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简笔画平面化程序化和符号性线条
一、简笔画定义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任何形式绘画不管其具象还是抽象,都有形象直观特点,南齐谢赫在他著名“方法论”中也提出“应物象形”绘画法则,简笔画也不例外,但简笔画在表现物体形象时主要反映的是景物、人物或动物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在今天其独特的形态语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感意识的提高十分有益,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简笔画以线条简洁和突出物象特征的绘画形式被运用于其它绘画上,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如从古代岩画,南宋梁楷的“减笔”以及“古希腊瓶画”,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人物画,这些都有与“简单”风格相同之处。但简笔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其产生发展的痕迹,我们可以在法国漫画家麦卡嘛努斯漫画作品可以看出延续至今的简笔画特征[1]。为了准确阐述简笔画概念,我们把简笔画与其他画进行比较,或许能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不同于写实画种(简笔画注重绘画符号性),又不同于图案(以装饰设计为目的)它既有风俗画情趣,又有漫画中人物性格夸张特点,但不是以幽默见长的绘画,是一种介于漫画和风俗画之间的一种画法,因而生动活泼、形简意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二、简笔画造型特点
(一)平面化
在绘画中不管把物体表现得多么立体、多么有空间感、多么逼真,但在实际操作中最终还是离不开平面形上长和宽的限制,因此在作画时以平面形作为塑造对象相对简单。在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中表现基本形大都是把立体空间结构转换为平面结构(主要只表现一个面的图形较充分被学生所掌握和应对象结构特点的角度和倾向,简笔画总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选择和设计来作出实际识别物体的标志。没有空间,没有透视来表达最简形象,这样所概括出的形象决不是各种物体的标本图解,而是对自然形象的再创造。因此,尽量用平面图来表现物象(这从高更到马蒂斯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用了平面化方法来确立变形画面),一方面,在画面上只表现高度和宽度,反映物形感觉,如“用线画一个圆圈,表示球的平面概念,这种儿童式涂鸦未免原始,却是绘画抽象形态的端倪。作为形式符号性构成形象,输入情感手段是绘画的抽象因素,也是艺术形式的实质”[2]。另一方面,在平面图上表示透视,如在法国马蒂斯的绘画和凡・埃克作品中可以看到,“平面上表现景物是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画中各对象都获得一个靠近前景、一个隔远背景这两部分,又通过中间部分连接一片”(汪流《艺术特征论》)[3]。把画面近、中、远这三层次相互重叠,用不同形状,不同线组合起来,这种三度空间透视舍弃方法是平面性表现绘画特征。尤其在简笔画情景设计中,一般采用平面构图形式,注重形象在画面上下、左右空间位置和大小、比例、特征,承载它在画幅中的占有和分割,以突出中心,参差变化,多样统一,平衡稳定等把不同物象,不同空间景物统一描绘在同一画面。如以人为主场景,可从主体人来入手,再衬次要人物,最后添环境、道具来烘托氛围丰富画面。
(二)符号化、程序化
由于简笔画已形成各种程序化“格式”,其组合各种物体符号也变得多样性,但其立体元素还是以平面几何形体和常用线型相对规范化,因此在表现物象特征时,用最能表达物象优化形式图像符号来概括大千世界。
2.几何化反映与我国原始图腾构造同属一源泉。这从出土的陶器上的线画和甲骨上的文字可以看到传统民族图式抽象概括和简化,是一种理智和情感思维的过程。古人在创造生活用具的同时创造了点、线、面、方、圆等造型因素可以看到几何图像来组合描绘对象。正如马蒂斯说:“细节降低线条纯洁度,损害情感强度,因此我们拒绝细节”,又说,“我不能用一种奴隶方法照抄自然,我们必须解释自然,并使他服从于绘画精神[4]。”今天我们在最初学习简笔画时就有人认为原始人们能用一些简单符号,表现自己意图,现代人的发展好像也在追溯一些简单符号表达自己的意图,追溯一些原始东西,但关键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因为人类早期的绘画只是通过自己在平面范围内通过自己的主观感觉表达形象,带有象征性概念。我们现在的视觉艺术表现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在表现客观物象时候虽也以常见点,线,面等符号组合概括,简化对象。但有的物象需要人的主观性和再现物体的统一,有的以意象美学表现;还有面对对象有的受到透视和体积的限制,只单纯描绘外形的轮廓线,存在在物象之间的“隐形”―――基本形,却无法在视觉心理上形成,诸多的性质和内涵以及单调的造型古人还有许多缺陷。现在我们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再现客观对象时可弥补这些方面不足,我们要不断追求表现新的形式,从而做到形象的可识性、示意性的视觉世界。
简笔画作为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学生不但需要学习高度概括不同物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格式”作为固定基本形作为形象的一部分保留下来,使人们便于识别、记忆和操作,即将其类似物象相对固定几何纹样(包容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技法。但这种格式与素描写生时作为打形借助辅助线固定下来一样,但随着明暗的表达和深入,这些格式逐渐在画面消失,而简笔画始终都保留下来这种格式。这与西方的现代艺术沿用塞尚的名言:“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球体、方体去处理自然形态……”,来表达新知有相识之处。如图:我们把动物的身子可以画成同一种图形(就是用同一种造型模式),然后添加不同动物细节特征就可以表现不同形象的动物。这个规律就是从观察动物形体结构整体出发,选择最符合其类型和符号语言来塑造其形象;又比如画人物可把人物头部画成圆形,同样的上身通过四肢画成直线,弯曲折叠可以模拟不同人物的动态形象。中国画“十八描”作为传统人物线描造型,训练中当做范本来临摹,就是因为其有风格较成熟的“程式化”。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简笔化程序化、符号性特点很强,具有逆向性容易限制人们的创造能力,不少儿童画人凭靠记忆,只有人的概念,不注观察不同人的特征,对观察对象没有区别和识记。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视觉形象教育,要对形象特征提炼,要在对比中找规律,突出典型个性。比如画人的不同表情,只要抓三条线的变化就可控制,两条眉线,一条唇线就可以。从发式、头饰、可以区别人的性格特点;头和身躯差异可区别年龄;鼻子引导方向;服饰区别职业;如在画动物时抓住形象特征:耳朵长的尾巴一定短(如兔子、猪、大象等),反之对耳朵短的动物尾巴一定长(如松鼠、狐狸、马牛羊等)。因此我们要学会表现程式,运用程式……。
(三)线性应用
简笔画为了塑造物象需要,主要也是用线作为强化物象美特征形状为基本要素。通过用简洁线把物体表象转化为简面绘画,并在熟练掌握物体形象特点基础上概括取舍对象、色彩、光影、块面来积极探索线与形象美结合的简洁运笔程序,充分体现线功能。“线和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和魅力,相反往往是任何只顾到形局部,使局部彼此松散无力,而结果一定会把形弄得支离破碎”[6]。同时,利用线前后互让,重叠等手段和方法来表达线的空间。这在古埃及艺术有许多代表作品,并通过线形状、节奏、韵味,如直、曲、折、疏、密、粗、细给人们心理直觉感受,使之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内涵。
艺术风格的演变,时代的更替,人们审美观念、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的发展,绘画的视觉空间也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的简单到盛唐的写实,一直到现在写实性的出现近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追求,又近一步走上了由繁到简的探索。简笔画作为一种风格,即使现在有人在形式上用粗线来代替,明暗和色彩来补充,但要始终保持其“简化”的造型特点,这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设想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训练时结合皮影和剪纸等民间美术的分析和鉴赏,引导学生从民俗文化活动中理解民间美术的性质和特点。同时,重视渗透一些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并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理解图画的心理特点和视觉经验,建立以临摹为主变为从写生改为改写再创编等训练程序来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进一步完善简笔画绘画语言。(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周兰平.动漫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浙江美术学院.新美术[J].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3]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班主任专业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由此看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输出是对这一根本之根本的一种保证。