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创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创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创意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1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群众活动活动创意反思探索应用策略

一、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通过严格选题实现舞蹈活动构思

不管是舞蹈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不管是流传千古,还是影响广大,不管是震撼人心,还是印象深刻,都离不开一个意义深刻的主题。主题是舞蹈活动创意的基础,在整个艺术作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选题,可以影响整个舞蹈活动的灵魂,可以决定整个舞蹈活动的方向,是群众文化作品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选题过程中要重视题材的亲民性,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1]。例如,选取红色精神,弘扬和宣传我国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选取抗震救灾,体现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通过对题材的严格选择,实现舞蹈活动的巧妙构思。

(二)通过即兴发挥增加舞蹈活动色彩

即兴发挥是舞蹈编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之应用于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之中,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和效果。即兴舞蹈要求舞者有一定的功底,是根据音乐或者是具体情境,在灵感的催化之下衍生出来的舞蹈动作。不需要任何准备,不需要任何编排,这样的舞动动作往往灵活又飘逸。在选好题材的基础之上,通过即兴的舞蹈动作,极有可能为整个作品带来激情产物之下的巨大惊喜。

(三)通过道具修饰突出舞蹈活动主题

在舞蹈活动中,利用道具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突出舞蹈活动的主题有着良好地推动效果。另外,道具的选取也有利于舞蹈情境的建设,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的情绪,从而深入到舞蹈活动所蕴含的境界之中。所以,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之中,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去选取有利用价值的道具,能够更加深刻地将作品蕴含的深意成功传达出来。例如,在秧歌之中选取手绢花和扇子,在古典舞中选取剑和绸缎等,灵活运用这些道具,能够更有效地更鲜明地突出作品主题。

(四)通过音乐烘托呈现舞蹈活动效果

采用音乐烘托的方式,将跳动的音符融于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让任何一个细节都能够展现出跳动的灵性[2]。无声的舞蹈虽有力度却不够灵活,要想充分发挥舞动活动的魅力,需要选择适宜的音乐,需要精益求精的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或千回百转,或催人泪下,或铿锵有力,或欢欣雀跃,可以有大漠孤烟的壮阔,也可以有小桥流水的回柔。在舞蹈活动进行中,要从整体到局部,从队形对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去进行构思进行编排,让思想能够淋漓尽致地贯穿整个舞蹈作品。通过将音乐与舞蹈有效融合的方式,去开启并到达更深远的艺术殿堂。

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的创意策略

(一)通过题材创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

从舞蹈选题入手,在遵从群众性的基础原则之上,创作者可以将社会现状凝结成缩影变成舞蹈题材,也可以根据历史进行改编等,以此作为整个舞蹈活动的起源点。群众文化艺术舞蹈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创作者需要对所有题材进行筛选加工,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另外,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包括背景、知识、以及审美等方面进行全面性地综合性地探讨,并将之有目的地融于舞蹈题材之中,实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的创意性发展。

(二)通过形象创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

舞蹈形象直接决定了一个艺术作品的情感基调,创造者在建立并选取舞蹈形象时要充分考虑形象的亲和性,以满足人们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形象不单单是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艺术,包括舞台等其他和舞蹈活动有关的具体形象[3]。例如说东北的秧歌舞,舞者往往穿着统一的色彩艳丽的裙子,手里舞着红色的绸缎或者是彩色的扇子等,这样的舞蹈形象能有效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群众文化艺术的舞蹈活动增加了创意性因子。

(三)通过风格创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

影响舞蹈风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地域文化差异,包括舞蹈的风格和样式,也包括舞蹈的鲜明性和通俗性。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有着复杂的文化构成体系[4]。我国的人文情怀虽然系统上来看整齐划一,但是从细节上来说,分为无数个具体的独特的文化构成因素。不光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还在不断地引用和融合西方先进文明,这些地域上的差异,这些独特的人文情怀,形成了群众文化中艺术舞蹈独一无二的风格和魅力。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风格特点,实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的多元化发展,用一个个作品展现一方方文明,是艺术存在的主要意义和价值。根据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根据各个地方的文明信仰,为舞蹈活动提供新鲜的血液,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四)通过情感创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

情感,每一个舞蹈作品中都含有着一份举世无双的感情,或浓烈或平和,或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或心潮澎湃坚定有力,或歌颂一份精神,咏唱一方文明,或讽刺一个意义,批判一种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群中文化艺术舞蹈活动中平民性是作品编导中需要坚守的原则和核心。艺术,起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化身,人民通过艺术去将情感抒发,去表达,去传递,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去实现人与人的共鸣,这就是舞蹈活动的主要作用所在[5]。通过肢体动作,去展现出人民群众共同的心声和需求,结合人民的实际生活,传达出最真诚最自然的情感。舞蹈活动为人们民声,只有充分遵循平民性的舞蹈创作原则,才能够收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才能够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平民的情感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将之应用于舞蹈创作,为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注入饱满的热情和力量,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2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本案位于xx创意街区a段(庆春路至凤起路)东侧支路二圣庙前(中山北路至浙报公寓),全长约160米。

