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早期国外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毒大米、地沟油、毒蔬菜、毒奶粉,瘦肉精、毒奶粉、三聚氰胺以及最近上海的福喜事件的曝光,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经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人类明天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之多,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几十年来,我国食品行业走过一条不平坦的路,成果与坎坷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目前,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如化工、矿产企业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如湖泊、江河污染等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在农、水产品中富集,畜、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 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化肥,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增加,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着市场。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等。3、物理性危害。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使食品受到物理性的的污染,存在多种污染途径;(1)生产时的污染,如在植物收获时掺杂玻璃、铁钉等硬质异物。(2)加工过程中设备的陈旧或故障引起脱落的金属颗粒或铁钉、碎片(3)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包装、储运、运输环节,个人操作等原因意外将自身金属饰物、硬质纽扣等带入食品中。 4、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5、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过期的原辅料或有毒有害物质,明知是违法行为,却依然使用。食品弄虚作假等违法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同时,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宣传方面力度不够。1、宣传力度不够。在目前全社会缺乏诚信、拜金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超范围、超期使用、假冒安全食品标识的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这里面有执法不严的问题,但与宣传不够也有关系。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2、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目繁多,难以辨别,比较混乱。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管理权限不统一,不便管理,有的甚至出现了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分辨到底何类食品为优,何类为差,有时业内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楚。3、对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缺乏系统的研究。我国对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动植物种植、饲养技术、加工技术、贮存技术等。无论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的集成,还是产品质量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

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对参与国际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严格的监控管理系统为手段,以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为基础,而这些都需要由国家级部门统一管理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1、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

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体系,坚决打击违法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

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协调,质量监督部门、综合执法部门、监测部门及各社会团体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所以应加强宣传和领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3、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较多,如环境科学、土壤科学、生物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属于交叉领域,仅凭一门学科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在科研领域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培育健康的土地,生产健康的动植物,为人类提供安全的食物”需要对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以及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术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安全食品生产能否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北京三元乳制品业在最近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我认为主要原因就诚信经营,内部管理规范,自我监控能力较强。

4、建立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在我国,由于并实行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对不符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限制进入市场。建立动态管理,加强对企主要业负责人的培训教育,对于不诚信经营的食品加工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如有严重违法的行为,予以停产整顿甚至直至取缔。

5、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自身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和HACCP等一些食品科学安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应从原料、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全程要严格处理,才能真正保证食品安全。

总结: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食品安全还不是很乐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各方面为食品安全所作出的工作与努力。只要全社会团结一心,正确面对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将会变得健康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版

2、丁晓雯 食品安全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版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失灵;对策

一、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

“农夫山泉有点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它号称选取天然优质水源,仅对水做最小限度的、必要的物理处理,有利于人体长期饮用的饮料企业。然而,在2013年,农夫山泉先后被曝出喝出黑色不明物、棕色漂浮物以及“水源地垃圾围城”等消息,号称“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农夫山泉多次陷入“质量门”。消费者不断投诉,但是农夫山泉厂商坚称产品合格的做法让消费者很气愤,也并未解答其黑色不明物究竟是何物的疑问;同时媒体频频报道,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这引发了消费者对饮用水问题的强烈担忧。

二、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

中国食品业在经历了“问题奶粉”、“染色馒头”、“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人自危。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历来是公众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一) 市场失灵

1.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指食品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了解远远少于食品的生产者,一般来讲,消费者对于食品信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产品标签,对于一些添加有害物质的食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是无法感知的。因此,消费者的信息处于劣势地位,这就给信息拥有量较多的企业提供了可趁之机,趋于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对方的交易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使消费者受到损害。比如说许多店家就会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出于盈利目的,降低成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得农夫山泉质量出现更大的问题。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市场失灵,带来了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 负外部效应的存在

