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1
一份好的营销方案应注重方案的条理清楚与实际操作性,方案分析应该有理有据,侧重用数字说话,方案的核心是指标与费用分析与预测。
优秀的方案的提纲大约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整体分析:市场特征、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趋势分析、销售状况分析
二、本产品(公司)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三、营销战略规划:市场引爆点、市场布局、主导操作思路、运作模式、市场进入与运作思路及设计
四、营销战术规划:产品策略、产品定位与细分;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渠道选择、渠道拓展顺序、渠道规划、渠道占比、渠道销售量预测分析、上市时间计划。
五、促销思路概要及促销与推广细案:上市渠道促销计划、上市终端消费者促销计划、上市终端推广计划、媒介促销安排、后期促销跟进计划。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2
是企业海外上市的最关键环节,因为主承销商将担任海外发行和上市公司的保荐人,负责协调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其作用主要包括负责推荐、咨询服务、相互协调、方案设计、文件制作、组织推介、包销分销等。主承销商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上市的成功,因此在选择主承销商时应充分考虑其资信能力、专业资格、分销能力、研究能力、费用、中国经验等因素。2、聘请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的聘
请应包括两类:一类是企业的法律顾问,另一类是主承销商的法律顾问,其作用是负责国内和海外上市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聘请法律顾问时,一般要考虑其资历、专业资格、实绩分析、法律意见书质量等因素。3、聘请会计师。会计师在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将发挥审计会计报表、参与上市策划、推进上市以及上市后服务等作用,在选择会计师时应考虑其专业资格、在境内外的实绩、在中国做境外上市的情况、费用等因素。
除上述三类中介机构外,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其他有关的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机构、公关公司等。制定海外上市方案计划
确定中介机构后,企业同主承销商应共同就海外上市有关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制定海外上市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企业筹资规模及筹资费用;证券预期价格、市盈率范围;选择监管较为适当的证券市场;企业上市后的发展等,然后将制定的海外上市方案报证监会批准。国内企业重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企业上市前的重组实质是把一个国内的企业改组成符合境外上市要求的过程,需要所有的中介机构与企业一同来协调完成。根据上市方案的不同,企业的重组有很大差异,但总体来说包括确定重组方案、注册新公司、调整新公司帐目、签署各项转让、收购协议等几个必要环节。
重组方案应由企业、承销商、律师及会计师讨论确定,一般在方案中应考虑产业政策、注入资产的方式、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避税、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债务重组,健全并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成长性特点等内容。企业海外上市均要求披露财务报
表。由于每个证交所的上市规则不同,因此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帐目进行调整,调整内容涉及编制基数、坏帐准备、长期投资、股东权益、或有事项等方面。同时为使投资者对企业感兴趣,还必须对某些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使之具有吸引力。另外,企业海外上市还必须经过海外证券交易所认可的估值师对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要求根据相关的法定标准,对评估的对象进行确认,计算并出具具有权威性的报告。
撰写招股说明书、申请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应对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如风险因素、业务架构、财务状况、未来计划及发展前景进行说明。企业申请上市包括向国内监管机构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金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改善现状
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不当容易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者无法定期偿还债务,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又会受损,企业就很难在经营下去。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管理好上市公司的资金问题,成为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而寻求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则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为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企业首先要认识到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找出问题的根源,接下来才能够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管理仍然存一些不足,第一,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不当,第二,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缺乏一定的预算性。第三,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不高,资金的使用的有效性太低等,这三个方面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应该要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要从这些问题上,入手,努力寻求对策,改善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现状,提高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完善企业管理的能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上市公司资金盈余管理不当。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资金盈余管理这块内容上,已经逐渐脱离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开始出现背离盈余管理的原始目标和初衷,很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都出现大量圈钱,试图把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已经背离盈余管理的原则,过分地把资金据为己有现象普遍存在,与国外企业资金管理形成鲜明的对比,问题暴露无遗。因为国外的盈余管理是在经理人控制下的资金管理,而我国是控股股东参与下得资金管理。由于管理的主体不同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很大弊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公司各大控股股东争夺更大利益的手段,因为如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越来越背离它的既定轨道。