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产品行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1
一、乳制品行业之奶粉
翻开中国的乳制品的发展史,第一页应当是从最原始的现榨豆浆掀起的,然后是豆奶粉、奶粉,最后进入液态奶时代才真正开始了中国乳制品繁荣期。
在初识牛奶的中国,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下,奶粉曾经承担着开拓中国牛奶产业的重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今奶粉仍然没有脱离当初的目标消费者模式:儿童和老年人,而且还有专一化的趋势,即更加专注于婴儿分段和中老年人。竟其原因,除了液态奶极其容易大众化而奶粉存在着严重方便性障碍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消费者对婴儿饮用液态奶的不信任心理,在消费者心目中,奶粉毕竟在安全、营养价值和功能上比大众化的液态奶要强得多,而且以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其中还暗含着一种母亲在“烫奶”、“喂奶”的过程中一种情感的传递。
奶粉不会因液态奶的挤压而退出市场,甚至可能由于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深度麻木而反过来选择奶粉,所以反而因其已经形成的高档、安全、营养更丰富、功能更可信形象而与液态奶过于大众化的区隔而有扩大化的趋势。特别是婴儿奶粉的规模更会扩大,甚至还会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是向孕妇方向,二是向中青年方向。向孕妇方向的延伸是将对婴儿的关怀提前,而向中青年方向延伸则是将奶粉走向“白领大众时尚化”。同时,奶粉在以消费者为方向延伸的同时,其功能也会进一步细化与提高,而这些功能肯定会超越以前的常规功能而与现实相结合,如强调瘦身、美容,赋予其以时尚化特性,将其饮用环境从家庭引申到办公室、旅行、休闲活动中等。
随着进口奶粉的价格降低,奶粉的整体价格会降低,即所谓高档和中档产品的价格普遍下降,而且由于价格空间小而配送成本高,液态奶走向农村会遇到瓶颈,相对具有较大价格空间的奶粉则具有向农村配送的空间,所以从价格上、配送可能性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个方向来看,奶粉会由于逐步走向农村而进一步扩大规模。
二、乳制品行业之液态奶
尽管很多人仍然沉浸在前几年液态奶的高速与超高速发展状态中,尽管很多人对2004年以后液态奶趋缓整体发展速度和较低的整体利润率感到心理难以接受,但只有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利润率才是一个行业最为正常的水平,因为没有永远的高速度和永远的高利润率的市场,那种不平衡心理只能表明某些人思维的幼稚,或是对不劳而获的期盼,相信真正成熟的企业如那些正春风得意的超级大企业,如伊利、蒙牛、三鹿等的心态会十分平和。
液态奶现在的状况向所有相关企业宣告如下事实:
第一,在液态奶上,任何人任何企业趁着市场自然高速增长而不费气力、不费脑子即可获得成功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如果哪个新企业还向白奶方向投入,等待他的肯定是失败,因为行业垄断已经形成;
第三,现在需要寻找其它较高增长速度、较高利润产品,而这需要企业有极强的市场敏感度和策划、决策水平,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如果企业不能寻找到新的产品,那么现在已经进入了考验企业资本实力与资本使用效率、人才与人才管理等整体经营水平的时代。
液态奶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蒙牛酸酸乳的成功已经暗含了液态奶向乎所有的发展方向:
第一,酸奶将是液态奶的发展方向,如乳酸饮料、非活性乳酸菌饮料、活性乳酸菌饮料,特别是发酵型真正的酸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印证;
第二,以功能化为基础的市场细分将是液态奶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如针对白领阶层的功能化产品、针对少年儿童的功能化产品、针对中老年人的功能化产品,针对女性的功能化产品,这一点已经是“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并即将得到市场的印证;
第三,以年轻人为市场启动点的大众化、时尚化,如产品饮料化、包装大众化、价格大众化、情感时尚化等,这一点已经在酸酸乳上得到了印证,并将成为今后各企业以后市场运作的主要手段;
第四,将牛奶与其它类型产品进行混合,如果汁奶、茶奶、醋奶、咖啡奶等,这一点已经在同类型产品出现,有的还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今后将出现更多混合型乳品。
第五,市场基础的优劣程度成为液态奶企业成败的关键条件之一,如铺市率、服务水平、稳固度等,蒙牛奇迹就印证了这一点,许多人只看到了蒙牛疯狂的广告轰炸和不间断的促销及成功的结果,事实上,蒙牛同时在市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上也做得异常出色。
三、乳制品行业之奶酪
如果说液态奶是天生的大众型产品、奶粉是天生的特殊人群型产品的话,那么奶酪则是典型的白领大众型产品,它相当于葡萄酒。因为它的消费附上了某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气氛、特殊的气质,即使到了推广的成熟期,奶酪顶多会处于象奶粉一样的市场地位,但决不会象液态奶那样成就一个时代。
从乳制品进口总值来看,增长率最快的是干酪,近3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5.91%,超过了乳品总量增长速度的3 倍,干酪、奶油目前尽管市场每年销量均已有2000吨左右的规模增长,且90%均来自进口,意味着中国的干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例如光明就预计2005 年干酪销售增长100%,达到1.2 亿元。但是,奶奶酪仅限于一线城市的中高消费人群,而且规模极小。而影响奶酪规模的最基本因素是消费习惯和价格问题导致的销售范围较窄。而且,对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奶酪至今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目前市场总量不过1万多吨的奶酪要形成气候,尚需8-10年的消费意识培养。
但是,奶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是一种销售不大利润率很高的产品,对许多有较高经营水平的企业来说,将是投资的一种不错选择。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2