近年来,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并具有优良的幼师道德修养。其次,要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该专业的人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实践方面的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其未来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需的专业素养内涵也更为丰富,综合国内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的研究,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将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定义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须具备的专业理念、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集合。在未来,幼儿教师须具备的条件将更为严格,因此,专业素养必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推进和引导。
一、班主任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中的优势作用
1.班主任能快速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
现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临沂技师学院自2013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希望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辐射区域内学前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整个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水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范围广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大多通过家长或教师的简单介绍,其中一些家长受到“上技校只为毕业找到工作”思想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操作轻松,特别适合女生,便让孩子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这导致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内涵的认识普遍缺失。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教幼儿声乐、美术和舞蹈,无须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刻苦的技能训练,这些误区导致很多学生的选择过于盲目,而在真正进行专业学习后才发现自身的欠缺。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教师,能够以更适合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树立对学科专业的认识,并纠正学生的厌学态度。
2.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知识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面临着提升学历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多,有学历提升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然而,临沂技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过人文社科、法律法规、自然科学等通识知识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而通识知识是幼师考核所包含的内容。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4—16岁,作为“95后”,他们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因为缺乏自控能力、成绩差等原因,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望,经常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的情绪,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单纯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相对困难的,而班主任在课堂之外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较多,在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3.班主任的师德魅力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观念培养不可轻视。德育教育不仅要融入课堂,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塑造。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对于师德的认识多受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影响。例如,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来自问题家庭,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学生极易产生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他们渴望教师的关怀,但又容易因为脆弱、敏感而与教师对立。教师对此类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另外,班主任能够通过观察学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对学生面临的生活、家庭和学习上的压力进行疏导,这也十分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班主任的核心调度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既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口语、舞蹈、美术、声乐等专业技能。新生在入学之初大都不具备任何专业技能,加之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缺乏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极易产生厌学、自卑等负面情绪。班级各类活动的调度和安排容易出现技能高的学生扎堆、技能弱的学生旁观的现象。此时,班主任的核心调度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鼓励技能中等学生和开展不同层次的班内活动,促进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能力锻炼和提升,使掌握技能得较慢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逐步提高。
二、班主任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工作方法
1.巧用人生规划课,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
拥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新生入学伊始,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学习该专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开端,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开设人生规划课,向学生讲明专业发展方向并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人生规划书。规划书中应阐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业特长、优劣势分析、个人分析和未来职业规划,班主任可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扩展,例如早教机构、亲子园、培训机构、幼教传媒等幼教单位,也应鼓励部分学生成为非幼教类人才,成为创业者或其他门类的工作人员,并树立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正确认识。通过制订人生规划,不仅可以使学生重新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树立了长期的奋斗目标。