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1

[关键词]高中新生;入学教育;自我教育

高中新生入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开端,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于高中教育功能的最终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当前的高中入学适应性教育因为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而对新生的作用不大。毋庸讳言,高中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高中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意义

1、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新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课

首先,通过对新生进行学校历史传统及发展的教育,新生全面了解了校史、校情和学校特色及优势,特别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和广阔前景,使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巩固了新生的爱校意识;通过校纪校规的教育,新生明确了解了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使他们对学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因其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开展类型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既有助于学校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把握每一届学生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洞悉,进而因人而异地在中学生活中进行个体教育。

2、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由于初中和高中在很多方面具有差异性,加之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处于新环境过渡期的新生因学习、生活不适应和贫困等问题出现一些学习特困生和心理问题生。在入学教育中对新生的思想信念、行为规范、学习方法、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以及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确保学校稳定,也是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的保障。

3、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新生顺利开始中学生活的基础

初入高中的新生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和思想上将发生急剧的变化。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高中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如不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因此,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环节的过渡,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解决新生诸多困惑,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中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了解高中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具体情况,除了各种文字材料外,学生的亲自感受更为直接、也更贴近实际。因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0级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共发放问卷847份,回收783份,其中有效问卷748份(统计结果见下表)。

(1)对入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入学教育目标是指定时期内实施入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入学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然而,不能正确认识或准确把握入学教育目标,却是我国许多高中入学教育实践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根据笔者对2010级部分教师的访谈的结果显示:一是教师对入学教育特定的教育内涵把握不准以致目标锚位。二是教师比较注重入学教育过程而对其目标和结果缺乏足够的重视。

(2)入学教育组织缺乏系统性。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实施:34.9%的学生认为是由学生处组织实施的,47.8%的学生认为是由班主任组织实施的。从调查中得知,学生处和班主任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加之学校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导致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常常陷于学校教育边缘的尴尬境地,并且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3)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59.4%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偏少,还需补充,24.9%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很少,缺乏针对性。由于对入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偏差,教育内容往往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这样的入学教育内容不能给新生们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4)入学教育时间缺乏连续性。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是新生入学教育周加集中军训模式,这种模式的确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实际成效很不理想。因为此时新生刚进入个陌生的环境,课程学习尚未开始,许多事项还未涉及,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一时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他们不可能在短时、司内接受和理解这么大容量的、以前未接触过的信息,等到真正面临需要解决的事情和问题时,入学教育阶段已经结束,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因错过了最佳时机而收效甚微。

(5)入学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63.8%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单调,印象很小:8.9%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方法单调,枯燥乏味。不少学校在入学教育时,往往将新生看成是纯粹的受教育者,采取了无异于“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新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因而教育者难以了解新生的实际想法,很难做到“对症下药”。

(6)入学教育形式缺乏有效性。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形式:69,7%的学生认为是大型报告会;25.2%的学生认为是新老生经验交流活动。教育形式的僵化与新生的自我设想的实际心理需求距离越来越大,教育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也就在所难免。虽然有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注意了形式的多样化,但却较少注重形式的有效性,从而使入学教育流于形式。

三、高中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改进的对策

1、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目标

入学教育目标既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也是最终衡量此项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更是决定我们选取什么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措施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活动而言,入学教育这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某方面素质的养成”,更不是指向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而是直接指向入学教育对新生实施影响所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入学教育特定的内涵和具体的目标是:适应高中生活,实现角色转换,为顺利完成高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系统化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鉴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效性、重要性,入学教育必须进行系统化管理。学校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要全面系统,教育方法要科学有效,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班主任要及时开展调研,建构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注重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将入学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模式,进行量化管理。

3、规范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内容是入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外化,必须紧紧围绕帮助新生“适应高中生活,实现角色转换”这一目标进行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高中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校史校风校纪教育,帮助新生尽快进入角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新生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开展学业思想教育,增强新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激发新生学习兴趣,开展生活指导教育,提高新生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新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4、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

