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见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的见解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1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众多教育者的共识。诚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质疑能力,激发创造想象都能不同程度的打开思维的多棱镜,跳出思想的牢笼,但要真正打开学生心智的枷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植创造的沃土,从小培养创造人才。

(一)改造教育的环境

在模式化教育盛行的前提下,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活动、生活上都是不自由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选择一种自由支配的环境,讲究个别化与个性化,注重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立经验上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探索性、互动性。班级文化浓厚,设立“情趣角”,其间跳跃着学生来自与音符同乐的笑声;“生灵角”,拓宽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研究空间;“创造世界”,闪烁着学生智慧的光芒……墙壁成了情操的熔炉、知识的海洋,美的天地。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尽管初露创造“头角”,亦培养了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课桌排列形状让学生自行设计,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时而室内花朵绽放,时而彩虹斑斓,时而是几何图形的世界,教室成了创造的摇篮。这样学生间增强了互动、营造出创意的氛围。更着眼综合、实践教学,作业显示出弹性,评价呈现了多元化,在“研究”中学习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悄然注入了创造的潜能。

(二)唤醒心中的巨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心目中拥有一个巨人。但是后进生常常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被家长责难,长期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在徘徊中妨碍了创造,只有唤起他们自己的感觉才能点亮“心中的”灯去创造。小学生的自我感觉是个体特有的“求生存”、“求发展”的统一。作为老师就需要有的放矢地将每个学生心中的“自我感觉”引导、诱发出来,让一只只沉睡的羔羊得以唤醒,用放大镜去看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让他们有足够的显示机会,如评比“巧手设计师”、“校园小卫士”等荣誉,让后进生在一阵阵掌声一片片欢呼中重新找回自我。让那类学生在一定的“组织”中充当领导,鼓励其勇敢地走进生活,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赏识中享受阳光的滋润,助燃内心的火焰,认识自身意义与独特价值,再塑自我,树立自己只是有缺点的好人,有长处的后进生。自我感觉唤回了心中的巨人,还给了后进生广阔的心理空间,为教育之舟驶入创造的港湾提供了保证。

(三)亲历多样的生活

创造教育应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创造生活,避免学校与外界的隔绝与封闭造成的身心损害。现在的孩子离生活太远,大脑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漏斗,学习只能让他们感到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因为教育很多是正面的,而生活缤纷复杂,需要学生辨别精华与糟粕,有选择就有超越,有超越就有创造。生命的快乐张力源于体验,在体验中教育迸发创造的笋芽。体验是生存的乐趣,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意义,进而回归于人生的感悟与领会。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了解、认识社会,减少静听与书面练习、增加向生活学习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使教育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在实际参与生活中懂

转贴于

得: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要为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班级里会过集体生活,会在集体中学习、劳动、交往,获得切实的感受;在社会中会在成人世界里生产、创造、应用。如学生破坏了花草,觉得认了错就行了;打破玻璃赔了钱就没事了;墙壁踢脏了认为擦一擦总可以了……像此类不需要老师过多指责和批评,应抓住良机,带学生去花房,看看阿姨是怎样精心照料每一株花的;带学生一起去玻璃店还价,量尺寸,昀后一起安装;带学生去学校工地看建筑工人怎样一遍遍刷墙的……领着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他们就能从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走进社会生活的大圈子,睁开眼睛看清周围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失误而凝聚了人类的辛勤劳动。体验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2

关键词:家长;思想;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29-01

眼下,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成才,几乎想尽了办法: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选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辅导班……家长的用心不言而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尽如家长所愿,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言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出了令家长恼火的现象,于是就对孩子软硬兼施,严加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大明显,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变得内向、自卑、封闭,让用心良苦的家长们手足无措。其实,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也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此类孩子的一些表现

1.课堂上不举手,也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思考问题是为了给老师表演。

2.做事不专一,常常做做停停,没完没了却一无所成。

3.购物时,从来不问价格,也不管找零是否正确,买到东西是最终目的。

4.周末与伙伴一起看电视、玩游戏乐此不疲,废寝忘食,而作业则在周日下午到深夜加班加点完成,如果家长不提醒,几乎忘记作业。

5.每次做完作业,书本要家长代收拾或者家长提醒收拾,否则一片狼藉。

二、这些孩子家长的一些表现

面对失败的成绩单,常常是一脸怒容,满口抱怨,总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动不动伸手打孩子。看到孩子可怜,就会尽力用大道理说服。没有计划地为孩子辅导学业。大多数时间只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在熟人面前数落孩子,说孩子一无是处。并且四处讨教,力求让孩子发生改变,但没有耐心,常常是一曝十寒。经常在孩子的涕泪中满足孩子没完成目标的奖励……

