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1
我所带的班上总有少数几位单亲家庭学生,2011年的九班就有六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通常表现得比较淡漠,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的生活开启绿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我就接触到的几位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
(1)个案本人情况
小影,交友较多,厌学情绪较浓。经常晚到学校。
小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影,父亲去世,母亲忙于她父亲生前的公司,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小芳,小学时,父母离异,父亲抛弃妻女,另外组建家庭。
2.个案生活经历
(1)个案生活情况
小影,走读生,经常一个人回家住,结交了一些朋友,出入一些娱乐场所。
小芳,与母亲相依为命,她是一名住宿生,平时与同学相处中,不显内向。但固执己见,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2)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我与小影、小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影:“妈妈有自己的朋友,工作又忙,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妈,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那些朋友不知道我只有妈妈,我能跟他们一起无所顾忌,很开心。”
小芳:“母亲为了我已经非常辛苦,我不想再给妈妈添麻烦。我只想读好书给她看,我要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案例分析
首先,单亲家庭中两个不同的学生,前者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后者非常好强,从她的话语中可以听到她对父亲的仇恨。家庭的破裂带来了很多问题,生活处处亮起红灯,包括资源缺乏、心理和行为失调、社会支持的缺失等方面。保罗・阿马托提出了一个关于“父亲身份的资源定向模型”,分析出了父亲能提供的三种资源,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小影和小芳因不同原因失去了父亲,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将导致资源的缺乏,主要是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们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刻意强调红灯已经亮起,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在她们的周围经常有人(包括我们老师)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太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三、教育过程及体会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在生态体验《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分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感受爱的温暖,体会绿灯亮起的意义。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的说来是由于“爱”或“被爱”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学校和家庭在进行教育时应用真诚的关心治疗心灵上的伤痕。
首先,感受家庭的爱。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此类家庭的父母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就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因此我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与小影和小芳的母亲进行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交谈中听到了母亲们的无奈与疲惫的声音,但我依然劝导她们以孩子的发展为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最终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以及品德评价法。这六种方法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案例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同学是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还有一位同学则是受到家人的影响。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与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打乱老师的讲课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学生的坏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模仿。在教育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公式:五加二等于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星期在学校的五天中经过老师悉心的教育,学生能做的很好,然而随着周末在家庭与社会中模仿的不良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磨灭,这就是五加二原理。而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就明确提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做到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要求,因此,这启示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出发,更要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对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育内容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注意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职业教育的德育开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在职业教育中,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通过德育教育重点培养职业学生的思想品德。
2.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需要从强化疏导做起,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正确的疏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意识会引起道德行为的产生,当我们对学生道德意识难以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四、结语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1-0018-03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国际化,人才资源逐步市场化和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彰显优势是每个大学生亟须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形成与自身、高校、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
1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最早由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提出,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1]。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创新能力为内核,在整合大学生人文精神、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等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综合能力,套用一个朴素的哲学观点“1+1>2”,即整体效应远大于局部效应之和[2]。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容研究存在差异,但是大体指标是相同的,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且三者通过自身资源的获取、创造和整合形成有机整体。以下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家庭和社会4方面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措施。
2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
2.1自身因素
2.1.1个性要具备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培养自身特色和鲜明的个性。研究显示,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与学习适应性呈正相关[3],个性品质的好坏对个人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个人内涵气质的提升与其心理、意志、思维和学习等都息息相关。2.1.2主动性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大学宽松环境影响,懈怠放松,被动接受课堂知识,没有制定自身今后的培养方案,导致自身素质和能力不高[4]。调查发现,专业选择不是第一志愿的学生占50%以上,部分学生由于被调剂,对专业不感兴趣,主动性不强,近半数大学生自我感觉能力不强、专业不专[5]。且传统教育属于“填鸭式”教育,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划分重点、布置作业,缺乏学习主动性[6]。2.1.3适应性适应性是学生实现有效就业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包括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能力是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等[7],依据需求变化调整和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稳定性,个人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后,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等都是他人在短期内很难模仿超越的[8],这也决定了竞争力的稳定性。2.1.4创新性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保持前进动力的中心环节[9]。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其创新思维方式仍有待提高。