第二,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缺乏一定的预算性。上市公司资金管理没有计划性,资金的使用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划来进行,使得原本就比较混乱的资金管理呈现出更多的问题,上市公司对资金管理要做好统筹规划,内部协调好资金管理档案和规则,才能够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性,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把资金投入到适当的投资项目中,降低盲目投资的概率。另外,公司资金管理缺乏预算性还表现在公司对于不能预见资金的使用不合理,导致上市公司短期偿还债款的能力下降,影响公司的贷款以及经营。很多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的筹资目的不明确,资金的使用目标不明确,资金使用带来的效益评估不科学,使得公司的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太低。上市公司资金使用常常没有做好节制,有的公司过分投资,影响资金流动,有的就缺乏投资,使得资金闲置,进而导致公司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太低。上市公司没有对公司资金使用率进行客观的评估,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资金使用紊乱,公司每年的投资项目和符合公司的发展现状,投资金额比例占公司资金使用的总额不科学,有的公司过分主球流动资金的最大化,导致企业闲置资金过多,公司的规模无法扩大,另外,很多上市公司对于自身的资金使用现状不清楚,公司的生产现状预期不足,使得公司保有大量的存货,这样一来,增加了企业保管和维修的费用,也使得资金无形被占用。总的来说,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存在这些问题,只有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二、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的应对策略
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存在上述问题,而要改善现在,就必须要对症下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和寻找应对策略。第一,上市公司要对公司资金管理制定一个使用方案,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合理约束。上市公司可以按照公司经营现状,展开调查和研究,然后定制出一套详细的资金使用方案,有效管理公司的资金使用,比如,公司今年的投资额要占公司盈余资本的多少才是科学的,然后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投资,以防上市公司的资金投资过多或不足,加强公司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对于上市企业由于交易性需要必须保有的现金可以通过协调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尽可能将不同阶段的资金充分流动,保障资金的持有在合理范围内。第二,上市公司要合理控制公司的生产和存货,避免公司过分生产,导致公司大量存货,影响流动资金,以及因为存货而增加公司的设备开销等费用,上市公司要采用更加科学的生产模式和经济订货模型,生产适量的商品,保障供货需求。确定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得出经济存货量。第三,加强公司资金使用的预算科学性管理。公司的预算控制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预算性管理才能够保障公司的资金使用在资金价值内,实现资金利用的价值最大化。首先,公司应该要完善公司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上市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不当的风险。另外,建立专业的资金预算管理的组织,由专业人员来对公司的资金预算体制进行编制,修改等,从而加强对公司资金使用预算性的控制,提高公司资金使用的预算性。
总的来说,改善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现状,要先找出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完善管理体系,寻求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公司资金管理的预算性,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纹羽,《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13)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4
吴建斌,男,44岁,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及澳门科技大学,持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4年加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1987年获派驻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2001年任中海集团董事助理总经理,2002年任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现任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财务总监,亦是若干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董事。拥有22年企业财务、会计及投资的管理经验。
获奖理由
吴建斌极富战略眼光,运筹帷幄,率领一支精英团队进行专业、高效的资本运作,组织策划了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融资大动作,尤其是2006年7月中国海外发行上市证融资36亿港元和2006年9月组织银团贷款筹资26亿港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加上公司畅通的国内外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投资者、分析师以及新闻媒体的好评和欣赏,为公司的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石。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外”,或公司),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以及管理的大型企业,拥有“中海地产”驰名品牌,业务网络遍布内地13个城市和港、澳地区。公司于1992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88。2005年5月获得标准普尔和穆迪给予的投资级评级,现为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以及地产建筑业行业指数成份股。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公司总资产近300亿港元;截至2006年10月底,公司市值超过500亿港元。
作为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吴建斌先生是一个财务战略专家,更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他近年来组织策划了一连串的大动作,为中国海外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例如:推动企业实施ERP系统,其中自主开发的建筑业ERP系统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中国海外成功配股融资15.3亿港元;2004年9月,与雷曼签署协议成立房地产基金开发国内地产项目;2005年5月,中国海外成功获得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投资级别评级;2005年7月,中国海外成功发行3亿美元7年期企业债券;2005年7月,分拆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随后完成了一项内部重组安排。
