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1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外科;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影响

作者单位:463600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普外科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普外科患者多是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负担较大。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2例普外科患者护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2~72岁;发病原因:肝胆管结石25例,急性阑尾炎20例,胆囊炎并胆管结石11例,脾外伤8例,乳腺炎5例,甲状腺瘤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病原因、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根据不同术式,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社会背景及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心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由本院护理部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术前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受外伤经过或疾病病程情况,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其他病友情况,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术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术中的各种不适, 耐心地做出解释, 说明不适只是暂时的,经过处理很快就会得到缓解;解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术后通过谈话、听轻音乐等方法以排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恐惧心理及术后所带来的疼痛,消除患者对日后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担心,饮食、用药及术后活动应给与相应的指导。同时可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1.3.1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手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通15个问题,对患者心理特点、躯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及心理焦虑、忧郁情况进行评分[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反映出抑郁症的抑郁,心情、躯体不舒服的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而且可以判断出抑郁的轻重的不同程度及有没有抑郁症状[2];焦虑自评量表:反映出焦虑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3]。

1.3.2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护理部通过对患者入院须知了解程度、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出院指导、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百分比为标准;满意度调查:对本科室的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评分(表2)

表1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

组别例数抑郁症状评分(分)焦虑症状评分(分)对照组3654.5±11.551.2±10.5观察组3632.5±10.128.9±9.5表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例数护理质量评分(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对照组3665.5±16.180.5±10.5观察组3687.5±17.596.8±7.83讨论

外科患者在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易产生恐惧、忧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引起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不利于伤口愈合和病情的恢复。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外科收治的患者实施特定的心理护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热情、和蔼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介绍患者病情知识,转移患者对手术及病情的担忧,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对外科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快速准确的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及实施相应心理干预。通过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忧郁、焦虑的心态,帮助其顺利完成手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减轻患者手术疼痛感,术后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提高护理质量,又提高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张国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20):89.

[2]薛梅芳.普外科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3184.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3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108-0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乳腺癌属于“乳岩”“乳痞”等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情志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中,应该重视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心身同治。

1中医学对情志的认识

关于情志致病与情志治病,前人有内容丰富之精辟论述,《黄帝内经》最先提出了五志致病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中亦有 “百病皆生于气”之说。《灵枢・平人绝谷篇》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这些论述奠定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体现的是社会心理因素、脏腑功能活动以及形体变化之间关系,所强调的是心身统一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形神合一而为人。人体是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情志变化。七情五志并称“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喜、怒、忧、思、恐谓之“五志”。情志是人对外界及机体内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同情绪情感反映。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正常的脏腑功能,气血充盈平和,阴平阳秘。而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导致人体情志失调。情志失调又可逆乱气血,损伤阴阳,使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发病之后,如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则可祛病。

2情志与乳腺癌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七情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最大的共性是强调情志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情志内伤,致气血逆乱,经络痞阻,痰瘀结聚成核。众多医家认为[1],乳腺癌发病的关键是情志不遂,肝郁脾虚。朱震亨指出“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冯兆张强调“此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证”。明・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记载“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薛己《立斋外科发挥》认为乳岩“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症”。陈实功《外科正宗》“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傅山《青囊秘诀》对病因病机的论述则更为详尽,“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失于调理,忿怒所酿,忧郁所积,浓味酿成,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

现代研究显示[2],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其使人体产生不良情绪,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形成压力,并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尤其对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为大。情绪与健康主要与人体内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有着密切关系。其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特殊的淋巴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抗感染调节免疫的作用,表现为速发效应。不良情绪能够降低NK细胞的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低的人,容易患上癌症或感染上病毒,而NK细胞活性低的癌症患者,则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负性生活事件,尤以家庭生活问题为多,产生焦虑、忧郁、悲伤等不良情绪,日久形成情志失调,主要影响其肝、脾、肾的正常功能,使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有研究提出[3],肝、脾、肾长期亏损,不仅可以诱发乳腺癌,而且还是导致乳腺癌进展、转移和复发的促动因素。人体得知患乳腺癌后,其情志变化可能由最初的对癌症的恐惧、怀疑等,转为焦虑、紧张、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甚至有轻生行为,促使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恶化。

可见,情志失调与乳腺癌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创伤诱发癌症,悲观恐惧心理会加速癌症恶化。同时,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情志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明《医学入门》说:“乳岩,……更清心静养,蔗可苟延岁月。”明确指出精神情志因素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确有一定的影响。

3调畅情志为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方法

3.1情志的中医药治疗古代众医家早有运用中医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心身同治的方法来治疗情志疾病的经验。如明代《医学入门》中云:“悲伤心胞及肺系,其气急,过则为狂者,积壳煮散,升阳顺气汤。”

