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医药人才

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依托中医药特色资源,有着很强的专业优势。如何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传统特色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进而营造中医药氛围,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丰富中医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能将社会文化中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同时,健康的校园文化为社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1]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就中医药院校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利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岐黄之术,博大精深;杏林之道,妙手回春。中医药发展历久弥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传统医学的代表,中医药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日益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近年来,随着西医冲击的日益加剧,它的发展举步维艰,饱受了一些学者的白眼和质疑。中医药院校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浓郁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1.有助于坚定学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念

中医药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历经数千年,上下求索,延绵不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兴旺发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却在夹缝中举步维艰。校园文化活动在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特别是对价值观的形成和原则问题的认识上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中医药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坚定投身中医药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毫不动摇地捍卫中医、坚持不懈地传承中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

2.有助于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马克思说:“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创造人”。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才的培养环境。近年来,中医药文化日益边缘化,受到冷落和排挤,就其根本是中医药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成长环境缺失。其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医药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教材越来越“现代化”、课程设置越来越“标准化”、教学模式越来越“机械化”。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纳入整个课程规划,实现与第一课堂的对接。中医药院校围绕中医药文化精髓,以形式多样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可以树立中医药文化理念,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并最终营造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中医药文化环境。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再只停留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是全面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平台。丰富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中医药院校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沙龙、文化培训以及各种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大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2.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等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中医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理论,根据中医理论开展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情景剧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

3.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开展各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还能增进交往、促进沟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通过参加文艺体育竞技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生活品位。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树立学生共同价值观念的理想媒介,是提高学生集体向心力的有利手段。学生在参与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竞技等活动中,不但可以增进了解、取长补短,而且可以增强对集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进而实现引领学生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热爱学校、热爱中医药事业的凝聚功能。

(四)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中医药院校开展的校园义诊,能鼓励学生甘于奉献;开展的各种主题鲜明的讲座,能浓厚校园学术气息;开展的话剧歌舞演出,能丰富校园生活。归根结底,这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都有效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这种辐射作用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能够不可忽视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学校建设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都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塑造的学校形象,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档次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二、中医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学校作为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承担着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应突出其文化特质,特别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符合历史趋势的价值取向,如“北大精神”、“水木清华”、和“交大思源”等。[3]对于中医院校来讲,中医药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从各中医药院校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情况看,其共性特点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这一精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例分别表述。

(一)以深刻的文化底蕴为积淀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它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未病先治”的防治思想,采用“辩证施治”的思辨方法,以追求五行的协调和阴阳的统一。纵观各中医药院校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很多将中医药文化的渗透在活动始终,彰显了极深的文化底蕴。例如全国中医药院校开展的传统保健运动会,通过太极拳、易筋经、传统武术等项目比赛,增强了学生的保健养生意识和热爱中医药传统的情怀。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推出的“《黄帝内经》千人诵”、“中医经典千人诵”等研读中医药经典活动便巧妙运用了中医阴阳五行元素,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获取新知。

(二)以浓厚的专业特色为依托

中医药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特别是治病救人的专业技术。中医药院校开展的临床技能大赛、药学实验技能大赛、针灸技能大赛、中医药基础知识大赛和护理技能大赛等活动有着较强的专业性。这些活动寓教于乐,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而且夯实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长春中医药大学自2005年推出的“中医药之星”评选活动,便以专业技能和综合文化知识为考核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

(三)以较强的服务意识为先导

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还积极引导学生履行救死扶伤的医学生职责。从各中医药院校举办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看,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普及、校园义诊等形式,都展现了当代中医药学子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开设的“爱心诊室”,便旨在“服务师生,服务校园”,通过为全校师生免费进行针灸、拔罐、推拿和按摩,不但使书本知识付诸实践,而且树立了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博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中医药院校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应把握的原则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在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它们依托学校优质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开辟了一条将中医药特色融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新道路。笔者认为,在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紧跟时代步伐

无论何时,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要强调弘扬先进的时代文化和主流的价值观念,必须在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和中国高等教育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上,也应坚持这一原则,充分宣扬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明确自身承担的历史责任,认清个人发展的有利机遇,进而把“真信、真学、真用”的“三真精神”当作毕生的追求。

(二)激发创新意识

作为传统医药学的代表,中医药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日益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然而,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却到了一些困难,包括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市场地位、个别中医医疗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等等。这与中医药创新意识匮乏有很大关系。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中医药院校应在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实践,使中医药事业在继承中得以发展。

