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npc”为你整理了这篇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按照《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工作,多效并举,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监管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的工作要求,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是认真研判。认真分析食品安全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指导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切实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做好食品留存备查,确保食品的安全使用。二是强化审查。加强对新闻媒体播放保键食品等的监管力度,加大播放内容审查工作,保证播放的合法性,杜绝食品安全虚假广告发生。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组织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本领要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升学以致用能力;二是提升效率。通过自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得到了提升,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安全认识;三是宣传多样。在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民宿等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并利用展板、橱窗、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公筷公益广告,营造良好旅游食品安全宣传氛围,积极推动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发展;四是发放资料。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宣传活动,共发放旅游安全宣传资料800余份,提高了市民对食品安全意识;五是加强指导。对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督促指导经营者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强化督查,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坚持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全力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防范,强化源头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避免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自查自纠。各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点、星级饭店、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并悬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食品在采购、运输、加工、贮藏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厨房“四害”防治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并要求导游(领队)对游客做好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对于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旅游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坚决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四、工作成效

一是宣传到位。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知晓率,也充分认识到非法加工食品带来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别能力;二是监管到位。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使用。三是调研到位。深入企业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调研工作,加强指导,采取措施,着力解决问题困难,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截止目前,文化和旅游企业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五、存在问题

食品宣传力度不够强,宣传不广泛,内容不丰富,利用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有差距。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媒体对食品安全进行宣传,确保宣传工作取得成效;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的指导,深入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检查工作,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2

近年来,我国部分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管理整体上已有很大改观,开始重视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厂区和车间的环境建设也可基本满足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然而,由于食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现有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多注重抓生产和销售,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是薄弱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外界污染因素和内在微生物代谢或毒素引起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原料生产环境、加工条件、加工环境、仓储管理和人为操作等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内在因素则是由食品原料性质导致的,如微生物繁殖或代谢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内源酶的表达引起的品质下降等。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则必须对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防范。我国现有中小型企业在食品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加工条件差,自动化程度低

加工过程是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在加工过程中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则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①对食品加工设备和装置的安全管理。食品的加工离不开加工工具或机械装备,它们是与食品直接接触最多的外在因素,因此加工设备的卫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安全。2013年的恒天然奶粉原料检出肉毒杆菌事件正是因为对管道清理不彻底引起的。②对加工环境的安全管理。加工环境是指生产车间内的整体生产环境,包括车间的通风条件、排水条件、整体卫生条件等,良好的加工环境可以有效避免产生食品安全问题。③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要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就需要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有效地安全监控,建立食品质量追溯系统,规避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手工操作较多,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加工设备和加工车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体条件相对落后。问题主要有:①在加工设备和装置方面,某些加工设备较为落后,有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具已出现了锈蚀,这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隐患。②在加工环境方面,一些企业车间天花板或地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车间设计上多处存在卫生死角,通风条件差,车间排水不畅、地面有积水,非加工材料外露且极易脱落飞散至车间各处而造成食品污染;在环境维护上未对环境空气进行微生物检测,未进行日常食品接触表面的涂抹测试以及空气沉降菌检测等,这些较差的加工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问题。③在生产过程的监控方面,目前多数中小型企业仍未实现自动化生产,工厂内生产食品安全的监控基本靠人工,某些关键数据的记录仍为手工记录,这对食品安全情况的准确判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2企业监控设施建设不完善,缺少对样品的基本检测能力