三、背后的根源

由于家长面对问题孩子时的盲目和急躁导致教育方法简单,粗放。即使有了好的方法也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而主动放弃,没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坚持到底。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就逐渐变得不专一,不用心,不自信,不自立……

四、解决方案

(一)改变自己。说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和学校,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产生最大、最初影响的是家长,其次才是教师。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首先应转变家长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是从改变家长自身的思想、行为、习惯及教育手段开始的,这是改变教育孩子的结果的根本方法。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应该痛下决心,为自己的孩子而改变自己。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想要孩子如何做,我们就率先那么做,不为自己的行为找任何借口。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注重孩子品质、毅力的培养

1.教会孩子自立。一个自立的孩子,可以应付许多困难,也可以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其实有些事情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做的,只是我们做大人的不放心,习惯于自己代办,时间一长,孩子不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2.对孩子的错误做适当的惩罚。当然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明辨是非,懂得有错必改,使其思想和行为得到良性转化。所以我们不能纵容孩子,也不能惩罚过重。切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动怒,不要使用暴力。我们的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3.在孩子面前说真话。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大人偶尔撒个小谎原本是毫无恶意的,但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小谎言需要大谎言来掩饰,谎言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孩子也是一样。要阻止孩子说谎,你做好诚实的榜样就可以了。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定学习目标,结合学校的学习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分别计划)。让孩子提前知道某一时间段内要学习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努力,要掌握什么,需要看哪些书籍等,让孩子有目的地来学习。

然后,和孩子一起有步骤地学习,就是要遵循学习规律,不急不躁,按照指定的学习计划学习,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后,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检测,评估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另外,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坚持。

2.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毕竟孩子的学习是我们无法全面顾及的,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是他不断总结积累的,所以就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教他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的错误……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

3.给孩子一定的压力。在学习中,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激发孩子的潜能;能调动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兴奋,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3

我们做班主任的经常跟家长聊天或者开家长会的时候遇到家长只有关心孩子的成绩和等级,其他不管的。

作为家长要教孩子做个正直的人。但是家长只关心孩子考试成绩,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抓住不放,没完没了的话,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考试分数第 一 ,考好了什么都可以,考不好什么都不行的看法。

有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讲,只要你考好,要什么给什么。如果作为家长把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放在第一位,使孩子 从小就懂得做人是最重要的,人做好了,其他的都好办,做个直善良的人,学习就会有方向,有目标,路走对了学习才有用处。

有些家长顾虑,抓了孩子的做人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怎么办?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其实做人做好了,学习也会上得去,孩子知道怎么做人,他就会自觉学习,和逼着他学习相比,其效果肯定不‘样。自觉学习的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自己心理的动力因索。

其次,做父母的得做好表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从身边的小事教起,他们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最富有教育意义,人格最富有教育的魅力。我们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整天打麻将,玩牌;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不读书;看报;要求孩子文明札貌,自己却脏话连篇这种家教不仅很难收到教育效果,而且还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同时降低了家长在子女心日中的地位。

有些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做人做得好。家长的人格富有魅力,最能直接教育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最能把父母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格传递给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足市场经济,只要有钱就能培养孩子,因此放松对孩子的做人教育,甚至不闻不问。

当然,不能否认,经济条件好些可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对促进孩子学习也是优异的,问题是怎样对待金钱。金钱不能代替教育,金钱不能换得好的人格力量,但金钱能创造较好的教育条件。做父母的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用自己的素质去影响孩子,去教育孩子,这才是最成功的家教。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选择权,没有隐私权,一切听从父母的支配。孩子不听话父母可以打骂孩子,对孩子缺乏人格的尊重。这实际上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不平等。

对父母来说,孩子不仅仅是血统上的亲缘关系,而且是具有发挥孩子的潜力才能使孩子相信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家长尊重孩子的人格,就为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好习惯决定成绩,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习惯是培养起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父母的教养关系甚大。习惯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家庭生活对孩子小时候的习惯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有些家长追求的是孩子的考试高分,忽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次,良好习惯的作用大于一时的成绩的提高。孩子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就会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负荷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少,但是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原因很多,其中个原因就是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4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5

关键词:90后的中学生;教师;相处;两大原则

如何与90后中学生相处,让他们乐于学习。这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不同的教育家或者是社会知名人士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与见解。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著名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民主,科学管理”等。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一定的科学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把一些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之后,我得出了与90后中学生相处的两大原则,即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关爱学生,付诸行动。

