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插花茶艺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插花茶艺培训范文1
1.基于员工发展阶段的差异化培训
一般来说,职工的成长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快速成长阶段、稳定阶段、技能转型阶段(多方向发展)。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员工,他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又有快慢之分。为了有效帮助员工积淀知识,快速成长,应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低到高分级,要求员工在完成低级的课程后,再参加高一级的课程培训,这样逐级培训才能有助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培训层次应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挂钩,开展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相对应的课程培训,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能有效提高职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2.基于岗位特点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井上、井下岗位工种种类繁多,需要培训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各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做到专业岗位专业培训,不能将看似名称相近内容却有所差别的工种放到一起培训。国家已明文规定了特种作业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在开展特种作业持证培训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实操培训,能有效提高特种作业的职业素质。但特种作业以为的岗位工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岗位规范和操作标准,明确一般工种岗位管理,细化培训内容。教其所学,训其所用,才是提高员工岗位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3.基于员工职业素质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员工层次复杂,构成情况不同,几乎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人员。一般煤矿员工的组成主要分为:年轻员工(观念、意识比较超前,经验不足,接受的信息比较广泛)、中年员工(观念、意识较定型,经验一般,接受的信息一般)、老年员工(观念、意识已定型,经验丰富,接受的信息比较弱)。每个阶段的人员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培训课程的组织和设计应当分年龄阶段与之相匹配,才能达到教的到位,学的容易。据此,应在基层班组中广泛开展小组式讨论活动或学习型班组建设,能有效做到员工优势互补,促进员工整体素质提升。
4.基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员工的文化程度差别大,构成情况不同,包含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层次。同一个区队、同一个小组、甚至同一岗位上的操作人员,学历也有差别。如果都放到一起培训,而无所顾虑和侧重,那么培训就变成了少数人的培训,甚至培训效果为零。企业应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提高个人文化程度,同时大力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学历再教育,选派优秀员工进高校深造。企业内部培训中,培训管理者应将培训课程分学历层次开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开展相应深度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才能达到教的到位,学的容易,用的得手。
5.基于课程性质的差异化培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的成长速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员工学习能力强但动手较弱,有的员工动手能力强但理论较差,各种能力差别现象纵横交错。员工都想把自己的弱项提高上去,所以企业应建设有自己的学习网络或在线教育,根据企业结构特点把课程分类划分,比如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拔尖类,由员工自由选择需要参加培训的课程。培训部门或基层单位应开展小型或微型课堂,将某一知识点细化讲解,让员工吃透、悟透,这样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合的效果。
6.基于心态的差异化培训
长期在井下恶劣环境中从事工作,必然会给员工的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思想上产生松懈,消极工作,这样会直接给员工自身和企业带来危害。煤矿企业的员工培训除了培训应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应注重态度和素养的培训。知识决定着可不可以干,技能决定着会不会干,而态度决定着愿不愿意干。对于态度存在问题的员工,企业不应强硬采取处罚措施,尤其杜绝经济处罚,关键是对其进行心态的扶正和诱导。企业政工和培训部门,应当对员工进行心态跟踪记录,一旦员工出现消极抵触心理,就对其开展心态教育,迅速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上,避免“三违”现象、伤害事故等的发生。对于已经触犯“三违”规定的人员应是重点培训对象,这个群体大多数属于难管理对象,应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对其做全面的心态培训。员工心态良好,工作才能有激情,企业才能稳步安全的发展。
二、选择差异化培训课程应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
插花茶艺培训范文2
关键词 附属医院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2.3;G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5-0042-04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in 15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in Shanghai
TANG Jia-you1,2, WU Jing1,2, XU Ji-ping1, ZENG Ying1, CHEN Teng-fei3, YANG Xu3, LI Jue1
(1.School of medicin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Shanghai 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0, China; 3.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in 15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in Shanghai, and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improve training standard and develop new policy.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re taken among the trainees who are the present residents in 15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in Shanghai.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showed that leadership of these hospitals have paid high attention to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work, which has obtained certain effects. However,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xamination still exist.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of residents, elevate the connotation of trainees, improve their social awareness, and explore new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mode of residency job training.