2.业态现状

该地段现有商业空间除“唯艺56创意园区”10000余平方米楼宇外,有沿街双向商铺共28家,总面积为1434平方米。

目前,沿街商铺业态分布为:理发洗头类5家(面积150平方米);餐饮小吃类4家(面积422平方米);公共事业单位2家(面积198平方米);服装类1家(面积96平方米);小型超市1家(面积28平方米);烟酒杂货1家(面积35平方米);搬家公司1家(面积35平方米);体育彩票销售点1家(面积40平方米);连锁酒店接待大厅(面积100平方米)。

目前,空置或正在装修的商铺7家,面积为204平方米。

3.物业产权

该地段沿街商铺属公房性质为20处,总面积1174平方米,产权所有人为武林街道(由财富盛典公司代管);属私房性质为8处,总面积260平方米。

二、项目分析

优势

1.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二圣庙旧称“二王庙”,以唐忠臣南霁云、雷万春二神为化身。宋时香火很盛,为杭城一大景观。xx陶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曾经是着名的陶瓷集散地。其代表作有“哥窑”、“弟窑”。

2.创意产业基础形成。二圣庙前为xx创意街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唯艺56创意园区”体量10000余平方米的核心区域,为创意产业连线成片打下了良好基础。

3.房产整合具有优势。二圣庙前沿街商铺的物业产权大部分为武林街道所有,便于物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

3.商业运作条件成熟。立足优秀的创意团队、成熟的商业品牌、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领先的市场理念,整体打造成功机率较大。

劣势及风险

1.路段北侧底层店面先天条件不足,空间格局较小,房屋进深较浅(约5米),门面较窄(约2.5-3米),结构柱较密,楼梯间北墙突兀,与整体不协调。

2.路段环境比较杂乱,并且缺少文化氛围。

3.房屋租金成本较高有一定的市场风险。目前,二圣庙前店铺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元/天。这使承租者承受较大的压力,影响经营信心,特别是在街区运营初期,风险较大。

三、项目定位

1.主题概念

xx创意街

2.产业背景

“xx”是中国美术学院旗下“xx国际创作中心”10多位艺术家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以现代艺术的视角研发创作的文化艺术品品牌。

“xx”整个陶艺品牌系列包括高端艺术品——“xx·秘色”、“xx·官窑”、“xx·国美”。时尚艺术品——“xx·都市”。

旅游纪念品——“xx·大运合”。

陶瓷首饰——“xx·陶时代”。

3.市场定位

“xx创意街”作为中国美院xx国际创作中心的一个重要市场门户,将纳入整个陶艺品牌系列。同时,还将引进有关文化艺术品牌,丰富街区的业态布局。以“xx” 创意文化为品牌,走专业化、精品化路线,打造“一主二副”的多元商品街区及特色、专业创意街区。

一主:以“xx”为代表的陶艺文化为主,打造学院派艺术文化交流体系。

二副:一是以鸡血石为代表的赏石文化为副,展现浙江的赏石收藏历史文化体系;二是以琉璃、紫砂所代表的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为副,展现历史与当下有效竞合的民间风情文化体系。

“xx创意街”将开设? xx精品馆。

? 创意紫砂文化馆。

? 鸡血石赏石馆。

? 琉璃创意坊。

? 越窑·官窑陶瓷鉴赏中心。

? 陶艺咖啡茶吧。

? xxxx创艺市集。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厅。

?xx少儿陶艺培训中心。

4.市场评估

产品具有高附加值。“xx”系列产品是中国美院当代着名艺术家群体在传承历史文脉基础上,创意设计制作的陶艺产品,具有原创性、唯一性,在收藏品、礼品市场上独树一帜,且市场空间很大,附加值高。

产业具有完整的生产链。“xx”产品除了创意设计上有很强的团队,在烧制、加工、包装上业已形成完整的生产链,产业运营和品牌运营也趋于成熟,同时,发挥教育培训的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

街区特色非常鲜明。“xx创意街”是目前国内第一条以xx产品为主题业态的商业街,对于提升文化品位、拉升街区人气、创造商机具有明显作用。同时,在运营成功的基础上,可进行跨区域“复制”,拓展市场空间。

四、项目推进

在突显街区的人文性、景观性、艺术性、公共性,打响文化创意产业牌,深化街区旅游功能的前提下,“xx创意街”将通过优秀文化艺术的植入和本土创意文化的发扬,打造具有浓郁人文艺术气息的富有下城休闲购物旅游特色的引领xx创意街区发展方向的本土文化和国际交流平台。

“xx创意街”的打造必将带动二圣庙前支路业态的合理布局,把“维意56创意园”点状布局呈线状拉伸,最后将二圣庙前支路地段连成一片,最终与中山北路连为一体。

1.推进目标

打造一条集艺术品交流、展示、交易、休闲、观光、旅游、少儿艺术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品牌商业街。

2.推进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据街区的整体定位、规划方向及思路进行,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对沿街双向店面进行整体包装设计;第二步对业态进行整合配置;第三步对环境空间进行重塑。

创新创意原则

创新将表现在五个方面:弘扬华夏陶瓷文明;营建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特色街区;创意、艺术聚合及相关配套;创意产品宣传展示交易以及在拥有中国美术学院学术背景的当代着名艺术家为第一梯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和力量,持续性制造社会热点,及具有可持续性效应的艺术文化热点。