The research on water footprint of industry products is one of the focuses in current water resource field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from textile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water footpri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lculating procedure.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覆盖着地球表面 70% 以上的面积,总量达 14 亿km3。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比较匮乏。目前,全世界 26 个国家约 2.32 亿人口已经面临缺水,约 1/5 的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水资源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在当前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水资源合理、高效、充分的利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解决严重威胁和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刻不容缓。
一、水足迹的概念
解决世界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不仅需要使用开源节流等传统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要在水资源应用的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虚拟水”、“水足迹”等相关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的关注。
水足迹(water print)的概念是荷兰水资源专家Hoekstra在虚拟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以描述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其核心思想来源于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 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的理论。水足迹是一个多维指标,不仅可表示用水量,而且明确了用水的方位、所用水的类型和时间。水足迹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或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总量。这里所指的产品和服务包含人类生活所必须的食物、日用品、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水足迹分为很多类:产品水足迹、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水足迹、划分地理区域内的水足迹、国民消费水足迹、商业水足迹等。各种类型水足迹又包括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等 3 部分。“蓝水足迹”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消耗,“绿水足迹”是指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的消耗,“灰水足迹”是指水污染量。
二、水足迹的研究进展
虚拟水和水足迹的概念出现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近 10 年的时间,科学界认识到了虚拟水概念对平衡地区和全球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国际上关于各种类型的水足迹计算均有一定的成果。
迄今国内外学者关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在农产品水足迹核算方面比较成熟,方法也较为统一,基本都是在彭曼公式、CROPWAT、CLIMWAT等理论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核算;国内对水足迹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或者宏观水足迹的层面,有少量农作物水足迹研究成果,但工业产品水足迹由于产业链长,需要的基础数据十分庞大,目前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在产品水足迹方面,农作物产品的水足迹计算方法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hapagain和Hoekstra提出的产品“生产树”(Production Tree)的方法,另一种是Zimmer和 Renault基于对不同产品类型的区分的计算方法。Chapagain 和 Hoekstra对喝茶和喝咖啡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的水足迹进行了对比,他们计算出一杯咖啡的虚拟水含量约为 140 L,而一杯茶的虚拟水含量仅为 34 L,这表明选择喝咖啡产生的水足迹是选择喝茶的 4 倍之多。
动物产品水足迹的大小依赖于动物类型、饲养结构和动物成长的环境。Renault的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天需要 1 m3水来维持生存,而以动物产品为主的生活方式每人每天就得需要 10 m3水,北非地区的少量动物产品摄取的消费方式每人每天需要 2.5 m3水,而以欧洲为代表的美国的大量摄取动物产品的消费方式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耗 5 m3水。
由于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占全球虚拟水贸易总量的 10%,而且相对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工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Aldaya和Hoekstra研究了意大利面与匹萨生产所消耗的水量及其差别,得出单位质量的意大利面比匹萨消耗更多的水;Aldaya和Hoekstra研究了含糖碳酸饮料水足迹的计算。
国内在虚拟水和水足迹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例如,何浩、黄晶等研究者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湖南省水稻水足迹,并分析了其历史变化和构成特征,水稻产品的水足迹包括水稻作物生长、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足迹等于生产该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的产品或服务所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等。
三、产品水足迹的核算
