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148-02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blood glucose and self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I Lian1 DING Xun2 WANG Li-na1 LIU Jia1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the Key Laboratory of Diabetes, 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9,China;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blood sugar and self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Methods 49 cases of GDM patents was give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by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evaluation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self management level, then blood suga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test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rate of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self management level in 43 patien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hile, 6 patients with unsatisfied blood glucose control were given insulin therapy.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GDM, individual education can improve self-management level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dividualization; Health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者。目前,我国GDM发病率为4.3%[1]。在GDM孕妇中,感染、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2]。因此,控制血糖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GDM患者尤为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本科对49例GDM孕妇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评价个体化教育对GDM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GDM孕妇4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DS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GDM诊断标准。其中,年龄28~42岁,平均29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23例,孕周20~24周12例,25~28周10例,29~32周19例,33~35周5例,>35周3例。排除有糖尿病史、流产史、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1.2 方法

1.2.1 建立档案 建立GDM孕妇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孕次、身高、体重、BMI、入院时的症状体征及一般情况评估、家族史、生活习惯、意识状态、皮肤、口腔黏膜、四肢情况、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生化检查等。按护理程序评估患者,根据评估内容、文化背景制订个体化教育计划,按其自我管理缺陷进行针对性指导。

1.2.2 个体化饮食指导 由营养师与专职教育护师共同制定饮食方案,根据患者孕前体重及体重增长率计算出合理饮食量,并按营养需求及饮食习惯合理搭配,热量的分配比例按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20%~25%,脂肪25%~30%。餐次的安排视患者BMI、工作、生活、体力活动、孕期增重等情况进行调整,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少量多餐,建议三次正餐加三次加餐,避免一次热量摄入过多,影响血糖控制。指导患者运用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选择和搭配食物,尽量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或多种食物搭配混合食用降低血糖指数,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即满足妊娠营养需要,又防止过度控制饮食致胎儿生长受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较迅速地从血糖中得到反映,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等),有较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且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动物油、奶油、烧烤、油炸等)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如鱼类、坚果类等)。妊娠时期孕妇对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孕前增加,故在饮食种类的选择上应增加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虾、蛋、瘦肉、奶制品、新鲜蔬菜、含糖量低的水果等)[3-4]。

1.2.3 个体化运动指导 在排除先兆流产等危险因素前提下,制定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做低强度运动,以步行为主,运动时间为餐后1 h,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 min。

1.2.4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治疗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治疗方案调整的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对采用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包括三餐餐前、餐后及睡前的血糖,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并在血糖持续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1.2.5 计划执行及随访 对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落实情况每周评价1次。对共性内容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指导,每周1次小讲课,其中穿插有奖问答、游戏,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

1.2.6 评价方法 ①自我管理水平调查:采用Deborah的DM自我管理量表,量表信度为0.78,效度为0.84[5]。量表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5个方面的内容。总分为35分,﹥28分为好,21~28分为一般,﹤21分为差。②代谢指标检测:患者每月抽取1次静脉血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采用西门子公司ADVIA2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每周2 d检测手指末梢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2 h(强生公司血糖仪),每3个月检测HbA1c 1次(采用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血红蛋白测定仪)。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43例患者干预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自我管理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

表1 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比较(分,x±s)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G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根据奥瑞姆的自护理论,人有自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性,而是通过学习经验得到的[6]。制定自我管理干预措施的目的不仅是为患者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其行为改变,这是患者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7]。有些自理需要患者能够自己满足,但必须要护士提供咨询、指导与教育才能完成。本研究发现,在干预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均较低,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需求,教会其掌握相关技能,强化自我管理知识,逐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健康行为的形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

3.2健康教育对GDM患者血糖的影响

GDM属高危妊娠,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一系列母婴合并症。Greene等[8]研究显示,GDM孕妇如果在孕期得到及时干预治疗,能显著减少母婴合并症发生。有报道指出GDM的治疗应首选饮食配合运动治疗,约有85%的孕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血糖就可以达到理想范围[9]。而由于妊娠的特殊状态,GDM的饮食和运动指导有别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以往对GDM患者的饮食教育缺乏量的概念,致使患者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近几年来,随着营养保健工作开展,以及病患的需求,对营养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饮食方案已经细化到饮食量、种类、营养素含量等。本研究中运用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的概念,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配合运动治疗,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这与国内外研究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 唐伟,刘超.妊娠糖尿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3,9(10):623-625.