品质监控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判断产品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的唯一方式。通过品质监控,可以避免因食品原料、包装等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而要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有效监控,则需具备以下条件:①成立品控部门。品控就是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控制,主要负责原料把控、生产加工、产品制成、成品检测到成品入库以及售后质量的跟踪。②建立在线监控点。对某些影响产品生产的关键点实现在线监控,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由于中小型食品企业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在品质控制相关部门、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技术瓶颈。调研的多数食品企业基本不设品质监控部门或在线监控系统,缺少对产品品质的安全检测和监控。即使一些企业建有产品品质控制实验室,但也因为检测设备价格昂贵或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缺失而使企业对食品的检测能力几乎为零,如某些食品生产企业甚至连大肠菌群这样基础的指标检测能力都没有。有研究表明,企业对其产品品质的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规模及其组织。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因此其对产品品质的控制往往没有特别重视,进而容易产生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1.3企业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良好的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也容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使食品生产产生较大的隐患。要在管理方面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则需要对车间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机制。①仓储管理:包括对加工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和其他物资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每种物资的不同性质和储藏要求进行分类储藏和管理,防止因储藏不当而产生交叉污染。②车间管理:包括产品生产时的原料、辅料和其他物资的位置管理,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与外界的流通情况管理等。③物流管理:是指原料、配料、半成品和成品在运输过程中按各自的物流条件进行运输,以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如冷冻食品则需要采用冷链运输等。④消防安全管理:即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对消防安全方面的有效管理和实施。调研发现,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中小型食品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安全生产隐患。比如,在仓储管理方面,多数中小型企业将不同的加工原料、半成品、成品和个人物品混乱放置,未进行严格分区,极易造成产品的交叉污染;在车间管理方面,设备清洁剂等化学用品随处摆放,未设置固定区域、防护及标识;在物流管理方面,物流通道对外门随时敞开,车间与外界联通,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在消防安全生产方面,制冷机房内随意放置保温箱板,车间内插座随意安装,部分消防器材缺失,生产车间的消防通道或消防栓被遮挡等等,这些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1.4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安全意识淡薄,整体水平低下

专业技术人员是体现一个企业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能获得较大的提升,则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要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配备以下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①工艺生产人员:主要负责在生产车间对产品进行加工生产;②化验分析员:主要负责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③生产工程师:主要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和管理,保障车间生产的良好运行。调研发现,从现有员工来看,多数中小型食品企业仅配备了生产人员,而且多数生产人员并非专业技术出身,仅通过简单的培训就立即上岗。并且现有的生产人员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也十分淡薄。例如在生产时工作服穿戴不规范、佩戴首饰、使用非食品专用刀具等。另一方面,化验分析员和生产工程师在多数食品企业中严重不足。未配备化验分析员,则无法对原料或成品中的基本指标进行检测,没有这些基本检测数据,也就无法证明产品是否安全;生产工程师的缺失,则不能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地维护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只能选择停产,进而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1.5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管理制度有待提高

为保证食品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和完善了关于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等。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检查和监管力度,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而企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按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执行和管理,则基本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然而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型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主要是企业对员工的教育不足,从业人员不熟悉国家相关食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少企业在生产中并未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多数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认识不够深刻,理解有待加强。企业内部基本没有建立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未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消化吸收,以转化形成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这种对食品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管理意识淡薄问题,导致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进而使生产可能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2中小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对策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3

1 食品安全现状

1.1基本情况:全区辖管13个街道、5个乡镇、2个开发区。共有食品行业单位5033户,,包含乡镇791个食品行业单位。其中食品加工企业63户,占1.25%;生产加工小作坊127户,占 2.52%;流通领域3258户,占64.7%;餐饮服务单位1084户,占21.5%;保健品460户,占9.14%;养殖户23户,规模种植户17户,屠宰场7户,各类集贸市场22户,无证经营621户,主要是小型餐饮和生产加工小作坊。

1.2监管人员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监管所涉及的部门有工商局、食药监局、质监局、林业畜牧局、农业水利局,五个部门共有监督人员185人,其中:昌邑工商分局98人,东市工商分局18人,食药监32人,质监5人,林业畜牧25人,农业水利9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56人,占31.0%;36-49岁110人,占58.8%;35岁以下19人,占10.2%。工商局、食药监局、质监局有监督执法职能,其他区属部门没有监督执法权限。

1.3检验检测能力基本情况:目前三家监督执法机构除昌邑工商分局有9台便携式快速检测箱以外,其他监管部门均无任何检验能力,所需检测项目均需送市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由于食品卫生监督最初是由卫生负责,区属只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实验室。

1.4检验检测经费基本情况:质监局、东市工商分局属于报帐单位,所给的经费只是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没有单独的检测费用;食药监局从划转后仍然由区财政开资,上级部门不拨任何工作经费;工商分局每年所拨经费也就只是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没有专项的检验检测经费,所以目前所有监管部门都没有抽检经费。

1.5行业单位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督导对全区170人食品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0%的人能够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但有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知识只是粗浅的了解。

2 监督管理情况

2.1管理体制 《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实行“政府负总责、部门负具体监管责任、企业负第一责任”

2.2 主要监管部门职责及概况

区食安委:承担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督导各成员部门落实辖区内食品安全责任;组织协调各监管部门维护全区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区质监局:负责全区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调查处理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事故。区工商局:负责对全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区林业畜牧局:承担畜产品初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配合市林业畜牧局屠宰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及时做好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区公安局:对涉嫌违法犯罪的食品安全事件依法予以打击处理。区行政执法局:负责清理临时流动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工作。