2.2高校因素
高校求学阶段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0]。高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办学条件等直接影响人才质量[5]。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严重缺口,师生比例不协调[11];同时专业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信心和兴趣,更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2.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直接影响其终身发展。家庭成员的关系和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子女个人认知、兴趣能力等形成。从教育方式来看,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以及失范行为[13]。调查显示,我国家庭教育大部分属于专制型,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厉、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否一致都会影响教育效果[14]。
2.4社会因素
企业、用人单位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展示的地方,其人才需求标准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有着指导作用,是大学生及时调整自身核心竞争力方向的风向标。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目标和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
3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3.1大学生自身
3.1.1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朱正平从教育学角度提出大学生闲暇教育功能,包括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15]。课余闲暇时间学生可用来自我完善和发展,大学生需要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学会自我充电,设立长期目标,坚持不懈,做好职业规划。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课外学习,跨专业学习和课余活动等[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积累、组织表达、道德价值的发展。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掘自身优势和特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挥专长和技能,从而形成独有的竞争力。3.1.2培养创新能力,丰富社会实践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需要整合其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等基础,大学生应敢于提出质疑,提出新见解,探索新答案。缺失个性的人,也就缺失了创新和创造能力,要注重个性培养,提升人格魅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应投身于各类实践中,参加各大实训中心、大学生“挑战杯”训练基地、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的项目,结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严格要求,不断适应。
3.2高校建设
3.2.1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师水平研究显示,健康指数和学习动力与高校公共选修课各维度均呈正相关[17],除了常规课堂学习,需增设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公共课程。调整课程教学,重心由教转为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使教学课堂生动新颖。在课程设置方面,保证师资和教材建设完善,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高校必须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全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18]。结合用人单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课程培养计划,开展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3.2.2加强职业教育,落实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对整个大学阶段的目标起着引导促进作用,科学的职业测评是学生实现自我了解的前提[19]。要加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丰富教学案例;可采用情景模拟职场招聘,完善教学效果反馈,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大学生校园互动有助于提升其参与感,高校要引导社团活动紧跟社会需求,发挥学校社团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增设社会调研。从大一开始,鼓励并带领学生去社会、企业实践学习,帮助学生熟悉求职过程,充分发掘校友资源,提供岗位信息。依据社会实际需求,将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就业前景密切联系[20]。3.2.3进行特色管理,科学培养人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人文管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及动手能力,要从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差异出发,增设多层次、可选择的教学课程与方案,最大程度满足每名学生的需要;制定科学培养方案,加大学科调整与课程结构优化力度,设置既符合发展需要又适应高校需求的特色优势学科,培养“多证”人才。采用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改变以考试分数高低为主要方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方式考查学生的调查、科研、实验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课程和创业计划竞赛等教育环节,营造宽松创新创业氛围[9],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培养提高创业意识。
3.3家庭教育
父母的行为、言论及道德水准会直接影响子女。教育子女首先应该从自我修养开始,家长应有意识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13]。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针对子女的心理年龄调整教育方法与内容[21]。父母需有目的地加强子女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目标、抱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建成一条轨道。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创新人格的基础之上[22],所以父母要擅于发现子女的兴趣和爱好,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培养,最终形成其自身闪光点。
3.4社会建设
国家应综合大学生自身、高校、企业等影响因素,起到调控作用,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税务优惠和创业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置融资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鼓励学生创业创新,推广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大学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资源优势共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市场接规[23]。企业采用人才储备策略,通过与学校合作组织实践教学招募大学生等措施,既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推广企业文化和理念,又可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同时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习生,及时与学校沟通,并进行客观评估[24]。目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欠佳:(1)培养途径方面,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2)大学生自身缺乏科学规划和自我培养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盲目性,心理不成熟;(3)介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相对单一,对个人、高校方面研究较多,对家庭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分析和对策较缺乏,分析不够全面,偏理论性。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这在国内外研究中是一致的。可增加影响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性和相关性,大多数研究对象是横断面研究,可增加其纵向性和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政.TQM视野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
[2]高健.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价值工程,2014(6):211-212.
[3]毛晋平,杨丽.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2,4(134):38-42.
[4]李涛,冯菲.大学生学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及教育对策[J].现代交际,2013(5):236-237.
[5]宋润霞,曾婧.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养成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J].学理论,2010(18):225-226.
[6]刘义存,陈葆.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5):71.
[7]陈理才.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8]王玉敏.刍议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3(2):110-112.
