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病人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病人的护理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1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结合多种专业护理技术,对患者从身体康复、生活能力恢复、心理治疗等3方面进行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全面康复。

1 生活护理

1.1 饮食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如豆浆、牛奶、鸡汤、米粥等易消化和有营养的食物。喂饭时要选择安静环境,采取舒适,精神要集中,若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应改用鼻饲,并保证营养补给,以增加抗病能力。鼻饲时每次200 mL,每日4~6次,同时鼓励患者在插胃管的情况下,自己喝少量的水或牛奶等流质饮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便及早从口腔进食。

1.2 预防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因此,应经常给患者变换和拍背,每2 h 1次,每次约5 min,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并做好口腔护理。为防止发生褥疮,必须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铺厚海绵床垫或气垫床,协助患者每2 h翻身1次,要经常给患者洗澡、换内衣、剪指(趾)甲等。

1.3 防止便秘和感冒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现象,故应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避免用力排便而再次脑出血。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季每天开窗通风,每周用食醋加热进行房间消毒1次,以防受凉感冒而加重病情。

2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2.1 床上锻炼 急性期,肢体保持功能位置,急性期后,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可做适当的床上被动运动。先练习缓慢抬头运动,有力时,练习仰卧起坐,以练腹肌,再练习平稳挺胸,挺起腰部;有力时抬起上臂,可能的话也可做俯卧撑,以练臂力。适当活动关节;上肢:肩关节屈伸、内外展、内外旋,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屈伸、外展,指关节屈伸,对掌划圆。下肢:髋膝关节外旋、内外转、屈伸;踝关节除活动关节外,还应做防止足内翻的练习。并配合按摩肢体20 min,2次/d,锻炼1~2周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2.2 坐位锻炼 在床上坐位练习后,再扶病人于椅上,不用手扶能坐稳,逐渐增加坐的时间,能坐稳后,练习扶床架站立、坐下,再站立,反复练习,因膝关节无力站稳时,可在膝部缚一软垫木板,顶住膝部。

2.3 站立练习 练习扶床架站立、站稳、站久,并向左右移动身体重心,轮流用一条腿站立;能用一条腿站稳时,练习另一条腿抬起,当膝部有力时,可练习下蹲、起立、膝向前屈曲。

2.4 扶拐锻炼 先练习扶拐站稳,如膝部无力,可用木板固定膝关节,身体站立背向墙壁,前面有人扶执,以免跌倒。能站稳后,则逐渐练习提起拐杖和轮流提腿,直至能扶拐行走。

2.5 语言训练 了解病人失语类型,充分利用患者残存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训练水平,注意患者的发音、语言清晰度、节奏的训练,采用语言集中法和一词多功能疗法,从简易日常用语到复杂词汇,逐渐提高语言能力。

3 心理护理

对心理障碍明显者用暗示和代偿迁移法,进行心理治疗,也可通过体疗、音乐疗法和生活锻炼转变病人的异常心理, 以对待自己亲人的爱心体贴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细心照顾,并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13]。

参考文献

[1]房向前.脑血管病人的辨证施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98.

[2]孙 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47.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

中风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病症,其在现代医学上的表现为脑出血、脑栓塞、出血性栓塞及多发性脑梗死等。年发病率与死亡率都相当高,在中风后存活的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0%,且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阶段,显著表现特点有偏瘫、全瘫、半身不遂,意识和语言上形成障碍等。这会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精神方面的痛苦与经济方面的压力[1]。本文通过对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方面的研究,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对于中风后遗症病人越早进行护理,恢复效果越好。运用先进的医护手段,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有效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生理及心理的缺陷,利于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全面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1年到2012年之间共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40例。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0例,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1,其中最大患者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64岁。发病时间:睡眠中发病约为14例,休息中发病约为9例,活动中发病约为7例。经过综合护理如针灸、火罐、按摩、推拿等治疗,配合活血化瘀和各种营养品,患者好转出院。

