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基本动作传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是运动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对小学教师而言,必要的动作储备和分析能力是其基本技能之一,尤其是简单有趣的“操化”动作,更是多多益善。在一定的层面上甚至可以认为教师的动作储备和分析能力基本决定了其教学能力,基本动作教学对小学生以后的体育态度行为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体育动作的储备和分析能力应会成为未来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选择和分析案例的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师的精心设计或选择的相关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讨论,引发他们深层次思考,继而能长效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健身运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求知意识。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要科学选择和分析案例,充分发挥其目标、激励、导向和标准等各项功能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能使学生积极吸纳案例中的积极思想和方法,也能避免体育中常见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安全等各种问题的认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组织及融入游戏的能力

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强化角色,注意团结,并从这些约束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可小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常常率性而为,表现过度,也常会因此出现矛盾。因此,教师参与其中扮好自己的角色,协调好游戏各方的关系,并带头遵守游戏规则,能为学生在各方面做出模范,创造相对公平和谐的游戏环境,也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果。

四、设计器材和场地的能力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语言艺术;运动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育家季米良捷夫也曾指出,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更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则是打开这门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它集中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包含了精细加工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与风趣幽默。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分量与作用,使得教学重点局限于操练活动与技能训练的设计,淡化了技能讲解的艺术性与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弱化了教学语言的艺术功效。基于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拾语言艺术这一教学利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挖掘学生运动潜能,规范学生体育训练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案例作饵,点燃学生参与热情

幽默是教师智慧美的集中体现。小学生缺乏稳定的注意力,以风趣幽默的教学案例导入教学,渗透技能知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有意注意中自觉地加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积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语、网络语点燃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们自主思考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教学小学四年级垒球投掷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垒球投掷打地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跟学生们吐槽了自己的苦恼,调皮的小地鼠们老是偷吃菜园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呢?以此,导入“打地鼠”的教学主题――垒球投掷目标物。通过这样趣味的教学情境,我发现,学生们“投球”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动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垒球投掷――庆功宴的教学主线,将“打地鼠”的活动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

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

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总之,言无止境。教学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揣摩、不断去深化、不断去创造。在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虽说它以学生的身体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游戏活动为依托,但仍以教学语言为媒介,以教学语言为知识输出、信息交流、资源分享的途径。由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植于体育的学科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形成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更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健.抓住课堂反馈,为思维释放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4(17).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

2.教学中巧用科学评价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宋静

3.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丁秀琴

4.拓宽渠道,提高识字能力范京一

5.让孩子拾起一颗爱心徐萍

6.注重表演,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李海林

7.小学语感的培养方法策略谈李建生

8.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课堂英语语篇教学沈黎黎

9.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任畑甜

10.让"激情"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生命线沈海娟

11.小学英语试卷讲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向成英

12.从此不怕写作文许春兰

13.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袁晓燕

14.以"勤读"激"乐写"陈红

15.例谈作文语言的个性化李彦宗

16.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浅谈教师因"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伤害施海燕

17.校长要关注教师的感受丁良和

18."在班队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苏淑黎

19.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孙玉玲

20.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王书娟

21.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徐安芳

22.再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徐颖翠

23.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思考武小凤

24.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教育许军

25.智慧地教学生态的课堂——听《夕阳真美》有感杨蜜霜

26.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更有效?——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蔡玲莉

27.例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张旭东

2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建芹

29.语文是融入生活的诗词曲赋——《乡下孩子》教学案例及解读王毓华

30.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朱海铃

31.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舞动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邱冬梅

