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1
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综合”就是从整体角度看问题,而所谓看到“整体”,就是看到组成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所具有的含义。作为当代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智慧的、具有创造性的。智慧与创造性不同于普通的知识。知识仅仅是获得智慧与创造性的一个前提。如果仅仅是把各种知识硬塞进学生头脑,每一种知识在头脑中各占一格,互不联系,那么知识塞得越多,心灵中“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想象”的领地就越小。当心灵完全被塞满时,“自我”就被完全排斥了。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特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和依托的。而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交织着艺术、技术、工艺、市场、心理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的综合学科体系。
视觉传达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专业。与纯艺术不同,设计不是个人的艺术更不是自我欣赏而是综合的、大众的、当代的、甚至走在时代前沿的、引领潮流趋势的前沿视觉表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可缺少的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积累一定的市场基础和一个开放的创意环境。中国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步伐想当的快速,特别是视觉传达专业,不断加强了课程的开放化和自由化,教育的内容不再以传达单一的、独立的讯息为使命,面对这个纷繁而复杂的时代,视觉传达的课程内容已将本是扮演一个统一课程后的知识的复诵者的教师,逐渐由被动的局面转为主动的积极的思考学习内容对学生之个别性和全面性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这样的转变正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认可。
以德国的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为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大学,走在校园中随时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个融会了世界各地学生的课堂是怎样的呢?与我国的现存的一部分教育模式,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太一样,没有“用这个颜色视觉冲击力更强”、“一般都是用的这种字体和字号”、“这样排列更有创意”。教师不但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或风格要求学生改变他自己的创意,而且还鼓励学生怀疑、否定、批判书本上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不断地去创新创造。他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引用了工作室制度,一个工作室中什么年级的都有,层次也是参差不齐,在一个小的环境中互相学习,在保留自己个性同时也会激发出新的创意。他们的教学形式除了教授工作室教学方式外,学校还配备了技术车间,如绘画技术、木工、金属、版画印刷、纺织面料、摄影和计算机等。学生在上课后就可以立即到技术车间去实践他的设计,很好的将工艺与设计相结合起来。学习设计需要激情和想象力,但同时也必须要理性思考选择和处理,这些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特征。艺术与科学,感性和理性,相互交织互动,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也非常的灵活,多变,在第一次课课堂上,教授非常细心的考虑到我们的德语情况,在征求了班上其他同学的意见后,决定在我们上课期间用英文授课,在课堂中还特别增加了一个小练习,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东西方不同职业的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练习,由于图形语言的通用性使我们很快和班上其他同学熟悉起来,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了解到了许多用语言无法代替的生动的、直观的充满创意的信息。后来回到国内后也在图形创意课中加入了这个元素。学生们觉得很有意思,有了尝试的兴趣,但在创作过程中也发现想要准确并且简单的图形来表达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此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自主思考、独立判断、还要敢于创新。在创作的时候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上碰撞,对图形的理念、模式、表现手法、材质上有了新的探索与尝试,还充分运用了1年级的基础课的知识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形成了知识的整合、课程的延续,避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
在德国每年的5~7月德国的各大艺术院校都要进行每年一度的作品展(RUNDGANG),这样的展览会持续5天,类似于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但他又不同于国内的毕业作品展。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上,除了毕业生可以参加外,任何不同年级的学生作品在教授的指导下都可以参加这样盛大的设计展览。这个展览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开放性,是一个多元的、国际化的展览,学校所有的工作室、教室都会在展览期间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观这个展览,无论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是一般的老百姓,可以说在设计与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由于展览是全校性的,所以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开幕当天有鸡尾酒会,知名的设计师、导演、艺术家会到场和学生一起交流,把最前沿的资讯带给学生。虽然卡塞尔艺术学院并不大,但在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和展览的海报的指示下,运用简单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图形来标示每个专业,在整个艺术学院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示作用,让许多第一次来的观众不会找不着北。一般来说一个班有1~2个主要展览房间,一个是平时教授上课的工作室,一个是大家聚会放桌椅板凳做东西的地方。还有一些走廊和小房间可以用,作品在进行展示前教授会要求学生将平时工作室所有的桌椅板凳沙发冰箱都放到储藏间里面去了,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然后由学生决定展示墙的颜色,又用了一天时间刷墙,包括外墙和悬挂作品的走廊。根据这种空间展示方式,教师在上课时也加入了一些小的联系,尝试在一张纸上进行不同大小的图片组合,有一门专门的小课和相应的作业,虽然很多同学在上的时候觉得有些无聊和简单,但是在展场布置得时候就能看出效果,由此学生也得出光凭脑袋想而没有实际接触很难想出诸多花样的。在展场的布置上也有专业人士来指导,艺术学院每学期会以教授的名义专门写邮件告诉你墙体的材料有石棉瓦,会在钻眼打洞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粉尘,必须做好防护。合理的展示场所的运用往往让学生的作品诞生了新的创意。在进行多媒体互动展示时也会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到一些多媒体的技术,这些都是根据学生们自己的需要选修的一些相关课程。总之RUNDGANG带给你的所有的感觉就是学生只用找到自己的地盘,做好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然后其他的事情就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大家各斯其责。学校不仅仅提供的是展示环境,还提供了设计的氛围、创意的空间。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自己作品的表现和设计上,而是将自己作品衍生到整个展览现场,由单个的空间向多个空间的转换,这些都是他们综合设计素质的一种体现。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综合不仅体现在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惜”,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相互通达的设计整体与生活、文化、情感、科学联系起来。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总是充满无限可能,但如果学生们不能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开拓眼界、提高综合能力,那么大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视觉传达教育,要面向教学双方,更要提高教育的综合能力,要作为重新发掘学生个性的起点,并且大学还必须成为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基地。
参考文献: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2
