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1
关键词: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一、高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情况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了解到,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体育学科的双语教学。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基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为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和交流,培养和发现双语教学骨干人才,于2008年1月在东北大学成立了“全国体育双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高校体育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普及。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校体育学院还没有一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鉴于西亚斯学院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理念,应探讨在体育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体育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践行西亚斯学院办学理念,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实力的需要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坚持中西合璧的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的国际化复合型实用人才,立足于“英语精”的办学特色,应突出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的层次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后,大型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逐步成熟,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大量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另外,随着中国体育产业不断扩大,涉外事务的范围和频率都在增加。因此,体育赛事组织部门、外企、涉外部门成为优秀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掌握好体育专业英语,熟练使用外语交流十分重要,掌握好英语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利条件。
2.我校优越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序英语教学为开展体育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基础
学校现有外籍教师130人,外籍教师与学生数量之比居全国之冠。外籍教师全英语授课、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及英语原版教材的使用,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先后与多所国外大学结为友好学校并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有近百名的学生赴海外留学深造。体育学院的英语口语、体育英语由外教授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兴趣,外教的授课方式也获得学生好评。因此,优越的英语环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校体育学院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大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大二开设英语口语、大三开设体育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必备的英语词汇及英语基本知识,英语口语课锻炼了学生英语实际使用能力,体育英语更使学生在体育专业上体验了英语思维及使用。通过访谈了解到,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认为,较其他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相对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相对强,这些条件为体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不断提高的师资力量为体育学院开设双语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
体育学院现有教师中,研究生29人,不同程度地通过了六级、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等,只要稍经相关培训,他们将是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在调查中,了解到师资在英语口语交流中普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双语师资培训中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还显示,教师普遍希望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一年龄段教师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教师对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积极要求。学校应提出双语师资培训计划,满足教师业务提高的需求,也适应学校培养人才目标要求;部分教师对开展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有很高热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较高期待。由此也可看出,开展双语教学所具有的潜在动力与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调查,发现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部分教师表示有参加双语教学培训的意愿却不希望进行本专业的双语教学。分析其原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对双语教学信心不足,可能通过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这部分中有的教师会转变想法。
4.西亚斯学院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具备优越条件
双语师资培训有三种途径、方式:脱产国外培训;国内脱产或半脱产校外培训;校内不脱产培训。脱产国外培训能够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最大限度地在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语言培训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适合经济实力强、有丰富的国外校际交流资源的学校采用。校内不脱产培训,参训教师不需中断自己当前的教学工作,语言培训效果也有一定保证,培训成本低(仅需支付外籍教师的课时费)。
西亚斯学院与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和交换项目,可以说有丰富的国外校际交流资源,教师交流培训渠道广且通畅,这是西亚斯学院的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优越条件之一。但是,此培训途径成本费用较高,只能有限制地选用。
校内不脱产培训是我校双语师资培训的首选途径。我校现有外教130人,居全国外教数量之首。使用外教师资对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既可高质量地保证培训质量又可大大降低双语师资培训的投入费用,成本的降低也大大增加了进行双语师资培训的可行性。
三、我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实施设想
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三个角度进行简要的讨论、分析。
1.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切入
(1)选择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时,必须明确双语教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对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语言作用的体育双语教学而言,大致可以归为两个目的: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目标的语言教育和运用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为教学介质来学习体育学科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活动。前者通过学科知识作为语言学习的内容以实现教育语言的掌握,双语是教学的目的;后者主要把第二语言作为学科知识的手段,双语是教学的媒介。
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是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结合体,对于大多数专业课而言,在这个结合体中,“体育专业”是更为主要的关键词,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习得占主要地位,英语能力的获得是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因为是专业课,首先要保证本专业的技能知识正常传授,其次再谈英语水平的提高,切不可把体育专业课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英语课,
因此我们体育专业双语教学中要明确,特别对于主干课程而言,双语课程价值目标以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为第一目标,英语语言能力的习得居其次。
(2)以课程自身特点、师资情况确定哪些课程开设双语教学
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含理论教学与术科教学。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学课堂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固然有其优点,如语言的规范性与逻辑性,但同时考虑到体育专业的学生相对英语水平较低,而术科双语教学简练的语言以及形象的场景及直观的动作语言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理解及学习。目前,我校的体育专业的体育英语课采用室内理论结合室外实践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认可,其关键就在于室外实践课形象的课堂情景使课堂更生动、更有活力。
另外,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意愿决定了该课程是否能进行双语教学。也就是说,选择哪些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要看哪些课程的教师能够并有意愿进行双语教学。因此,我校体育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结合师资情况选择几门术科课程进行。
2.整理、分析现有双语教学课程教材
