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1
综合类专业院校的艺术专业也有以独立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的形式而存在的,也有与人文社科类系、部并存的,但无论如何,其专业数量和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均无法与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专业类院校也不完全相同。但作为综合类院校,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艺术类专业的发展来促进其他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同样,我们也要提倡将不同专业、学科的资源合理利用。艺术考古是一个艺术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文物大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多的课程体系都应该有机地结合,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化与综合性的发展格局。综合类院校开设艺术考古课程,无论在师资配备还是实践资源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作为艺术类学生必备的综合知识素养,艺术考古可以以讲座形式来开设。
艺术考古介入艺术类专业教学,是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中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有益尝试
艺术考古是介于考古与艺术两大知识领域间的一个新兴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教研成果,也是综合知识体系教学改革的总结。该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方面综合而成,一是艺术考古与专业知识点综合理论基础的讲授,使艺术类学生能基本掌握艺术考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艺术考古及美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艺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独立从事相关科学问题的分析与实践创作;二是博物馆实习参观与考察;三是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四是实践作品的完善。目前,国内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如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虽已开设了艺术考古相关课程,但艺术考古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尚未开展,因此,我们倡导艺术考古本科教学应在艺术类专业院校逐步开设,以充分发挥艺术考古教学的基础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艺术考古学教学体系。艺术考古课程介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促进艺术类专业研究方法、思考方法与实践创作方法的创新。艺术考古不同于艺术创作,它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实践课程,掌握艺术考古科学的正确研究方法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艺术考古专业人员来说,他们首先重视的是资料搜集能力的培养,实地调研考察能力的培养,对前人研究成果理性分析与评价能力的培养,文献调查及综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及科研创新、追踪学科发展动向能力的培养;第三是个案、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能力及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第四是科研成果展示能力的培养。在艺术类院校本科教育中介入艺术考古教学,开拓中国艺术教育的新视野和新领域,建立科学、完整、崭新的教学思路与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对艺术类学生严谨扎实的专业创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与学养基础。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考古研究思路和艺术专业创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需要经过收集素材、构思草图、选题定位、创新提炼、作品成型等诸环节,只是艺术考古更侧重于对实物、实证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研究与挖掘论证,而艺术创作更侧重于在观察基础上形成独有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但艺术考古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将促进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艺术考古课程介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探究,也可以对艺术类学生的学科素养、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品牌保护意识的提高,创意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多知识领域的融合,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些新机遇。原有单一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低下,而宽泛、交叉知识体系的建构,特别是对边缘知识体系、零散而小学科知识体系的有效组织,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不同专业的价值。当前,中国文化正在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冲击,中国的艺术教育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不主动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而有机的结合,就不可能产生更大的艺术成就和科研成就。社会的发展已促使 各个学科更广泛而深入地结合,多学科交叉教学已不是一种“时尚”或“潮流”,而是教育发展必备的基本手段之一。以艺术考古学教学为硬件条件,对艺术专业教学展开深入的探索,是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 以生为本 学研结合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09-03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外语技能已经成为鉴定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工具学科的外语教育的紧迫性也日益突出。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国的教育在世界科技、经济的繁荣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如何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推进国际交流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各自的教育改革中,都把外语教育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都在加强外语教育改革,以增进与他国的了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在荷兰学术层次越高的人英语越好,而且往往掌握多门外语。又如,印度虽然综合国力不强,但其软件业的发展却十分迅猛,这与印度占世界英语人才存量仅次于美国以及他们的英语优势有关。又如,日本于2002年推出一项教育改革方案:《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又于2003年出台《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计划通过改进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等手段,为日本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能够掌握英语的国际化下一代。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新加坡的英语教育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等细节问题,如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其英语教育改革对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为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我们面临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对研究生英语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
