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美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1
[关键词] 设计应用课 创意思维 有效引导
一、创意思维源于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的要求,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心知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依据,为美术教师大胆进行生活化创意引导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把设计课从书本的知识变活,从社会生活中引领学生吸取各方面的创意思维的灵感。
1.从生活素材中引导创意的思维
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确实,生活中有好多美术创作和设计的资源。教师结合初中设计课不同课题,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生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校园生活,人与社会,创造天地等为主题单元,它们的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在七年级浙教版美术《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教学中,为了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做了课前创意思维的引导,学生课前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优秀的标志,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课堂创意思维打开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八年级奇特的视觉图形―《正形和负形》一课,学生在理解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联想思维。其中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正形和负形关系的例子,学生马上想到了树叶和虫子,苹果和嘴唇,杯子和手……恰当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活跃的。
2.从生活设计制作材料中引导创意思维
生活中创作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为设计课提供不同创作材料,不同的构思方法,设计不同的作品效果,因而学生在设计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创意思维。设计课堂可以动态生成,寻求教材的内容与材料最佳组合,更好为设计,为生活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特性,努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如我上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为了培养学生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的创意思想,在校园警示性标识设计作业的设计中体现这要求,课前指导学生观察校园,并收集每人有制作想法的材料,结果有的用玻璃条的组合,有的用石头的叠加贴字,有的用旧木头,形式多样。又如,在《青春风采》一课教学中,突破教材,利用报纸和旧挂历作为服装设计材料。立体或平面的制作方法,在老师有效引导下,服装的造型和方法多有创新,丰富的材料和方法给学生创作带来不同的思维。
3.以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激发创意思维
设计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保持创作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放开大胆地自由表现。生活化的设计内容创作主题,一般是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把生活中常见的、常运用的、常体验的内容作为设计课的主题。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设计课,作业要求为学校将要举行的英语节设计一个徽标。英语节是全校师生关注的事,所以学生在设计别投入,作业中流露出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又如,七年级《板报设计》一课,设计的主题内容以学校的体育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作品个性化的想法。
二、创意思维源于经典作品的启发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设计意味的创意作品,让学生自主欣赏、观察、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创意的方法找到借鉴,思维产生顿悟、联想,发散。因为不同作品能给人在设计材料,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启发。
1.在作品的比较中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比较设计作品的内容、寓意、方法、风格等,探究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活跃学生思维,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通过作品比较的引导,使设计知识通俗化,欣赏审美能力丰富化,创意思维多元化。如标志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纸立体构成方法的比较,书籍封面的图与文字排版不同形式比较。又如,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意灵感来自生活,仿生同一事物但风格不一样。我比较《悉尼歌剧院》和《杭州歌剧院》建筑风格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认知仿生设计思考的多角度,多方法。
2.从作品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初中设计课中,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引导,通过一件或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作品独特的创意构思,如内容的创新,形式处理的巧妙等,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了解作品中创意的方法和运用,以达到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一张作品某知识点的分析,深入知识面展开,从而掌握了设计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的开发有极大地帮助。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银行标志和2008北京奥运会徽标的创意构思分析,激发学生对标志创意和美感把握。通过典型作品构思方法的理解,从而感悟标志设计应该把握创意要求和特征要求。这种从“点”到“面”有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意思维。