同时,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人生规划,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明确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学历提升打算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更高,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班主任可以适当提高对他们的专业要求,多锻炼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其继续深造,使其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而对没有学历提升打算且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学生,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不热爱学前教育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2.利用网络和图书建立线上和线下双向专业知识补充体系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信息获取途径。对班主任工作来讲,网络不是“雷区”而应是一片知识阵地,学生不是被有效的信息占用就是被无用的信息占用。因此,班主任要及时开设自己的微信平台或班级讨论群,适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分享有用的信息,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线也能学习,在家也可讨论。针对网络带来的弊端,班主任可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宣传,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尽可能防范不良信息进入学生的网络生活中。线上信息多为短小的咨询,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便是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途径。班级图书可采用学生捐赠和班费购买的形式进行补充,每周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以督促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通过建立线上和线下专业知识补充体系,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展现高尚人格,引导学生尊重教师
作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群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外界带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对其师德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管理核心的班主任必需时刻展现出高尚的人格,以此引导学生尊重教师及其未来从事的职业。首先,班主任要有优良的师德,正直无私,以身示教。其次,班主任在语言上要大方得体,多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使学生逐渐热爱幼师职业,从而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最后,班主任对待班级事务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主任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热情澎湃、攻坚克难,将有助于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形成认真的态度。
4.利用层级活动和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一些农村学生认为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于城市,也未经过任何艺术培训,技能等自然要比城市学生差。这其实是一种主观观念的误导,班主任应该帮助这类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专业素养。首先,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要多组织开展班内活动,例如舞蹈竞赛、音乐沙龙等,并降低班级活动的选拔限制,让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也积极参加班内活动,选拔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参加院系活动。其次,班主任要逐渐淡化“优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艺术技能”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才是优秀幼儿教师必需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最后,针对农村学生通识知识面较窄的现状,教师要为学生创编活动积极创设条件,设立以帮扶为主的兴趣小组,调动大家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提高。
三、小结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职高;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舞蹈教学对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等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学前舞蹈教学者一部分是从职高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他们经过专业的舞蹈教学训练,具有舞蹈的基本功,能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承担起对幼儿的教学工作。对人的肢体动作进过提炼、艺术加工和组织,呈现出一种美的视觉体验就是舞蹈的基本定义,它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情况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舞蹈专业是职高学前教育的一门必修专业,培养学生以后从事学前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专业的舞蹈知识和基本功,能对幼儿进行专业的舞蹈启蒙教育,因此职高舞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职高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找出一种既能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队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能力。
一、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不足之处
(一)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在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他们的教育对象就是一群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幼儿、教育幼儿和与幼儿做游戏等活动都离不开舞蹈,能歌善舞才有助于与幼儿的友好相处,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特长,比如舞蹈,可以将幼儿带入学习的氛围中,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一些舞蹈、歌唱、朗诵等方式带动幼儿一起学习。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舞蹈教学是最能吸引幼儿兴趣的一个方式,舞蹈不是天生具备的,它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培养,幼儿处于好动的阶段,舞蹈刚好符合幼儿这一特性,更能使幼儿接受。因此职高学院对学生进行学前舞蹈教学十分有必要,能让学生找到一个与幼儿相处的好方法,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职高学前舞蹈教学与其他舞蹈专业进行有一些不同之处,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教学、表演和编导的综合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前教学中得心应手。而目前职高学校对学前舞蹈教学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一味地注重基本功和一些舞蹈组合,缺少让学生进行自主编导和自主训练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古板,教师也只是按照教案进行排课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缺乏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不能教一些学生以后能用到的实用知识。
2.学生基础差。职高学校的生源基础确实不是很好,很多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他们对学前舞蹈也没有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都是零基础,舞蹈专业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最好是去幼儿园进行实习,而一些职高学校缺少能让学生去实习的机会,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轨。
