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55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0 引 言
读书能够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成熟的处事性格,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课外阅读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当下的书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这无疑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本次调查“就地取材”,旨在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和帮助工作。
1 调查背景与方法
为了详细了解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也为了使调查分析更加准确和真实。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实收回300份问卷,回收率100%。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
2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
在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大学生的有效样本中,男生占27.82%,女生占72.18%。男女生的比例差别较大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财经类院校的女生较男生多,另一方面,女生填写问卷的意愿较男生更为强烈。
从年级构成看,大三学生比例最大,占34.59%,研究生占比最小,为3.01%。大一学生占比24.06%,大四学生占11.28%。
从专业角度看,经管类学生比例最高,为66.17%,这与经管类院校的情况相符。另外,理工类占15.04%,文史哲类占9.77%,政法类占1.5%,艺术类占3.01%,教育和语言类占4.51%。
2.2 自我评价
超过一半(56.39%)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喜欢进行课外书籍,并且偶尔会进行阅读。另外,24.81%的学生对课外书籍感觉一般,读不读都无所谓。非常喜欢课外阅读并经常阅读的学生占比17.29%,而不喜欢课外读物并基本不阅读的学生只有1.5%。总体看来,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意愿较强烈,自我评价较高。
2.3 喜欢的课外阅读类型
由于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书籍类型不仅仅只有一种,所以这项调查采用多选的方式,同时由于选项分类很细,所以这里只简述占比重高的受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比重最高的类型是“经典文学或艺术”占比63.91%,其次是“网络小说类”占比42.11%,哲学、历史和社会类占比37.59%,其他类型的占比均不超过30%,所以不进行赘述。
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是财经类学校的学生,仍然将文学、艺术、历史等社科类书籍列为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同时,网络小说的占比非常高,排在第二位,这反映了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大学生偏好这种浅阅读和快餐式的网络小说(当然并不是针对所有网络小说,但就笔者所了解的大学生阅读的大多数网络小说是浅显和快餐式的),这是需要警惕的。此外,从中可以看出,财经类学生课外阅读取向存在一定偏差,占比前三位的均为非财经类书籍,这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需要学校进行思考并加以引导。
2.4 课外阅读花费时间和占用时间最多的书籍类型
在调查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方面,49.62%的学生回答是不到1小时,33.83%学生花费1小时,12.78%的W生花了1~3小时,3.76%的学生花了3小时以上。
通过中位数分析,本文可以判断每人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时间上有点偏低。
在问到“你在课外阅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哪一种书籍?”方面,调查结果是,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经典文学和艺术”,占比39.1%,第二多的是“网络小说类”,占比24.6%,第三多的是“专业书籍及教辅类”,占比10.53%,其他读物类型都不足10%。这与前面“喜欢的课外阅读类型”中的前2名结果相对应,说明学生会花费更多时间在自己喜爱的书籍类型上。但第三名却没有对应,这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看专业课和教辅也许只是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是出于自己喜欢的意愿,这是需要学校和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
2.5 课外阅读的目的
在提及课外阅读目的的问题时,有32.2%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兴趣,陶冶情操,并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26.5%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打发时间;而22.3%的学生是为了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排在第三位;有11.3%的同学是为了备考或学习需要,只有7.7%的同学是为了掌握实用技能的需要。
这表明,学生看书的目的主要是以兴趣为导向,为了打发时间或获取知识,所以说大部分学生的目的还是积极向上的,追求自我发展的,但也存在着部分同学将课外阅读娱乐化,仅仅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
2.6 通过何种主要渠道进行课外阅读
依据调查,了解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42.86%)主要借助电子阅读(手机、电脑、Kindle等)进行课外阅读,有29.32%的学生从书店或者网店购买书籍,24.81%的学生从图书馆借阅,而只有3.01%的学生向朋友借阅课外书籍。
这表明,图书馆、互联网、书店这三种渠道发挥的作用较大,且互联网的优势和潜力不容忽视。以电子阅读为主要渠道,与前面的最受喜爱的第2名书籍类型和花费时间第2多的“网络小说”有关联。笔者虽然不能肯定使用电子阅读的小说就一定阅读网络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普遍性和网络小说的风靡程度。
2.7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程度
有19.5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关系紧密,并对自己的课程表现有很大影响,45.1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关系较紧密,对自己的课程表现有较大影响,33.0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不大,对自己的课程表现也无大影响,只有2.2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无联系,对自己的课程表现无影响。这说明学生对课内外阅读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19.55%+45.11%=64.66%)认为课内外阅读是有一定关联度的,会影响自己的课程表现。
2.8 课外阅读较少的主要原因
排在第1位的是“静不下心来看书”,占比47.55%;排在第2位的是“学业或学生工作繁重,无时间阅读”,占比30.63%;而“不知道读什么书好”和“不喜欢(习惯)阅读”分别占比10.91%和10.71%。
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课外阅读较少的首要原因竟是自身无法静心读书。这一方面说明很多同学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读进去”;另一方面,当今的时代氛围充斥着浮躁不安的氛围,这种氛围并没有被大学的“象牙塔”所净化,而是渗透进来并影响着学生,进而使整个学校的读书氛围受到了影响。
第二重要的原因是,学业和工作繁重的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阅读,笔者个人认为可能是学校的课程任务和课外活动较多,或者这只是一部分学生的借口,因为如果真有意愿阅读,时间还是有的,正像那海绵里的水。
“不知道读什么书好”表明学生的选择性困惑,一方面,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也就没有深入挖掘自己的阅读方向,他们需要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现在的书籍出版量与日俱增,让人在书海里晕头转向,不知如何选择。当然,前一点是主要原因,所谓“书海无涯,兴趣作舟”。
