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美教育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1
从广义上来说,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节律的运动来抒感、表达思想的行为都可成为舞蹈;而表演的舞蹈艺术,则指的是以经过提炼的典型动作和鲜明的舞蹈形象,结合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等综合性艺术。
一、舞蹈的美学特征
1)舞蹈的第一个美学特征:舞蹈的形态美形态美是舞蹈带给我们最直观和最令人欣赏的美学特征之一。形态美主要表现在舞蹈的架势、姿势和造型这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舞蹈动作或静或动,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而根据配合音乐的节奏和声音大小而变化的舞蹈节奏,变化的舞蹈动作能够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一种直击心灵的形态美。所以在基础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动作和姿态中的形态美教学。2)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舞蹈的力量美舞蹈中的力量是通过舞蹈动作来体现的,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是柔性的。在我们观看的舞蹈表演中,有许多的舞蹈动作是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够完成,在完成这些动作的瞬间,所表现出的舞者的动作中的力量美和舞者心灵的力量,带给观众的美的享受。另外,舞蹈还讲究身形协调,动作统一,并且动作要有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舞蹈的力量之美。3)舞蹈的第三个美学特征:舞蹈的神韵美舞蹈自身所含的神韵美是我们对舞蹈精神的深层次上的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更是基于舞蹈的形态美和力量美之上的深度美学形式。将舞蹈的神韵美充分表现出来对舞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同样的,对观众来说,欣赏和理解舞蹈的神韵美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舞蹈的神韵美是整个舞蹈的精华,是想要通过舞蹈所表达出来的内在涵义。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因为舞蹈自身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只有积极开展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正确的舞蹈技法,更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强调审美观学习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中应提出正确的审美观概念,从建立审美观开始,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就是哪些动作是美的,哪些动作是不美的。通过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的区分美与丑,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审美观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日常锻炼和生活中纠正自己的不足,同时潜移默化,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养成学生正确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将审美教育融入进去,将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实地演示、观看名家的舞蹈视频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了解审美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并借机锻炼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3、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要相结合舞蹈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运动,虽然舞蹈中的审美教育很重要,但是不能只在乎审美教育而忽视舞蹈本身的特点。只有做到将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才能共同发展,这也是培养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舞蹈与审美教育的之间的关系
1、舞蹈教学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和服务对象舞蹈教学时审美教育的开始于基础,最终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环境,而开展审美教育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舞蹈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舞蹈教学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基础,而审美教育为舞蹈家偶尔发展服务的。
2、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必然促进舞蹈教学的艺术发展在高质量的舞蹈教学中肯定不会缺乏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正确的审美观,才能保证舞者和观众真正了解舞蹈中想要表达出来的内涵,从而达到更好的欣赏层面。
3、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舞蹈教学的审美教育两者之间不仅相互依存,更是相互发展的。实际上两者的目标相同,舞蹈教学写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最终到达跳过教学质量的目标;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舞蹈的艺术性,从这一点上来看,两者殊途同归。
四、审美教学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1、审美教学促进了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当舞者接受过审美教育,建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加入更多的美学元素。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促进了整个舞蹈领域的发展。它不仅能够让舞蹈教学的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素质进行创新,促进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2、审美教育的开展促进了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审美教育的开展,为舞蹈教学提供了美学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够领会到舞蹈所传递的思想,并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审美观的促进作用。
3、审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有人欣赏舞蹈,才会有人发展舞蹈。舞蹈教学为审美教学提供了土壤,而审美教学为舞蹈教学提供了发展与指导。如果审美教学不能落实到实处,学生做不到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而观众就更不能发现和领会舞蹈的深度美,长此以往,就会没有人欣赏舞蹈,舞蹈教学也会走向衰落。因此,审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杨爱胜《艺术科技》2012年10月24日
