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1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2
为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结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发展模式,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农业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实施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2015年新认定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8个,示范点153个。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按照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坚持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地方自愿创建、自愿申报、省级推荐和专家评审,全国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5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40个,培育了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成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通过示范创建活动,引领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示范创建工作认定的县和点所在区域都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或集聚区,有效地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2015年经营收入3500亿元,接待游客11亿人次,增长10%以上。
二是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以示范县、示范点为发展基础,各地纷纷编制专门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是拓宽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据监测,通过示范创建活动认定的示范县和示范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在当地省市区都处于领先水平,年接待游客在100万人次左右,农民受益面在30%以上,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60%以上,从业人员30%以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接受专门培训。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3
今年以来,农业办认真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安排部署,整合农业资源 ,通力配合农业相关部门集中有力的开展业务工作,扎实稳步的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付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三夏”、“三秋”收、种工作。按照国家小麦良种推广要求,农业办通过广泛宣传、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大田作物,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季节和生理特点,及时下发技术指导意见,预防小麦条锈病和玉米粘虫发生,发明白纸6期,指导农户积极防治,将损失降到最低。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定时进行农作物质量检测,坚决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并通过市、区验收。做好小麦“一喷三防”的农药接收、发放、防治工作,并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东垎、中垎、丁庄等七个村进行集中防治,确保全街6000亩小麦增产增收。抓好“三夏”、“三秋”收、种、管,重点做好 “三夏”、“三秋”防火工作,确保两季的防火工作圆满完成,同时推广秸秆精细还田、小麦灭茬、整地等机械化应用,完成深松整地项目6000亩,确保各村完成上级秸秆清运验收,争取财政补贴资金30万 。
积极做好街道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核查及协调灾害的赔偿工作,今年夏季暴雨、大风造成玉米不同程度受灾,农业办配合相关村及时报险理赔,将各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组织30人参加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次,组织18人参加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次,渔业培训2次。
二、加强河道管理保护、农机维护、畜牧养殖工作。做好汛前预案的筹划,对防汛重点工程、桥闸、河道存在的隐患部位进行检查整改,确保了街道安全度汛,按照上级要求推行“河长制”,对于辖区内的河流进行集中清淤。依据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按照市、区农机局的安排,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又快又好地发展。三夏、三秋生产期间对各种农机具进行检修、调试、保养,确保三夏、三秋生产期间各种拖拉机及农机具的高效运转。畜牧站工作中扎实做好疫病防控监测,按照“五不漏”和“五包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了各项防疫技术措施。对于猪牛羊等大型动物进行集中春季秋季两次全面免疫以及禽流感常年免疫与月月补免相合的免疫程序;做好春秋防疫记录记载和归档工作;同时全面做好消毒灭源工作,消毒面达到100%。
三、扎实做好辖区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工作开展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4
(一)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旅游外侨局《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积极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产村相融,围绕新村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
(二)积极创建星级农家乐,打造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共对15家农家乐进行了贴息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达500万元。按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创评力度。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指导21家农家乐申报创建省星级农家乐。指导申报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一)认真做好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今年在“2015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上,新签约资金达20亿。截止月底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亿元。
(二)整合部门各类项目资金向幸福美丽新村倾斜,投入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量的比重占部门争取的各类项目资金量60%以上。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发掘农业的休闲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用举办节庆等方式,烘托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组织保障措施情况
(一)组织、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健全,部门通力合作,责任明确。
(二)按时完成区新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推进的统计数据、规划方案、总结材料等。
(三)举办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素养、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5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立目标任务
围绕我县玉米、蔬菜、奶牛、林草等主导产业,我们确定培训的重点为优质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等三项技术,普及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奶牛科学养殖、经济林栽培、牧草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六项实用常规技术。
1、三项重点技术培训课题
①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玉米、马铃薯、架豆、青椒、胡萝卜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水质、大气的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管理、销售及质量监测。
③重大病虫害防治:叶斑病、病毒病,蝗虫、草地螟、红蜘蛛以及其它对农作物危害大的等病虫害防治。
2、六项常规实用技术培训
①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推广生物肥、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比例,科学施用新型肥料。
②节水灌溉: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模式
③奶牛科学养殖及疫病防治:奶牛养殖和管理,奶牛疫病防治,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禽流感防治技术,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猪病综合性防疫措施,提高肉牛、肉羊、肉鸡高效增值技术。
④经济林栽培:大接李栽培技术
⑤牧草种植:重点推广沙打旺、紫花苜蓿等耐盐碱作物。
⑥农副产品加工:蔬菜的脱水、液汁、浓缩,肉乳产品加工,小杂粮包装加工。
二、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