网络教育技术就是关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利用、评价等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教育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则是通过网络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视觉艺术教育生态环境,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实现了视觉艺术交互性、超越时空性的教育。网络教育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视觉艺术教育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还保证了视觉艺术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有效性,对提高视觉艺术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在视觉艺术教育中推广并应用网络教育技术。
二、网络教育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限制,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教育的远程化、自助化,引领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根据网络教育技术的特点,结合视觉艺术教育实践,提出了两种网络教育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以供参考。
1.远程应用模式
所谓远程应用模式,是指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实现视觉艺术无差别、无地域的教育。此种模式下的视觉艺术教育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汲取知识。虽然它已逐步被其他形式的教育取代,但是其在平衡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远程教育的劣势,又要看到远程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真正将远程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网络教育技术应用的效益。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视觉艺术教育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视觉艺术同步式教育。视觉艺术同步式教育的实践要求教师将准备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并放置到Web服务器上,继而在网络上讲解这些内容。不同地点的学生则通过相关软件同步浏览教师的教学内容,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简讯的方式反馈给授课教师,以寻求教师的辅导。这种教育方式简便快捷,技术上容易实现,但缺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视觉艺术异步式教育。视觉艺术异步式教育的实践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后作业等教学相关素材编制成网页或邮件,并放置到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学习,并利用主页链接的参考资料进行解惑,学生亦可以邮件的形式让教师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以上所述的两种视觉艺术教育方式,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自检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制作出图、文、声并茂的视觉艺术教学课件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还要及时对学生的简讯、邮件等进行回复,以解决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自助应用模式
自助应用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完成视觉艺术学习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最大的动力源于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视觉艺术的内在动力,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与视觉艺术相关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学生则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提供的信息,自主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参考资料或文献,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反馈给教师,请教师评判。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让同学对其观点予以评价和解析,借此在活跃网络教学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必要时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防止学生错误认知的蔓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明晰问题的关键点,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和支持,从而保证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除此之外,视觉艺术区别于理工类学科,它的问题或现象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视觉艺术现象或问题,并引导他们采用客观、理性的评价方式。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3
关键词: 美术基础教学 设计意识 自觉 探索与实践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艺术教育就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氛围中,与设计相关学科体系的建立使得整个艺术设计实践与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发展到今天,不仅通向了艺术和生活,而且紧跟经济和生产的实际需要,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统一。对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现状的理性思索,可有效改善设计教学中美术基础与专业设计相脱离的现状,为学生设计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美学支撑和灵感来源,促进设计作品质的飞跃。
一、设计专业大学生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
对我校09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出,在入学前有过美术基础的学生占97.5%,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前都经历过素描、色彩等美术训练,但其中14.5%的学生接触美术的时间不足三个月。36%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表述出美术基础训练对设计专业所起到的作用;23%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设计时无法灵活地将美术基础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形式美规律运用到设计当中。为了正确认识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认知
设计艺术是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但迄今为止,设计艺术学所涉及的方向和学科内容显然要比工艺美术学更丰富和完善,也更实用,更贴近市场。g守尧认为,在当今社会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设计的“边缘领域”,即“对立双方融合、对话、交融的场所”[1]。艺术设计产品不是纯功能的创造发明,不是纯精神的艺术创作,而是功能的合理性与审美价值的融合。
近年来,艺术设计的发展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学科方向拓宽,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服装设计的要求剧增,相应的市场和人才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服装设计教育迅速崛起。2.向交叉学科发展,不仅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连,而且重视美学要素。3.艺术设计与人类文化的相关性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化创造的历程及其规律,或可称为“设计文化”。
(二)明确设计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以设计为本,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是强调功能领先的创造行为;美术创作通过长期锤炼的技法表达,注重作品的美化功能和情感功能。简言之,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美术创作是慰藉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生存于社会潮流中的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理性的设计思维,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且要具有能设计出集功能性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产品的掌控力。