2006年,吴建斌和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又成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为公司的发展补充了巨额的资金。而且,日前中国海外分拆旗下基建业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准备工作正在进展中……
在2006年年初,中海集团制定了“十一五”规划。2006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新增可建筑楼面面积296万平方米,总地价80亿港元,以发展住宅为主,分布于苏州、南京、西安、北京、长春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省会及重点城市。截至6月底,公司合计拥有土地储备1300万平方米。以手中的资源来推算,为了确保加速实现中海集团“十一五”规划,以及部署下一个五年规划,融资的必要性以及对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的战略目标为业务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房地产行业是高度资金密集型行业,所有发展要素的背后都离不开雄厚的财务资源支持。特别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银行对地产放贷收紧,提高企业贷款条件,都要求一些企业采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法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
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对财务资源的需要,继2005年中国海外成功开创中资房地产企业获得投资级别评级并发行3亿美元7年期企业债券先河之后,吴建斌带领公司资本运作团队再次担纲起新的融资重任,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性的融资方案,并咨询了投资银行,对不同融资方案的利弊以及对企业财务影响、市场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初期,资本运作团队已经提出过红利认股权证方案,但基于大股东出资问题,造成条件不成熟而搁浅。
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债务融资方式,以维持集团公司的控股权,包括永续债券、股东贷款、银团贷款等。如果发行新的债务融资,将必然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提高,可能会导致评级机构将中国海外的投资级评级下调至垃圾债券级别,对公司社会声誉、品牌价值及融资成本等影响很大,这是公司不愿意见到的。
第三阶段研究重点转移到股本融资。先后研究了供股、配股、优先股等股本融资方式。通过股权形式的集资,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率,有利于增加新的债务融资空间,但中海集团为维持50%以上控股地位,必然即刻要增加资金投入,否则就会稀释控制权。
在集团坚持保留控股权、中国海外不能提高负债比率的双层压力下,唯有在夹缝中寻求融资方案。吴建斌和工作团队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第四阶段的研究工作,探讨了股本、债务混合融资方式,希望在股本、债券混合融资形式方面寻找一个可以为国际评级机构接受的平衡点。为此,深入研究了可换股债券方式。与此同时,公司与评级机构进行了反复沟通,了解对方对该种融资方式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混合融资方式缓解了评级公司对公司负债率的部分担忧,但在负债率水平方面始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到了2006年5月,上市公司终于取得了大股东的支持,大股东同意出资,融资方案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所有限制条件迎刃而解,最终确定红利认股证融资方案为最佳方案。
红利认股证融资方案在管理层初步通过后,吴建斌就和资本运作团队抓紧安排相关事宜,包括律师起草法律文件。5月23日,吴建斌带队正在山东莱州出差,与同行的公司律师、会计师就红利认股证方案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报纸稿、通函初步时间表,并同香港方面人员沟通确定具体操作。香港总部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现场总指挥,组织资本运作专业团队,完成定价以及申请上市等重要工作,其中,资本运作人员负责测算所有方案具体数据,公司秘书部门安排新闻稿和公告时间表。万事俱备,行政总裁最后果断拍板批准实施。5月26日,发行红利认股权证的正式公告见报,市场一片惊叹声,均表示是一个好消息。至此,红利认股权证融资方案首战告捷。
红利认股证融资的成功,除了募集了巨额的资金外,还发挥了其他重要作用:
第一,充当了股价稳定器及加速器。2006年5月份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收紧银根、地根等,鉴于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走势不明朗,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公司股价受到较大压力。恰逢此时,红利认股权证融资方案的推出,对于中国海外股价表现,发挥了稳定器的积极作用。方案的推出并获得市场的积极反响,到目前为止,公司最高股价7.28港元,最高市值超过500亿港元,双双创历史最高纪录。
第二,埋下未来融资伏笔。此次红利认股权证融资方案的设计,行使期间为一年期,中国海外将来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更加游刃有余,埋下了漂亮的伏笔。另一方面,随着红利认股权证的上市,大股东最早时间行驶了认股证,资金及时注入上市公司,不仅提供了业务发展需要的资金,而且降低了中国海外负债率,为新的债务或股本融资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真是一举数得。红利认股证的成功推出后,公司抓住良机进行银团贷款,积极调整债务结构,偿还原有较高成本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原计划贷款规模为20亿港元,由于市场反响热烈,认购超过40亿港元。于9月29日,中国海外和中国银行(香港)、恒生银行、汇丰银行等11家著名银行签署了26亿元港元银团贷款签字仪式,利率为HIBOR加46个点子。这是中国海外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锦上添花。
第三,进一步扩大土地储备。作为地产公司,未来发展的动力主要看土地储备。只有拥有了丰富且优质的土地储备,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发展。中国海外原计划本年新增储备土地300万平米,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全年指标。由于红利认股证发行成功,资本金提高,负债率降低,到10月底,今年新增土地储备量已经上升到500万平方米。目前,还有多块土地在继续跟踪。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5
【摘要】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处理利益关系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股利分配政策,保护小股东利益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控股股东;小股东;股利分配政策