对大多数新生而言,对高中的了解和适应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绝非入学教育周内即能完成。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应该适当向前延伸和向后延长,开始于录取通知书的寄发,结束于第一学期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前,与通知书一并寄发入学教育的相关资料,并对新生以及家长提出一些要求:第二阶段是学生入学报到后的10天左右时间进行集中教育,包括7天左右的军训;第三阶段是从正式上课开始到学期结束,与高中生活和课程学习同步深入进行系列教育。

5、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可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在各种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功能。强化教育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使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激发起行为实践的自觉性。也只有当外在的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入学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6、丰富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

“教育的目的一旦隐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就会通过活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境地。”因此,需要要紧扣入学教育目标,针对年级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讲座、朋辈交流、团体活动、小组辅导、个别咨询等形式,灵活选择入学教育的形式,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学校、融入集体、开阔视野、锻炼自我。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2

一、分析形成因素

1.学生层面分析

(1)“双基”不扎实。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

(2)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层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刚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分析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

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4.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为日后教学作参考。

5.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6.不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3

一、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教材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直观性强,对每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知识,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直接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及函数语言,紧接着又是指数函数的分类问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远大于初中数学。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优秀者,进入高中后学习屡受挫折,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比初中的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接受知识信息的量比初中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知识内容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一次飞跃,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新的环境不适应

我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平时自认为学的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到了初三,重点题目要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维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学生。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用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的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不适应。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尤其是处理师生、同学关系的能力不是很强,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老师上课一般都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但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会抓重点,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或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大面积地提高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了解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师的授课特点

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底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刚开始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习题的次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考试时章节难度不能大。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反复使用将变成学生的习惯行为。通过上述师生互动的方法,降低教材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4

【关键词】差异;准备;方法;指导

通过近段时间的高一教学和月考成绩的分析.:一部分学生升上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中考成绩达500分以上的有9人在月成绩中只考出了60分左右,比总分150分的一半还低。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大部分学对数学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仍觉得高中数学太难了,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思想教育没跟上;从初中学法到高中学法的转变没及时适应;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学法上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在内容的难度、深度、学法、教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知识内容上的差异与欠缺

初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有一部分知识在初中被删除.初中教师又没有补充,但在高中又要用,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导致高中教师所用的计算和方法使得学生象在听天书.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2 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单一,没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来讲,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学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样的差异,我们高一的师生应该怎么办呢?

3.1 做好思想准备,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一部分学生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从而没有认真学习。为此刚开始应该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3.2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初中教材上没有而高中又需要的知识,最好用一两周的时间来弥补。其次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3.3 做好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类: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数学方法大体上有: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等。为此我们高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高立意,低起点。

3.4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做到:(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重做一遍,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形成能力。也可经常温习。(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4)学会总结归类。可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参考文献

[1] 罗桂山.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反思.《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第9期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5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前几年,不少学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合格率。许多初中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数学反而成为他们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这不仅仅在数学学科成绩上给了他们很大的打击,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物理、化学等其他的学科,从而大大地抑制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的函数,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反而感到困难,大多学生反映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造成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主要谈谈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另外,随着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往往选择了一些不适合的资料和习题集,从而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的图书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高一新生的数学习题。 如某省高一年级配发的基础训练在学生刚刚学过和角、差角的三角函数之后配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 , 且 ,求 的值。许多学生能求出 但是却不能得到正确答案。如某省配发给高一学生的寒假作业里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是 的等比数列, 是它的前项的和,(1)用 表示 ,(2)是否存在正的自然数使得 成立?。调查发现不仅在657名学生中能够做出第二问的不到10人,就是部分年轻教师也颇感辣手,试想这样的习题配给高一新生又有何意义,它只能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如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而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等。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着写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而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许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懂,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总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大多学生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在初三时往往通过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等初放型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这些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是行不通的。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而大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笔者曾在二届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学生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我国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学生都很容易考得高分。