效益原则

效益包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经济效益需建立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强调旅游、创意、互动的价值最大化,努力实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

保护与发展原则

保护与发展是针对街区建筑而言的,即在目前对其所做的修缮及保护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历史功能与价值,使其实现新时期的发展。

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原则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刻都在变化,必须密切监测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使项目立于不败之地。

3.构建载体

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为主体,打造“一集”、“一展”、“一校”的多元文化消费载体。

“一集”:以中国美术学院、浙大城市学院、xx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学生艺术创作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交易为主体的“xxxx创艺市集”;每月定期无偿为在杭艺术类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交易学习成果的平台,助力大学生坚定专业信心,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广大市民、游客有了休闲淘宝的机会。

“一展”: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等高校优秀毕业生陶艺作品展;每年举办一次优秀毕业生陶艺作品展,展示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陶艺教学的最新成果,使市民、游客能和中国陶艺最前沿的教学成果开展互动对接和鉴赏。

“一校”: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xx为主体的少儿陶艺培训中心,致力于从理论上培养少儿对中国国粹——陶瓷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实践上培养少儿的动手能力和造型想象力,从传统文化和当代美学的角度从小培养其爱国主义热情。

五、项目改造

1.项目体量偏小,争取不断整合物业资源,扩大商业空间。

2.通过改造沿街人行道布局、增加室外座椅、遮阳设施、移动绿化等,使项目具备户外休憩场所的功能,既延展了室内不足的空间,同时又增添了室外的休闲文化特色,丰富了创意街区的亮点。

3.以“文化墙”的形式修建楼梯间北墙,突出专业文化特色,予教予学,既弘扬了文化,又可促进广大市民、游客的学习热情。

4.对沿街双向店铺门面、环境加以整治,使之与整个街区协调一致。

5.在街口设立大型标识牌的形式,扩大宣传,并起导示、引入作用。

6.街区停车设置为单向停车。

六、运营模式

1.由中国美院美术中心与xx创意街区管委会合作开发,采取向财富盛典公司整体承租沿街店铺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2.由中国美院美术中心负责总体规划设计、店面改造和环境整治。

3.中国美院美术中心负责组建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招商、营销、后勤服务等,实施街区运营。

4.由xx创意街区管委会负责环境整治。

七、街区改造经费概算

1.景观环境改造。

以提升街区形象,营造良好商业环境为目标,景观环境改造包括建筑外立面改造和景观改造,经费投入预计x万元。其中外立面改造:总面积约x平方米,按x元/平方米计算,共计x万元。

景观改造(铺装、绿化):改造面积x平方米,按x元/平方米计算,共计x万元。

2.商铺内外装修改造。

以提升商铺档次形象,营造舒适优雅的购物环境为目标,商铺改造包括门面改造和内部改造。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3

古老的东方文化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矿藏。穿越历史的长廊,大量的图案、剪纸、年画、壁画、服饰、编结、浮雕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远古先民留下的彩陶、制作精美的装饰器物、纹样,富于工艺之美和创造的奇迹,在生生不息的文化演进中,记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梦想。表现了东方文化浓郁的生活情趣,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记录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据考证,从图像符号到象形文字,从图式对话到情感交流,艺术发源早于文字。追寻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发现,所有的艺术都有他发源的根脉。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以原始材料打磨工具,以天然物质作为材料、在岩洞、羊皮、石头上留下大量符号般的形象。动物是原始岩画中最重要的题材。在受到威胁又相互依赖,征服自然又相依并存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拙朴的绘画语言,武士、狩猎、丰收、舞蹈、还有图腾崇拜。另一方面,对母性的本能赞美,是他们可望延续后代的需要,对女性生殖的崇拜由来已久。在非洲、亚洲、大洋洲、人们不断发现人类祖先的聚集地,留下了大量原始艺术不朽的断简残边。考察的民间艺术发源的端脉,不仅是人们对审美的需要,更与先民们的精神信仰,祖训、教化、生存之道密不可分。那些通过诗歌、格言、神话、谜语,代表人类和宇宙的存在与对话方式所具有的特殊含义。人类创造的智慧在民间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从图形结构、色彩运用、造型意象方面对传统民间艺术考察就会发现:在手法上,民间艺术感性大于理性、纯朴稚拙、对形象的夸张、变形、随心所欲,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民间艺术的题材上、男耕女种、田园渔猎、人物花鸟、祥云走兽,即富于动人的生活气息,又凝结着世代相传的精神寄托。同样的题材、相同的造型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剪纸、泥塑、刺绣、布贴、蜡染等,因工艺不同也获得了不同的审美体验,丰富了民间艺术的视觉表达,涵盖生活各个角落,斑驳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参照借鉴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解读民间艺术的形式图语、审美情趣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民间的剪纸,多用象征手法造型凝练,折剪镂空,略带夸张、成为婚嫁、丰收、福禄祥和的美好祈愿。皮影最初用纸刻制,后来用驴、牛、羊等动物皮剪刻,装饰化造型语言以镂空映衬的传统工艺演绎出人间的喜怒哀乐,民间泥塑、泥人在传统匠师的技艺中,依靠自然色彩与夸张变幻的手法,憨态可掬神完气足。从京剧脸谱到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那些美好的祈愿、远古的神话,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精神追求,是一部图像学的百科全书。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他发源于民间,感悟于生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各种艺术形式中都体现出和谐、圆满、吉祥的精神气象。历经漫长的演化,编织成文化根脉发育生长的基因。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凭空而来。解读民间造型元素,可谓意味深长,龙与风、代表了天地乾坤的阴阳调和,石狮被誉为神兽,以此镇宅,狮的造型庄重威严,宫廷内院昂然肃立,成双成对四平八稳极具象征意味。牡丹寓意富贵、荷花象征高洁、莲花与佛教故事紧密相连,寓意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鸟和鱼更富联想,鱼代表五谷丰登、连年有余,民间艺术早已把鱼的图像寓意表现得深入人心。此外牛羊、喜鹊、仙鹤、他们就像民间的图腾符号,不断出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物我相融透射出文化符号的精神指向,对此我们当抱以敬重,学会从中汲取养分。艺术的形式语言可千差万别但文化的基因不可缺失。

