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民间艺术;乡土文化;文化艺术
一、廉江本地文化艺术的种类
廉江本土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现存传统民间艺术类别大约有十三种: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等。经近几年的普查搜集,属廉江本土文化艺术现存线索有100多条。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我市文化部门积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等工作。2006年,民间动物舞蹈《舞鹰雄》已被正式列入省级第一批保护名录;地方戏曲《木偶戏(粤西白戏)》、民间音乐《安铺八音》两项目列入市级第一批保护名录。2011年《廉江亻 歌》成功申报列入市级第二批保护名录,《廉江石角傩戏》成功申报列入省级第四批保护名录;2013年《木偶戏(粤西白戏)》列入省级第五批保护名录。
二、民间艺术保护现状
(一)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如廉江白戏、廉江石角傩戏、亻 木鱼、廉江亻 等众多民间剧团,坚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为群众演出,为丰富地方群众文化生活作出应有贡献。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剧种被电影、电视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加上许多艺人年事已高,艺术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正在逐步变小。廉江市民间本土戏曲、音乐艺术发展前景少喜多忧。
(二)许多民间传统技能艺术濒临失传甚至绝迹。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项目,如木偶雕刻、鬼儡戏、采茶戏、走马灯、{古胡制作等,其制作技艺和表演艺术的掌握者,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临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稀缺的境地。其中石岭杂技、魔术基本失传;剪纸已处于濒危状态,即将失传。
(三)城市建设性对民间艺术资源破坏严重。旧城改造的推土机把大量的老城民居中附着的文化精华,如砖雕、木雕、石雕、壁画等轰然推倒并碾碎。廉城古城区、安铺古镇等,还有农村中一些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群在集镇建设中遭到破坏。
(四)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惨遭损毁。因为缺乏民间和民俗文化保护机构,缺乏对民俗和民间文化市场的管理,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历史资料流失。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珍贵遗产,由于保护不力或保护方法不当造成破坏、濒危甚至灭绝。
(五)研究人员和经费短缺制约民俗文化保护。由于民间艺术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和载体,无法开展紧急抢救而带来湮灭的危险。缺乏研究人员,民间艺术既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也难以形成精品,直接影响民间艺术的后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整体来看,廉江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存环境拯待改善。
三、加强民间艺术保护建议
加强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市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令人担忧,急需政府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强抢救和保护工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思路,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真正把民间艺术资源利用、建设、保护、传承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民间艺术,建立健全的资料档案,列入《保护名录》,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和经费,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
(二)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要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要创造条件,促使民族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在中小学倡导成立兴趣班,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三)提供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强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镇、村三级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小组、专家小组与开发领导小组,为民间艺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有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2
生态:我们没有问什么是无害的
Q_今天谈到传统文化,谈到过去的生活,现在很多人在怀念过去没有污染的生活,开始追求有机的食物。
A_现在我们常常讲生态,因为不断出现食品有毒的信息。其实谈这种事情,还是要认识本质。比如提到蔬菜,一般说蔬菜里有农药、有污染等等,但没有去问,菜的营养究竟是什么。我们总在受害的一边,希望不受害,却没有问什么是无害的,我们和生态的关系是什么?弄清楚之后,你就知道我们要吃什么、为什么吃。
Q_现代人的生活,好像就是不断去解决各种问题,时代变化太快了。
A_解决问题要大解决,现在是在解决伤害我们的部分,维持我们的部分,我们没有说。
中国财富:对比两岸历史,台湾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跟大陆高速的经济发展很相似。
A_所以我说殊途同归,两岸在时空有一点变异,但整体都是一致。在经济的推动下,我们改变的是物质生活,但精神生活没跟上,所以,我们生活不愉快、身体不健康、被迫去打工赚钱,现在我们的农村空了、城市住得非常不舒服。对于发展,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Q_现在有一些人,放弃了城市生活,选择回归田园,回归传统。
A_我们不能守着现代化,变成一个现代怪人,同样也不能守着田园,完全不理外面世界的变化。我们需要追求的是均衡,至于如何做,大家都在实验。现代要建立新的传统生活,因为民间文化没有现代化的问题。
Q_对传统生活的保护上,台湾是不是好一点?
