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方面,要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其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有很多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以讲诱导法。学生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等,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处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阅读此类书的强烈兴趣。
2.以身示范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教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的阅读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读书大王”等评比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快速做出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做注释、写评语等。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培养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教师可以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般来说,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在教学方面,教师们感到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距离。同样,在学习方面,学生也感到对高中英语学习有很多的不适应。高一是整个高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最好时间,只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方法抓住时机帮助学生突破阅读这一关,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学生阅读方面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纸或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7)。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而且唯有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泛读,才能达到课标对读的其他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2.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使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仍然能够自觉自主地汲取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个能力,人才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在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践过程
1.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可以大量查阅《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浏览因特网,并同教研组教师商讨探讨,以设计完成调查问卷。
(1)选取材料体裁方面的问题
54%的学生会选择叙事性题材的文章,由此可以得知学生倾向选择较易读懂的、故事强的文章。而实际上,在高考中,叙事性的文章只占到四分之一,议论和科普等其他题材的文章则占较大的比例。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引导学生阅读,把握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迎合考试的需要两者间的度。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培养学生自主性选择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材料是泛读的核心,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的基础,是丰富语言和文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和语言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扩大词汇量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是解决“费时低效”的基本环节。因此,能否提供“高兴趣”的阅读材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速度、进度、理解、能力的提高、词汇量的积累等效果,有84%的学生有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愿望。因此在这点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
(2)自主性阅读存在的问题
40%的学生认为词汇是最大的阅读障碍。学生阅读时缺乏有效的认知策略,还不善于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76%的学生不善于借助情境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而过于依赖电子词典。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不是很有信心。综上所述,学生进入高一后,各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树立起信心。
(3)教师的作用
“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体现了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庞玉厚、张秀梅,2007),但调查显示,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有77%的学生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方法指导。因而,教师可有计划地在阅读中进行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注意深层意思的理解,查阅字典进行关键词的自主学习。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检查,而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很难保证阅读效果。
2.阶段性总结反思
在实验研究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并且研究对策。
反思一: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因而在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出现不认真、没有用心阅读、随便糊弄的现象。
对策: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注明阅读时间,对能欣赏的或不懂的地方做摘录。每天阅读都必须对材料中频繁出现的不懂的关键单词查阅字典,而且要做记录。教师每天进行检查和指导。
反思二:由于课业负担重,有的学生把自主性课外阅读安排在在完各科书面作业之后进行,无法保证阅读质量和时间。
对策: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我尽力减少其他形式的英语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当做家庭作业来布置。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自由阅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做理解题,可以做摘录等。
四、反思
1.师生间可能因年龄、爱好、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不同而存在观念上的代沟,需要教师尝试接受学生。应改变以往学生一味接受教师的传统模式,学会接受学生的有效建议,放心放手让学生去阅读他们感兴趣材料,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2.因为是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所以学生阅读的材料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备课量明显增加、词汇量积累不足、新生词汇不断涌现等问题,这些对教师自身素养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自我完善,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注意时效性信息的获取,跟上时代,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对学生课外自主性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以使英语教学取得新的突破。
五、结语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清朝的万斯同认为:“必尽读天下之书,然后可以放笔为文。”由于人类的知识主要以书籍的形式储存着。高尔基也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教学活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这种潜在的学习能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效的得以释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般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而收获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从学生的求知欲,知识积累和阅读态度三方面诱发出学生的阅读情绪。
求知欲是人的个体结构中最积极主动最珍贵的学习因素。尽管求知欲在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构成的需求感却是相同的。教师应该用设问、制疑、启发、诱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猎奇心和探秘心,认真阅读。
知识积累更是因人而异,很多情况下,是与求知欲望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求知欲越大的人,他的知识积累越多。知识积累一般被个人兴趣左右。反过来,学生对某学科的知识积累越多,也越容易加深对某学科读物的兴趣。语文教师应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偏科阅读的不良习惯。
阅读态度的冷淡与热烈是由人的社会条件、个人爱好、个性结构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对于不爱看书的学生,语文教师应特别关注,积极热情的为他们创造读书的环境和读书的条件,针对他们的爱好提供或推荐与之相应的书籍,以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选择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达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理解及运用能力的目的。
1、设立“每日五分钟”演讲讲台。在老师或班长的主持下,请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利用课前五分钟或班会活动时间,朗读课外读物的部分章节,或介绍读物的梗概或声情并茂的描述优美的片段,或提几个较有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带进故事中去,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开展辩论会促读。对于愿读的学生,如果教师给他们指令性的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他们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倘若教师借助辩论会这种课外阅读阵地,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辩论会没有负担,而能从激烈的辩论中了解更多知识,辨别善恶,还使学生对辩论优胜者产生羡慕之情,会有效仿学习的渴求,对丰富的课外知识产生兴趣。
3、通过“校园广播站”诱读。这学期,我校的“校园广播之声”开展的轰轰烈烈,成了学生课余时间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许多同学愿意在广播中一展自己的文采,并引以为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散文、诗歌故事等,指导他们配乐朗读,录进磁带,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给全校同学。
此外,也可以依托校园网络。从网上进行专项阅读。或者还可以定期举行手抄报展览,摘抄佳作欣赏等活动。这样,既引发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促进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4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书。
我校小学生拥有的图书量不多,拥有一百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只占29%,拥有50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占35%,37%的学生没有尝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书。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46%的学生不会读书,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即使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11%的学生不能读书,原因是家里没有藏书或是没有合适的书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么读。
3、《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同类课题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5年开始,南京教研室推出了一项振兴阅读计划,计划为期五年,在南京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南京的小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计划,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如南京力学小学,学校每年都向全体老师和学生推出一位作家,一套丛书,一本经典,以年级、班级为一个维度,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案或者计划。学生读到了很多的精华和经典,提高了读书的效益,语文素养明显提高。
四、学术价值
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让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把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的经验,推广本课题可以建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学校研究基地。
学生和教师都是本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而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造条件,解决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可能,在班级内、校内、家庭中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3、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4、以读促写,通过大量阅读,经常练笔,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以阅读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遵循“模糊性、重过程、重激励”的评价原则,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形成激励机制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
重、难点:1.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养成;2.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保持。
七、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八、研究对象
五(2)班学生、四(2)班学生、三年级全体学生、二(1)班学生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开展研究。
十、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安排部署和基本情况调查
1、学习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阅读观点和动态;