三、壁画创作中,传统语言与现代形式的融合

壁画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多数壁画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民间的图式因素。纹样、人物、花鸟、走兽从佛教经典到历史故事,从田园渔猎到城市的变迁。经典的壁画作品往往揉进了民间乡土文化精彩绝伦的技艺,是民族情结的演绎。敦煌壁画正是无数无名的艺匠留下的旷世杰作。传统壁画在宗教方面主要是体现佛祖的修行经历、佛法记载的本生故事,天庭的各种奇幻意想,极乐世界的芸芸众生,使信仰者能够因此而赞叹佛法的神秘伟大,生修行信念。最丰富的想象都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发育的土壤。大师齐白石、吴冠中、韩美林的艺术无不从民间艺术中获取精神的滋养。齐白石早年做过木匠,作品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他以心写性自由舒放,在笔墨的幻化跃动中,花草、怪石、虾蟹、盎然成趣。他的艺术通俗中尽现高雅,是民间艺术精髓的集大成者。画家吴冠中明心见性的点、线面,大写意的手法,既有民间艺术的装饰性又饱含着现代构成的形式之美。壁画的形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工艺性特点,当然更重要的是艺术性。艺术家除在构思立意、经营构图、结构设计上围绕主题提炼创意外,还可以从民间的木刻、传统的纹样、动植物的变形上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在自然,民俗风情的表现上演绎变幻,可以从造形、色彩、材质三个方面切入。借鉴民间艺术手法,通过变形、简化、打散、排列、错落等形式手段以单元或多元的形态组合融入创作。色彩上要根据题材、环境、空间主题设计,或结合自然肌理本色,强调简约和色彩的民俗性、装饰化。木板、墙壁、铜版、材料有别、美感各异,材料应与壁画主题内容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用涂饰、浮雕、织物、嵌瓷等现代的工艺手段、有别于原有的技术手段,同样表现出整体的民间艺术氛围。凹凸感、斑驳感、抽象化、我们还可以将简化后的民间艺术造型、图案,用铜板、玻璃、不锈钢、铝板等现代材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构建起交融沟通的桥梁,这也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壁画创作中图像元素的间接应用,民间工艺的各种表现手法是潜移默化相互契合的。通过对民间图像元素的提取、演变、重构,也能表达民间艺术传统意象的目的,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始材料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建议

1文化产业语境下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关系

1.1科技提升了文化艺术的社会价值

文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源,只有发展国民文化,才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是先进的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是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产品,可以有效传播文化艺术,提升文化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受惠于文化艺术,从整体上促进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电影是新型的文化产业,是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一些文化内涵往往通过电影表现出来。例如,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而成的,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1]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

1.2文化艺术可以使科技更加人文化

在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影响下,科技被赋予了人文气息,文化内涵和意义更加深刻。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广告的宣传更加注重广告的审美特点。现在的广告考虑更多的就是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这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由于文化的加入,也出现了电视和摄像机等科技产品,将文化艺术推到全新的高度,使科技更加深入人心。深圳的文博会就是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最好融合,更是全国文化产业的“桥头堡”。

2文化产业语境下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限制性因素

2.1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1)技术集成能力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相应作用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基础研发对技术集成的带动作用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产、学、研的结合力度不够大,文化科技创新成果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很难构建完善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文化科技创新产业项目并不多,地域文化与高新技术尚未紧密结合起来,造成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表现形式兼具的产品形态比较单一化。(2)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观念较为薄弱,新兴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一些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没有得到提升。

2.2缺少构建文化科技融合政策的保障机制

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促进政策缺乏衔接,缺少构建更为完善的文化科技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其中有些内容能够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然而,科技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从城市层面来说,缺少构建能够扶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体系。此外,现行政策的条块分解特点比较明显,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扶持以及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方面,文化企业与能够享受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待遇有一定的差距。

3文化产业语境下文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建议

以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为例,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城市整体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仍然有些许差距,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市场结构较不完善。基于此,成都积极进行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断增强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构建了以企业为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值得相关地区加以借鉴,已经获得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性基地”的光荣称号。