(三)突出主体地位

中医药院校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两个主体性: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任何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这是与其他高校不同、而且必须突出强调的原则。中医药主体的体现可涵盖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活动主题上,大力宣扬“中西医并重”的思想;在活动形式上,有机渗透中医药文化元素;在活动内容上,巧妙体现中医药资源的传统优势。

(四)体现和谐旋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下,中医药院校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也应体现这一主旋律。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几千年来,中医药无论从理论体系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及人体自身和谐,强调整体观念,天人相应,身心合一。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药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上也要大力弘扬这种和谐文化,在活动策划、组织、开展等诸多方面体现和谐性,如中医与西医的和谐、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等。

(五)实现菜单服务

中医药院校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大力建设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充分整合资源,实施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菜单式”服务,即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方面寻找切合点。由此实现教学主渠道外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工作项目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打造精品系列

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要打造精品、铸就品牌。中医药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要大力鼓励特色活动,着力发展系列活动,全力支持精品活动。例如中医药院校普遍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节”系列,像读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女生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节等,不仅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被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义。广大中医药学子是中医药事业星星之火的传承人,更是中医药发展阳关大道的开拓者。只有在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构思和组织实施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原则性、规律性和灵活性,才能将学生协同奋进的雄心团结起来,这样中医药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中医药发展才能发扬光大,中医药精神才能流芳千古。

参考文献

[1]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医药导报,2006(12).

[2]胡旺阳.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J].东北大学报,2008(12).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职业道德教育 措施和途径

1检验科医生在医疗行为中的特点及存在的矛盾

医学检验工作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医疗行为中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不同,检验科医生较少直接接触患者,主要是对患者各种标本进行检验,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科提供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诊疗;但是在检验过程中所用的标本的种类多,采集和运送中间环节多,容易发生纠纷。其次在检验分析过程中,由于检验方法、试剂、仪器的选择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娴熟度等影响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容易造成与患者间及临床医生间的纠纷。如若检验科提供的数据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有效诊疗,而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检验科医生与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之间的矛盾连锁发生。

2. 检验工作中常存在的医患纠纷

检验科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检验工作与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异,检验科主要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检验数据资料,以此作为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这就要求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检验科一旦发生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疗,导致患者造成各种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医院为了解决纠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

3. 目前检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笼统,书面化,形式化[2] ,教学主要落在德育课教师的身上,使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师脱钩,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开设也较少,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德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行难以统一,学生对教师灌输的道德信念无法主动认知和内化,无法实现自觉的道德行为。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目标单一。

4.医学检验技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学检验医生为临床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直接服务于患者和临床,因此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为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乃至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群体,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社会层面,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从业者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教育对各行各业都是必需的、有益的。它有助于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高职学校层面,学校办学起点较低.生源素质不太理想;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长远看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就业前景及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医学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而必要的[3]。

5.提高高职院校检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医患矛盾,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在培养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既需要检验者自身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

5.1在实践中加强自我医德修养,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加强医德教育,通过医德教育,可以提高认识,培养医德情感,锻炼意志,树立坚定的医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加强医德监督,可采用舆论和制度两种方式对检验工作者医德行为的,对检验工作者通过自我医德修养、接受医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监督,有利于深化医德修养,同时有利于促使检验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4]。检验人员在从标本的采集到检验、检验后必须严肃认真、细致准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体地说,采集的标本要符合检验要求,接收标本要认真查对;操作时,仪器、试剂和标本要适宜;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可疑要复查;填报结果要准确。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质量。

5. 2 急患者所急的同情心并对患者一视同仁,尊重患者人格。检验工作往往先于诊断和治疗工作,因此报告必须及时,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平等地对待患者,尊重其人格,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出优质的检验结果;以便临床医生尽早明确诊断,高效治疗患者。

5.3 检验人员要刻苦钻研检验技术,检验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决定检验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和重要因素,检验技术是基础,医德是保证。因此,要求检验人员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同时又要有过硬的技术。故检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使之在校学习期间更好的把职业德育培养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模式。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习惯,通过营造职业道德的大环境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等因素下,加强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时不可待,高校和社会要改进教育方法,积极营造氛围让其在临床实习中尽快适应检验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计机会,在临床工作中更优质的完成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惠聪,林洁.检验科医患关系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6期

[2] 闾秋敏.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缺失的原因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146―148.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 高校 人才培养 研究