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会后悔莫及的。

5、其他原因。就笔者所带班级来说,班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对于那些远距离外出务工的父母来说,他们与留守子女见面的机会较少,与留守子女的沟通频率较低,往往不能为留守子女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受到负面影响。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以及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也十分重大。温馨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友善的同学关系、和睦的师生关系都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转贴于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笔者实践,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高一新生应尽快地进行角色转变.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在学习上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严密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不懂就问,能学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能主动的学习。对于刚进的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引导他们进行角色的转变,改变观念和在老师的指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尽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6、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因为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很大,学生课前预习显的十分必要。要求学生对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应记个记号那些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应及时的补上。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坚持下去还可以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和自学能力。这对他们以的进一步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7、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a、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当天的复习工作。数学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在不看书和笔记的前提下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要动手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b、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单元复习工作。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采取回忆式复习,并对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回忆。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查漏补缺,使其内容完善。c、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单元小结工作。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最后要说的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只有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你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王常斌.《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其处理尝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5

初中新生心理讲座范文6

近日,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2007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预算6461亿元,比2006年增加1053亿元,增长19.5%,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其中,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预算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大大高于中央本级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增长幅度。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告诉记者,新增的教育经费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这项改革全国共计划安排资金600亿元。2007年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部到位后,将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二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秋季学期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左右。预计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8亿元左右。三是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四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摘自2007年9月10日《光明日报》)

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

将提高10%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近日表示,按照新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将提高10%。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工资结构上分了四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据介绍,特殊岗位的津贴补贴,即过去的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绩效工资将在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绩效工资指导性意见之后实施。吕玉刚表示,按照新方案,不管教师在城市、县镇还是在农村,只要在同一个职务级别上,其国家基本工资待遇一样,“将来师职务之后小学阶段也有高级教师职务”。

吕玉刚表示,国家非常重视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将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此外,新的大学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其薪级可提高1到2个等级。

(摘自2007年9月12日《新京报》)

北京高中新教材告别“阿Q”

9月1日起,一套全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等九个区县的中学全新登场。与以往不同,新版教材里再也看不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雷雨》等传统经典篇目,取而代之的则是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文学作品。

“新教材必须要有新东西,要和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接近。”北京版语文编写组成员、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特级教师薛川东表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北京版语文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入了大量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当代作品。“当然,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入选新教材的文章一定是最能体现语文教学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尽量想让学生看到与他们生活更近的优秀作品。”薛川东说。

谈到金庸的武侠作品《雪山飞狐》也入选新教材的选修模块,薛川东表示,金庸的作品文学性很强,读起来也非常引人入胜,关键在于老师怎么教。此外,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也是这次新收入的必修课文。

(摘自2007年8月17日《北京日报》)

广东农村彻底实现

免费义务教育

自2006年秋季广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除学杂费以后,广东省财政投入10.77亿元,从2007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教材费。这意味着广东农村已经彻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据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介绍,今年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免费的农村学生有1025万人,其中小学695万人,初中330万人。实施免书费政策后,农村小学生一学年可免书费100元,农村初中生一学年可免书费180元。广东省出版集团委托新华书店把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所需的教材送至学校,这些教材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学辅助资料如地图册、挂图、英语磁带等。

同时,自今年秋季开始,广东省财政还补助4600万元对广东城镇低保家庭的13万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9万人,初中生4万人)实行免收杂费的政策。

(摘自2007年9月2日新华网)