食品安全存在负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失灵。负外部效应,主要指的是不安全食品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还会损害个人利益、公共利益。首先,农夫山泉存在黑色不明物会对其使用者造成个人身体健康损害乃至生命威胁,甚至因为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而威胁到没有饮用农夫山泉的其他人的健康。其次,不安全的农夫山泉其传递的信息让消费者认为食品都是不安全的,带来社会的消费恐慌和不安,周围的人肯定会考虑到自身的健康而减少对该食品的需求,这就会使企业供大于求,经济利益减少。最后,食品安全的负外部性还表现为某一企业生产了不安全食品,其影响还会牵连到整个行业的其他企业,造成消费者对这一类食品企业的不信任。

(二) 企业缺少公德心

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企业被告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饮用水,消费者要求退款并按食品安全法进行十倍赔偿。其实,这种标准的处罚丝毫不能威慑到企业。此外,当面对消费者的投诉时,企业没有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而是比较武断的回复,一点也不负责任。

(三) 政府监督职责的缺失

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负外部效应,说明了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纠正市场失灵是政府的职责。一方面,政府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信息,使得消费者未了解到食品的安全就购买了该产品。另一方面,政府未对食品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农夫山泉厂商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不敢正视该问题,这既是政府的监管不到位,也是惩戒力度不够。政府监管的懈怠导致食品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加强政府监管

1. 解决食品安全市场失灵

政府应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并且向社会公开,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以弥补市场失灵,同时激励厂商生产安全的食品。政府应当充分承担责任,改善食品安全的环境。利用市场机制改善食品安全供给,通过相关法律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充分、真实、可靠的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及时、方便获取相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2. 加大对食品监测的投入

食品监测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生产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应加大对政府科技部门的财政收入,设置系统的食品监测机构,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地进行质量检测,坚决抵制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

3. 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

国外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食品生产及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体系。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于食品的监管该安全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现在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规和综合协调制度,检验和调整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优化和协调配合,建立系统、完备以及协调的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及食品安全制度。同时还要强化执法检查,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为了对执法部门形成有效制衡,客观上需要强化执法检查,严厉追究执法机关不作为和的责任。

4. 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企业主动实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因此,政府必须有财税激励措施,促使企业愿意拿出资金实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二) 提高企业的自律性

1. 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关

从事食品生产,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食品生产所需的原料、添加剂以及其他相关产品进行查验并取得许可,取得生产许可以后方能从事食品的生产和经营。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相适应的生产、包装、储存的场所,有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和设施,有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同时还要有合理的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积极的推行先进的管理制度,严格对食品进行检测,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2. 企业要有公德心

企业旨在维护自身形象和信誉,在遇到消费者的投诉,以及公众媒体的报道时,企业不是逃避问题,敷衍消费者,而是应该马上向消费者道歉并给予适当的赔偿,澄清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四、总结

农夫山泉有点悬,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完善,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制度更加完善。相信通过政府监督的加强,以及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又会变成“农夫山泉有点甜”。(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 静.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4(06):303-304.

[2]陈彦丽.市场失灵、监管懈怠与多元治理――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05):59-60.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3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是指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农药残留量,以mg/kg(或μg/kg、ng/kg)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滴滴涕和六六六为代表的有机氯农药,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第二类是以敌敌畏、杀螟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而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第三类是氨基甲酸酯农药,其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的程度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和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我国蔬菜和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致使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次左右。2011年3月30日,河南南阳韭菜农药超标导致10人中毒;2010年3月15日,文山州广南县某小学的29名因使用喷洒过农药的生豌豆后,集体中毒并致使一名学生死亡。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更让人不安的是,长期的农药残留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

3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

3.1农户文化素质不高,农药知识缺乏

大多数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和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农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和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和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3.2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

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及其他占5%。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15%及其他占2%;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剧毒有机磷农药占整个农药产量的35%,占杀虫剂产量的48%。剧毒和高毒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此外,在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3.3农药残留监管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虽早已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但是由于对菜农进行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不够,导致菜农对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法规以及监管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超标的蔬菜生产者,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罚措施,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4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

4.1加强培训,提高农户素质

在蔬菜的生产过程,农户起的是最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蔬菜种植农户的农药使用相关知识培训与宣传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关键,只有蔬菜种植户的农药安全使用意识得到加强并严格遵守,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才可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应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宣传、指导和督促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标准,坚决杜绝在瓜果和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

