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更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正在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接收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实践经验要求,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对专业课程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师生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方式的总和。教学方法既是一种认识方法,又是一种实践方法。在中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学习指导法、讨论法等。在特定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等多方面因素。某种教学方法适用与否,关键在于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一、情景式教学的含义与优点

情景式教学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一个现实的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情景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近现实的场景,提高其学习兴趣。其具有以下优点:

1.情景式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由于教学环境与过程比较接近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提供的情景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叙述性知识内容以场景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2.情境式教学中各种场景的引入可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角色演练中体会到某些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工作要领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拟现实的方式体验现实。

3.采用学生参与创建场景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境式教学中,采用学生参与创建场景的方式有利于让受教育者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

4.能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校以培养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管理和对各种类型的物业提供日常管理服务的应用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都要突出课程理论与企业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减少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脱节、发展不平衡的尴尬现象,我以《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在实践中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与实际去现场参加实践相比,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能够完成预定的知识内容,在时间利用上更加高效。另外,情景资料具有可积累性,能够重复使用。

二、情景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情景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与课程的知识教学相结合,每次实施情景式教学都需要提前进行精心地组织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可按如下五个步骤进行:明确目标―设计情境―创设情境―实施情境―评价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用情景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教学对象,研究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规划和整合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列出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2.设计模拟情境

根据课程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构思能够包含知识点的情景轮廓,设计出情景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物业专业培养方案非常熟悉,清楚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情景框架。

3.创设教学情境

本环节是将设计的模拟情景教学实践化的过程,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过程,也是情景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情景教学片,校外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情景剧,纠纷小品演练等,各种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实施情景教学

实施情景教学是将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做适当的指导工作,向学生点明知识点和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融入情景之中。情景展现完成后,组织学生主动地采用的适当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

5.评价与反思

每次情景教学实施完毕后,教师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加以集中、归纳和点评,以理论与情景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总结。

三、教学情景的引入与创设

情景式教学有不同的展开方式,在预设的情景中展开情景教学,需要根据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考虑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等多方面因素,根据知识主题与教学手段的不同,情景教学的展开方式也有所不同,这里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加以介绍。

1.使用教学器材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教学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设备模板、实物模型、多媒体平台等。使用上述教学器材进行教学能把讲解要领、实际操作、验证效果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学生不能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难题,增强了教学的仿真程度。同时,还可代替实际器材,节省了大量购置设备和配套保障器材的资金。另外,不受教学场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情景教学片

电视情景剧式教学片《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各类物业管理相关的新闻报道、清洁绿化技术以及《物业管理员》上岗培训等物业管理相关领域的情景教学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需要,进行选择播放教学,形成教学情景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

(2)建立校外专项实训基地

结合学校实行的“2+1”定岗实习模式,学校已经与市房产管理局和多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长期实习基地的联系,作为物业专业的学习,还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专项实训基地,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全面的专业化管理方法。在建立校外长期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可以与专业公司建立专项学习基地。比如:与清洁公司建立清洁服务基地、与绿化公司挂钩花圃苗木养殖基地、与保安公司建立学习基地等,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参与其中的管理。在活动中进行现场拍摄录像片,这些录像片是学生实习的真实记录,是我们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这些纪录片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3)设备器材、图纸的使用

我校具备优良的教学实训基地,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情景教学是重要的设备器材使用讲解的资源,在涉及《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清洁、绿化、保安、车辆、消防管理等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学校自主的设备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操作使用,比如消防知识中灭火器械的使用、学校车辆指挥管理系统演练的操作、清洁部清洁设备的运用、绿化部修剪植物时修剪施肥除虫的操作等,都是学生动手学习的资源,另外还可以使用平面图纸资料,例如在学习小区绿化管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某一小区的绿化,针对小区的特点,对绿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技能,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突出。

2.通过角色演练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这种展开方式不受技术设备的影响,主要是根据模拟演练方案中确定的角色、任务、时间、步骤、背景等,实施人工演练。它特别适用于对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处理的模拟,比如:模拟处理清洁工人与业主矛盾的过程,模拟物业保安巡检过程,模拟绿化破坏与制止的过程,模拟小区车辆偷盗与制止场景等。

(1)设立虚拟组织,为学生分配角色

根据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主体――物业管理者、清洁部门、绿化部门、保安部门、业主及使用者、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在学生中建立起相应的虚拟组织,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织之中,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提前调查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就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物业管理“运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学生融入角色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处理“现实”问题之中。例如:针对清洁卫生管理知识学习时,结合学校的清洁管理,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扮演,学习清洁部门的设立、人员的招聘、工作的分配以及日常工作的管理等。学生在自己的角色上互相交流,找出学校清洁管理的不足,改进管理方法,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按以上方式设立的虚拟组织存在的时间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并且相对稳定。这种虚拟组织的设置,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课前积极准备,上课时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角色案例纠纷演练