2.3监管机制

2.3.1制度建设情况。食品安全工作由政府负总责、部门负具体监督管理责任、企业负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

2.3.2监管制度落实情况。落实关于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现在五乡镇采取内部调剂的办法组建了食品安全办公室、举报站、快检站,三者合署办公;街道办事处我区也要求组建食品安全办公室、举报站,两者合署办,人员建议从街道选派一名业务素质比较好的干部做为负责人,每个社区负责食品安全的干部为成员,由街道统一调度和管理;在社区和村屯增设147名食品安全协管员,通过三级管理网络的建立,有效弥补基层监管空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纵向到底”。

2.3.2责任制落实情况。每年年初,区政府结合年度工作实际对全年食品安全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区政府与主要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实行目标管理,进行重点考核。各监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通报制度等,落实主体责任、企业法人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2.3.3工作开展情况。区食安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重点领域及食品添加剂、瘦肉精、肉及肉制品等重点食品的专项整治,还开展了索证索票、餐具消毒等重点环节监督检查。

3、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行业单位数量多,结构复杂。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共5033户,室内外集贸市场及早(夜)市共22户、食品流动摊床112个,无证经营621户,主要是小型餐饮和生产加工小作坊。

3.2监管职能缺失。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5个部门(工商、质监、农业、林业、食品药品监督)具有食品安全直接行政执法管理职责,目前我区工商、质监是省垂直部门,区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几乎没有监督职能,所有监督执法职能全部在市里。现在食品安全存在多方管理,再加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环节多、链条长,因此,协调不顺畅,难度大。

3.3监管力量不足。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人员少、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质监目前只有5个人。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无法正常覆盖到各村屯,农村的食品安全协管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协管技能,导致在农村的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盲区和空白点。

3.4监管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目前,《食品安全法》对于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外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包括前店后厂);早市、夜市及流动的食品摊贩;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早(夜)市摆设桌椅提供的餐饮服务在监督管理方面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和卫生标准,生产加工、生产流通环节都有很多交叉的地方,职能界定不清,有空白点,急需制定相应规范。

3.5检验检测能力不强。目前,我区农业、林业畜牧、质监部门均不具备检验能力,工商只有快速检验设备,其他各监管部门均无独立的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检测样品需送市级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费用高,检测时间长,严重制约了各监管部门执法时效性。

3.6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部分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以及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未能形成企业自律、群众监督、基层监管人员强有力执法监管的良好食品安全氛围,再加上现在没有什么奖励机制,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举报和维权意识还不强。

4 食品安全管理探讨

4.1探索监管模式,主要是探索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由于食品药品监督体制的改革,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管都将面临着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面临新的食品安全形势,本着对现有食品行业单位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食品安全工作要在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制度建设与狠抓落实、监管与服务、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日常教育与集中宣传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大政府督导力度,加大部门监管力度,加大社会宣传与监督力度,吸纳食品行业单位骨干做会员组建食品安全协会,强化企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健全企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4.2部门配合,密切协作,实行综合监督。农业水利局和林业畜牧局负责食用农产品和畜产品食品安全的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食药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住建局、行政执法局负责占用城镇街路食品餐饮摊点的取缔和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的监管;住建局配合食药局负责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管;教育、食药局、工商、行政执法、公安等单位负责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单位专项整治,各乡镇街和成员单位也必须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专门的科室负责食品安全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实效,本着“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分工负责、权责统一”的工作原则,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科室、具体人,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组织各监督部门重点打击排查出来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黑窝点,消除监管盲区,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4.3抓监督责任制的落实,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坚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把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肉及肉制品和瘦肉精等专项行动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切入点,强化重点品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薄弱环节的监管整治,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4.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建设。坚持多渠道、多形式、重质量、求实效的教育培训方法,切实加大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全员学习培训,集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相关制度和规范,提高工作水平和监管能力。并应制定教育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文件传达、QQ群传送学习资料、会议座谈、调研走访、答题考核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要求每个食品监管人员都要有学习笔记。做到及时掌握监管动态,充实监管工作所需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