产品水足迹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淡水总量,包括“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是在产品整个生产链基础上进行核算的结果,无论是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或服务部门的产品,其核算程序都需要生产链前一阶段的核算结果作为输入。
1.生产链各阶段水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将生产链分为两大部分:农业(或畜牧业)生产链和工业生产链。农业或畜牧业生产链阶段的需水量以种植或饲养的产品种类、生长周期和周围的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为主,灌溉方式、管理水平的高低等人为因素为辅。而工业生产链阶段的用水量主要取决于工艺条件、加工方式等人为因素。农业生产用水主要包括灌溉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中的水分、蒸腾作用耗水及施用化肥的水足迹等。据统计,人类用水中大约 70% 的新鲜水量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工业用水主要包括与生产加工相关的各种工序步骤的耗水、污水同化用水、供应链沿线添加物的水足迹以及工厂的日常开支用水等。
2. 产品水足迹的核算方法
产品水足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核算:链求和方法和分布累积法。链求和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仅适用生产系统产生一种输出产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系统中各种工序步骤相关的用水均可以完全归结于系统产生的产品。
分布累积法是一种根据输入产品的水足迹来计算输出产品水足迹的通用方法。假设生产一种输出产品时,需要许多输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只需累加输入产品的水足迹再加上工序水足迹便可得出输出产品水足迹;另外一种情况是假设生产许多输出产品时,只需一种输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输入产品的水足迹分配到各单独的产品中。
四、纺织品水足迹的应用研究
纺织品水足迹的传统定义是指在整个纺织品生产链中,从纤维原料生长到整个生产阶段结束所消耗的直接与间接水量,包括农业生产链用水与工业生产链用水两部分。
1.水在纺织企业的应用
除生产纤维原料的农作物生产或畜牧业阶段需用大量的水外,在纺织工业阶段水资源的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纺纱、织布工序的蒸纱、上浆用水及用来保持生产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的空调用水;染整环节的煮、练、漂、洗及后整理用水等。纺织工业生产中主要用水的工序如表 1 所示。
纺织业已成为耗水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纺织工业都很难降低湿化学处理过程中消耗的巨额水资源量。据测算,在纺织工业中,生产一件棉质衬衣就需要消耗 2 500 ~ 3 000 L的水;纯棉机织物的准备过程包括退浆、酸处理、漂白、丝光等 4 个单元,据美国环保部统计,1 个单元生产 2 000 磅布每天要消耗 36 000L水。
中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 2 300 m3,在世界上排在第 121 位,被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中国的水足迹总量(883.4 × 109 m3/a)为仅低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在淡水资源相当紧缺的今天,我国迫切需要引入纺织品水足迹的概念,一方面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了解纺织品的用水量,另一方面可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与污染量。
2. 纺织企业核算产品水足迹的重要性
对政府而言,核算纺织品水足迹可帮助淘汰行业落后产能,鼓励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对行业而言,通过核算纺织品水足迹,可提高整个行业的节水环保意识,为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对企业而言,可通过核算自己产品的水足迹,了解生产流程,寻求可以节约用水的环节,为企业节约成本,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在环保方面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水足迹信息的需求;对消费者而言,提高消费者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透明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性消费。
3.现行水足迹核算方法(整个产品链核算)应用于纺织产业的困难
一般意义的产品水足迹是将生产链所有环节中的耗水和污染考虑在内而估算出的用水总量 ,包括农业(或畜牧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两部分。但纺织品水足迹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较精确核算产品种植(养殖)阶段“水足迹”存在较大困难。前面已经述及,影响种植(养殖)阶段水使用量的主要是自然因素,需要庞大的关于产地气候、环境的数据,在我国现阶段各种基础气象环境数据非常匮乏的条件下,核算难度非常大。
(2)产品种植(养殖)阶段水足迹在产品整个生产链中占很大的比例,基本在 70% 左右,计算精度低而人为可改变的程度小,使得工业生产链部分的节水工艺与非节水工艺的最终产品水足迹差异非常小,难于对产品的水足迹进行有效的比较,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水足迹对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3)纺织产业链中用到大量的辅料和添加剂,这些添加物在纺织行业的名称并不统一,种类千差万别,这些辅料和添加物的水足迹的核算有一定难度。
(4)从农业到工业的链太长,不定性因素较多,无论采用链求和方法和分布累积法,都需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产品的水足迹数据,计算最终产品的水足迹较困难。
4.基于行业特点构建新型的产品水足迹核算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尝试将核算重点放在工业生产链上,研究范围界定为自纺织纤维进入工业生产阶段直至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这样就解决了产品生产链长、农业水足迹核算困难等问题,且农业用水主要是植物、动物的自然需求,难以大幅度降低用水消耗,而工业过程可以通过改进工艺、优化流程,从而大幅减少用水量。尝试定义纺织品“生态工业链”的水足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用水,主要是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水;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用水,主要是指纺织品在生产加工中所添加的物质所包含的水足迹。