三、创意思维来自学生的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点燃创意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意智慧。初中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训练的主阵地,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质疑的习惯和方法。结合设计应用课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对设计的作品不断提出质疑,可以是设计材料的创新,造型和方法的改良,作品审美的再探究。
1.有效引导学生设计课中质疑“三部曲”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就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保护学生的质疑,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初中设计课中,不同教学环节递进中,在优秀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创作与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自主质疑,不妨以为什么这样设计?我有更好的创意方法吗?我可以进行哪些细节创意改进?作为质疑的“三部曲”。这种学生自主质疑方式可以寻求审美和创作的理论支撑,省时省力激活多种创意的想法。例如,在九年级《家居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间构思一张平面设计方案,同时强调学生自问“三部曲”,我发现学生调整的思路多了,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新的创意点子。
2.有效引导课堂延伸质疑
设计课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能把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内质疑,更要引导学生质疑生活中的设计,通过视觉的分析、判断,甚至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了解更多的设计信息,在不断思考和质疑中比较设计的魅力,为设计更好的作品有新的创意想法。如在上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课堂延伸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利用仿生学设计的用品,选取一件问为什么这样设计,你能进行同类的改进吗?这样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质疑生活,能产生求异创意思维。
人的创意思维是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美术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在设计课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发创意潜能。
参考文献: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2
关键词:非遗工艺美术;创新设计;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功能价值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是由民间工艺思想和生活智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华。它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经世代传承而凝结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工艺美术的历史传承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蕴含着民间工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展现了随社会环境和生活形态流变而不断拓进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与社会生活空间中,在对传统视觉文化基因予以保存和继扬的同时,亦受到现代视觉形式、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的挑战。这种复杂的情形构成了非遗工艺美术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但也隐含着创新发展的契机。
一、非遗工艺美术的处境状况
工艺美术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向性,通常需要满足两种要求:功能实用性与精神适用性。功能实用性是指工艺美术的设计形式要符合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旨,而精神适用性指的是工艺美术用品包含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要切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叙事就是对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的演述和表达。随着社会结构与文明型态的嬗递,传统的耕织社会捩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信息世界,封闭的文化体系衍化成开放多元的人文环境,致使传统事物的生存境遇不断变化改换。失去传统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的加持,非遗工艺美术样式在现代视觉环境中呈现持续收缩的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策略与路径研究RESEARCHONTHECREATIVEDESIG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TSANDCRAFTS
(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
非遗工艺美术物品属性中实用功能的消泯,导致实用性与艺术性发生分离。从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凝结为与视觉形式相辅相生的精神意蕴。失去实用功能后,人与物品的审美关系产生了根本改变——兼具“用”与“看”的审美互动转变为纯粹视觉的审美关注,因此淡化了蕴含在视觉形式中的精神意蕴,令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内容退变为一种仅作用于心理浅层的装饰样式和视觉趣味,形成僵化的审美展示形式。
(二)精神适用性的失落
传统的生活形态与文化语境的消逝,使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演绎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少。构成传统生活图式的诸多事物从现代生活空间中退场,遗存的视觉样式缺失生活情境与精神世界里的具体意指对象,因而失去了生成新的文化意义的活力。在现代视觉环境的规限下,其文化内涵被固化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崇古观感和怀旧情愫,从而造成其与现代文化语境的隔离,结果导致非遗工艺美术无法与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精神联系与互动,难以形成和积淀现代意蕴。
(三)影响与应对