4.5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人群密集场所、学校及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及包括食用油、食品添加剂、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儿童食品、乳制品等重点食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明晰了各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包保、科室包片、监管人员包户的网格式责任机制;建立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监督工作机制;建立了月检查、月通报的督导机制。针对专项整治情况,组织各成员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对抽检不合格食品进行了公示,对不合格行业单位进行了处罚。通过专项整治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有效规范了食品行业单位的管理,实现日常监管与重点整治的结合,基础工作完善与整体工作提升的结合,突出问题的解决与长效机制的结合。不断强化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提升我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和减少食品安全隐患,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发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6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重点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对发生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一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从严、从重、从快进行处理,有效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4.7进一步完善监管和综合执法制度。坚持统筹兼顾,把当前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企业自我约束、行业诚信自律、政府有效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建立科学透明的食品安全评估机制、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解决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和“老大难”问题,继而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监管模式,在监管中使之常态化,杜绝反弹,使这类问题得到有效地监管。继续坚持和推进重点场所、重点食品月督导制度,切实提高打假治劣的针对性和日常监管工作效率。聘请义务监督员进行明查暗访,强化社会监督。

4.8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建立程序完备、响应迅速、处置有序的应急处理机制。做好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和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做好完善和修订工作,对各级应急预案强化备案管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影响和降低事故损失。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4

最近,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不断涌现,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墨汁粉条、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故相继发生。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似乎都已经不再安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社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去探究;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必须给以充分的保障。为此,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做了一次相关的调研活动,主动调查民众意见,以增加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的建议,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减轻居民买菜负担,切实使食品的安全水平得以提高。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从广义上来说食品生产者应包括食品原料的生产者和食品的制造或加工者。例如,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由于缺少环保知识,施用农药的技术不过关或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有些菜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氧化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类农药,造成农药事故屡有发生。经销商也对食品问题负有很重要的责任。食品是一类易腐性商品,只有极少数食品的保质期在一年以上,大多数食品的保质期只有3~6个月,不少食品保质期只有几天。因此,由于营销管理不善、不了解各类食品保鲜贮藏的知识,常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使很多人成为食品危险性因素的受害者。近年来注水猪肉、矿物油、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抛光粮食、生猪饲料添加瘦肉精、石蜡制火锅调料、敌敌畏浸泡金华火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看上去食品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远,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近。我通过调查我家乡的各个大小菜市场及超市,对家乡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了菜市场及超市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方式及重视程度,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诟病。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判别食品,蔬菜是否优质的一些小技巧,让我感悟到生活无小事,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对家乡的大小菜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很多菜市场都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只要菜商支付相应的摊位费,就可以在该菜市场进行销售。这样的营业模式必然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百姓的食品安全只能仅仅卖家的道德建设的高低来决定了;如果卖家将已经腐烂或者以及过期的食品混在在优质的食品中,鱼龙混杂的卖给卖家,轻者只是是买家感到常委不舒服,重者可能对买家的身体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

在x月4号到x月13号这10天时间,我先后走访了温馨花园小区旁的菜市场,火车站旁的菜市场,六队旁的菜市场,水晶路上的农贸批发市场,七队居民区的菜市场,金桥超市,民家超市,乐多超市等近十几个菜市场和超市。通过对询问交流的方式随即采访市场里的菜农与消费者,向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走在菜市场的人群中,屡次想拦下一个阿姨想问一下她关于在买菜是所遇到的一些不良现象。可是,却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张不开口,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子过,还是因为和陌生人交谈有些胆怯。想着想着我不由得一愣,突然间明白了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从小到大,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在家里些作业,我们身边都是同龄人,我们基本上拥有着同样的爱好,同样的梦想,我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可是,我们不曾或者很少接触过那些比我们大几十岁,可以当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相同点极少极少,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单纯的,幼稚的,应该被保护的。再过两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必需去面对那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和事,我们会面对许许多多我们不曾面对的事情,面对许许多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而这次社会实践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一次机会,让我慢慢的去学习和不同的人交流,从他人身上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断的纠正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想着想着,我也不再胆怯,或许会拒绝,或许会被忽略;但是成功的开始总是失败了,有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才能成功。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5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长,高校饮食安全问题便更加凸显。关于校园饮食安全的研究也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武新胜(2007)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加强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饮食安全管理打造和谐校园;白志军(2007)认为加强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廖文科(2009)通过分析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提出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若干对策;庄新华(2010)从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分析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综观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分析校园饮食安全存在问题的文献居多,而且大都比较零散,真正涉及高校饮食卫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一高校饮食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表现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是近些年来高校食物中毒事件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校师生俨然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这不得不令人担忧,饮食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高校的安全稳定。虽说饮食安全表面上看起来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后勤部门处于学校教学部门的附属地位,学校领导往往并不真正重视饮食安全的工作,而同时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因素都容易危害到师生的饮食安全而难以解决。从就餐环境来说,学校食堂安全隐患高,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讲究卫生,不勤洗手,口罩也不佩戴或佩戴不规范,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有的食堂硬件设施陈旧、破损和老化,功能分区不合理、不明确,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存在交叉污染;也有食堂缺乏完善的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在消毒柜或专用保洁柜内放置私人物品或杂物,餐饮具消毒、保洁形同虚设;食堂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存在一定的隐患,餐厅卫生管理容易产生漏洞。从饭菜质量来说,很多同学认为食堂饭菜变化小,荤菜分量少,难以保证正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大学生的营养需求,很多同学在饭菜中吃到过诸如虫子的异物,甚至有同学吃过变质的饭菜。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师生对校园饮食安全的不信任。