3.舞蹈专业课时分配不合理。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职高学校对舞蹈课的课时分配很不合理,最明显的就是课时太少导致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不扎实,本来职高的生源就不是很好,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学生的舞蹈水平很难得到本质性的提高。职高学校没有考虑舞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课时缺乏科学合理性,起不到真正培养学生舞蹈能力和学前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与幼儿相处的能力,职高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有清楚的认识,便于学生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抓住教育的重点,抓住舞蹈教学的合理方法。因此职高学习要对学前舞蹈教学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去编排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特别是要结合幼儿舞蹈步伐的特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是与幼儿打交道,因此可以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丰富学生面对幼儿时的舞蹈教学经验。
2.适当降低课堂中的技巧训练难度。职高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舞蹈的基础,他们的身体基本发育完成,对那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很难完成,但是他们正是出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去编排一些适合幼儿的舞蹈动作,这对他们以后的学前教学工作由积极作用。如芭蕾舞、中国民族舞蹈、幼儿集体舞等舞蹈的编排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避免由于肢体协调性而耽误学生的舞蹈学习。
3.增加学生实习的次数。实践是让学生将舞蹈学习成绩展现出来的最好机会,学校要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与周边的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学前教学专业的毕业生以后大都会去幼儿园工作,他们在学校获取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幼儿园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职高学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增加学前舞蹈教学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次数,特别是注意要让学生亲临学前舞蹈教学的课堂,通过参观别的老师的舞蹈教学过程,发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殊性;启示
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就用简单粗糙的线描图形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个人的发展与幼儿时期对想象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被推上了日程,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投入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使美术课成为培养学生美感、美德、美术技能的阵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美术技能的教师队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发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幼儿教师。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婴幼儿的教育,其中早期的启蒙教育深受重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逐渐从教育专业中凸显出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综合的发展,确保幼师不但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对艺术课程进行吸收和运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人群,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学前教育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为0~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婴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教育是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人的终身发展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力资源水平做基础性贡献。美术类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性。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确定了美术类学科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相互连接的桥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学习美术类课程,掌握课程的基本要领,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一些基础的课程,通过基础的艺术课程来对幼师进行综合的培养,学前教育基本的艺术课程包括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其中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基础课程的一门专业,贯穿学前教育美专业始终的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美术类课程即是技能训练,又是审美素养的培养,美术类基础知识与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各种视觉形象的特殊特性。激发学生们的个性思维,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其视觉形象的表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幼师学生掌握美的规律,正确的认识美、欣赏美、翻译美、理解美、并有能力创造美,为今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视觉图像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大背景,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掌握丰富的美术类课程的特征,熟练运用这些特征,去完成将来的儿童美术基础教育重任。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将孩子引进艺术殿堂的起点,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使学生的修养和内涵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懂得爱美之心,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现状
2.1缺乏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是从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毕业的学生,没有进行系统专业的幼儿美术心理知识的学习,缺少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只能从“专业美术”角度来对学生做要求和指引,为其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后果很严重。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学的美术课没有培养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美术能力,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到高考的特殊训练,一般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美术的基本功,只传授专业美术技能,会严重打击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们没有接触到幼儿心理与生理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没有掌握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课程设置上来讲,专业的艺术院校分科比较细,可是学前教育美术类的基础课程一般只是素描和色彩,一般情况下专业院校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手工、美术欣赏、绘画、图案等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应用得到,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并没有专门开设这四门课程。