5.纺织品水足迹核算步骤
(1)设定目标:水足迹研究可用于多种用途。如果用于人们对水足迹的宏观了解,估算产品水足迹的某个区域的平均水平即可。如果是针对某种产品设定节水目标,则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此外,必须将水足迹评估嵌入更广泛的一体化考虑因素中,而不仅是水本身。
(2)选择产品,可以包括所有的纺织品类型。
(3)根据目标的设定确定水足迹的核算边界。当目标是企业时,边界的设定应按照工业生产链来划分。边界不包括的内容有:非实质性水资源消耗(不超过总水足迹 1% 的消耗),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投入,运输用水等。
(4)确定“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链”是一个新的定义,包括原料进厂加工到产品出厂所有工序中的耗水环节(生产用水与供应链用水),它为水足迹核算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并为指导数据收集和水足迹的核算提供了参考。
(5)收集数据。数据的采集需要考虑以下问题:① 应该有确切的时间期限(日、月、季、年);② 产品的相关地点应有的具体程度;③ 数据采集要尽量使用一手数据,若不能获得一手数据,在使用二手数据时,要有理论支持;④重现性问题,例如,一名独立的操作者可再现结果的可能性是如何?把以上问题界定好,采集的数据才具有科学性。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核算,并确定精度。
(6)完成目标。根据核算过程与结果,检验可以节水的环节,提出节水的可行性措施;在统一质量的前提下,核算出产品的水足迹,或在产品之间进行水足迹比较。
五、结论
通过分析,核算纺织品“生态工业链”水足迹是可行的,但下列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1)“灰水足迹”进行同化应采用怎样的水质标准。
(2)对于纺织品“生态工业链”水足迹的核算方法,是否能够抓住产品耗水的主要矛盾,如在纺织品之间进行水足迹比较,应该采用怎样的质量标准。
(3)对于纺织品水足迹核算需要有企业的支持,需要去若干家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尽量获得一手数据,对于数据的获得和转换需要有哪些标准与规范作为参照?
(4)对于纺织企业公共用水的分摊原则不确定,如要设定分摊系数,尚需具体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洪孝. 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9.
[2] Hoekstra A Y,P Q Hung.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Crop Trade[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1[C]. Netherlands,Delft: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3] Wakemagel M,W Rees.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 Gabriola Island,BC,Canad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4]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f Livestock and Livestock Products[A].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C]. IHE Delft,2003:49 76.
[5] Zimmer D,Renault D.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A]. In: Hoekstra,A.Y.(ed),Virtual Water Trad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Research Report Series[C]. 2003.
[6]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to Have the Dutch Drink Coffee[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14[C]. Netherlands,Delft: 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7]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to Have the Dutch Drink Tea[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15[C]. Netherlands,Delft: 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8] FAO(2003a)CROPWAT model[EB/OL]. Website:http://省略/ag/AGL/aglw/cropwat.htm.
[9] Zimmer D,Renault D.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A].Virtual Water Trade[C]. IHE Delft,2003:93 107.
[10] Aldaya M M,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for Italians to Eat Pasta and Pizza[J]. Agricultural Systems,2010(103):351 360.
[11] Ercin A E,Aldaya M M,Hoekstra A Y. Corporate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 and Impact Assessment: The Case of the Water Footprint of A Sugar-containing Carbonated Beverage[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0.
[12] 何浩,黄晶,淮贺举,等.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94 298.
[13]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 冰川冻土,2005,27(5):774 779.
[14] Bruinsma J(ed). World Agriculture: towards 2015/2030: An FAO Perspective. Earth scan,London,UK,2003.