设计与美术虽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二者也有着天然的联系。美术基础教学可以发掘学生对美的认知,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最终塑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传达能力,而这些都是优秀的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设计专业学生应充分理解设计的本质是为人造物,在美术训练中注重设计思维的表达,以专业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如今,国内设计专业大都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合理化。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前期美学基础入门、中期的技法灌输还是后期的创作,能否将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是评价教学模式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
设计与美术专业的培养目的存在着根本区别,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学生在设计思维启蒙阶段的美术训练作品,要与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相符合、教学内容相适应。在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图案教学时,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造型能力欠佳,但构图与色彩搭配上则独具创意,表现出原始稚拙的设计风格。设计教学者应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如果仅以教师个人的喜好进行教学评价,就很容易使培养方向走入误区。
二、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对设计意识自觉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长期的观察,发现入学时美术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设计出的作品并不令人满意,长久形成的认知风格和特定审美眼光成为设计时的最大障碍,图案创作与款式创新的能力一般。因此,设计教学工作者应努力将美术基础教学中所培养出的能力转化成学生设计时的动力来源和美学支撑,真正起到美术基础教学为设计意识开发服务的作用。
(一)明确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设计”引入后对中国的美术基础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设计教学模式很快在艺术教育领域流传开来,但大量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的作品还不如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审美、造型能力,而且起着对下一步设计学习的引导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主要涉及图案基础、时装画基础、色彩基础、综合设计训练等相关应用技巧。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以形成合理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绘画描摹转向对创意思维的开发、技能的运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特点来进行,“使各阶段的针对性明确,切实提高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注重设计基础课程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结果的提升
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设计基础课程是以三大构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从美术训练向设计实践进行转变,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阶段,是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结果的进一步提升。设计基础课程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了解艺术原理及形式美法则,深入认识形态、色彩、材料等要素,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现代设计表现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张宝华教授指出,美术基础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美术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相挂钩,完成两者之间的巧妙渗透,需要设计者进一步探讨和思索。我认为,两者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中间状态的设计基础课程起到了架桥作用,对其合理的建构可以帮助设计教学达到原先所设想的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设计审美能力培养的种种途径中,技能可以传授,精神却需要塑造。对于设计师来说,改革精神的树立、勇气和毅力的锤炼,是加强设计意识和抗挫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基础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协调心智的功能,使学生的理智、情感、想象力相结合,使设计活动成为紧贴社会人生的有效方式”。[3]
在设计中“对称”是公认的形式美法则,古典的、近现代的设计都借助它而达到和谐。但现当代设计不仅扩大了不一致性的跨度,甚至摒弃了对称而追求“反对称”的视觉效果,以发散结构和残缺向整体感提出挑战[4]。因此,美术基础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改进审美价值观念,把握色彩特性与材质的融合,把握市场动态和最新流行趋势,将各种创意造型与设计构成要素相统合,努力追求各种视觉满足,走在时尚潮流的最前端。
三、结语
当今中国的设计教育应当以更开阔的眼光看待世界变化,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继承传统设计文化,发扬现当代设计的革新精神。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要使学生摆脱单一的募仿,将视觉造型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与设计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设计意识的自觉,从而确定更加合理有效、具有时代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设计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设计人才,使其作品真正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美]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和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
[2]贺晶晶:浅谈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0,8.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等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8-02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此,本文对中国湖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进行比较来研究,通过研究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大纲、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检索文献等,就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和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办学优点,对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灵魂,具有关键的作用,关系到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高等设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先充分训练学生的内在思维,再培养专业技能,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强调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素质涵养,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是“自觉、自学”,受到宽松和自由氛围的影响,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课程,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因此该校的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但往往忽略了重要的内在过程,学生的设计思维都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创新性,生产线式的教学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和国外设计教育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二、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三年。入学要求是完成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平均成绩合格达标后方可申请入读大学。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四年。入学要求是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和湖南省的美术专业联考或湖南师大在外省的专业招生考试。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重在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占总学分的80%;选修课选课余地大,学分比例高,占总学分的20%,且每一学期均开放,可以参考两校2013年的课表(表1和图1,见下页)。每学期实践课学分各12分,理论课和选修课各6分。实践课一般都在传达设计工作室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展开讨论以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得到了锻炼。总之,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占总学分的32%;选修课分为弹性素养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比例较低,分别是2%和6%。综上,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种类多,但选修课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四、讨论