通过网络信息检索,体育双语教材数量较多、课程类目较全,几乎包括了现有的篮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体育主干课程,这为体育专业选择教材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范围。这些教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单位主体(主要有湘潭大学出版社、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首都体育学院等)组织编写的系列体育双语教材,如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组织编写了篮球双语教程、乒乓球双语教
程、艺术体操双语教程、体操双语教程、太极拳双语教程等。第二类,个人编写的体育双语教材,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特长及个性特点,如尹军编写的趣味田径英汉双语教程、温宇红编写的游泳规则双语教程等。
第一类体育课程双语教材比较系统、全面,涵盖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可以作为我校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方向。另外,部分体育院系积极开发校本性质的双语教材,启示我校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努力开发我校的体育双语教材。本校开发编写的教材因地制宜,更多地反映了本校课程设置以及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教学背景、师资条件,校本教材会更实用。
3.分析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组织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组织模式。(1)完全浸没式。体育专业课程全部用目标语进行教学,此种模式的效率是最高的。(2)双语过渡式。在这种模式中,为了不使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受到影响,教师在教授时适当用母语,同时也努力促进学生目标语逐渐过关。这种模式是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既能保证完成体育学科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学习相关的体育专用词汇、句型等,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维持母语式。这种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目标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和交流。
在以上三种模式的双语教学中,完全浸没式的双语教学需在考虑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对于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因为专业性特别强,学生会在专业英语语言本身上遇到很大的障碍,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主干课程若全英语教学会影响体育专业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前,双语教学应用最多的模式是双语过渡式。双语过渡式一方面更适合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既能保证完成体育学科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维持母语式双语教学,适合英语初学者,相对地,在提高英语水平方面的教学价值与效果不大。
综上所述,结合我校办学特色与客观条件,我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双语过渡为主,完全浸没式为辅。两种模式的运用要从时间纵向与学科横向上来考虑。时间纵向,即先进行双语过渡式后进行完全浸没式,是一种先易后难的顺序;学科横向,即主干课程实施双语过渡式双语教学组织模式,非主干课程实施完全浸没式。我校外教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在非主干课程中实施完全浸没式双语教学组织模式;主干课程可由专业技术精湛,
英语水平高且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任教。
我国体育课程(包括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还在探索阶段。我校已具备了在体育专业中开设双语课程的条件,体育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应提上日程,在全国探索体育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与特色。首先,学校应在双语教学上有扎实、系统的规划。其次,重视体育学科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把双语师资培训作为开设双语课程的必经步骤。第三,设立体育学科双语教学教研组织,深入探讨双语教学教法,制订双语教学方案、计划,开发校本体育专业双语教材。
注: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
项目,课题名称:我校体育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研究,项目编号
2011JGYB09。负责人:荣银超。
参考文献:
[1]潘迎旭,王文生,陈均,等.体育专业院校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科群特点、教学条件及师资培训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41-244.
[2]杨婧.体育双语教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5):77-79.
[3]郭羽,戴志鹏.体育教学切入点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1):137.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2
思政课实效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之探究
构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善待“质疑”
浅议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职专财会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委婉策略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述评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浅析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为例
基于Fuzzy-AHP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
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论设置课堂演讲环节的积极作用
浅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创新意识
新形势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阶段法语精读课训练学生口语基本功的方法
高三有效词组课后训练,提高写作水平策略实践——高三英语有效教学实践
浅析高校安全防范技术
如何利用TV5电视频道学习法语
思政课实效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之探究
构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善待“质疑”
浅议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职专财会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委婉策略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述评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浅析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为例
基于Fuzzy-AHP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
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论设置课堂演讲环节的积极作用
浅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创新意识
新形势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阶段法语精读课训练学生口语基本功的方法
高三有效词组课后训练,提高写作水平策略实践——高三英语有效教学实践
浅析高校安全防范技术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简介欢迎订阅
在口语训练中突破基础语法的教学方法之初探——口语突破基础语法教学与传统语法教学之比较
立足推进中部崛起战略 全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北方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学生为本——高职学生管理新举措
教师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厚德 力行——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关系处理策略
法治社会中校长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剖析
谈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抓好化学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用递推观点对1/7与1/7n循环节的讨论
浅谈高等院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创新
有的放矢 疏源导流——谈作文教学创新
完善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开办初中寄宿制学校——记湖南省汨罗市长乐中学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3
1.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煤炭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矿井建设工程专业的理论建设。2)在原有矿井建设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近年来该专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完善原有矿井建设工程理论。3)切实加强矿井建设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课程安排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为208(不含第二课堂及公共选修课学分)。其中,列入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4%。理论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构成,其中通识教育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模块构成,专业教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按组选学或跨组选学的专业特色课程)两大模块构成。按照课程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及目标的重要上,可划分为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方向课程是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本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必修课程5门,12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7门,至少选修9学分;另外,公共选修课是为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强化技能训练,拓宽知识面而设置的课程,要求最低选修8个学分。理论教学课堂讲授、上机和实验每16个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听力和其它教学形式每32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