1.2 方法

下面对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身体各部位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应当从早晨开始,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各自身体情况和病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锻炼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加快肌力恢复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废用性肌萎缩发生的概率。康复运动功能的锻炼应该注意患者身体情况,避免过度疲劳,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康复运动做起。对一些没有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应当先进行少量的肢体被动训练。在病情好转一些后,在确保安全无误时,应尽早进行床边站立训练。对于一些有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比如步态稳定训练。患者负重训练。脱衣训练等,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还应该配合肢体气压治疗和针灸治疗等多种措施,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2]。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一些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咬字不清,发音含糊,害怕被其他人耻笑,不愿意过多地开口说话。护理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为这些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这些患者应该多鼓励。还应该跟患者交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发音一定要准确,语速要放慢,态度要亲切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患者的回复。当患者出现咬字不清、反应迟钝的时候应当及时给予安慰。语言功能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给予患者极大的信心,让患者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饮食护理。中风一般会造成肺腑失调,导致经络阻滞,可以通过饮食加以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通过加强营养理疗,能加快患者的新陈代谢,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体质,对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有着直接促进的作用。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设置合理的膳食治疗。比如一些患者可以通过食用富含镁和钾的食物,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舒缓血管压力,有些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

心理护理。一些中风患者一般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恢复起来比较缓慢,加之中风导致一些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不便。患者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严重患者甚至会放弃治疗,严重影响了病情的恢复。对于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多注意观察,多跟患者沟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工作中要给于患者耐心和关心,并多鼓励患者。对于一些过度悲观的中风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他们讲述成功康复的病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一些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向他们解释康复期是个漫长的过程,耐心地劝患者安心休养。

1.3 统计分析 经过数据统计,病情多发年龄段在55~65岁之间,多发时间在睡眠中,经过治疗超过80%的患者能在45天到60天左右完全康复。30%的患者有心理焦虑问题的产生,需要护理人员多加留意。

2 结果

经过本院的针对性治疗,已经有2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各项功能完全康复,有18例患者有明显的好转,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各项指标接近常人,经过理疗也能康复出院。只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5%。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

3 讨论

一般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脑细胞受到损伤,会发生一系列肢体功能上的障碍,如果不早日采取治疗康复措施,会给后期理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加大了致残率。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系统地看护病人,并随时进行康复指导。帮助病人参与康复过程。让病人减少恐惧感,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时间、耐心和爱心。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动员患者家庭一起关照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孙继红,李琦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四川中医,2010,24(9):23-25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3

        1  观察要点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抑郁、焦虑、狂躁行为、外表淡漠等,以便对症处理,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体态语言、手势、眼神的理解,满足其需要,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思维、注意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注意其有无癫痫的发作及时作好防范。

        2  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  对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并应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使患者学会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虑、恐惧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树立对生活的兴趣和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对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一软枕或海绵垫等;应经常保持病人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经常给病人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供给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如果出现局部瘀血、红肿等早期褥疮的症状,首先寻找受压因素,解除压迫,防止进一步恶化。 

        3  功能恢复

        3.1肢体瘫痪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维持合理,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预防关节挛缩和足下垂。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耐心和自立自强的信心,让病人了解锻炼会使肢体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有希望恢复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到自主运动,直到完全恢复。只有依靠自身长期不懈的锻炼,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1]。

       3.2语言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可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口语的训练是从提高听理解力开始,如准备一些图片,说出单词名称,让病人指出相应的图片。随着病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图片量,这样通过反复刺激可激发大脑语言功能代偿,使病人做出反应,然后从单音字训练开始,逐步向简单句子过渡,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恢复,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逐渐恢复日常用语的表达能力。

        4  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作为整体康复的综合考虑,病情稳定后,可对脑部及瘫痪肢体进行物理治疗。对脑部病灶的理疗,有利于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常采用碘离子直流电导人法和超声波疗法,对瘫痪肢体的理疗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常用超短波治疗痉挛肌,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水疗等均有一定作用。针灸对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有一定疗效。除体针外还可应用头针、电疗等,按摩、气功等对瘫痪肢体也有一定效果[2]。

        目前,对肢体瘫痪的治疗还未找到更理想的方法,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康复护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肢体瘫痪病人的康复护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对康复护理的正确认识问题。同时还需要人为资源、经济资源、设备条件和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及病人、家庭、医师、护士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在身体状况、个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造口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65-03

随着造口手术技术的进步,造口病人的生存率不断提高及病人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造口病人的术后康复治疗将越来越显重要。各种造口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的类型的并发症。结肠造口的并发症多与造口本身有关,回肠造口及尿路造口的并发症多为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现把我院2008年12月开始至2011年12月收治和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肠造口病人28例,年

