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产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1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公司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公司资金利用的效率,体现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资金周转总是寓于资产管理之中,所以营运能力分析,又称资产管理分析。公司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资金周转都会受到影响,各企业的资金只有被经营环节顺利通过,资金的这次循环才算完成。供、产、销各个环节中,销售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只有销售出去的产品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收回投入的资金,以完成一次资金的周转。因此,可以通过产品销售情况与公司资金占用量。营运能力分析的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

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含义

存货周转率,又称存货利用率,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反映公司存货的销售能力和流动性。一般来讲,存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

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的销货成本与产品销售能力是成正比的,若存货周转率较低,表明公司销售不佳,必须重视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增强销售力量,加强销、供、产的衔接和协调。也就是说,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来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环节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同时。存货周转率也还可以反映存货的储存量是否适当。如果存货周转率过高,有可能是存货储存过少,造成生产窝工或销售缺货。如果存货周转率过低,有可能是存货储存过多,形成积压。所以,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存货结构合理和质量合格的指标。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存货周转,使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往往占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其周转流动的好坏不仅影响存货周转率,而且也影响到短期偿债能力。

为了分析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具体原因,在工业公司中,还可以进一步分别按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计算周转率,考查存货在供、产、销不同阶段的运营情况,评价各环节的工作业绩。

如果公司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则年度内各季的存货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情况下,平均存货不应只按年初和期末平均,而应按季度或月份余额计算平均值。

2.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时,产品销售成本数据取自损益表,平均存货取自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年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含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净额的比率,以此来体现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广泛应用,应收账款大量出现。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财务比率,用以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变现速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公司摧收账款的速度越快,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但也不可过高,过高则表明公司可能奉行严格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会影响销售量从而影响盈利。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高同时存货周转率偏低。如果应收账款周转宰过低,则说明公司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或者信用政策太松,影响公司资金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2.营业周期

周期是把应收账款周转以及联系到一起的一个指标,它指的是从存货-销售存货-收回现金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应收账款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即:营业周期;指的是需要多久能把存货变为现金。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通常流动比率也低,这就是营业周期与流动比率的关系。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应收账款周转以及存货周转天数。换句话说,决定流动比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说明,公司的营运能力大大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2

关键词:流动性;住房;消费;财富效应;VEC

中图分类号:F1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7(04)-0051-06

一、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文献回顾

资产的财富效应以1990年为分界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与传统的财富效应研究相比,1990年后财富效应的研究更加深化。一是财富效应的检验技术进一步完善。例如面板协整技术的应用(Dreger等,2006)[1]。二是对各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三是不仅研究单个国家的财富效应,还进行财富效应的国别比较。四是不仅分析资产价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还分析资产价值变化对住房贷款需求、货币流通速度和资产自我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其中,1990年后不仅研究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还研究不动产的财富效应。这是财富效应研究深化的重要特点。

从理论上说,资产的财富效应要受到系列因素的制约。例如,资产流动性的强弱,资产回报率期望值的高低,消费者的收入分布和收入状况,与资产相关的税收政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心理账户和消费计划等。由于这些差异,导致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出现差异,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看,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主要是住房)是有区别的。总体上看,住房资产的流动性要弱于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就要弱于金融资产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小。Levin(1998)[2]的分析发现,住房资产对消费基本没有影响。Tracy(1999)[3]等人认为,虽然住房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化可能比股价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动要大,但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可能要小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对于计划长期居住房屋的消费者来说,住房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有利的财富效应可能被使用住房的成本上升所抵消。Poterba(2000)[4]认为,由于自己居住而不能兑现的房地产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自住性的房产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长期资产。Campbell和 Cocco(2005)[5]认为,年纪大的自有住房者对住房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年轻租房者的消费对住房价格的变化不敏感。

然而,更多的观点似乎支持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要大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观点。Case(2001)[6]等人发现,住房价格上涨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股市的财富效应。Bayoumi和Edison(2002)[7]得到的一个主要结论是,住房财富对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股市对消费的影响。Benjamin等(2004)[8]以美国1952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其研究发现,不动产增长1美元使消费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增加1美元只能使消费增加2美分。持有不动产能够平滑消费并减少消费的波动性。

从国内看,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财富效应的研究。但是,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股市财富效应的研究上,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研究很少见,对其实证分析则更少。例如,卢嘉瑞等(2006)[9]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并检验其财富效应。段进等(2005)[10]、骆祚炎(2004)[11]和李振明(2001)[12]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贺菊煌等(2000)[13]和臧旭恒(1995)[14]分别分析1996年和1995年以前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研究的典型文献是,刘建江等(2005)[15]对房地产财富效应作用机制的分析。他们运用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增长。该论文没有进行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待加强。本文主要基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运用VAR和VEC协整等技术,以中国城镇居民1985―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居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寻求通过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二、基于流动性的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理论分析模型