二建立维护校园饮食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

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而学校的安全稳定又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治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校园环境治理的质量共同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通过校园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目的。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校园饮食安全首先要从加强思想认识做起,学校各方面应该积极倡导,同心同德,不断推进和完善校园饮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形成重视饮食卫生安全的观念意识。在后勤中心、团委、学生处、校医院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下,依托校学生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建议,并通过他们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全校学生,从而树立师生的健康饮食理念,提升师生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第二,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的协作管理,明确责权关系。高校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建立立体化的监管模式,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各餐饮单位具体实施的监管模式,建立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与责任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保证至少有一名高校领导分管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后勤服务的协调、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按一定区域划分若干个安全监管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负责责任区的安全工作,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考核”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监管和责任体系。坚持后勤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服务中心地位,加强后勤部门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网格化依托统一的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餐厅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安全卫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它的主要优势:(1)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3)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处理、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控管理,使得各方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避免职责不清造成实际工作中的障碍,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是全面落实饮食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后勤部门应充分发挥饮食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积极贯彻“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一是坚持贯彻“安全第一”的采购原则。采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严格执行索证、检查、验收、货源比较等采购制度,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凡是学生食堂的米、面、油、肉、蔬菜等大宗物资,均要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中进行招标采购,必要时到供货企业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可信度进行调查,从根本上降低食品采购风险,保证餐厅所采购的原材料安全卫生,并与供货商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确保各项食品原材料从源头到入库均具有源头可溯材料,切实有效严把食品安全关。完善供应商台账及食品原材料索证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查漏补缺,把工作做深做细,认真做好账本。深入食堂内部,加强交流,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积极重视市场调研,成立价格调查小组,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价格不断调整饭菜供应价格,降低成本。定期向食堂提供价格预警和通告,节约经营成本。二是建立全过程监控的基本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注重整改实效。按照高校食堂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首先加强对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食堂物资采购质量监控,同时加强食堂安全保卫与管理,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对餐厅的安全、卫生、剩饭剩菜和食品留样监督检查,定期查看各餐厅后场、用餐区域、库房、凉菜制作间等,查看食堂现场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库房、冰箱内食品原料是否规范摆放,检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工序及记录是否相符,查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及添加剂采购、领用、保管、登记是否详尽完善,调查了解食堂饭菜是否按照要求报批和公示价格,是否按规定确保供应。明确各加工环节的检查、操作规范的责任人,促进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不断创新提高,加强饮食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来实施管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并及时反馈有关结果,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对HACPP等相关食品卫生控制知识的认识,依据HACP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定食品采购、食品烹饪等关键控制点,并集中力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干预,保障食品关键环节的安全。

第四,优化后勤员工队伍,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的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技能和服务水平,树立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形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不仅仅应当满足健康状况合格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建立应急食品安全处理机制。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积极妥善处理,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明确责任主体,严肃追究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善后工作。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绩显著的个人,可给予奖励;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武新胜.从构建和谐校园看高校饮食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7(29):206.

[2]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J].管理教育,2007(7):74-75.

[3]庄新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及应对措施[J].教育研究,2010(21):31-33.