3.1加强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能力

要构建以企业为主、市场为辅的文化创新体系,将产、学、研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掌握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构建配套产业体系,给予文化产业发展强大的支撑动力。首先,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稳步增强。其次,要将现代科技与文化创作结合在一起,赋予演艺产品表现力。此外,还要完善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建设,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3.2科学规划,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要制定出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规划,要发挥出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并且正确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结合高新技术园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地,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新园区。同时,要对产业转型、产品创新以及政策环境等进行理论研究,以便于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3.3完善政策扶持,巩固文化科技创新地位

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是联动的,是整体联动和衔接的产业链、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结合产业核心企业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主体,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形成创新型的产业集群。[2]要对非公有资本、境外资本投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简化相关审批手续。给予文化科技企业优惠扶持,尤其要在土地使用、财税政策以及融资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强化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文化科技基础建设,财政投入模式要进行适度创新与优化,创建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3.4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文化产业链

(1)现阶段,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方向往往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中得以体现,数字内容可以有效延伸传统文化产业链,如图书到电视剧、电影以及动画等。简言之,所有传统产业被附带上了一种数字化色彩,通过数字化,可以促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如利用3D技术改编而成的经典电影。同时,可以实现文化科技在技术方面的融合。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成都市加快建设“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大大提升了宽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构建了文化信息产品生产、传播的技术环境。这一点上,深圳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拓展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知名艺术区、文化产业创新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迅猛发展。(2)基于文化产业语境下,要打造区域性文化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构建人才智库载体,构建围绕社会服务、项目开发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文化科技创新的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密切关注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完善网络保护的过滤技术,为了避免黑客的攻击,要加强使用防范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4结语

文化产业语境下,加强文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势在必行,顺应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浪潮,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实现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杨,顾海兵.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功能[J].群言,2017(09):34-37.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5

 

最后将“创意+文化”作为目标,重点建设创意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创造精品和推销学院产品及推销人才,完成整个“创意文化园”的流程和方案。

 

“斯坦福大学工业园的建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意义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开端。波士顿的‘Route128’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领,成为美国科技和工业创新的中心。麻省理工大学在这方面也相当突出,每年有大约150家与麻省理工大学有关的新公司成立,其中至少有10%的新公司是直接由该校的成果转化产生的;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1]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有《澳大利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昆士兰模式”为例》,“昆士兰模式”即将人才、创意和企业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集聚发展的效应。2012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球大学创意博览会”旨在促进高校创意成果的市场化转化。高校总部“创意云Cci”(Creation cloud idea )的诞生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开发新的创意。国内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就是基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借鉴这种模式发展艺术教育的产学研办学思路。安徽艺术院校也在有效利用本校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些“创意文化园”取得一些经验,促进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1 安徽高校“创意文化园”的建设条件和措施

 

1.1 资金和硬件设施

 

安徽高校的艺术专业都有一些教学旧楼剧场、展厅、实践中心、计算机中心、工作室、设计室等场所。可以整合作为创意园用房。例如,安徽师范大学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653.68万元,教学用计算机8767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6824个、语音室座位数968个。如果高校之间加强合作,有些资金不足的高校就可以避免设备仪器的重复购买,也可避免因项目不饱和造成的设备仪器资源的浪费。资金、设备充足了可以使大学更直接地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其次,对于新的投入可以政府拨款、学院出资,企业赞助提供项目资金,设立创意园管理资金委员会,定期对创意园进行审核,监督计划项目,设立各类“基金”来推动项目执行;例如,“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常规资助机构中,有90%以上的机构都有教育项目”。[2]为相关协议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科技人员向企业转让专利成果给予奖励等。

 

1.2 师资及专业设置

 

安徽艺术院校办学多年,中等师资力量良好,教学及指导实践能力较强,但是顶尖学科与专业带头人仍然十分缺乏,目前正在改革科目设置不全、缺乏创新的旧科目,主要涉及新闻出版业、教育培训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动漫及其他设计服务业,新兴艺术品制造与交易产业、游戏、会展、艺术管理等专业严重不足。“创意文化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聘请专家和科研人员担任兼职的教师,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更为新专业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3 学生

 

“创意文化园”直击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市场缺乏的人才,给学生更多的平台,承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进行教学和生产。例如,执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艺术实践周”、“实践学分”的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越强、专业水平也越高,也越能够被企业接收。

 

2 建设流程和实施方案

 

建设“创意文化园”按照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首先是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市场的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美术系将所有的专业方向重新进行组合,在原有的工作室基础上增加新的工作室,总共有绘画、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展示设计、品牌设计、数字影视、游戏设计、演艺服装、布艺设计、名师工作室等20多个工作室。所有的工作室相互联系就扩大了学校原有的“创意文化园”,增强了与安徽的工艺美术企业合作的能力。创意文化园的发展将能够吸引相关企业、聚集科技力量,提供良好的交流与服务平台,培养文化产业需要的人才和创意产品。最后,将产品和人才推向市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可以更快地把科技含量高、有附加值的产品推向市场,更快地将人才推向企业,使企业也更渴望创意产品和人才(如图1)。

 

2.1 交流与服务平台

 

