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1
一、春季农业送科技下乡
本次活动由省农业厅和市农粮局统一部署,采取市、县联动、农科教协作的方式进行。一是开展科技服务。集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现场技术咨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集约化、产业化、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经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行农资展示、资料发放。充分利用图片、光盘实物等展示方式,宣传和展示种子、农药、化肥、植保农机等农业新品种和生产资料。印制、发放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新品种推介等资料15000份。三是组织技术培训。探索建立经常性、开放式的培训机制,分类指导。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或科技服务小组进村入户,针对农民生产所需,推广良种良法,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服务生产,重点对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据统计,这次活动共出动宣传车40辆次,参与的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106人,开展农民培训和举办讲座52期,培训农民3000人,接受咨询服务的农民达2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光盘等15000份,赠送种子(苗)2.6万元、肥料等农资16.5万元,展示新型农机54台。通过科技培训,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阳光工程工作
1、开展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的计划申报工作
2013年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需求根据农民培训意愿围绕农业工作重点,申报了以下培训计划:
(一)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250人,其中:农药经销员150人;
蔬菜园艺工100人;花卉园艺工50人;果桑茶园艺工100人;畜禽养殖技术员100人;水产养殖技术员50人;农机操作员100人;农机维修员100人;合作社骨干人员200人;农村经纪人100人;乡村旅游服务员200人。
(二)农业技术专业培训500人,其中:镇村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种植技术培训150人;乡村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培训100人;乡村有机稻种植技术培训100人;乡村野生刺葡萄种植技术培训150人。
2、开展了培训基地的认定申报和2013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的申报
申报了三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分别为: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委党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开展了2013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的申报。
三、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县启动运行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通知》(农办科函〔2013〕24号)精神,5月份启动了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报送了16个乡镇农业综合站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县果树股、县农机技术推广股、县植保植检站、县水产站、县畜牧兽医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种子管理站共计24个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情况,报送了129名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基本信息。
四、对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和2010——2012年阳光工程实施项目进行了自查
1、组织94名农技人员到农校培训;定做农业示范基地示范牌三块、农业科技示范户门牌941块,农业科技示范户手册950册,农技指导员手册150册;印发农业科技下乡进村技术、宣传资料20000份。
2、对2010——2012年阳光工程实施项目进行了自查自纠,印制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培训基地相关人员自查自纠动员会;进一步完善报账制度和审核审批制度,把好原则关,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对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违规使用的项目资金29761.37元进行了调账处理,冲减支出,于2013年6月6日缴存专户,归还了原渠道,由实施单位继续阳光工程培训使用;县委党校已把违规使用的1980元归还原渠道。
五、开展了中国美丽田园申报工作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已把县梯田推介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中国美丽田园活动,各项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组织县梯田稻作农业文化系统申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工作;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2
1 巧家县种植业特征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1.1 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
巧家县人多地少,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作为种植业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以农业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社会形态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但是巧家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玉米、水稻667m2产量可达700~800kg;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农民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而江边河谷地区经济作物以甘蔗、烤烟、桑蚕、花椒、核桃为主,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大力发展栽桑养蚕;烤烟产业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巧家县烤烟种植面0.2万余hm2,年收购烤烟7万多担。但是巧家县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的基本县情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当前以粮为主始终是巧家县种植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1.2 区域布局情况在不断变化
巧家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江边河谷地区是巧家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江边河谷地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反季蔬菜、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但一直以来区域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拉大种植业空间布局差距的直接原因。随着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布局情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巧家县进一步加快了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从以前单一的品种逐步向名优特新品种发展。