3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据文中数据和分析,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的整体阅读状况尚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①课外阅读时间量普遍较少;②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娱乐化倾向;③课外阅读具有浅阅读、快餐化倾向;④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性困难等。这些问题除了源于大学生自身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阅读习惯缺乏等原因外,还在于学生缺乏引导。因此,大学生应认真反思并努力改善自身的阅读状况,学校应给予充分关注,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同时做好阅读引导工作。
3.1 学校应加大引导力度,引导大学生阅读
学校首先应扭转不喜阅读,淡薄阅读的趋势,制定相关策略。发挥大学生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培育、建立课外文化活动空间,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使阅读真正成为其课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调查中发现,因学业和学生工作繁重导致课外阅读量较少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对此,高校应适当进行教学改革并精简学生工作,保障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应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针对课外阅读娱乐化、网络阅读快餐化和选择性困难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开办讲座和电子信息课程等,进行网络阅读方面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合理和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将阅读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阅读、思考和交流中碰撞新的思想火花,享受阅读的乐趣,且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推荐和指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3.2 图书馆应发挥资源优势,保障大学生阅读
图书馆应加强藏书建设,增加藏书量和新书刊的流通,及时扩大阅览空间,尽可能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层次的不同向其推荐好书、新书,依托图书馆举办各种读书和书籍交流展览以及读书讲座等活动,尽可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读书方向,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要。
目前,大学生掌握查询文献资料的意识和能力都很薄弱,因此,图书馆应开办关于查阅图书、咨询资料等技能的培训讲座或课程,帮助学生科学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
3.3 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课外阅读的关键。大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从表面看似乎与无法静心读书和学业及工作繁重等因素有关,实际上更多在于浮躁和功利的心理以及个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阅读习惯缺乏等。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忙碌的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的心理,提高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说到底是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夯实基础的,因此,学生必须将课余时间利用好,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所以必须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做好具有个人特色的读书学习整体规划。
4 结 语
关于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题。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综合问题,高校既要让大学生有书读,又要做好引导工作,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以便于他们有时间读书,从而好读书,读好书。
主要参考文献
[1]邹育艳,靳玉乐.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2]黄晓明,邢文明,马浩琴,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3]李瑞芳,张英,程慕胜.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2).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 优秀生 中等生 学困生 差异性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紧密相关,英语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的阅读行为,可以使学生在其语言能力范围内接触大量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全面了解新疆尉犁一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了解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和不同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的差异性,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1年6月对新疆尉犁一中八年级四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新疆尉犁一中是新疆巴州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学生水平范围广,各成绩等级都有覆盖,因此,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可做以参考。
(二)调查内容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制定。问卷的设置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策略的应用等。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共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类题型,其中,单选题13题;多选题4题,共17题。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即抽样,在问卷调查中,每个年级重点班和普通班各占50%,在同年级重点班和普通班中,调查对象的人数相同,且每个班级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因而保障了调查对象分布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为了使调查对象清楚地了解此次调查的意图,在发放问卷之前,笔者向被调查者对该问卷做了必要的讲解。
(四)问卷及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的目的,问卷收集后,对157份有效问卷依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生(80分以上),中等生(60-79分),学困生(60分以下),并以这三个等级,分别统计处理所得数据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三、数据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文章对能够突出中学生阅读状况和凸显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阅读方面差异性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数据背后的观点。
(1)每天英语课外阅读时间