A_我不这样认为,只是程度和发展上的问题而已。台湾的问题也是一塌糊涂、同样有很多污染、公害等等。我们就是在中间平衡这些力量,不断做努力,让好的发展坚持走下去,把坏的发展推回去。
Q_1988年,您回到了大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回到大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
A_小时候,我们在课本读了很多关于祖国的事情,比如课本上说,烟台的梨、吐鲁番的葡萄等等,这些记忆会给你一些思念,形成了探索的动机。我能够回来印证这些记忆,很开心的。
民间文化是有生命的
Q_您也是汉声文教基金会的董事长,这个文教基金会主要在做什么?
A_基金会主要让两个研究所可以运作,因为研究所不能用汉声去支持,所以就用基金会去支持清华大学传统建筑研究所和东南大学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所的工作,研究所也是我们的工作团队。我们的工作方式要多元一点,才能丰富来源,推动研究民间文化的深度。
Q_40年来,汉声的研究方向一直是民间文化,具体到做哪些民间文化,是怎么来决定的?
A_哪里的民间文化处于消亡的阶段我就去做哪个部分。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传统文化丢掉得太快,我只能尽我的力量去保存、整理。做着做着,就一直做下来,做到无以自拔,因为变化越快,伤害越大,消失的文化也越多,我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同时影响更多关心民间文化的人,去推动民间文化的发展。
Q_从某种程度来说,保护民间文化也是保护东方悠久古老的生活智慧。
A_是的。因为民间文化是一个完备的生命,有它自己的精神和技术,保护它也可以保护你的生命。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民间文化的生命会对你会发挥作用。我当时不知道,做着做着,才发现丰富得不得了,生机盎然。
Q_您今天在讲座中提到,保护民间文化这40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你还在这里,民间文化这个宝库,你到今天还在不断挖掘吗?
A_是的。今天,我还在不断有所发现。人很渺小,你对生命的探索,面对生活,经营事业,以及对整个文化圈的考虑,都在民间文化中。这种与天地和谐的传统文化的道理,我们小时候读书都读过。
Q_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以西方文化、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化发展,有怎样的帮助。
A_我常常说传统文化是救赎之道,可能我这样讲大了,如果不讲救赎,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平衡,平衡就是会稳定、会有序。我的好处是我有农村的生活经验,当我碰到西方文化的困顿,我就会有所反思。会比较,什么是真正适合我们的文化。今天所有的发展都很糟糕,你只要把电拿掉,统统不能动了,你不会耕种,连饭都没得吃了。
不过,人活在天地之间,人的生活出现了,民间文化也出现了,放宽一点,都是人的文化。人本来可以过的很好,不用这样颇费周折地过日子。
接近悲伤的汉声
Q_整个社会的趋势都是以推倒一切,建立新城市的方式进行,您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强调中国民间文化的俭朴、自然,从某种程度来说,力量真是很微小。
A_我们还是要尽一点力量,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常常说,一息尚存,即使苟延残喘,一息尚存也要做下去。我要做出版,没有钱就少出,能出一点就出一点。我们往前走,接近了悲伤,但还是要工作。工作要怎么做呢,就是要做好。我常常会问我的编辑,你有这个机缘,你有没有尽力。面对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了解透彻;探索理念,有没有深入研究;在技术上的整理,够不够细腻?此外,为了推动民间文化,还要去认识曲艺、工艺等事物。把过去的一些事情说清楚。
Q_为什么要接近悲伤一点?