[9]向辉,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2):120-124.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4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之一,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性组织,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有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教学场所或组织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能、功效或作用。它是特殊教育学校客观实有的,但又受制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学校的功能也要做相应的适应和调整。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2]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三、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3]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关爱 培养 学生
教育是平凡的事业,而教育又是高尚的事业,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人们把“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无私的授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我将它赋予我的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每个同样热爱着我的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关爱他人。
一、秉承天职,宽容学生, 相信学生,共奉爱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特别是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学生厌学问题,学生早恋问题、学生心理问题、不良行为规范问题等等。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转化问题学生工作势在必行。问题学生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创新转化的经验与方法,才能确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现在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针对学生的现状,我在每次接新班时,我都花很多精力研读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家长素质、经济状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在班级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上,有意识地创造平等尊重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锻炼自己,要求他们积极坦诚,让他们懂得班干部是班级的公仆,他们在学习之余为班级服务很辛苦,大家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理解他们。而能以一种关爱班集体心态,默默为班集体奉献的进步学生更是班集体的宝石,他们是经过老师关爱种后发芽的种子,是经过爱的滋养后的花果;人们常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我相信在我的果园里,朵朵含苞待放!
二、用心观察,耐心倾听,信守承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张赢同学,性格内向,经常迟到,家访了解到他放学后不能按时回家,妈妈对他寄予了极大地希望,为了能约束他的学习,尽管家住的离学校很远,却每天坚持让他走读回家学习,可是他一度成绩一路下滑,上课打瞌睡,我观察几天后,发现他有早恋倾向,我用关切的眼神和友善的态度和他进行了三次总计长达六小时的谈话, 真诚的引导他青春时期如何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并信守为他在同学之间保守秘密,同时和妈妈及时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度过青春萌动时期,经过一年的感化努力,毕业实习前以全校前茅的优异的成绩考入邮政班,张毅的妈妈更是激动不已,每逢节令天气变幻,我总是会收到一条温暖的短信:“天气转凉请您保重” ,字里行间一句句温暖的信息,为我疲惫劳累一天的的身体做了最好的按摩。恪守信用,履行给与学生的每一个承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相互配合达成和谐, 将为我们引导问题学生进步成长搭建起坚实的平台,实现教育成果。
三、师生真情互动,平等互爱、让学生快乐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民主平等的交往。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树立“做学问先学会做人的”班风班训,我利用教自己所带班级的主专业课程的教学机会,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认识、提高、在活动中发展自我。我在教学平面设计课时,要求设计贺卡,并打印出成品,我在班会时买他们的作品,希望将教学活动与爱心活动能有机的集合在一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学生爱心,也教会他们体会由设计到实施出成品,核算经济成本,珍惜父母劳动。两周后同学们大都是送给我和他们的妈妈的,甚至有的同学还多做了好多张,送给同学,在班会展出时,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争着让我“购买”他们的贺卡,听到有的同学为此花费大量时间修改,并在家里让家长做第一评审,特别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了一些父母离异的孩子, 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由于单亲而缺失的爱,他们把大量的爱与被爱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在教学活动与班集体双重活动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友爱,拉动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也为教师送上一份满意的祝福。
四、父母的熏陶,家庭的支持,成就着我平凡而又高尚的教育事业
家庭教育学案例范文6
教育担负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基的重任,没有高尚人性、良好道德、健全人格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
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兴起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主要倡导者美国德育学家弗雷德・纽曼(Fred Newmann)认为,德育理论不能偏重于价值澄清、分析寻找价值原则、发展道德认知力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道德知识,这些其实都只是注意了增加知识和改变认知结构,缺乏实施行动的训练和技能的培养。纽曼强调,德育不应强调教育活动本身,而应注重培养学生作用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实施行动德育。
我校坚持“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认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与改进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璜土中学十二五规划”,开展了行动德育活动,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行动德育重抓细节,突出学生基础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过程性。学校应在一系列具体行动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纠偏教育和内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学生知规范、懂礼仪、守纪律;矫正学生不良的道德行为,通过自查、互查、督查不良行为习惯,激发内在道德需要,从而潜移默化、内化生成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达到德育目的。