*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2010-SCG57)
②④111621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等.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J].考古,2009(8)
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云南省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考古勘探工作报告(内部资料),2009.8
⑤⑦⑨云博筹备处.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J].考古通讯,1958(6)
⑧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部资料。
12徐学书.关于滇文化和滇西青铜文化年代的再探讨[J].考古,1999(5)
13李晓岑、韩汝玢.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及其年代[J].考古,2006(7)
1419李昆声、闵锐.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研究[J].思想战线,2011(4)
15崔剑锋、吴小红.铅同位素考古研究——以中国云南和越南出土青铜器为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J].考古,1972(5)
1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十七)[J].考古,1990(7)
20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内部资料。
22戴宗品.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2(2)
23云南考古研究所等.云南大理市海东银梭岛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9(8)
24阚勇.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J].考古学报,1981(3)
2527戴宗品.云南永仁菜园子、磨盘地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3(2)
26阚勇.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77(1)
28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文管所内部资料。
29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0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0(2)
31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33阚勇.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86(7)
34闵锐、万娇.云南大理市海东银梭岛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9(8)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的课程设置:分级分层次;知识型、技能型;基础型、提高型;综合型、单项技能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研究生英语的教材建设: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英语听说教程;跨文化交流教程;实用听说教程;实用写作教程;实用翻译教程;国际会议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
研究生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教学过程的管理。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的考试改革:比如,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测试;清华大学水平2英语测试;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
研究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比如,清华大学网络写作平台建设;北京理工大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对中国美术学院不同英语学习水平和各个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调研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上与大学英语教学雷同,只注重语言的基本训练,没有形成研究生英语教学阶段的特色和重点,无法为研究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提供直接的支持;教学中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认知特点,忽视了个性化语言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进步缓慢;教学内容单一,一直以来都是使用普通高校(文理科)英语教材,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学习要求,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灵性;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测试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学生的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生中普遍存在“为考试过关而学英语”的现象等。
笔者认同白靖宇教授的观点: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外语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是沟通交流的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四种能力:一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三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白靖宇认为外语创新学习,首先要求研究生转变学习观念,英语教学要从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搜寻、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外语学习方法要适应时代,同样也需要个性化。
作为美术类的高等院校,中国美术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成绩卓著的艺术人才,其教育成果和教学水平毋庸置疑属于高水平。随着21世纪的发展进程,艺术类专门人才也越来越多,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下,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具备过硬的艺术业务水平之外,需要专业人员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外语在各自的领域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研究生英语教学之目的,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技能,还必须实现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维文化视野拓展,让英语教学与时展、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紧密结合而体现出其鲜活的生命力,让艺术研究生的激情和创造力在语言学习上也得以较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本课题围绕“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探讨研究生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我国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展开研究。
二 教改思路
李岚清在《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的序言中说:“当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加速发展,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正日益突出。外语教育在加强国际交流、对外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是我国高校高层次的学习者,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较高的起点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国际交流活动。