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莫纳什大学1961年成立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国际化的大学,以高品质教学、学术研究和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湖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但是有以下三点不足:学校没有很重视学生自由学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且易产生排斥心理;课程的设置者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设计这门专业的创新性高要求相矛盾,就业率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繁杂散乱、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课。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偏向实用性,就业率高;课程设置量少、实用、针对性强;学生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大。但是,必修课设置不多,可能会导致学习氛围过度自由,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澳方的课程重视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观意识,激发创造性;中方的课程设置还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我们要在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新时期艺术设计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楠.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5).
[2]廖军.来自澳大利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2002,(6).
[3]尹传荣.高等设计教育的当下取向与未来意义[J].艺术与设计,2011,(8).
[4]潘鲁生.潘鲁生设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68-69.
[5]刘伟东.关于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2000,(2).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5
【关 键 词】艺术角色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严肃游戏
一、引言
艺术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它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将艺术作品或者艺术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从而对人的内心世界及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自从有了艺术,便有了艺术角色。笔者在全面理解前人对“艺术”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将艺术角色定义为表达艺术作品的虚拟形象,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受众通过感受艺术角色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方式,达到良好的心理调适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近年来,艺术角色的载体形式逐渐扩展到影视艺术、动漫、游戏等各个方面,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逐步渗透到他们的学习风气、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难得的机遇。如何在新媒体形式下发挥艺术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魔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北京某高校大一到大四的2000名大学生实测,回收有效问卷1770份,有效回收率达88.5%。研究工具采用自编问卷,首先研究者在课堂上选取50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性提名”,让他们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角色。通过排序,提炼出“被提及频率”较高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动漫、网络游戏等)及艺术角色。经课题组讨论,调查问卷包括:被试基本信息、被试喜欢且印象深刻的艺术角色、被试青睐的艺术角色呈现方式及艺术角色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问卷共22题,然后选取30名大学生试测,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200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喜欢的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
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传统、单一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具备“生动具体、想象空间大、感官冲击力强”三个特点的媒体呈现方式备受青睐。在“对同一作品或者角色你最喜欢哪种载体形式?”这个问题上,46.8%的大学生选择影视,呈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影视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具有媒体固有的特点,生动具体且感官冲击力强;20.9%的大学生青睐文学作品,主要在于它可以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动画片和传统网络通关游戏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们在结果中的比重不是很大,且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135.09,p
(二)艺术角色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在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上,艺术作品饱含作者的真实情感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并通过个性鲜明的艺术角色对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倾向和性格进行诱导、感化和训练。44.1%的大学生欣赏艺术品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在满足情感、锻炼思维、磨砺意志三个选项上分别占了18.1%、12.5%、11.2%。但在“大多数艺术作品传递了?”这个问题上,只有9.5%的大学生选择了娱乐精神,54.8%的人认为艺术作品传递的是人生态度,其次是生活理念占20.8%,价值理念占11.9%。
1.艺术角色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根据心理学上“心理活动的二分法”,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意识倾向(成为艺术角色、理想信念自我实现的动力、奉献社会的激情)和性格(对性格特征的影响)[1]。其中,在“是否想成为自己喜欢的艺术角色?”上,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艺术角色除了让你放松意外,还会带给你什么?”这个问题上,59.4%的学生认为,艺术角色除了放松以外,还会带给他自我实现的动力;15%的学生认为,能带给他奉献社会的激情。在“你最喜欢的艺术角色对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个问题上,有28.8%的学生认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25.6%的大学生认为艺术角色会影响他的性格特点。
2.艺术角色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购买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生活习惯上。在“会不会因喜欢某个艺术角色而购买相关产品”上,有14.8%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62.4%的学生表示有时会;32.9%的大学生认为艺术角色会影响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12.3%的大学生认为艺术角色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习惯。