(1)增加学术交流平台。图书馆建设电子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与学术公开服务省内外,坚持长期打造一个学院专业展会、一个学院专业论坛、一个学院专业网络、一个创意展览馆,推动安徽创意文化走向全国。例如,安徽大学的师生艺术作品展示网、文典大讲堂、安青在线等,还有安徽师范大学的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慕课平台,新上线的《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管理实战》《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等网络课程,以及馆藏的275.2万册图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

 

(2)重视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到安徽院校进行交流、讲学;举办学术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例如,“黄梅戏艺术表演和交流研讨会”聚合创意要素、传播创新文化,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创意动漫节”等。

 

(3)与产业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这套平台上注入了很多公共资源。例如,可以创办进行动漫深加工的大工作室,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可为创意文化园承接优秀的演出,音乐会、美展、策划等创意产业的一些活动。可以建立共享使用制度、措施,充分开放共享研发中心与研发平台,在不同高校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之间,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信息空间:

 

2.2 创意产品(1)扶持大学生原创作品。例如,原创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改变产品外观、更换产品包装,或是设计新的营销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如2013年10月26日在合肥大剧院上演的话剧《青春派》,就是安徽大学戏剧系的学生原创编剧,与和昌地产(集团)合作完成的,该话剧以80后的生活及情感为创作素材,由该校学生主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2)打造精品。打造黄梅戏、徽文化、徽州茶道、徽菜的创意包装加工、健康保健品等。例如,极具安徽当地特色的黄梅戏曲教育,“再芬黄梅艺术实验班”等。

 

2.3 推销产品与人才

 

(1)定期举办或参加“校企联合会”、“创意博览会”,促进产学研转化,推动高校文化创意园的长远发展。

 

(2)“企业专场人才交流会”“创业项目投资推介会”活动,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求职机会和创业辅导、融资渠道的同时,满足企业和投资机构发现优秀人才,寻找创意项目的需求。例如,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艺术团、黄山国际大酒店、福建福祥艺术团、厦门金樽演艺公司等国内十几家大中型企业也与学院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办学,扩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

 

3 制定“创意文化园”的发展目标

 

3.1 明确定位

 

安徽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可以定位为:“以徽文化、巢文化的商品研发设计和企业品牌策划为主要突破口,以提高安徽企业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己任,凸现创意、创新、创造的功能,把‘创意文化园’打造成一个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结构集聚的园区。”[3]例如,安徽师范大学的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桐城派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中心都定位明确,坚持就有成效。

 

3.2 创意园的集聚力量

 

各类创意企业陆续入驻,一类是学院对现有设施重新整合,对创意文化园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创意文化园成为享创造之乐、创意之美的一片园地。另一类是校外驻扎,依靠科技和创意能力对外招商,吸引产业集群。前一类较多,后一类发展力量薄弱。例如,安徽大学有合肥安大电子检测厂、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七八个校办产业,而关于文化创意的产业集聚较少。

 

3.3 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参与深度不够

 

急需将高科技、设计创意等融入文化产业,形成新型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今后,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提高师资专业素质,提高科研综合水平,加强与科技学校交流,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是高校“创意文化园”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3.4 管理模式

 

在高校文化艺术产学研发展过程中,存在校企关系不顺、师资老化、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核心和本质是运营机制与管理体制的问题。建立“创意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整体规划,在听取企业和院校的意见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小组进行认证,让行业专家融入创意文化园中,将创意发展等付诸实施。因此,从机制创新与管理规范的角度科学准确地实施高校创意文化园的方案,探索高校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模式。

 

4 结论

 

“创意文化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学习与创意的新环境,增加了学校与企业、科技院校交流的机会,是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创意文化产业和艺术院校实现共建平台、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目标。

 

安徽艺术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建立“创意文化园”,使学院具有强大的介入产业的技术和科研能力,具有制造、创造和营销文化产品的能力。今后要将“创意文化园”建设得更加完善,更具有集聚力,使安徽艺术教育名符其实地适应文化艺术产业大省的发展。安徽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安徽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也是责无旁贷。

