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1

1.病例课堂讨论模式。教师提前2周将要讨论的病例和相关问题通过一定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熟悉病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以小组的方式组织课前讨论,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查漏补缺。该模式以中学生作为主体,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为线索,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最后教师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再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把握讨论内容的主旨方向的作用。

2.病例课堂导入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直接拿出病例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教师以讲授为主,从病例分析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在日后具体工作中该如何思考、如何处理等思维过程,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片段穿插模式。教师准备一个个小片段式病例,以达到为学生提供多种不一样的简易场景的目的。虽然病例短小,但是涉及问题少,也简单易懂,更加灵活,学生可根据病例所给信息更加灵活地识记相关知识点和处理对策,用作课堂举例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4.课后病例练习教学法。讲授完某个单元后,教师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让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完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

二、应注意的问题

1.病例的选择。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完整地实现其预期目的、达到目标,教师选择合适的病例是重要前提。具体病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选择的病例越典型,涵盖的内容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和融会贯通。虽然护理工作中可以被应用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选择出真正合适的案例还具有一定难度。选取案例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选取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4]。我们要保证所选案例包含所有要教授的知识,不能为了选病例而选病例,以学生能在案例中找到所有知识点为核心,帮助学生理解全部所学内容。完成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教学目标后,我们要进行巩固,然后制定下一个教学计划,并重新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其次,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简约性[5]。通常,一节课也就五十分钟左右,为了把知识更好、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我们就要使课堂教学言简意赅。教师平时收集的案例可能很多,有的案例可能信息量也很大,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简化,去除次要的信息。再次,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6]。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尽量要贴近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大学生普遍倾向于了解实实在在的真实病例,希望知道真的医院工作中遇到的病人是什么样的;因此,具体选择的案例是应尽量再现真实的场景,包括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医患纠纷的情况的案例,让学生能亲切感受到规范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比如,护患纠纷这种案例在医院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贴近,它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而通过对真实护患纠纷案例的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其顺利实现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选择的案例最好具有延续性。临床中,病人的病情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病例一般也可以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样的病例还可以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效果。

2.教师的职能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发言,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更深层次拓展案例分析,最后通过总结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将案例分析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所教课程理论知识和案例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案例,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突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其次,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的引导为措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教学方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但在实际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教师的启发性不强,使得病例讨论课变味成为灌输式的复习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就达不到病例讨论课的目的。

三、结束语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72-01

案例教学是根据真实的事件进行的模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发生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处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选择的案例不仅具有针对性,同时还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1]。本文将对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说明。

1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主要是依靠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学生一般指能够单纯的进行接受,无法达到互动的效果,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无法接受完全接受到知识,而且枯燥乏味的上课形式也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映像,这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而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与教师有更多的互动,而且还可以及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对案例进行相关搜集,及时更新案例,这不仅会使得教学更加与时俱进[2],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周围发生事件的认知度和热情。

在医学教学中,不仅需要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能够客观、有效、及时的反应现实中发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培养训练。它可以较快速的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不断地联系到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缩短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距离。

2案例教学法和课堂举例说明的区别

一般举例说明只是对一个定义、概念或者说是原理进行相应的举例,把这些抽象的事物描述的更加形象生动,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可以带动学生的一些学习积极性,调节上课的氛围。一般在临床医学的教学当中多用到举例的场景可以归纳为:①在介绍疾病的基本临床症状或者是在对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讲解时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的作用和效果。②在一个体系的疾病基本情况介绍和讲解完成之后,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对患有该类疾病的病患病情进行讲解说明,指导学生运用到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举例说明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方面主要是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讲解会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1 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 在案例教学法当中,在教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相关案例,在授课时提出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问题的提出者,学生在案例中需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讲解。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3],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师授课时,可以给与学生一段时间做自由的交流,将自己寻找到的问题及答案呈现出来,之后大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同时也能够在讨论中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其能够从别人的身上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这一讨论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薄弱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

