文职岗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实用为宗旨。
实践教学作为训练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在运用中提高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做到课内精讲,课外延伸,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通过理论的凝练来适应技能的实践检验,有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民意后,英语分值大大缩水,语文分值将在2016年提高到180分,这将大大改观社会、学生“怠慢语文”这一现象,大量资料显示,目前教育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闻风掉头,一些培训机构目前已经开始酝酿相应的改革方案,语文培训班将得到加强,可以预见,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语文培训班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近期,笔者参加了几次省内的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来咨询的学生及家长对师范专业,尤其是语文教育专业还是很认可的,60%以上的家长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语文教育专业就业选择余地不小,可从事教师、文职等工作。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还是有一定攀援空间的。
总之,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现有课程的科学构建及重新整合、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学生为本,关键点是老师,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管理者齐心协力,使语文教育专业在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4
哪些专业被看好
据北京市教委介绍,去年的热门专业理工类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通讯、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建筑等新兴专业,以及与工业革新紧密相关的专业;文史类主要集中在新闻、中文、英语等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据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在社会需要最大的前50个专业中,教育专业在前5个专业中占了4个;中小学所需的各科专业,有11个专业进入前50名。临床医学列第5位,经济类的会计学专业列第9位,市场营销列第14位,企业管理列第27位,其他的文科专业如英语列第21位,文秘列第25位,法律列第37位,汉语言文学列第48位。
工科专业在前50个专业占了29个,主要是建筑类、机械类、计算机、电子类。可见,工科专业依然是社会需求中绝对人数最多的。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列第6位,建筑学列第34位,给排水与采暖列第38位,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列第41位。近年来社会需求的总趋势是: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科、师范、医药类,对专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工科类。
企业招聘相中谁
不同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文凭。除了前台接待、文秘、销售、后勤等少数职位外,公司一般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名牌大学优于普通大学,博士、硕士优于本科生,学成归国的“洋博士”更受欢迎。
2.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不少企业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工作背景,如广泛的社会关系、取得过的业绩、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等,这样可免去培训费用,提高效率。
3.能力。当求职者文凭、经验不分上下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某银行去年招聘英语翻译,当时清华、北大均有应聘者,可银行最终还是录用了英语综合水平较强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
4.英语和计算机。都市里流行一句话:“不懂英语和电脑的人是新型文盲。”因此,不少公司都以此作为衡量人才基本素质的标准,外企尤其如此。
5.团结协作精神。企业取得的业绩,是全体员工集体劳动的成果,所以各公司都十分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强调员工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此外,不同的岗位、职务对人才个性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管理类人才要求成熟稳重,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营销、策划人员要求反应敏锐,市场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气质好、涵养佳等等。
如何面对就业竞争