文化艺术创意范文6

教学课题由艺术实践中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生发,着眼于小型化、社区类、公益性的“演艺”与“策展”项目的实务操作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集中围绕艺术社区服务、艺术基金会、艺术公众计划、艺术展演季等内容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课程工作坊是一种应用类实践性专业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大致包括实践议题、产学结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方案拟订等环节,其实施的方式随着不同的议题而变化。在美国,艺术机构的资金很大部分来自于民间捐赠(22%),而捐赠的关键在于拓展受众。伍丽莎在工作坊中以具体事例与大家分享“艺术筹资与受众拓展”议题,Steppenwolf剧院采取全方位跟踪服务方式将其中61%的次票观众发展成为年票会员;波士顿博物馆为18至34岁的观众专门举办派对,提供DJ、食物和酒水,78%的客人是第一次出现;女子合唱团重组使她们的听众扩大到原初的3倍之多。在师生的双向论辩中逐渐总结了以下共识:艺术筹资的共同之处在于市场调查、受众发展、确立组织目标并努力实现,首先要考虑到你能提供给资助方什么,其二你的目标和资助方的目标是否一致,其三如何维护双方的关系。对于“社区艺术制作”工作坊,伍丽莎和大家讨论的是如何深入了解社区需求并在不同的艺术机构中得以具体体现。在社区艺术制作过程中,一个好的角色甚至能关系到整场节目的成败;选角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投简历进行面试,然后通过投票产生。她还强调社区艺术制作更应确定排练时间、地点、人员方面的细节。另外,强大的关系网也是一台节目成功制作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建立良好的业内关系,要记住在社区艺术领域大家更多是合作伙伴,而非仅仅是竞争对手。格雷格“艺术博物馆与社区服务”工作坊探讨的依然是社区艺术,即美术馆是如何在社区及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的。让社区人员及时得到美术馆展览信息,可以采取很多细节性的措施,如报纸宣传、网络媒体宣传、商业界的一些会议等;吸引更多的艺术受众来参观展览,还可以举办开幕讲解、公开的讲座、书籍宣传、免费咖啡、筹募资金会议或者邀请一些诗人朗读或音乐表演等活动。在教学中大家深刻体会了贴心化服务和细节性措施是艺术博物馆拓展受众的重点,致力于全方位的前期宣传同时,活动期间也须加设各类活动,使博物馆在盈利的基础之上,带给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与享受,毋庸置疑这为扩大艺术领域市场与培养潜在受众创造了无限可能。来自台湾的林平教授举办的两场工作坊分别是美术馆的风险管理和美术机构的公众计划。在美术馆管理中最容易碰到事故风险和道德风险,林平老师和听众在讨论具体案例以及布展情景中逐步让大家知晓了风险的来源及预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工运作,比如光线、温湿度、预防虫害等都是一个专业curator在运作美术馆时所注意的基本事项,一旦事故发生,对于美术品所造成的几乎都是永久性伤害。美术馆的道德风险管理这一话题,主要围绕美术馆馆员(尤其是馆长)的道德标准展开。一旦违反其道德标准,很可能造成馆内收藏作品价格上、艺术价值上的变化,从而引起拍卖市场甚至艺术界的震荡。对风险的规避,一是尽可能地将危害因素排除,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降低事故放生的频率和机会,并把危害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美术机构的公众计划与文化资源的公共性密不可分,林平老师在这一课题里更多从学理思辨上与大家交流。文化资源不管形式与材质怎样变化,它最终都要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当然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将通过对所在地的文化涵养的修饰,突出文化艺术的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美学问题的思考、对文化共识的建构。这是美术馆与观众相互关系的价值所在。大家从工作坊中得到的印象是美术馆的公众计划其措施的推进关键在于理念的培育。美术馆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一座美术馆呈现出来。新锐演出制作人、策展人对谈及现场教学观摩是对艺管专业现有的过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的教学形态进行变革的有益尝试。由于空泛的课堂讲授难以为继,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也对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两位受邀者都在艺术管理职场扎下根基,而且成绩颇丰,比如新锐制作人崔灿灿学油画出身,本科毕业后做过几年画刊编辑,志向使然走上独立策展人之路,目前正在组织策划成都国际双年展;而新锐策演人柏昱原是公务员出身,因为割舍不掉戏剧的梦想,毅然投身话剧导演兼策划人,已有不少作品问鼎央视频道。两位嘉宾分别把自己的从业之路以及其中的心得分享给学生,也谈了个人对当前国内外演出与展览的看法和判断,还针对青年艺管者本身应该保持的状态以及将来应该具备的品质提出了建议——年轻人也许资源尚少,经验不足,但其看待问题的态度是特有的,且极具价值。一名演艺经纪人或独立策展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学术努力以及勇敢的社会担当,也必须具有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而现场观摩则是将课本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检验,学生不仅可以用耳听,而且还可以用眼看、用手做。演艺类“舞台管理”现场观摩在剧场进行,这其中包括演出前期安排制作会、做记录,提醒导演、服装、布景等相互协同工作;进剧场布置舞台,监督挂灯、对光、技术合成等各个工作,制定排练计划安排演员进场排练;演出过程中合理调度,提醒演员、音响灯光工作,解决各种突发状况;在演出结束后安排后续工作等。而美术类“布展”现场观摩则在校美术馆进行,在一场具体的展览中观摩、体会策展的构思以及布展的细节,比如展厅的环境、温度、灯光、装框、挂画等,再比如前期宣传、海报张贴、媒体邀请以及开幕式等环节。无论是“舞台监督”还是“布展”,都不能只凭经验办事,也不可照本宣科,需要从展演筹划阶段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展演结束之后的总结,有效把握整场展演活动的规范,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二、学术议题及表达