[15] Arjen Y Hoekstra,Ashok K Chapagain,Maite M Aldaya,et al. Water Footprint Manual[M]. Water Footprint Report,2009.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3
关键词:棉纺织制造业;产品创新;综合实力
1 棉纺织制造业要继续创业,努力创新
近年来,很多人对棉纺织行业的印象大致有两个,一是棉花,要么是价格涨跌搞得人心惶惶,要么是储备棉和配额搞得人心所向;二是棉纺的生产能力,不是超亿锭的细纱机,超百万的棉织机,就是2000多万t的纱产量,800多亿m的棉布产量;实际上,棉纺织行业也有值得大家津津乐道的事,一是创业,二是创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2011年以来,棉纺企业遇到了入世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国内棉价持续高于国际棉价,甚至有的棉花品种价格接近或高于部分棉纱产品价格,导致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涉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严重受挫。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争在新一轮的创业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走创新发展之路。
长期的实践证明尽管创新能力的高低不能制约中国纺织品制造业发展,但是,创新与创业有着同样的思维和行为,同样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需要耐力和毅力,去创造、去变革。
2 棉纺织制造业实施的“三新”战略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产品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发达国家,企业产品创新的资金投入可占到总产值的5%~15%,甚至可占到年产值的30%,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的投入基本上不到1%,棉纺织行业也不例外。
产品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一些优秀的棉纺织企业正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实施三新战略,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开辟新客户、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迈进,即向创新、向创造升级,目前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
一新:开辟新客户。这里说的新客户就是利用新产品开发出来的新客户。棉纺织行业是纺织服装的基础,不仅要立足本职,生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产品,更要为新产品进行新的市场开发,通过国内外市场信息,提高分析预测市场的能力,从而确定营销策略,挖掘潜在客户;可见客户的欲望是要靠企业来拓展,开发的产品更需要让客户来接受。
二新:开发新品种。面临棉花问题,许多企业越来越感到需要减少对棉花的依赖,增加非棉纤维的用量,优化产品结构。这样既能有效摆脱棉花的制约,也能较好地降低资金成本,赢得市场。目前大约有5%左右的棉纺企业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三新:开拓新市场。这里说的新市场应是新产品开发出来的新市场。许多棉纺企业深知我国是纺织大国,不是纺织强国,这就要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守住并深层挖掘传统市场。棉纺企业在国内市场寸土不让,国外市场寸土必争的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3年1-3月,棉制纺织品出口金额累计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3 棉纺织业的产品创新乐曲声声
3.1 产品创新一步曲:对棉花的依赖程度降低
我国棉花的生产,受土地资源、种植成本、种植技术等限制,产量保持在700万t左右,并逐年呈小幅下降趋势。棉纺织工业使用的纤维正面临新的考验,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棉纺织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非棉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化纤短纤技术的进步,化纤短纤的产量在逐年增加,棉纺织行业应用非棉纤维生产的纱、布产量也在增加。
3.2 产品创新二步曲:新型纤维的应用更加广泛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纺织新原料不断问世,纺织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型纤维体现出了生态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三大发展趋势,新型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环保性是保持棉纺织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棉纺织企业采用多种纤维进行不同组分的混纺、交织加工的产品,不但使其各种纤维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加了良好的服用性能。
一直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通过产品研发,新型原料的应用,优化和丰富我国棉纺织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这里所指的创新就是:或者更新,或者创造,或者改变。
初步测算,不同纤维或纺纱方式生产的新型纱线约占年纱线产量的10%~15%。
新型原料与新型纺纱技术的组合,通过不同纤维、不同比例、不同方式、不同的交织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不仅可以使各种纤维性能得到充分体现,并能创造出全新的、成千上万种的纱线或面料的系列产品呈现给客户,这就是棉纺织行业的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
3.3 产品创新三部曲:科学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有自主创意的产品设计能力。美国、日本、欧洲的纺织业之所以延续100年、200年,是拥有核心的创新技术。
按照目前各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美国侧重于环保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日本注重新型纤维或自动织机开发技术;欧洲各国则继续维系纺织机械和检测技术。我国是世界纺织第一大制造国,但是掌握的核心技术却很少。
新工艺参数的不断优化,创新发展了纺纱结构、织物组织以及后整理技术。我国棉纺织业的工艺技术正在不断创新提升,高档的纱布产品的总量在世界是第一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纱布生产的工艺技术甚至已经在指导着进口设备技术的提升。以纺纱、织造为例,多组分赛络竹节紧密纺纱线就是我国自己不断创新的工艺技术,织就的面料手感柔软、平滑,布面会呈现出规则的抽纱和挑纱,其类似竹节样的纹理效果,比一般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吸汗性能,附加值高,多为品牌服装选用。
棉纺织行业正在逐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新的加工流程的应用,推动了绿色环保的生产,推动了高效短流程装备的使用,推动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4 产品创新的展望
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创新有良好的基础,领导重视,职工努力。棉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至少需要包括总体方案设计、技术研发、原料选择、工艺参数设计、设备改造、工艺测试、成品效果设计、销售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九大关键部门人员的无数次的尝试、改造和努力,假设每一关的成功率为50%,那么创新的成功率只有0.2%!可见,创新过程的艰辛,但和棉价差相比,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里,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调整,来提升自身实力。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4
【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 原因 影响 应对