A_所谓悲,让你比较容易回到你的立足点,你不会糊涂,自以为自己很大。回到立足点,你会发现自己很小,你不得不做,做好它。
Q_即便如此,每一期的汉声,所承载的民间文化,也是让人惊奇的。
A_因为40年的经验积累,让我们每个选题都有一定的铺排,一个人可能负责一到两个选题,在一定的时间里慢慢来做。比如做桃花坞年画,我们收集了国内的部分,但法国的、英国还没有收集到,那就去收集,慢慢做,可能会拉长时间,也有时间去整理。假设桃花坞年画有500张图,我们的编辑需要把500张的图都解构了,带出它的能量信息,把文化的细节都抓出来,再归纳,这样你就能够看到中国人是如何表达喜怒哀乐。
汉声是要让半懂非懂的人来看,你给懂行的人,给收藏者看就没意思了。
Q_把文化的细节做出来是不是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您真正想在汉声表达的不仅如此。
A_我们觉得人民的觉醒最重要,因此,要体现传统文化的本质,去面对本质,了解本质。比如我们做一期关于食物,一定要讲它的营养,在生态里和人的关系,如何和你相依偎。我们曾经做过水八仙(水八仙是中国传统食物,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水八仙是人类可以采集的食物,陪伴人类的历史非常漫长,在诗经里都有它们的名字。像这种陪伴我们代代成长、文明发育的食物,我们要回到原点,去说明这个事情。“水八仙”我们做了1年半,从采集、种植、采收一直到食用,将整个链条完整走一遍。
Q_最简单的食物,但我们却不能真的看到它们。
A_所以我说,熟悉的和陌生的相依相生,太熟悉,反而陌生,有些东西因为陌生,去追求它的熟悉,自己熟悉的东西又丢掉了。所以我说,要发现我们的第二次天真。我必须天真,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些悲伤的话题,如果我不天真,我怎么能做下去?
Q_所以,你们花足够的时间和功夫,去认识简单又陌生的生活。
A_花功夫其实很无奈的,反而变成好事。因为我们不是一本节奏很快的期刊。我们做得很刻苦,我们有一点钱,就尽量拉长时间,完成良好的编辑、良好的制作。对出版来说,我们和一般的出版社不同,我们倒有点像一个制作室,像纸上博物馆。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3
数字化技术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便利,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应用特征,以及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的传承保护而带来的仿真、鉴别等多重功能需求,决定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和存储工作,而是多种工作的统筹协作。简单而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需要从信息要求、数字化功能、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来全面推进。
关键词: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可谓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建筑信息复杂,建筑数据标准不一,相应地,民族文化遗产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就较为复杂繁琐。另外,民族建筑遗产不仅是民族建筑技术要素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全面真实是其内容信息的基本要求。各种原因使得近年来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迟滞不前,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社会对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迫切需求。数字化技术具有快捷、便利、超大容量、互动等多种功能,它不仅使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海量信息的搜集和存储具有了可行性,同时也使得民族文化遗产在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及时更新和互动等方面更加便利,因此,在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并成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趋势。随着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时代的开启,学术领域开始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传承保护中的应用,但是对于数字化保护问题还缺乏整体的分析和梳理,本文便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明确数字化保护思路,推进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良性发展。
一、全面真实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要求
建筑与民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多数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族建筑,且伴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民族建筑也在不断改造创新,不同建筑中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1]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包括建筑要素、文化内涵、历史信息、基本信息等多方面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之前的民族建筑研究多采取文字记载和图片记录的方式来进行,在有限的空间内和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有关民族建筑的保护性研究往往集中于不同视角下民族建筑要素、建筑变迁等方面的信息记载,这使得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做到真实全面,制约民族建筑文化信息的原汁原味和全面地传承下来,影响了民族建筑的信息保存和信息开发利用。民族建筑是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真实地记录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要求。根据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指向不同,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即基础层面、技术层面、意识层面、发展层面,每个层面所对应的内容各有不同。首先是基础层面。少数民族分布于国内的不同地区,如西北少数民族、东北少数民族、西南少数民族等,在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所居住的环境条件各有不同,或高原,或草原,或山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建筑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少数民族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对于建筑的认知必然不能脱离其地理环境来进行。其次是技术层面。