学术议题包括圆桌会议和学术讲座两个环节,涵盖的内容依然包括在艺术展演现实中普遍关注的操作性议题,既有经验性的反思,也有前沿性的探讨。此次之所以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实乃希望所有的与会者彼此之间没有权威,不受束缚,可以对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假设,从而达到广泛交流、深度研习的目的。两场圆桌会议分别围绕3个议题展开,其一侧重“专业”方面:1)在专业建设上如何从跨学科的架构中形塑艺术管理完整的教学体系;2)在教学上如何立足艺管实践性的专业品质进行课堂形态变革,包括如何面向社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机制,如何开展项目与案例教学设计等;3)在科研上如何面向当下策展、演艺领域对艺术项目运作、艺术机构管理以及艺术市场营销等实践议题进行学术关照,也包括数据调研、案例分析等。其二侧重“职业”方面:1)如何实现艺术展演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艺术信息、艺术项目运作、艺术机构管理以及艺术市场营销等;2)如何将不同场域的构思、策划跨界集结进而以市场化机制运作公益性的社区艺术项目。其三侧重学会建设方面:1)如何在中国艺管学会或青年艺管者联盟的框架下构建院校之间共享与合作机制,包括以学会名义进行科研课题立项、教学成果评审、学术刊物编印、年度报告公布等;2)如何拓展艺管学界与业界、政府、媒体的链接与合作渠道,包括对艺文发展项目进行咨询、评估与规划,围绕艺术演展、机构及市场等领域之核心议题、热点事项、重点人物进行年度评选、推介等。八场学术讲座涉及演艺领域的有钱世锦、林宏鸣和谢大京,涉及策展领域的有谢素贞、林平以及田川流等。钱世锦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剧院、剧团、乐团建立演出季的必要性。设立演出季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艺术院团都在遵循的运作模式;更是体现一个表演艺术机构的运营是否专业规范的标志。钱老师由上海大剧院入手,分析了国内演出季的方方面面,要想成功制作优秀演出季,必须为节目以及市场做出充足的前期准备。演出季并不是一段时间内的节目堆积,而是有理念、有追求、有设计、有标准,符合剧院的发展宗旨与愿景,并体现剧院的运营特色以及内容质量要求。第二个问题是剧院团应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1)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不管对于自己有多大把握,每个项目实施前都要有应急预案;2)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首先确认是自己的过错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真诚的道歉;3)保持信息畅通,做好沟通工作,设立发言人对媒体大众做出沟通;4)及时讨论并落实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林宏鸣就当前演艺业面向市场的机制创新、面向世界的品牌创新、面向市民的理念创新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深入了系统分析。其一,面向市场的机制创新,他呼吁要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剧院经营管理的难题,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有效分离。其二,面向世界的品牌创新,要求剧院运营理念是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服务至上、营销制胜。其三,面向市民的理念创新,首先明确把艺术殿堂变成艺术课堂和人生课堂的观点,开展系列公益演出,并实行月月有开放日、周周有公益场、场场有学生票,把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渗透在全方位剧院管理工作中。谢大京以北京天桥演艺区为例从七个方面探讨了剧场群建设的创意与运营构想:1)构建政策运营平台,借鉴一臂之距管理方式,合理构建演艺街区;2)构建资本运营平台,打破一家垄断局面,合理竞争;3)构建人才孵化平台,免费培养专业型人才,最终回馈社会;4)构建天桥老艺人研习所平台,传承发展天桥传统演艺文化;5)构建创作平台,培养创作型人才;6)版权扩展,率先在演艺业去的版权效益;7)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街区演艺信息。台湾知名策展人、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珍博士以“策展人的素养”为题对不同展览的创意理念从萌生到执行的过程与细节进行阐述,从而揭示了当今策展人所应具备的知识积累和工作性质。从策展的要素来说,艺术家宣传、展览场地租借、赞助资金筹集涉及营销学;从选择美术馆行政来说,作品的包装、运输、储藏、布展等,涉及安全、法律规范以及保险业务知识;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有声媒体、无声媒体到画册的出版,涉及社会学、传媒领域知识的应用;从展览来说,涉及与艺术家的交流、定位主题、展览前言、主题阐述、学术研讨会的协调、安排以及现场互动,邀请适合展览的观众,涉及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精准的把握;从赞助资金的角度来说,建立在对作品的运输、场地资金费用、画册出版等开销的评估。策划展览似乎现在成为一种时尚的职业,但也相当复杂多变,策展人在展会中负责活动的构思、组织、管理等事项,是一群智慧之人,必须了解艺术家的风格、思维方式、作品形态,能根据以往的作品推知艺术家能否做出符合展览要求的作品。同样来自台湾的东海大学林平教授以“谁是策展人”为题从广阔的视角阐述了独立策展人的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早期策展人成为以公众利益出发的文化品位与知识的传播者;而今社会,独立策展人的滥觞成为策展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首先我们需要扩大对于历史中策展人角色之变迁所框限的视野;其次持续观察、探讨与实践当代独立策展人所能扮演、突破的角色,在田野中持续检视和辨认这个职称的文化社会价值;再次我们需要反省和开拓策展人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关系,扩大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文化再生和创造性能量。从当代角度来看展览,它提供给我们一些现实、美感、思辨的经验,也反映了策展人的能力。策展人不只是理论家,必须具有“作者意识”,具备告诉公众审美讯息的能力。策展人与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在于策展人已经成为质问艺术的社会功能的主要代表者。田川流老师就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与前景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从社会的引力、艺术创制的需要、大众与艺术市场的需求三方面解释了艺术品投资已成为当代民众投资的新视域的原因;其次,介绍了以购置、储存与转卖(造型艺术),投资制作,艺术品信贷、股票与期货三方面为主的艺术品交易投资方式,他认为,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紊乱、竞争激烈、权利的制约、金钱的制约以及赝品的影响;最后,田川流教授从公平的市场与和谐的环境、健全投资法规、提升投资者素质等方面对艺术品投资的前景作了展望。

三、反思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