2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巧家县江边河谷地区冬季的热量比较充足,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反季蔬菜远销昆明、重庆、昭通、攀枝花等地。在今后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在政策和市场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冬春季节作物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农业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将种植业技术推广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完成,引起人们对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配合上级的要求,安排技术人员到基层对种植业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同时应对外招聘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为推广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加大对种植业技术的投入,达到推广目的;在推广种植业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确定种植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在日常种植推广中,农技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种植业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快速培训种植户,从而促进其种植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2.2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培训,引导农民对更多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加大在种子、农药及农资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其附加值。巧家县的热量比较充足,土壤肥力较好,在水旱轮作模式的影响下病虫害也比较轻,因此和其他地区农民相比,该地区农民的负担要少很多。但是新的种植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以后,农民应进行积极的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
2.2.1 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切实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培训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展开;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意识到拓宽渠道的重要作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引导社会中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巧家县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中来,更好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2.2.2 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农民种植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注意不能沿袭传统方式进行培训,应该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按照新的种植技术针对广大农民展开培训。由于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所以必须通过实地培训来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实践方面,结合农民的基本特点,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展开教学培训,尽量缩短农民接受知识的时间,减少农民在这上面投入的费用,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最新鲜的科学知识,引导农民有效掌握各项先进的种植技术。
2.2.3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在培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技术员本身的能力及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要对农民的种植业技术进行培训,还应注重自身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从而达到提升广大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水平的目的。
3 种植业在巧家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前景
种植业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巧家县是立体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十里不同天,农业技术推广仍是农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更新对提升农业水平至关重要,今后巧家县着力发挥“地理、气候、物种、生态、开放”五大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要求把云南省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园子、肉铺子、鱼池子、药盒子”,努力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昭通路子。巧家县今后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主要利用巧家县高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生物资源、热区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大力发展以畜牧、反季蔬菜、花卉、核桃、花椒、蚕桑、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业和冬季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山地牧业。充分利用巧家县草地面积广阔优势,实施现代畜牧业工程,推进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常规淡水鱼类、特色冷水鱼类和优质土著鱼类养殖,将巧家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林业物种种类多、低成本消耗、可持续利用等优势,发展木本油料和以野生食用菌、林药、木本香料、松脂松香及紫胶、特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珍贵用材林及速生丰产林、生物质能源、高原特色观赏苗木等林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 相结合,建设外向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性农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走出去”与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和向西南开放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农业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4 结语
种植业技术直接影响着巧家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农作物将会以先进为主要支撑,加大对种植业新技术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推广种植业技术。此外,应该意识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通过培训掌握先进的种植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巧家县农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最终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3
一、基本情况