有很多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是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掌握其中的教学技巧,很难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2.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适应新形势的专业实践型美术教材无论任何一学科都是依据教材来实现教学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学科还沿用传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材,这套教材内容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系统性强。过于强调美术造型技能、技巧的教学与训练,但是这套教材据今年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本无法与当下人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步。这套教材的内容,美术鉴赏的内容单一,把技能训练作为美术课程的首要任务。理论知识的介绍占了教材的绝大部分,根本没有与现代媒体结合,教师只是着重讲述造型的基本方法,同时还缺乏对优秀幼儿美术作品的介绍,忽视了学生对于绘画造型美感的认知体验。内容较多,难度偏高,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所引导的写生造型上,学前专业的普通学生,没有接受过高考美术训练,根本没有专业的能力去完成。在美术类基础课的教学上,没有针对绘画造型的形式美感做出深入鉴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感受美、翻译美的基本审美体验,教学偏重技能,学生使用的基本教材严重不足。
2.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上所传授的都是传统的内容,单一的素描课程教学内容,很难满足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美术基础训练课程的需求。虽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专业性强,但是学生们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很难适应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背景下形式多样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层次不同,学生们的年龄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教材和评价标准却不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同一水平的理论能力是很难的,无差异的评价标准也是不科学的,让学生头痛更让老师们难以适从。有一些学校对专业美术课的认识不足,评价局限于保持课堂高度的纪律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作品的鼓励,美术有了开阔性,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过分的强调保持卫生清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限制学生的创作能力。
3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中得到的启示,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3.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师资队伍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包含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等四方面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思想。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艺术活动,感染幼儿的心灵,开发幼儿的心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快对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幼儿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扎扎实实的与幼儿美术教学有关的知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将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有效地融入到学前专业的美术课中来,实地参观和学习一线幼儿园的美术课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这一角色。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教师要牢固的掌握,当幼儿园开展活动、环境布置还是玩教具制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美术技能。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发现自己所处的状态,掌握幼儿园需要的美术技能技巧,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创新美术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更贴近实践。
3.2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为三年,制定新的课程结构,可以尝试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幼儿园教学需求相结合,为将来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打下基础。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比重,将欣赏内容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应强调结构素描,减弱明暗关系,加强线描写生,可以将各种生活用品作为描绘的对象。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色彩美汲取灵感,减弱写生色彩教学。精美的图册、可爱的玩具、时尚的装饰品,都可以作为学生鉴赏色彩搭配的对象。应结合幼师的专业特点融入可爱的卡通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还可以绘制童话故事,促进实现素描教学的活学活用,还能实现学生延伸相关的美术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设计制作,将体现个性化美术设计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还可以使用环保材料加工成玩教具范本,提供给幼儿园。在实践中,学生在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们在手工教学中不断挖掘新材质,使无价值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在幼师手工课教学中,应不断学习,将好的资源、好的创意纳人到课程中来,在手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作出调整。调整各个阶段学生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理解能力强,对理论类知识的掌握更容易的,应该提高课程设计类的美术作业。起点低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好的,对实践性强的技能知识更易把握,可以先提高技能方面。幼师美术教学评价要体现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不应该是单一的标准,应该进行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多元评价。更不应该仅限在常规期末考试,绘画比赛、画展、基本功过关等各种形式的测试手段都可以采纳,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幼儿园所必需的美术基本功,增设一些卡通简笔画、折纸等技能方面的小测试。通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不但保证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完成课堂教学,还能够凭借自己好的技能完成教学。学校建立更加合理的美术课程评价系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艺术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造型美感解析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的增加,学前教育也更加的趋于科学合理,绘画造型美感解析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当下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感知美、翻译美、欣赏美等全方面的审美能力,制定出适合专业的美术课程,更全面地在绘画造型美感解析研究的基础上来完成技能训练。进一步促进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的教师要在造型美的认知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审美经验,制定出适合该专业学习的艺术课程,提高对艺术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社会培养专业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莎 单位: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2]解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9).
