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1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一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一特定阶段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吴阶平教授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青春期性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性健康教育。这是人生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纠正与性有关的认识和行为偏差,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将重点置于性的伦理道德、法制、情感、审美、人格等的素质培养教育上。“性知识教育可以指导青少年保持性的心理和心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则能够帮助青少年在顺利完成青春期转折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在性观念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 因此青春期教育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知识创立和建设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即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性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教会学生解决青春期困扰、疑惑及问题的实际技能,如怎样建立自信,如何发泄感情,如何与异性相处等等;
3、态度:即对性别的态度和对性的态度,如男孩对女孩的平等态度,对性问题的科学态度等等;
目前,学校青春期教育存在很大问题。高中学生专题课程不断增多,学生课程负担加重,教育部门对青春期等专题教材作了调整,学生青春期教育也削弱了。一些学校的校长常以“课时太紧张”、“没有教材又没有老师”等借口不开青春期教育课,这种情况在远郊区县尤为严重。现阶段多数学校每学期只安排一、两次青春期生理卫生课,很多学校甚至一次都没有,有的学校虽然很想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但却苦于没有好的教材。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把握时代脉搏的青春期教育的教材。事实上青春期教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教材,小学高年级要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中学生要有自学用书,教师用书,最好同时配备相应的家长用书,使学校青春期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青春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青春期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心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具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学习《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一致的矛盾;纠正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性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预防青春期性错失足,维护社会稳定;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开展青春期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文明水平。
总之,广泛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但可以教育帮助青少年,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和老师对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消除困惑与苦恼,使男女生关系自然融洽,交往有度,收到使学生明智、知文、懂情、正行的良好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二
最近,不断有家长诉苦:孩子顶撞他、不服从管教,他为此多次动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没什么效果,怎么办?
听了家长无助的声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此时,经历过儿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恼,我尽我所能帮他发现教育的问题,想一些办法帮他解决,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长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管教;二是怎样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点,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长应搞清原因,特别应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确施教。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第二点,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求知欲更强了。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参加展览会之类的活动,让他见见大场面,开开眼界;能独自处理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如果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让他自己将那些不对的行为和同龄孩子对照,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疼,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导帮助下,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实家长不仅是教会孩子走路的人,还应该是陪伴着孩子学会奔跑的人。许多家长很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意味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们总是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风而上却摇摆不定的风筝,作为家长,就要紧紧攥着手中的线,给他们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时时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带着尊重的、心灵上的陪伴。他们开始渴望挣脱内心的牢笼,追求独立和得到认可。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权衡,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伴随左右,给予坚强的力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代沟就是在“你不说,我不懂”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长骄傲的架子去聆听,他们会给你一切走进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方法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四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通过这一课程的培训我认为,青春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目前在校、闲散在社区的、以及年龄处于10—24岁的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教育宣传方面的服务。通过为期2天的培训,不仅使我学习到了性的知识、性行为带来的后果,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预防意外怀孕、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未来家庭的计划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授课填补了对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这一环节上的不足,增强了要做好对青少年在性健康心理上的重要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适当普及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的一些知识,对于一些有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方面的青少年,可以个别对其进行心理上咨询与辅导,或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让社青能对性健康教育有所的了解,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参加这一班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帮助未婚的青年坦然的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学习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风险评估以及同伴/伴侣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五
今天,听了邵老师讲解的关于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让我增长了教育孩子的认识,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听完老师的讲解,方知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有错误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孩子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得不到有效发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孩子去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孩子在生活上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各门功课能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家长对孩子制定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就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如果孩子想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时,就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是孩子考出了好成绩,那家里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是孩子考差了,那家里就是阴沉沉的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家长们舍得花很多的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提高班,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比上学还累、还忙的周末。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和家长的看法不同,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家长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如果再和家长顶嘴,就觉得孩子的逆反心理强烈,其实这都是孩子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一些正常表现。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信任孩子,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关爱,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友谊。