一、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处理利益关系的焦点之一,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它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相关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给股东发放股利或者留存于公司再投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即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并存的现状,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是在控股股东的主宰下,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是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从而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所谓控股股东,是指掌握公司控制权达到一定比例,能够左右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可以控制公司局面的股东。小股东,就是股市中主要由一般居民构成的中小散户。在我国,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很大一部分是由层次比较低的居民构成,缺乏投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其主要目的是投机,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来获取价差,因此持股时间相对较短,造成无固定的小群体和缺乏共同保护的组织机制。三是相对于大股东、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机构来说,小股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最弱势方。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以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以及股票回购等形式体现的股利,特别是现金股利,不仅是广大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而且作为股东权利的现实体现,也是股份公司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得以维持、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但无论是与西方股利理论,还是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股利实践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践近年来却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无论上市公司奉行何种股利分配政策,持有流通股股份的广大小股东与控股股东相比,都处于一种被忽视、被掠夺的不公平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股利分配政策缺乏长远规划和相对稳定性
股利作为对公司投资者的一种补偿,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之一。为了维持公司形象,国外上市公司一般都倾向于对股利分配政策进行阶段性规划,保持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均衡某一阶段的股利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按照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对股利分配进行中长期规划,而是各年决策临时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缺乏战略性方针的指导。有的公司直接根据再融资行为来决定当年是分派现金股利还是送股或配股,有的公司甚至随意更改分配方案。所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均频繁多变,缺乏连续性,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这种行为,限制了金融市场对投资者的信息传递作用,减弱了市场的有效性,可能引起二级市场的混乱和股价的异常波动,严重侵害了广大小股东的利益。
(二)股利支付率较低且送股配股盛行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总体支付率较低,不分配的现象带有普遍性。虽然派现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水平尚可,但平均支付率约为30%,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股利不分配现象盛行,甚至有些有能力分配的公司也倾向于不分配股利。另外,我国上市公司高度关注的是实现股本扩张,很多上市公司选择以“送股”为主,而较少派现的分配方式,而且往往伴随着配股行为。这一股利分配特点虽然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表现,但是却容易给投资者造成一种分配方案良好的假象,导致股市鱼龙混杂,影响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干扰市场秩序。从公司本身来讲,过分反复送股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余的下降,很难达到高价位股票购买者的预期,使广大小股东的收益偏离预期水平。
(三)滥用股利信号传递作用
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发放股利向股东发送相关信息就是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特别是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对股票价格和投资者行为有影响。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确实存在股利信号传递效应,而且送股有明显效应,但现金股利却不太明显。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滥用股利信号的倾向。国外上市公司在利用股利信号时往往比较慎重,大多采用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只有当公司的持久盈利受到非暂时性冲击时才改变股利分配政策,以向公众表明这种持久性的变化。如果变化是暂时性的,多采用额外股利等价值信号较小的方式来反映短期变化。而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采用非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公司持久盈利能力没有多大变化或出现暂时性冲击时,就频繁变动股利发放形式和数量来向市场传递信息。很多公司纷纷推出送股的分配方案,而研究表明我国送股具有显著的信号作用,这二者的相符也说明上市公司企图利用送股来传送信号以促使股价上涨,但这种股价的上涨却不代表公司价值的真正提升。上市公司滥用股利信号的行为会误导小股东投资者产生某种错觉,影响其决策的合理性,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四)部分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还存在一些很不规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同股不同利方面。“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是股份公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我国特殊的体制决定上市公司存在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公众股等多种股票种类。考虑到不同投资主体的特点,有些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中对国有股和其他股区别对待。通常对国有股份派现金股利,对其他非国有股送股或配股;或不同投资主体的股利形式相同但金额不同;甚至提供多种方案供股东自主选择,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为使各自的收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的过程。小股东处于竞争中的劣势,所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遏制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三、规范股利分配政策,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今后,完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加强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制定实施合理有效的股利分派政策,不但可以使股东投资得到回报,进而提高其投资热情,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公司的成长壮大,不无裨益。