2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
2.1实践教学
矿井建设工程是一个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成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的认真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我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矿联合的校内、校外就业型实习基地,一方面促进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学校“产学研”的合作,形成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入学教育(1周)、军训(1周)、军事理论(1周)、思政课实践活动(2周)、就业指导(1周)、形势与政策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英语翻译及写作训练等(1周)、英语听说训练(1周)、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数学建模(1周)、认识实习(1周)、工程测量实习(2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2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3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设计(论文)(16周)、立井井筒凿井设备布置课程设计(2周)、建井工程结构课程设计(2周)、爆破工程课程设计(1周)、巷道支护课程设计(2周)等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上机和实验后共计49周。
2.2第二课堂
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必修最低学分,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使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矿井建设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础,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专业和技能的培养教育、专业思想的正确形成影响最为直接。矿井建设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该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我校该专业近十余年的停滞发展,其直接结果是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在年龄结构上表现为青黄不接。相当一部分的专家、教授转方向从事了地铁和山岭隧道等地下工程专业,留在该专业教研室的老教授,由于矿山建设现场的大量科研任务,无法抽出时间来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基于此,学校要要通过采用送培、调入、合同聘用、借调、聘请等各种渠道,加快培养矿井建设专业的骨干教师,使他们尽快成为该专业教学一线的生力军,保证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矿井建设这一老专业的师资、设备和校友资源,加强与矿山企业的横向合作,为企业提供适当有偿服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由老教授带队,将年轻专业教师推向生产第一线,切实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4
科学与艺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区别,是不断完善的一对范畴。涌现大成智慧和创新思维的智利基础是科学思维、科学知识与艺术思维、文艺知识相互融合促进的结果。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与规律性:体育教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生命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科学性;艺术性;和谐统一
1.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科学”的具体定义,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科学的本质特性在部分有代表性的界定中体现出来,即科学具有方法实证性、认识创造性、客观规律性、理论系统性和人文精神性等特征。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规律性与目的性;体育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
1.1体育教学的目的性
科学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体育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下一代,以转化为其自身的精神财富,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所以,遵循体育技能、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上,缺乏对学生教学人文价值的教育是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现代教学观的基本要点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单方面讲,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生理效应,但更深层次的,体育教学还应从人文角度关注学生的成功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体育课程的生命力体现在“笑声与汗水”并存。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超越单纯的技能传授,强调通过技能学习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在我国,长期以来体育教育界掩盖了这些本源性特质,传习式体育的“三基”颠倒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关注生命的持续性,树立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生命发展的科学性体现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互补性等方面。两方面都不可偏颇,一方面,要科学有效地促进生命的生长发育,加强运动价值观的控制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爱好、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的规律性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教学受这些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用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体育课程与教学本身恃有的功能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特定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等。在教学中需要认真把握和运用的规律有如下几条:内因决定规律、评价导向规律、成长差异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内因决定规律。这一哲学定律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当代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只有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条件下才能生效。认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者的内因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评价导向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好比高考所蕴藏的巨大导向作用。体育教育中评价导向的事例更多。体育教学从中小学至大学,均是遵循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考试项目来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既没有兼顾学生的身体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完全按照评价项目进行。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把学生的体育意识,进步幅度等纳入学生的评价中,以综合评价为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就要确定正确的评价导向。儿童、少年和成人在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差异被我们称之为“成长差异”。每一个体的遗传、性格、环境以及学生的营养状况都不尽相同,同一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状况、心理素质等情况区别也很大,如此,就形成了个别差异规律。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的组织上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应予以区别对待,既要重视同一时间身体状况不同的学生,又要考虑大多数个体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状况。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习各种动作技能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略掌握动作阶段;其次是改进与提高阶段;最后是巩固与运动自如阶段。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遵循教学规律也是确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然,符合规律性又必须以目的性为指导。在教学目标指示的范围内探讨并遵循教学规律,也就是说,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才去遵循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性,在课堂中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特殊的教学场所中,高效地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支配着体育教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体育教学的艺术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广泛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它包括艺术学、审美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及众多边缘学科。