一、出口退税税率降低的原因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运行的情况做出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为什么要降低出口退税税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以及我国纺织品产业的结构的不合理,一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都是收大于支的,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这样对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就必须要调整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平衡,于是就要减少出口,纺织品出口退税税率的降低也变得自然起来。而且我国的纺织品行业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主要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小,基本上是建立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价格低的基础上的,所以国家为了升级产业结构来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再者,我国的纺织品经常受到国外的配额限制和反倾销调查,使得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加剧,也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国家为了调整我国的纺织品行业,使其健康发展,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变得清晰起来。
二、出口退税税率的降低对纺织品行业的影响
1、不利影响
(1)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小,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由于受欧美纺织品配额限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加上退税下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成本逐渐上升,逐渐丧失了我国原有的低价格优势,国际竞争力下降。本来中国纺织品的优势就来自于价格,最基本的竞争力的下降必然会带来产品的堆积,使纺织品的竞争加剧。
(2)企业的利润大范围下降,可能会有企业退出纺织品行业
根据中国纺织品协会统计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平均利润为3%,而退税率一下子降了2%,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大范围下降,对于那些平均利润率低于3%的特别是小于2%的企业,可能会破产,退出纺织品行业。
(3)可能会使目标客户转移,发生不正当的竞争,降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
由于退税税率的下降,企业会有两种选择,第一是价格不变,利润下降,第二是提高价格,稳定利润率,这样目标客户就会选择价格低也就是价格不变的企业,目标客户发生了转移,也就产生了不正当的竞争,下面用博弈论中的囚犯的困境来解释企业的做法。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相同规模的纺织品企业1、2,当他们面对退税税率下降时,各自有两种做法也就是提高价格和降低价格,但是他们的做法和平均利润率有关,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1和2的利润率大于或者等于平均利润率下表为两企业对对方的做法后占有的市场份额。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企业最后的选择的均衡是价格都不变,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没有变,只是大家的利润都减少了,平均利润率也就降低了。
第二,假设企业1的利润率小于平均利润率,企业2的利润率大于平均利润率。显然企业1只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提高价格,而企业2就可以用价格不变的做法来占有整个市场,到后来在提高价格,反正企业1已经退出了纺织品行业。
(4)增加了企业的菜单成本
由于退税税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企业在以后的报价单以及其他和报价相关的印刷品发生改变,增加了企业的菜单成本。
(5)减少了就业
企业的利润下降,成本的增加,企业必然会做出减少成本的做法,下岗也是会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业的人数也就减少了。
2、有利影响
(1)加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减少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
纺织品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虽然从短期来看对外贸出口企业是不利的, 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纺织企业加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是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缓解了和进口国之间的摩擦,也间接的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有利于纺织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纺织行业产能过剩、竞相压价的混乱局面早已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价格优势减弱的情况下,依靠自身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参与竞争,对改变我国纺织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竞相降价的无序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讲,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明显的方向性,选择性。纺织行业中盈利能力越低,受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为明显;产品出口竞争力越低,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越大,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在相应行业中的不利影响也就越为明显,比较而言,大纺织企业收入结构丰富、产业链比较完整, 对这样的政策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强,而中小型纺织企业入行时间短,技术储备少,收入结构单一,生存危机会很突出。所以退税率下调肯定会加速部分中小纺织企业消亡的周期,有利于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抑制过剩行业。
(3)有利于规范纺织品行业的竞争环境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价格较低的纺织品给世界纺织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不满,一系列的反对措施也随之出台,这样在这种环境下,降低退税税率有利于规范纺织品行业的竞争环境。
(4)有利于引导企业的投资
纺织品行业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数量的增长,而并不是质量的增长所以国家这次的税率的降低实际上就是要限制纺织品也的盲目增长,使投资转向于其他有利的地方。
三、企业的长远应对措施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尽量减少价值低的纱和布在出口中的比例,即削减“大路货”,提高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如增加紧密纱、铜氨丝和铜氨丝加天丝、功能型面料等新、高产品出口数量,实行产品差异化经营策略,在传统市场上不拼价格,力争做到以质取胜。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产品的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从长期看,企业还应采取立足于“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做法,不把出口退税作为盈利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
2、积极开发内销产品,转变出口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的纺织品基本上是一外销为主的,在现在的退税税率下降的情况下,从外销向内销转变是个非常好的选择,积极开发一些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从外销转为内销,弥补一些利润上的损失。
3、深度开发市场,拓宽出口渠道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和韩国,而这些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都较高。所以出口企业应对外树立公司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形象,使订单数量稳步增长。只要有稳定的订单、固定的客户、适销对路的商品,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还是可以消化的。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如开发东欧,南美,中亚市场,从而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价格风险。