这些年,我国高校在关于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改善教学设施、改变课程设置、加大校企合作及增加课程实践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教学环境下,部分高校存在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与教学计划不符或课程设置与目前市场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这种情况必将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差异,降低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在中医药产业背景下,关于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后期高校加大该类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当前中医药产业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医药产业属于系统产业,其产业链涉及中药种植、加工制造、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医疗保健等环节,产业链复杂,环境多变。因此,鉴于该类情况,若实现中医药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加大在中医药产业背景下对其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畅通。可以说中医药人才培养既是保障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必要保证,对中医药产业的兴衰起到关键的作用。

1.中医药产业面临形势分析与讨论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及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中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解决了药材使用缺乏的困境。但中医药产业所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对较为严峻,如缺乏名牌产品及名牌企业、高端领域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中药资源过度开发、优秀中医药人才缺乏等一直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近年来,世界医药保健品需求越来越大,中药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等也使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处于这种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发展前景将较为广阔。

2.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必需保障

我国这几年在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大力提倡人才创新,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关于人才培养,高校作为摇篮在其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药行业属于特殊行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医药方面人才培养更应慎重。而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如没有中医药人才,就无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高校应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传统的中医药教育主要讲究师带徒的一种模式,而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培养已成为主要的培养模式。

二、我国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适应时展需要,国家对中医药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大力提倡中医药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发展。

1.中医教育模式未有效体现中医药特点

目前中医教育模式偏西医化较为严重,如在教学方面安排了大量西医课程;科研方面多采用实验研究、还原分析等方法,通过植物化学研究提取有效成分的思路为主流,使其中医理论指导中药治疗的思维被弱化;实践方面生搬硬套西医学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培养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其学生实践能力弱,创新意识差,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相符

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关于高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除了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专业人才外,还应加大了解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懂中医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满足中药材种植、制造、保健、中药商业流通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而现行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于中医药专业,对外语、法律、管理、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就业面小。

3.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不能与国际接轨

目前,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类专业学生的目标是能够在国内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目前就业形势严重,自主创业及海外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由于在国内学习时缺乏创业和市场教育培训,虽有学生具备较强技术优势,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更无法满足国际环境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情况,使得中医药产业向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变小,不利于中医药的发扬光大。

4.留学生及海外教育发展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设置较少,同时留学生教育及海外教育发展规模偏小,与其他临床、西医等医学类教育相比,差异性尤为突出。虽然这些年国外高校和机构也逐渐开设中医药教育,但由于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扎实,具备临床实践经验,并掌握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而收效甚微。

三、中医药产业视域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1.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作为高校在对中医药学生素质培养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作为高校在办学模式应当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教学秩序和模式,走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其次,高校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中医药教育应优化专业结构及重点学科建设

中医药院校对于专业及学科设置应避免一致化,首先,各院校应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调整专业方向。如目前中药产业需要技术与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作出适当调整。近年来,我国高校为结合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开设了市场营销、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校应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特色化教学,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3.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教育及继续教育

首先,高校应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师资力量,以利于中医药国际教育工作开展;其次,调整专业结构,在国外建立实习基地,使中医药专业学生能够走出去并扩大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还有,扩大留学生教育,建立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吸引留学生接受中医药学理论、科研教育等培训。对于推行继续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培训,也是对扩大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利于从事中医药专业人员学习中医药文化、了解治病理论,可实现社会化、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建设。

4.加大校、企及政府的紧密合作

中医药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重要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政府、企业、高校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订单式培养、科研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建立企业、高校及政府参与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定向培养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机制的推行,加快中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已达到振新中医药产业的目的。

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发展中医药具有很大优势,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中医药产业及高校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及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思华.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2011(6)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材料管理 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真知卓识、善于思维和创新的人才,以及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的人才。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忽视对人才的培养,那么企业将会面临许多未知的困难,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无论对企业还是国家来讲,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都是必要的。

1 人才培养和材料管理的概述

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适应环境和工作的需要。通常情况下,经过教育和培训后,被选拔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里的专门人才。所谓材料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出成品,这一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处理和加工活动的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进而推动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从不同角度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实现利益最大化。

2 人才培养和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甚至不能培养出人才,导致企业人才出现断层,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人才体系的管理水平低下,没有资源和地位,而人才在企业中没有成就感和发展的机会,更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工作没有动力,更没有激情,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而企业在日常生产时,对材料管理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进而制约企业的发展:①储备材料数量大,挤占了现金流的空间,导致资金利用率低。②管理材料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意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③对采购材料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降低了材料批量采购的效能。而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影响着材料采购价格,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④库存管理不到位,导致库存材料积压。

3 材料管理和人才培养措施

材料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在材料管理过程中,领导要给予材料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3.1 对材料实行计划管理。上到公司领导,下到普通员工,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做好预算。