(一)引导上市公司制定长期的股利分配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没有清晰的长期股利分配政策。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进行规范,可以改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逐步实现其股利分配行为的合理化,保护小股东投资者的利益。在这方面监管部门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对利润情况作出预测,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状况的长期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并予以公开披露,接受投资者监督。
(二)引导公司提高股利分配决策的科学性
公司要充分认识股利分配政策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企业理财目标为基础对股利分配政策进行中长期规划,使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相适应。决策者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和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提高股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既利于公司又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办法。
1.对于大量送股、转增和配股的股本扩张倾向应因势利导。支付股票股利将扩大股本,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稳定的前提下,下一年的现金股利支付必将增加,要求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利润做后盾。公司决定送股而留存收益用于未来发展,一方面证明了经营者对以后盈利的信心;另一方面说明公司确实拥有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但是,我国目前现金股利支付极不稳定,公司由于内部人控制有将留存收益用以扩大供经营者支配的资源和资金浪费的现象。因此,可以把送红股视同新股发行,要求公司在年报中公布资金用途、投资方向和收益预测,这样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小股东投资者对公司进行评价。
2.完善分红与再融资的“挂钩”政策,避免非良性分红
上市公司为了配合再融资计划、迎合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分红与再融资的“挂钩政策”由原先的现金分红“不足”到现金分红“过渡”,也就是出现了超能力分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再融资监管政策的相关指标,尤其是容易被上市公司人为调节账面价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考虑有关监管指标的引进。
3.对于习惯性不分配的上市公司,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国外,有禁止机构投资者投资于长期不支付股利的公司的规定,还可以通过对公司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一定金额而不分配现金股利时对其课以一定税负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惩罚。为了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做到让上市公司及时分配,证券监督部门也可以借鉴国外这一做法。
(三)尝试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引导公司树立正确的股利分配观念
公司上市规划方案范文6
论文关键词:股权激励方案,上市房地产企业,设计要素
公司的股权激励,是指激励的主体授予激励对象以股份形式的现实权益或是潜在权益,目的在于激励经营者或是员工的工作,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的激励和约束工具,股权激励是公司员工全面薪酬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目标趋于一致。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从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高、人才竞争激烈,所以这些企业较多采用股权激励方案。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一般都是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封锁期后激励对象方可获得股票,而且还必须在满足考核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行权获得收益,所以房地产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方式也是为了稳定经营团队、留住和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
一、股权激励方案的核心设计要素分析
股权激励能否真正激励经营者为提高企业的绩效努力工作,实现其目标,关键在于股权激励方案各个要素设计的合理性。
1.激励对象
通常来说企业管理论文,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公司雇员,包括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和其他对公司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员工,如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
2.激励方式
国际上最常见的激励方式为股票期权,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应当“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
3.行权价格
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一般较低或者为零,行权价格的制定没有特定的标准。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规定,股票期权持有者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或卖出本公司股票。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权益,行权过后,其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
4.行权的绩效条件
通常使用的股票期权注重股价与会计收益的直接挂钩。倘若激励对象的收益完全由股价来决定,其操纵股价的动机就会增强。为减少股价提高带来的收益的不合理性,应更多地使用会计指标衡量经营者的业绩。现在,上市公司设立的行权指标多以财务指标为主。上市公司也可采用更为严格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设定成适合于其本身的绩效考核指标。
5.激励期限