乳岩是难治之证,许多医家发现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效果,认为乳岩的形成与七情内伤及肝脾关系密切。首先注重情志调养;其次运用疏肝理气、益气活血、健脾养血补肾等方剂治疗。如朱震亨《丹溪心法》强调早期情志治疗,“若于始生之际,便能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并附医案一则:“予侄妇,年十八时得此证,性急,脉实,所难者后故耳。遂以青皮单煮汤与之,间以加减四物汤,两月而安”。其以青皮破气散结、舒肝缓急,再以加减四物汤补血和血调治,终收全效之功。

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志变化与现代医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即《内经》所述“郁症”。东汉张仲景谓为“情志致郁”,“肝郁”为主。中医学认为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主升,主动,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使周身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功能和调,心情愉悦。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从而引起“肝脾不和”。肝脏是调节人体情志的场所,其通过影响气机、血液和情志等,从而调节人体情志变化。因而,是否具备正常的肝脏功能,直接影响着机体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肝为藏血之脏,治疗郁症则当以疏肝养血、调畅气机为法。经典名方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功用,主治肝脾血虚证,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焦虑等情绪失调病症。中医治法灵活多样,如果能够正确地辨证论治,均能取得调畅情志之功。

3.2情志疏导治疗情志疏导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情志化解或抑制其他情志,治疗情志失调及所致躯体疾病的方法。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豁达平和的情志,能使气机升降平衡,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人体才能泰然祥和,健康长寿,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应重视情志对乳腺癌的作用,不但重视治疗,更强调预防,争取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对未病者,尽量避免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陶冶情操,安静平和,加强心理调摄能力。先天禀赋不足,体弱多病者,更应积极进行心理锻炼,增强心理耐受能力。对已病者,长期存在的担忧、抑郁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更应重视其情志变化,运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达到身心同治,促使疾病减轻甚至愈合。具体方法可开展心理疏导门诊,组织病友联谊,医护答疑等,帮助患者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倾诉等。情志疏导作为中医情志学说的组成和临床延伸部分,在临床上发挥着药物不可取代的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乳腺病患者的情志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情志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情志异常既是乳腺癌的病因,又是其病理产物,二者互为因果。只有充分认识到情志因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才能重视调畅情志在乳腺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秋莉,王学芬,张向农.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437-438.

[2]Boermeester MA},Butzelaar RM.Interaction between breast cancer,psychosocial stres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J].Ned Ti jdschr Geneeskd,1999,143(16):838-842.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4

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心理干预在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正面认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温馨感受、帮助患者建立迎接治疗的积极态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等方面的护理作用。

结果: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明显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变食管癌患者对疾病和放疗治疗的认知、感受、态度和行为,缓解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食管癌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长期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越来越普遍,食管癌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管癌的治疗中,放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也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发挥心理干预在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缓解患者心理障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放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5~83,平均69岁。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忧郁、抑郁33例;悲观、失望29例;紧张、焦虑27例;烦躁、易怒19例。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形成患者对治疗的消极心态,影响治疗效果。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食管癌放疗治疗。

3心理干预

3.1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正面认知。许多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焦虑的内心体验。同时,一些患者对食管癌放疗方法不了解,缺乏认识,从而容易产生紧张、疑问、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调节,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疾病。同时,定期开展有关食管癌诱发因素、注意事项、康复情况等知识的讲座活动以及食管癌放疗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宣传,增加患者对疾病以及放疗治疗的正面认识,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情绪对待治疗。

3.2缓解患者忧郁、抑郁心理,增加患者对生活的温馨感受。食管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能力,久而久之患者易出现做事无兴趣,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忧郁、抑郁心理。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在精神上给子安慰、开导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同情和支持。同时,引导家属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关怀照顾,给予患者更多的爱护,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从而调整情绪,心境变好,使整个人乐观起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

3.3缓解患者烦躁、易怒心理,帮助患者建立迎接治疗的积极态度。食管癌患者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下,会感到身体疲惫,对事物过度敏感,对自己及其他人不满,导致心情烦躁、脾气怪异。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烦躁、易怒的心理,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用行动感动她们。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医院举行的娱乐活动,如听广播、看电视、下棋、阅读感兴趣的刊物等,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转移其注意力,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从而帮助患者建立迎接治疗的积极态度,更好的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

3.4缓解患者悲观、失望心理,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放疗治疗会对食管癌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及语言表达能力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各种症状消失较慢,在经过放疗治疗后,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耐受力差,不愿积极配合,认为患病已成定局,无康复的希望,对治疗没有信心,出现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宣传同患食管癌患者的精彩抗病经历,用放疗后好转的患者例子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讲述放疗治疗的作用、性能、目的等等,劝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鼓励患者通过自我意念,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

4结果

5讨论

食管癌主要是因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而形成恶性病变所致。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造成诸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针对患者临床表现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鼓励引导,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发挥心理干预在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从而改变患者的认知、感受、态度和行为,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消除负面心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立丽,高伟.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合并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36-37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创伤;地震;组织管理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灾难事故伤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没有准备或准备有限的条件下出现大批的伤员,形成伤员流。2008年5月16日至26日,我院对后送至我院的142例地震伤员进行了救治,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本组来自地震灾区的伤员14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76例,年龄3~89岁。四肢骨折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部创伤14例,肾脏损伤2例,颅脑损伤4例,严重多发伤67例,其它创伤6例。