KEY WORDS affiliated hospital; residents; standardized train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201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出台,拟对在本市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首批部署了39家医院作为培养基地。这项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包括市卫生局、市教委及各医学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过为期两年的实践,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但在落实政策及保障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 本文调查了上海市4所高等医学院校15家附属医院应届受训医师的培训现状,初步分析受训者的反馈信息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提出改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大学15家附属医院各科应届毕业受训医师48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15人(44.2%),本科学历271人(55.8%)。
1.2 调查方法
参考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编制的 《住院医师培训调查问卷》,根据在上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和效应反馈4个部分,共24个问答项。
插花茶艺培训范文3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知度;支持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99-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指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化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在某一认可的医学专科中的合格医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它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2]。卫生部1995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随着制度的完善与推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展开。通过此次专题调查,了解在校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认知态度与支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对于加强和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川北医学院在校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包括范围为2010级、2009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及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在院实习生。其中2010级学生180人,2009级学生180人,在院实习生100人,共计460人。
1.2 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自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共计18题,问题涉及被调查同学个人基本信息、认知态度、支持度及其意愿、影响因素4个方面的内容。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其中女生240人,男生157人。
回收问卷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在校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了解程度上有78.6%的在校医学生选择了“部分了解”,有18.4%的在校医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了解”,选择“完全了解”的人仅占3.0%。由此可见,目前在校临床专业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总体上比较缺乏了解。此外,分年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年级的增高选择“部分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增加,选择“完全不了解”比例依次减少,见表1。
在了解途径方面,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69.0%的同学是从他人口中了解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一些知识,另有12.8%的人是通过网络了解,而通过电视,报刊、学校的专题讲座途径来了解的同学分别占5.0%,和2.8%。此外,从调查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在校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时间,具有培训资格的医院等级,培训具体流程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认识。由此可见目前的在校医学生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途径比较狭窄,主要是通过别人的口头讲解,而且不一定能够获得真实可靠信息。
2.2 在校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持情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支持情况上,有47.1%的同学表示“非常支持”,有30.0%的同学觉得“无所谓”,选择“不支持”的同学达22.9%。由此可以得知,在校医学生对该制度的支持率比较低。
2.2.1 支持该政策的原因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校医学生支持该政策的原因,可以得出:其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医生的群体综合素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占据了表示支持的学生人数的39.3%。其次是“规范化培训的带教老师水平相对较高及医院先进的设备,更助于临床技能的提升”占支持总人数36.8%。另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规培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医患关系”和“为以后找工作提供更有利的竞争优势”。
2.2.2 反对该政策的原因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在反对该制度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延长了就业时间,规培后工作没有着落”占据了表示反对学生总人数的40.7%,其次是“家庭济上很困难,需要自己尽快独立”,和“临床经验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积累”,分别占反对学生总人数的24.3%和20.1%。
2.3 不同的家庭经济收入对医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同学中68.8%选择家庭经济收入在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上“没有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在3万-10万和1万-3万的同学分别有31.9%和12.5%选择了“没有影响”;然而,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同学只有7.4%选择了“没有影响”,13.5%选择了“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减少,选择“有一点影响”、“影响较大”、“有决定影响”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意愿的一项重要因素。家庭收入越低,学生选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越弱。
3 讨 论
3.1 加强政策的宣传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的在校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了解程度还十分有限,并且大多数同学对政策的了解是通过网络和他人口中获取,并且以讹传讹。此外,大多数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年限,具有培训资格的医院等级,培训流程等方面都缺乏认识或存在误解。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获取政策信息的方式不仅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而且难免会获得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导致对政策的误解。因此,加强宣传以增进在校医学生对该制度的认识十分有必要,不仅卫生局、医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平台,创造更多的了解机会,比如开展专题讲座,创立校内专刊,建立网上论坛等。
3.2 加强教学管理和强化师资力量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许多同学希望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的、全面的巩固和丰富自己临床理论知识,提升自己临床操作技能。同时,很多学生也认为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于形式,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部分同学表示支持该制度,但是却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医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制定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是对培训效果的重要评价措施,也是促进培训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4]。这些对参培学生和带教老师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必须强化带教师资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度,激发学生参培热情。
3.3 提高规培期间的工资待遇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调研工作报告》显示,培训学员每月工资待遇在2000元以下占77%,不少基地没有统一的住房安排,在培学员生活压力较大[5]。此次调查也显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参加意愿上选择了“不愿意”的人中有超过3成的理由是“规培期间工资较低”;另有超过3成的理由是“规培后年龄较大了,错过了婚嫁年龄或影响自己的婚姻选择”,其中女生占多数。这样以来,五年的在校本科学习加上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不仅使得医学生的就业时间相对于其它行业大大延迟,并且在婚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规培期间的工资较低,使得很多医学生对规范化培训制度表示不满,甚至排斥、拒绝参加规范化培训。因此,提高规培期间的工资待遇,能有效提高医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甚至在提高培训质量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贞杰.探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7,28(5):64-65.