通过案例进行角色模拟,增强真实性。把生活中的案例搬上课堂教学的舞台,学生模拟案例并分析处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的运作中,业主、清洁、绿化、保安与物业管理企业会有众多的接触和冲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准备资料,上课时在老师给定的时间内进行“案例纠纷处理”,模拟管理中出现的“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等矛盾进行处理,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和点评。

以上只是我们在《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创设教学情景的几种方法。当然,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不只是这几种,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有时还需要将几种创设情景的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方式的开展与组织密不可分,充分周密的课堂教学准备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运用情景教学法,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

《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是一门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课程的知识要点,在教学设计上,一个内容完整、步骤规范的情景模拟教学,应当包括以下环节:设计模拟教学方案;准备模拟场地与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准备;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验证;任课教师讲评;撰写模拟演练报告。

例如在讲述绿化管理章节的时候,可以采用模拟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情景教学。模拟绿化景观设计,学生必须在掌握绿化植物的特点、熟悉小区平面图的基础上开展情景教学。设计情景模拟的时候要结合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绿化景观设计”模拟的方案,准备所需的图纸、器材,课堂讲解模拟要点,并将学生分组分配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模拟演练,对模拟效果进行讲评,撰写模拟演练报告,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模拟教学环节。

2.充分周密的教学准备

对于课程中进行的案例分析、情景处理等模拟教学时,比如清洁人员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等案例,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事件涉及的基本理论、解决的正确方法、一般发生过程,能够预见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对于必须借助设备或模拟器材方可展开教学的课程知识,比如课程中的清洁设备、绿化修剪器材、停车场设施等设备的使用,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器材的性能、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对器材性能、必备配件、安全措施等进行严格检查,并进行至少一遍的试演试练,确保开课后模拟演练能够顺利地实施。

3.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运用模拟手段组织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应把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作为运用模拟手段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和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应变技巧、合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建立教学模型、编写模拟方案要结合物业各项目比如清洁、绿化、保安等实际工作情景,设计演练情节,促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体会真实的感受,让他们把分析、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活,更好地把握模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与管理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应紧密联系起来。

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从纯粹的《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理论、抽象的学习逐步转向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弥补学生现场实践的不足,实现兴趣学习。结合《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使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一同准备。也只有充分准备、合理组织,才能在物业课程中发挥出情景式教学的良好效果和优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以控制和总结,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应该结合情景教学,改进学生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全部参与到情景教学过程中来,还要注意情景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确保本课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游.物业管理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2]杨志贤,杨玉相.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投入.基础教育研究,2005(2).

[3]韩翔.角色模拟在《物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06(4).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案例讨论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82-02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可简单地界定为运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针对网络环境的案例教学,该怎么上,如何才能上好,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人在教学中进行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此,反思基于网络环境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以此共勉。

一 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极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但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的脱节,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是一种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

1.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入决定了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应用性;二是教育模式上强调远程开放性,变一元课堂教学为多元支持服务,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中心。

具体在会计专业学科,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其基本理论,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形式上则要求我们提供的支持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不仅要强调支持服务的多元化,而且要求所提供的支持服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正切合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2.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重庆电大巴南分校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来源广泛,既有普通高考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也有成人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由于电大生源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使电大学生在年龄上、层次上、学习需求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工学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对于《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这种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还可以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理论原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 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1.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

第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并非都从事会计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非会计岗位。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对会计实务有实际经验,所以在接受会计理论知识时,基本上是一点就通。而对于日常不接触会计的学生,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就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第二,会计本科学生专科并非是会计专业毕业,因此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差距。在《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中,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交流,可缩小学生之间专业水平的差距。

2.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有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欲望

许多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由于日常接触较多的会计实务,通常会在经济交易和会计处理中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难题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又难以解决。因此,这类学生有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的欲望。

3.开放教育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案例分析的会计、审计资料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有的是在企业从事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财务工作环节等较为熟悉,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程序也有了初步印象,而且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能够提供各自单位的实际案例资料,为案例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可能。

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1.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第一,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必须给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明确指出学习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明确各个案例学习的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按自己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知识、表象的意识。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辅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在案例讨论之前,自主学习掌握该案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的主要工作有: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阅读教材案例,掌握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点播或利用光盘,进一步掌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程序及方法,浏览网上学习辅导中的重难点分析。最后通过平时作业和自检自测,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

