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1

关键词:合理膳食;健康教育;饮食行为

现今社会食品安全事件不绝于耳。各种让人痛心疾首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毒瘤,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给人民群众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使下一代的健康发育成长有了更严峻的考验。

一、小学生合理膳食健康教育亟待重视

既由于社会现状,食品的各种隐忧,也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更为优越,青少年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下,食物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孩子却缺乏健康的意识。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社会饮食卫生安全问题频现

“三鹿”问题奶粉、地沟油、问题银鱼用福尔马林、洋快餐速生鸡、双汇瘦肉精、雀巢致癌婴儿食品、催熟芒果、染色馒头、万能牛肉膏、毒生姜、墨汁红薯粉、零食糕点膨化剂……诸多食品问题事件不绝于耳,食品卫生安全的公信力已经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令人担忧。

2.青少年儿童饮食行为习惯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家庭对子女物质上的给予过于迁就顺从,而父母长辈宠溺孩子,往往对孩子的饮食喜好也十分迁就,孩子饮食健康意识低,不清楚什么样的食物对自己的生长发育有益,往往单纯依靠味觉去选择食物。致使大多数孩子养成偏食、挑肥拣瘦,多吃零食,少吃蔬菜、水果、米饭等营养食品的饮食习惯。再加上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在各种隐忧之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饮食上有了更多让人忧心的状况。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对小学生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膳食健康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

二、针对现状对学生进行合理膳食健康知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也更为看重。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成为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1.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膳食健康教育

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膳食健康的重要性,才会在自己平时的饮食当中更加注意。对小学生的膳食健康教育不能依靠生硬的课堂讲说,更多的时候要找准时机,利用身边的例子或者真实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在社会上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适时地以之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关于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又或者以身边某某小朋友不注意饮食健康,随便吃街边小吃以致肠胃不适等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用反面教材加强学生的注意程度。

2.膳食健康教育必须家长配合

父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导师,在饮食习惯上的养成也是一样,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多是向父母学习的。因此膳食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育工作者在膳食健康教育这一问题上,要多与家长沟通,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饮食情况和习惯,向家长灌输青少年膳食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合作,才能更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饮食习惯得到更好的指引,这样,学生在学校能得到老师的教育,在家中亦能有父母管教和约束。

3.身教重于言教

在生活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假如父母喜欢吃零食,那小孩就一定也经常吃零食,而假若父母较为注重饮食健康,在日常饮食当中少接触油炸、肥腻的食品,那孩子们也能对这一类食品很少接触。小学生还处于发育阶段,各种行为动作仍然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孩子在饮食上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并形成自己的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家长明白身教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上做到以身作则,不能一边在言语上对孩子说教批评,一边自己又在行为上“犯错”。

4.经常提点,反复教育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2

1、立足实际,取长补短,完善监管协作模式。

2、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3、提高各种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掌握“快捷”“方便”“最新”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保;实施措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商想利润命想长,安全先保康健来。正是所谓“民以食为天,命以质为保”。经济世界化之际,生活富足之时,生活百姓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健康长寿成为生活质量的检测指标。2011年中国出现了牛肉膏、毒豆芽、“瘦肉精”、问题馒头、膨大剂、地沟油 、鱼浮灵(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塑化剂、染色黄花鱼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弦又绷紧了,很多人对屡次出现问题的食品添加剂也谈“添”色变。那么,实施“食品安全,质保先行”策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具体策略如下:

1.立足实际,取长补短,完善监管协作模式。

我国北方小麦,南方大米,动物蛋白摄入主要以猪肉为主,这说明我国粮食和猪肉在饮食方面占大比例,我们有理由对这类基本食品安全提出要求。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由多头监管向集中监管过渡,从食物链重点环节监管转向食物链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转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越来越趋向于走兼并、垂直、高效的管理构架,强化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倡导由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监管模式。美国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英国2000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监管和制定各种标准,每年向国会提交工作报告。而中国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在监管部门职责划分方面找到原因,以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为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归农业部管;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归工商部门管;按照《食品卫生法》,归卫生部门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归质监部门管。但现实中,豆芽到底是哪个属于或哪些部门的职责范围内的,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面对这一趋势,法学界人士也建议,在目前我国监管模式很难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更应该是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监管模式。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是要把分兵把口和协调机制配合起来,实际上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必须要依法、科学和公开。