4、有效的企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在企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设法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管理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节省的,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退税下调带来的损失。
5、加大对纺织品行业供应链的优化
纺织品行业的产品很多都是时间战,如果生产的周期缩短,产品就能很快速度占领市场,但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亏损,所以加大对供应链的优化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运转,为企业在时间上和成本上带来优势,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6、积极的引导投资
纺织品行业的投资一度出现了过热的现象,积极的引导投资,使投资转向于有利的地方,也可以用于纺织品的研发,使其适合国外的市场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方面要鼓励支持企业合并和重组,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相关行业的供求情况,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
7、引导企业走国际化之路,走品牌战略
企业只有做大做强了,有了自己强大的品牌,才能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要做大,就必须走出去,企业可以去国外投资,学习国外的纺织品技术,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来发展自己。不断的开发新的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不断的走在市场的前列,领导消费者的消费。
四、企业的当前应对措施(作为一个外贸的纺织品出口公司)
第一,对于已经下订单的客户,订单的价格不应该再改变,为了保护好公司的信誉。而且订单中的商品应该保质保量保期。第二,及时计算出由于这次退税造成的损失和以后的报价,重新做出报价单发送给客户,并做出及时的解释。第三,积极联系客户,知道他们需要的产品,并告之工厂及时的做出样品给客户,用服务来留住客户。第四,更加广泛地开发目标客户,向他们介绍自己公司有特色的而且适合他们国家市场的产品,并随寄样品。第五,花更多精力把产品卖给国内的消费者,使国内的销量提升来弥补损失。第六,招聘一些技术型的师傅加强对新产品新式样的开发,使自己的产品更加有特色,更有竞争力。
五、结束语
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税率下调,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好的去应对,去保住自己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要依靠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5
相比喜人的增长速度和所占比重,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出口总额为178亿美元,仅占纺织品出口总额2625亿美元的6.78%。由此对比可以看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高速发展完全是靠内需拉动的。
在刚刚闭幕的世界产业用纺织品论坛上,到会代表都是按照各大洲划分各分会的,而只有中国作为国家被划为一个单独的分会。获享这一特殊地位,因为我国已经重新成为产业用纺织品的第一大国。但是“大国”并非“强国”,我们与“强国”的标准仍有不小的距离。
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占纺织工业部门纤维加工总量的23%,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比重约占40%,而德国则高达65%。在当下国际通行的观念中,纺织强国的考核需要量化概念,即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大约占到三分之一。
当前,我们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争取在2015年之前达到纺织品总产量的25%,在2020年,也即预计实现纺织强国之时达到30%。但是,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每年的增速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一大挑战。
尽管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子行业,但从产业集中度上来看,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规模普遍都不大。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共1598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产纺企业年销售额仅有20亿,远比不上服装企业年销售额数百亿以及动辄“打造千亿化纤企业”的气势。企业规模的大小、产业集中度的大小,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能力,我国产纺行业仍需要市场整合。
除行业本身的问题外,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也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会对原有利益链有所冲击,自然会受到原有利益链各方的抵制,这就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
以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生产国,可是国内自用的市场渗透率只有5%。美国将医用纺织品的细菌阻隔效力分为四级,加上人体保温等其他设计要求,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可以满足,但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推广方面出了问题。
在手术服与手术洞单的选择上,国内医院普遍使用多次洗涤的纯棉制品,尽管其细菌阻隔效力为零。传统医疗手段大量使用抗生素,并不需要制造无菌环境来控制感染。一次性医用纺织品的应用一定会影响到原有的可洗涤手术衣的利益链条,更会影响到抗生素供应体系的生存,而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强制性指标来带动行业的发展。
纺织产品行业范文6
刺激经济 机遇难得
11月9日,国务院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其中在投资方向上确立的十项措施主要针对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灾后重建,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方面。
一周之内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宣布各地的投资计划。云南五年将投资30000亿元左右;广东的“新十项工程”,五年内将投资23000亿元;北京明后两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12000亿~150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上海计划投资5000亿元。此外,江苏投资3000亿元、吉林4000亿元、海南2000亿元、安徽3890亿元、浙江3500亿元、辽宁13000亿元等。预计全国刺激经济的投资规模最终可能达100000亿元,同样是偏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住房安置等方面。11月25日,交通部又宣布,明年交通行业将要实现10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将储备项目提前投入建设。
今后2年,数额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投资计划会掀起新一轮投资和建设热潮,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在这轮经济热潮中,直接受益的企业可能在于水泥、钢铁等行业,制造业似乎难以从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对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朱民儒认为:国家出台的政策导向为产业用行业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如果不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产品革新、产业升级。意味着将错失这一难得良机。
上涨势头明显