平时我们要多关爱孩子,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事事都干涉,那样必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如果使用高压手段、家长作风来管理孩子,将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心理。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孩子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不对孩子随意加以指责,胡乱批评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家长要做出,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能让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待孩子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主动寻找值得赞赏孩子的理由,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当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多一点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能有所进步就可以了,纠正孩子的缺点要切合实际,要有耐心。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平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让孩子自己感到“我能行”,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尽量少用命令的口气说话,让孩子知道我们都是平等的,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少一点生活上的关照,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孩子能干好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干,让孩子们尽量的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在精神上我们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2
因为小A经常旷课,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地点在青菜批发市场。小A的父母是做青菜批发的,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晚上很晚回家。疲惫不堪的他们连饭都懒得吃,更不用说跟孩子交流。他们也觉得对不住女儿,就拼命用物质补偿,小A要多少钱就给多少,从不打折扣,更不问钱花在哪里。于是,处于青春期的小A走进了网吧,在这里,她得到了另外一种关怀。
他的父亲知道了以后,狠狠地打了她。就这一次,仅仅这一次,小A不再跟父母说话,要钱都是让弟弟帮忙。父亲的打骂不但没有教育好小A,反而使她更加肆无忌惮。她的父亲在我面前委屈地哭了:“自己累死累活地挣钱,还不是为了小A生活得更好,但没想到她却如此不懂事。”父母的行为同样令人深思,他们总是忙,只知道孩子有物质的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他们非打即骂,抱怨孩子不懂事,却从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从教二十余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缺乏家庭温暖的女孩更容易早恋,也更加叛逆。尤其是缺少父亲的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问题孩子”,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每次跟家长沟通,总听到家长抱怨自己不会教育、不懂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女孩不知该怎样教育,不知什么样的教育对她们才是最好的。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宜孩子特点的教育,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失误最少的教育,也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最能发掘人潜能的教育,还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创造力和考试分数并重的教育。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为’的教育。”“无为”源起于《易经》,成熟于老子的《道德经》,它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一种大智慧,正所谓 “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教育能实实在在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面对青春期的女孩,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要避免单调、枯燥。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听家长说人家的孩子哪里都比自己强。这种说法首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接下去家长再说什么,孩子也听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经常听家长说“说了几百遍了,她就是不听”。家长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听,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家长不妨换个方式,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从孩子喜欢的影视、网络作品入手,找到跟自己孩子有类似特点的人物,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探讨、交流,这种教育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第二,坚决杜绝粗暴、大庭广众下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人前教子”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他们失去自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以前面提到的女生小A为例,当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准备共同教育时,家长来到学校,二话没说,当着老师的面飞起一脚,踢倒孩子,嘴里还骂着不堪入耳的话,孩子先是惊呆、愤怒,接着夺门而去。试问,这种教育方法有效吗?
第三,跟孩子定期交流。总有家长抱怨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因为他们总有千万个忙的理由,却不知在忙碌中,孩子的心离他们越来越远,等到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时,却发现已经太晚。家长跟孩子要每天交流,每周交流,每月交流,在家长爱的滋润下,孩子定能健康地度过叛逆的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3
总体特征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1、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个体在儿童期依赖成人,成人约束并决定儿童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面;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活动内容逐渐复杂化,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不同的特点: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为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但少年也不同于成人,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要依赖父母;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并不是对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他们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
2、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完成的时期。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体生长迅速、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产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有两个,一个是在产前期与出生后的最初半年,另一个则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之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开始于性成熟之前或与性成熟同时开始,终止于性成熟后的半年到一年。男性的急速成长从10.5-14.5岁开始,在14.5-15.5岁左右达到顶峰期,以后逐渐减慢,到18岁左右时身高便达到充分发育水平,体重、肌肉力量、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增加,与此同时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如女性在月经及第二性征这些外部变化的同时生殖器官也逐渐成熟,外阴开始出现了,阴道内分泌物开始增多,子宫发育变大,卵巢皮质中的卵泡开始有了不同阶段的发育变化。一切都表明已开始向性成熟期过渡。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3、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4、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在很早一起,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
5、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从青春期男性所负担的各种义务、责任,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青春期是过渡时期,少年要逐渐担负一部分由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不可能成熟。青春期是一个发展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过速。
针对“过渡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