3.3 进行针对性讲解,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在对案例进行讲解的时候不仅需要将现实案例与理论知识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此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较为细致、深入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明白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3.4 总结评述: 在对案例完成相关教学和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对案例中问题的答案和思考的过程、方法进行一个评估,并可以要求学生对本次案例分析中获得的知识、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刘光维.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神经内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68.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3

论文关键词:“润物细无声”---《海燕》教学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执教《海燕》最后一课时时,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激情朗读课文之后,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A生说:“我体会到了象征、对比手法的魅力本领。我觉得它们真了不起。”

B生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C生说:“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高尔基。”

D生说:“我最喜欢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它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象征,它更是一个面对困难能勇往直前的英雄的化身。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我这一次月测成绩不尽人意论文服务,我决不做海鸥、海鸭,我要做一只高傲的海燕。

有的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什么大风大浪,我都不会气馁的,我要像海燕一样高傲的飞翔,搏击生活的浪潮。”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真心英雄》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它和《海燕》一样具有魅力。”

……(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对这一课的教学重视背景,这似乎是对原作的尊重,但从现实来看,凭空增添了距离感,反而让大多数学生逃离。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主要还应从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从当代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认为这才真正激发起对作家及作品的热爱,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导人生。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课文的写法,有的心灵的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凸现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论文服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三、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多角度、多方位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却感到越来越像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同样的产品,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生存空间去却越来越小。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4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对传统课堂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非常辛苦,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进行教学设计,执行教学过程,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整个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合的失败,因此常常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不理解技术在整合中的角色

信息技术介入教学以后,给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弄不清技术在整合中的角色和地位,是最主要的误区之一。其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灌”变为“电灌”,仍然没有改变“满堂灌”的本质;另一种是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忽视教学实际。最终都导致教学目标的无法达成和教学效果的降低。如以下两案例片断。

《社戏》教学设计方案(部分)

教学目标分析

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体会人物描写的手法,体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设计要点及点评:教学目标的分析仍然沿用传统的形式,只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描述,没有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采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网页,其中包含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课文全文的电子版、相关词语的解释、中心思想的阐释。

设计要点及点评:虽然教师自己制作了网页,但是只相当于电子教案的形式。信息技术在这里虽然发挥了提供资源环境的作用,但仅作为一个信息呈现的工具,可有可无,只是将传统意义下的教师讲授改变为电脑灌输。这种整合不是真正的整合,只能算信息技术手段与纸质教案的叠加,两者仍可拆开各自独立,这对于学生深层次发展无益,也无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效益。网页中的课文全文电子版完全没有必要,教材中就有;相关词语的解释在网页中直接给学生,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会词句的意境,更能培养学生领悟和阅读的能力;即便是在传统课堂中,中心思想的阐释也要在教师讲解课文结束以后才水到渠成地揭示,而在这里,教师却把中心思想作为教学资源一股脑地都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花心思去思考。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整节课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斑羚飞渡》教学过程(部分)

1.教师播放Flash配乐,进行导语引入:大自然千姿百态,动物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动物在面临绝境时的表现往往令人赞叹、令人震撼,所折射出的可贵精神更值得人类细细品味。在被逼至绝境、关乎种群存亡的危难时分,斑羚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吧。

设计要点及点评:信息技术在这里扮演的是创设情境的工具。教师的导语非常有感染力,配乐课件的音乐也很优美,但是由于教师要一边播放配乐一边背诵导语,因此课件播放得断断续续,教师受了影响,导语说得也不连贯,刚开始营造的悲壮气氛立刻消失,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可以说,这次运用技术是一个失败。这并非是技术本身的错误,而是教师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去掉配乐,依靠教师的导语,一样能够营造气氛。