缘于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作用,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陷于尴尬的处境,呈显出两种吊诡的情态。一方面,由于寄寓在传统视觉形式中的精神内核被弱化,因此多数情况下选择以装饰形式和视觉趣味为核心来开展设计创作和审美欣赏。但是,失去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规范和指导,便难以形成合理适度的使用原则。当下对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元素的运用,频繁出现随意挪用和拼接、过度演绎和诠解等失当操作,伴生着对非遗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曲解与附会,致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僵滞的传统视觉样式与固化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下的生活方式、视觉习惯、精神需要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无法契合现代生活中精神适用性的特点,因此难以激发多数人的审美兴趣和精神共鸣。这种情形制约着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范围和传承途径,导致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无法全面展现。以上问题需要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获得解决。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与传承,包含对核心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创新两个要素。复制的含义指的是保持精神内核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保留重要的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审美韵趣。而创新的宗旨,则为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提供了思考方向。在内容创新的维度,非遗工艺美术需要面向现代生活,挖掘现代主题,创设新的叙事内容,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表意功能,与当下社会生活建立意义关联,为非遗工艺美术注入现代意蕴。在形式创新的维度,应从现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视觉需要出发,理解现代社会的视觉环境和生活形态,解悟现代视觉模式,并参照现代设计理念对现代生活形态的表述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改造陈旧僵化的传统展示形式,提升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创新设计的策略与路径
现代科技塑造了一个以现代媒介为主导的现代生活形态。一方面,接收各种现代媒介汇集而来的信息,构成了现代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视觉技术与强势渗入的现代媒介造成了视觉文化的转向,使人们对图像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意味着生活观念的形成过程,不再依靠历时性的阅读与理解,而是转为依靠丰富的视觉传达和感官体验所形成的视觉经验。[1]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与媒介联手打造了一个超越传统的现代视觉环境。视觉取得优先地位,事物必须依靠视觉形态来获得存在依据,并需要通过媒介的视觉仿像来塑造现代生活的真实感。此外,现代商业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图式和文化语境,以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重新定义日常生活中人与工艺美术品之间的关系,重塑一套对工艺美术设计的价值评判体系。综上所述,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进入现代生活空间,必须要凭借现代技术、媒介与产业的力量形塑出新的设计理念和路径。
二、数字化促进视觉形态的创新设计
在当下,现代数字化的创作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艺技法并成为主流,涵盖着影视媒体、电子艺术、数字互动与虚拟现实设计等诸多形式。对非遗予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与保护已形成一股重要趋势,同时也促进了以数字化方式开发的探索。[2]这构成了一种新的情形,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含量和指标来界定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位置。换言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与运用水平能够映现出其在现代视觉空间中展示机会的多寡与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创新设计的策略工具,给非遗工艺美术带来的直接作用是视觉形态和质感的演变,主要体现于体验模式与展示模式两个方面。
(一)模拟主创视角的体验模式
经过数字转化,非遗工艺美术由物质实体演变为数字纠合实体的复合视觉形态,这种虚实融合的存在形态造成视觉感知上的特殊效果,形成新的视觉质感,衍生了创新性的体验模式。一方面,这种“以虚为实”的体验模式创造了极致真实的视觉体验,能够加深人们在欣赏非遗工艺美术时的沉浸感与体验感。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在设计操作上具有超越现实的优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视觉形象进行调整与修饰,有利于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式开启创新性的设计试验。[3]体验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于数字化技术所构造的“虚”与“实”两个层面。“虚”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图像转换,制造虚拟形象、仿真视角和交互场景。“实”指的是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具体互动关系。以数字化设计的虚拟图像为中介,使观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实体形象产生实在的视觉联系;数字化交互场景的设计,能够使观众代入创作者的身份角色,取其主创视角,“亲身”参与整个制作或展示的过程,增强“真实在场”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例如运用AR、VR技术结合交互场景设计对非遗工艺美术展开的创新设计,就浮现出一些新的视觉特点。对于传统泥塑、木雕和织绣等传统工艺美术来说,多数情况下观众只能以纯粹观赏的角度与工艺美术品进行互动。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交互界面和设计工具,可以打破传统固定的角色关系,为观众提供一个模拟创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情境,使观众能够介入到对泥塑、木雕和织绣进行数字模拟性的制作与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非遗工艺美术得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凭借设定好的交互功能,观众无需掌握专业的技艺,就能轻松地改变虚拟形象的各种元素,如造型、材质、色彩等等。甚或施用简单的动作,便可使VR情境中的泥料产生形变,木材产生刻痕或变换刺绣针法。由动作引发的一系列视觉变化,加深了观众对工艺美术制作过程的具象化认知,形成一种强化了互动关系的体验模式。由此,模拟主创视角的交互设计扩展了现代大众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他们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观赏兴趣和意愿,反过来也加强了对视觉形态的设计关注和创新意向。