1.2方法

1.2.1科学的组织管理接收震区伤员后,针对震区伤员多为骨科和创伤科病员的特点,立即对创伤科、骨科和ICU原有患者进行分流,每个科室空出5~6间病房,其中1间为隔离病房,5间为特别护理病房。建立特护专家组-责任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控制体系,特护专家组每日上午9:00和下午18:00召集组长联系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当日护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针对每名患者情况制订相应措施[1]。特护专家组成员每天参加医疗组病情分析会和查房,掌握患者救治情况,并反馈每位患者当前护理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临床问题,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为伤员制定最好的治疗、护理方案。

1.2.2个体护理及病房管理伤员到达病房后,按病情的轻重、感染的程度进行分类安置。每个病员由1名医生,1~2名护士负责接诊。伤员及家属所带物品集中收集,统一消毒灭菌,以降低交叉感染率。通过掌握每位患者的性格,采取针对性护理。床位安排兼顾患者间关系、性格等因素,将有亲属或同事关系的安排在同一病房,每个病房安排一名较积极的患者,发挥患者间的互助作用[2]。

2结果

2例患者有局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未出现并发症。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及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到99%。患者心理状态情况见表1。 表1伤后不同时间段焦虑、忧郁发生率比较

3讨论

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大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在地震中,由于伤员数量多且伤情复杂,抢救场面较为混乱,一定要组织得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方能确保转运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医护人员的协作和沟通也是灾后群体伤员转运接收和护理管理的重要保障。特护专家小组对救治成批量伤员发挥重要作用,为伤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3]。通过专家小组对特别护理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反馈,提升了特别护理组的护理质量。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管理,是开展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前提[3]。研究证明,重大灾难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而且多在灾难后的3~6个月内发生[4]。由具有心理治疗经验或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负责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伤员由护理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伤员由专职医生进行治疗[45]。医院还为出院的伤员和家属制作了“心连心”爱心卡片,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截肢伤员准备拐杖,为出院病人准备鲜花,派专人负责伤员的出院指导工作。在地震等灾害事件后,伤员及家属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创伤,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建立组织,加强管理,科学疏导,能够取得伤员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董钏,赵涛,邓伟,等.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23-224.

[2] 凌丽,张雅静,孙宏玉.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68-70.

[3] 阎成美,庐英,李妮,等.特护专家小组在救治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38-40.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 饮食;运动; 代谢综合征;社区;干预

接受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除了面对死亡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恐惧外还要忍受癌症疼痛和治疗疼痛,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根据患者各种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咨询让患者消除精神压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并发症,对患者正确的心理分析,得到的护理,能更好地发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介入手术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4~64,平均年龄(42.5±2.3)岁。

1.2 方法

1.2.1 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表现 恐惧焦虑类型常见的心理表现在患者渴望生的欲望强烈,一线希望都不放弃,各种治疗都想试试,但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担心介入过程疼痛、出血,退化和其他问题,这样的患者往往会焦虑和恐惧。悲观绝望型主要表现在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晚期的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使他们在精神、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或通过手术化疗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者。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心情非常沮丧,忧郁、多沉默不语,失去信心治疗,一些人甚至拒绝治疗。

1.2.2 采取的措施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术前同患者认真的进行谈话。介绍干预过程及意义,并评论介入治疗方法和药物注射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热情给解决方案和安慰。介绍操作机器,导入设备和操作环境,让患者消除疑虑,保持平和轻松心态来接受介入治疗。对陷入绝望的患者,要更加重视医患关系的密切。这些患者需要更多的体贴、关注、理解和同情,介绍已经有好疗效的相同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恢复生命的希望,建立自信去征服癌症,让患者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进行介入治疗[1]。

1.2.3 护理配合 疾病,除了由生物因素,与之有影响的还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为每个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护理干预,对能否成功的对患者施行介入手术及疗效非常关键。

1.2.4 术后护理 护理为了更好的进行术后的心理护理,我们在介入室之外也要对患者的予以同情和怀,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和化疗药物的反应,在交谈加深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和护士之间的了解、信任之后,提高护患之间的关系。做好心理护理,应该首先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原因,可以给与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对症下药,做出积极、谨慎思考决定,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变化,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绝望,绝望等,尽量使介入治疗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心理及时疏导,消除了介入患者的心理压力,均能以积极的良好心态配合治疗,32例介入手术均完成顺利。

3 讨论

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怎样提高患者身心整体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其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就尤为重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常规基础上,对其心理进行分析和护理,临床实践结果显示,了解分析介入患者的心理因素,施行了科学的心理护理,对介入手术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