32.行走在高效教学的大道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蔡巧燕

3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东英

34.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实现付慧云

35.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探析施春燕

36.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高丽惠

37.数学新课的巧妙"导入"张彦红

38.数学学习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记忆力的一点实践季夏玲

39.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孙金霞

40.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赵海芹

41.学会休闲,学会玩李慧珍

42.让中等生也分享一点你的爱华秀英

43.授之以渔快乐写作邱友成

44.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卢贤

45.多媒体技术,一座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桥梁杨菊香

46.让朗读变得有滋有味张莲花

47.张扬个性舞动风采余苏榕

48.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黄少荣

49.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交往朱秋勤

50.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性评价探析瞿丽君

51.浅析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高扬萍

52.新视域下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探析龚丽敏

5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沙丽丽

54.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小学美术教学浅析贾杰,翟发耀

55.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黄英

56.让多媒体将音乐殿堂诠释得更加完美陆玲

57.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竞争能力郁霞

58.谈"活动单"导学中教师如何相机点拨郝昌莲

59.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新思考季艳青

60.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思考与探索陆礼霞

61.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陆银莲

62.小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探析牛建平

63.生动而有效地进行英语复习朱小燕

64.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浅析魏仲智hHTTp://

65.经历、感受、探索、构建——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案例)卓孝忠

66.英语教案中的"教后反思"施林灵

67.重教学细节,展汉字之美王小维

68.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许瑞敏

69.戴上放大镜来放大孩子的优点周娜

70.浅议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杨金雄

71.环保在家园活动中的渗透孙文华

72.科学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庄旭东

73.新视域下儿童钢琴有效性教学探析郁丽

74.多变教学方法,有效进行教学喻小莉

75.课堂为学生而变朱小鹏

76.游戏,孩子成长的摇篮朱凤娟

2.领异标新——教学不应忽视的主题卞德青

3.浅谈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颜素琴

4.小学语文现代课堂创新教学黄明国

5.高年级阅读教学从"三维"入手伏广艳

6.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探析高秀平

7.课伊始,趣即生——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陆健

8.小学英语字母教学漫谈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高红梅

9.优化英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蔡丽莉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林剑平

11.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黄欢欢

12.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赖锦忠

1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刘春红

14.阅读教学《TheFireDragon》教学诊断夏金星

15.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张丽真

16.让赏识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薛业东

17.论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魏加宏

18.利用科学探究引导思维训练陆瑞莎

19.爱的另一种方式唐江艳

20.课堂,因为有你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运用张静

2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居宏斌

22.追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毕文桃

2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张步华

24.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唐柳娟

25.让学生在说中发展思维吕红梅

26.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探折徐巧云

27.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孔凡梅

28.小学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绽放美丽张俊杰

29.除法竖式教学"完全可以用一般去包容特殊——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顺序重组的教学尝试王学杨

30.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祝广侠

31.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林大目

32.《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陈益贤

3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微李玉凤

34.创设情境让"说"之花处处开放——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黄美

3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策略刘红梅

36.例谈诗歌阅读的简约化路俊丽

37.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孙静

38.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龚尹

39.激发学生兴趣快乐学习作文张小丽

40.写"啄"注意"点"——从失误中收获惊喜孙长艳

41.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点拨汪伟军

42.试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庄晓蓉

4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缪书安

4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刘福莲

45.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黄佳佳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素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2—0135—03

[作者简介]历叶红(1979—),女,湖南怀化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体育素质教育。把保健卫生、心理健康、体育精神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等。但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素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人类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更高更深层次体育精神素质。全社会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健康体育素质观念的社会责任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体育素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体育素质的特征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体育知识素质、体育技能素质和体育精神素质等几个方面。体育素质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为社会提高素质更高、更全面的人才。一般来说,大学体育素质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健身强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和改善机能,而且可以促使智力得到发展。良好的体育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信,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体育素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为手段,促使学生在完善的体育知识素质和科学的体育技能素质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并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与提高。

(2)时代性。体育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是体育精神。人类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对的稳定的体育知识体系。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发现和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技能,这些体育技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技巧和锻炼方式也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对体育更深层次的体育精神需要长期的沉淀和升华,体育精神素质才得到的延续、巩固和规范。随着的时代的发展变化,体育素质的内涵也会形成时代特征的内涵和意义。(3)渗透性。体育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而体育精神更能发生辐射,渗透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中,从而促进体育精神的发展。