4.2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产品

当前我国高毒有机磷农药占农药原药总产量的1/4,为10万t。高毒农药一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潜在的危害因子,是农药监管重中之重。建议通过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整治和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组合监管措施,为我国农药禁用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淘汰甲胺磷等一批高剧毒农药,有效扭转高毒农药多及品种结构差的局面。应加快剧毒和高毒农药的替代工作,有步骤和有计划地逐步取代相关品种;强化农药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确保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农作物。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并大力推广高效无毒的植物性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蔬菜生产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真正做到从源头上解决农药中毒和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

4.3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由于对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的蔬菜生产者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导致放心菜生产经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农药残留管理的经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管理法规,以法治菜,加大对使用违禁农药、生产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蔬菜的菜农的处罚力度。同时,还要根据放心菜生产基地的特点,制定有关《无公害放心菜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规范和标准。通过对放心菜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真正实现无农药残毒的放心菜生产的规范化、优质化和安全化。

5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4

[关键词]连锁超市 质量控制 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连锁超市是广大民众购买食品最直接、最常见的场所,“民以食为天”,连锁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直接利益,甚至生命的安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不少连锁超市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惜损害广大民众的利益,其中甚至包括了世界的连锁超市巨头,例如,沃尔玛在重庆出售假的绿色猪肉,在昆明出售过期板鸭。家乐福在郑州将三黄鸡充当柴鸡卖,将鸡胗进行返包变换日期等。可见连锁超市的食品安全存在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食品安全性直接影响广大顾客的切身利益

超市是顾客直接购买食品的场所,并且超市的食品销售量是逐年递增的,因此超市的食品安全性对顾客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的。

2.食品安全性是连锁超市的社会责任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向社会索取利益,超市也不例外。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安全的商品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广大顾客提供品类齐全、价廉物美、安全卫生的商品是连锁超市应尽的社会责任。

3.食品安全性会直接影响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产品质量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企业应视质量为生命。食品的安全性在产品质量中的影响力又是最大的,因此连锁超市必须把食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这关系到自身能否长期生存和发展。

三、连锁超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对保质期管理不严,致使过期食品出售

大多数的连锁超市是很重视对食品保质期的管理的,但也有一部分的连锁超市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顾顾客的健康,出售过期食品。他们采取的方法往往是更改保质期,特别是在超市的自制食品方面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是不愿意承担过期商品带来的经济损失,二是认为过了一点期,顾客可能不会造成大的健康问题,三是反正我偷偷的改了保质期顾客也不会知道。有的连锁超市疏于对保质期的检查,致使过期食品在卖场出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对保质期进行严格的检查,或检查保质期的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大意。我国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出售过保质期的食品应处以5~10倍罚款,因此连锁超市出售超过保质期的商品是一种违法行为,必须严加控制。

2.片面强调低价采购,放松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控制

有的连锁超市为了在竞争中保持比竞争对手相对的低价又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压低供应商的进价,迫使供应商采用较低质量的生产原料,从而导致食品质量的下降。连锁超市因获得了低价格的食品,因此对供应商的食品质量控制也往往采取了相当宽松的策略,进而会更加导致食品质量下降。这样做,短期连锁超市确实会获得较好的利益,但最终必然会失去顾客的信任,影响自身的发展。

3.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够,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超市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与食品安全成正相关关系。对于冷藏食品,特别是冷冻食品必须采取全程冷链供应,连锁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冷库、冷藏车、冰柜等基本的设施。对于需要进行消毒的物品,需要加大消毒器具的投入。对于供应商的食品需要进行理化检测的,而连锁超市自身又不具备检测条件的,需加大第三方检测的投入。现实中,很多连锁超市处于降低成本,或资金困难等原因,在上述这些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从而直接的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

4.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存在问题,导致食品质量控制执行力差

一般连锁超市都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在食品质量控制的组织结构设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的连锁超市,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而是把食品质量控制的职能隶属于采购部或营运部,由于连锁超市总部没有独立设置质量管理部门使得食品质量控制的执行力较差,质量控制会受到其他部门掣肘。