[3] 鹿文超,照日格图.对400例高危妊娠孕妇孕期管理与监测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2,25(12):73-74.

[4] 关宏.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 30(1):72-73.

[5] Toobert DJ,Hampson SE,Glasgow R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6]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132.

[7] 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0.

[8] Greene MF,Solomon CG.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time to treat[J].N Engl J Med,2005,352(24):32-34.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人口与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为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对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医学科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在长达30年的研究中,以“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作为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进行体质分类研究,发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并制定了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该标准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目前,《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已开始应用于一些社区和体检中心,对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个体化健康管理体系

1.1 健康调查

受试个体首先填写《背景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常住地、婚况、职业、学历、出生时状况、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项目。通过健康调查,有助于对受试个体的健康状况有一总体的认识,并有可能发现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

1.2 健康评估

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受试个体的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是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计60个条目)组成的、以自评为主的标准化量表。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9个亚量表得分的再现性相关系数为0.77~0.90,9个亚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0.82,说明该量表的再现性、尺度内一致性的性能良好,可作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和评估的标准化测量工具[1-2]。通过填写《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可对个体体质做出初步预测,再对《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9个量表中相对应的量表进行量化评分,即可判定出受试个体的体质类型。

例如某受试者,男性,通过填写《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发现其经常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胃脘部容易怕冷,吃或喝凉的东西有时感到不舒服,既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又耐受不了夏天空调房间的冷气,有时大便稀,小便颜色清,且量多,初步预测此人可能为阳虚质,对《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阳虚质判定标准》进行量化评分,结果见表1。表1 阳虚质判定标准(略)请根据近1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略)注:“√”为该受试者各条目分值(下同)。

计分方法:①原始分采用简单求和法,原始分数=各个条

目分值相加。②转化分数为0~100分,转化分数=(原始分-8)/32×100。判定标准:阳虚质转化分≥50分,判定为“是”;30~49分,判定为“倾向是”;50分,所以判定此人为阳虚质。

又如另一受试者,女性,通过填写《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发现其手脚心经常发热,皮肤干燥,有时会感到脸上发热、口干咽燥,初步预测此人可能为阴虚质,对《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阴虚质判定标准》进行量化评分,结果见表2。表2 阴虚质判定标准(略)

请根据近1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计分方法:①原始分采用简单求和法,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②转化分数为0~100分,转化分数=(原始分-8)/32×100。判定标准:阴虚质转化分≥50分,判定为“是”;30~49分,判定为“倾向是”;

1.3 健康管理

在对受试人群进行规范化的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后,可预测不同个体的发病倾向。社区和体检中心结合受试个体的体质特点和发病倾向,提供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情志调摄、药物调摄等全方位的体质调护指导。在此基础上,社区和体检中心建立受试人群的体质档案,并定期随访,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受试个体重新打分,通过比较各次的分值,可发现个体体质的动态变化,再适时调整或改变个体化体质调护方案。

如上面第一位受试者为阳虚质,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推测,此人未来患阳痿、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的几率较高,故现阶段给予以下个体化健康调护方案。①饮食调养:平时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少饮绿茶。②生活起居: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的防寒保暖;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秋冬要注意保暖;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可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上及露天空旷之处。③体育锻炼: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操等;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适当洗桑拿、温泉浴,但时间以比一般人短为宜,并要防止出汗过多。④情志调摄: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及时消除情绪中的消极因素;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⑤药物调摄: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服用量以常规用量的1/3~1/2为宜。以后定期随访,重新打分,根据分数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个体的体质调护方案。这样,通过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管理3个步骤,从而起到了个体化健康管理的作用。