2体育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体育素质教育在树立大学生终生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深远的意义。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应该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和每个高校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建立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体育素质教学系统。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素质培育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2.1大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体育精神的缺乏

当前在大学中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在下降。传统应试教育重视了知识灌输、轻视知识的灵活运用,造就了一大批高考机器、考试机器。大学生在体育领域中也将这一不良做法延续下去,对起体育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下降,当遇到挫折时,缺乏超越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将体育精神物质化正是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在体育中只重视名次、不重视参与就是大学生体育精神缺乏的表现。“金牌至上”正是将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各种体育理论研究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精神教育问题上进行学理层面的专门研究比较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上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逃避挫折的行为。

2.2目前学生健康安全教育不足

和国外的健康安全教育开展程度相比,我国健康安全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手段都相对简单。健康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开展,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应用。我国每年有不少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伤害和死亡。但是,这并没引起我们很多人的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强调技能和体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意识教育。造成学生注重技能的掌握,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安全第一”替代。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将那些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被无情的抛弃。安全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仍然被不少人忽视,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我国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的急迫性。

2.3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不全面

体育课传授体育知识的重要时间,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系统地、有目的教育活动,把体育知识传输给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大学生是否能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强调文化知识传授与运动体验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最终,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课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不全面。在体育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在内容的安排上,重运动技术的传授、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水平。体育理论教育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知识。目前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看电视、观看体育比赛等等。但是大学生在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往往忽略了通过这些实践来获取相关知识。依赖于传统的通过教学方式获取相应知识,缺乏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很难提高,也导致了其体育知识结构不完善。

3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用建构主义观点进行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属于应试教育。体育教育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是为了达到某中目的,比如获得金牌等。物质注意色彩非常强烈。在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大学体育教育也应体现时代特点,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为目标,采取全新的体育教学教育方式.建构主义教育观点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有效的体育认知学习理论,并形成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设计一个趣味体育游戏,组织一场排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不仅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因为大学的学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自立活动能力比较强。这些课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加强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活动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服务。大量的体育活动实践是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易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很多,有些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的。这需要大学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健康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健康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教育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身体锻炼方法。要时刻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逐步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为学生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健康环境。在教学实施中,要把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关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实践操作更要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介绍。在讲授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灌输式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避免刻板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结合常见突发意外事件进行教学,如溺水的自救、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等。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

3.3大学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途径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渗透力很强。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才能达到目的。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锻炼的兴趣,并在体育锻炼中达到精神升华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提升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达到培养体育精神素质目的。大学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需要健康的体育精神素质作为支撑,但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需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形成人人重视体育精神培育的氛围。并形成常态化的素质培养机制。大学应该细化体育精神的内涵,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并非口号和标语,需要大学生身体力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真正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可以利用极具影响力的传媒、通讯工具和体育明星效应等可以在更新和更宽的空间内展开。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维持体育精神培养。作为大学生而言,体育精神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体育意识形态、体育精神形成要体育运动活动本身更重要。体育运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劳累,是磨砺和锻造体育精神素质最好的因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且更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3.4加大体育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体育离不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因此培育大学体育素质首先要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随着改革的深化。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来发展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已经很难做到。大学多渠道筹集大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大学对校园里面的体育项目设施可以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进行适当的经营。充分利用大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闲置场地开展一些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参与性高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较好回报。在这个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比如体育教师办各类培训班。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对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实行转租、外包等多种经营形式来提高体育设备实施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创收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体育设施。为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创造良好的平台,为培育大学体育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素质水平和健康安全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重视学生健康安全素质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使学生提高意外伤害事故的生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也能够使精神素质得到改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体育的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而且要将体育技术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01):82-85.

〔2〕马卫平.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01):75-78.

〔3〕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03):74-77.

〔4〕杨雷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实施体教结合的障碍及其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8):98-101.

〔5〕李尚胥.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