进入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或者超越体育教学的科学层次,如同舞蹈家经历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科学求同,人求异,艺术正是对两者的超越与整合。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是寻求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多向交往,是体育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伴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化,这一理念旨在解放教学主题的创造能力,减少以往教学中过于浓重的指令色彩,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释放,解放教学主体的创新精神。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旋律正朝着变“苦”学为“乐”学的趋势发展。教师若想在体育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并掌握体育教学艺术,以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体育的境界。体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语言的美,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师教态的美等方面。教学语言美主要体现为口令准确清晰,评价恰如其分,讲解生动形象,富有激发性;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设计方案别具一格并易于实行,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学过程的美表现为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节奏感,教学组织井井有条,教学形式活泼有序,教学方法新颖独到;教态美表现为举止潇洒,充满活力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艺术手段的多样化体现在教师课堂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师仪表风范等等,都受各教材特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方方面面都表现为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第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用艺术表演来形容一堂体育课,这种艺术表演看似有章可循,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情境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发生等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往往不拘泥于课前计划,能娴熟的运用一套教学技能与技巧,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和探索如何使体育教学具有艺术色彩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即所谓智能型和技能型的体育教师。没有这样的教师,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将永无实现之日。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科学知识,研究体育的教学艺术,使体育的教学法、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被运用。只有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而不是千人一面,体育教师应该从掌握教学科学、规律和基本技能起步,同时注重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达到教学的艺术层次。
3.体育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著名学者俞子夷老师在《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中提到“教员就好比文学家和美术家,教学的艺术是一种介绍与传达,教师教学生,如果缺乏科学依据,实在危险,但若只知道科学的根据而没有艺术的手法则无法对付千变万化的学生。因此,教学法应兼顾科学和艺术两方面。”这就如同一枚硬币,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来看,科学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程序”和“规格”,形态相对稳定。以三段论为例,三段论是一种科学结构模式,这种模式是艺术形成的条件和前提,脱离科学结构制约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艺术的提高离不开对科学结构认识的深刻程度。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艺术性也要以科学性作为前提。缺乏科学的指向性,教学就容易失去方向。因为艺术性离开了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无从谈起。因此,体育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3.1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根源
科学与艺术都起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前人在与狂暴的自然力斗争时,发展了各种科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就是艺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缪斯是古老科学与艺术的伟大象征。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备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传诵至今,如“关关雄坞,在河之洲,窃灾淑女,君子好求”等,其中饱含的理性之光,涉及农业、气象、天文等知识。历史文献的记载表明,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是息息相关的。
3.2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对象
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现实出发,有学者认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是“科学”。区分各门学科的要点在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客观世界。科学就是追求真理。科学的任务在揭示自然界奥秘的同时揭示人、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奥秘,探寻反应其本质及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当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从反复的实践检验中提炼出来的。它应具有真理性、普遍性。但科学知识从相对真理涌向绝对真理的进程永远不会停息。艺术的任务是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和实际生活以及情绪感受,并以多姿多彩的方式,揭示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揭示真善美与假恶丑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展开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类情感世界的多彩画卷。
3.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目的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不同,是由于其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视角不同。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大众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更清晰的认识现实世界复杂的事物,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现实世界各种复杂的事物,包括认识我们自己、人和人的精神的本质和规律。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以科学的目的和艺术性培养大众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说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3.4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灵魂
体育教学要寻求一种创新精神,也就是艺术生命的灵魂。其实,科学更需要创新,创新也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只是停留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缺乏新的发现,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就无法承认其科学研究工作。体育教学中,应为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服务,搭建师生活动的平台;体育教师要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学校体育才能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总之,由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共同的根源———维护生命的健康;有共同的对象———体育教学活动;有共同的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共同的灵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所以,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本就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
作者:张汇敏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与整合策略[J].成功(教育),2011,06:200-201.
[2]林光汉.在科学性与艺术性并进中提升思政教学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8:89-90.
[3]张雅君.论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河南教育(中旬),2011,08:48-49.
[4]谷泓,商哲.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02:57-58.
[5]张慧慧.完善的教学方法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J].河南农业,2014,12:33-34.
[6]赵向阳.数学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J].学周刊,2012,01:117-118.
[7]董成双,孔令智.科学性为体艺术性为用———浅析科教片科学性与艺术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122.