由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建筑也在互相借鉴,但是在整体上,少数民族建筑在大体上仍然保持一定的民族特征,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布局、建筑构件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些建筑要素也是民族建筑的主体要素,在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必须对以上各种建筑要素进行详细统计和整理,这也是民族建筑和其他建筑形式在外观方面的区别所在。再次是意识层面。民族建筑是民族民众的创造,是民众的意识产物,和民族生活密切相关,在民族建筑中蕴含着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观等意识文化,并和民族民众的生存方式和行为习惯保持一致,如由于对火的崇拜,怒江傈僳族民居中必然有火塘,且火塘周围不许放置不洁净之物,民族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意味着其在数字化保护中必然要把其中的文化因素一并包括在内。最后,在民族物质基础的发展上,以及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民族建筑也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民族建筑有不同的特征,特定时期的民族建筑具有当时历史时期的烙印,民族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也是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时,不能忽略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变革记录。[2]
二、功能多样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特定需求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留现有的建筑历史文化信息,使其不至于因城市规划建设而消失,使其作为历史的见证代代传承下去;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可利用性,民族建筑可以提供历史信息以供历史研究之用,同时,民族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提供借鉴等等。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多种可利用价值意味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并不是把众多信息储存于数据库中束之高阁,而需要根据各种现实需求在数字化路径下,进行功能的多样化设定。[3]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现实利用来看,分类存储、信息检索提取、分析、虚拟、交互等功能都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功能。从分类存储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由于功能划分不同,多数民族的建筑不仅仅限定于同一种形式,如民居建筑和公共文化建筑等,因此,在数字化路径中,首先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使得各种建筑文化信息各归其位,只有这样,庞大的信息量才不至于杂乱无章。从信息检索提取来看,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民族或历史研究提供有效支持。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据库也是有兴趣于民族文化的民族民众了解民族的一扇窗口,出于各种目的,对相关文化信息的检索必不可少,由此,数字化保护必然要提供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才能满足以上需求。从数据分析来看,建筑中蕴含力学、美学等文化信息,不同民族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是由内在的不同数据所带来的,要从横向上对各种民族建筑进行类比,或者是对同一民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就需要数字化建设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横向的多方向数据整合分析。[4]从虚拟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地处偏远,且地理条件较为不便,这些客观条件制约了更多人前去了解民族建筑。另外,由于民族地区的区域规划和建设,民族建筑也在不断消亡,因此,基于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在数字化空间内虚拟呈现,加强民众的感官真实体验。从交互功能来看,单纯的静态的展示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只有互动才能调动个体对民族建筑的兴趣,因此,增加互动功能,可以使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满足更多方面的需求。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实际是民族建筑在虚拟空间的数字呈现,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克服实际空间内民族建筑对各方面需求的不能满足问题,同时还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多功能,以便使数字化保护的路径更加便利和实际。结合以上问题,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需要结合各种功能需求进行功能多样化设定。
三、统一标准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前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建筑的相关信息包括多个方面,在基础信息和历史变革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历史记录和行政区划为依据,因此,在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不会产生误解或分歧,但是对于民族建筑的建筑要素来说,在这一方面并无可靠的标准为依据。从建筑本身来看,不同民族的建筑各有不同的特色,吊脚楼、风雨楼、清真寺、蒙古包、土掌房等等各种民族建筑在功能、形状、材质各有差异,其中的建筑构件也多有不同,此民族建筑的建筑构件在其他民族建筑上可能没有对应的构件,另外,也有相同建筑构件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各种差异和特色使得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在信息描述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数字化技术而言,要对庞大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在同一个系统内进行输入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以统一的信息格式来进行描述,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输入和整理时有一个可靠的依据,避免信息的误解或者信息描述的含糊不清。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特点及数字化特征来看,相关文化信息数字化的统一标准主要是指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信息格式、建筑构件的统一化称呼、统一的语言等。统一的计量单位是指民族建筑的各种长度或数据计量采用统一的单位,避免各种数据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互相换算带来的信息混淆。