2、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要想百姓的餐桌绿色化,降低各种污染,就必须大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不可手软。具体措施:首先,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其次,加强食品市场的法律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惩罚,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在调查中,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认为监管不力和诚信不足,是目前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满的最主要原因。如:从2006年9月13日到15日,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共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事件发生后,生猪来源被锁定在浙江嘉兴。调查还显示,这批瘦肉精猪肉还拥有当地合法的检疫证明。随后媒体报道,养殖、销售瘦肉精猪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归案,却再也没有关于相关部门问责的消息。五年之后,瘦肉精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次因为和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联系到了一起,成为舆论的焦点。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于瘦肉精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报道就屡见报端,2005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治理的工作通知。然而,瘦肉精的幽灵始终在市场上徘徊,甚至直到现在,普通消费者也很难判断,瘦肉精到底有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真正消失。根据《食品安全法》,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但是,惩处法律没跟上,惩处力度不够,法律监管方法能否行之有效呢?

3、提高各种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掌握“快捷”“方便”“最新”的检测技术。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3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人体急性中毒。铝离子在人体内难以代谢。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伤。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建议成人每人每天铝元素摄入量应控制在4 mg以下。

大多天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不高。人体摄取的过量铝主要来自含铝添加剂。我国食品加工业经常使用的含铝添加剂有10多种。我们常吃的面粉制品、油炸面食和膨化食品等都要使用含铝添加剂。

从2014年7月1日开始。我国对含铝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做出了调整。撤销了3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馒头、发糕等面粉制品中不能添加明矾等含铝添加剂。以及制作膨化食品时不得使用任何含铝添加剂。

控制铝摄入量必须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检测发现:我国4成儿童的铝摄入量超标。年龄越小相对摄入的铝量越多。相对儿童来说。最主要的铝摄人来源是膨化食品。而铝摄人过多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引导食品行业规范生产、销售,我国决定大幅削减明矾在面制品中的使用范围。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4

儿童正处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自然希望给孩子的食品安全提供最好的保障,儿童食品往往外形设计好看,还都有各种各样的健康功效,自然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但实际上,儿童食品跟成人食品并没有本质区别,它并不是保证儿童健康的天使。

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14880- 2012)问答》第29条对儿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儿童就是已满36个月但不满15岁的孩子。由于36个月龄前的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消化机能)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从营养需求来讲,3岁以后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的食品并没有明显差别,也没有特殊的规定。只有婴幼儿食品是与成人食品有所区别,如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婴幼儿食品有不同的标准。

很多“儿童食品”都会宣称自己添加了“保健成分”,宣称有各种各样的“健康功效”,然后就卖出高价。不过,绝大多数“保健成分”的“健康功效”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都是营销噱头,还不如多样化的常规饮食经济实惠。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最好也不要过分迷信所谓的“儿童食品”的健康功效。

至于儿童食品里的添加剂,也不是魔鬼,只要合理使用并不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照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确保食品安全;政府也应加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5

食品安全饮食健康青少年书评“2012,皮鞋很忙”,这句蹿红网络的流行语饱含了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和愤慨。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发达了,物资丰富了,老百姓反而吃得胆战心惊,没有了安全感。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馒头”到“皮革胶囊”,人们陷入了“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地去吃”的焦虑之中。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的周围环绕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疼爱都化作丰盛的饮食。然而,面对食品造假、添加剂滥用的重重包围,怎样才能使孩子吃的安全和健康,就成为让人最揪心的事情。要想使食品安全状况从根本上得以改观,自然要依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依靠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但这有一个过程,不要奢望明天早晨眼睛一睁开,我们的食品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准。在现实情况下,孩子们该怎么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青少年学习和了解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才能满足他们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的需要,为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读本》丛书,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推出的一套优秀科普读物。

