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1
一、第一责任人制度
(二)各党支部书记为党支部教育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
(三)局机关股室、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
二、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单位制度
(一)局领导按照分工,以各自分管的单位作为联系点。
(二)各党支部书记要确定一个基层单位或党支部作为联系点。
(三)局机关各职能部门、局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确定一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
(四)联系内容
1、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基层单位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2、检查督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单位的完成情况;
3、发掘基层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在全局进行推广。
4、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
5、听取基层单位对局教育实践活动和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会议制度
(一)领导小组会议制度
1、领导小组会议由组长召集和主持。
2、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会议。
3、领导小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局党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
(2)听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
(3)讨论决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事项;
(4)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3、会议要求
(1)领导小组会议议题由组长确定,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要做好会议纪录。会议组织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领导小组成员不能出席领导小组会议时,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小组组长请假。
(3)根据工作需要,可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所属各组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二)办公室例会制度
1、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由办公室主任召集和主持;
2、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会议。
3、办公室例会主要任务是:
(1)总结前一阶段工作
(2)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3)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4、办公室例会要求:
(1)综合材料组负责会议通知工作,
(2)要安排专人负责会议记录。
(3)凡因事不能参加的,应向局“活动办”主任请假。
四、学习制度
(一)学习组织。集中学习包括党员专题学习和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局统一组织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内容。主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廉政准则,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委、市委出台的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财政专业知识、岗位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等。
(三)学习形式。以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召开学习会、领导讲课、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交流讨论、观看专题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习效果。
(四)学习纪律。党员要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参加学习活动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得缺席,有事需请假,缺课要及时补课。
(五)学习记录。每名党员干部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局“活动办”要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学习情况记录,并及时进行归档,以备检查。
五、信息报送制度
(一)局机关各股室(单位)每周要向局教育实践活动办报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信息,遇有重要活动和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
(二)办公室综合材料组负责信息汇总、编辑,在专题网页上公布,重要信息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
(三)办公室综合材料组负责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要确保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指定专人担任信息员,每周向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本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创新经验和有效做法。
六、督导检查制度
(一)督导检查工作分三个层面:
1、局领导督导检查联系和分管部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审阅有关材料,出席重要活动;
2、局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督导组负责督导检查财政局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3、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督导检查下属单位及各党支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二)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
1、通过检查记录、座谈讨论、听取汇报等形式,了解被督导检查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督促被督导检查单位按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帮助被督导检查单位理清思路,查找差距,提出要求和指导意见;
3、了解被督导检查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点、好做法,帮助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
七、档案管理制度
(一)局“活动办”各工作组应明确一名同志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本组档案资料,活动结束时统一送交综合材料组。
(二)应归档的内容包括:上级来文、领导小组的讲话、指示、活动报道,各组起草的文件、信息,各单位上报的汇报、反馈、信息,报送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
(三)归档资料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文件材料齐全完整;
2、根据档案内容合并整理、立卷;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2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它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综合性课程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及经验课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特定的和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的综合,一方面需要对以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前的各种问题。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和对当前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研讨”、“探究”、“设计”、“展示”、“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的。这些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多少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而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主题更是多种多样,其活动的结果呈现也是百花齐放的。就同一主题而言,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点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4、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
5、探究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6、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3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涵于生活之中。教学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更好地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服务的。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生活、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使生活更充满情趣与智慧。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能使他们认识生活,密切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把学生带到野外去郊游,蓝天下的课堂、大自然的无字之书是滋润儿童心灵的甘露。让学生聆听风声、泉音、鸟语、虫鸣,让学生看看春天的绿草、夏天的小荷、秋天的红枫、冬天的白雪,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美好的一切。同时用歌声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用彩笔来留住大自然的倩影,用语言来诉说对大自然的情怀,使生活成为无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生活化的活动中,提高明辨是非、辨别丑恶的能力,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展现自我发展的价值。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生活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成长”。生活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材料,还可以从中不断挖掘和生成探究的主题。而亲身经历过的事往往是令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综合实践活动要超越书本的局限,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参与劳动、采访,体验生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劳动技能。
例如开展“水果拼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展的。水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以形状多样、颜色鲜艳、味道甜美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没有一个孩子没吃过水果,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吃水果的。活动以“水果拼盘”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众多水果的出产地、营养功效、食用方法、保存小窍门以及与水果有关的一些小故事。最后学生将活动中的所学融会贯通,动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拼盘”。活动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主要依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缓减了研究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了跳一跳可以成功的喜悦,从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真可谓眼、口、手、心用上了。