龄26~60岁。需要行造口术的常见疾病。

(2)造口术前定位:位于脐下

位于腹直肌内

位于皮下脂肪最高处

远离瘢痕、皱褶、皮肤凹陷、骨性突起

患者能看见,能触及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在明确诊断和定出手术方案后,在全面了解病人对疾病的知情程度后进行访视。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与目的,通过提问方式了解病人对肠造口手术的接受程度。与患者交谈

中要运用恰当的目光、肢体语言,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访问负责介绍造口功能、造口基本护理,明确造口手术的重要性。发放肠造口健康教育手册,必要时准备造口模型和肠管模型。

2.2目的:便于自我护理;便于造口用品使用;预防并发症发生;尊重患者生活习惯。

2.3标准造口位置的特点:患者能看清造口;造口周围皮肤平整;造口位于腹直肌处;不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

2.4定位方法:预计造口位置;实际造口位置;造口标记。、肠造口术前的肠道准备:包括术前三天低渣半流饮食、口服抗生素及泻药、灌肠等、造口用品的选择与准备: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期造口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

3 术后护理

3.1除药物治疗外,评估病人全身情况、手术名称、造口部位,观察记录造口粘膜颜色、造口形状及大少、造口袋有无渗漏、造口周围皮肤情况、造口底板渗漏溶解的部位与方向、造口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排泄物的色、质、量及气味;观察并询问病人有无腹胀、腹痛,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并发造口出血、坏死、感染、回缩、水肿、狭窄、皮肤粘膜分离、脱垂、粪水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正常肠造口粘膜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类似正常人嘴唇的颜色,表面光滑湿润。

3.2根据造口情况及病人的经济条件随时调整合适的造口护理用品。

3.3严格执行更换造口袋的操作程序

3.3.1用物准备:造口用品:(造口袋、造口测量尺、造口剪刀、造口粉、防漏膏、皮肤保护膜)一次性手套、旧报纸或马甲袋、纸巾或棉签、干纱布、温盐水或温开水、泌尿造口必须多准备一些吸水纸。

3.3.2做好心理辅导 消除病人及家属对造口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认真观看,参与造口护理全过程。

3.3.3撕去旧造口袋 撕旧造口袋时要一手按压皮肤,一手轻揭造口袋,自上而下慢慢将底板撕除,如撕除因难则可用湿纱布浸润底板再撕造口袋。

3.3.4观察造口粘膜、周围皮肤、排泄物、造口底板渗漏部位与方向等情况

3.3.5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 将棉签或纸巾湿润后由外向内轻轻擦洗造口,动作要轻,造口清洗后,也用同样的方法清洗造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纸巾或干纱布吸干皮肤上的水分。

3.3.6处理皮肤及造口上的异常情况

3.3.7粘贴造口袋 造口底板裁剪大小应以造口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再加上0.2厘米左右,裁剪大小合适后用手指将底板的造口圈磨光,以防裁剪不整齐的边缘损伤了造口粘膜。粘贴上造口袋后先轻轻按压造口边上的底板,减少渗漏机会,根据病人的决定造口袋的开口方向。

3.3.8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

4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4.1饮食 无论何种造口者,原则上不需要忌口,只需要均衡饮食便可。当尝试某种新食物时,最好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如无不良反应,下次可多吃些。平常应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要参加工作或社交活动前可少吃易产气或有刺激性的容易产生臭味食物。如洋葱,番薯,蒜,芹菜,豆类,啤酒,汽水及香料,鱼、蛋、牛奶、羊肉等;回肠造口者应少食玉米,蘑菇,以防堵塞造口;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有肠道过敏史的造口者应避免服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物;对于尿路造口病人,饮食中要注意食物的酸碱性。

4.2服装 基本上任何类型的服饰都可以穿。造口位于腰带位置的男士,避免穿皮带裤,可用背带裤代替,避免穿紧窄衣服,女性以连衣裙较为适宜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整体化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80-02

脊柱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跌伤及车祸伤等暴力导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椎管减压、神经松解、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为损伤的神经或脊髓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机会[1]。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并发症多、心理压力也大,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岁(23~62岁)。按骨折部位分类,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13例;按骨折类型分类,爆裂骨折7例,压缩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2例;按神经损伤情况分类,截瘫3例,有神经症状11例,单纯疼痛而无神经症状3例。其中14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3例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尤其是截瘫或偏瘫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悲观,对手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对术后的康复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术前适当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我们除了对新住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作息制度,陪住制度,探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向患者简单介绍该疾病的概况,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以减少病人的恐惧感,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决心。手术前一天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大致时间、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备皮、灌肠、导尿等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树立恢复的信心。