Muellbauer(1994)[16]认为,基于流动性和资产所有权不同而引起的资产差异,会引起不同种类资

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Benjamin(2004)[8]的理论,家庭从金融资产St和实物资产Ht(主要是住房资产)取得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分为转移性收入Gt和工资薪金Yt。转移性收入Gt包括社会保障金、失业补偿金、食品供应票等。这样不包括财产性收入在内的可支配收入为Zt=Yt+Gt。一些因素将这两种收入转化为资产的价值。假设这些转化因素用bY和bG代表,则不可观测的人力资本和转移财富分别为转移性收入bYYt和bGGt。转移资产被看作是一项可以从社会保障等项目中获得收入的权利。工资薪金所得和转移性收入均用现金支付,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们形成的资产也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家庭从金融资产上获得的收入缺乏流动性,这是因为金融资产是一些受限制的养老金和保险金账户,从金融资产上获得的利息、红利和资本利得不会轻易被用来消费。住房资产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样,假定金融资产相对于住房资产的流动性为λs,则按照流动性加总得到的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转移资产、经过流动性调整后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即:

(三)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方差分解分析

各因素对消费影响程度还可以使用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用方差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

击的相对重要性。从表2可以看出,未来第一期至未来第七期,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都要弱于金融资产,也要弱于转移收入的影响。对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仍然是消费自身,由此可见消费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从第八期开始,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开始超过金融资产的影响,这说明住房资产有一种预期的财富效应(见表2)。

五、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低的原因探讨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住房资产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这与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住房市场的发育特征有关。

(一)住房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抑制消费的增长

目前住房价格过高,涨幅过大。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我国目前全国的房价收入比已超过7.8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房价收入之比则更高。上海8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相当于每户一年可支配收入的27.5倍[17]。住房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从1990年的4.77%增加到2004年的10.22%。骆祚炎(2007)[18]通过VAR模型分析认为,支出增长预期对未来消费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因素,但要强于预防性动机对消费的影响。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加剧了居民的储蓄心理。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Engelhardt(1996)[19]发现住宅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住宅资产的价格上升对消费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住宅资产的价格下降1美元却可能使消费下降30美分。中国近年来的情况表现为住房价格的上升。全国2001年―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增长指数分别为2.2%、3.7%、4.8%、9.7%①。住房价格的这种上升趋势引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发挥,抑制消费的增长。

(二)住房资产较低的流动性限制财富效应的发挥

Benjamin(2004)[8]认为,美国金融资产具有相对较低的财富效应。这与本文的结论相反。他认为金融资产财富效应低。这是因为居民金融资产集中在受到限制的几个账户如养老金和保险上,这些账户大约占到居民金融资产的75%,居民不能轻易地从这些账户中提走资金,也不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获得借款。但是上述情况在中国恰好相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体现在储蓄资产上,该资产的流动性相对住房资产来说要显著地高。其他金融资产诸如股票和债券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当然居民的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等资产则同样是受到限制的。相比之下,住房资产的交易成本则要高得多,交易过程也较长,尤其是二手房的交易。加之住房交易对于初始投资的要求较高,其流动性受到进一步的限制。流动性的不足限制住房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三)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

流动性约束理论是针对信贷市场不完善而提出的假说。总体来看,流动性约束降低了消费水平。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的两端分化趋势有所加强,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不高,增强了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住房价格的上升,一方面导致一个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由于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却使居民无法获得这种投资回报率。杜海韬等(2005)[20]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制约了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

六、发挥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增长

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房资产理应发挥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情况下,发展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应该采取措施,发挥住房资产促进消费的作用。

(一)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

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减弱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骆祚炎(2007)[18]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迫使居民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住房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加剧了居民的这种储蓄心理,抑制住房等支出的过快增长是当前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并促进消费。但是要注意的是,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是以住房价格不能过快增长为前提的,而且收入的增长不能明显落后于住房支出的增长。从当前看,最迫切的任务是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并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和需要。

(二)适当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

提高住房资产的流动性,能够改善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完善住房一级市场的基础上,要逐渐完善住房二级市场。住房二级市场目前存在交易法规不健全、对中介机构和交易主体的监管落后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近段时期来,住房市场的投机气氛较浓厚,使住房价格涨幅过大,住房价格过高。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效遏制了这种发展势头。今后一段时期,应该筹划住房市场发展的长期政策,促进住房市场的正常交易,保证住房资产的适当流动性。