2 意义与展望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2007年1月11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中医“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应用,为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实践健康促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对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疾病,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降低国家医疗费用,全面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组现阶段正在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医学工程学、心理认知与测量学等现代科学手段,探索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生物学特征、遗传学基础和心理特征,有望在未来建立集“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全方位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成为中医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王 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个体化延续护理;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77-03

Influence study of individual continuous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EN Xue-yun HUANG Ying-hua HU Gui-fang

General family medicine,Futi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effect of individual continuous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30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1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ceived individual continuous nursing,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 of psychology,physiology,daily life and social suppor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dividual continuous nursing;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Quality of life;Clinical effect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临床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其中以高血压尤为严重。该病症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患者血压过高,极易导致局部血管膨胀或破裂,导致局部出血或压迫神经,发生脑卒中等[1],同时血压过大对肾脏,尤其是肾小球的过滤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和护理高血压患者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疗手段以药物控制血压与院内护理内容为主。有调查[3]显示,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延续性随访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旨在探讨临床护理内容和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46例为男性,154例为女性;年龄19~76岁,平均(46.2±2.3)岁;病程1~5年,平均(3.4±1.3)年。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19~75岁,平均(46.3±2.4)岁,病程1~5年,平均(3.4±1.2)年;对照组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19~76岁,平均(46.1±2.1)岁,病程1~5年,平均(3.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4];患者年龄18~80岁;神志清醒,自愿参加本实验研究。

1.3 排除标准

患者年龄80岁者;伴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等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者。

1.4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血压治疗,待血压平稳方可出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日常护理,包括患者离院常规护理及3个月以后回院复诊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实验组根据既定方案,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的制订: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及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5]。②个体化延续护理护士专业培训:作为个体化延续护理护士,应该具备的条件为急诊护理工作经验>10年且责任护士工作经验>2年;专科护士;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筛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突出个体化延续护理理念、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6]。③临床护理: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即对病人进行健康资料评估表的填写、常规出院指导,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如有情绪激动以及饮食、排便等异常情况则在患者日志中进行记录;第2天摘除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相应的指标及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记录,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第3天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服药情况及血压监测情况等[7];第10天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血压进行检测,对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疏导;出院3个月后回院复诊,进行生存质量测评。

1.5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常用的生存质量评价表对患者进行相关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心理状态、生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及家庭支持4个方面,每方面的满分为25分,对患者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功能越好[8]。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具体如下。①非常满意:分数≥90分;②满意:90分>分数≥60分;③不满意:分数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21.49,*P

3 讨论

3.1 开展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意义

个性化延续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电话、短信、医护人员家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性访问,对其病情进行调查以及指导[9]。目前发达国家多数医疗机构已经对该高血压患者开展该类型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可能发生的,如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压控制药物应用不当等问题进行调查,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适当干预,一方面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我国由于传统原因,对护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国对于该类护理模式开展情况极少[10-12]。高血压作为一类较严重的慢性病,发病后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因此,本院提出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进行个性化延续护理,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进行适当干预,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调动患者自身以及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对患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旨在控制血压情况,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2 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择在本院进行高血压病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症降压治疗流程以外,护理人员还从自身技术提高、给予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临床治疗护理等几方面对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随访调查[13]。以生存质量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作为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3 个体化延续护理实施的展望

临床相关调查[13]显示,我国居民中高血压患者数量较多,于2006年已接近2.5亿人,并且数量仍在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患病人群年轻化,因而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形势极为严峻。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为显著,然而达到改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的目的,单纯依靠临床治疗和院内护理内容远不能达到要求[15]。院外护理内容作为目前研究和工作开展的热点,一直被本院医护人员重点关注。该方案从社区居民入手,可开展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又能与医院治疗流程相衔接,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达到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对于大型医疗机构,可选择性地划分医疗责任区域,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亦可向责任区域增派人手,提高患者护理的效率和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显著,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有一定效果,但护理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2] 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3] 汪才侠.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25-127.