针对美术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育,针对艺术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艺术领域语言与材料,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尝试走出一条适合美术院校乃至整个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切实有效的工具,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由此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美术院校研究生教学特点为出发,视语言和艺术互利合作共进,使语言认知与艺术实践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消减心理隔阂。通过围绕美术和人文等艺术专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语言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语言技能提高的同时,逐步完成艺术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促进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学习及文化氛围。
第二,研发适用于美术类研究生英语学习的教材、配制多媒体课件和利用网络资源等,改善传统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促使英语教学功能从单纯基础语言培养向语言实用能力转移,特别是向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转移。
第三,以学带研,以研促学,学研结合,以专业助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研究。学习、研究、应试三位一体,互动、互利、互促、共进,从而实现:调动英语学习主动性,提升专业研究能力,并提高英语考试成绩。
第四,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语言教学的个性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大可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 实践措施
1.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展开理论研究。更新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改变教学理念,使语言和艺术互利合作共进。艺术研究生作为成人学习者,有自己的学习环境、特点和风格。这决定了课程只能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和教师协商制订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
这些年来,笔者先后完成了浙江省教育厅及中国美术学院重点课题:“美术学院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美术学院英语课程的教材探讨与开发”和“英语考级词汇幻灯动画记忆的探索与实践”等。
2.研发课程资源
蔡基刚在论述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时说:“我们应强调课程设置,逐步把重心移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他就内容型教材作了这样的描述:将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学科知识,并不十分专业,但比较有系统;引导学生注意的是内容,让学生在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扩大词汇量;将重点主要放在社会语言和语言策略的学习上,放在语言使用和交际上。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开发美术类研究生英语课程资源时,将英语语言教学和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是根据美术学科知识,虽不十分专业但比较系统,同时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信息性和可操练性,以引导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并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从内容选择到结构安排到教学活动设计再到课后练习规划,均从美术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语料新颖实用,文章短小精悍,题材多样,体裁不拘。文章主要选自当代英美书刊及互联网部分网站,有的是从某些著作中摘录的片段,有的是在原材料基础上略作改写以适合美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短文。
笔者至今编写出版教材:《美苑英语——造型篇》《美苑英语——设计篇》和《美术英语》。
3.配制特色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形、图像及声音于一体,生动有趣的内容加上图文并茂的界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还能创造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多感官并用感知语言,从而达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研制《美苑英语》《美术英语》教材的特色课件。这些课件的特点:(1)融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于专业短文阅读之中,使语言知识更具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2)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背景知识补充于课件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3)编入配套练习,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兼顾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4)PowerPoint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色彩悦目。
4.激活课堂教学
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学习兴趣展示各自独特的学习成果。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它不是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效率最高,且掌握后不容易遗忘。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阐述人本主义教育要素时指出:教师应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他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自发的并且有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共同参与的;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够持久地渗透到学习者个体全人发展的各个方面。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学生在与教师、学习任务以及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意义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营造而成的。这种互动表现在:授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个人需求联系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个性、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艺术类学生本来就想象力丰富,当他们在实践这种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时,各自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课件,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或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利用课外时间查寻资料、获取信息,组织好材料、准备成讲稿,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交流时由于各自专业或不同兴趣所带来的心灵碰撞、智慧启迪,进而展开讨论、相互学习、分享快乐。作为教师,适时给予点评,与学生互动共进。
5.带动课外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自身体验和独立思考而逐渐培养起来的。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人的自尊心,帮助每个人充分地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学活动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实现学生在课内学到新东西、留下新疑问,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外学习的目的。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的“学研结合作业”都是课外完成的。“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事实正是如此,获取知识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与探究。