数据显示,优秀生有21.43%的学生每天会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中等生有9.38%,而学困生只有3.70%。优秀生有57.14%的学生会花费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中等生43.75%,学困生只有14.81%。整体而言,大约80%的优秀生每天都会有1个小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大约90%的中等生会有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积累,但是,有一半的学困生只会花费不到30分钟,有30%的人从来都不会有课外英语阅读。众所周知,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会有质的飞跃,那么对学困生来说,每天一定量的课外阅读积累是很重要的。
(2)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重要性
英语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作用的大小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动机。57.14% 和28.57%的优秀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大的作用。37.50%和56.26%的中等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有大的作用。同时20.37% 和51.85%的学困生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有大的作用,只有大约7%的学困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不大或者不清楚课外阅读的作用。所以,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
(3)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动机
数据显示,90%以上的优秀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兴趣所在和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和兴趣所在,约有70%以上中等生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所以大多学生内在的,自发的,主动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学困生,有50%的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是老师要求和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被动的机。
(4)课外知识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影响
由图可见,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课外知识对阅读理解有影响,同时反映了学生对于文化的意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者学习观念中对文化层次的重视和需求侧面反映了其对知识层次的满足情况,优秀生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够意识到课外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科学、教育、艺术、医学、 体育,英语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等课外知识,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学生应在诸多领域都应该广泛涉。如果学生知识面太狭窄,缺乏对各种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会导致对阅读材料内容的一知半解,影响阅读结果。
(5)学生课外阅读材料覆盖范围
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能够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无形地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由表可见,大多学生对幽默,故事很感兴趣。优秀生对文学也比较感兴趣,30%的中等生对文学,人物传记和科普知识也有较多关注。此表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阅读的深度等。广泛和深度的阅读要求也丰富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对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
(6)学生课外阅读所遇的困难
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所有学生 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困难,此图反映了学生所遇困难的不同比例。对于优等生来说,缺少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支撑课外阅读所占的比例最多,为71.43%,次之则是缺少适合的英语阅读材料,为42.86%。而大多的中等生,近80%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词汇量不足,语法不好,阅读速度慢,有3.13%的人认为自己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对于70%的学困生来说,自身的英语水平导致课外阅读材料看不懂,没有兴趣,或者词汇量不足, 语法不好,阅读速度慢;同时也有约50%的同学认为是作业多,没有时间或者缺少文化背景知识。
(7)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
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反映了学生阅读水平。阅读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阅读策略和有效选择与应用阅读策略,而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由图数据,有50%多的优秀生能有意识的应用一些阅读策略,20%的学生也能根据阅读经验,熟能生巧的,无意识的使用阅读策略。这两种情况在中等生的比例分别是40.63%和43.75%。然而,对于学困生而言,有57.41%的学生是不清楚何为阅读策略。
(8)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由此图可看出,不论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大多学生都认为老师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策略指导,学生都很注重方法策略的学习,只有一小部分这对阅读方法策略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指导,并使学生明白阅读方法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次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尉犁一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阅读方面表现的异同。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优秀生和学困生在英语课外阅读的突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日常阅读积累,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掌握与应用,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这些异同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反思作用和启示。基于上述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作为参考。
(一)对于学生
1.激发内部动机
学生应该认识到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发掘对课外阅读的积极的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1)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和激励学生自觉选择英语课外阅读,这一点,对于学困生尤为重要。