大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1.提高自身素质。就业者要增强就业竞争的实力,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要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弘扬艰苦创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文化素质方面,不仅要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不断拓宽知识面,以保持深厚的基本功和广泛的适应性;技能素质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工作技能,并提高熟练程度;身体素质方面,要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创造体能条件;心理素质方面,要努力做到逢顺境不骄,遇逆境不馁,始终保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势。
2.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要乐于到一线岗位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淡化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区别,树立就业就是找岗位,有岗位就可以有作为的观念。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要不考虑专业特长,急功近利地一味追求实惠,又不要过于强调专业对口。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5
2002 年7 月,24 岁的江苏女孩吴燕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来到北京找工作。第一个月,她参加了近40 家企业的面试。月末的时候,吴燕去参加一家著名外企招聘文案职位的复试,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人事经理问及她的薪金要求。吴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初出茅庐自恃过高,于是没有经过什么考虑便说出了一个不菲的薪水。三天后,这家公司发来邮件告知她没有通过复试。原本信心满满的吴燕非常意外,忍不住打电话给这家公司的人事经理,对方很礼貌地告诉她,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文案的职位在北京的薪资水平根本达不到吴燕的薪金要求,所以他们另择了他人。原来如此,对方的话令吴燕相当懊恼。
由于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薪资,吴燕在之后的几次面试中都碰了壁。不是自己提的薪水让用人企业不满意,就是企业给出的薪水吴燕觉得不能接受。此后吴燕决定调整自己,她开始大量阅读国内几大城市的薪资报告,尝试分析一些职位的薪资设计,并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终于在参加一家科技公司复试的时候,吴燕以出色的能力和合适的薪金要求赢得了人事助理这个职位。在实际工作中,吴燕发现人事工作比文案更适合自己。很快,她选择了跳槽,向更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递交了自己的简历。
2005 年,吴燕跳槽到一家美容行业的大型公司,从人事助理做到了人事经理,她还拿到了人力资源师专业证书,月薪达6000 元以上。每次跳槽,吴燕的薪水都会有所提升,这无疑得益于她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她总能根据自身条件说服企业给予自己一个可观的薪酬。
你的薪水我来谈
2005 年4 月,正值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吴燕的表妹大学毕业后从南京来北京找工作。在人才市场流连了半个月后,一家规模很小的广告公司给她发来了复试通知,估计希望很大。但是吴燕的表妹却很不乐观,因为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就直接告诉她底薪是1000 元,加上240 元的伙食补贴。这位负责人当即就看出了她的不满,马上表态说:“北京什么都不缺,更不缺人才。现在人才市场多的是大学生在找工作,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
吴燕觉得以表妹自身的条件,拿这样低的工资实在是不合适。她仔细了解了这家公司的情况,然后根据这家公司的情况分析出了表妹的自身优势。在复试那天,她自告奋勇地提出要陪表妹一同前往,目的就是帮她谈薪水。
当表妹递上简历的时候,这家公司的直接负责人特别注意了薪金要求一栏,因为吴燕让表妹在上面填写了“由谈薪师面谈”。谈薪师是专门为人谈薪水的一种新兴职业,而吴燕有着五年的谈薪经验,完全够资格。双方握过手以后,吴燕为表妹提出了2000 元的薪金要求。对方对这个数字无法接受,并再次说出了初次面试时那套“不缺人才”的道理。吴燕微笑着列举了表妹值这么个薪水的理由。
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心服口服,终于,表妹的第一份工作以2000 元的底薪成功签约。几个月后,表妹果然如吴燕所说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也完全扭转了当天那位负责人轻看应届毕业生的观念。
没过多久,表妹介绍了一位叫程江的朋友给吴燕。程江刚从一家公司离职出来,原因就是因为薪酬太低。这次他接到了一家不错的公司,面试通知他应聘的职位是外贸跟单。但程江对该要多少薪水没有底,经吴燕表妹的推荐后,他联系上了吴燕,请她当他的谈薪师,如若成功愿意支付一定的报酬。
吴燕特意请假陪程江去了那家美资企业。一句“你好,我是程江的谈薪师吴燕。”让人事经理非常意外,毕竟这是一种新职业,知道的人不多。接着吴燕以外贸公司为起点,用不经意的语气谈起了北京一些著名的外贸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及薪金设计,因为她知道,作为人事经理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话题。人事经理和她聊得很投机,很惊讶吴燕竟然能够分析得这么透彻,很明显对她的印象加了几分。
接下来,吴燕提了一个不低的薪金要求,并且用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开始分析程江的优势:他的英语八级,听、说、写能力都很好,有跟单员资格证书,参加过系统的培训,有五年的名企工作经验,并且参加过商业谈判.熟悉外贸的各项业务,相关知识技能健全等等。人事经理听着连连点头,承认说:“程江这个人才的确值这个薪水。”