(三)保持对住房市场的平稳调控

2005年3月开始的住房市场综合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是否继续实行这种较猛的宏观调控措施,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谢百三(2006)[21]认为,如果继续实行过猛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不利影响,政策的重心应该转向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向上来。笔者认为,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来看,住房资产的平稳增长有利于对消费的促进。解决当前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一方面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显著提高居民收入(例如可以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在民生问题和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上,政府要进行综合评判,取得一个相对均衡的政策。

参考文献:

[1]Dreger C, Reimers H. Consumption and disposable income in the EU countries: the role of wealth effects[J]. Empirica, 2006,33:245-254.

[2]Laurence L. 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 Journal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1998,36:59-83.

[3]Tracy J, Schnedder H, Chan S. Are stock overtaking real estate in household portfolio[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5):1-5.

[4]Poterba J. 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2000,14:99-198.

[5]John C, Cocco J. How do house prices affect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micro-data[R]. NBER Working Paper, NO.11534.2005.

[6]Case K E,QuigleyJ M, Shiller R J. Comparing wealth effects-the stock market versus the housing market[R]. NBER Working Paper,2001.

[7]Bayoumi T, Edison H. Is wealth increasingly driving consumption?[R]. IMF Working Paper, October. 2002.

[8]Benjamin John D, Chinloy P. and Donald Jud G. real estate versus financial wealth in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3):341-354.

[9]卢嘉瑞,朱亚杰.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经济评论,2006,(6):36-44.

[10]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消费经济,2005,(2):86-88.

[11]骆祚炎.近年来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7):10-13.

[12]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58-61.

[13]贺菊煌.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3-55.

[14]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995.239-246.

[15]刘建江,杨玉娟,袁冬梅.从消费函数理论看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J].消费经济,2005,(2):93-96.

[16]Muellbauer J. The assessment: consumer expenditure[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94,(10):1-41.

[17]赵晓:我们见证中国房价历史性下跌[EB/OL].news.wuhan.省略/466560.htm,2005-07-21.

[18]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58-62.

[19]Engelhardt G V. House prices and home owner saving behavior[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6,(26):313-336.

[20]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2):297-315.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3

【关键词】伊利;资产质量;EXCEL软件

一、伊利的发展简介

2005年11月,伊利通过了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006年,伊利集团品牌价值继续蝉联行业首位。2007年,伊利继续以全能冠军的角色领跑中国乳业。与此同时,伊利再次蝉联中国乳业的纳税冠军。从2003年至2008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2009年,伊利还正式牵手世博会,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由此,伊利将成为唯一一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为奥运及世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2010年,伊利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并进入世界乳业20强。2011年,伊利超额实现业绩增长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2012年,伊利牵手伦敦奥运会,再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连续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乳制品。

二、伊利资产项目分析

(一)整体分析

由表1可知,2013年在资产增长速度迅速,增长率达到70.37%,其中流动资产占较大比重,作出较大贡献,流动资产2013年较2012年增幅达到106%。2013年年末伊利集团母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68.42%,年初该企业的流动资产率为56.64%;2013年末该企业非流动资产率为31.58%,年初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率为43.36%。对比可知,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流动资产部分由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除了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两项外,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通过查该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可以得知,引起该企业2013年货币资金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的原因在于,企业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增加,企业与电力供应商达成协议,存入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该保证金在2014年3月31日前不能使用。该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伊利集团在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存入结构性存款,并在中国建设银行呼和浩特东达支行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货币资金、预付款项和其他流动资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40.31%、34.41%和17.09%。其所占比例有一些变化,2013年年初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预付款项、货币资金和存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67.86%、14.77%和9.86%。但流动资产仍主要来源于预付款项和货币资金。从流动资产构成的结构分析可知,该企业购货以预付款项为主,2013年期末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34.41%,期初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67.86%,占据了流动资产的很大比例。

(三)非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非流动资产部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非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四个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在建工程,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53%、12.72%、6.44%和230%。对比期初的非流动资产构成图可知,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基本固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72%、16.03%、2.23%和2.09%。对非流动资产构成对比可知,该企业期末长期股权投资比例比期初有小幅下降,但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期末比期初有所上升,说明在非流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上升。固定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由16.03%下降到12.72%,递延所得税资产由209%上升到6.44%,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很小,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非流动资产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上升,但影响不大。在建工程变化及其微弱,基本没什么变化,结构比较稳定。