虽然每个民族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其设计方案、尺寸度量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在文化遗产信息测量或扫描时,需要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计量,以便于数字化系统的整体管理。从统一的信息格式来看,从各民族不同风格的建筑来看,多数民族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差别极大,因此,在建筑结构的横向或纵向剖析上,便存在着不同建筑的信息并不对等或一致,但是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特性而言,只有采取统一的信息格式,才能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因此,在对建筑进行信息描述时,需要采取统一的信息格式才能满足数据语言的整合需求。从建筑构件的统一化称呼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个地区对于建筑的不同构件的称呼也各有不同,这样较为杂乱的称呼往往会使数据信息难以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也不利于受众的理解,因此,在对不同民族建筑构件进行描述时,要尽量按照统一化的名称来进行称呼,以便受众理解。其次,在统一语言方面,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因此,按照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建筑信息也顺理成章,但是从利用角度来看,民族语言多为民族民众所理解,外部民众对于众多的民族语言并不能完全理解。从推广的角度来看,对于民族建筑信息的输入适合以统一的语言来进行输入整理,统一语言描述、民族语言注解的模式可以解决数字化建设中的语言隔阂问题。
四、科学管理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有效保障
从民族建筑信息本身来看,民族众多,民族建筑式样各异,建筑本身可以分为民居建筑、公共建筑,不同建筑有着不同的历史变迁,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各自蕴含着不同的时代信息。从建筑本身的信息情况来看,每种民族建筑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布局,不同建筑的描述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实测数据、模型数据、属性数据、图片数据等来自各方面的建筑信息数据形成了浩若烟海的信息量。从数字化本身来看,数字化建设包括信息的采集、压缩、更新、整理和分析等过程,在功能设定上有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权限,进行数据维护。虽然每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由于每个环节面对的都是庞大的信息量,因此,数字化的数据追加、提取或分析等每个环节都是极为繁重的工作量。[5]要使众多的信息在数字化空间内有序管理,并使数字化复杂的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支持,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科学管理便尤为必要。从管理方向来看,主要分为内容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模块,从信息内容上来看,涉及到历史、民族、民俗多个领域,对于信息内容的整理完善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因此,根据数字化化建设的工作分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着手。技术方向的管理则主要是指硬件管理及应用系统的管理。从管理对象来看,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分为人员管理和系统管理两个模块。人员职责分工、权限划分、工作监督是人员管理的主要方向,系统管理主要指系统维护、更新、升级等问题,信息处理、技术支持、人员职责分工等诸多事宜意味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对于相关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基于以上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向的综合来进行。首先是科学的思维。民族建筑遗产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是在先进技术手段支持下进行的传承保护活动,不仅需要考虑到现实推进中的资金来源、系统设置等问题,还需要从长远视角来看,使数字化保护具有发展思维,使现阶段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尽可能满足未来的各项发展需求,因此,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展开需要科学的清醒的思维,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科学的分工。民族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牵涉到多个民族、多个学科、多种工作,因此,对于相关工作的合理分工,是具体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最后是科学的制度。民族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一方面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信息内容的管理包括采集、整理、输入、分析等多个环节,工作繁杂;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技术发展对技术方面进行更新,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各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相扣,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才能为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五、结语
数字化技术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民族建筑信息的采集、管理、存储及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帮助,数字化保护的实现将有效推进民族建筑的研究、保护、修复、鉴别等工作。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参与也意味着民族建筑遗产保护需要面对因数字化结合而衍生的系统运作、人员分工、信息维护等各种问题,因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谓是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只有对相关工作的全面推进才能使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促进民族建筑遗产的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刘亚美.乡土建筑保护理论的梳理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2]郭凌,王志章.空间生产语境下的城市文化景观失忆及重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2).
[3]屠飞鹏.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2).