2.请学生朗诵飞渡精彩片断,同时播放斑羚飞渡的Flas,来让学生从生动的形象中体会斑羚的精神。

设计要点及点评:飞渡的精彩片断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也是这节课的,课文精妙的语言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即可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让一个朗诵很好的学生来朗读。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又播放了年轻斑羚怎样踏着年老斑羚的脊背,迈向悬崖彼岸的动画,信息技术发挥了提供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本意是营造悲壮的气氛,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动画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动画里的斑羚动作不连贯、悬崖画面粗糙等,打乱了整节课严肃、悲壮的气氛。当学生朗诵完,好几个学生就举起手来,评价动画的粗劣,将这个环节变成了纯粹的媒体评价环节。如果教师换一种想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感知斑羚飞渡的场景,设身处地地体会镰刀头羊、老斑羚、年轻斑羚或者猎人们的心情,防止用形象的动画取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会更好。

3.探讨欣赏并诵读优美语句: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讲评点拨。

4.拓展延伸:学生欣赏歌曲《天亮了》的Flash,自主阅读《生命之歌》相关文章,进一步感悟生命。

设计要点及点评: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种族在种族存亡关头所作出的类似的壮举,体会动物不亚于人类的高贵品质。《生命之歌》相关文章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发挥了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但是,那首歌曲的Flash的画面粗糙,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意义,还沦为了学生的笑谈,使得教师整节课的努力白费。

其实,整合的出发点不在于技术的强弱多少,而在于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技术实际发挥的是手段的作用,使用技术实际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其选择宗旨是能否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不能处理好主导―主体的关系

完全去掉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师只作为课堂管理者而存在,或是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胡乱浏览网站、不听教师讲课,而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比较极端的做法,其根源就是不理解主导―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优势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面对浩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利用,学会自主学习;其次要做到因势利导,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控制自我行为。下面我们对以下误区案例作以分析。

《自己去吧》教学过程(部分)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看今天谁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鸭、小鹰)

师:小鸭和小鹰都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但前提是你们必须要闯过认读大关,勇敢的孩子们,快来迎接挑战吧!

教师出示课件,其中含有生字的短句和长句。学生自读短句和长句。

设计要点及点评: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生字的情况,便于决定后面环节是否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这个环节不应该是学生自主,而应该重在教师的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分段轮读,或者小组齐读,便于教师了解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句子,则不能达到目的。

3.分段学习。

(1)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小鸭怎么对鸭妈妈说?鸭妈妈怎么回答?小鸭学会了吗?……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

(1)教师讲解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选择第二自然段中你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朗读,引导在读中感悟。

师:小鹰,你是不是很想去飞翔呢?可我怎么觉得你并不很想去飞翔,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能再读一次吗?(小鹰说话很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

师:还有哪些小鹰想去飞翔?(请其他扮演小鹰的来读)

师:请所有的小鹰来读。

师:鹰妈妈,你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你为什么让小鹰一个人去学飞翔呢?(因为我知道它会自己飞翔,我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

师:请其他扮演鹰妈妈的来补充。

师:鹰妈妈们想得真周到,请您们再鼓励小鹰一次,再读读吧!

(课文理解和指导朗读相结合)

师:想象一下,小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学会飞翔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要点及点评:课文总共两个自然段,教师本意是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方面的作用,但是主导、主体使用的顺序恰好相反,导致课堂效率很低。在第一个自然段,教师想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教师不加干涉。在后面一个自然段,教师则注重学法的讲解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思考。这两个部分的处理分开来看都不错,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课堂效率却不高。在讲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学生很茫然,不知道应该怎样自学,白白浪费了自主的时间。在讲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学生了解了学法,但是已经没有第三自然段让他们能够现学现用,以后遇到类似的课文仍然需要教师提醒才能自主学习。如果把两个自然段的处理交换一下就非常高效了。

不理解整合的落脚点

整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整合要达到的目标。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更迭的知识。其次,学生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具有超前性,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另外,学生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想当然地安排教学活动,例如以下案例。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过程(部分)

2.探究同位角。

师:画出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图5.2-5的简化图形(如图1)。

生探究:∠1、∠2的位置关系,并找出其他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角。

师总结: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生观察:同位角和邻补角之间的区别。

师强调:同位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都有一条边在截线EF上。它不同于对顶角和邻补角。