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品种繁多、色泽鲜艳、可口诱人的大量食品,但是,如果这些食品不安全摄入,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目前,肥胖、偏食、盲目减肥、营养不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与其让生活来被动的选择我们,不如主动去选择生活,汇集众多食品专家、营养师、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智慧和心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读本》丛书,内容涵盖了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与食品有关的方方面面,从一日三餐的科学搭配到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到食品的选购与保存,还有食源性疾病及食物过敏的识别与预防措施,而这些,正是目前一些学生的认知短板和行为缺陷所在。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告诉小读者,怎样才能吃得安全,怎样才能吃的健康。这些浸透着经验和阅历的谆谆之言,堪称字字珠玑,也正是这套书的精华所在。

现在市面上的许多少儿科普图书,要不就是流于肤浅,孩子学不到什么科学知识;要不就是过于繁琐趋于成人化,深奥难懂,难以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这套书采用了差异化定位,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构成及认知规律,分为拼音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四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拼音版和小学高年级版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问答形式,寓科学知识于故事或漫画中,简单的文字、少儿化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幽默的风格有利于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初中版和高中版语言文字优美,知识严谨,插图精美,作者用不多的笔墨,很轻松地讲清楚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与市面上介绍食品安全的其它图书相比,这套书通俗易懂,说理透彻,切中要害,书中提炼的方法和技巧看了就能懂,学了就能用,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读本》丛书的贡献在于,让食品科学时尚起来,让食品知识通俗起来,让食品安全普及起来,相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从这套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太阳,这套书无疑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良师益友,可以帮助孩子告别不良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充沛的精力迎接学习和挑战,让明天的太阳更灿烂。

(上接第102页)形绕圆点转动变化。正常显示后将其修改为90°。

采用方向阵列提升楼梯阶级,然后尺寸增量选择90°修改为18。(20级台阶平分360°)

另还可以用扫描将第一级台阶绘制出来,截面和底面标注一纵向尺寸方便修改增量。直接用轴阵列出来,尺寸选择纵向尺寸修改增量为5,这样更加容易完成。

3.曲线阵列的问题

一个20高的阶梯钉沿着一条曲线进行阵列。同学们使用曲线阵列的时候参照的曲线直接选择了该曲线,结果和想象有点不符。为什么会出错呢,因为阶梯钉20高,阵列的时候以它的中点为基准参照曲线来进行阵列。直线时没问题,一进入圆弧斜线,麻烦就来了,阶梯钉偏离了参照曲线。针对这个问题,只要将原曲线向上偏距一半的高度20/2=10,让阶梯钉中心严格沿着偏距曲线阵列即可。

三、学习阵列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分析设计图形

要灵活分析设计图形,选择设计好要用来阵列的每一个对象。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阵列能否成功。

2.活用构造直线代替中心线

要活用构造直线代替中心线。因为中心线没有方向性,增量阵列角度超过180°时就回到0°。无法实现整个圆周的阵列。使用构造直线代替中心线,可以实现从0~360°的变化,自然地实现整个圆周的阵列。

3.选用适当的阵列

实际的阵列中,同一个阵列可能能用多种方法实现,选用适当的阵列不仅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还可以加快设计效率。出错时要懂得正确分析,找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4.多个特征组合

多个特征可以组合起来,然后再进行阵列。

5.培养正确的构图思路

培养正确的构图思路,灵活运用各阵列的参数配合。

6.勤学苦练,实践出真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练习,才能更好的提高技能水平。

本文通过介绍三个阵列特征实例的思路及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阵列特征的使用,并在熟悉上述阵列操作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用好阵列,提高设计效率。在实际的设计学习中,还会遇上更多的阵列的难题,这就留待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慢慢体会了。

参考文献:[1]钟日铭.Pro/ENGINEER Wildfire3.0基础入门与范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范文6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内涵; 社会原因; 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50-02

1 对食源性疾病内涵的全面认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取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1]。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这一定义,给予更科学、全面、深刻的理解。

1.1 深刻把握疾病谱的变化趋势 勿将食源性疾病等同于感染性或中毒的疾病,而将因摄食引起的大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除在外。例如:人体摄入农药残留超标的水果和谷类食品、兽药残留超标的兽肉、禽肉产品、铅含量超标的茶叶等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对人体危害,但经过食物链富集,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并出现慢性病变。