[4] 李艳红.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48-49.

[5] 马红梅.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5,9(17):248.

[6] 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13-114,117.

[7] 丁艳菊.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9(6):53.

[8] 徐,陈雪薇.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34):7737-7738.

[9] 禚爱芳.高血压患者行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5,9(5):115.

[10] 徐新红.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9(7):281.

[11] 王言.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5):2664-2665.

[12] 余利娜.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7(10):122-123.

[13] 张放文.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5(7):255-256.

[14] 黄雯倩.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341-342.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4

随着干休所信息系统的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我所开展两年来,已经实现就诊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病历实现电子化、办公实现自动化的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现将我所药房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主要依托软件研发:联勤部卫生部“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网络服务平台”。药房管理系统只是其中一个模块,同老干部健康档案、网络服务、门诊诊疗、家庭病房、呼叫定位、远程监测、健康管理、经费管理、日常管理、继续教育和系统管理共12个模块组成《干休所卫生信息管理系统》[1]。

2.模块特色

涉及药房管理包括药品管理、老干部健康档案和经费管理三个部分,适合干休所管理的实际,使服务直接提升到个体化、细致化和快速反应化的高度。

2.1 药品管理包括药品入库、入库验收、药品出库、出库审核、盘存审核、经销商资料、药材资料、药库库存查询、药房库存查询、药品过期报损药品、药品过期报损审核共十一项子模块。很适合干休所药房的管理,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同时内容俱全使用灵活。

2.2 老干部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保健病历、长期医嘱、保健方案、保健记录、抢救预案、抢救记录、体检小结、住院情况、手术情况、就诊记录、用药情况、检查检验、疗养记录、死亡记录共十五项子模块。其老干部个人资料、子女联系方式、健康情况、体检情况、保健方法等一应俱全,可以根据巡诊情况和体检结果随时制定、更改个体化给药方案,遇有急诊也可以调阅以往病史,及时联系家属,制定救治方案或后送治疗。

2.3 经费管理包括卫生经费收入、经费收入审核、卫生经费支出、经费支出审核、卫生经费查询、个人经费支出、个人经费审核、个人经费查询、个人经费统计共九项子模块。每项都可根据卫生经费的使用和要求,按照符合项目输入即可,经费使用有据可查,方便查阅和审核,并及时作出预算和相应的调整。

3.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使我们干休所管理呈现出服务主动化、效率高效化、管理规范化的新景象。

3.1 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医师医嘱通过计算机自动核算药价,并能传送到药房电脑,方便药师及时查对,避免错收和处方途中丢失等漏收现象。药房接收打印处方,并据此单完成调配工作。改变了从前那种医生开方、药房划价、送财务记账,低效率、慢速度的工作状况[2]。

3.2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专业化程度提高。

随着工作程序的简化,不仅节省老干部等待的时间,还可以耐心为老干部提高合理用药的知识,讲解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用法用量等。药师可有更多的时间主动为老干部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积极的投入到药学服务中来。

3.3 加强药品管理,促进药房的信息化和正规化建设。

3.3.1 药品的出、入库和消耗一目了然。消除过去用手工统计处方既不准又繁杂的弊端。实行每日消耗统计,对特殊管理的毒、麻、和贵重药品实行每日统计复核。一旦发现账物不符,可立即查明原因,做到每种药品流通都有账可查,使药品的损耗流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3.3.2 实行药品期效管理。“库存查询”可清晰看到药品有效期、批号、金额和厂家等信息,过期药品可用“药品过期报损管理”项自动生成并维护,防止过期药品发放。

3.3.3 药品盘点更方便快捷,帐物相符达率大幅提高。只要在“药库盘存”项,输入药品实际存数,电脑自动生成列表,并统计出盘盈盘亏金额。通过几次盘点,药品帐物相符率达100%。而过去手工盘点,需要自己计算帐存数和实存数,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计算又不准。