[4]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5):7-8.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范文6

一、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开展调查研究,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县情,全面摸底,心中有数。××县位于××省东北部×州湾畔,总面积1427.27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421个行政村,人口108万。地域由西向东自然坐落分为丘陵、平原、沿海三个不同经济区。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78.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30元。从地理角度分析,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但是复杂的地貌也决定这是个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复杂的地区;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基本上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恩格尔系数比较高,消费水平落后,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2、普查行情,了解监管对象,抓住重点。为了彻底摸清××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找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食品监管工作突破口,为全面履行食品监管职能提供准确的依据,2005年8月26至12月10日,食安委组织开展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据统计,全县耕地面积6.73万公顷,水产品养殖面积2.93万公顷;食品生产企业400家,其中粮食加工企业共41家,分布于各个乡镇,以加工大米和面粉为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单位1989家;餐饮单位410家,学校食堂40家;食品从业人员约10000人。

3、针对热点,专题调研,服务决策。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县生猪屠宰市场管理工作的现状,促进我县生猪屠宰市场健康发展,我局充分发挥对食品综合监管的作用,在2005年8月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的生猪屠宰情况进行系统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我县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场(厂)32个,分布在全县18个镇,其中龙头企业××县昌泰食品有限公司有28个(分布于全县各镇、地区,主要担负全县的猪肉市场供应),另有4个肉类加工厂。2004年全县定点屠宰场(厂)屠宰生猪25万余头,这些定点屠宰场基本是能够按照国家有关生猪防疫屠宰加工、检疫(验)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生猪的屠宰加工、检疫(验)及无害化处理。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府按照有关生猪屠宰的法律法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专项整治和经常性的监管、执法检查工作,保证了上市猪肉的安全、放心,生猪市场流通秩序得到了全面的规范。二是在不少地方和环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解决。如镇与镇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有差距,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认识不足、管理力度松懈;个别屠宰场管理不严格,劣质肉品出场上市及支持个别经营户夹私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门之间不协调,场外补检现象仍未杜绝,部门配合不力,执法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硬件投资不足,屠宰场管理体制老化等。在深入分析调研后,报告县政府,为下一步我县生猪市场的全面整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认清工作职责,围绕职能全面开展综合监督工作

7月23日下午,县食安委在我局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两个文稿。进一步理顺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我局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正式全面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工作职责,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从夯实工作基础入手,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形成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1、从牵头的角度,主动思考,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一是牵头制定规章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先后以食安委的名义制定下发了《2005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点》、《××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县2005至2007年度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规划》、《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办法》、《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使食品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主动转变工作思路。把握新动态,研究解决食品安全新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在防范,关口前移,实现静态与动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机结合。针对食品安全热点、焦点问题,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了解食品放心工程各重点环节的实施情况、主要工作流程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食品安全现状,做到摸清实情、把握动态、及时应对。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县食安委提供决策依据,

2、从综合的角度,建立沟通平台,综合食品安全信息

一是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在监管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聘请信息员若干名,每个信息员定期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保送本单位、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动态,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县的食品安全信息网。

二是设立信息载体。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专门编发《食品安全信息》简报,及时刊发、传递各部门、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展情况,使食品安全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各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快速反应。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体系。采取自查自评、日常评价与年度评价、随机评价与安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各镇、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3、从监督的角度,强化制度建设,增强监督权和监控力

一是建立督察制度。以政府食品专员的角色,强化对部门、环节的监督。比如对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首先是界定相关部门、环节的责任,组织调查、落实整改、追踪处理,增强食药监局对食品安全的督察力。今年9月2日某中学发生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我们及时追究教育局及学校责任,组织卫生监督所调查病源,督察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对事件的后续处理。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暗访制度和食品基层联防制度。在乡镇卫生院中聘请了26个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构建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并积极探索食品监督网与药品监督网两网合一的可能性及相关工作机制,主动掌握监管盲点和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权和监控力。

4、从组织的角度,整合食品监管资源,建立共享的平台

一是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及食品安全联络员会议。研究分析食品安全现状,组织、部署食品安全防控监测工作,总结交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

二是整合资源解决难点问题。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做好监管工作。针对我县严重的有毒织纹螺、加色牛肉等食品安全难点问题,以食安委的名义先后发文并组织经贸、工商、卫生、质监、农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各镇政府,从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各个环节入手,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使群众一度恐惧的有毒织纹螺、加色牛肉的危害问题,得到彻底清除。

三是组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活动。利用特定宣传日,组织县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行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编发宣传册、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栏、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近20万人次,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提升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氛围。