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卫生仪表、文明礼仪、健康安全、主动学习、自主管理五个方面。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抓手,重抓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扫好地、穿好衣、吃好饭、出好操……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行为规范的文明学生。
我校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专项活动分四个过程:①制定校本《学校行动德育手册》;②组织学习、宣传发动。③落实方案、细化考核。④检查反馈、不断强化。
学校的行动教育注重了德育的可操作性,强化了德育的过程性,注重了德育的内化。通过“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虚事实做”“小事细做”的德育手段,一年来校风、校貌、校纪有了较大改观,全体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出现了以下三个亮点:
1.“以操练德”德更美:学校把《弟子规》的内容筛选后编成出操口号,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每周更换一次,在班会课上对《弟子规》解义释理,要求学生背诵。每次出操正副班主任一前一后带队,从班级2路纵队到集队点,从集队点6路纵队到操场,全校各班行动迅速、横平竖直,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做操动作划一,整齐有力,舞动青春,展示活力。斗志昂扬、奋勇争先,练出了全校学生的责任感,“阳光出操”展现了全校学生昂扬的精神风貌。
2.“以礼习德”德自高:文明就餐是我校行动德育的又一窗口。伴随舒缓的音乐,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进入餐厅。上千人集体用餐都能做到安静、文雅、谦让。用餐后,学生自行把餐桌整理得干干净净,然后列队回教室。用餐的过程让学生养成了懂礼守纪、文明谦让的良好品德。
3.“以境养德”德必真:注重“以境养德”,重视环境育人功能,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突出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促建书香校园、活力校园,争创文明班级、优秀集体。很多班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例如开展“漂流书站”“手工制作”“活动影展”等活动),以幽雅环境培育健康情趣,营造文明班风,激发进取意识,既激活了思想,又锻炼了能力。
二、行动德育重抓师资,努力构建全员德育导师制
学校建立一系列行动德育教师培训计划并分阶段落实。
1.更新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教师开展行动德育的理论研究。不仅组织班主任、德育骨干到东庐中学、蠡园中学、南菁中学等名校考察学习,还请名师名家来学校进行讲座。
2.搭建平台。学校组织青年教师“主题班会”大比武,开展市、片、校级主题班会公开课展示活动;举办行动德育沙龙,班主任交流研讨行动德育经验;开展德育名师评选等活动,参加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的省级、市级培训,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德育骨干。
3.携手名校。我校积极寻求合作,与南菁中学以及无锡蠡园中学结成“携手共进”单位,并分批派出骨干教师和中层领导到这些名校挂职锻炼,接受名师名校的熏陶。此外,学校还不定期派班主任老师到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宜兴实验中学学习新理念、新方法。
4.名师引领。注重名师培养,建立了“名师培养专项基金”,通过政策激励、环境营造、条件创造形成名师培育氛围和长效机制,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引领作用等方面考核名师。学校鼓励名师勇挑重担,参与竞争。多位教师被评为江阴市、无锡市的“班主任工作能手”“班主任工作新秀”“德育先进工作者”。
学校行动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人参与,注重实效”观念,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副班主任、任课老师为成员的行动德育导师组,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和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各个学科教师根据学校行动德育工作要求,结合学校以助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充分发掘学生自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品德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品德发展的主体意识;利用学生探究学习,促进个体品德发展的反思能力;构建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分层合作、互助合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模式,加快组内品德成长,加速群体品德成长。
三、行动德育重抓实践,推进德育特色基地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新世纪与小湖社区、璜土生态园区、璜土敬老系,广泛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各类公共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同时学校根据璜土镇实际,重点建设了璜土万亩葡萄园实践基地与航空模型科技基地。利用这两大实践基地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富有璜土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
以“校园数字葡萄园”和“航模飞行队”为载体,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璜土经济特色结合,创新工作思路,服务地方建设。“校园数字化葡萄园”注重三个“有效结合”:一是与无锡的感知教育有效结合,二是与学校素质教育有效结合,三是与璜土“葡萄之乡”的特色经济有效结合。学校已经被命名为“无锡市感知生长实验学校”,我们将以“葡萄文化”为抓手,实现三步跨越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葡萄文化”教育品牌,争创特色基地建设示范学校。在中国航空工业建立60周年之际,璜土中学成立了捷力航模队。师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训练,在与众多航模强队的比拼中,我校航模队力争上游,后来居上,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如今,我校已明确了航模发展的三期目标,创建“江苏省青少年航模训练基地”,以航模科技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激励学生为科技强国而放飞美好理想。
四、行动德育重抓合力,提升家校合作水平
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网上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通过开放日活动,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行动德育工作中来,让家长与师生共同参加开学典礼、安全法制教育、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等各类活动,使得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与要求,家校配合产生合力,提升合作水平。学校将评选表彰一批璜土中学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学校还将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收集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作为优秀德育校本范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一年来,学校行动德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勇于挑担、勤于学习、热心参与、反复研讨,同时积极学习,不断摸索与探求行动德育的每一个细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提高,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较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