2.2 常规训练

为了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术后能尽早拔除尿管,术前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训练,以增加肺活量,鼓励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呼吸训练方法:用鼻缓慢深吸气,然后由嘴慢慢呼出,如此反复,每日2次,每次30~40个。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当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应用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术后6 h内禁饮食,去枕平卧位。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按医生要求停止监测及吸氧。

3.2 神经系统的观察

仔细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麻醉平面的变化以及反射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术前作比较并详细记录。

3.3 伤口引流的观察

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1 h内引流血量超过200 ml,且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应及时请示医生进行处理,并酌情减小负压引流的负压;如引流的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增多且主诉头痛恶心等疑为脑脊液漏者,采取头低脚高位,并夹闭引流管,伤口加压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以缓解头痛症状[2]。

3.4 术后疼痛的处理

手术后由于伤口及麻醉的恢复以及引流管的留置和腰围的佩带,病人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首先我们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疼痛是必然的,不要有心理压力;然后配合医生应用镇痛泵或止痛药,并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

3.5 神经根的水肿和粘连

术后常规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输注,2次/d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及脊髓的再灌注损伤。应用甘露醇期间应监测血压并定期复查电解质,以防止术后入量不足及电解质失衡[2]。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1褥疮

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并发褥疮,应用腰围或支具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局部受压现象。①常规术后6 h开始水平位翻身,并按摩腰骶部等易发部位;②并保持床整,翻身时腰部垫一中单,滚动式翻身,这样可减少身体的摩擦,防止剪切力[3];③对于瘫痪的肢体尽量保持功能位,平卧位时,膝关节下垫圆枕呈屈曲30°位,每2 h翻身一次。

4.2肺部并发症

①常规每2 h翻身一次,并协助拍背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②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黏膜干燥;③每日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④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4.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0.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时更换尿袋;嘱病人多引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 500 ml时,可机械冲洗作用;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经常变换,饮食清淡,防止结石的发生[3]。

4.4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①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方向从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2次/d,每次20 min;②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使用肛塞剂;③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吃正常进食后可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香蕉、蜂蜜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本组病例中有15例在卧床期间应用了缓泻剂。

4.5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时间卧床及手术中腹部血管受压,神经损伤后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2]。①鼓励病人麻醉清醒后尽早进行双下肢的背伸运动;②有条件者术后6 h可给予足底静脉泵的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③必要时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本组病例未发生下肢血栓。

5 术后功能训练及康复

5.1 术后0~7 d功能训练及康复

5.1.1教会病人进行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①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 s后再放松,两替为一组。开始时每次做10~20组,每日2~3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②屈肌训练,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做10~20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5.1.2 教会病人进行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病人曲伸肘关节,旋转腕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5.1.3 深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30~40个。

5.1.4 扩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20个。

5.2 术后7~20 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 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5.3 术后21 d及出院后

5.3.1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

5.3.2.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①教会病人“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②“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4]。

5.3.3指导病人进行腹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屈膝,将双手放于头后交叉,腹部用力,使腰部贴床,并保持此动作5~10 s左右。告诉病人以上训练每日进行2~3次,每次持续5~10 s,然后放松休息5~10 s,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为适度。

5.3.4对于截瘫病人,每日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每次30 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进行被动收缩或脚下垫木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足下垂的发生[5],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6 小结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会继发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及术后康复是阻止脊髓继发损伤、防止并发症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可能发生的病残率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应用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系统的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并对可能发生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采取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成功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外,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为以后的康复创造了条件;良好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护病人不受进一步的继发损害,使病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或自理生活,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东升,王伯珉,任卫国.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国骨伤杂志,2000,3(13):163.

[2]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5, 11(6): 327.

[3]王金凤,赵玉贵.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4.

[4]马玉敏,黄杰,赖承秀.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4,8(6):38.

