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1
关键词: 低年级班主任 特殊家庭 沟通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系统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班主任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势必导致家长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进而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
特殊家庭指家庭成员的构成不同于普通家庭,家庭成员的关系比较特殊,或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缺失的家庭。此类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橹匾。特殊家庭比较典型的有隔代教育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等,班主任如何实现与这些家庭的有效沟通,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供同仁参考。
一、与隔代教育家庭的沟通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管。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为隔代教育,有因父母双亡或父母在外导致的隔代教育,也有因父母忙碌导致的隔代教育。
一般来说,父母教育趋于理性,而隔代教育则趋于感性。隔代教育,隔开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还有感情与心理。缺少亲子交流,孩子内心孤独、情绪消沉、抑郁少动、少言寡语、缺乏自信,而祖辈们平时只懂得关心他们的生活,面对孩子的种种思想变化,不知如何是好。祖辈对孙子过分宠爱,加上父母觉得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有亏欠感,使得隔代教育孩子唯我独尊,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厌学、逃学、恐学、离家出走、偷窃等不良行为,在这些孩子身上更容易发生。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由于自身认识、体能等条件局限,一般不会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即使主动或被动与老师沟通,通常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其心理、情感、性格等很少触及。沟通方式基本限于面谈或电话,沟通的频率不高。鉴于此,班主任在与这类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沟通时,一定要特别耐心和细心,尽量利用他们接送孩子的时机。同时,还要与孩子的父母建立联系,指出孩子细微的身心变化,与家长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另外,班主任还要善于观察,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看管孙子时遇到的棘手问题,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二、与单亲家庭的沟通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乐园,父母更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不完整、不幸福,必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习惯养成及世界观的形成。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比较自卑、敏感、内向。由于家庭的破损,单亲家庭的孩子带着内心无法解脱的困惑成长,而单亲家庭的父母将承受终生的失落与遗憾。单亲家长独自抚养孩子、独自撑起家庭,生活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缺乏完整的爱,所以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任性和偏执。
班主任和这些家长沟通时,要在汇报孩子学习生活状况的同时,更应该就孩子的精神面貌、心理活动、与同学交往情况等方面与家长交换看法,争取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和单亲家长沟通时,还要选择妥当的方式。如果孩子的唯一家长是母亲,而班主任恰好又是女班主任,那么班主任不妨主动上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在家庭内外的各种表现,进而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如果男班主任遇上女家长,建议班主任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当面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以便采取合理的对策。
三、与问题家庭的沟通
家庭问题一般分为父母自身有问题、父母不和、父母犯法等几种情况。
(一)父母自身有问题的家庭
父母自身有问题主要指父母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性格极端等。孩子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可塑性大,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人品性格等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不良嗜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说服力,往往自顾不暇,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类父母,班主任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优势,把孩子的养成教育和发展目标相结合,跟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问题家长受性格、职业、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错误观点和做法各不相同。所以,在与问题家长沟通前,班主任先要了解家长,然后才能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和谈话内容。这样,班主任的责任不只是教育学生,还要教育家长。班主任要带着家长了解他们自己的孩子,让家长从孩子角度重新审视大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父母不和的家庭
指父母感情不好,有家暴情况,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情人,或者经常闹离婚等的家庭。处于成长阶段的子女需要完整的父母之爱、天伦之乐。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然而在问题家庭中,夫妻经常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冲突或战争的气氛,子女得不到正常的亲情,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目睹父母从和睦恩爱走向势不两立,从而怀疑人间的真情,觉得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并时常感受到强烈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这样就形成了性格内向、偏执自卑等人格障碍。
针对此类家庭,班主任应该告知家长,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问题家庭中的家长,由于自身对教育的认识不足,没有和班主任主动联系的意愿。因此班主任必须主动就孩子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形式可以为电话或面谈,也可能通过QQ、微信等。在问题家庭中,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几乎无人监管,这些任务就落在了班主任头上。此外,班主任还应给问题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并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判断是非等。
(三)父母犯法的家庭
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触犯法律而服刑的家庭。此类家庭生活较为贫困,却很少得到社会救助和关注。家有服刑人员,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同时,孩子的管教成了问题。这类家庭的孩子在经济、学习、心理、发展诸方面,都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孩子经常出现自卑、逆反、嫉妒、做事极端等严重心理问题。
由于部分家庭成员在服刑,孩子得不到完整的关爱和教育。班主任就要主动上门,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多方疏导,使孩子从家长犯罪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另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把孩子在家庭中缺失的关爱补上;二是对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家访情况要严格保密。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与特殊家庭的有效合理沟通,不仅关乎班主任工作的成败,还关乎一个孩子养成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计划、有部署、有理有节,在学校和问题家庭之间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把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引导到光明大道上。
参考文献:
[1]王希永.班主任工作艺术[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顾静连.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徐中收.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研究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李淑飞.浅谈班主任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沟通中需要注意的几点[J].俪人(教师版),2015(22).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2
我们都知道,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大课堂,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家庭和学校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不仅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一般家庭学生一样按教育大纲进行教育,更要从这些学生的家庭特点出发,从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发育方面加倍关心,对症下药。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特殊家庭的学生中,有一些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导致性格内向不擅交流,老师要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
(2)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班主任要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问题的症结,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培养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2.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特殊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教育失误有关。
(1)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让家长明确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生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作为家长更要从各方面进行教育和呵护。但光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个好家长,而从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来关心、教育、引导孩子的这才是一个好家长。只有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才可能让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2)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开设家长教育讲座,请教育专家介绍家庭教育方法,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学校召开不同类型家庭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这些孩子在家、校的表现,家校同步共商教育对策。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3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
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
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
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