[3]邰康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决策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是实施教育政策的基础,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学前教育视为开展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也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一直提倡改革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重技能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好地完成学前教育工作。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时,我们应当大力加强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利用职业的特殊化来推动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普遍存在操作能力低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这样的毕业生与学前专业的目标人才严重不符,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偏理论、轻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实用型的人才,但实际上,不少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把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想政治、计算机等,作为主要课程来安排,占据大量学时,这就导致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课程时间减少。此外,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于教学论》,教师总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没有经过思考、讨论,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虽然很多学校安排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但由于重视就不足、安排时间不足等原因,最终见习也流于形式。
(二)课程安排于教育实践脱节
还有很多学校能够意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技能的训练,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键盘、美术(素描、简笔画、手工)、舞蹈、游戏、体操等等,但由于缺乏幼儿园的实际经验,并没有重视实用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匹配,学生对技能往往不能真正使用、不会用或者不能活用。
(三)实践教育观念滞后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部分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是独立的个体,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的时候,只靠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根本无法下手。幼儿的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在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生成教育智慧。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主要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他们在其中消化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和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几个方面,我们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各自的特点,恰当地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
(一)转变课程思想
职业教育应当是实践教学于理论教学的完美结合。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实践为中心,职业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转变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彻底转变思想,以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上升为实践理论,进而转变成职业能力,使学前教育的学生成为真正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为了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对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美术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早教实训室、阅读实训室、乐器实训室等,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实训室的建设应当以教学体系为基础,既服务于教学,又能增加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增加幼儿园实习活动
幼儿园是幼儿与教师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想让学前教育的学生真正掌握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开展工作,我们必须让他们深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去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学生认真参与专业的实习活动。实习活动我们也必须有层次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带学生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设置和整体的布置,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来获得。其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我们把学生带到幼儿园,让他们通过观察,把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结合起来,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我们让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实习,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适时给予正确、恰当的指导,学生才能够在体验当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25-03
所谓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培养专业幼儿教育人才的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要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龄前儿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体育教育任务,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质量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高校目前并没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导致其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符合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完善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式、突出“学”“园”结合教学模式;在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幼儿园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能够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偏差。所谓指导理念就是对体育课程的方向、方法与内容进行指导的系统思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公共必修课”来定位体育课程,即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科开展,同时使学生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没有将专业特色突显出来,更不能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加以反映.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方向脱节,没有对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以重视,无法满足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2.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职业针对性不突出。目前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体育发展与锻炼的需要,直接与职业针对性相关的,诸如幼儿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身体活动、游戏类、体操类所占的比例却很少。在课程改革中,虽然有部分高校改革了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缺乏广泛适应性与科学针对性,其中健身类与球类项目比重较大,而在幼儿体育活动中需要的体操类、游戏类、基本身体活动类内容则较少,甚至有些高校根本没有设置。