6.改革评价方式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而研究生英语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只是一维的,即通过统一的测试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获得与否。为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重视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我们改革评价方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期末考试中考核常规技能(听、读、写、译)的成绩与平时课内课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四 结束语
目前,研究生“学研结合”的演讲作业以及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所需研读的或翻译的英语原版著作等,均被视作研究生“学研结合”的成绩,其中的优秀篇章将结集公开——既可以作为研究生英语学习的成果,又可以作为后来者们新颖的学习参考资料。
笔者在研究生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的路上,才迈出一小步,必将继续尝试着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传授专业学科知识,以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从而改变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培养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信息,并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新闻中心.白靖宇教授畅谈研究生外语教育与21世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EB/OL]. http:/// bencandy.php?id=2751
[2]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3
[4]蔡基刚.试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原则[A].邱东林、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展望[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5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培养 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2-01
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要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她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
关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的一种了解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们自觉和积极学习数学的核心因素。它可以使同学们在努力获得知识之余,积极的去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有人对于美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感,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数学就有很大的魅力,它的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奇异、对称、统一和简单等方面。奇异美体现在数学的大部分思想上,对称面体现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内在美体现在数学的概况抽象性上,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外观上。引导同学们运用创新性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可以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创新兴趣,使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二、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有疑,只有善于发现、提问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后笔者就安排了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大胆提问,提出一些如何应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部分学生提出了下列的问题:(1)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大小可以求其余两个角的大小吗?(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为直角或钝角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让学生更加理解这条性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善于提问。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教师再进行引导,看其他的同学能否解决这些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肯定他们的想法,从而达到问题教学法的目的。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具有趣味的魅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办法,创造的灵感与顿悟很有可能由此产生。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识别”时,一上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旗杆多高吗?”,学生们都摇头,“你有什么办法测出它的高度呢”我又追问了一句,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它的解决包含着多种策略,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新课时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枚残缺的古币。我解释:“这枚古币是考古学家新挖掘出的,可惜残缺,你能帮考古学家恢复这枚古币的原样吗?”学生们经过讨论,最后归结成重新画一个和原来相等的圆这个问题上,那么画一个圆,必须知道什么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求知探寻的欲望。
四、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新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4
一、知识的广度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蜓点水,收获无几。实践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学课,必须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在尽量讲全、讲深、讲细、讲透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至于什么知识内容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可以略讲,什么内容可以点到即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予以确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
二、教材的难度
教材的难度主要决定于教材中难点多少和性质。难点是指教材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哪些内容容易成为教材的难点呢?其一是教材中内容庞杂,头绪纷繁的问题。如“基因的分离规律”中出现的新术语。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间构形复杂的内容。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空间结构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受能力,如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DNA、蛋白质的结构等,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正确的空间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论作背景的内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一章的内容是以实践证据作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有关,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感到疑惑难理解。