一,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孩子一般从10―11岁就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的早有的迟,女孩一般早于男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进入人生第二高峰期,加上知识能力的增长、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心理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儿童的生活模式逐渐被打破,而成人的生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一时期,少年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的色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二、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生理的发育,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开始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他们对自己日益增长的体力和智力产生了较高的估计,因而在心理上的独立要求与自尊随之增强,表现为:开始有了独立的见解;要求象成人一样独立生活;争强好胜,不甘示弱;常与父母发生冲突,不愿被父母管;爱冲动,情绪不稳定;遇到困难又渴望关怀等。现实地看,他们还嫩得很,从经济上和应变能力上都只能是依赖。
2、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即性意识的萌动与调节自控能力落后的矛盾。表现为:对异性产生强烈的交往欲望;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已(打扮自已);喜欢看言情小说或电视剧等等。但他们在心理上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青春期是摔不起跟头的,哪怕一丁点的偏差,一丁点的伤害,都会留下深远的痛,都会左右以后的人生。所以,孩子进入青春期是多事之秋。
二、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孩子小时候,表达情绪的方式很直接。觉得孤单,他/她会告诉父母“抱抱我吧!”但进入青春期,情况会大翻盘。尽管他们仍很享受父母恰当的拍拍肩、摸摸头,但内心深处已不局限于这些行为,他们真正需要父母的关心、关注。比如,厌学。直接的原因是孩子认为爸爸妈妈最爱的是学习,而不是自己。但家长不这么想,往往认为“我关心你和关心学习不一样吗? ”于是,在一个中学生家庭,我们会发现家长们的每一句询问都与“学习”有关――“在学校听课听得咋样? ”、“作业做完了吗?有没有不会的?”这样,家长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让青春期的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假想敌。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1、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少说多做,更有效。父母是孩子的范本,不要恶意用言语攻击、伤害孩子,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记住:孩子是夸长大的。
3、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
1、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
2、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
3、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
3、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三、与孩子角色互换,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就会宽容孩子心平气和的帮助孩子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四、要向孩子“索爱”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恋爱;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生恋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是禁止“谈恋爱”的,已成通则。有专家谈道:我国80年代初的早恋现象还属于“星星之火”,而且处于地下状态;90年代则已形成半公开的“燎原之势”;现在一些中学生更是不顾禁令,明的或暗地里出双入对,司空见惯。对此,只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加以制止,实践证明,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健康地成长,是教师、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谈恋爱”现象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需要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42.9%的同学认为,中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特定年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进入现代社会,人的青春期提前了。从世界范围看,在过去的100年间,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大约提前了3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1960年平均为14岁~15岁,1990年提前到了12岁~13岁。目前,有资料显示,女孩的青春期开始于9岁~11岁,较男孩要早两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们对异性的生理构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所以试图通过恋爱来了解。但这种对异性的关注带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是一种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
2.家庭结构缺失和教育不良
结构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双亲缺失家庭。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期缺少母(父)爱和必要的教育。有学者研究认为: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太好的女孩。如果母亲有抑郁症,会使女儿的青春发育提前。在结构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着家长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什么都不问的现象,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缺少理解。所以,这些学生试图通过交友,特别是结交异性朋友,寻求理解和精神寄托,占被调查学生的14.2%;有甚者则将“谈恋爱”、“师生恋”、“异代恋”等当作缓解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避风港。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得、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制约。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暴露在电视等人造光源下,会影响其体内的“睡眠激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越低青春期提前的比例越高),而导致性早熟;另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或经常吸烟与喝咖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育提前。在我国,10岁~20岁的人口就有2亿多,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的一个庞大群体。从调查中看到,青少年需要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和互联网。在各种媒体所发表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情爱情节或细节的描写。有些青少年把它收集起来,编成了“手抄本”。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更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青春期性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有占被调查人数9.5%的中学生承认,上述因素是他们过早谈恋爱的原因之一。
4.学校教育的不利
长期以来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强调知识传授,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评价时搞分数挂帅;对学校的评价更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加之学校为了抵御社会的不良影响,采取封闭式管理,视青春期性教育为,谈性色变;对学生中出现的过早谈恋爱现象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效果很差。个别教师师德丧失,少数学校出现的不正常的“师生恋”,也为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过早谈恋爱
众所周知,恋爱的感觉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真正的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发展情感的过程。有一位初中女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作为一个初二学生,曾感受过恋爱的滋味,那滋味甜丝丝的,热乎乎的,又有几分苦涩,我至今难以忘却。”可他(她)们不知道,早开的玫瑰是会伤手的。
1.中学时期谈恋爱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男女恋情一旦形成,当事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少男少女的自制力较差,就更容易沉迷于两人世界中难以自拔。许多事例表明,中学时期过早谈恋爱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精力再被分散,那后果不言而喻。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事实证明:过早涉入爱河,有的呛了水方知后悔;有的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因失掉立身之本而葬送了前程;过早地偷吃“禁果”的酿成的更是一杯苦酒;有的因驾驭不了奔腾的感情,过早陷入恋情,碌碌无为,抱憾终生。
2.中学生谈恋爱容易感情冲动,种下苦果
通常,恋爱和是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学生坠入爱河以后,特别希望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不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会使青少年沉溺于性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尤其对女同学,由于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不好意思跟老师及家长说出来,便装病偷偷到离家很远的医院去做掉孩子,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可能导致成年婚后的不育不孕等严重的妇科疾病,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因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的情况下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在中学生的爱情中少女往往是最终的受害者。