三、结语

本文通过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的资产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了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方面的规模、变动情况和结构,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整体发展趋势;本文也仅对伊利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未来,研究者可以把本文方法拓展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中,结合伊利公司其他相关资料,对公司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参考文献: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4

关键词:资产结构;比重;优化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结构指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有的行业固定资产比重大;有的则固定资产比重小,流动资产比重很大;不同的行业资产结构比例应该有一定的不同。

一、企业资产结构的分类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即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大小,可以将企业的资产结构分为3类。

(一)保守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大。在这种资产结构下,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因为收益水平较高的非流动资产比重较小,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较低。

(二)风险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在这种资产结构下,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因为收益水平较高的非流动资产比重较大,所以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较高。

(三)中庸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介于保守型和风险型之间的资产结构。

二、我国企业资产结构的现状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因为能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资产结构,有效地清理企业现有资产,弄清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准确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所以使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且发展表现出快速而且稳定的特点。但研究发现,不少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一)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企业资产结构比例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例的失衡,非流动资产比例过高;二是各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重偏大,生产性固定资产比重偏小。

(二)资产余缺并存,利用率低下

资产余缺并存是指资产剩余与资产短缺现象的并存。目前不少企业一方面流动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这种与生产经营规模不协调的表现形式,都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能力,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其结果必然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主要行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将我国的行业划分为20个。这里笔者选取了制造业、关系民生的农业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批发零售业中的商业百货(以下简称商业)3个行业进行研究(以下所有数据来源于华泰证券个股信息披露,公司样本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07年中期财务报告)。

(一)制造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3家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证实制造业的资产结构大多为保守型的资产结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0.5左右,这是因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必须经常性地持有一定的货币资金用以支付各项目常性费用以及偿还债务;但是货币资金又是资金运动的暂时停滞,它将带来较大的机会成本,所以并不是持有越多越好。应收账款存在计提坏账准备的可能,存货存在毁损和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这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而且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越来越多必然影响到货币资金的持有,这将会加大财务风险,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所以表1中制造业企业虽然持有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项流动资产,却将这两项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得比较低。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表1中3家制造企业非流动资产比率(即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比流动资产比率(即流动资产/总资产)小,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就只有0.2左右,因为固定资产有投入资金多,收回时间长,变现能力差,风险大的特点。值得考虑的是,固定资产比率过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又会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这就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进行配比,仅根据表1数据估计制造业固定资产比率在0.1-0.2之间较为适合。

(二)农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随机抽取的4家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重平均达到 48.97%,表明农业企业比制造业对流动资产的持有比例略低,占总资产的一半左右,属中庸型的资产结构。通过对具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表2中3家上市公司的存货几乎占到流动资产的一半,这与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形成的原因可能与其经营特点有关。制造业产出的仅仅是产品,而农业产出的还可能是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如“登海种业”经营米种子生产,自育农作物杂交种子销售等,这些存货就可能是用于下次生产的生产资料,这就需要他长期持有一定的数量。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在表2中4家上市公司中,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的比率较为平均,将农业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制造业的相比,发现农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率较制造业略高一些。

(三)商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随机抽取的4家商业上市公司中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比其他行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都要小,平均值在0.38左右,证实商业企业的资产结构是一般为风险型的资产结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平均介于制造业和农业之间,可能和其经营百货零售为主有关,既不需要将存货控制得像制造业一样低又不需要像农业一样保持持有一定的数量。比较看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占其流动资产的比率和其他行业具有相似性。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由表3可知4家上市公司中不仅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较大,而且其固定资产净额占比相对其他行业较高,占总资产的0.3-0.5左右,这也是商业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明显区别,商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类别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楼盘、地产等占固定资产的大部分,而其他行业主要是机器设备占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

四、主要行业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启示

为提高企业效益,不同行业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为没有一种对所有企业都适合的资产结构。企业只有对各种不同资产结构的风险和报酬进行全面、综合的估量和权衡,才能确定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取得较优经济效益的资产结构。所以应注意分行业优化资产结构来提高企业效益。

(一)制造业

制造企业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资产结构一般为保守型资产结构,即流动资产率较高,非流动资产占比较低,并且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还必须注意与流动资产匹配,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二)农业

农业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无形资产率来改善企业效益,即可以通过研究新产品的技术,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来提高企业效益;还可以适当加大固定资产的比重,或采用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效率,最终提高农业企业的效益。

(三)商业

商业企业应该注意处理好资产的比重。从盈利性看,如果企业流动资产较少,意味着企业较多资产运用到了盈利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上,从而使整体盈利水平上升;但从风险性看,企业流动资产越少,也意味着到期无力偿债的风险性越大。其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产水平。

本文通过随机选定3个行业12家上市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较少的样本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颇;另外,随着理论界一直主张赋予人力资产与物质资本相同的产权,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可能由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跟进。

参考文献:

1、钭志斌.上市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2、赵林华.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王怀明,闰新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

4、白喜波.资产结构与公司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兰州学刊,2007(6).