2.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BBS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网上讨论学习。讨论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中,由课程辅导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把从事会计工作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以避免由于不熟悉会计审计业务,或专业知识差而使小组活动难以开展)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达到提高案例分析的实践能力。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两三个会计业务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小组其他成员能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为下一步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和实训报告奠定基础。

第一,在线讨论。基于网络教学环境,课程辅导教师要通过网络来“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要对整个讨论过程作总结,对小组讨论中不同成员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在策略上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当言论,切忌使用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解决问题或达成一定的共识。讨论的主题可由教师或讨论小组的组长提供。

第二,异步讨论。采用先行组织的教学方法,由课程辅导教师在每个案例学习前围绕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并在BBS系统中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学生参与某一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或发言;教师还要设计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让参与讨论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通过面授课开展全班讨论,教师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面授课时学生在课程辅导教师指导下开展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讨论,这种形式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典型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第一,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课程辅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订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分析后再作结论?并且要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第二,课程辅导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容易得出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

第三,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保证讨论朝着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

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述评。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闫仁河.论法学案例教学法若干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环境;现代教育发展;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设置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种案例教学既能够保证学生对具体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掌握,又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中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模式,课堂中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案例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别,更是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案

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的创新能力,重在解决学习会计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最高效的方式去理解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需注意的因素

首先,在中职院校实现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并不是指教师仅仅依靠案例来进行授课,从而完全忽视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相结合,对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好课本中的会计理论知识是保障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和

关键。

其次,案例教学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具体运用,并不代表案例教学就是会计教学的全部,从而忽视了其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不代表所有的会计课的教学都必须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模式是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充分发挥各教学模式的长处,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模式配合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二、中职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具有极高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活动的双重结合,中职会计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有内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下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既能够掌握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又能够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精神。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上,并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更不利于学生投入会计工作之中。案例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中的运用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培养面向社会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企业会计人才。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授课前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好的教学案例能够提高会计教学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要将案例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更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而空谈实践。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相应的实践性,根据实际的信息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让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学习控制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之中,培养学生自我运用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抓典型,使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典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作出有代表性的教学,从而适应学生不同学习的需要。同时,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保障案例教学的正确有序进行,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学的各项要求。

第三,案例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运用,可以采用课堂研讨的模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问题交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案例演示文稿,保障学生紧跟时代的潮流,适应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要想更加适应当今经济和企业就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之下,教师要想解决好以上问题,就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能在一定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该书总结了20世纪国际教育领域出现的11种新理念,如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生态与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个性化教育、批判主义教育、智慧教育等。

该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从文字表达到内容编排,都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例如书中第十一章,作者先介绍智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同时期发达国家的智慧教育发展情况;然后阐释智慧教育理念的内涵,讨论智慧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举例分析学校如何开展智慧教育。这样的编排能让读者迅速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全方位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情况。此外,书中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有与主题相关的延伸阅读案例,如会议报告、论文摘要、报刊新闻等,以帮助读者扩展阅读范围。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善于接受新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学习者。该书所阐述的新理念,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学习并不断研究的对象,其兼具科普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升人文情怀和理论素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品读。

教育理念影响教学行为,新理念能引导教师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该书介绍了当下教育领域的新理念,通过名师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理念,有助于纠正教师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欧阳芬、贺义廉、屈智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定价28.00元)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步入21世纪,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有关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日益“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结合起来,是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开发结合起来,促进小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体系。在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和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发展。外语教学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最终使其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自始至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英语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呢?

一、积极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主导是教师,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交际也就更为活跃。那些不成功的教学案例也不是教师不平等对待学生,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忽视了一些细小的情节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

1.教师过于低估学生的创造力,讲解包办过多。当学生回答问题刚出现困难时,教师就代学生说出“标准”答案,也不管学生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打断学生的思路,引导过多,纠错过多。你要学生与你交流,就该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和信息存在,学生和你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者,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师对一些“后进生”比较漠视,从不或很少提问,打击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心理长期受压抑,得不到参与的机会,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抹杀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易引起整个课堂气氛的恶性循环。

二、灵活组织应用适宜的师生交往形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四种形式:

1.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

2.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

3.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

4.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

我认为形式2可用在教单词、词组等基础知识传授时;形式3可在简单句型、会话练习时使用;而在一定情景下灵活应用知识点和句型可用形式4。

三、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了解另一种语言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教育资源,深层发展语言能力。比如:多读英语故事,多唱英语儿歌,多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心活动法等,也可以采取游戏等手段。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能全面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教学还能促进各种器官的协调能力。