教材中不同的知识体系,其难点的地位亦不完全一样,故处理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如果难点内容就是重点内容,教学中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全力以赴地去突破;如果难点内容并非重点内容,则适当疏通,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去突破。
三、学生的程度
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从一般浅显易懂的知识要点归纳到章节重点、难点的综合论述,从分散的生物学知识与现象中寻找普遍的生物学规律。例如,高、初中教科书中都有“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实际中就要区别高中和初中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及发展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高中的学生而言,可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初中的学生就宜采用直观性的模型、实物、挂图,通过实验、观察、思维、讲、练、评组织教学。
四、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问题和精华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若对研究教材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就显肤浅。只有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才能讲得深入浅出,力度适中;练得恰到好处,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材的认识结构,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层次。
五、教学语言的速度
生物学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并应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这是上好生物学课的基矗实践证明,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能调节学生的神经活动,教师讲课有声有色,加之体态语言的配合,以姿势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起伏跌宕。增强学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具体而言,对教材内容凝练集中的语速应稳重而有味,可增强感染力,对层次结构特别紧凑的内容,语速要稍快,使学生精神振奋,集中注意力。
六、教学进度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英语词汇 学习方法 兴趣 记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有人形象地将英语学习比喻成“盖房子”,词汇学习是“砖”,语法学习是“钢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便构建成了一座“大厦”。然而,在平日授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记忆、应用词汇中存在很多障碍,整天愁眉苦脸,慢慢丧失信心乃至最后放弃。很多学生学习并不是不认真,但每逢英语考试都只有30-40分。如何摆脱烦恼,完成英语词汇学习的华丽转身?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转机械记忆转化为通过形象联想产生的逻辑记忆
快速记忆英语单词,可以通过形象联想使记忆英语单词的拼写摆脱死记硬背,其具体实施方法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欲记忆的单词“形象化”。即以词缀、词根或其它较简单的词和字母编码等有记忆概念的汉语含意,来代替英语单词中的全部字母;第二步,将记忆概念进行“联想”。亦即把由英语字母转换而成的这些孤立而无规则的汉语含意,通过“语文造句”把它们转化成完整的,可理解的逻辑思维。在进行单词“形象化”时,其选择方案并不会很多,一般应采用其记忆概念数量最少的方案为宜;而在其“联想”时,则其选择方案可以说是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因此,别人所做的联想方案可以参考,最好读者能自行编造更便于记住的方案,即使联想内容不便公开告人,则留在心中默念亦可。例如:要记忆moustache (嘴唇上面的)胡子这个单词。第一步将此单词“形象化”成为字母编码m磨、词根us使用、t特和单词ache痛等四个记忆概念;第二步将此四个记忆概念进行“联想”,即:(刀)mo磨(不快)u使用(时)t特ache痛—(钝刀刮)胡子。即只需记住磨、使用、特、痛—胡子,就能准确地拼写出这个单词。因此,此法还具有“拼得准”的特点。至于ache痛的记忆,可以通过“a一个,che车(撞了我)—(挨一下磕,好痛)”,即记住“一个 车—痛”就可。其中a一个和ch车都为字母编码。
通过上例不难看出moustache胡子一词按传统方法需记九个字母,现在只需记四个汉语记忆概念,不仅记忆量明显减少了,而且,实现快速记忆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把原先的机械记忆通过形象联想转化成了逻辑记忆,因而摆脱了死记硬背。ache痛一词明显要比moustache胡子好记,因为前者只有二个记忆概念,而后者则有四个。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记忆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由于人们的记忆特征是有区别的,所以某种特定的记忆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那么在选择背单词的方法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操作。在学英语的人群中常见以下几种记忆模式:
1.词群记忆法
例如:abandon和abandonment(放弃),aggregate和aggregation(集合), assume和assumption(假设),attach/attached/attachment(附件)等等大量的词群,意思相同,词性不一样,只需记一个词即可,一般建议大家记忆其动词,了解动词的衍生词即可。
2.联想记忆法
不知大家是否仍然记得我们第一次学英文,还不会音标时,是如何记住某个英文单词或短语的发音的。我们用的是中文谐音帮助记忆,多么可爱的记忆方法,但只要能记住单词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3.发音记忆法
英文中大多数单词的发音都有明显规律,如charisma(魅力),cholesterol(胆固醇),approximate(近似的),archaeology(考古学),characteristic(特征)等等。这一记忆法的基本要求是会音标。
(1)英汉比较,如mama cigar beer bar fee等
(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 goods spirits spirit wood woods等
(3)同音词的比较,如center write eye等
(4)词的阴阳性的比较,如actor actress host hostess等
单词最好不要孤立地记,应该尽可能地和有关的东西联系来记。比如我们可以联系所学文章的大概意义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短语和搭配,这样就会推测出一些关键词的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对做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滚动式记忆法
这种方法的操作是这样进行的。比如说,某天花了三个小时记忆了100个单词,第二天在记忆新的100个词汇之前,一定要先花半个小时复习前面的100个词汇,然后再向下进行。在记忆第三天的100个单词之前,再花上半小时回顾第二天的词汇。顺次滚动进行。除上述方法外,记忆单词的方法还有同义词法,构词法等。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将这几种方法融会贯通,一天记忆100个乃至更多的单词,绝对不是难事。
三、对于难记词汇的解决方法
原则:解放思想,展开无尽的联想。下面我介绍联想的几种方法:
1.从不熟悉的单词中找到熟悉的单词
mirth—m(妈妈) irth(birth)妈妈看你出生了—高兴
acme—ac米兰(足球俱乐部在足球史上是个奇迹)—顶点,极致
2.近形对照法记忆————比较差异
brief grief relief—不(b)简洁,哥(g)悲伤,阿姨(re)说谎(lie)为(f)缓解
irrigate irritable—灌溉的是大门(gate),激怒的是桌子(table)
3.协音记忆法
exhaust (一个早死的他)用尽,耗尽,使精疲力尽
illumine (一路明)点亮照亮
ambition (俺必胜)雄心壮志,野心勃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词汇教学,注意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要让学生善于思考。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析、扩展词汇的能力,使学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友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2011年.