康复病人的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41-01

随着医学的发展,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许多严重颅脑创伤的病人虽然保存了生命,但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处于持续的植物状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降低致残率,颅脑外伤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31例,经积极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31例,年龄16~84岁;重度颅脑创伤、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16例;严重脑干损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1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3分4例,4~6分16例,7~9分11例。

1.2方法

1.2.1早期康复护理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5d,病情趋于好转,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以1年为训练评价阶段。

1.2.2评价标准 ①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语言、思维恢复正常,肢体活动无残疾,已经恢复工作。②轻残:生活可以自理,但语言、思维运动迟缓,肢体活动存在不协调等残疾。③中残:生活自理需要别人帮助,协助进食,能做简单的语言交流及肢体无阻力运动。④重残:持续植物状态。

2结果

本组31例病人中,恢复良好13例,轻残6例,中残7例,重残5例。

3康复护理

3.1知觉训炼

3.1.1昏迷期:听觉是人体最后丧失的功能,有作者认为,在病人昏迷期间,视其为清醒者进行对话,呼唤病人的名字及做解释工作。做各种操作时都主动与病人交谈。打针时说“某某,你忍一下,打针不会很疼的,它就像是蚂蚁叮的一样”;吸痰时说“我准备给你吸吸痰,请你坚持一下”等等。鼓励家属与病人交谈,呼唤他“醒一醒、睁开眼”等鼓励性、刺激性话语、给其听受伤前喜欢的音乐、广播等,使病人始终保持在其熟悉的语言、语境中,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达到自身调节而加快意识恢复。

3.1.2苏醒期:在病人意识的恢复中,使用语言的暗示或实物做视觉、味觉、听觉的刺激。清醒后让病人张口,将舌尽力外伸舔涂有蜂蜜的上下唇及口角,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咀嚼,以锻炼颊肌。使用鼻饲管的病人,如吞咽功能恢复,及早拔除胃管,经口进食,以促进味觉及咀嚼能力的恢复。早期饮食以流食为主。昏睡及嗜睡病人,应多鼓励,予一定的刺激,使其保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食。

3.2触觉训练

昏迷期,在做护理操作时,要用手轻轻地为他翻身拍背,触摸一下病人的皮肤。指导家属每日6~8次拉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的脸。另外,白天反复给予适当冷热、疼痛、抚摸等不同的刺激,使其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他时间让患者安静休息,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人为地创造觉醒睡眠周期以促进触觉的恢复。

3.3视觉训练

3.3.1昏迷期 采取光照刺激,每天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病人,一方面起到观察瞳孔的作用,另一方面让病人对光产生反应。

3.3.2恢复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病人坐于病室内不同位置,或者让病人收看电视节目,以动态的画面训练病人视觉的适应能力。

3.4运动训练

3.4.1昏迷期 病人大脑皮层受损,常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这种姿势将加重病人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恢复期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摆放。每日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打、揉、捏,以防止肌肉萎缩。肢体被动运动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帮助病人苏醒和预防关节挛缩。护士站在病床一侧,从近端至远端进行四肢关节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的被动运动。

3.4.2恢复期 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对肢体各个关节以手法施加阻力锻炼,加强肌肉收缩力。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先作站立练习时,开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min~20min;指导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可协助病人抬腿、迈步、转弯等。同时从生活中每个环节,如穿衣、吃饭等方面进行肢体精细动作的训练,尤其是偏瘫患侧肢体的练习,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始学习用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物件。练习各种捏握方法,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在学好抓握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

3.5语言训练

3.5.1昏迷期 使用语言刺激,积极与病人交谈,使病人始终保持在其熟悉的语言环境中。

3.5.2恢复期 ①强化口语训练。指导病人先学会噘嘴、鼓腮、叩齿、弹舌、舌舔上腭的运动,再教其学习发“啊”“喔”等单音字、数数字、念自己的名字及一些简单的会话,注意语言、表情、目光的交流诱发其发声说话,由词、词组、句到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对于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人,指导其看训练者的口型和声音联系,并配以物和图,以达到理解的目的。②强化读写训练。让病人写亲人姓名、住址,并编小故事以恢复记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片、字片、实物等强化病人的记忆。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每隔2~3d检查训练效果,记录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大部分病人可恢复语言功能[2]。

4小结

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某些神经通路中断不能再通,功能的恢复依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代偿不会自动发展,有赖于学习和训练。颅脑损伤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修复能力,另一方面还可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同时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刺激对唤醒和强化病人神经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早期性:康复护理应在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开始;②适量性: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在病人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③持续性:康复训练须长达数年之久不间断、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④培养自我独立性: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一定要让其自己独立完成;⑤心理支持:去除不良焦躁情绪,以饱满的态度积极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