2.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积累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二语习得有赖于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学生输入并理解比当前语言多的语言材料,还有个公式:i+1。克拉申强调大量输入。通过大量输入,学生会不断地接收输入的语言知识,并加以巩固和掌握。所以学生很有必要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形成量的积累。大量阅读材料的输入,会调动学习者自发地,积极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阅读越多,理解能力就提高越快,在大量阅读中,熟能生巧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积极总结方法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是直接应用于阅读过程中,用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方法或程序。(2)学习和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实践至关重要。学习和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有量的积累,方法策略的学习使用,以及自己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例如,预习,做读书笔记,丰富课外知识等等。对于中等生,要想突破瓶颈,必须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对于学困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的第一步。
(二)对于老师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合适的阅读材料的要求是难易度和广泛度。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Development,ZPD),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克,2003) 。(3)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对于学困生,难度适应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对学习课渴望。此外,为扩大学生阅读的广泛度,教师应提供材料内容丰富,涵盖各种文化知识,学生应该对社会的诸多领域都应该广泛涉猎,如,天文、地理、历史、 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医学、 体育,政治、经济、军事等,丰富的课外知识,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对学生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例如,小说,诗歌,信件邮件,便条,请帖等,丰富的阅读材料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
2.传授阅读策略,正确引导,授之以渔
根据调查数据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策略对阅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不单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语言的技能训练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阅读方法与策略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在阅读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如,阅读策略中的精度策略,泛读策略,快速阅读,自寻回忆线索策略,关键词法,自我暗示策略,超额学习策略,尝试回忆策略等等,并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和有效使用会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一个飞速的提高,尤其是对勤奋阅读,但却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学生一个反思、总结和学习的机会,以及一个突破自身瓶颈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需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得到阅读能力的飞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沈德立主编.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3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保定市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活动 现状 促进策略 研究
前言:大学生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学习,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形式,促进大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身体素质心里素质的提高,更能适应社会以及从学生向支援更好的转变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大学生目前普遍受到场地,资金和设备的制约,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需求。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设计《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问卷》,对河北大学医学部,河北大学本部共随机抽取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
(1)问卷法
就河北大学本部和医学部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比较详实的资料。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和Excel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与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1、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
(1)一般情况方面
据调查,各年级的人口构成为一年级62.8%二年级4.9%三年级13.8%四年级18.5%,可以看出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是大一新生这可能与其心理的转变密切相关。其次是大四学生,可能是为即将进入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性别方面,调查的女生多余男生,与学校总体的人口构成密切相关。
(2)课外阅读方面
学生最喜欢流行小说的占到52.5%,其他科普类和励志类相对较多。书籍来自于借阅和手机阅读的占到了65.4%,没有时间进行阅读的占到40.1%,偶尔去图书馆借阅的占到68.9%,仅仅是为了备考而读课外书的只占到7.7%,源于时间和兴趣原因没去阅读的占到55.4%。说明目前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种类,数量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和兴趣。
(3)社会实践方面:
学生参加实践的次数较分散,没有参加过得仅占27%,对距离没有要求的占到45.5%,认为应该参加实践的人数占45.8%,而为了锻炼能力参加实践达到93.5%,喜欢走访的达76.5%,认为不能参加实践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的达38.4%,没兴趣得占23.1%。说明大学生从观念上,态度上认识到了课外实践的重要性,而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的主要原因还是交通和兴趣方面。
(4)体育活动方面
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喜欢与同伴一起的占36.2%,80.6%的学生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40.6%的同学喜欢在学校附近。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有38.5%的同学选择1—2个小时。其次是进行5—6个小时。有45%的同学喜欢竞技类的活动。其次是体操和保健。体育活动的环节学生有34.4%关注安全系统,其次就是交通的便利方面。由于体育设施的限制导致学生不去体育活动的占到15.5%其次是交通和特色方面。
(5)文艺活动方面
18.5%的同学认为文艺活动是有意义的并且56.9%积极参加过。参加文艺晚会,做板报,唱歌比赛的占到42.5%。63.6%的同学倾向于和同学一起参加。16.4%的同学喜欢个人。13.2%没有时间参加17.5%的同学对文艺活动不感兴趣。
讨论:
2、几点关于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来增强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高校课外活动的指导方针以及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制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加热爱生活 ,可是只是着眼于对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晚会,课外实习等项目,也就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所以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认识方面的教育是学生自行去参加活动。