程江非常感谢吴燕,当即拿了500 元感谢费给她。这时候吴燕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想法:“何不做专业的谈薪师呢?”吴燕经过一翻思考后,觉得谈薪师非常有市场,一是大部分求职者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二是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的工作者因为资历不够,对薪酬的很多事情了解不透,而因此错过人才也是常有的事。她打算采取无单位、在名片上留自己的电话宣传的形式来尝试这一职业。
很快,吴燕大胆地辞了职,并且在各人才大市场散发名片。仅一个月内,就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联系上了她。她明码标价,为求职者谈薪水500 元起价,超过5000 元的薪水每多500 元便再加100 元的费用,不成功不收费。那一个月成绩很不错,她为20 名求职者谈成功了满意的薪水,她的月收入也达到了近万元,一点也不比当人事经理时差。
为企业谈薪也赚钱
2006 年3 月的一天,吴燕去一家公司帮一位求职者洽谈薪水。面对着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吴燕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论据有力,说得总经理连连点头,这位求职者当然也顺利入职了。更让吴燕高兴的是,第二天,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便打电话过来约吴燕洽谈合作事宜。他说很欣赏她谈薪水的能力,他们公司的薪酬制度一直不完善,希望吴燕能做他们公司兼职的薪金顾问,负责在面试过程中洽谈薪水,员工的薪水设计及福利调整,每周只上两天班,吴燕可以自行安排,月薪3000 元。
这是吴燕的强项,而且每月只用上八天班便可拿到不菲的薪水,吴燕马上答应了。而且从这里,吴燕也看到了新的商机――为企业谈薪,进行薪金设计。她把目标对准了几家刚成立的公司,因为刚成立的公司薪金制度还不完善,并且正是急需人才的时期。她上门进行自我推销,从北京的薪金行情到自己成功的案例,很快说动了两家企业老总,答应让她兼职,一家公司一星期上半天班,每月1500 元。就这样,吴燕给企业谈薪的固定工资每月可拿到6000元,因为她对人才的价值有非常准确的认知,赢得了三家企业老总对她的好评。
外企汉语言文学范文6
每天都在谈薪水
2000年,22岁的吴妍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来到上海找工作的第一个月,她参加了近40家企业的面试。月末的时候,吴妍去参加一家著名外企招聘文案职位的复试,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人事经理问及她的薪金要求。吴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初出茅庐自视过高,没有经过什么考虑便说出了一个不菲的薪水。3天后,这家公司发来邮件,说她没有通过复试。原本信心满满的吴妍非常意外,忍不住打电话给这家公司的人事经理,对方很礼貌地告诉她,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文案一职在上海的薪资水平根本达不到吴妍的薪金要求,所以他们另择了他人。原来如此,对方的话令吴妍相当懊恼。
几天后,吴妍参加了另一家公司的面试。再一次谈到薪金要求时,吃一堑长一智的吴妍这次刻意降低了标准。可是,吴妍再一次因为薪金的问题与这家公司擦肩而过,原因很简单,从吴妍较低的薪水要求可以看出她很没自信,这家公司不会接纳对自身能力没信心的员工。
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薪资,让吴妍在之后的几次面试中都碰了壁。不是自己提的薪水让用人企业不满意,就是企业给出的薪水吴妍觉得不能接受。这时候,吴妍决定调整自己,她开始大量阅读国内几大城市的薪资报告,尝试分析一些职位的薪资设计,并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终于在一家科技公司复试的时候,吴妍以出色的能力和合适的薪金赢得了人事助理这个职位。在实际工作中,吴妍发现,人事工作比文案更适合自己。很快,她选择了跳槽,向更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递交了自己的简历。
到2005年,吴妍一共换了15个公司,从人事助理做到了人事经理,她还拿到了人事经理专业证书,薪金待遇6000元以上。每次跳槽,吴妍的薪水都会上升一些百分比,这无疑是得益于她对自身价值的认知,所以她总能根据对自身条件的分析来说服企业给她一个客观的数字。就比如这份工作,吴妍以自身5年以上人力资源相关经验,有日资、台资企业的工作经历,并且总结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优势得到了这份薪水。
这家公司有近1000名员工。吴妍每天都有面试招聘的工作要做,如何给新进的员工定合适的薪金成了她最大的难题。于是她参加了薪酬经理培训,买了一大批薪酬设计的书籍进行研究,再加上良好的基础,很快,她在这个问题上应付得如鱼得水,总能给出面试者一个合理的薪资水平。
你的薪水我来谈
2005年4月的时候,正值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吴妍刚大专毕业的表妹从南京来到上海找工作。在人才市场流连了半个月后,一家规模很小的广告公司给她发来了复试通知,估计希望很大。但是吴妍的表妹却很不乐观,因为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就直接和她说,底薪是1000元,加上240元的伙食补贴不过1000元左右。当时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当即就看出了她的不满,但是很快便表态说:“上海什么都不缺,可更不缺人才。现在人才大市场多的是大学生在找工作,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吴妍表妹当时不知道怎么去反驳这位负责人所说的话。
吴妍觉得以表妹自身的条件拿这样低的工资实在是不符合,她仔细了解了这家公司的资料,然后根据这家公司的情况分析出了表妹的自身优势,在复试那天,她自告奋勇地提出要陪表妹一同前往,目的就是帮她谈薪水。