__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6镇8乡159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万人。全县耕地总面积162090亩,其中:田99330亩 、土 62160亩;劳动力108952人,外出务工一个月以上16052人。20__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15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
据调研,__县县委、县政府对今年春耕备耕工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于3月13日召开了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安排会议,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传达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及春耕生产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着力探索今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制定出台了《关于20__年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带”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__县20__-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做好20__年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该县今年财政预算农林牧水事业经费4465万元,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算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畜牧业发展,蔬菜种植,良种示范补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目前,财政已兑现完毕20__年度油菜补贴6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45.8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5.6万元。
总的来看,该县切实把 “三农”工作作为扩大内需的投入重点,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推进该县农业的农机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春耕备耕工作的主要措施
该县按照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安排、人员早到位、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技术早培训和抓认识、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抓精品、抓亮点的“六早”、“六抓”的要求,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制定了春耕备耕工作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春耕备耕资金早安排;二是人员早培训。农业部门抽派农技干部120多人次及时下乡(镇),到村组蹲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三是烟草部门切实抓好烤烟育苗及苗床管理工作,加强对烟农的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四是 林业部门加强森林防火、植树造林工作并举,搞好生态建设;五是畜牧部门帮助规模养殖场(户)搞好养殖技术培训和春季防疫工作;六是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发放贷款,支持春耕生产;七是农机部门大力开展兴机富民工作,加强了农机具购置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八是水利部门抓紧了冬修水利工程的扫尾竣工,确保了灌溉需要;九是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做好气象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十是抓好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按照春季田间管理工作的要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好清沟排渍,追施苔肥、花肥,补施硼肥,以及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工作,夏收作物长势良好。
三、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认真抓好农资筹备、调运及农资打假工作,满足春耕生产需要。现全县共储备杂交水稻良种110吨,已销售100吨,储备杂交玉米135吨,已销售132吨。储备各种化肥7060吨,销售4400吨,其中氮肥储备4220吨,销售2360吨,磷肥储备900吨,销售880吨,钾肥储备1520吨,销售1160吨。储备农药40吨,销售15吨,储备农膜50吨,销售45吨。
四、当前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该县今年春耕生产的任务计划为:种植杂交水稻10万亩(其中:超级稻2万亩、优质高产水稻2万亩,旱育稀植3万亩),种植杂交玉米9万亩,杂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8万亩(其中优质高产玉米基地建设2万亩),种植商品蔬菜6万亩。
截止4月10日,全县已犁田4.6万亩,其中秧田0.76万亩,犁土5.2万亩,种玉米0.88万亩,其中:玉米育苗移栽0.38万亩;种洋芋2万亩;冬春蔬菜种植4万亩;烤烟育苗0.337万厢,可移栽1.3万亩。预计到4月22日以后,可犁田4.8万亩,犁土5.5万亩,种玉米2万亩,种烤烟0.6万亩,种蔬菜4.5万亩。
五、抓好办点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做到科学规范化种植
今年春耕生产该县扩大办点规模,除常规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植示范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我县农业特色,大力兴办种草养羊、蔬菜、生姜、烤烟、西瓜等示范点,以典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全县共办示范点68个,面积2.2352万亩,其中,县四大班子领导领办的县级示范点9个。14个乡(镇)分别兴办100亩以上的杂交玉米和水稻高产示范点、200亩以上结构调整示范点各一个。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县农业部门了种植业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药品种及施药机械。超级稻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主推技术12项,主荐病虫防治器械3项,农药10个品种,并就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用方法等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2月份以来,主要在羊场、湾寨等水稻稻瘟病重灾乡(镇)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在洗马、醒狮等乡(镇)开展杂交玉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目前,已开展培训86期次,培训农户0.68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县农口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在“3.18”科技活动期间开展“农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三农献才智”的活动,深入乡镇村寨、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做到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提高农作物的科技含量规范化水平,全县水稻种植要求实行拉绳定向移栽、杂交玉米种植要求90%为育苗定向移栽,为农业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六、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由于去年以来灾情较为频繁,今年春荒期间受灾困难群众较多,该县各乡(镇)认真落实“底数清,操作方案细,领导到位,资金物资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的要求,积极开展春荒调查摸底工作,经过摸底调查该县春荒期间共有缺粮人口34258人,需衣被救济11300人。为此,该县民政部门安排折合75万元的14万公斤救灾粮,1400件衣服,1400床棉被,20__双鞋分发到各乡(镇),解决困难群众的吃穿问题。同时要求各乡(镇)在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春耕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组织困难群众搞好春种,发展经济作物、家庭养殖、小加工等,开展社会救助、互助互济等活动,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七、当前春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1、农民缺信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级喊得响,但行动步伐慢、成效不明显,千家万户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是根据上年市场效益决定种什么、 怎么种,而他们缺少正规渠道提供综合系统的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价格预测、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预测,以及产品销售政策等信息,形成增产不增收。