2)加强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
学生相对来说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外活动也能更好的实现课外活动带来的正面影响。建立积极健康的活动动机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发展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消除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课外活动的消极负面情绪。动机明确了,才能真正认识到课外活动的价值所在。
3)发现学生的喜好兴趣。多组织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项目
调查发现,兴趣爱好在大学生是否参加课外活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没有欲望参加,即使参加了也不会起到其相应的作用,可能还会增加学生抵触情绪。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及充足的时间保证。应改变原来那种要求学生统一行动,整齐划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做法,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允许他们自带器材或随时借用器材。并且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达到40分钟以上。教师和班主任要当好现场指导者和组织者,从而使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4)加强课外活动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设施条件
据调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受交通工具和体育活动设施的影响较大,大多没有进行较远距离活动的机会。调查中表明,大学校园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原因在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相对而言,器材的匮乏,设施陈旧、落后以及过于拥挤的场地已成普及大学生课外活动障碍。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意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健身意识,忽视了活动对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从调查课外中看,课外活动项目过于传统和单调,要以球类为主,参加的时间与要求相差太大,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活动的设施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活动项目的倾向,社会实践活动的交通是否便利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践项目的选择。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和使用方便了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对学生自觉学习提供可靠的保证。
5)教学教师方面的改进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技能,更要注意传授科学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课外活动方法,掌握驾驭不同器材、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知识教育和科学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促进可以对其身心健康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提供必要的经验。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精神素养。而要想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需要社会、学校等共同的努力。加强社会的关注,使得学生课外活动能有理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荆果林,于海浩.贵阳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12).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生;课外阅读;导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每个人的生活时空都是极其有限的,但阅读却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在古今中外情境中徜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的重要意义决定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就是语文四大能力中的“读”了,笔者认为,在所有的语文能力中,“读”是基础,是其他能力的保障。在信息膨胀、节奏高速运转的当代,教师更要注重方法引导,使阅读向课外延伸,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阅读范围狭小,内容单一。中职学生读书的热点比较集中,主要有流行小说、言情散文和卡通书。第二,阅读数量偏低。中职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所读书的数量和所具有的知识面,远远不能适应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阅读质量不高。中职学生读书大多不讲究效益和质量,在课外阅读中摄取的知识量有限。第四,缺少必要的引导。阅读对象选择无目的,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读什么,其他同学读什么就读什么。阅读不讲究章法,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导读。
所谓导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读书,即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第二,辅导学生读书,也就是对于学生具体的阅读行为给予必要的、有益的帮助。如:告知学生关于某一部书的作者、背景,以及有关评价和相关知识等。
实践证明,导读的益处至少有四点:一是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读书方法,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可以强化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从而使他们在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三是可以避免社会上某些不良导向的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四是可以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期达到相得益彰之效。
具体而言,导读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以主题推荐书目
作为中职教师,可将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定位于:以教材中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评述这位作家的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扩展;以某篇作品的主题为基点,向同一主题作品扩展,等等。为学生制订具体而实际的读书书目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书时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制订详细的读书计划