[2] 卢穗琳,卢其亮.21世纪人才培养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实用医学,2006,1(5):15-17.
[3] 王婧妍,唐檬,金佟.某校医学生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调研[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83-1185.
插花茶艺培训范文4
这三年来,通过在社区残协的工作历练,让我这个无业的残疾人,成为能为残疾人办点实事的专职委员,在这个转变、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在残联这个大家庭中,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分量和责任。
回顾三年来在社区残协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不断地增加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的投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待遇多次提高,不仅我真诚的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这个最基层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越来越好开展,社区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也在齐赞党的好政策。
为了更好的落实残联工作的7个清楚,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走访。通过电话联系、慰问、走访、聊天等方式,及时掌握残疾人朋友的变化状况,不仅做到有的放矢的跟踪服务,而且让我成了许多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的朋友,真正做到帮残疾人,帮残疾人家庭。
在83中小区的走访中,听说小区中有个脑瘫孩子叫小肖,马上到其家探访,了解到孩子已10岁了,一直瘫在床上,不会说话,不能自理。母亲为她辞掉了工作,生活失去了快乐,多方求医,债台高筑不说,收效甚微。了解情况后,我积极为孩子办理了残疾人证,并多方联系,当年就让她享受到免费矫正肢体手术。手术后的定时回访很关键,康复训练如果跟不上,手术就可能失败,因我的孩子也身患脑瘫,了解并理解脑瘫家属的痛苦,积极与其家人交流脑瘫病的康复经验,让其家属坚定信心,不放弃。现在孩子恢复的不错。
我们对社区的所有残疾人进行摸底排查,对困难的、需要帮助的、思想有问题的残疾人都做了详细的登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全社会都在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三年累计为20余户困难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物品;为9户12名残疾人家庭申请办理了医疗救助,为1户2人办理了住院救助。在低保复查中,对两户来访并扬言要上访的残疾人,我们从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从思想上我们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经常的联络,加深了残疾人朋友对社区的了解和理解,从而累计解决处理社区事件80余宗,使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党对残疾人的关怀,感受到了温暖。
为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的就业技能,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更好更快的实现就业,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咸宁社区组织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免费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共有10余人,反应热烈,收到良好效果。项目包括电脑操作(初、中、高级);电器维修;手机维修;保健按摩;美容美发;插花茶艺;手工编织等多种培训,切实为残疾人朋友办了实事。
对残疾人朋友的文化体育生活,咸宁社区一直高度重视。社区图书室、社区电教室成为咸宁社区残疾人朋友借阅书籍,参加活动,增强技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主要平台。社区残协经常组织残疾人朋友及家属,参加诸如迎奥运纳凉晚会、迎残奥火炬、社区助残公益活动等,3年累计50余次。使自强、自立、自尊、自信、顽强拼搏的新貌成为咸宁社区残疾人朋友的共识及目标。特别在振奋的2008奥运年,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迸发出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的空前热情,同时也将残疾人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