[2]刘寒雨.语境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课堂词汇深度知识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徐莹侠.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6
摘 要:文章介绍了数据素养的内容与特征、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实践的主要模式,针对我国高校数据素养服务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的基本经验,弥补服务水平和实践的不足。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15-03
大数据时代,科研工作者面临着海量数据管理、使用和版权等问题,为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与交流能力,数据素养服务应运而生。面对科研资源数量迅猛增长和数据内容多学科化的趋势,高校图书馆把科研数据的收藏、管理、开发与利用作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
1 数据素养与数据时代
当前,科研人员用数据的形式记录所利用的资料及实验过程,并对数据的发展规律及呈现态势等进行研究。学界普遍认为数据素养应是民众具有的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延续和扩展。根据大数据海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价值化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数据素养有三个方面的内涵:敏锐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批判性思维、快速的数据组织能力、出色的数据决断能力。卡尔森等认为数据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相关的基本知识、数据发现与获取能力、数据应用能力、数据伦理等。[1]由此可以看出学者对数据素养的内涵认识存在分歧,但统一于对数据的管理与运用。
笔者认为数据的辩证认识能力和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数据素养内涵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对数据存在方式(格式、分布与内容等) 的认识和数据的价值认识属于数据的辩证认识能力;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组织、利用与交流属于对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
2 高校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服务
2.1 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变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大量的数据产品将替代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和信息社会的电子资源成为馆藏资源的主要存在形态,提供以数据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数据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之一。这样的业务转变将促使信息素养教育向数据素养教育转变,促使图书馆成为社会继续教育、素养培养中心和数据中心。以简单开设信息检索课和各种类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必将转变为形式活泼、务实的数据素养教育。
2.2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内容
依托数据管理平台推进数据素养服务是所有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在资源采集、组织与服务方面的优势,结合已有的开放源软件平台或自行研发的平台履行数据组织的功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动态数据服务。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建立数据平台开展数据素养服务,在服务中推介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本馆的基于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服务,如数据出版等系列服务。[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用LibGuides软件平台进行学科服务,建立了面向师生的学科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中文版平台嵌入了Web2.0技术,师生、馆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在线沟通、信息交流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线资源导引。
2.2.1 数据素养的意识和技能教育。海量数据时代使得数据素养被众多人所知晓,但其完全为更多人接受还得经历一段时期。用户数据素养服务首要的是意识教育,然后才是技能培养。图书馆对用户的大数据相关意识和技能素养培养是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将数据素养教育嵌入服务与相关课程中,在数据教育中可安排技能竞赛、阅读推广、信息素养等活动,使数据素养教育和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2 数据素养的应用决策教育。用户大数据的应用决策水平取决于大数据的运用能力。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服务实施数据素养教育,将素养教育推介到咨询工作之中,在提供数据服务时让用户掌握基本数据操作技能(意识和技能教育),并依据数据分析工具,增强用户的应用决策能力。
2.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的措施与方式
2.3.1 区分用户群体,制订贴近用户需求的培训计划。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专业背景和理论水平不一,因而知识需求和信息素养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数据素养服务前应从专业背景和信息素养方面区分需求不同的用户,以达到素养服务因人而异,既考虑到了个性化需要,也解决了个人关心的问题,以素养教育满足个性化需求,让他们接受图书馆,进而更多地接受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服务。数据管理需求因国家、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与用户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从而及时准确掌握用户的具体需求,借此宣传数据管理与共享理念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实践前的通行做法。很多开展数据素养服务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前进行了形式不同、内容翔实的用户需求调查。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分别运用了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用户进行了需求调查。这些调查从数据基本常识、数据获取与共享政策、数据再利用等方面对科研人员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充分了解了数据管理时科研人员急需的数据管理培训和问题,了解了不同用户数据管理的需求,为顺利开展数据素养服务打下良好基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开展的数据素养服务针对学生和教师有所不同,但趋同率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程度还有欠缺。