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农业科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农民群众的科技现状,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我们确定参加培训的新型农民主要两类,一类是
4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要求基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或学到一至两门新技术。二是村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要求他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懂经营、善管理。
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以有以下三方面: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口有关部门的人员包乡镇,我局与各乡镇密切配合采取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技物结合等形式的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培训采取“农民点菜、专家办灶“的方式,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生产中难题是什么,有针对性地讲授解答疑难问题,群众想听、爱听、听懂,深受大家的欢迎,在南泉乡技术人员为群众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气氛异常热烈,从上午8时一直讲到中午2时,群众还恋恋不舍。在大临河乡,果树站人员深入果园地头,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示范剪枝嫁接,现场讲解,群众一学就懂。
2、加强与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利用信息网络引进技术、信息,利用新闻媒体开办专题技术讲座、专版、专栏,各乡镇村利用版报、广播、印发资料开展科技教育。我局以及义井乡、臧寨乡、杏寨乡、南河种镇、金城镇邀请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教授开展巡回讲课、面授和咨询活动。
3、改变培训方式,采取以会代训、参观考察、典型引路、结对子帮助、骨干带动等方式,在活动中引深教育。
开办农业作物新品种展示会,现场向农民群众讲解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扩大优种覆盖面积。举办了种子管理人员和种子经营户培训班,请市县种子管理和技术人员传授种子管理、繁育技术,法律、法规。
以县集中培训2次。培训对象为农口干部职工,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党政副职、农牧技术人员;重点村示范户、种养大户和经纪人代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蔬菜市场负责人,并把价值10余万元的科技书籍、光盘、资料送给他们。
其次是以乡村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和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以村培训中青年农民。
三、加强组织领导,基础工作抓好
1、为加强对农业培训的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部门监管,首席专家负责,培训单位承办,任务落实到人”的运作机制。成立了农业科技培训领导组,由副县长赵兴仲任组长,农牧局局长赵充国任副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农牧局各站领导任成员。农牧局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培训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负责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方面培训;植保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培训;畜牧中心负责畜牧方面的培训;土肥站负责科学施肥的培训,果树站负责经济林方面的培训。
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农业植保;农业发展;乡村;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37
农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也是各行业的源头。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农业产量不仅与农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密切关联。自然环境与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植保工作是绿色植物保护理念与防治措施的结合,开展植保工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产量[1]。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大力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工作,但限于地域条件和事件性质的制约,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对食品安全问题逐渐重视,而使用农药消灭病虫草鼠尽管会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会残留大量的农业,难以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即便农作物产量可以提升,但是无定法达到增收的效果,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大植保工作的贯彻,进行病虫草害的监控预警,提供合理的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条件下促进农业增产。
1 农业植保基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业植保能够促进农业增收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性质的病虫害,不同的病虫有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果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植保工作是对农作物所有生长周期进行跟踪观察,对农作物病虫害及时预报,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病虫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促进农业产量增收[2]。
1.2 农业植保能够减少农作物农药使用量
农业植保的工作过程中,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多发病害进行预报,在通过措施和检疫处理手段进行防治,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管理环节农药的使用量,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增收,还可以协调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减少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植保能够提高农副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逐渐重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绿色农副产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农业植保工作可以减少农作物化学药物的使用计量,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竞争力[3]。
2 加强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
建设生态农业,贯彻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植保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1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
同时更新植保工作技术,严格按照绿色植保的要求,规范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力度倡导物力防控和生物防控技术,如色板幼虫、杀虫灯、杀菌灯等[4]。
2.2 植保工作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而建立生态安全、有质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区,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污染和残留,降低药物对农作物或环境造成的影响。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农药、药械、施药过程的研究,加大推广力度,通过更新设备与技术提高防治的效果。
2.3 农业植保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业和农业
因此,开展农业植保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大业务培训和学习,优化植保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设置先进的设备,确保植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5]。
3 总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关乎到所有行业发展的源头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农业植保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开展农业植保的过程中,应做好植保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优化等措施,促进农业实现绿色化建设,推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娟娟.浅谈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90.
[2]赵贞玉,金锦实.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2014(30):313.
[3]陈国华.农业植保在乡村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