[4]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以及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根据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众多工业遗产面临保护或开发利用的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在遭到破坏和损毁,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如何与城市发展相互协调等问题,成为政府工作中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切莫错过我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最佳时期
我国工业化时间虽短,却经历了复杂的发展演进过程。近代早期工业有外资工业、民族工业和洋务工业等。新
2.由于起步晚,相关研究与保护比较滞后,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尚处于“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状况,急需实施前期调研,分级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编制相关规划。摸清家底可分几步走,分几个层次进行,采取从地方到中央,即从基层、从局部着手的做法,以县为最基层单位,层层建立工业文化遗产档案库。采取收集信息、实地调查、记录基础信息、分析确定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工业遗产的具体名录、进行分级分类统计等步骤,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为编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开展评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在国家层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战略和宏观部署;在地方层面,在城市改造、扩建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整体保护方案和措施。
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尽快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工业文化遗产的拆改毁加以限制,防止重要遗产在尚没有认定前被拆迁或损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工业文化遗产一经认定,应当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及时公布,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使其切 实得到保护。对于暂时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性工业文化遗产,在严格保护好外观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审慎适度地对其用途进行适应性改变。在面临结构性改造的工业区,要充分考虑改造对工业文化遗产带来的潜在威胁,将保护与利用列入整体改造规划,与区域改造有机结合。对于规模较小、无法再开发利用、必须拆除或搬迁的工业文化遗产,以建博物馆的形式,收集保留有关文物,集中保护并展出,也可使公众以及子孙后代更好地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
4.工业文化遗产分属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部门管理,由于体制所限,难以归入文化或文物部门统一管理,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保护标准各行其是,不利于遗产的长期、有效保护。
建议工业文化遗产一经认定,应移交相应级别的文物部门,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保护和管理。尤其对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但商业开发利用价值比较低的工业文化遗产,应尽快移交文物部门,由政府给予保护资金补贴。
5.史学专家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缺席,导致一些工业文化遗产在复原、展示上不能正确反映历史风貌和完整的生产过程,甚至存在严重的错误。因此,特别需要在工业文化遗产调查、复原、保护、改造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请专家参与,听取专家意见。要像重视古代文化遗产那样重视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保护措施、理论方法、利用手段等多方面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建立科学、系统的界定确认机制和专家咨询体系,指导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
6.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科学的评估体系、专业的评估队伍与人才,哪些该留哪些可拆,没有依据,有些工业文化遗产虽被部分地保留下来,但在改造过程中,整体环境已遭破坏,大大降低了遗产的价值。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解决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都是带有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在去解决的态度进行规划城市的发展,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在解决的方法,需要花费比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更多的成本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2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1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3 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3 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整治措施
3.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3.2 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3 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将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项目――投资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是以空气和水环境的质量为目标,控制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项目还要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列出经费需求和规划的筹资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
3.4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该规划首先强调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通过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获得有关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数据,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根据城市水污染的具体情况,通过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革是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首要途径,同时应当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应当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力口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
3.5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该规划的重点在于,根据环境目标导向,将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加以落实,从而制定最终的治理方案。目前,许多城市都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已处于非常紧迫的时期,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
3.6 制定治理措施,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生态环境治理速度。加快植树种草速度,提高成活率,加强管护。在弃耕退耕的土地及荒坡上,应本着适地适草的原则,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盖沙区应发展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其余地方都要种草,增加土壤植被。
3. 7 围绕发展经济林和畜产业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一是根据不同坡向、高度进行植树种草。如在风沙区营造以经济林为主的通风型结构林带;在迎水坡面种植枸杞、沙棘等;在背水坡发展桑树等。二是以沙打旺为主,改良天然草场。三是重点发展以肉羊为主的畜产品,改变饲养方式,由放牧逐步改变为;家庭舍饲,减尘对林草的损失,以利于增加植被,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
4 城市规划中的编制
根据我国实际,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整合非常关键,同时需要以现时的技术手段,从以下几个角度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实现更深入的结合:
4.1 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首要问题是解除环境限制,同时废除城市或区域发展等限制性因素,并对环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去除潜在的污染源,对城市的规模加以合理界定,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
4.2 对于城区重整和改造的规划,必须尽量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努力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现过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的降低,通过新增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例如工业对居住的环境干扰问题。
4.3 在郊区发展问题上,强调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以确定生态保护区,同时对敏感区、景观敏感区进行划分,保护其免受城市化的不负面影响。
4.4 在市政详规的问题上,应当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在审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建筑密度,既要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不浪费土地资源,使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此外,需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入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五 结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规划指南 国家环保局计划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我国环境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环境科学 2005年