5.质量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现实中,有的连锁超市质量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责任意识不强,也没有深入学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在工作中,徇私情、不讲原则性。食品的质量控制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体员工都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有些员工出于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将某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通过修改保质期、更换包装,然后当成合格品出售给顾客,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6.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食品安全的相关职能部门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连锁超市食品抽检比例太小,主要原因是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二是执法过程存在徇私情,谋取个人利益问题;三是对违法的连锁超市惩罚力度不够,使得其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收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某些连锁超市为了获取短期利益,不惜挺而走险,危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对策

1.建立严格的保质期管理制度

保质期是食品安全的生命线,必须坚决杜绝连锁超市出售过期食品。连锁超市必须建立严格的保质期管理制度,加强对门店的管理和监督,避免某些门店、部门及个人为了完成销售指标或为了避免受罚私自更改保质期,特别是门店的自制食品应重点监控。门店必须安排专职人员检查保质期,对于出现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一定要严肃处理,追查到人。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政府职能

一、引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食品是关系到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繁衍、国家安危、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已经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水平,随之对基本的生存物质要求更多更为讲究。人们要求的不仅仅是能够吃得饱、吃得好,现在更为关心的是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为了规避食品风险,即使在食物供应及其贫乏的远古时代,人们也不会主动使用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含有毒素抑或其他有害物质的食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例如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日本的“雪印”牛奶等大规模食品中毒事件,给世界各国敲响了一个警钟,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制度以及体系建设的加强和健全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的出现,表明了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中国的食品问题急需解决,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迫在眉睫。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市场的有序进行,食品安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监管手段的进行。比如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充分发挥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有不足之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适应开放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手段也需要多元化和法制化。这需要改变政府职能,有强制性走向服务性。但现实中,政府部门在食品监管往往是:“十个‘婆婆’管不了一个食品” 。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我国的食品监管主要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管,主体多元化,存在监管工作交叉重复,加之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新的食品涌入,这都需要政府职能、监管手段的改变和不断的更新。而我国的监管体制还处于原先的水平,设备陈旧、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落后、监管手段老化,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这种监管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不仅增加了部门、增加了人员,同时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恶果:有利的事情大家上,无利的事情大家躲,使得食品监管权威性降低。

(二)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

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无一例外体现出了政府监管职能的缺位和缺失。最近一两年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陈化粮事件”等等,无不是在“上榜”后,迅速引起媒体高度关注,随后相关部门才奔赴市场,各施拳脚,展开检查。结果自然是战果丰硕。但是,这种补救式的检查难以应对目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亡羊补牢”的做法根本不能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三)现行的检测标准滞后

近年来频频发生与“洋快餐”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国相关标准制定的滞后,使得一些国外企业得以在我国实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客观存在的检测标准滞后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称,目前,消费者评判食品安全往往参照欧美标准,但我国实行的标准往往低于欧美标准,自然引起消费者不满。

(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监管协调较难

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包括农业、卫生、工商、质监、商务、畜牧水产、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承担,由于分工过细、职能重叠、各部门自成一体,相互之间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很难有效配合。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起步比较晚,各方面不成熟,目前国际的食品安全标准是CAC标准,它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而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只有16,3%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虽然较之之前的法律较为全面和系统,但是不能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随着食品产业不断发展,新的食物种类和新的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学品的标准制定还存在技术上的难度;由于食品监管是多部门参与的,各部门有各部门的标准,从而也导致有些标准不统一,出现了一些农产品和食品“无标可依”、“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现象。此外,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违法者的处罚基本上是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停业整顿等,对于违法者来说,违法的成本很低。同时有关食品安全赔偿制度尚未真正纳入法律体系。现阶段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存在交叉重复,对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法律责任力度不大等特点,法律对于政府来说,制定一套标准的、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待努力。

食品安全问题对策范文6

关键词:城镇 食品安全 问题 成因 对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为什么老是出问题?其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把握了主要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主要源于食品安全的三个责任方,即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食品消费者[1]。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 食品生产经营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食品生产企业法人是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有重大的责任[2]。