(二)构建动态演绎的展示模式
非遗工艺美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由静态展示发展为动态演示,是对传统视觉形态的创造性突破。[4]其中,数字化成像与动画技术由浅入深地推进了动态化展示模式的发展。在基本层面上,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得益于成熟的数字化成像技术。以非遗工艺美术常见的民俗装饰画为例。利用软件工具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画面形象转化为数码形式,并用电子屏幕来代替纸绢帛等传统媒介材料。这种数字化的装饰画能够自由调整和转变画面的视觉要素,如画幅、色调、亮度等。此外,还可以设置图像的定时更替程序并自动执行,构成类似电子广告牌的图像切换效果。这种展示模式有效地打破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固化单调的视觉形态,使人们对装饰画中的民俗文化形象产生更为丰富的动态意象和观感。在深入层面上,运用动画技术可以增强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在视觉上的传达效果与形式美感。例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概括的形象造型和凝固的画面情景通常需要观众施展主观想象来生成动态化的审美意象。而动画技术能够将此主观想象过程具体视像化,从而突显出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传统剪纸中的故事情节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展开描述,而采用动画形式的剪纸艺术则在动态画面的连续性展示中构成完整的叙事情节,能够通过直观的动态展示过程来展现蕴含在剪纸艺术中的文化内容,这就增益了剪纸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据此表明,由数字化技术淬炼出来的动态演绎的设计观念与展示模式,能够带动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形态的创新发展。
三、新媒介推动表意内涵的创新设计
由于媒体对生活的全面覆盖,非遗工艺美术作为视觉信息和文化符号,通过媒介的传递推送实现对现代生活的多方位介入。换言之,新媒介拓宽了非遗工艺美术的语义范畴和表达方式。在现代媒介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内涵发生转变,固化的形象符号背后,其文化涵义得到新的诠释并形成现代意蕴,揭示出非遗工艺美术在表意情境与表意形式两个方面的演变情形。
(一)创设社交互动的表意情境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对社交对象、空间与交流方式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依赖。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社会生活里,除了满足生活与审美的功能需求之外,亦在社交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赏玩、展示与交流,一方面表露拥有者的社会身份与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折射出个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状貌,从而有助于社交关系的形成与深化。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介能够使身处不同生活空间的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彼此相连,非遗工艺美术需要灵活地渗入到现代社交活动形式中,才能够有效地连接现代大众的精神世界。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采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样式来设计社交互动界面,营造氛围浓厚的网络社交空间和表意情境,如社交APP、知识分享群组、线上互动博物馆等社交平台的设计、开发与推广。通过置入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和文化符号,缩短非遗工艺美术与受众的时空间隔和心理距离,让人们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开展话题交流。[5]凭借现代社交媒介中高强度的互动频率与高浓度的视觉氛围,使不同的线下生活形态和情感状态与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象产生直接联系,亦即在网络社交空间与场景的使用过程中对非遗工艺美术形象与内容形成不断强化的心理印象和情感关联。每一位社交媒介的使用者,既能从表意情境中理解非遗工艺美术的传统人文蕴积,亦能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赋予非遗工艺美术新的精神内容和价值意义,继而给非遗工艺美术注入当代的文化意蕴与现实涵义。由此可见,新媒介影响下的表意情境正逐渐成为现代设计思考中的重要因素,为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带来诸多启发。
(二)拓展传统非遗的表意形式
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滋育出深厚的表意内涵,但这种表意内涵随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而削弱了实际效用,而现代新媒介的传播技术与手段能够拓展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形式与内容,提升其在表意情境中产生的作用功效。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年画为例。传统年画主要采用木版套色印刷技术来生产制作,并依靠纸张为媒介载体来进行传播。由于现代生活形态的转型,致使传统年画的表意功能在面对现代文化生活时显得抓襟见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传统媒介的传播范围,迅速降低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这两个因素减少了传统年画在现代生活中实行大规模传播与吸引大量艺术拥趸的可能性。传统年俗文化的赓续,与现代新媒介创造与增设的表意功能密切相关。传统年画需要凭借新媒体环境中衍生的表意形式,挣脱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和传统图像表意的掣肘,继而弥合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形态的裂隙。以新媒介的表意形式对传统年画进行创新设计或二度开发。比如采取时下流行的网络头像表情包设计(图2),为传统年画增加原本不具备的现代社交属性与现实生活内容,使之契合当下日常惯用的沟通方式与交流主题。在表意形式的传达上,可以将传统年画嵌入到APP小程序、手机游戏(图1)等交互媒体的设计应用中,透过群组共享或娱乐游戏的形式,在节日的交流互动中相互传递情意祝福,实现对年俗文化仪式和内涵的延续和引申。使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记忆和情感得到传承发扬,也为传统年画开拓出现代意义空间[6]。正是由于这些现代媒介的表意形式具有在场性、交互性、体验性的功能特点,使非遗工艺美术能够籍此参与当代的生活叙事与意义生成,其文化内涵得到扩展与充实,同时也描划出新的设计路向。
四、产业化推动功能价值的创新设计