3.3.4 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个体化给药。

老干部的个体用药情况,个人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及药品名称、规格、单位、价格、库存量、生产厂商、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在系统中均为共享资料,方便医师和药师及时沟通库存药品情况,并根据个体不同给出合理用药方案。

4.问题反馈

所有软件在开发初期可能都存在缺乏人性化的地方,此软件也不例外。工作量无法统计;不能负数出库,发票未到无法入账时不能先发药再入库,不是很灵活;不能负数入库,当发生退药时无法入库处理;缺少领用药品量的生成程序等,以上方面有待进一步研发。

5.小结

干休所药房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全所药品管理、治疗水平和综合保障力的重要保证。信息化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特征,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和保障力的倍增器[3]。我所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过了近2年的发展,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已经进入了全军干休所的先进行列,为老干部医疗、急救、吃药、理疗、康复护理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高标准地建设信息化网络软硬件系统,怎样充分挖掘信息化建设的潜力,更好地为老干部医疗和生活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险峰,蔡勇.“干休所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我所日常工作及管理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5(5):549.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及双重督导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双重管理组),在标准方案和符合化疗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药敏结果、合并疾病等,选用个体化抗结核联合用药。在对结核病进行督导用药的同时对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从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双重督导管理。以2002、2003年42例未进行双重督导管理的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资料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双重管理组合并慢性疾病3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愈1例,治愈率92.11%;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8.21±2.13)个月〕;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35例,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冠心病死亡1例,未愈2例,拒绝治疗2例,治愈率74.29%,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7.84±2.15)个月〕。2组比较,双重管理组治愈率提高(P<0.05),而疗程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双重管理组31.58%、对照组57.1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岁以上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双重督导管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 结核,肺;老年;管理;合并疾病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ual management and inpidualized treatment of elder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43 cases of lung tuberculosis over 75 years ol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s dual management group. Inpidualized therapy was given on the basis of standard regim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history, such as side effects, drug resistance test and combined diseases. During the period of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 the combined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COPD,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also treated. The dual management included health education, regular treatment and periodic follow-up, etc. Another 42 cases of old tuberculosis were taken as control. Results

In the dual management group (n=38), 1 patient died of cancer, 1 died of pulmonary infection, 1 failed the care . The cure rate was 92.11% and the course averaged 5-12 (8.21±2.13)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n=35), 2 patients died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 died of cancer, 1 died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 failed the care, 2 refused treatment. The cure rate was 74.29%, the course averaged 5-12 (7.84±2.15) months. The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 tuberculosis, lung; senile; management; combined disease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肺结核有高龄趋势,该年龄层老人多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且这些慢性疾病绝大多数已不能治愈,将伴随患者的余生。多数高龄肺结核患者每天都必须面对双重疾病给躯体、精神、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困难,并由此使结核病的治疗常陷入困境。针对高龄肺结核患者特点,我们对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尝试结核病防治兼顾慢性病防治的管理形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结核病防治科(结防科)诊治的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43例(双重管理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75~91岁,平均(80.4±4.54)岁。以2002、2003年未进行双重督导管理的42例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资料作对照(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75~93岁,平均(81.2±4.31)岁。2组性别及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肺结核分型和病灶范围

双重管理组中继发性肺结核38例(主要是浸润型),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病灶范围1~2个肺野27例(62.79%),≥3个肺野16例(37.21%),有空洞14例(32.56%)。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和培养阳性(简称:菌阳)者20例(52.63%),多药耐药1例。对照组继发性肺结核38例(主要是浸润型),结核性胸膜炎4例。结核病灶范围1~2个肺野26例(61.90%),≥3个肺野16例(38.10%),有空洞13例(30.95%),继发性肺结核菌阳20例(52.63%),多药耐药1例。复治患者双重管理组9例(20.00%),对照组9例(21.43%)。2组肺结核分型和病变范围及空洞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比较