一般来讲,中职学生读书是以知识积累、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主要目标的,所以,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能够克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比较系统地获得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的。阅读计划可以制订长期和短期两种。制订长期计划,一般是在入学之初,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把自己的阅读活动纳入较为科学的轨道。制订短期计划,也就是以学期为单元的计划,则更利于实施、修订和检查他们阅读的完成情况。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具体做法有邀请名家来校开设讲座,举办定期的读书书评活动,开展读书讨论会,举办读书征文活动。比如笔者学校天湖文苑文学社近期就举办了“天湖文苑第一届读书节”。文学社精心安排了“书籍跳蚤市场”及“读书问答”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浓厚的读书热潮。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中体会到乐趣,都能在读书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
四、有效拓展课内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手段的使用,网络成为个体化的学习过程。如今,中职校园有80%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上网、获取信息也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内外资源相结合,适度引进课外语文资源,从而拓展课内语文教学内容。也可将电视节目引入课堂,比如将《新闻夜宴》《夜线》等栏目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电视节目这个窗口,从封闭的课堂走进开放的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并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写感悟文章,把语文说、写训练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五、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笔者思考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开展“复述”故事评比活动、“推荐我喜欢的名著”专题读书活动、组织专题的名著知识竞赛、编写课本剧表演、开展《弟子规》诵读、有感征文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展示中彰显青春的风采,找到成功的快乐,洋溢自信的笑容。
课外阅读的开展,就是课堂教学的保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和感悟,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且,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如果我们大家都能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3]胡玉华.职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初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对策;读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37-01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同时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入到当今初中学生时,却发现课外阅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学生发展的痼疾。很多初中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时间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从以下四方面作简要分析。
(1)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造就了快节奏的"快餐阅读"。 当前社会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而浮躁是阅读的大忌。他们很难沉下心来静静地品味咀嚼一本好书。他们大都喜欢"快餐式"阅读。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学生们也追求时尚,恋上了所谓的"快餐"阅读,"手机"阅读。他们喜欢读校园小说,"穿越"故事,言情小说,动漫读物,却很少有人去阅读经典名著。他们对名著表现出"畏难"情绪。
(2)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自动放弃了阅读经典名著的机会,其中也有很多教师和家长成为了阻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帮凶"。在他们看来,经典名著纯粹是"闲书",阅读这些是会影响中考乃至高考成绩的,因此他们把很多学生扼杀在阅读的摇篮里。有些家长认为读名著是在浪费时间。"有读名著的时间,可以做很多道数学题了。读名著,等考上大学再说吧。"
(3)经典名著的内容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当学生难以对作品产生共鸣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动放弃对名著的选择。
(4)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很多教师只将目光盯准在考试范围上,很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
制约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服以上困难,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面,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都知道很多名著都是经典,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能够促进人类不断地发展。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扭转当前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在过去10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在研读其他人的理论方法的同时大胆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将着眼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上,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上好初始课,牵引学生魂
要想学生阅读经典,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只有经过大量的读书,才会形成语文教师特有的文化底蕴,学生才会信服你,甚至崇拜你。
2.师生共读,思想碰撞
在学生被征服以后,就可以慢慢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了。这些读书活动一定要建立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在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时,老师必须先大量阅读,深入理解作品人物特点,作品内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心得和阅读体会。有时候师生之间会因为对书中某个人物的憎恶问题争论不休,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以读促读,激发兴趣
何谓"以读促读"?就是通过老师或者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课堂上读给那些平时不读书的孩子听,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知道,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很多种,有些人习惯于通过视觉学习,有些人习惯于听觉学习,当然还有两者结合。对有些一抱起书就头疼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很愿意听别人读书。这就好像我们70后的,以前在上学时喜欢听评书。我记得在上小学初中时特别喜欢在晚上6点半打开收音机,听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什么《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岳家将》。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能主动的找到这些书来读了,继而发展到寻找各类书籍读。在上朗读名著课前,我们一定要选好书目。必须选择那些故事性强,同时又有品位的书来读。如选择《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简·爱》等,这些名著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选择好了书目,我们就要考虑采用何种形式来读。如果老是单一的采取一种形式,学生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厌倦,所以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如我们可以分角色读经典片段。我曾经找男女学生朗读《简·爱》中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深情对白,尽管很多学生哈哈大笑,但是其实他们也从中体验到了阅读的。他们也会主动找到这本书来读上一读。还可以由老师和学生互动分角色诵读,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同时也能通过老师的朗读来感染学生。我曾经在课堂上和学生分角色朗诵契诃夫的《变色龙》,使学生在捧腹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