激励期限是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有效时间长度,通常由公司在规则之内自主设置。一般来说,行权期越长,激励强度越弱,但有利于激励高级管理人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行权期越短,激励强度越大,容易引致激励对象的短期行为。为了兼顾长短期激励效果,公司通常选择分批行权的安排,同时,可因受益人的具体身份及情况而有所不同。经理人员一般在受聘、升职和每年业绩评定后授予股票期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授予数量及比例
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考虑公司究竟应该向激励对象提供多少数量的股票。股票授予数量直接关系到激励对象的未来收益,直接体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而且,过多或过少的数量均对企业不利。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股权激励实践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沪深两市的数据全部来自巨潮咨询网。由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不时会发生变动,本文参照了证监会2011年4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选择的属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的企业。
在证监会2011年4月15日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中,属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的企业一共有143家,其中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详细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房地产企业有17家。综上企业管理论文,本文共研究17家房地产企业的17个股权激励方案。这17家企业是:万科A、荣盛发展、泛海建设、名流置业、福星股份、中粮地产、深长城、广宇集团、阳光城、新湖中宝、华业地产、金地集团、苏宁环球、南国置业、中国宝安、卧龙地产、万业企业。
2.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各要素设计情况
(1)激励对象
表1 房地产企业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
数量
比例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监事
中层管理人员
业务骨干
17
5
6
15
100.00%
29.41%
35.29%
88.24%
合计
17
100.00%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确定的激励对象集中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样本的所有企业都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列入激励范围,因为他们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目的是保证独立董事判断和决策的独立性。17家企业中有15家对业务骨干进行激励,占样本数的88.24%。其中有5家企业(在2006年或者2008年初出台方案)把监事作为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在2008年3月证监会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中明确规定:为确保上市公司监事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监事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所以此之后的股权激励方案中激励对象不包含监事。
(2)激励方式
17家公司中,15家采用了股票期权这一激励方式,占总样本数的88.24%,采取限制性股票的两家企业分别是万科A和万业企业。股票期权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激励方式,在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中,这一方式已经逐渐被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多数房地产企业采取这一种先进的方式,表现了这些企业追求先进的理念。
(3)行权价格
采取股票期权的15家房地产企业中有14家行权价格定为下列价格的较高者:(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占总样本数的82.35%。只有华业地产一家企业的行权价格是上述两者的较高者上浮10%的比例。由于期权激励在我国尚不成熟,各公司为保守起见,都选择证监会上述规定中最低要求作为公司期权激励的行权价格。
(4)激励的绩效条件
表2 行权绩效指标
行权绩效指标
数量
比例
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每股收益增长率(万科A)
销售收入增长率(金地集团)
股价(万业企业)
14
15
1
1
1
1
82.35%
88.24%
5.88%
5.88%
5.88%
5.88%
合计
17
由表2可见,实施股权激励的17家房地产企业中,有15家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评价绩效的指标,占比88.24%;有14家以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为评价业绩的指标,占比82.35%。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净利润指标是必不可缺衡量绩效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总额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利润也越高,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伴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在经营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净利润总额增加而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净利润降低的现象。为了更全面地反应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之类的相对指标。
万业企业仅将股价作为评价绩效的指标。深长城设计方案时,考虑了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做好自身的主营业务,它的发展才没有偏离方向。另外,15家企业都采用了多重业绩标准,占比88.24%企业管理论文,说明复合式的考核指标在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种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减少激励对象操纵财务业绩指标的可能性。同时,各个公司都设计了各自的股权激励计划绩效考核标准,对激励对象个人进行其他方面的考核,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
(5)激励期限
表3 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期限
激励期限
数量
比例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1
4
7
3
1
1
5.88%
23.53%
41.18%
17.65%
5.88%
5.88%
合计
17
100.00%
经过计算,17家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加权平均期限为5.12年,如表3所示。香港主板上市的102个H股与红筹股股票期权方案中75%的方案期限为10年,相对而言,激励期限短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也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有的问题。虽然有效期设定过长,激励对象可能会有懈怠心理,但是如果有效期设定过短,往往起不到促使激励对象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目的,激励对象可能会产生为了及时行权而采取短视行为的动机。