长沙高中生可选修性教育课

“我准备选修性知识教育课。”近日,长沙市十五中高一学生李佳谈到“性”时并没有多少尴尬。在选课前的晚上,李佳麻着胆子与父母商量,谁知他们都举双手赞成。与李佳一样,该校首批新课改的高一新生都可以选修学校开设的青春期性教育课。据了解,青春期性教育课有望在该校全面推广。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长沙市十五中学编写了湖南省第一本性知识教育校本教材《花季雨季――青春期性教育自助读本》,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性观念。今秋开学,该校先在高一年级推行,作为一门选修课。该读本以案例、故事等形式,将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等知识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性教育能力。结合教材内容,老师还将讲授一些避孕知识,并开展性知识讲座等活动。一位女同学说,书中还有“如果你怀孕了,怎么办”的内容,真让人吃惊,这样的内容虽然读起来脸红红的,但确实为女生提供了实在的自我保护知识。

(摘自2007年9月5日《长沙晚报》)

重庆规定考生

有权就命题错误索赔

9月1日起,《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国家教育考试的地方立法。

据悉,考试条例明确规定考生享有报名权、公平竞争权、知情权、申诉权、申请经济赔偿权。考生可通过三种途径维权:对教育考试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可提出申诉或复核申请;对教育考试机构及考试工作人员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可申请补偿或依法提出经济赔偿;对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考试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的成绩、名次等信息,否则,将涉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承担法律责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要为残疾考生报名参试提供必要条件。凡考生出现作弊,当次考试科目成绩无效,已被录取的要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代替他人参加考试,作弊双方将被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组织人员替人考试,将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

(摘自2007年8月30日《重庆晚报》)

安徽13所高校坚决清退

不合格教师

日前,安徽省编办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部分省属高校“三定”工作的通知》,此次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将涉及全省13所高校,包括4所中央划转省管的高校: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8所升格为本科的省属高校: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巢湖学院、黄山学院、铜陵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池州学院;以及1所由成人学院改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合肥师范学院。

该通知明确指出此次“三定”将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学校原有的各类机构和人员进行清理,尤其要规范各类机构的职能界定。对不按规定设置的机构要坚决予以撤并,对职能相近的或重复设置及规模过小的机构予以合并。

同时,将严格按照《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对高校教职工进行全面的清理,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认真清理占用和变相占用高校教职工编制的各类人员,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自2007年8月22日《安徽商报》)

澳门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

澳门自1995/1996学年起推行第一阶段倾向性免费教育津贴制度。自2006年颁布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中规定,免费教育在正规教育范围内实施,即由原来的10年拓展为15年,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为此,特区政府于去年颁布第19/2006号行政法规,以追溯发放津贴的形式,于2005/2006学年将免费教育制度延伸至幼儿教育第一和第二年级,即实行12年免费教育制度;并将免费的范围由“学费”拓展到“补充服务以及与报名、就读及证书等有关的其它费用”,即由“倾向性免费教育”过渡到全面的免费教育。

行政会发言人唐志坚表示,为进一步落实15年免费教育,特区政府修改了经第19/2006号行政法规核准的《免费教育津贴制度》。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自2007/2008学年起,将为期3年的高中教育纳入该津贴制度的涵盖范围,即在正规教育的所有阶段实施该津贴制度,这意味着15年免费教育得以全面落实。

(摘自2007年8月30日中国新闻网)

秘鲁教师能力测验写入法律

近日,秘鲁总统签署了一部新的《公立学校教师职业法》。该法对教师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规定今后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师必须定期参加能力测验,对于三次测验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有权解雇。此外,教师能力测验的成绩也将成为教师今后晋升和奖金的主要依据之一。

这部《公立学校教师职业法》是秘鲁公立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改变秘鲁公立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秘鲁政府近年来发起了一系列改革行动,并于去年尝试对教师进行首轮能力测试。结果发现,有一半教师不会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1/3的教师阅读理解能力不合格。因此,《公立学校教师职业法》将教师能力测验写入法律,使其常规化,以期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据悉,该法的通过给秘鲁的教师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

(摘自2007年9月7日《中国教育报》)

中国国家助学体系

每年将投入500亿

国家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一资助政策体系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中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将从中获益。

据了解,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同时,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摘自2007年9月10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