[2]《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樊艳.傅丽娜.刘瑜《科学导报》2013(14)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逐步走向社会的启蒙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当作一个专门课题。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有效方法。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画画儿”,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形象思维,培养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为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仪表美素质教育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优裕的环境中,父母的娇惯下成长起来的,普遍存在一个“懒惰”的心理,不愿动手、动脑,甚至有的学生经不住现代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热衷于穿奇异服装,留怪异发型等,面对本来活泼可爱、应茁壮成长的青少年学生们,应通过素质教育使他们对美有正确的认识与追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呢?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仪表美入手。让学生从认识美、鉴赏美的角度自己谈谈什么是仪表美,说出自己作为学生应怎样打扮才能达到美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仪表是因人、因事和需要而异。比如:各行各业具有自身待业特征的制服,有的庄重大方,有的威风凛凛,有的潇洒飘逸,有的自然朴实。我们也可以根据身边的实际,循循善诱,结合学生们学的《落花生》、《皇帝的新装》等课文的内容,道出人生美的真谛。如养路工身穿黄红色的工作服在路上修路是为了安全,让过往的行人能看到他们,能想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才换来脚下又平又光的道路。又如环卫工人带黄色帽子,穿着黄色马甲,没日没夜地清扫着大街的垃圾污物,虽然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但正是因为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才给人们创造出干净、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生活在美好舒适的环境之中。别看他们的穿着并不耀眼夺目,但那衣着、那形象却在人们的心中闪烁着一种美的光辉。引导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家庭情况,结合自己的学生身分,穿着、打扮、发型、服饰要干净整洁,落落大方。要求学生自己去创造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破了要自己补,要靠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能依赖家长,依赖社会,能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培养了学生自理能力,使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受到素质教育。像《打石工》、《盲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作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方面有重要的人生教育意义。
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健全的审美心理,在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中实施遵纪守法,自律自重方面的素质教育。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两臂已断失,但那雕刻地极其完美的形体仍使人感到它是完美无瑕的,女神的丰腴饱满的身体与端正、大方,具有古希腊妇女的典型容貌,使整个雕塑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这幅作品充分表明了古希腊作家的审美观念。另有《大卫》、《蒙娜丽莎》、《自由领导着人前进》、凡高的《自画像》等不朽的美术名作,都具有强烈的情感陶冶功能,通过鉴赏名作,使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得到了充分而协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健全的审美心理。
在培养学生心灵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的高尚情趣,培养学生在群体生活中相互尊重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设计美的环境,创造美的氛围,追求和达到美的理想境界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美的过程中,也必然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感染,相应的“知”“意”心理内容也得到了协调发展。心理结构也日趋完善。像《仇娃参军》《开国大典》《艰苦岁月》《刘胡兰就义》《血衣》等现代艺术作品以英雄模范事迹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的道德风尚,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社会弘扬的真、善、美,哪些是社会唾弃的假、恶、丑,在自己的心灵上筑起一道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黄毒侵蚀的防线,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良好品格和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良好心态素质。同时在行为上表里如一、尽善尽美,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比如“每个学生每周一件好人好事”、“雷锋精神在我校”、“向抗洪英雄学习”、“我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陶冶心灵提高素质,有利于德育的开展。
三、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平衡协调地共同发展,让学生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想象力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过分重视语言,数理化等“主课”的死记硬背,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体育、生理、社会、劳动教育等“副课”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现代科技,推崇的是创造科技,现代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若没有充分的想象力。何来创造力?同样一幅作品,不同的学生根据作品的线条、色彩、形体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力,能在心里唤起用言词不能表达的不同的微妙感情。美术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而且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形体的想象,进一步领悟到丰富的艺术内涵,大大增强想象力,直觉感悟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美的作品,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3
【关键词】审美教育 情感 人文性 以情动人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它各种审美对象对人的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其核心是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来塑造人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美育就是情感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情"是它的灵魂,我们要靠它来敲开受教育者心灵的大门,用"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语文教育中没有知识传授不行,那么缺少情感的语文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拿起"情感"这个教育武器,还学生一个各抒己见、激情澎湃、生机盎然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完美的精神家园。
一、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材内容看,语文教学应该拿起情感这一"武器",还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
语文是一门非常美丽的人文科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其基本特色。这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的功能和精神陶冶的功能。新课标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设计三维度目标,十分突出了情感教学的地位,情感教学不仅是促进教学的手段,更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的真谛。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它可以让学生伤心得泪流满面,愤怒得拍案而起,高兴得手舞足蹈……试问其它自然学科能做得到吗?