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社会分工,通过分工使设计与制造发生分离,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生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非遗工艺美术的成品与受众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形式的消费与被消费关系,意味着传统工艺美术演化为现代产品设计是已然的发展形势。这说明非遗工艺美术试图融入现代生活,就应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注重的产品功能与产业模式形成深度的契合,依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观念中的产品理念和产业思维,挖掘和开拓非遗工艺美术潜在的功能与价值。
(一)设计开发现代实用功能
非遗工艺美术应当参照现代生活消费用品的功能属性,来开发符合现代需要的功能价值,从而实现更加贴近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创新设计,继而提升功能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灯彩为例,它既具有照明功能,同时具备观赏价值。但是,其在现代生活空间中,由于无法达到现实空间照明所需的条件要求,因此只能用作装饰性照明或单纯的工艺摆设。通过对工艺设计诸要素的取长舍短,增强传统灯彩的照明功能,使之接近现代灯饰的使用效果。亦即提取传统灯彩的造型元素和装饰手法,结合现代灯饰的结构、材质、光源与生产方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视觉装饰韵味又能满足现代照明需求的灯具,使现代灯具的实用功能嵌合传统灯彩的审美形式。(图3)通过现代对传统的功能补充与增益,现代设计表达形式与传统工艺制作要素的调和,令非遗工艺美术以涵盖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产品形式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且易于被现代大众所接受,是令非遗“活化”最有效的手段。[7]可见,非遗工艺美术在实用功能上的增益,能够助推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形态的转化。
(二)结合产业塑造品牌价值
“产品”是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可以看作为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的合成。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以现代产品形式进行传达,无疑开拓了大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接触渠道,扩展了大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途径。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依靠手工制作模式,通常不及产业化生产与销售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以生产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商品形式为设计宗旨,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映射出非遗工艺美术文创产品介入消费社会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可见,产业模式是非遗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与文化价值持续性扩张和广泛性传播的动力之源。非遗工艺美术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品牌的重要价值依据。[8]文化产品产生的持续性影响,会积聚成为文化品牌效应。非遗工艺美术形成的文化品牌囊括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观念要旨和美学精髓,亦体现了对现代设计理念、产业化和品牌运营模式的认同与兼容并蓄。以当下活跃的国潮文创设计为例。国潮文创设计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作为关键的设计要素,巧妙地融合时下流行的设计手法与视觉样式,体现了一种以传统文化价值作为品牌号召力的创新设计。这种创新设计是由追崇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费需求促进形成的,此消费动机中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归属感。借鉴国潮文创设计的成功经验,将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造型改造为具有强烈个性视觉特征的IP角色,采用品牌策划营销的方式将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推广开来。[9]围绕非遗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价值来构建其价值模型和产品体系,进一步对非遗工艺美术IP品牌策略予以深入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系列性的衍生品(图4),沿着“文化商品——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路径,逐级深化功能价值,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能够通过品牌化的创新设计得到极大提升。
结语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指向未来的能力。通过实施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使非遗工艺美术重新融入现代视觉环境和生活空间,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传播,也令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能够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旨。以人为本的活态化传承,归根结底是通过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来表达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真实需求。因此,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需要在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和功能价值诸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才能够强而有力地助推非遗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李南南,卢章平,李明珠.设计视域下非遗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设计,2020(10):122-125.
[3]蔡新元,陈婧.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J].传媒,2021(05):22-24.
[4]周屹.VR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26-128.
[5]许莉,路由.基于服务设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研究[J].设计,2020(09):32-35.
[6]袁宙飞.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衍生与传播——以年画为例[J].民俗研究,2021(03):71-77.
[7]章莉莉.非遗活态传承:重链手工艺和现代生活需求——章莉莉谈设计与扶贫[J].设计,2020(18):70-74.
[8]章莉莉,李姣姣.上海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1(02):62-64.