3.中学生谈恋爱会涣散意志,影响风气
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的情况,一定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恋爱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羡慕、向往,甚至效仿,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班级、学校的风气。
总之,青春期的学生观察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对异性的了解只限于外貌特征,很难做到深入、准确和全面。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时期,对事物的选择性是不稳定的,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是不具备承担爱情、婚姻行为后果的责任和能力的,一旦事发,后果不堪设想。
三、对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教育思考
对待中学生谈恋爱,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一种失职。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应正视孩子们青春期正常的情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加以疏导。
1.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性是生命之根,情是生命之源。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产生向往或爱慕异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们性心理发展成熟的一种体现。但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远远不如性生理那么成熟,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又正处在一个性信息铺天盖地地向他们涌来的社会,大量的性信息对他们的诱惑和威胁很大,如果没有一个舵手在前面引航,孩子们很难顺利地渡过暴风骤雨式的“危险的地带”。作为教师、家长,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到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产生爱慕和好奇之心,或爱慕对方的仪表、或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或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等。同时,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生理特征,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些并不是爱情,不要因此而走进情感误区。应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之中,冲撞着他们,熏染着他们。孩子们如果缺乏正确的兴趣爱好,就很有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网聊天或看不适宜他们看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等,盲目地模仿就难以避免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意识地转移一些学生对异性的过分关注,是很好的疏导方式。
因此,要注意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只要是对成长无害的,家长都应该予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引导他们。有音乐天赋的就让他们去追寻贝多芬的足迹;有美术爱好的就让他们潜心和达芬奇对话;有体育爱好的就让他们多观看比赛、多参加运动,通过正确的兴趣爱好培养,把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吸引过来。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 青春期 性教育 高职生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最难教育的年龄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教育,会碰到许许多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闭锁”,许多想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甚至很少与父母、教师谈起,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不易得到及时、正确、针对性强的指导,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整套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材,那么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做什么呢?下面仅就在高职生中如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破除旧观念
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轻易涉及“性”知识,对“性”羞于启齿,以“那个”来代替。事实上,学生对青春期话题的关注和相应知识了解的程度远我们想象的要多,教师闪烁其辞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在全员教育意识淡薄的环境下,高职校园里教育的减法效应时常发生。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生游历较广,发育较早,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生意人家庭中,在上高职期间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与本年级的一个女生交往,于是教师轻率地将其定性为早恋,一次又一次地苦口婆心地与其讲早恋的不良后果,并且把每一次成绩考差归因于早恋,终于该生索性公开承认自己早恋,放弃学习,终于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影响了学习,最后不得不因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被高职院校劝其退学。退学工作后,后悔没有拿到大专毕业证,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得不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高职生课堂教学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旧观念不破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就不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青春期性教育应避免内容上的误区
不少高职院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避而不谈,觉得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应该在中学开设的生理卫生课中进行,而在高职生中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内容,性生理仅仅只是性教育的起点,性心理才是性教育的重点,而性道德更是性教育的核心。
进入青春期,男女生的萌动好像一股潜流涌欲出,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一向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心理被打破了,萌发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产生了朦胧的之念,内心时时泛起层层波澜。那无名的烦燥、苦恼、忧伤、娇羞、多情、善感的情绪,不时袭来,难以平息,并产生了性兴趣、性冲动、性、性梦幻等系列心理问题。这时,高职教师如果教给学生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理智地对待性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就能收到更好的性教育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进行性生理和型心理的教育,更要把重点放在性心理教育上。性生理知识往往通过书本可获得,性心理知识则更需要在交流中获得。
3.青春期性教育需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教育课堂,必须营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同时,还应当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当今新的课程改革浪潮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教育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转换,由教学中“受教育者”转向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职生课堂更应是这种模式的体现。因为,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处于同一信息源的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了。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
4.青春期性教育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高职生青春期性教育中,教师要尊重他人身体的秘密,不勉强学生回答或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倡导平等、尊重、守密原则。
例如,月经期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女生更愿意在课后与教师交谈,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自身问题;男生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就更不愿意公开化;在讲到“狐臭”这一问题时,教师平时要观察班上是否有学生存在这一现象,如果有,这一问题就不应渲染。青春期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有时需要教师课后个别辅导,单独解决。课后辅导形式是多样的,有直面谈心,有纸条传递,有电话交流等。
5.青春期性教育提倡男女生合班授课