[8]张玉生.论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资源整合[J].体育师友,2006,04:31-32.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走”政策;“中国梦”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其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也应紧跟中央、团省委的思想步伐,深入学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全面落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学联《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强化体育课程教育和课外体育锻炼,努力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学风建设作为基本要求,以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向上为中心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成长目标,以青年团员为主力军,进一步促进团总支特色挖掘,确立“一系一品”的工作目标,以传递青春正能量为目的,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投身于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在新的形势下,用心探索团工作的新路径。
一、以实际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青年团员的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
1、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育联系起来。
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举办主题沙龙、宣讲、演讲辩论、征文摄影等形式,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性。
2、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文化体育活动联系起来。
共青团活动的核心是促进优良的校风、学风,通过开展有益身心的大学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以青年团员为主要受众,通过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通过QQ、人人、腾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青年团员的联系,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工作,形成浓厚的特色校园文化环境。
3、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青年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尽早接触社会,深入领会思想内涵,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引导大学生相应“三走”的活动号召,通过第二课堂的志愿服务类活动,让学生提升能力,砥砺品行,升华认识。
4、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联系起来。
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完善相结合,开展“寝室文化节”、特色寝室评比、课堂突击检查等常规活动,促使广大青年在平时的日常学习和课余生活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
二、打造特色学院,进一步推动团总支特色发展,实现“一系一品”的工作目标,建设团学组织走向工作新格局
将进一步改革团学工作格局,大力推动团的基层建设,积极参与学院各项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团学组织自身活力与战斗力。
1、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团内各类基础制度。通过相关规章条例,在实际操作中,做到规范与优化的相结合,并指导与发展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建设。
2、严格加强团内入党推优工作,要求各班团支部发挥本职作用,做到充分听取群众建议结合推优团员自身情况,在推优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照推优程序,严格挑选优秀团员成为党的后备主力军军。
3、深入开展团校培训工作。通过授课、实践、体验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团的专业知识、实践、调查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提升青年团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团校的功能与作用,全面活跃基层团建。
4、着力开展2015年度五・四团内各类评优活动,表彰各类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新典型,大力弘扬先进精神。
5、开展特色“班团考核”,发挥基层团支部的特色和作用,着重建设特色团支部,推广至全校打造特色校园,真正让青年团员以团组织建设和班级队伍建设为主体,让大学生真正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自觉创新、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6、完善学生会、社团工作委员会机构调整和人员组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团学组织的工作机制,引导青年团员更好的全面发展。办好大学生艺术团、社团,积极开展有关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指引青年团员积极向上。
7、加强基层团总支与独立学院院级团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推动团总支特色发展,实现“一系一品”的工作目标,使系团总支更好的配合学生会与委员会的工作,真正使团的活动能够影响所有青年团员,弘扬五四精神。培养一支能有所担当、有所发展的队伍,能及时拓展团的宣传领域,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为例,不断丰富团刊《南湖青年》、团委网站及各类相关媒体,编印团学工作信息动态,积极宣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亮点,全面反映团学动态。
三、健全人格,提高素质与能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结合青年团员自身特点,开展各项校园竞赛,努力提高个人素养与能力,积极参加“正能量”活动,传播正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努力健全青年团员的人格魅力,体现学院风采,展示未来,展示“我的中国梦”。
1、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及实践活动,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积极投身实践,切实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2、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月,进一步挖掘和拓宽“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重点关注独立学院广大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自身“小梦想”,为祖国“大梦想”努力,把中国梦与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3、征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丰富《南湖青年》团刊建设,充分展示南湖学子的优秀风采,深入挖掘南湖人的灵魂。通过树榜样、扬榜样、学榜样的方式,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铸就自己的“中国梦”。
四、全面落实“三走”的相关要求,激发青年团员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培养意志品质
积极开展类似于“三走”等体育锻炼活动,远离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号召广大青年团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力争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位学生拥有自己的一项体育爱好和特长,形成“集体有特色体育活动、个体有优长体育项目”的良好局面。从而培养青年团员的意志品质,全方位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在投身社会的过程中,尽快地做好心理调适,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
五、全方位开展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全面发展个人品行风尚
1、把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主题教育及志愿者服务相联系。实现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运行,以学院“绿荫”、“心巢”等志愿者组织为载体,使志愿者在学校、社会及重大群体活动中发挥作用。围绕高校大型活动,围绕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社会群体,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2、结合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设计开展好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立足当下,缅怀过去,走近历史,不忘国耻,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优秀革命传统,传承民族文明之魂。
3、结合“三走”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具体可行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充满无限的展望与机遇,同时也必然存在更多的思考和难题,在全体团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学院学子的支持下,团学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勇于开拓创新,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为学院发展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议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西江月,2013(29)
[2]黄启红.以“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J].广西教育,2013(10)
[3]程松涛.独立学院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4]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编.共青团工作理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
[5]黄志坚著.青年特点与共青团工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6]陈海娟.创新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7]王晶.关于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
[8]谢晓晖.关于新时期做好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