[9]朱珠,吴艳丽,门子琦.对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市场周刊,2021,34(04):47-49.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3
艺术的创想是指在工艺美术设计未知领域中解决未知问题,作出跨越性的突破。进行艺术创想需要突破工艺美术设计的常规思路进行深度思考和总结,旨在探索未知、打破思维定式。工艺美术设计中的艺术创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形象和逻辑思维的创想,从而保证艺术设计新颖而且严谨,两者有机结合进行创想才能达到艺术创想的最好效果。艺术创想是设计者心理和意念的表现,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充分挖掘作品的有利价值,而且还可以把作品的不利条件改变为有利因素,例如瓷器的斑点和裂纹、墙壁突兀和杂乱都可以在艺术创想中改变原有丑陋的姿态,进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另类审美价值,但产品的有效功能例如实用、安全等必须首先考虑。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尤为重要,以下就针对时间、空间、主体和客体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时间
时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设想会变为现实。动态性具有发展、调整的特点,它是工艺美术设计在艺术创想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动态性的指导下,艺术创想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必须重点考虑动态观念,因为动态观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空间与时间交错变化,会使艺术创新的方向捉摸不定。
(二)空间
空间是指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由长度、高度、宽度表现出来,通常指上下四方。例如玻璃在制造酒瓶时是材料,在厂房完成制造时变成产品,在酒瓶销售时又变为商品,这都是第一性的存在范畴。在酒瓶销售之前,它还只是产品,即没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当前状态只是一种自我形式的存在。当物品被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应用时便赋予了物品一定的目的性,这就出现物品的第二性存在范畴,即人与人、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性存在大都表现为“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的使用目的”。在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创想中,既要注重第一性存在,同时不可忽略第二性存在,这样才能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或者艺术品更具使用效果和目的性。
(三)主体
古希腊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于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考虑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人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当然人体的标准尺度也不可以忽视,要根据科学数据综合得出艺术物品的尺寸。伴随着近代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日益清晰、透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四)客体
这里的客体指的是工艺美术设计物体本身的属性,由于其中的物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工艺美术在价值、形式和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剖析来了解它们的不同内涵。价值的范畴———艺术的价值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精神产品,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里的艺术价值通常是指审美价值,这种价值因人而异、复杂多变、不宜度量,只宜欣赏和评价。二是作为物质产品,它具有加工和工艺结合后所体现的商品价值,这里的商品价值可以理解为经济价值,它是工艺品可以度量的固定价值。艺术价值通常会关联到经济价值,这种物的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所利用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现形式———工艺美术形式的具体表现有两方面的,即物质和精神。物质体现了功能的形式,精神体现审美的形象。其中功能形式是基本形式,它属于物化过程中与之俱来的价值。审美的形象是指“艺术性的形式”,它具有一定的个性和从属性,它的形象千化万变。艺术创新时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考虑。内容的因素———根据工艺美术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因此,工艺美术的内容因素也应包括以上两个方面。工艺美术的功能、结构等属于物质层面,风格、个性等属于精神层面。物质因素具有普遍属性,而精神因素具有独具特点,工艺美术的后者较为突出,这也正是工艺品与一般物品的区别所在。当代的工艺美术设计应当强调人文,回归自然,结合科学,使得物质方面引起人们的赞赏,精神方面激励人们的意志。
二、艺术创想的实现途径探索
(一)寻求人、物、环境的新秩序
深刻解读具体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为人所用、人受物影响,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在分析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功能时着重分析题目之间的协调和秩序问题。当环境与产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时,环境问题则不容忽视,随着环境的不同,艺术创想的范围和方向也应该随着改变。
(二)以产品本身所涉及的范围为线索
可以基本上把物的范围划分为创造、使用、流通、维护几个方面,站在这几个角度对工艺美术设计进行分析,会得到很多启发性的创新构想。
(三)以形态设计为线索
即从物品的构造、形态、材料等方面入手考虑,例如多功能组合、新材料的采用、化缺为优等。在进行艺术创想时,需要在色彩、型号等方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相搭配,在产品的管理上,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同时存在性。
(四)以技法为线索
艺术创想是在设计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基础上通过联想和对比的方法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先进功能的突破性思维。艺术创想需要一定的灵感和大胆的探索,他还需要一个表现的过程。所以说,正确的设计技法对于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性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创想思维的培养策略
艺术创想的思维方法应当始终运用在工艺美术设计的全程之中,这就要求设计者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通常培养设计从业者特有创想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开发法
发现问题———即通过提问的方法,对社会、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如人们对于产品的看法、想法、使用感受及需要什么功能和内涵的产品。接着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后,即可通过问题反思确定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并由此以其作为设计的主要问题解决。
(二)智力激励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集思广益,通过聚集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作用。主要是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总结大会等形式让相关人员抒发自己的见解,达到知识互补的效果,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引起创造性的连锁反应,从而总结出更多创造性设想。
(三)检核表法
它是根据设计原则和目标,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必须要实现的目的,然后逐一核实讨论分析,从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和新意。这是一种能够反复开发独特设想的创造方法。如产品应突出什么功能目的;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可否对它的形、色、质、人、机等进行改变,提高其质量。
(四)信息交合法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4
关键词:漆艺;技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54-01
一、中国漆艺概述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且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推动者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且有着不可估量了现代价值。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漆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绽放着它特有的光芒。我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从河姆渡时期涂刷单色为主的史前实用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以黑红两色为主,描绘为主要工艺战国秦汉漆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务于宗教的夹像,再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实用性逐渐退居次席,工艺手法走向多元化的陈设漆器。到至今技术与艺术统一,形式与观念并存的现代漆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拥有7000年历史的古老的传统工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下,不断找寻着功能和审美之间的平衡点。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对漆艺进行不断探索。