3.体育课程的教育方法不成熟。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还必须会教、会用这些专业技能与知识。但目前高校并没有专门要求学生如何教授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即缺乏系统性的幼儿体育教法知识的学习。而学前教育专业所针对的群体,也就是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受生理特征限制,其学习的过程和接受能力与大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别。因此所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还要充分掌握适合幼儿的教法,从而能够适应今后幼儿体育教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①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幼儿生理、幼儿心理、美术、音乐、体育以及相关的理论与课程。大多数高校在美术、音乐等课程所占课时数较多,而体育课程相对较少。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定位不准确,只是单纯地认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跳舞、会唱歌的人才就可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应以社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需要为依据,充分理解、准确定位体育课程与整体课程的联系,使课程体系内的体育课程地位得到相应地提高。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课时数量适时扩大,课程主要内容应涉及幼儿体育保健、基本体操(徒手体操、韵律体操、幼儿健身操、形体操等)、球类运动(拍球、运球、球操)以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幼儿园常见的体育活动,并对体育课程类别进行细化,将幼儿体操、身体活动指导、体育游戏创编、幼儿舞蹈等课程整合其中,这样才能使学前体育课程内容得到丰富,进而真正体现出体育课程与艺术、音乐类课程同样的重要性。经过准确定位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应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体育教育的特点。②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育方式来说,也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拓展与优化。体育课程除了要使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外,还必须具备职业针对性,将一些技术性较强、不适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内容进行删减,将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并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并通过“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组织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③突出“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学”“园”结合模式所倡导的是课程内容要与工作需要相符,以利于为未来将要从事的幼教职业,也就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快速适应、熟悉将来工作的过程与要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突出“学”“园”结合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课,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借助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充实提高,此外,学生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通过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幼儿园教学情境进行模仿,并进行模拟教学,以使学生讲解能力与示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达到培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2.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按照“强化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原则,以培养“有理论、懂教学、会组织、能示范”的人才为目标,从体育基本理论、动作技能等方面来构建学前教育体育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要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理论和运动能力的基本职业能力;第二阶段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重体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即独立设计幼儿体育教育的主题活动与实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将职业能力培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外部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上拓展视野、拓宽思路,积极顺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完善课程教育理念,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地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内容与方式,采用“学”“园”教学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真正实现为社会提供与培养实用的、学以致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玮.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71-73.
[2]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86-87.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法制出版,2010.
[4]郭剑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利用与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8):21-22.
[5]程秀兰,甄俊芳.陕西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3-8.
[6]赵岩.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35-37.
[7]赵南.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性质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26-30.
[8]颜晓燕.加强内涵建设突显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199-202.
[9]郑庆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4):40-41.
[10]黄翠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22):32-33.
[11]秦葆丽.构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吕梁学院学报,2011,(6):56-58.
[12]张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