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大都为名家名作,情文并茂,课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内容上看,有的歌咏祖国的山河,有的描绘绚丽的自然风光,有的赞美祖国的繁荣昌盛,有的歌颂气吞山河的英雄,有的展示平凡人物的美丽心迹,有的表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有的抒发人间的美好感情……这些内容,无一不是对美的展示和对美的向往;从形式上看,摇曳多姿的篇章美、波澜起伏的情节美、珠圆玉润的语言美,都会让人产生美的遐想和启迪。可以这么说,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美的典范,它们展示了一个璀璨夺目、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丰富内容。只要我们选择恰当的美育方法,就一定能把学生带进"美的艺术之宫",让学生在其中采珠撷玉,在思索中提高境界,在审美中陶冶性情、美化人性。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要抓住了教材的许许多多的美的因素,坚持感情原则,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情感的脉搏,就能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使学生受到强大情感力量的震撼,在潜移默化中心灵获得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二、从情感与美育的内在联系来看,语文审美教育必须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有其中介因素才得以实现的。审美活动都是以情感体验为其核心的,没有情感便没有审美。因此,情感的调动无疑是以美启真、以美扬善的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关键。教师在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髓等文明来武装学生的时候,应成为传递情感关怀的使者,注意用情感来浸润学生,以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
三、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来看,情感对语文教育有很大促进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存在于人的体验交流之中,任何人无法把它们严格分开。情感教育始终伴随着语文教学,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教材中介,将学生与作者在认知、情感两方面沟通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两方面都有所收益、有所长进。认知之贫乏必然与情感之贫乏相对应,而情感之贫乏必然与认知贫乏对应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感情在学生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感知阶段,情感具有激发、选择和整合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情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情感使感知活动指向那些与学生主体需要相关的学习对象等。
在理解阶段,情感具有驱动、调节和诱导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文章的文学因素,把握文章的情感脉搏,由情入理,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
在评价阶段,情感对学生的语文评价具有过滤作用、激发作用和移情作用。如对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能力增强,思维活动灵活,对阅读对象及时做出真切、中肯的评价。可见,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交织在同一教学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们分离出来,情感对语文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语文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它有自身特别的审美教育任务,学科的特点使得它具有特别的教学规则。不论从学科的性质、教材的内容还是从美育和情感的联系、语文学习过程等方面来分析,都反复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要以情动人、人情感人、以情塑造人。
参考文献:
[1]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作用;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一直以来,德智体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美育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2]。”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过去,很多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审美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始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审美教育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具有那么明显的教育目的和显著的教学效果等。但是,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特别的作用。一方面,在长时间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中受到熏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还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审美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很多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下面我们就对审美教育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一)审美教育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包罗万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口,从美的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风光方面的,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有介绍艺术方面的,也有经典文学作品方面的等等。对于这些语文课文内容的讲解,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是对课文的字词、段落以及思想内容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课文所体现出的美则很少关注。现在,把美育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打破传统的只从词语、段落等结构方面进行探讨,从美育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介绍,丰富了语文课文教学的内容,不仅给学生一种新颖感,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长江三峡》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自然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写的是作家乘船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三峡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并且长江三峡的景色与作者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充满着一种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光彩。教师从美育的角度来讲解这篇课文,使学生就像是欣赏一幅壮丽的三峡风光图,如同教师带领着学生游览了长江三峡一样,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介入,使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文结构方面的分析,还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各种各样的美,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
(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美,有利于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中包含有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等。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发现这些美,感受这些美,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等审美能力。比如,在自然方面,朱自清的《春》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在这里,作者通过视觉、嗅觉、听觉、想像以及幻想等,把大自然写活了、把大自然诗化了。通过这篇课文,在美的自然中,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在社会生活方面,《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一个典型。在这篇课文中,文章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到命令抗美援朝,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坚贞不屈的故事。课文通过一些战斗片段的介绍,把中国人民的英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在情感受到感染和共鸣,思想受到教育,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辨别善恶、美丑以及是非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等等。
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正如上文所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把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我们就从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课文分析以及说写训练等方面把审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在语文课文朗读中进行审美教育。
与数学、美术、舞蹈等其他课程不同,语文这门课程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在语文课程的众多特点中,语言美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由于语文课程具有语言方面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文的语言美。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个语言美的典型例子。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些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4]”这里,作者运用叠字、比喻、通感等各种手法,通过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荷塘的月色以及月下的荷塘景色。学生通过朗读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月色、荷塘之美,还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在语文课文中,诸如具有这样语言美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语文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
在语文课文中,不仅有语言美,还有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各种各样的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等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课文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通过教师对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这些美,鉴赏这些美。第一,分析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体现在字词的选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这里,我们就从课文中词语的选择方面来说明。在很多诗词中,使用不同的词语,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的小事。但是诗中“敲”的使用,使这首诗变得别具韵致,从而流传千古。对于这首诗,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通过对“敲”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贾岛因为琢磨这个字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从而和韩愈建立了友谊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因为贾岛是月夜访友,即使朋友人家门没有门闩,莽撞地推门也不好,敲门可以显示出人的礼貌,也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经过这样一分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字的特殊含义和美妙之处,领略到语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第二,分析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意境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了解了意境能够更好地解读课文,从而更好地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课文意境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意境美。比如,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对于这篇词,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着重对词中的所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如藤缠树、树上落鸦、桥、桥下水、水边住家、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以及夕阳等,这些众多意象构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这幅图向我们构造出了一个游子漂泊在异乡的凄凉意境。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这个意境,也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三)在语文写作中进行审美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增强他们的审美想象力。众所周知,在语文的写作练习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教师在对课文讲解之后,可以把课文内容的主题进行分类,从中选出一些文章,让学生对不同主题内容的文章进行仿写练习,在仿写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一些再创造,从而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对于我们前面所列举的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中不仅语言十分优美,而且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以及通感等多种表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这两篇课文,对夏天、秋天、冬天或者某一景物进行仿写练习。在这个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借鉴课文结构、表现手法的同时,不仅会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且在他们描绘大自然的过程中,也感受和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又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中的蔡老师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心底善良,对学生很慈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教师在讲完这篇课文后,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一主题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进行描写。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人的感受,而且在描写、塑造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审美观念等。由此可见,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语文写作练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环境下,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审美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目前,在很多学校,已经明确把审美教育提上日程,审美教育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作为一个切入口,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课文朗读、课文分析以及语文写作训练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在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春民. 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J]. 陕西教育(行政).2010(Z2):19-20.