近五年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年耗用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7.34%,预计在201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的消耗将达500万-600万吨;在纺织品应用领域中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14%,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广泛波及到纺织行业,而相对其他企业来说,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有80%来自于国内市场。”在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朱民儒表示对市场还是很有信心。国内参展商占总参展企业的60%,不但在数量上与上届同比增长了27%,在参展产品种类、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也有新的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空间。虽然汽车业已不太景气,但国内汽车市场对车用纺织品的钢性需求是存在的,中国汽车饱有量有30%到了更换阶段,车用纺织品几乎还有50%的市场空间,如汽车安全气囊的需求逐步增加;轮胎帘子布用丝、安全带用丝等很多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内需市场的带动下,轮胎帘子纱的企业开始向下游轮胎帘子布企业进行整合。如滤布行业规模虽小,在百家企业左右,但滤布是与工业发展配套的产品,市场有钢性需求,这个领域的企业都处于成长期,国外市场需求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2007年,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544.32万吨,占国内纤维用量的15.42%,较前一年增长12.97%。2007年非织造布产量超过17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23.27%,出口量为22.13万吨,较上年增长28.04%。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多元化,所涉及的16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普通产品的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但差异化的高端产品方面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技术和品质的提升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迫切发展的目标。
投资扩大需求
当前经济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正逐步扩大,而2年内拉动经济的十项措施的投资无疑会扩大市场的需求,朱民儒也进一步向我们阐述了其中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拉动。首先是十项措施中的安居工程以及灾后重建项目都是涉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在房屋的建造上,如高级涂层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等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还有如防水卷材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屋面、室内地面、垂直墙壁的防水防潮,地下设施、池库等。但目前短纤维防水卷材越来越多,而更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长丝防水卷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重新修订产品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生产适应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工布的需求量将被放大。土工布在水利、公路、海堤、铁路、机场、环境保护等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到2007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5万多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而每公里大约需要近10吨的土工布。而全国还将兴建机场达20多个;目前来看,我国土工布每年的产量也就在10多万吨左右,在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上都是有缺口的。
另外,我国的农用土地正在以0.5%的速度递减,土地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政策关注的重点。新的农业技术支持包括新型农药、化肥以及新的种植技术,其中涉及提高农作物产量所需的保温、防雾透气、遮阳材料以及水管套袋等农用纺织品,用来改变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这为农用纺织品的进一步扩大市场打下基础。当然,农用纺织品的推广和试点,需要逐步改变农民的保守观念和落后意识,加强示范试点合作来培育市场。
将在未来2年内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将加大医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很大,随着国际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医用纺织品呈现35%的年增长率。目前我国在医用材料上每年仍依靠大量的进口,如人造器官和治疗肾病所需的透析过滤用纺织材料。实际上,国内一些企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却因为临床推广的繁复程序和各种手续,很难在国内推广,反而是经过出口又由外国企业包装加工后变成进口产品回到国内。企业需要与终端应用领域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衔接。
在十项措施中,针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将加大环保型纺织品的市场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发展质量成为环保型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大气洁净度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更有效的产品来实现。粉尘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和降尘的平均浓度大于国家二级标准,且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值90mg/m3的1-7倍。一些大城市的粉尘排放在200毫克/立方米左右,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修订,我国也
要力图达到与国外标准大致相同的排放水平50毫克/立方米。未来则更要低于50毫克/立方米才能够达到要求,这样一来许多生产企业原有的电式除尘的方式已经达不到标准要求,而改为袋式除尘的方式,因此耐高温的滤袋需求必将增加,这一需求涉及到许多企业,如电力、冶金、钢铁、水泥、焦炭企业,这些都是在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过程中的主力企业。
不能错失良机
朱民儒同时谈到,现在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有许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看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大,都在一窝蜂往里涌,上项目。如果不能理性控制,同质化产业用纺织品的项目过多,最终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低成本竞争。同时,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一些产品标准、技术标准都需要重新修订,根据产品的使用和终端需求来发展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在量的增长上和质的增长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朱民儒使用了一组数据:“2007年,我们的进口数量为2万多吨,而出口的产品虽然数量上达到5万多吨,可二者总价值却都在五个亿左右。进口的产品又都是国内企业技术领域达不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部分,一些高性能原料、高端产品仍然依赖从国外进口。所以国内企业还需要在高附加值、科技研发等方面继续努力,并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追求量的增长。
对此,国家和行业组织应在在政策上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研发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能耗高、效率低、产品档次低的老设备,瞄准一些具有发展前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如宽幅强力高的土工布,薄型的20克以下的涤纶纺粘非织造布,开发更多节能、高效、降耗、高质的产品,国家拉动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也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机会。”朱民儒认为最重要的,还需要加强与16个终端应用领域的合作,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