5、祝建军.企业效益与资金结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5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表明企业使用流动资金的效率下降,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因为流动资产周转率越低,同等流动资产下企业的利润就越少。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其意义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创收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创收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流动资产分析范文6

关键词 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营运资本需求;聚类分析

一、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配比

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其根据企业对营运资本持有量的高低分为稳健型、适中型和激进型。另一个是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其主要是就如何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而言的,一般也可以概括分为稳健型、配合型和激进型。在营运资本管理中,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会影响到融资政策,反过来,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也会制约着投资政策。因此。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就必须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不同收益和风险特性之间进行选择。如何更好地将三种不同的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科学地配合在一起,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整体的风险和经营业绩水平。

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投资和融资策略相互配比如表1所示。

(一)稳健型策略

即稳健型投资政策和稳健型融资政策相互配比(也就是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在该种策略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低,因此企业盈利能力最低;同时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例较低,因此其到期不能偿还负债的风险也最低。

(二)中庸型策略

即稳健型投资政策与激进型融资政策相配合(高流动资产比例与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或者是激进型投资政策和稳健型融资政策相配合(低流动资产比例和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在该种策略下,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在时间和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的配合,故风险与获利能力居中。

(三)激进型策略

即激进型投资政策和激进型融资政策相配合(低流动资产比例和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由于流动资产比例最低,该策略具有获利能力高的特征,但同时高流动负债比例给企业带来的偿债风险也最大。

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管理政策的聚类分析

(一)指标及样本选择

1 指标选择

(1)以流动资产比例和营运资本比例反映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

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总资产

营运资本需求比例=营运资本需求/总资产

其中:营运资本需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部分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一(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部分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

(2)以流动负债比例反映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

计算公式:流动负债比例=流动负债/总资产

(3)以投入资本回报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投入资本回报率=税息前利润/投入资本(或占用资本)

其中:投入资本(占用资本)=短期借款+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2 样本选择

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系统》,为了使结果更有说服力。在样本的选择上笔者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与ST、PT公司,将2003-2006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

(二)假设前提与研究方法

1 假设前提

(1)不考虑行业因素对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的影响:

(2)假定利率是固定不变的:

(3)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2 研究方法

使用SPSS软件对2003-2006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样本的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负债比例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先进行分年度聚类分析,而后对所有样本四年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再从总体上进行聚类分析,以期找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的政策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

(三)聚类分析结果

1 分年度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分年度的K-Means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和2004年的聚类结果比较雷同,分为两大类:大约有一半的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为68%。流动负债比率为45%-48%。营运资本比率为2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3%-5.9%;另一半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为36%,流动负债比率为32%-34%,营运资本比率为5%,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并且其F值都比较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005年与2006年的聚类结果比较相近,大约有99%以上的公司聚为一类。2005年其流动资产比率为47%左右,流动负债比率为37%,营运资本比率为12%,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2006年流动资产比率为56%左右,比上年有所上升,流动负债比率为47%。比上年上升了10%;营运资本比率为15%,比上年上升了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并且其F值除了流动资产比例比较低以外。其他都比较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 加权平均后聚类分析结果

不考虑时间因素,将2003-2006年的数据全部加权平均后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的指标都通过了F检验。

1 从分年度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年和2004年有一半的公司属于低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中庸型策略,营运资本需求比率为5%,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另一半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营运资本需求比率为2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6%。但从2005年开始趋于统一,2005年和2006年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该种策略下的风险与盈利能力最低,从表2可以看出其投入资本回报率只有5%-8%。

通过以上2003-2006年的流动资产比例与流动负债比例数据,笔者绘制出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的趋势,营运资本管理的投融资政策有由稳健型逐渐趋向于中庸型的趋势。

2 从加权平均后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共有1026家上市公司(占总体98%以上)聚到第五类,其流动资产比例平均值为51%。流动负债比例平均值为42%,营运资本需求比率平均值为13%。投入资本回报率平均值为5.7%。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后的总体结果与分年度聚类的结果保持一致,它们都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