在高职生课堂教学中,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男女生分开上课。这种做法未见妥当,这是成年人想当然强加给学生的结果。性是一门科学,男女最终是要结合在一起的,对异性的了解、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有关男生的内容让女生听,有关女生的内容让男生听,有利于青少年对异性的了解和彼此间的友情关照,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为什么要把男女生分开上课来特意制造一种性神秘感呢?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败尝试:把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上课,就在课间休息时,男女生发生了串门现象。他们和她们都在彼此的窗外窥视、门前晃荡,都迫切想知道对方究竟讲了些什么。双方心理都在思忖:“为什么不让我们男生(女生)听?”原来,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和她们,在内心世界里都迫切想了解“另一半”。我们不正应当成全他们这种合乎情理的认识要求吗?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性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应当从培养健全的人的认识高度来做好这一工作。去掉“性”的神秘的外衣,还它科学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困惑,在理智中成长,健康而愉快地走向自己人生的成熟。作为高职教师,除了身体力行之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本书编写组.青春期教育读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第7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表现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广义而言就是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狭义的即是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段在人的一生发展阶段中比较短暂,但是却是一个衔接转折的时期。顺利的过度并会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进行的德育、素质教育在这一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常常出现自卑、孤僻、偏执、嫉妒、心理脆弱、懒散、任性、虚荣、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中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中,有大约3千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的实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1 心理负担过重
几千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中国众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的实际基础之上,带着一定的盲目性,让期望变成失望。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压力越来越大,缺少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挫折感就会动摇着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当学生遇到考试时,他们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焦虑等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感会越来越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情况如何,致使家长在教育中就出现了重作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当然,有些家长的专制使得孩子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成长过程中,无法忍受父母的过多监视,必然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出现。
1.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细胞,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孩子在一个家庭氛围较为紧张、家庭成员的关系间存在不信任,不恰当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过于的严厉、粗暴、专制或者是过于溺爱、娇宠的都容易造成初中生“成人感”受挫,“自尊心”受损、“独立性”受到压抑。同时,如果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客观差异,也会使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紧张,产生代沟,甚至出现隔阂,使孩子出现反抗、冲动、疑惧、胆怯及依赖等心理问题。
1.3 人际关系交往不良
对于初中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不外乎是与教师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亲的关系这三条主线。然而,只要一条线上出问题,就会或多或少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多出于教师或家长对青少年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其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家长更多的有可能对其进行专制,使父母与子女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专横。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很重视同学间的友谊,和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但由于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受到排斥,他们就出流露出孤独感,个别甚至会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进而难于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1.4 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的出现,表现为青春期心理闭锁,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早恋。封闭心理已经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通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标志,由于是趋于闭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这样一个矛盾体的产生就更加印证了心理问题的加深。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内心的秘密想与人倾诉,但是遇到父母和老师只有选在缄默,在这种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压抑心理,焦虑和抑郁。早恋是未成年人的恋爱,一般多发生在青春发育期,是性发育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途径
1.1 校园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等等,若这些条件和关系处理不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若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性的障碍。学校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学生的不健康心理,预防并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集体咨询”。为了年轻一带的茁壮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中小学阶段,长期跟踪,因材施教,学会反思,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发展潜能,排除心理的困扰,才能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既需要教师的诱导启迪,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抓反复,反复抓。切忌急于求成,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引导,让他们领悟该怎么做,做什么。如通过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升国旗仪式、过组织生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增强爱国意识;通过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介绍一些优秀人物传记让学生阅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班主任在这其中起着特有的作用和用途,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生活教育的指导者,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不仅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让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团结、温馨、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防治和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挥潜力,发展特长,使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这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要求。
1.2 家庭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在心理和意志上缺乏一定的锻炼和磨练。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被家长们只重身体忽视心理的结果往往导致了不少学生家长从现实悲剧的发生意识到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生的教师,家长应该要充分认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和成才观念,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素质构成的统一整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家长在家庭中不是只是解决孩子温饱的问题,还是孩子行为作为参照,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如此,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当然,家庭的环境气氛也同样对孩子也影响较深,有资料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若家长有家庭意识,自然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注意举止行为,为孩子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心理素质,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效果。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沟通,促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包容、信任,是搞好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条件。
让初中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实现并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家长、社会都应相互配合,肩负责任,关心,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主动自觉地去矫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瑞萍:《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