见表1。表1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略)

以上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高血压病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治指南[2];COPD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冠心病诊断按照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等综合诊断,并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按照病史及头颅CT检查等综合诊断。双重管理组合并慢性病者38例(84.45%),其中菌阳18例;对照组合并慢性病者35例(83.33%),其中菌阳16例;2组合并慢性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方法

1.4.1 双重管理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形成规则和管理

原则上不偏离肺结核治疗标准化疗方案,在符合化疗机制的基础上结防科医师与内科医师共同合议抗结核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常规肺结核病归口管理、督导用药和随访复查的同时兼顾慢性疾病管理。

1.4.2 合并2型糖尿病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抗结核药物选择也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调整,但比一般肺结核更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结核疗程要适当延长。②根据空腹血糖、肺结核病变范围、是否有空洞等情况选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对于病变

1.4.3 合并COPD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开展戒烟、呼吸功能锻炼、饮食营养等健康教育。②给予中药扶正固本及增加免疫功能的治疗。③抗结核治疗要更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如出现继发感染征象要及时、积极地抗感染治疗。④酌情给予止咳、化痰、改善通气及低流量吸氧等治疗。

1.4.4 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开展饮食调整(适当限钠,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等健康教育。②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受损及尿酸增高者较多,在抗结核中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和吡嗪酰胺类药物。关注治疗期间肾功能、血尿酸浓度、胃肠道反应等变化。③高血压病治疗要在全面评估患者总危险谱后,判断患者所属危险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收缩压缓慢降至1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降压达标时间可放宽至3个月之内;舒张压控制在80~90 mmHg以下,慎重用药、分步达标。对可能引起咳嗽反应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中的药品需慎用。④兼顾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双重管理组的治疗和管理情况

2002、2003年75岁以上肺结核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肺结核的督导用药和随访复查,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在内科或相应专科门诊治疗和随访,在治疗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有时在结防科就诊时一起配药,均缺少慢性疾病防治的专业指导和管理;COPD稳定期也均缺少防治管理,急性发作时在结防科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双重管理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COPD患者均能接受肺结核管理兼顾慢性疾病的指导和管理。

2.2 治疗结果

75岁以上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按照本方案管理的患者3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愈1例(菌阳患者,1年后因肺结核死亡),治愈35例(92.11%),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8.21±2.31)个月〕。对照组有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35例,在治疗过程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冠心病死亡1例,菌阳未愈2例,拒绝治疗2例,治愈26例(74.29%),治愈疗程5~13个月〔平均(7.84±2.15)个月〕。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疗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3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表2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比较(略)

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正常值上限时即可认为有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等。双重管理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药疹等不良反应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2组合计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以及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老年肺结核患病率已高居各年龄组之首,成为肺结核重要传染源,也是肺结核防治的重点人群[4]。1997年全国第1次肺结核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病率和涂片结核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逐步升高,65岁达高峰。有资料报道[5],老年肺结核的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按每隔10年时间向后推移5岁,我国老年肺结核已趋向高龄化。

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身体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多,主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COPD等,并且病情较重。因此,该组患者常需要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降血压、控制血糖、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对抗结核药物副作用敏感,很难完成疗程长而又必须完成的抗结核治疗。根据上海1996~2000年高龄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高龄肺结核患者拒治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需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加强管理[6]。

近年来,糖尿病防治指南、高血压防治指南、COPD防治指南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对上述疾病的规范诊治和管理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由此也为高龄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双重督导管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我国根据WHO推荐的化疗方案[7]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我国结核病防治指南[8]。我们按照该指南的要求,本组病例在符合化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一般情况、病情、用药史、痰菌药敏结果、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等选用敏感、有效、副作用少的联合用药,并按照各慢性病防治指南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结核病与合并慢性疾病的双重督导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疾病间和疾病用药治疗中的相互影响。由此,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增加,治愈率提高,特别是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双重督导管理,使高龄肺结核防治模式得以改进,解决了一些该年龄层患者过去在治疗和管理方面难以处理的困惑。通过尝试,使该组人群结核病防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当今老年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然而,作为结核病归口管理的定点医院,结防科医师的综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各专科之间的协作需要更加密切,还需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合作,不断完善双重督导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0-12.