3.创建活动课,创办英语天地,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以需求促发展,延伸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兴趣,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和谐发展,使学生产生使用英语的需求,可以十分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极大地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和谐发展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带着兴趣去学习和带着压力、负担去接受所取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课堂上我尽量全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在校园内见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使学生进入语言氛围,扩大英语环境,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英语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多用鼓励性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成功后的喜悦和满足,是学生产生自信的动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口,鼓励他们不怕出错,一定要多鼓励、多评价,少批评或不批评,赞扬的功效远远大于批评和不作评价。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大胆的回答,我都会给予充分的、恰当的鼓励。

3.以丰富的练习手段巩固,发展兴趣。在教授完新知识和多层次训练后,教师应以丰富的练习手段来巩固。巩固是最好的记忆法。巩固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进一步激发、巩固、保护和带动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短暂兴趣变为长期兴趣,并加深记忆。为以后进入高级阶段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扎实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

环境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个性化 继续教育 教师个性化培养

21世纪,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推动下,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继续教育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对教育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教育改革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个体参加到继续教育学习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帮助教师个性化发展。

所谓个性就是使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性,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此外个性还具有社会制约性,个性的形成是受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的。而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是指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对教师实施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与其他教师不同的独特的教育风格。不可否认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个性,才会使老师脱颖而出,才会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对教师实施个性化培养,使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是当今继续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教师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必要性

(一)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改革,更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创新的精神,而个性孕育创新,只有让教师发展成为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这样教育才会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的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年限、兴趣爱好、教学水平、心理认知以及行为习惯或地域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例如: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应该对新课改的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方面有所认识,并能把新课改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所以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而老教师的培训应该侧重于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寻求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承担教育和教学工作,向学生传递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师必须开阔知识视野,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以保持与世界同步。但许多的教师在更新知识方面并不能使自己和学生得到满足,因为教师的重复性的工作较多,对于和教材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要自己去加以学习。此外教师负担重,教师不仅要备课,教学生,还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繁重的工作,还有各种评比和会议,这都使教师无暇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随着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用陈旧的知识和单一的技能去教育急需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学生也很难做到全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有必要开展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继续教育学习,培养教师的独特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继续教育个性化培养方式

(一)课程方式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具有现代意义的“个性化教师”的发展必须与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际相融合。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具有差异性,要根据自己的原有的认知和经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专业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要打破以往继续教育“满堂灌”的一种模式,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从而把在继续教育中所学到的内容与课堂实践紧密整合起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

针对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1.学科专业课程

在教师接受教育理论课程后,教师对教育理论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应该按照学科的不同,拓展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对象在第一个培养周期内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选择好相应的导师。导师要按照培养对象的特点,在继续教育所提供的课程中选择一些能促进培养对象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培养对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够弥补自身不足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例如:师德修养课程、教育技术课程、文化教养课程、教育心理课程、班主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压力缓解、素质拓展课程等。培养对象每个月听课应不少于5节,并且一个学期每位培养对象至少试讲一次,同时导师应对培养对象的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指导,使其教学的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培养对象的特色,更加适合培养对象。

2.方法技能类课程

教师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不同教师的语言、思维方式、教态、教法都有所不同,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中的教师一样,不同的教师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个性释放的角度亦有所不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讲课,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创造性的教师的案例,这并不是让教师一味的模仿他人,而是通过研究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案例,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见解。培训对象可在导师的引导下,外出观摩,以及上各种公开课,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训对象还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以师徒结合的形式,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导师根据每位培养对象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级的课题,让教师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和个体经验有机结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反思、研究、改进和重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对象也要积极的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核心或省级期刊上发表。该培养的过程和结果要详细的记录,作为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参考记录,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以及个性化成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前两个培养周期至少要上4次公开课,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为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定位。

(二)研讨式

研讨式是进行教师培训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参与培训的教师不再是被“灌输”知识, 而是参与者自己主动发起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行为。参与研讨式的培训人数不宜过多,一组不要超过30人。研究的问题应具有思考价值、开放性和发散性,鼓励参与者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发挥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个性。主要的方式有:头脑风暴、分组讨论、案例研究、主题辩论、访谈、观察以及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在做中学”的方式,使教师主动的融入研讨式的培训中,实现真正的“参与”,并能够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把富有个性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

(三)评价方式

长久以来,一直把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个人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专业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评价标准。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是与教师个性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的主体可以有学校、教师、相关专家甚至学生来担任。评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例如:观察、统计、问卷、访谈或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价,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四)其他方式

除以上方式外,培训对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其他方式。例如:自我学习法(网络学习、文献阅读、自我教育)、团队法(拓展训练、合作研究)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刘玉静. 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2]张俭民. 新课程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