3.2 对材料采购加强管理,安排合理采购资金。采购工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的利润,堵住企业经营时的成本漏洞。在材料进行采购之前,及时了解市场相应材料的行情,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标准,同时对备选供应商进行深入调查,确保材料符合采购的标准。

3.3 做好材料储备管理。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有序进行,应当对储备材料加强管理,以及对生产中所需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储备和管理,并使企业对材料储备管理走向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

首先,严格按采购计划对入库材料进行验收入库登记,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其次,对仓储材料在储存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必要的保养。对库房中的材料按照物理特征、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类,并分别进行妥善存放,确保库房材料的有用性。第三,完善库房管理制度,加强材料进出库管理,对材料进行定期盘查,确保库房材料的实际数量与账单数量保持一致。

3.4 规定所用材料的储备数量,使材料保持合理的储备量。材料储备过多,会占用企业资金并且增加了保养费用,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延长资金的周转期;材料储备过少,产能增加容易造成供应脱节,制约企业生产的连续性,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对所需材料应当安排科学合理的储存时间和储存空间,确保材料的合理性。所谓材料的合理性不仅仅是指材料储备数量方面的合理,而且要求结构合理,通过选择合理的仓储位置,进行合理摆放,充分利用仓储空间。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另外,通过调整库存结构,降低库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占用资金量,这是材料管理的核心所在。

3.5 企业既有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企业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吸纳。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为人才发展搭建广阔的系统平台,调集资金和资源为人才所用,企业行为始终都要因人而动,人才的所在,就是企业的关注点所在,其资源就流向人才,使企业的生产要素处于最佳的配置状态。

4 结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因发展而造就人才,进而形成企业与人才同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培养人才实现企业的盈利,而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库存材料保持在合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现金流,使企业与市场同步发展,进而实现资本与技术同时增长。在具备人才和材料管理的基础上,不管企业升级还是转型,其发展就非常迅速了,那么企业的未来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月芳.中小型企业人才培养[J].现代商业,2011(17).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5

医院对工作人员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更要求其拓展视野,并针对其特点达到人才培养的需求,使他们拥有健康、科学的医学理论以及道德知识,使信息化人才得到全面发展。医学伦理学以道德教育为基石,专门研究和解决在医院以及各个医疗机构中医患之间关系,为医务工作者制定了行为准则标准,它是医疗机构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本文对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出能够良好开展的策略。 

2.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重要性的体现 

2.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医学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备重要途径 

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医学伦理知识,决定了医学教育成果的质量,人们的健康是医学存在的目的。自古就有“医者仁术”之说,可见“仁”和“术”在医者的行为准则中是最重要的,更是医学行业内的基本准则。医学理论教育的特点不仅在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注重,对医学信息化人才道德的教育更是其突出的重点。由此可见,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医学伦理素质,决定着医学教育成果的质量,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医学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备重要途径,是推进医学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2.2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信息化人才能够应用医德理论知识来解决医患问题 

在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中,由于对于医务人员疏于严格管理,因此在各种医患之间产生纠纷的根源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使得医患之间关系恶化;以及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对患者的自主权加强重视,没有遵守知情、同意的准则,因此患者对其不理解,也使得医患之间产生较多的矛盾;有些医务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疏于认真,对问题的处理上不及时、不恰当,也由此引发医疗事故的产生;更有甚者为追求巨大的经济效益,故意要求患者多花费,患者由于不满而产生的纠纷。由此可见,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都体现着医者的“仁”与“术”。而二则之间是相互依存着的,伦理学教育中医学技术是医德基础,医德又是医学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信息化人才能够应用医德理论知识来解决医患问题,是培养医务人员富有责任感,减少和避免医患纠纷与理疗事故的重要途径。 

2.3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医院工作进行的主题的医疗,医疗决定着医院能否良好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而“仁”与“术”决是整个医院医疗重中之重。量的高低。二则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对医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决定其能否更好发挥设备、技术作用的基础。若因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属于医德的建设,会使医院整个医疗水平下降,对医院的长期、健康、良好、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3.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3.1医院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忽视。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人生、价值观体现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化人才在从事医学工作时必须拥有医学伦理学知识。而我国现代医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院必须对医学伦理学培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3.2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忽视。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不够重视,认知程度低,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其重要性。 

3.3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落后。信息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最基础要求,对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等人文化知识都是教育的范畴。但是现今在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旧很落后,不能够与社会现实接轨,严重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施。 