[2]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2):1060-106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2-460.

[4]黄建生,梅 健,夏 珍,等.上海市老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对策探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20-23.

[5]肖和平,何国钧.新世纪老年肺结核防治的重要性[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4-5.

[6]李永祥,沈 鑫,梅 健,等.上海市1996-2000年高龄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3,15(6):277-279.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of individualized stepped-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metabol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 DM2).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DM2 from September 2011 to April 2014 in the endocr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tial were screened . The patients were were randomized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7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stepped-nursing model.Body mass index ( BMI) , blood pressure,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lc),blood glucose, lipids and control criteria were observed.Results BMI,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levels, HbAlc, fasting blood sugar(FBS) ,triglycerides(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C-C) and diabetic knowledge score were better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tepped-nursing model is useful in overal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t improves the condition of BMI , SBP levels , HbAlc, FBS ,TG, HDC-C and increases the command of diabetic knowledge.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of stepp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abolic indexes; Self- management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9.7%[1],且其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群的健康。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普遍采用强降糖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但显著增加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饮食习惯进而改善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案。研究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行为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体质量、血糖。因此合理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2]。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疾病管理模式,通过为患者制定灵活的、个体化的、阶梯式行为干预方案,有效改善行为干预的耐受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控制能力。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并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该疾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57.6±8.8)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病程(12.2±6.2)年;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56.4±9.1) 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病程(11.6±5.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由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实施个体化教育计划。由主管护士向患者提供糖尿病教育手册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但不进行糖尿病疾病管理平台操作指导,出院后不要求定期上传病情相关数据信息。

1.2.2观察组 ①患者入院后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登记,由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制定患者的个体化饮食、运动、教育计划及阶梯式行为干预方案。主管护士向患者提供糖尿病教育手册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登录糖尿病疾病管理平台进行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输入,以保证患者出院后可自行操作。患者出院时发放血糖登记本,并在血糖登记本上注明随访电话,患者可拨打该电话进行管理平台操作以及疾病相关咨询。②出院后进行阶梯式行为干预。患者被要求在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1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第2个月,每2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3个月后如血糖平稳每2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对未上传的患者由主管护士通过短信或电话了解原因[3]。主管护士根据患者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若发现问题及时与专科医生联系,并督促患者及时就诊以调整药物。

1.3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于1年后会医院进行复诊,记录代谢指标:体质量指数( 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 同时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的填写。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BMI、SBP、HbA1c、FPG、TG以及CHO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糖尿病管理知识测试得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及格率为7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85%,χ2值为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康复时间长,康复过程大多是在院外进行。对糖尿病的治疗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调整能力,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传统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但在患者出院后缺乏连续性的关注与指导,导致了患者健康教育与行为监测严重脱节。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仅仅是是"一刀切式"的课堂教育,忽略了患者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的接受能力,导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为干预产生课畏惧,降低了患者接受教育的依从性,进而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②糖尿病患者由于对自身血糖情况不了解,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即使发现了异常情况,未能将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专科医护人员以便于调整药物,导致血糖管理的不理想;而作为管理人员的专科医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血糖、血压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只能等到患者再次就诊时,由于得不到患者的即时信息,专科医护人员不能即时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关指导,进而可能导致急诊率和再住院率的增加[4]。

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计划并进行系统性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患者出院后给予连续性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联系不中断,达到血糖控制稳定的目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注重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和个体性,提高了患者接受教育的依从性,并通过管理平台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自信心,有效改善了患者行为干预的耐受状态[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以及提高患者对尿病知识水平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3:413-417.

[2]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3]向慧,胡鹏,陶静,等.血糖谱记录日志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