2、生活困难群众缺乏生产资金。生活困难群众在春播生产中缺少资金,一是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采取担保贷款办法,特困群众贷款难度大,越穷越难贷;二是贷款利息高,加大了生产成本,特困群众宁愿少投入,不愿求信贷。
3、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效益减少。粮食良种直补政策带来的收益,被以种籽、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
4、农村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在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缺少自己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长期以来靠家庭经营小生产,农业生产不成规模,农业产品不优、不强、不大,没有市场竟争力,仅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往往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形成合力。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待提高。
八、几点建议
当前正是春播的关键时期,现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春季田间管理。要及时组织各级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查苗情、查墒性、查病虫情的“三查”活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地段,有针对性地制定田间管理方案,做好肥水管理,促使苗情转化升级,增强抗病抗灾能力,为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2、全力抓好春播生产。当前已进入春播旺期,要把落实春播面积作为搞好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具体指导。在保证春播顺利进行的同时,继续抓好农资调供和市场监管,加强种子、化肥、地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
3、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要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行情,搞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执法大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 物价等违法行为;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促进优质农资供应,维护农民权益,打假护优保春耕。
4、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吸取近年特大冻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深刻教训,加强与气象、抗旱防汛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准确把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认真做好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尽力降低灾害损失。
5、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各级领导和各涉农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将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干部,包乡蹲点,协同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春耕生产。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4
在起初的几年,李学发利用农闲时间一方面外出考察学习,一方面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农业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为他今后能够成为温室蔬菜种植能手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了技g也有了经验,最后选择了抗逆性极强,抗重茬,耐低温寡照,抗病害性强,又强抗棚室里的高温高湿的辽宁绿野西红柿,他连续多年种植这个品种,从开始简单种植生产温室西红柿,到以预防病虫害为主,治疗为辅的无公害西红柿种植,最终实现了亩产5~6万元产值的突破。
2013年,在西昌村村长的带领下,由李学发牵头,成立了西昌村蔬菜合作社。李学发始终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经常请乡里和市里的农业专家上门,进棚指导工作,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温室蔬菜种植技术,耐心细致地听专家的解答,并认真作好记录,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西昌村温室蔬菜效益明显提升,不仅提高了市场主导地位,实现了村民之间种植技术的零距离交流沟通,在温室建设和农膜设备购买等农业设施建设领域也实现了统一管理,在降低种植户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设备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全村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西昌村蔬菜合作社共发展温室大棚建设100余亩,露地蔬菜种植100余亩,实现年产值近千万的可喜成绩。
2014年,通过乡里推荐,他被通化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确定为通化市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他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主动与授课教师沟通,向专家、教授了解更多有关农村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在新职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创业计划书,选择通过“三步走”来实现再创业:首先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产业规模化;其次完善合作社建设、管理,真正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种植品种;最后形成自己的农业产业品牌,实现自身发展质的飞跃。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对策;移民区;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316;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28-02
固原市原州区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在改善移民生活、恢复生态环境、拓宽致富渠道、减轻人口压力、促进民族团结、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设施农业园区建设、降低扶贫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也存在搬出规模与安置能力矛盾突出、资源紧缺、迁出农民生产能力差、文化素质低、农业技术掌握少、发展设施农业基础薄弱、土地面积不足、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发展好移民区设施农业,必须从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高度对其逐步进行实施。