四、艺术角色的影响对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启示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多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咨询师也多从这些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归因。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艺术角色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好的艺术角色会给大学生提供一种好的榜样,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2]。调查数据和理论支持都表明,艺术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无疑会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归因方式,顺应新媒体的时代,积极开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二)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严肃游戏
严肃游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它不以娱乐为目的,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添加到计算机游戏的三个组成部分:故事、艺术、软件。现已被广泛用于军事、医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严肃游戏作为一类软件工具具有仿真模拟、人机或者人人互动、自我探索、自动提示、及时反馈等游戏特点。它能够提供一种引人入胜、个性化、互动性和娱乐性极强的全新学习体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现在,国外的严肃游戏产业正以比娱乐游戏快六倍的速度发展着。严肃游戏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真实形象的反应现实生活场景。其体现的内容与玩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其表现形式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将严肃游戏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它固有的优势也可以弥补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严肃游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固有的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是他们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的需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来看,相对于传统的教育途径,大学生更喜欢生动具体、想象空间大及感官冲击力强的形式,大学生往往抱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枯燥无味,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际。严肃游戏是以学习为目的,将教学添加到计算机游戏之中。它包含2D/3D图形、声音和动画,能够给玩家强烈的感官体验。严肃游戏的交互性、竞争性与体验性,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4]。
2.严肃游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严肃游戏可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一款严肃游戏可以包括多个场景。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同的个体所面临的困扰也存在差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殊需求,致使教育和接受不契合、教学效果不理想。严肃游戏则改善了此种教育模式。它能根据大学生的具体困扰和求助需求,设置相应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游戏场景。目前,北京理工大学李林英教授为首的专业团队,已经研发出一款旨在提高学生情商的严肃游戏——《情商加油站》。该游戏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真实的模拟恋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有专家给出建议,帮助学生解除疑惑[5]。
3.严肃游戏可以改善补救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广大的健康大学生群体同样有心理辅导的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困扰,如果这些困扰不及时解决就会积郁成疾,后患无穷。严肃游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灵活安排上线时间,方便快捷地获得心理教育和咨询知识。此外,严肃游戏“隐秘性”的特点可以帮助比较内向和不善于自我表露的大学生更放心地寻求心理服务,即便只是坐在电脑旁,也能将困扰一扫而进,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解决心理问题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杨文登,丁道群.潘菽的心理二分法与两种取向心理学[J].心理学探新,2007,27(2):8-11.
[2]孔国忠.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0,13(4):72.
[3]胡兆燕.“严肃”与“游戏”能否兼容[N].中国财经报,2011-
11-17:6.
艺术视觉的教育范文6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逻辑的角度出发,依托大数据提供的众多优势,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16-03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各行各业,一定程度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却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国内高校亟需变革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教学逻辑与教学实践方可培育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刚升本的本科院校,更是需要在教学方面实现积极的转型。
二、基本概念介绍
(一)大数据
大数据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提出便以飞快的速度席卷而来。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我们可将大数据理解为:运用全新的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处理手段,对高速增长和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决策、处理及优化后形成的庞大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正在多个领域充当颠覆者,即使颠覆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平面设计。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形式均是通过人眼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特性的符号,即视觉符号,来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因此,我们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解为:是设计者借助可视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来实现信息传播目的的各种方式的总称。经研究发现,如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将试图宣教或传播给观众的影像辅助以文字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将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三)创意课程
创意课程,主要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开设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其创意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在平面设计时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门课程。
(四)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的逻辑,所反映的是教学主体对于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思考后发现的一些客观规律,最终形成的是规律性的认识及某种固化的形式结果。由此可见,教学逻辑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可将教学逻辑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来区分,教学逻辑可分为:课程的教学逻辑,学段的教学逻辑,单元的教学逻辑,课堂的教学逻辑;而从教学逻辑的结构上讲,又可分为: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同时又有逻辑的主线和副线之分;如果从形式上进行区分,教学逻辑则可以分为: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这些内容将成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逻辑,不大重视学生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例如,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上,如果老师要求“要讲究人物的五官比例,画面布局,线条不能乱等等”,然后提供“范例”,那么学生通常会交出一份和“范例”几乎无二的绘画作品。这令许多老师感到十分无奈,“真不知道该不该给学生提供‘范例’。如果不提供,学生就会抱怨不知道画什么好;而提供了‘范例’,班里的很多学生就会‘照抄’,个性化的绘画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仅仅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幕而已。经过总结发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见表1)。