4.课堂拓展,成果展示
为了将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向学生推荐相关名著。每一个小孩子都是有表现欲的,只要你给他们创造机会,他们一定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如:108将的绰号和绰号由来;《我看李逵》、《我看人物》、《我最喜欢的人物》等,这些题目都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作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
当然,根据当前我们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的学生爱读书,愿我们的老师好读书,愿我们的民族尚读书!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6
【摘 要】文章以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为研究对象,验证其内容效度的高低。研读了大量文献后,笔者主要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大层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总体上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但是在文章的体裁、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等方面需要改进。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安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03-03
效度的高低是衡量语言测试的主要指标,效度指:一个测试能够测出预定要测量事物的程度,内容效度是指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目标。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内容效度研究方面内容呈多样化趋势,影响较大的有:杨惠中和Weir对大学英语四六级从结构、内容、预期效度方面的研究;邹申对TEM考试效度的历时研究等。
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国家级教育考试之一,据笔者对文献检索,发现近几年关于安徽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系统研究不多,所以此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篇输入和读者预期回答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依据语言测试效度理论,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说明等来验证其内容效度,旨在为今后的试题设计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内容效度验证依据和标准的建立
1.内容效度的验证依据。本文将依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检验其内容效度。
(1)近三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安徽卷)、《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它们共同规定了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考查内容、阅读的语篇特征。与以上三项的符合程度越高,其内容效度越好。
(2)语言学和语言测试中的有关阅读理论。这些理论解释了阅读及阅读测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一个有良好阅读效度的阅读测试,也一定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3)关于阅读测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测试的研究成果。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经过长期的积淀,已经非常成熟、稳定。
2.内容效度标准的建立。在效度研究框架方面,Bachman等提出了测试任务特征框架,该框架把测试方法分为五个层面:测试环境、测试说明、测试输入信息、输入信息的预期回答、输入和回答的关系。这个框架的提出为其后各种测试的效度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笔者在此任务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要求及受试者特点,将从语篇输入和受试者的预期回答两方面来研究,具体见下表1。
二、2012~2014安徽高考英语阅读内容效度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内容效度验证依据和标准,笔者对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从题材、体裁、文章长度、阅读速率及阅读微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验证。
1.文章题材。题材是文章所涉及的话题领域,在阅读测试中,输入的话题对考生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阅读文章题材分布的得当与否不仅影响试题的偏颇性,而且关系到试题效度的高低。同时,《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教学大纲》要求读懂有关任务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内容的材料以及简单的应用文。此外,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考生应该熟悉涉及社会、校园生活、科技、历史等24类话题。为此,笔者对近三年的阅读材料的题材做了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首先,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文章题材涉及到人文、科技、生活、环保、中西文化等多方面话题,题材分布广泛。其次,选材贴近考生生活,如:2013年A篇关于生活中的习惯和建议,2014年A篇的智能机器人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服务,兼具知识性和时代性。同时,题材的选择契合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理念,不仅选取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材料,也选用了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文章,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又了解了历史文化,实现了阅读测试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部分文章材料符合命题要求,题材深浅有度,安排较合理。
2.文章体裁。体裁涉及到篇章组织的文体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对受试者的理解会产生影响。文章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纯粹的描写文非常少见。同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高中毕业生能够识别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因此,笔者将文体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以下是笔者按此四类对高考阅读材料的体裁进行统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安徽省的高考英语阅读体裁主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说明文所占的比例最大,较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其中,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比例比前几年的有所下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阅读技能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明文信息量较大,议论文论点鲜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信息定位、推理判断能力及逻辑思辨能力。但是,近三年对应用文的考查非常薄弱,虽然说明文和记叙文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但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笔者认为,加强对应用文的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3.文章长度。阅读长度得当与否是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平的英语考试对阅读材料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并以此来考查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比如,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主要考查学生的速度和信息定位能力;而对于短小的文章,主要考查学生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文章长度即文章所包含的的总词数,这里我们按单词数来表征文章长度,同时除去了文章中所有汉语注释。下表是对近三年安徽高考英语阅读材料长度的统计。