4.在息化人才培养中医学伦理学教育良好开展的策略 

4.1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的建立。加强吸收世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 

4.2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的加强。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标准[2]。以问题、案例为核心,开展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只要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及时运用医学伦理学知识来约束自身行为。 

4.3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培养是培养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人文环境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相互结合下所创建的。在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中,人文素质必须要加强重视,可利用直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h等方式,用实际中的案例去感染、教育信息人员,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医疗形象,加大医院的影响力度,为医院创设道德和技术并存的人文形象。加强医院信息化人才团队的设立。 

4.4医学伦理学教育多样化的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不仅要求其在内容上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在规范标准上更要有层次。结合信息人员文化程度、岗位职责、自身身体和思想情况的不同,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标准,确保医学伦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针对性以及广泛性。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座谈会、研讨会、展览会、演讲比赛、知识问答互动等方式,引起和加强信息化人才的思想共鸣,促进医学信息化人才团队的建设发展,以及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开展。 

4.5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和培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和加强伦理文化的深入,更要对伦理学教育管理进行加强,利用多钟形式进行培训。不定时的更新学习信息资源,增进交流和学习。 

5.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信息的发展依托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医院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全面更要与实际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又有创新思维和良好道德的信息化人才[3]。因此,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靳辉.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3.(02):54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电网快速发展的阶段,针对于电网建设的新知识、新理念、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现阶段电力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一定的强化对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优化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中国电网公司自提出“四化”、“两个转变”以及加快“一强三优”等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以来,提升公司内部人员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一支具有高技能、人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电网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就职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遵循“人才强企”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培养自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将专业业务和相对应的培训结合起来,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注重人员分级培养的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基础性人才、主力型人才以及高尖型人才。通过对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生产——经营——培训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最终构建一支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的高端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等方面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以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为核心,协调各个部门,构建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体系,形成人才考核、评审的管理委员会,主要进行各个岗位和各级技能专业人才的推选、审核以及评价工作,从而构建完备的企业人才管理体系。另外,企业还应该修订与制定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为人员培养的具体实施提供一系列详细的标准参考。2.逐步形成完善的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从企业基层到地级市、省、国家级电力公司逐级建立人才培养通道,形成一个递阶式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小组长—高级技师—市、省、国家级技能专家”的职业发展规划,为每一个具有职业理想的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另外针对业绩突出的人才可以酌情考虑进行越级式发展。其次,建立与企业人才培养通道相对应的人员薪酬制度。按照能者多得的标准,表现突出和职业等级高的人员享受更高的工资待遇,并且实行薪资奖励制,薪酬直接与人员的能力和绩效挂钩,这样就能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开发公司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学习,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薪酬制度里,积极营造一种人员“争先”的工作氛围,同时企业内部网站和报刊实时的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大家工作的热情。最后,构筑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上岗机制。在企业内部设置不同的专业技能岗位,选拔适合各专业技能的人才,设置小组长,高级技师等职位,层层选拔,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不论家庭背景好与坏,都可以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经费保障、设施设备保障、培训师资保障。这些资源保障就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重要后备力量,这几方面都能准备到位,人才培养的计划才能顺利实施。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探索

为了促进电力企业该技能人才培养顺利的实施,积极探索其主要形式具有重要意义。1.安排专业技能培训班公司以年度为基本单位,每一年进行各个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资深专家进行培训,加大参加培训的员工的覆盖率,使更多的员工能接受到最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人员素质,建立高技能的人才队伍。2.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对各领域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人员结构现状的分析,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协调各部将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到位。另外,要加强企业间的技能交流和学习,对骨干技术人员实行深化研究项目的支持,在其他兄弟单位中选拔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熟练及个人素质能力强的职工进行交换学习,形成强强联手的局面,增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并且建立人员素质考核机制。3.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企业管理层面除了要注重人员的推选、分级培训等工作外,还要注重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工作,对绩效考核必须公平公正的原则,绩效成绩好的要进行额外奖励和全单位进行表扬以激励更多的技能人员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在以后的工作上积极的态度是对全单位以及全行业的一种贡献。积极实施这种人才评价制度,从而逐步形成“以能力说话,以绩效证明”的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审核模式。4.积极开展技能大赛、专业大比拼等活动企业通过丰富多彩的企业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内部可以经常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进行专业知识大比拼,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评选出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以及组织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以及技能展示。结语从当前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内部人才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只有拥有一直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打破一潭死水的发展境地,才能拥有鲜活的发展活力,这样电力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苑,矫海波,李伟.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