四、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创新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笔者通过互联网海量案例的分析调研,结合长期从事视觉传达教学经验,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如图1),具体展开如下。
(一)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人类一般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几个环节。而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在经过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之后升华实现的。思维的形式,不外乎就是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这三种形式。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效的思维[1]方式,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移植思维、分解思维、质疑思维等等;其次,可以补充一些实用的思维方式,如:增值思维、立体思维、极限思维、动态思维、超前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等;再次,应该倡导学生熟悉和探索各种创意思维的方式,如可借助大数据时代海量资讯和案例等各方面的有利l件,通过思维方式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
(二)增加创意思维案例的讲解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那么就意味着实践技能将日益被强调。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背景发掘更多的案例,用数据案例去引导学生开发和锻炼创新思维。对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资源截取了若干优秀的创意设计(见表2)。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专业创意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将技术的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更好的创意案例,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讲解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photoshop的课堂,老师通常情况下是带着学生做一个例子,在此过程中重点为学生讲解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如果给出一个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引伸出大量的相关数据,也更容易获取数据、图片、文字和案例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广告课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个游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狗”这个单词。接着让大家轮流上来写下尽可能多的跟狗有关联的词,最后再让每个人选出几个关键词来编故事。很神奇的是无数狗粮的广告就出来了。这样发散思维比对着屏幕生硬的想狗粮广告要容易很多。这就是发现思维的力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的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力,你能想出多少种设计方案?
2.多向思维,淡化标准答案。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3.打破常规,你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吗?
4.跳跃思维。大胆质疑。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给出发散思维的培养思路如下图所示:
(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无限创意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丰沛、获取途径便捷,我们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把握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无限创意。
1.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象丰富;相反,学生思路阻塞,心灵闭塞,就无创意可言。如果一位老教授面带微笑授课,讲话幽默风趣,及时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
2.汇集创新的活泉――敢于质疑,拓宽视野。在创意课堂,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动脑筋小组[2]或团队,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意。让动脑筋小组在相同时间内对同一问题做创意方案,然后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首先让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接着由组内和组间对方案互相评议,要求只讲缺点不讲优点。而被评议的人员只能记下缺点,不能解释和申辩。随后设计方案的修改要遵循“没有提到的不动,提到的地方必须修改”的基本原则进行。如此几轮之后便能形成好几套设计方案。这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更具深度和成效,在课堂逻辑上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创意与视野。
五、创意课堂要注重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
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核心和亮点。我们除了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在创意思想的培养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设计专题理论讲授,既涉及平面设计常见领域,如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也包括平面设计专业领域,如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专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设计知识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但需注意的是,教师的审美观点和偏好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某位教师单独看完学生设计作业后,最好能由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辅助进行评判;如有机会,还可以找几名优秀的学生来发表观点,协助评判。其次,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安排风格不同的专题讲座,讲授诸如简约风格、传统文化风格等不同风格的源流、特点和设计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分析并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笔者总结出实现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八点要求:(1)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才会生动;(2)把联系引入课堂,教材才会鲜活;(3)把观点引入课堂,思想才会碰撞;(4)把比较引入课堂,理解才会深刻;(5)把体验引入课堂,情感才会共鸣;(6)把方法引入课堂,能力才会落实;(7)把用心引入课堂,领悟才会生成;(8)把自由引入课堂,学习才会自觉。
六、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堂教学中来[3]。只要能理清教学逻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就能让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逻辑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改进方向:(1)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解经典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思维。(2)大量运用各类平面设计创意思维案例以拓展学生思维。(3)注重并加强学生设计发散思维的训练。(4)充分利用课堂去激发学生创意。(5)关注并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增强互动。
总之,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必须加紧改革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时代特色与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将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精英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向春宇.激发中职学生平面设计课堂创意思维的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2.
[2]易娇.《平面设计》课程中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5):166.
[3]何婷.论数字化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35.
收稿日期: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