《考试说明》对阅读量的要求做了明确的阐述,在2005~2008年说明中要求对所提供的文章长度不少于1000词,而自2009年新课改起考试说明规定阅读文章长度不少于1200词。按照五篇文章计算,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至少应该控制在200~240词左右。此外,韩宝成提出阅读文章的单篇长度在200~500词以内比较恰当。据此对照表4,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阅读部分总的阅读量大致在2000~2200之间,2013和2014年的阅读量基本持平,总体上来说阅读量有上升趋势。据笔者推断今后的高考英语阅读量应该是上升趋势,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量加大的要求。
4.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常被视为衡量阅读者阅读水平的参考性指数,在安徽省高考英语中,自2009年起,《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应在规定的35分钟内完成阅读量不少于1200词的文章。给定的35分钟包括阅读文章及回答问题的时间,按照杨惠中和Weir给出的1︰0.75的时间分配比例,可以得出阅读文章的时间为20分钟,而答题时间为15分钟。依据此时间分配,笔者分别通过计算得出近三年文章的阅读速度。结果如下:
从表5可以看出,文章阅读速度基本在60词/分钟至80词/分钟范围内,三年的平均文章阅读速度为71.3词/分钟。总体阅读速度基本上在50~70词/分钟之间,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在阅读速度上,课程标准指出在文章生词率少于3%的情况下,基本阅读速度应达到50~70词/分钟。而较高要求应达到70~80词/分钟。可见近三年文章阅读速度是处在较高要求的水平上,总体阅读速度达到了基本要求。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5.阅读微技能分布。除了分析语篇内容,对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验证要从读者的预期回答方面进行研究,这里的预期回答指得是学生处理阅读材料的微技能。杨惠中指出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研究要考察连续几年试题是否覆盖了对全部或大部分阅读技能的考查。此外,《考试说明》明确列出了六种阅读微技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推断生词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对阅读微技能统计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试题的不同层次技能的分布特点,而且有助于优化和调控试题的内容效度。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阅读微技能考点的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阅读理解试题总体上涵盖了《考试说明》中对阅读微技能的考查,其中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很薄弱,近三年基本上没有考此类型的题目。而近些年对“理解具体信息”和“判断推理”两类技能的试题考查力度大大加强,占了整个试题的75%。其中判断推理”、“理解文章主旨要义”、“作者观点态度”题占56.6%。可见,阅读测试是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体,兼顾对高难度试题的考查,基本符合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的命题思路。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不难发现,理解文章具体细节信息题一直是独占鳌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迅速定位和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同时,鉴于“判断推理”类题目量加大和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笔者建议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对阅读教学的反拨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近三年安徽省的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从语篇输入和读者预期回答的角度对阅读测试进行效度研究也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如此,笔者认为还有三点需要加以思考。
第一,阅读理解体裁需要完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英语的交际性和工具性日益突出,应用形式也越发丰富,因此,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应当适当增加对应用文的考查。纵观近些年的高考阅读材料,笔者发现以说明文最多,其次是议论文,而应用文则是凤毛麟角,因此,笔者建议今后可以适当增加应用文的篇幅,以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语篇教学。据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中学都是把高考作为指挥棒,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考试,教师们上课的重点还是集中于语法和词汇的枯燥教学方式,因此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由于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语篇教学,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第三,拓宽英语学习渠道,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基于高考阅读题材的广泛性、生活化和时代化,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向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而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范本。教师有必要对教材材料进行全新地解读。另外,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如让学生阅读英语报刊、英文简写本经典小说,充分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测试与教学密不可分,本文对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对阅读教学的建议,希望后来的广大研究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提高高考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chman,L.F.&Palmer, 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Weir, C.J.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London Prentice Hall,1993.
[3]刘润清,韩宝成.外语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杨惠中,W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杨惠中.语言测试设计与评估导读[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