2.3.2 掌握科研人员数据管理需求,宣传数据素养理念。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知识和技能对资助机构和机构的数据管理方面的政策与规范适应能力是数据素养服务的内在动力。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的内容设计围绕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和数据管理的层次递进性展开,注重数据应用(分析、撰写、引用、伦理)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将数据政策、数据管理(搜集、整理、保存、应用)能力和数据共享列为主要内容,数据资源导航、通识教育和学科专题素养教育形成了一个层次递进的整体。[3]国内高校图书馆通过嵌入式馆员的服务,跟踪科研项目和课程内容,掌握用户数据管理需求,以此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根据,并提供相关服务。
王晓湘:面向读者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素养讨论与展望
2.4 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尊重用户需求、尊重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在具体服务中充分展现,但数据管理的基础研究不够,数据素养服务政策支持和培训人员素质亟须提高,数据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设计。目前,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设计更像是信息素养教育改进版,数据管理的周期性与完整性和教育模式上层次的递进性体现不明显,主要体现在:①高校图书馆尚未形成整体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大多数图书馆的素养教育内容单一,以文献检索课和相关讲座为主。②学科背景单一导致对数据管理、数据素养概念缺乏系统的研究与理解,图书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③数据素养服务缺乏图书馆配套政策支持和服务设计,重视程度需加强。
3 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的改进措施
3.1 以LibGuides为基础建立资源导航和数据素养平台
建立平台是数据素养服务的基础形式。LibGuides开源软件主要提供资源的目录与导航,使馆员建立起对数据管理的初步体验,了解数据管理资源导航的情况,掌握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以LibGuides开源软件为基础建立馆藏数据资源导航,围绕数据管理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架构,主要有数据管理计划、数据共享、数据资源等内容以及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种知识服务、馆藏资源分布和数据管理平台等介绍,是对数据管理的概括与分解。
上海交通大学于2010年首次引入了LibGuides系统进行学科服务。LibGuides基于共享和交互的理念的设计可以便捷地整合各类资源检索与服务系统打造数据素养平台,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的信息获取,便于深度揭示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资源与个性化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电脑、平板阅读器、手机等设备方便地浏览。LibGuides成为图书馆推行学科知识服务的新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我国数据素养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
3.2 数据素养通识与学科专题教育
通识与学科专题是数据素养服务成熟和全面的保障。研究生或者某一学科的研究人员是数据素养通识教育的主要对象,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习者整体把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是其目的。而学科专题教育针对具体学科领域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更为系统与深入。
国外以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开设的学校不少。“通论”教育基本以数据和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进行,介绍数据管理基本常识和数据管理政策,将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的使用作为重点讲述。[4]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开设选修课、在线课程和专题讨论。学科专题教育开设的学校较少,如: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开设的学科专题教育,每个专业领域分为若干主题,分别介绍各专业领域数据的相关知识;剑桥大学图书馆数据培训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将相关数据创建、数据管理(项目和学科数据)和数据存储再利用组合为考古学数据管理课程。[5]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在继续深入数据素养服务的同时,逐步开展通识教育与学科素养教育,把通识和专业有机结合,具有专业优势的学科逐步探索学科素养教育的成熟做法,具有良好素质馆员的高校图书馆应开展通识教育培训班,带动和提高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的整体水平。
3.3 以合作为抓手,训练有素的教育馆员
合作是开展数据素养服务的必经之路。良好的数据素养服务团队应由图书馆的嵌入式馆员、技术专家、科研管理部门、院系科研团队等组成,队员发挥自己所长,根据科研数据管理需求,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嵌入式馆员、技术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和数据管理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服务的成熟形式。国外高校图书馆成功开展数据素养服务的基础是训练有素的教育馆员,注重馆员自身的数据素养能力培养。其方式有针对教育馆员开办的数据科学家培训班,突出数据管理岗位角色设置数据馆员职位,通过种种措施提升馆员的数据管理经验和地位,推进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6]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总结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经验,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到数据素养教育的改变,有效提升馆员的数据管理能力,根据需求及时完善服务内容和方案,探索适合本校的数据素养服务形式。在数据素养服务的过程中,应将图书馆的数据馆员推介到用户的数据需求之中,为用户的数据应用提供帮助,提升用户对数据素养服务和高校图书馆的依附度。
参考文献:
[1] 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2] 朱彩萍.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的途径与内容[J].图书与情报,2014(3):97-99.
[3] 刘泽照,张谦.国外大数据研究特征及趋势预测[J].图书馆论坛,2014(8):103-108.
[4] 董岳珂.发现系统引发的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4(4):58-63.
[5] 张淼,韩宇.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基于网站的内容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