1 固原市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固原市原州区县内移民区生活的人们是从六盘山区和黄土沟壑区迁出的,迁出地生存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的1/2以上来源于广种薄收的第一产业。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困难形成落后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1.1 发展设施农业的资金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
虽然移民迁入后,政府安排每户均有1栋日光温室,但由于农民的资金不足,经济能力不强,投入能力差,再加上移民文化基础差,思想较为传统保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在设施农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性并不高。
1.2 文化素质低,难以接受农业新技术
移民在迁出地从未见过设施农业的日光温室,就连保护地的覆膜种植都很少见,个别农民只是零星种植家庭菜园,没有外销的习惯。加之多数家庭迁出后,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妇女,年轻力壮的男人大部分出去务工,放弃日光温室的种植,即使种植了日光温室的移民也不会操作,要很快种植好日光温室谈何容易,农业技术难以接受。
1.3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成熟技术难以得到应用掌握
对于蔬菜生产技术来说,其普及率较低,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移民种植经验的不足导致一些成熟技术不能被移民掌握,如二氧化碳施肥、工厂化育苗等。造成设施农业的普及率低,使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差异较大,移民的积极性不高。
1.4 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大,适应新的农业环境能力差
由大山迁出到川区,原来靠天吃饭、饮水的传统思想还存在。由干旱的山地变成川水地,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适应新的农业环境能力差,粗放式耕种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接受日光温室精耕细作的种植要求,从而严重影响设施农业发展进程。
1.5 专业化发展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外销优势
在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经营的格局还较为分散。具有较小的生产规模,连片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加上移民种植习惯的随意性,对种植蔬菜的品种、数量及质量等方面要求不严,规模种植的格局尚未形成,外销的优势还不具备。
1.6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由于移民在迁出前掌握的信息比较闭塞,迁出后还存在等、靠、要等思想,因此当前对于移民来说,亟需的是进行市场信息、新品种及新技术的服务。对于运销大户来说,其最需要的是有关市场预测方面的信息。目前,移民区的蔬菜生产信息服务较为落后,供求信息不足,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
1.7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原州区尚未建有专门的蔬菜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蔬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蔬菜技术推广的任务主要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承担。这部分推广人员不仅知识老化,而且由于很多是转行承担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的,蔬菜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推动设施农业的全面发展。
2 对策
2.1 加大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使其尽快掌握农业技术
有组织地进行移民区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尽量多组织多培训,要在种植技术上不断进行培训;实践操作上不断进行指导,使其尽快掌握基本的设施农业种植操作技术[1-2]。
2.2 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移民生产积极性
在设施农业方面,从政策和资金2个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以农民和企业作为发展的主体,吸收社会各个方面的投资。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和自治区扶贫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
2.3 严把日光温室建造质量关
移民区的日光温室多数是招标建造的,一次性成型的日光温室,分配给移民使用,移民从未见过日光温室,更不知道棚体质量。棚体设施不健全不配套,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导致种植操作难度大,甚至效益不高。因此,必须严把日光温室建造质量关,确保移民能够正常使用。
2.4 坚持种苗先行的原则,建设种苗繁育基地
移民从未种植过日光温室,必须供给高质量的种苗,让他们移栽定植。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育苗基地,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参与到工厂化育苗技术建设中。按照设施农业生产的规模、茬口和品种要求,培育出高质量的种苗,保证移民设施农业生产的供应。
2.5 合理安排茬口和种植种类,提高生产效益
移民区日光温室在茬口安排上应该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技术要求,先安排种植技术简单的叶菜类,让他们先适应日光温室最基本的种植操作技术,然后安排其种植技术比较复杂的果菜类,逐步提高移民的日光温室种植操作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益[3]。
2.6 加大成熟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
移民区要有成熟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集成组装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厂化育苗、膜下技术、测土培方施肥、温度调控、张挂反光幕、二氧化碳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热风炉应用、新型保温材料、机械化半机械化应用等,建立成熟高新技术的示范温室,使移民看得见、跟着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2.7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和壮大科技队伍
对症下药,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示范与推广,采取现场指导培训,以移民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以移民区为单元,集中地进行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农民骨干示范户,以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一支与全区设施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县乡村技术推广队伍和高素质的专业农民队伍,以促使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4]。
2.8 制定日光温室生产技术标准,建立示范点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做好移民区的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更好地对标准化日光温室生产示范点进行建设,做到技术入户、责任到人、标准到温室,充分地发挥对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充分地发挥移民区的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好有机蔬菜生产示范点。
3 参考文献
[1] 白光哲,马瑞林,王晓燕,等.包头市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6-7.