(6)授予数量及比例
17家房地产企业中,授予数量从308.64万股(中粮地产)到29,985万股(新湖中宝)不等,所占各个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1.24%(南国置业)到9.96%(泛海建设)不等,平均值为3.73%,均符合证监会的要求。在考虑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数量的合理性时,还要考虑其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关系,若提供同等的激励,行权价格定得越高就需要赠予激励对象越多的股票期权。尽管一些公司授予的股票数量相对值没有超过10%,但是绝对数量很大,并且其行权价格已远远低于现在的市场价值,激励对象一旦行权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
三、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分析
由于17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披露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进程不同,所以将这些企业分为三类进行比较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终止或暂停股权激励方案企业
表4 终止或暂停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0031
中粮地产
5年
2007-12-20
2008年终止
000042
深长城
5年
2008-01-29
2008-12撤销计划
002133
广宇集团
5年
2008-01
2008-07-09中止
600641
万业企业
5年
2008-01-30
2008-10-29撤销
在披露方案的17家房地产企业中,已经有中粮地产、深长城、广宇集团、万业企业等4家企业撤销了股权激励计划,占比23.53%,如表4所示。通过各家企业的公告和相关媒体的报道能够了解到各家企业终止或暂停方案的原因。
以上四家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都是在2008年终止的,这与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不无关联,有的企业是由于没能达到股权激励方案规定的绩效标准而无法行权,有的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且旧的方案无法适应新的规定或准则的要求,还有的是未能通过证监会的批准。可见这些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之前并没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深入地研究、考察股权激励方案的可行性,或者是没有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当遇到特殊事件的时候,不得不放弃,导致了方案的流产。
2.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企业的绩效分析
表5 较早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0002
万科A
3年以上
2006-04-28
2006年实施
000046
泛海建设
4年
2006-09-28
实施
000926
福星股份
4年
2006-09-22
2006-12-11实施
000667
名流置业
8年
2008-04-11
2009-07-18实施
通过表5企业管理论文,较早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中万科A、泛海建设和福星股份都是在2006年实施的,为了使数据的可比性更强,选取这三家企业来分析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表6 三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表
企业简称
2007年
2006年
增长率
万科A
23.75%
23.51%
0.24%
泛海建设
17.78%
20.12%
-2.34%
福星股份
16.37%
20.21%
-3.84%
表7 三家企业净利润变化表
企业简称
2007年
2006年
增长率
万科A
4,790,833,311.17
2,067,878,243.0
131.68%
泛海建设
651,705,002.11
248,136,241.65
162.64%
福星股份
317,489,256.27
258,192,689.50
22.97%
三家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都设定了行权的业绩标准。以对2007年的要求为例,万科A:(1)净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大于15%。(2)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2%。福星股份:(1)2007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6,140.97万元。(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泛海建设: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上述净利润都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中的低者。
由表6,三家房地产企业中,只有万科A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增长率为0.24%,其他两家企业都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是降低后的数值仍在绩效考核标准10%以上。由表7,三家企业的净利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都达到了股权激励方案的标准。
3.近期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表8 披露方案时间较短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2146
荣盛发展
5年
2009-11-05
2010-07-12修改
000671
阳光城
6年
2011-01-12
监事会通过
600208
新湖中宝
4年
2010-12-21
2010-12-29实施
600240
华业地产
6年
2011-01-21
监事会通过
600383
金地集团
7年
2010-01-15
2010-03-19实施
000718
苏宁环球
5年
2010-12-28
监事会通过
002305
南国置业
5年
2011-02
监事会通过
000009
中国宝安
不超过6年
2011-01-29
2011-03-15实施
600173
卧龙地产
4年
2010-03-09
股东大会通过
从表8可以看出,有9家企业都是在去年或今年年初披露或修改了股权激励方案,占样本数的52.94%。这些企业正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当中。表现了房地产企业对股权计划的信心,预示着房地产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披露、实施中会有更成熟的发展。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1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有23.53%的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较早的三家企业里,只有万科A的业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他两家稍有不足,但是这两家的业绩水平都达到了激励计划的要求,可见股权激励计划起到了稳定和提高业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红波,曹军,高新梓.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研究[J].财贸经济,2010(9).
[2]巨潮咨询网cninfo.com.cn/
[3]中证指数有限公司.xsindex.com.cn
[4]徐斌.酬福利设计与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