1.1 存在问题

目前,城镇的食品加工业较发达,涉及肉蛋奶粮油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食品生产企业中知名品牌很少,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工人工资水平、农产品(原料)价格猛增,而多数企业附加值低,利润薄,故大多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使用廉价劣质的原料生产食品,甚至逃避检验和监督,无视法律法规等原因,从而导致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 对策

企业经营者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政府也应采取一定的政策进行扶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另外,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以诚信守法为荣,以欺诈违规为耻的经营理念,建立信用自律和风险防范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群体的力量迫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不法商家做到自我规范。政府应在食品行业进行社会舆论引导,使企业自觉把对食品行业的道德评判升华为职业道德。同时作为一项诚信协议纳入到创办企业必备的条件中去,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让广大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都意识到只有做到诚信守法,才能真正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

2 监管部门

2.1 存在问题

2.1.1职能部门监管缺失,打开了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的闸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部分源于我国的法制不健全。在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越来越成为人体主营养素来源的同时,我国的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另外,我国虽然相继颁发了《食品卫生法》、《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依据不充足、执法主体不明确,甚至出现法律监管的空白点。另外,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部分也源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在执法时多个部门难于协调形成合力。实践中因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定性不准确,有时对同一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结果差别较大,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问题的处理效果。有时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清晰,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我国食品的安全标准设定的比较低,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为了经济利益,可以适当降低产品的质量标准。另外职能部门的人员素质低也是造成食品安全为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职能部门人员缺乏执检(监)为民的思想。基层管理员常常以收费代检验,高层质监部门又有文过饰非现象出现,从而使得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场,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3]。

2.1.2安全检测技术方法薄弱,使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

目前,城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应该看到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检测项目有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有蛋白质、菌落总数、水分、重金属等项目,但对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项目并未列入检验项目中,只是在风险检测中可能检验。另外对于食品中是否存在除检验项目以外而且对人体有危害的成分,检验机构一般不会主动去检验的,除非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另外城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不足,检验机构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基本上都是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上规定的检验项目而设的,所以检测部分在检测中不能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检测,不能将食品中潜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安全的成分逐一分析,最终也不能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对策

2.2.1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国家有关部分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性。二是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及时和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三是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才处理的现象,食品安全真正从源头抓起。四是努力提高职能部门的人员素质,有必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质监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2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通过有效途径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做到合理分工和优化组合,避免简单重复建设,并建立合适平台实现检测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县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避免部门间交叉检测,形成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要以定性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监督性抽检与评价性抽检相结合,适当增加抽检的密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处理不合格食品。加大食品安全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的检测检验经费要予以保证,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相应暗察暗访制度,及时准确了解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防止一些部门出现责任状签订后就束之高阁或工作不力的现象。

3 食品消费者

3.1 存在问题

目前,食品消费者的自身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识别假劣食品能力较低。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有些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由于自身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受时间、金钱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对自己所消费食品的安全性的辨别能力有限。

3.2 对策

食品消费者要注重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饮食消费习惯:在正规的市场或商家购买食品,让威胁人们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因失去市场而丧失滋生的温床;购买和食用食品前查看商品生产日期,以防购买或食用已超过保质期的食物,确保所摄入食品的质量;食用食品前产品的食用说明,防治因食品的误食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一旦发现食品有任何有损人们健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向当地食品监管部门反映,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也可防止对其他消费者产生不良影响。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也可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如可以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上开设专栏、刊播公益广告、播映滚动字幕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并发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遇到问题食品积极投诉、举报。另外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发放食品安全小册子、张贴宣传画(漫画)、刷写墙体标语、在电影片头穿插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宣传手段,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4,5]。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实现城镇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俊嶙.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6):56-57.

[2]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EB/ OL].http:///zwgk/jlgg/zjgg/2009/200912/t20091229_133801.htm,2009-12-23.

[3] 饶红,冀华.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根源的剖析[J].科技信息,201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