保护文化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建筑;规划设计;城市建设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年发展历史文明古国,具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而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进步的,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问题,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必定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矛盾。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建筑规划设计相结合,就能有效的协调他们间产生的矛盾。城市现代建筑的建立是需要空间的拓展,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则需要的是保留原有的建筑或者建筑风格形式。现代化的城市要建立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要同步进行,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相容的,却必须要协调好找的更好让他们相容的方法。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规划师们在建筑规划设计时从多方位思考,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建筑结合,既体现出这个城市历史文化韵味,又不失现代城市的美感。
1.现代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立足于与建筑规划设计中,如何让这种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建筑创作中富有挑战意义的命题。
(1)在建筑规划设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时,应尽量保持原筑的原始完整性,让其原有的面貌得以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设计,使其整体艺术性更突出。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前期,就要对该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认真考察,实地了解。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遗迹,即使是一面残墙,我们都必须认真的对待。在规划改造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为历史文化遗产还原色彩或者以某种形式突出,这样的突破都能出现既传统又现代,更能够体现出该文化遗产的内涵。
(2)在建筑规划设计历史文化遗产时,由于种种原因原有构筑物并不能保留下来的时,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其原有风格的延续,以另一种形式让该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展现,因为有时这种场所保留了太多人们的记忆和感情,跟能展现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印记。所以我们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要把这种情况考虑在内,在建设新的建筑物时融入原有构筑物的风格,保持风格上的延续性,从而使人们能够很快的接受和认可它。
2.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是一个新老文化交汇之地,而城市的建筑则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是这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不同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人们了解历史变迁与展现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道窗口。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如何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建筑规划设计的结合,使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具有中国本色与当地特色,这是建筑师们必须承担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清楚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能享受利用的权限。才能科学合理的保护文化遗产,深刻发觉和保护它们具有的文化传承、社会意义、经济价值及环保等方面的多重意义。并与现代建筑规划及人居环境结合起来,以保证其意义具有可以持续生存发展的生命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为保护而进行保护而已,更应该科学的认识到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重要意义,因为其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另类展现,更是中华精神的载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而是应该把其范围影响扩大,把点与点连接,让名城、名镇、名村的价值意义充分体现出来,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面貌。在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规划时,必须先研究清楚该最基本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个性特点,以便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风格,使其的 精华得以保留及体现在古迹中。同时要注意历史文化遗迹周边的环境要与之协调的问题,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时,就要考虑到当时历史文化街道与当时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规划一条老街风貌,每一个历史文物的形成,都是有特定的环境,例如:一个小吃老街的形成,是因为除了那里的小吃较多较好吃,而且当时周边有片空地,可以方便停车。而在新的规划时,由于该地段处于黄金地段,周边的地段基本都建立了高楼,停车的地方较少也不方便,到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停车费用又太高,导致该小吃街渐渐的落寞了。同时也要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风貌,风貌是反应城市形态的一种形式。研究历史文化遗迹的基本要素就是要把握住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周边环境以及传统风貌。
3.树立正确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针对城市恶化了的旧城区环境也被提上了城市建设的日程。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保证其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在一起能有后续发展。并要明确: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保护,而不是利用。所以在规划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时,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科学理性合理的规划,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并让其可持续发展。
(1)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必须从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做起。我国通常是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来划分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合理对历史名城进行城市规划应冲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期的规划、合理的保护原则及有效的措施、保护范围大小的确立及历史文化街区。注重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以主次原则区分保护程度,在主要部分要有核心内涵在里面。例如: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主次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次要区域的建设就可以是该街区历史文化风貌要的延续,在主要核心区域则必须保留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2)在对城市规划布局的时候,要理性合理的对待老区的升级及新区的统筹开发,根据及社会、经济、人居环境等发展的需求合理的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城市向外扩张过快的总体趋势。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提高其使用率。并保护好基本农田,推荐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公共交通的发展更有序。合理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使历史文化得以良性的发展。
(3)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保护整治历史文化遗产的规划中,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同于旅游资源过渡开发,本末倒置不仅没有能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还使其因过渡开发而受损或者流失了原本的内涵,并且在实际上也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一些城市打着开发保护的名义,把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拆了重建新的,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经济效益,致使全国很多地方竞相模仿出现了开封的“宋街””,承德的“清代一条街,沛县的“汉街”等等,但是也导致了这些原有许多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沦为“假古董”,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误入歧途。甚至有些地方将历史街区的原居民全部搬迁出去进行老城区改造,以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取代经济效益和利润为目的,但是改造历史文化遗产目的是在保护,而不是以盈利为目,这种方式终究是难以奏效的,不能混淆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社会快速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因为其是一个民族发展印记的体现,是增进民族团结及国民教育基地,更是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建筑规划设计的结合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