1.2 深刻把握致病因子的全面性 勿将因摄食引起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素缺乏和营养素过剩)和食用搭配不当引发的疾病排除在外。维护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素,但营养素过量同样会损害人体健康。例如:脂类物质是人体必须的一种基本的营养成分,具有供给能量,构成本身的成分,提供必须脂肪酸等功能,但摄入量过高,就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2]。食物本身是比较安全的,但食用时因搭配不当或加工方法不当同样会产生一些致病因子。如:红豆与羊肚、鲫鱼与蜜、南瓜与带鱼等同食均会引起食物中毒,食物在高温油炸、腌制中产生亚硝基类的致癌物质,生吃海鲜产生肠道类疾病等等。

1.3 既要考虑人体对食品致病因子承受能力的个体差异,又要明确食源性疾病的标准 不同个体,因其身体素质、精神状况和适宜能力不一样,对摄食中的致病因素的耐受性不一样。食物中含致病因子达到何种程度才算是食源性疾病,要有明确的标准。

1.4 克服认识上的缺陷 提高对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系统性。对于食源性疾病,由于人们的认识存在时代缺陷、内容统性、标准缺陷,使人们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操作上缺乏系统性,往往出现重产品申报审核轻监督管理,重生产领域督查,轻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消费领域的指导,重事后责任追究,轻事前的预防管理,结果导致食源性疾病频繁发生。

2 影响食源性疾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三种因素的影响:1)食品危害,包括各类食品污染和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元素量与质的改变;2)危害发生的概率;3)食品消费者对危害识别的能力和身体对危害的敏感性。而这三种因素都与人及其社会活动有关,都会受经济、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影响。

2.1 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激烈剧增,耕地面积的大大减少,使食物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人们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激素和转基因技术等手段缩短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提高动植物的产量。然而,由此引发的对食品源头的污染和食物营养价值的下降成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2 工业化、城市化、贸易全球化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贸易全球化水平的提高,使食品受到污染的物质的种类和频繁率迅速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增加了食品污染源的种类,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和促进,食物链变得更长和更复杂,食品加工的品种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使食品受到污染的频率越来越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就会有大量的人处于危害之中,贸易上全球化,更加扩大了这种危险影响的范围。

2.3 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在外用餐的人数和次数越来越多,而在家用餐的人数和次数越来越少,食用方便快捷的食品加工成品越来越多,而食用自己制作的新鲜食品越来越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者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国际旅游和移民的另一问题是将食源性疾病传播到其他国家,旅游者出国后可能被感染,返回家园时也给本国居民进口了一种疾病。据有关方面报导,在某些国家进口的食源性疾病比例相当大,如斯堪的纳维亚80%-90%的沙门菌病是进口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间志贺菌病增加了5倍,某些国家80%以上的伤寒热与旅游有关[3]。

2.4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对人们的食品安全教育相对落后,人们的食品安全知识相对缺乏,这就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如农产品最初生产环节,使用不易降解的剧毒农药;食品加工环节加工条件简陋,缺乏食品卫生知识,操作不规范;食消费环节,不注意合理膳食结构和食物的合理搭配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对食源性疾病的应激处理能力存在差异。经济发达的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相对健全,检测手段和技术相对先进,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强。

2.5 饮食习惯和风俗文化的影响 食品和食品消费既是一个营养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确定食品的营养项目、食品的制备方式、食用的条件、受宗教礼仪、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反映了基本的文化、生活条件、和民族的自尊。然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对增进健康和引起疾病两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助于食品卫生习惯包括:食物的彻底烧煮、水果去皮、通过盐渍或晒干以及风干保存肉食和水果等。然而一些地区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是有害的。例如在日本,人们喜爱吃生鱼,这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所导致的胃肠炎。在泰国北部人们喜欢食用发酵猪肉,这容易得旋毛虫病[4]。

3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食品生产和经营者为主体,健全的食品检测、认证、监管体系以及完善的食源性疾病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为依托,全员参与,全程跟踪的预防控制体系。

3.1 政府要明确责任,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食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全过程的法律规定,明确食品安全品质的特征和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减少食品生产的源头污染。

维护国家食品认证体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做好食品的认证。加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使食品安全的隐性特征与显性特征相符合。

3.2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公众在预防食源性疾病中的主体作用 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健康教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3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建立健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如:食源性疾病与危害的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环境污染物监测体系、危险性评估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WHO.食品安全[S].2001.

[2] 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