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生活
生活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万紫千红。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生活,体验和感受生活,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感悟到生活的多元与多彩,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教师就应该在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用喜悦的心情赞美他们,那他们表达的生活一定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我就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满脸的自信,一腔的自豪。有的同学汇报春节,有的同学汇报元宵节,还有的同学汇报中秋节……而且汇报的方式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让每个同学听得出神入化,仿佛陶醉在了节日气氛中。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资料汇报中学生又学到了新知识,例如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就是辞旧迎新,轰轰烈烈地迎来新的一年;元宵节都要吃元宵,证明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带来好运;端午节,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要赛龙舟,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清明节要去踏青、扫墓;中秋节人们要吃月饼赏月,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了;重阳节大家要登高山、插茱萸……从表达中我感受到他们已经领略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感觉到了一颗颗滚烫的心中已经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4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尝试探究解决一些问题。
一、精心设计、激发热情,让学生想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精选题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验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二、创造使用教材,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效果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派对,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三、指导方法、放手探究,让学生会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如,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在进行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实践活动是课外活动: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以小组去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实物,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资料,收集好之后进行分类整理,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收集的作品和活动收获,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这项活动全员参与,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收集回来的资料很丰富,有药盒、化妆品盒、牙膏盒、鞋盒、砖块,还有的学生收集到打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片。用文字记录的有:电视机、冰箱、柜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了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各小组长汇报时不再无话可说,各个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在谈到收获时,很多学生说这样的活动很轻松,数学课这样上可以不做作业。学生实际上并不理解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比起以前的做数学题增添了许多兴趣。紧接着我又安排了第二节活动课,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课前我和小组长先开了一个预备会,商量了一下活动的大致情况,我让他们去安排准备了活动材料。安排好后再向我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活动课上我做了一些必要的要求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小组用土豆、苹果、萝卜去切,有的用筷子、橡皮泥去编扎,还有的小组用废旧挂历纸去粘,而我的任务就是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作出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我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粘就把收集的纸盒拆了研究,有的做坏了再来,非常投入。快下课时我让小组长做了一个小组汇报,当然一节课40分钟很难完成所有的任务,不过大家兴致很高,我将这些未完成的活动布置成课后作业继续完成。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5
1. 芬芳之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宝库
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动脑筋,不断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而对于身为语文教师来说,对于这个独立的科目要做的是取为己用,把其中的涉猎点、共同点扩大化,发挥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见有所闻、学有所得。因而,要选取相链接的结合,要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语文课程资源。(1)教科书资源。(2)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3)学科整合资源。(4)校园活动资源。(5)校内、外课程资源。
2. 独放花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享受
2.1 魅力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它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结合现时教育过程应运而生的,所以选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2.2 经历――独特的心灵撞击。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第1阶段:收集资料。第2阶段:整理资料。第3阶段:成果展示。
2.3 展示成果,及时评价,促进反思。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排练,展示自已认为最好的汇报材料。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情况。将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表演,或采用小报,或汇编成册的论文,或朗诵,或课件等不同方式,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每次活动成果在全班交流,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形式。给学生一个评价空间,每学年评比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同时,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经验及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了借鉴的素材。
3. 异域之彩――活动无界魅力独特亮点
3.1 内容的多样。教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这样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3.2 过程的自由。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3.3 空间的多维。应该有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街道、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4 成果的延伸。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等。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3.5 师生关系的超级融合。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4. 花香骤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华丽“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体验,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5. 采撷花香――魅力的总结
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提高学生 蒙语文 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蒙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蒙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蒙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蒙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蒙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蒙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依据教材、开展蒙语文综合性学习
蒙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蒙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蒙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蒙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蒙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蒙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蒙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蒙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蒙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蒙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蒙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蒙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蒙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蒙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蒙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蒙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蒙语文环境。蒙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蒙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蒙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蒙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蒙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蒙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蒙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