纵观历史,前人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从作品中可以凸显出文人的闲情雅趣和一颗“玩心”。如今,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模仿前人的经典,过多的追求技术的精湛,作品都匠气十足。这样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中国现代的漆工艺设计和创作内核的缺失。使得中国漆艺的发展水平以远远落后与世界的领先水平。因此想要复兴我国的漆工艺不仅需要借鉴他国经验,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思考怎样实现设计创新。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现代漆艺。
二、各国现代漆艺的技法比较
现代漆艺中,日本,韩国,越南的漆艺最为卓越。而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漆艺的技法上各有所长。
以日本漆艺发展为例。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莳绘是最能代表日本漆艺特色的工艺,并已被世界所接受。在飞鸟时期和奈良时期,中国大陆的漆艺大量的介入,日本以极大的热情吸收着大陆文化。到了平安时代被消化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的“和风”化的莳绘漆器。室町时代,莳绘所起的主导作用并未改变。但受到中国元代到明代雕漆,戗金,雕填等技术的影响将莳绘进一步开发形成了高莳绘技法。纹样具有简洁,闲雅的趣味,并在纹样中摄取了文学素材,这也是深受宋元时代绘画趣味的影响。在桃山时期,日本漆艺出现了新颖和近代感的倾向。并受欧洲贸易的影响,创造出了具有为出口而制的具有异国情调的漆器。而在当今时代,日本仍然以莳绘为技术核心,根据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韩国沿海有大量的贝壳螺壳,并且有着先进的加工螺钿的技术。因此螺钿镶嵌工艺称为了最具有韩国特色的韩式漆艺。而越南更是大胆尝试,创造出了磨漆画,将漆工艺上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漆艺特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怀着一个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别国发展的经验,与此同时重拾古代文明和精神内涵。提高创作人的艺术修养,善于创新。立足中国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风”特点的现代漆艺。
三、关于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创新之路的探索
(一)需要在材质技法上创新。漆艺的材质之美蕴含着漆艺的精神之美。大气漆色泽黑色透彻纯净,红的正大光明。用来镶嵌的金银雍容华贵,贝壳的绮丽多彩,蛋壳的温和朴雅。为漆艺的精神之美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了解漆性是进行材质创新的毕竟环节,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熟练灵活的运用现有的工艺技术,还可以为探索大漆的潜在之美提供可靠的经验。
(二)形式上的创新还需要接触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其它的艺术领域找寻设计和创新灵感。只有发散思维,各种艺术门类间相互的取长补短,漆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漆画与中国画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其血统的纯正性。漆液加入较多的稀释剂也会产生水墨画的效果。蛋壳的正反贴之后刷黑漆经过磨显也可以营造出国画的意境。而且国画中的题材,构图形式和章法同样能给漆艺以极大的启示。同时,漆艺纷繁复杂的材料语言又能极大地弥补中国画在此领域的短板。而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入,也为漆艺找到了价值归宿。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5
关键词:工艺美术;设计;创造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生活方面不仅仅对物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精神方面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当代工艺美术和传统工艺美术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的,在内容、形式、种类和性质方面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因此,要想对当代工艺美术进行发展,一定要对其发生的变化进行掌握。当代工艺美术对现在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改变,对事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很多的优势,同时也是存在着很多的劣势。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也是存在着成败之分的,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挥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同时也要不断将工艺美术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发展。
1 当代工艺美术在艺术构思上的创新
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在艺术构思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具备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更好的在构思方面进行发展。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灵感,这样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审美发生改变,同时,也能体现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需求。在当代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艺术构思要不但进行创新,同时,设计人员在创作过程中要不但提高相关的知识,这样能够发展当代工艺美术。
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工艺构思要不断进行创新,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想象进行结合,也能更好的和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和实际情况相脱离,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在生产过程中才能避免遇到更多的问题。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样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将事物的审美和性能进行融合。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不同思想,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和文化不断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的变化。对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动态进行掌握,才能更好的提升工艺美术设计中的理念,同时也能更好的和现实进行融合,设计出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2 当代工艺美术要紧跟时代潮流
当代工艺美术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要不断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对传统工艺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对时展潮流进行掌握,这样创造出来的工艺品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同时也能适应时展。在社会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创造出来的作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创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要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的与时俱进。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工艺美术中存在着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改善,因此,在审美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观念和感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在不断加快,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创造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同时也能将设计人员的思想和时代潮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当代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对其进行重视。