当表妹递上简历的时候,这家公司的直接负责人特别注意了薪金要求一栏,因为吴妍让表妹在上面填写:由谈薪师面谈。双方握过手以后,吴妍提出了2000元的薪金要求。对方对这个数字无法接受,并再次说出了初次面试时那套“不缺人才”的理论。吴妍微笑着列举了表妹值这么个薪水的理由:她系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有很好的设计理念与水平,有作品曾获过创意奖,美术功底强。而在上海普通平面设计师的薪金水平是3000元左右,因为她没有工作经验,但她善于接受新事物,只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学习后便可胜任此工作。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她非常优秀,只是输给普通的平面设计师几个月的时间……
这些理由说得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心服口服,终于,表妹的第一份工作以2000元的底薪签约成功。几个月后,表妹果然如吴妍所说的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也完全扭转了当天那位负责人轻看应届毕业生的观念。
没过多久,表妹介绍了一位叫程江的朋友给吴妍。程江刚从一家公司离职出来,原因就是因为薪酬太低。这次他接到了一家不错的公司通知,面试的是外贸跟单的职位,但程江对该要多少薪水没有底,他想如果这家公司与自己所提的薪水不符合的时候该如何周旋呢?听了吴妍表妹的推荐后,他联系上了吴妍,请她当自己的谈薪师,如若成功愿意付一定的报酬。
那天,吴妍特意请假陪程江去了那家美资企业。她一句:“你好,我是程江的谈薪师吴妍。”让人事经理非常意外,毕竟这是一种新职业,知道的人不多。接着吴妍从外贸公司为起点,用不经意的语气谈起了上海一些著名的外贸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及薪金设计,因为她知道,作为人事经理,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话题。人事经理和她聊得很投机,很惊讶吴妍竟然能够分析得这么透彻,很明显对她的印象加了几分。
接下来,吴妍提了一个不低的薪金要求,并且用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开始分析程江的优势:他的英语八级,听、说、写能力都很好,有跟单员资格证书,参加过系统的培训,有5年的名企工作经验,并且参加过商业谈判,熟悉外贸的各项业务,相关知识技能健全等等。人事经理听着连连点头,承认说:“程江这个人才的确值这个薪水。”但接下来,双方在试用期长短的事情上有了茅盾,人事经理坚持新员人必须要有3个月的试用期,而吴妍和程江都觉得一个月的试用期就已足够。吴妍对这位人事经理说:“试用期的目的是检测人才是否契合贵公司,是否能合格地胜任此工作。其实人才入职一个月就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现在的人才市场最大症结就是试用期过长,这样既防碍人才把公司当做自己的主战场,也让入职者很没有安全感。”这位人事经理考虑了一下,答应向上级部门申请一下。当天,程江的入职条件便被通过了。
程江非常感谢吴妍,当即拿了500元感谢费给她。这时候吴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做专业的谈薪师呢?”经过一翻思考后,吴研觉得谈薪师非常有市场,一是大部份求职者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二是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的工作者因为资历不够,对薪酬很多事情了解不透,而因此错过人才也是常有的事。她打算采取无单位,在名片上留自己的电话宣传的形式来尝试这一职业。
之后,吴妍大胆地辞了职,并且在各人才大市场散发名片。
仅一个月内,就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联系上了他。她明码标价,为求职者谈薪水500元起价,超过5000元的薪水每多500元便再加100元的费用,不成功不收费。那一个月成绩很不错,她为20名求职者谈成了满意的薪水,她的月收入也达到了近万元,一点也不比当人事经理时差。
为企业谈薪也赚钱
因为吴妍总是能够帮求职者争取到比薪酬标准稍高一些的薪水,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找她的求职者应届毕业生居多,但也不乏一些资历老的,希望吴妍能够争取更高薪金的人。当然,吴妍也遇到过不成功的案例,有些企业无论吴妍怎么说都不愿意改变初衷,这时候吴妍就会答应免费再为求职者谈薪一次,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的失败。
一次,吴妍去一家公司帮一位求职者洽谈薪水。面对着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吴妍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论据有力,说得总经理连连点头,这位求职者当然也顺利入职了。更让吴妍高兴的是,第二天,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便打电话过来约吴妍洽谈合作的事,他说他很欣赏谈薪水的能力,他们公司的薪酬制度一直不完善,希望吴妍能做他们公司兼职的薪金顾问,负责和应试者谈薪水、员工的薪水设计及幅利调整,每周只用上两天班,吴妍可以自行安排,月薪3000元。
这是吴妍的强项,而且每月只用上8天班便可拿到不菲的薪水,吴妍马上答应了。从这里,吴妍看到了新的商机:就是为企业谈薪,进行薪金设计。她把目标对准了几家刚成立的公司,因为刚成立的公司薪金制度还不完善,并且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她上门进行自我推销,从上海的薪金行情到自己成功的案例,很快说动了两家企业老总,答应让她兼职,一家公司一星期上半天班,每月1500元。就这样,吴妍给企业谈薪的固定工资每月可拿到6000元,因为她对人才的价值有非常准确的认知,赢得了3家企业老总的好评。
由于吴妍本着真实、公正的态度来为求职者谈薪,来找吴妍的求职者非常多,因为谈的薪水都非常客观,求职者进了公司也不会有心虚的感觉。吴妍也丝毫不敢放松自己,一有时间就学习心理学、经济学,为自己充电,好适应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