5、从协调的角度,建立机制,强化监管网络建设

一是正确处理两对关系。首先正确处理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其他成员单位的关系。在食安委工作规则中明确指出对于食品监督,政府负总责,政府要求食药监局发挥“抓手”作用,就是既要抓别人又要被别人抓。抓别人是抓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起督察督办,依法查处的作用;被别人抓是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抓手”和“帮手”。这就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其它成员单位之间是督查与被督查的关系。其次正确处理好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食品监管体制一直是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造成漏洞。同时在具体的执法行动中,因为部门利益极易产生矛盾,而政府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初衷就是为了整合相关的资源,建立共享的平台,对分散的、地方性的监管工作进行统一实施。2005年我局就圆满解决了几起成员单位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如卫生与工商部门的办证矛盾等,经过我们的努力,协调了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和谐开展。

二是落实应急机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开通12315申诉举报网络。在较大规模市场、超市、商店等建立投诉举报站点36个,覆盖面达70%。遇有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各镇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必须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并落实相应的监管措施。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事件的处理做到达现场第一人,全程跟踪督查,及时向县分管领导汇报并向有关单位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

6、从查处的角度,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组织调查权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在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监管责任,督促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纳入当地规划和政府办实事工程,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构,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县与各镇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建立食品企业信用记录制度,全面记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守信记录和失信记录,与企业签订保证食品质量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不生产假劣食品,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守信义和失信惩戒制度。对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以及质量监督检查严重不合格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是与质监部门配合,探索建立食品生产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一是分片划定监管范围,明确责任,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二是按照分类监管原则,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日常巡查,对食品市场实行日常检查。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镇、街道为基础,以居委会、村委会为重点,依靠“三员”,即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企业信息员,实行协同监管,充分发挥镇(村委会)、街道(居委会)的监管作用。四是以小作坊、小企业、城乡结合部食品加工点为重点,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三)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

1、加大源头治理。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计划,全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规模畜牧养殖业340万头(只),种植业为63万亩,规模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17.3万亩。新创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品牌11个,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全县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已拿到认定证书的17个。加强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和肉类检疫检测,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在2005年6月和8月分别开展两次兽药大检查,查处兽药违法经营案件29起。

2、端掉非法窝点。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非法生产加工单位往往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没有保障,是危害广大群众健康安全的重要隐患。为此,食安委办公室先后组织协调质监、工商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无证无照经营1312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24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2.7万元,有力地净化了食品市场秩序。

3、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假奶粉、有毒粉丝、织纹螺、食品添加剂、散装食品、儿童食品、涉及“苏丹红1号”的食品、保健食品、毒鼠强、“瘦肉精”、猪链球菌病防治、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累计30余次,还先后协调组织开展重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6000余户次,各种集团消费单位30余户次,立案查处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案件189家,货值金额2+80万元。

二、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至关重要。我局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年度会议精神,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三年再造新××,五年冲刺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强化监管职责,推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努力实现我县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为维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

(一)健全制度,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运行体系。主动当好政府“抓手”,发挥好牵头作用,充当成员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订落实各项食品安全工作程序和制度,建立定期布置、通报工作情况制度,健全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二)总体规划,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立足本县实际,在借鉴药品“两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三网”与药品监督网两网合一的可能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逐步构建食品安全“三网”,形成监督维权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形势根本好转。年内争取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依托基层组织,重点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彻底消除监管盲点。扩大监督覆盖面,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学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组织和机构。紧扣易发食品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把学校食堂纳入“三网”建设,实行重点管理,严防学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各镇、行政村(居委会)、学校食堂设立监督员或协管员,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其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完善基层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网络建设,构筑“群众监督网”。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食品安全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制度,扩大执法监管部门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不懈,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根据《××县2005至2007年度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规划》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品种,以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七大类食品为主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中突出监管重点,下移监管重心,结合我县农村市场特点,开展1-2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开展猪肉、有毒织纹螺、水产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把儿童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的监管力度。通过持之以恒的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长效监管,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健全评价、披露和奖惩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规范,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规范、引导、督促,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以食品生产企业为试点,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企业质量诚信激励制度、企业质量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发现、培植和树立优势企业、优势品种和优势品牌,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倡导诚信经营,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五)大力宣传,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

倡导、动员、组织成员部门共同行动,设立××县“食品安全宣传月”,明确活动时间,统一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宽宣传覆盖面,将宣传工作向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学校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系统报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及时报道食品安全违法大案要案查处情况。加强信息报道工作,及时、客观、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全县上下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