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
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
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
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4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33―01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和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一、特殊家庭学生现状
1. 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有的相互推卸责任,有的由单方抚养,要么容易产生溺爱,要么冷落孩子,对孩子而言都会带来身心上的不良影响。溺爱孩子,在物质上无止境地满足,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性格;生活上的百般照顾,将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过错一味迁就,易造成孩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给孩子太多的爱,容易造成孩子只知被动地接受爱,而不知对他人付出爱。孩子都是需要爱、需要关怀的,冷落孩子,孩子必然滋生恨的情绪,如果把这种恨的情绪转移到周围的老师、同学和亲友身上,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2.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婚后长期不和,经常大吵大闹,对孩子置之不理,推卸责任,孩子的心灵易受到极大的创伤,易造成对家庭的厌恶感。进而把这种厌恶感转移到周围的一切,可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残酷的,否定他人、社会,形成性格上的畸形,心理上的病态。
3. 缺损家庭。所谓缺损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由于血缘关系,孩子对父母有无限的依恋,在生活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而一旦遭遇了某种重大变故,从小对父母那一种“寄托感”和“依附意识”突然消失,孩子的精神易受到比家长更大的刺激,极易低沉下来,易出现孤僻、胆怯、冷漠和封闭的心理,原来活泼好动的孩子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害怕与人交往,感觉低人一等,对孩子个性的健康成长无疑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扼杀性”的破坏。
4.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就缺乏父爱或母爱,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障碍甚至造成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对孩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健康品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启蒙教师”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亲友(包括爷爷奶奶)或保姆所不能替代的。
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
1. 对于家长来说,应积极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对待婚烟,婚后要和睦,共同担当起哺育孩子的责任。一旦家庭遭遇不幸,家长不应自己消沉下去,而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化悲痛为力量。家长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都应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把其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全社会都要积极关注特殊家庭背景学生。政府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当地村委会应经常保持与这些家庭的联系,了解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也可通过媒体,报道其真实事实,以获得帮助。
3.教师应关心、爱护这些学生。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父母关系如何,近期是否遭遇过天灾人祸,多给他们一点关爱。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父母离异;教育;家长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了,每届新生,班里总有几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做好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是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对这样孩子的管理教育,指望从家长那里得到较大帮助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大多无法得到来自正常家庭父母所给孩子的爱。在对孩子的管理上,有的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有的家长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有的家长在失去配偶之后,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等等。
为了做好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每接一届新生都为这样的学生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更多的给他们以关心。
首先,有一些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导致性格内向不擅交流,我就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让他们负责班级里事务的管理。同时我和科任教师们一道平时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平时多做个别交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孩子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性。在孩子生日时,我会购买小礼物赠送给他,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进行祝福。使他们感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
其次,在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对于他们在学习上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多年来,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课上提问,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些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每带一届学生,我就要把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让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去主动帮助他们,促进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事实表明,当他们学习很好时,对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再次,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艺术。每年我很珍惜我局举办的家长学校的机会,请家长来参加学习,并在会后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总结教育孩子的得与失。让他们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班的学生家长先后有不少人在局举办的家长学校上发表演讲,用自身实例去教育别人,并有几人在家长学校报刊上发表文章。另外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让家长明确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生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作为家长更要从各方面进行教育和呵护。但光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个好家长,而从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来关心、教育、引导孩子的这才是一个好家长。只有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才可能让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范文6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对我校1~6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了一个调查,每班抽取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最优秀和最差的学生各5名,组成优生组和差生组,对他们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和对孩子的期望值进行分析,得到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
表一 家长的文化程度情况以及对孩子采用的教育方式
■
表二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
■
表三 不同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
表一显示,采用简单的打骂训斥等过激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家长比例较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采用打骂训斥的行为越多。其实,父母的行为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胜过任何的口头说教,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自己言行不一致,使得自己失信于子女,自然也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能够以身作则和用生活事例教育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受过高中教育或者中专教育的家长。家长受教育程度高与采用较好的教育方法两者之间成正比例。
表二显示,由于居住在城中村的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没有固定的收入(从事个体经营和打工族的父母总数占到了55.3%,父母无职业的也占到了40.4%),终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还有的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从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相对受到影响。
表三显示,城中村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高,使得他们的子女中不少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谈到,他问一个经常逃学的学生:“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家里又没田可种了,你将来吃什么?”学生脱口而出:“那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家里有房子出租。”学生的表现,反映了家长不正确的期望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表三的数据也表明,只有少数家长会对孩子进行人格和心理教育。
另一方面,从下表的数据可以看出,37.5%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品德优秀”,认为“健康第一”的家长占28.9%,说明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而25.4%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当“成绩第一”,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这部分家长专注于子女升学而忽视子女品德的发展,已经构成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8.2%的家长重视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家长虽然自己很辛苦,但还是把培养孩子的目标放在学习方面,忽视了孩子的能力培养。
■
建议
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我觉得可从家长自身和学校两方面配合进行尝试解决。
一、家长方面
1.身为进城务工人员的这部分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2.身为城中村居民的这部分家长,要不断增强公民素养意识,树立生存危机感,改变“读书无用论”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
3.家长要克服困难,加强自身修养,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感染和教育孩子。
二、学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