第一条原则:相互尊重,相互体谅。

90后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属于转型时期,独立意识增强,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求的渴望,渐渐地对任何事物都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见解和认识,不再把教师的意识当作他们自己的意识。需要独立、需要尊重的心理,在他们脑海中一天天的壮大,他们追求个性化,追求非主流,追求另类的时尚。由于受到知识与阅历的局限,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又充满畏惧。故貌似稳重的外表其实是幼稚的。如何与这个特殊群体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成为了一把金钥匙。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尊重我们:课堂上遵守纪律,尊重我们的劳动果实,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最好学生对我们言听计从。然而,我想说这样的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必将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奴隶”。想来,这并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学生觉得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与体谅,而教师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没有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教师觉得应该怎么做,而学生却跟教师抬杠,偏偏不这么做。不交流不理解,久而久之,出现了“差生”“不听话的学生”“调皮的学生”“被学生厌恶的教师”等等,简简单单的矛盾成为了彼此无法跨越的鸿沟。其实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尊重、理解”。

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呢?

即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尊重我们,才能与他们进行和谐的对话。

经过和学生的协商,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几个地方:(1)家庭作业的布置征求学生的意见,可以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作业;(2)学生要是犯了错误,教师先和学生分析道理,然后再问学生自己,应该“怎么办”;(3)教师在班级中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要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一味地强加给学生,学生肯定不服气。

总之,在如何与90后中学生相处这一问题上,一定要牢记“相互尊重,相互体谅”这一原则!

第二条原则:关爱学生,付诸行动。

这是我在我的学生日记中看到的一段话:“我是语文大组长,平时语文老师看上去很严格。叫我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帮她收作业。我发现我是不被语文老师关注的对象。有时候感觉心里很难过,甚至有点恨语文老师。可是前段时间,她的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让我对她彻底地改变了想法,转变了我对她的态度……放学了,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教室的走廊上徘徊,心情很郁闷……正在这时,语文老师看见了我,走过来,关切地问我“为什么还没有回家,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漫不经心地说“我等爸爸来接我回家”。这时,语文老师笑眯眯地回答“你爸爸可能不要你了,要不怎么这么晚还不来接你呢”!我马上回答她“才不是呢”!短短的几句对白,我是相当无心的,略带几分调侃的意味,可是学生的感觉却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深深地温暖了我那颗寒冷的心,我感觉很幸福,原来语文老师是很关心很关注我的……

看了日记本上的这段话,我觉得我需要反思,很多我的同仁也和我一样需要反思。

原来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或者是看上去很坚强的孩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我们对他们所特有的关心。其实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哪个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了,哪个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哪个学生学习进步了等等。然而这样的关心往往只停留在部分好学生的身上。相比之下,部分差生,估计是一个学期下来,都很难得到教师的一次关心。

而关心的内容其实是很丰富的,可以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关心他们课外的生活情况。

请记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大的荣幸,都是一种鼓舞与学习的动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请时刻记住: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当然,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请记住两大教育原则,即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关爱学生,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庞椿盈.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春风文艺出版社.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6

——写给我班家长和孩子们

新年伊始,几度拿笔又放下,一直想给各位家长及我的孩子们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写起。

2012年已在平淡与忙碌中度过,经历过的事情大都已忘怀,惟独不能忘怀的是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值日的独立,写作业的独立,对待一件事情的观点和态度也已有了自己的见解……点点滴滴都使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是我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动力。

孩子们升入二年级,日记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书写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课外书兴趣浓厚。(班主任工作 )面对孩子的这些进步,我由衷地说一声:感谢各位家长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给了孩子奋进的勇气,是你们陪孩子走过所有的欣喜和悲伤,是你们在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更是你们的支持和协助才让我一直在自勉、自律!

心中曾无数次涌起感激的心潮;喉咙曾无数次涌动感激的话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是那样的默契:为了孩子我们永不说累;为了孩子我们永不放弃!

谢谢!感谢各位家长对我平时工作可能存在问题的理解和提醒;感谢当你接送孩子时走进教室主动与我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感谢当孩子值日时你那句:不着急,慢慢扫;感谢你的提议我没有满足时你的一声:不要为难,没关系;感谢当我的话语过激时你对我的忍让和那句:都是为了孩子,我不会介意;还要感谢你为了孩子和我一起探讨问题;更要感谢我们的孩子这一年半的辛勤努力;感谢家长对我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恩!

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祝愿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