[2]翁晓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应用[J]. 海峡科学.2010(07):56-57.
[3]郝云杰.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5):61-62.
[4]徐艳娟.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3-15.
[5]任建利.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J]. 新课程(中学版).2009(06):26-28.
[6]赵丽君.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内江科技. 2010(09):31-33.
[7]靳红霞.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学周刊. 2011(08):49-51.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5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注意地理教材中丰富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材当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二、努力创设地理教学的过程美
地理教学过程决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等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度”,再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
2.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务求教态美、语言美、板书板画美、教具美,以此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和谐统一的韵律美。
三、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了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中,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四、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认知,虽然可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但毕竟不能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安排,因此,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充满魅力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审美教育作用范文6
关键词:校园舞蹈艺术;大学教育;审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6-01
一、校园舞蹈艺术在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舞蹈教育主要包括专业的舞蹈教育与非专业的舞蹈教育两种,本文所论述的是非专业的舞蹈艺术教育,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而不是为了学到非常专业的舞蹈技能。从校园舞蹈艺术的教育中,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让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舞蹈艺术教育属于大学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它有着挖掘大学生想象力、提高审美鉴别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校园舞蹈艺术的教育,可以充分拓展大学生的思维领域,不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在充分领略舞蹈艺术的独特美之后,也扩大了自己的审美视阈,提升了审美的层次。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象思维活动主要由人的右脑来承担,抽象思维活动主要由人的左脑来承担,舞蹈艺术活动属于形象思维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可以有效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进行舞蹈的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可以让全心身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开启换位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思维的领域。
舞蹈中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核,不同国度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不同形式的舞蹈,其中所能体现的艺术思想、文化思想、美学风格、哲学内涵都是不同的,舞蹈具有更广博的艺术包容性和综合性,从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生活风貌,在相互的融合中也可以达到自我的完善。在校园舞蹈教育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智水平,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境界。很多大学都有舞蹈选修课,大学生在舞蹈选修课上不仅可以逐渐加强对舞蹈艺术世界的认识与了解,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来感受舞蹈艺术对人的形体美、气质美、心灵美的影响,并身体力行,使自己的风度、情感、形貌、言谈举止都得到了美的陶冶。
二、校园舞蹈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民族永葆青春的源泉。校园舞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每一门学科都以其独特的视角诠释着世界和人生,舞蹈艺术也以其特有的感觉方式来提高人们对生命形态的认识。舞蹈艺术非常注重感觉的敏锐程度,包括对音乐、灯光、旋律等的感觉,这也是人认识世界万物的根本所在。校园舞蹈教育的中心不在于培养多少个舞蹈家,而在于要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运动神经的刺激,不断积累一种内在的感觉经验,为智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创造力的发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其次,校园舞蹈教育可以更好地解放心灵,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美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用艺术美的方式去思考人生,会给本来稍显平淡与枯燥的生活增添很多情趣,也使大学生更加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精神与生理的双重放松中,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灵和身体处于愉快的状态中,并且舞蹈艺术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创造性,从舞蹈的创作到排练,再到最后的演出,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人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创造能力具有迁移性,在舞蹈艺术中的创造力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领域中,优秀的情操和高水平的创造力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舞蹈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教育的功能,扩大其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才能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