2、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3、申报课题,确定研究班级和人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0月)
第一步:营造读书氛围,为阅读创设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让学生能读;
A、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的阅读认识和参与度、支持度;
B、筹措图书,充实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环境;
C、开展每周格言和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D、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校园读书活动,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置身书海;
第二步: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A、各班级制定阅读计划,定期小结;
B、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C、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D、根据实际,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并通过班级读书会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第三步,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潜能,让学生乐读;
A、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
B、开展各类评先评优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C、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建立学校图书室定期开放制度和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和借阅制度;
2、建立学校年度读书评比制度;
3、各类课题成果的编撰与整理;
4、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会,推广实验成果;
十一、预期成果
课题论文集,优秀课外阅读课例,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展示集、成果集、多元评价表、结题报告。
十二、课题保障
课题组成员选员科学、结构合理,采取个人申请与考查推荐相结合的原则,选定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年段分布均衡的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其中课题组负责人董晓育,曾参与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学习指导实验研究中心指导的学习指导实验研究,并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王永平与王莲老师曾参加过陶行知十一五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语文课外阅读》)。王蜀苏老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方式的评价》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资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我们课题组还准备聘请自治区、市级教研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作指导。
十三、项目分工
组长:董晓育 主持课题,全面领导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魏英旗.改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J].福 建 教 育(中学),2007.11:40
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ultivate Student' Outside Read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U Ju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The outside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English teaching.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cultivat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us stimulates the English reading interest, help students better realize the self-development,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for lifelong learning also has th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nglish; outside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0 引言
随着国家颁布和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高中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对阅读目标和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新课标还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意义正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理论依据
1.1 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1985)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最优语言出入应符合“i+1”这一个条件,根据Krashen的输入说,教的主要任务便是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其中包括大量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知识“I”。阅读属于接受性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并且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是从外到内的信息简单被动输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是建构中的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3 自主学习
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而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所谓愿望是指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动机和信心;所谓能力是既具备为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的知识,又具备能够执行自己选择的技能。
2 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共300人,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意识、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量、阅读材料的渠道、阅读习惯。经统计,派发给学生的3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从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如下:
2.1 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
非常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仅占11.2%,喜欢的占30%,而不喜欢的占45.8%,还有13%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从数据上看,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在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上处于消极被动。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对待课外阅读格有“要我读”的被动观点。
2.2 缺乏制订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上,大多数学生(69.15%)从不制定阅读计划,约五分之一(21.22%)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只有个别学生(9.63%)能坚持执行自己的阅读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不能确立符合自己阅读的学习目标,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缺乏坚持。
2.3 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材料单一
被调查对象中有63%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仅限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训练,如与教材配套的《创新设计》、《优化设计》上的阅读训练。只有28%的学生会阅读一些中英文对照名著简易书籍、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72%的学生认为不知道哪些书对自己是适合的,不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课外阅读材料。
2.4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78.2%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习惯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阅读,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缺乏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会无意识地挠头、玩笔,甚至读出声的习惯;存在回读和重谈的现象,影响阅读速度;在阅读中遇到长句和难句就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和耐心,具有恐惧感。
3 培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3.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这里的“乐”可理解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高的学生乐于接受并力求认识和了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习效果取得事半功倍。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形成阅读的自主意识。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一体,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浅易有趣的读物,浅易的读物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并有所收获,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其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快乐的进行阅读,变“苦读”为“乐读”。
3.2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懈怠和受外界视听之娱的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较的集中在阅读上,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正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制定阅读计划时,教师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的计划要具有个性化,不能是盲目照抄或照搬别人的计划,必须是合乎自身阅读能力现状情况的量身订做。其次,阅读计划是分阶段的,在时间上落实到学生本天、本周、本月上的具体阅读目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设定的阅读计划进行反思与调整,建立起适合学生自己的阅读计划,避免阅读计划使用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使阅读计划不断完善。
3.3 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阅读材料浩如烟海且鱼龙混杂。学生面对形形的阅读材料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给予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指导:(1)根据自身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随着词汇量增加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再逐渐上升到阅读英文原版读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选材思想性强,内容健康、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这样的阅读材料有助于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课,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做到与时俱进;(3)题材选择应多样性和广泛性,且趣味性强,阅读材料题材多样性,如童话、人物传记、小说等内容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材,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4)可从报纸、杂志、英文小说或其简写本、网格英语资源上多渠道的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3.4 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在教室的墙壁挂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名人名言。利用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园地”,学生可通过感想、佳句等形式定期进行佳作介绍。教室里设置“班级图书角”,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书籍丰富多彩,供学生自由选择,相互交流阅读,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就会受到感染。
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开展阅读研读会,和别人交流与分享在课外阅读中的心得体会,摘抄的名言佳句,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取长补短,提高阅读能力。开展短剧表演,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表达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感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开展演讲比赛、读书知识比赛,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和理解程度,巩固课外阅读成果,通过比赛评比出个人及集体奖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 结语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进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课外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拓宽视眼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应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自主性阅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并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1995:165-174.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1985:Longman.
[3]Litlewood,W. Autonomy: 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24,1996:42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