[2] 杨泉润,马成,闫菊红,等.西吉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评析[J].蔬菜,2011(3):47-50.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范文6
在南王村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时,“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也正在源汇区林业局的倾力打造下做大做强,漯河市首家“雪中雪”牌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注册成立。一条以林果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也开始惠及源汇区农民。
这是近几年来,源汇区林业局围绕三农和全区中心工作大局,切合乡情实际和市场前景,通过培育基地上规模,建立中介组织联农户,开拓市场强驱动,指导服务作保障等多种举措及“公司+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倾力打造林果产业品牌的结果。
建立园区上规模,切合乡情育品牌
“品牌打市场,规模出效益”。
在大刘镇南王村,不少种植大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单打独闹、摸索中种植是顾虑重重,产果后又要走街串巷地叫卖;现在好了,有政府支持,有林果专家指导,有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上千亩的种植面积全属“订单”产品,品牌就是广告,坐家不动还能卖好价钱。
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起步于2005年。是该村刘西民、李晚锦等几位村民自发引进的新品牌梨树品种。
当初他们坐车到外地或市里学技术,自己坐着火车购树苗;期间或是种植技术不到位、管理有差错;或是种植品种不适应和套种不科学合理;有失败的,有效益不高的,也有种植成功的;大刘镇政府及时邀请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到南王村调研。
在得知晚秋黄梨挂果早,见效快,耐存放,耐低温,不腐烂,适应性强,且果品个大,果质优,核小无渣,味香甜的基础上,林业局技术人员结合该果品种植技术与适应环境,对南王村土地进行抽样测验,发现非常适合晚秋黄梨种植。
结合南王村村民急盼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单位亩产效益,再加上该果树属矮化系列,又适合多种农作物套种(前期可套种小麦、大豆、蔬菜等作物)且有村民成功种植经验便于典型带动的有利氛围,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河北等大中城市考察,得知晚秋黄梨市场前景看好,价格昂贵,每公斤最低6~8元。
区林业局的调研报告,引起区农委主任、林业局局长彭惠民的高度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多次到大刘镇实地考查,又亲自拟定向区委区政府所做的“大刘镇发展晚秋黄梨可行性报告”,此举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决定以大刘镇南王村为基地,进行辐射带动,形成晚秋黄梨种植园区,并培育打造晚秋黄梨种植品牌,促进土地升值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为林业局实施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华锋为组长,以森防站站长王月妹、技术员刘清江为骨干的工作队,迅速进驻南王村宣传动员,指导帮扶。
当年发展晚秋黄梨种植农户10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后来,几位祖籍在该村现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也看好晚秋黄梨种植,或返租耕地,或与农户联手,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800多亩,并带动该镇和周边乡村种植,在漯河市工商局注册了“雪中雪”晚秋黄梨商标品牌。同时他们带着果品进北京积极争取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定证书”的认证。
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
培育一个种植品牌,还要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出效益。而做大做强种植品牌,需要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源汇区林业局积极调动、利用各方力量打造“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
――政府驱动。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林果经济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把发展优质林果种植列入区政府中、长期“六区一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规划,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广大农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培育种植专业村、专业镇开拓宽松环境。
――基层联动。激发专业乡镇、专业村的种植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支持上以及宣传发动、市场营销上加大倾斜力度;区林业局以南王村为重点,积极配合大刘镇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引导村两委干部、科技带头人不仅在种植上有规模,还有在管理及技术运用上作表率,在带动农户上作奉献,从而体现出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介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农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运行体系,以种植大户,热心服务、有一定责任意识的种植带头人为协会或合作社组织人、牵头人。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晚秋黄梨为产业,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为种植户建立果园面积、果品产量、销售价格档案,提供技术服务,实行网络管理,以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运输的经营模式,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为强化品牌优势打下基础。
发挥职能,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保品牌
确保“品牌”质量,提升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源汇区林业局打造和做强“雪中雪”晚秋黄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区林业局重在发挥职能、多渠道服务上下工夫,在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上做文章。
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结合园区种植的具体情况,结合广大种植户的呼声与心愿,结合市场营销形势需求,他们组织有关单位及时收集、修订各种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雪中雪”晚秋黄梨品牌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一整套运作模式。
――完善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收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结合实际,聘请市林业园艺局果树种植高级工程师,制定《晚秋黄梨技术要点》农业地方标准并装订成册,印发到专业村,为示范基地晚秋黄梨统一了种植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以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环保、农业、种子检测站等检测机构为依托,构建并形成了晚秋黄梨种植安全质量检测网络。经过近四年对晚秋黄梨种植的多次检测,均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产品远销省内外。
――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导组织,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利用农业服务中心、质检标准网站协会等媒体及中介组织,及时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和销售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按照市场要求来种植晚秋黄梨,提高了晚秋黄梨种植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规定了项目监管的内容、依据、措施和主体等,在梨的品种选择、收获、出售等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保证了晚秋黄梨种植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技术培训指导体系。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等措施,对基层干部和农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