工艺美术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创造出来的作品能够更好的体现其价值,因此,创造力在当代美术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3 当代工艺美术在创新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工艺美术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软件都相继的开发出来,并且大部分都已经在当代工艺美术中开始应用,这一系列的软件对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简便了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创造中的过程,给予了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设计人员能够在作品的创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技术在当代工艺美术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整体设计水平,简化了作品的制作过程,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充分的掌握了信息技术,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在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对于设计人员在自身设计创造作品时的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在当代工艺美术中,想要更好的创作出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就必须掌握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正确方法,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改善,加强对作品的修改,使作品更加的完美。在当代工艺美术中,计算机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在创作过程中的设计创造,因为计算机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为创作者提供大量的材料,可以利用相关的工艺美术软件对创作出来的作品加强设计,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时,能够更好的将各类材料综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利用,充分的掌握与创作作品相关的材料,加强创作作品自身的质量。计算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当代工艺美术持续发展的机遇,面对国内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现,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技术、知识能力的有效创新,将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当代工艺美术的作品质量。
4 结束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这样也使得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也导致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在不断的改变。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的设计创造特征进行不断的发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工艺美术在进行设计创造的时候也是会出现好坏之分的,这样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的成败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当代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工艺美术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在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中,充分的利用当代工艺美术自身所具有的特质,紧跟时代潮流、艺术构思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这三个发明体现了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在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作品的科学化,设计人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其创作的绝对核心,设计人员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实际,更好的利用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慧韬.西方美术史中人文内涵的变化[N].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李建平.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性成果转化研究[J].艺术教育,2012(07).
创意美术设计范文6
一、明确小学美术手工布艺教学
创新的基本观念当下,小学教师想及时正确地创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教学,就应遵循四个基本观念:首先,教师在教案设计或教学过程中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综合发展;其次,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推动小学个人性格发展;再次,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榜样,教人先教己,还可以适当正面指导夸奖表现突出的小学生;最后,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要求反馈,划分小组互助学习。
(一)以人为本,综合发展
在实施小学美术手工布艺教学的过程中应把“以人为本,综合发展”放于首位,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同时,对于动手较差的学生应及时细心指导,让他发现动手与学习的乐趣所在。每位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成长愿望和要求,在以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情况下,让其自己挖掘出自身蕴含的惊人潜能。在小学生对美术手工布艺产生学习的兴趣后,其会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手工制作;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就能逐步综合发展。
(二)结合实际,推动发展
教学与实际生活不能分开,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手工布艺教学创新时,要注重教学方式不能偏离实际。理论教学是依据,而实际操作教学是基础。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如在教师节前后,老师应该选择“鲜花送老师”(《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课题,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也结合实际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三)树立典范,以品代教
在美术手工布艺教学创新过程中,老师应从自身出发树立良好的典范。认真教学,及时完成教学作品。此外,学生在小学期间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发挥自身职责的重要作用,结合自己优秀的教学品质潜在地影响小学生。
(四)互助学习,探究反馈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由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当下强调教育方式转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与其他学习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在不能解决问题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给予学生一定的正面指导,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学生积认知极构建的过程。
二、贯彻落实小学美术手工布艺
教学创新的基本措施为了实现以人为本、主动探究、互助学习等基本创新教学观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兼顾教学目标,小学生美术手工布艺教学创新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一)创新课堂情境,扩展教学空间
教师在创新课堂情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习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一方面,在教学课堂中重要的是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激发其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鲜花时,可以预先设计新的课堂情境,播放教师观赏鲜花小视频,观看完毕后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真正的鲜花,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然后老师再拿出预备的鲜花,让学生们认证观察后再进行制作。在学生制作鲜花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教育新资源,注重实践教学
教育资源并不局限于学校教室内,还有新资源;理论教学仅仅只能提供依据,实践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上“今日菜单”(《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课)这堂课时,老师播放各种美味佳菜或者菜市场里卖各种菜的视频,老师讲完制作理论,还应该拿出自己预备好的“菜单”让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菜单上没有文字二是有用布料或彩纸做好“菜”,再结合学生们家里的菜或者是学生喜爱的菜制作。结合教育新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增强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让学生感知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