设计要点及点评:在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教师这里的设计也很符合数学的教学逻辑,但是概念的教学利用探究法,效果却不理想。探究法主要运用于一些已有的公式、定理、规律的探究,概念、定义等则由于其语言描述性和精确性而难以发挥探究法的作用。教师在这里的设计本意是想训练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同位角的概念在这节课中不是重难点,只是为后面知识作铺垫的基础知识。用这样长的时间进行探究,只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效率很低。

3.探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并描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

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即如果∠1=∠2,那么AB∥CD。

师:强调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两个角是这两条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5

 

一、大纲、重难点和考核要求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对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和不同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同时辅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加深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

 

2.《护理伦理学》的重点、难点章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关系、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护理道德规范、第四章——护患双方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第六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第八、九章——护理伦理实践各论、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次重点、难点章为第五章——护患沟通伦理、第七章——护理伦理实践总论和第十章——生物医学新进展和伦理问题。

 

3.这门课程大纲有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理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4)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即识记——能够指出是什么;领会——要回答为什么;运用——要求回答干什么和怎么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内容,每一章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学习目的和要求;(2)课程内容;(3)考核知识点;(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每一章的教学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的要求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该记该背的点必须完成。采用抽查提问方式落实知识点。每一课结束,针对本章的习题练习必须做,独立完成。从第一课开始到第十一课结束坚持做练习题。

 

二、历年真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教师仔细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涉及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5题10分;填空题有20个空20分;名词解释有5个15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1题15分。

 

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多做练习题的方法,多练自然会做,每一章上完后,就完成本章选择题。填空题考点分布散,没有规律,但又有规律,填空题占20分,有20个空,一空一分,一个空填补出来,这样一分一分的丢分,一般以往考过的不考,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题的点勾在课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实下来,给学生熟知,关起书来做试卷上的填空题,不会做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记,记住后再做试卷上的填空题,按此来做的学生每章填空题就是以后要战胜遗忘了。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有67个。有的章节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点挑出难记的、基本的、在真题中出现的让学生记下来。

 

3.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有五题,占25分,论述题一题占15分,两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题是最难的难题,要求重点背,全部背会,采用班级分成12个或13个小组方式,每组由6个成员组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小组长或各小组成员。第一章有3题,要记的内容多,重点章节;第二章5题,容易些;第三章3题,第四章3题,第五章有4题,考核的点多;第六章有5题,必考的章节内容;第十章有1题,第十一章有4题,重点章节。容易混淆的题列出来,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础护理的特点、专科护理的特点、整体护理的特点这三题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又如:老年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肿瘤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忘记,记得牢。少数同学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当作假期作业,新课按教学进度进行。

 

4.论述题有1题,占15分。最近几次的全国自学考试最后的论述题换成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属于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应用课本上的护理伦理学几个不是一个知识原理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灵活性最大,每个案例重复率是零,难度最大。从2008年开始,历年真题论述题出现过9次,案例分析题出现7次。案例分析题要考的概率比较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能力相对弱,能灵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学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么就要求学生把书上的9个案例弄明白,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就如此,98%学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题放弃,2015年10月的全国考躲过一劫。我们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此外,教学一轮结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间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国统考这个期间,大量做考试的真题,让不同考生自己查找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自己根据漏洞选做不同的题型,为过关做好充足准备。

教学伦理案例分析范文6

1.1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目标

(1)强化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2)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的培养。(3)提高学生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4)促进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1.2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

(1)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应当遵循中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2)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本身的特点。首先,民事诉讼法学体系和内容庞大,既包括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篇,还包括程序篇。在具体讲授时需要的课时数较多。其次,民事诉讼法学在法学科目设置中属于基础性的、必不可少的科目。它属于程序法的范畴,其它民事实体法中规定的权利的实现都离不开程序法的保障。其三,民事诉讼法学虽然属于程序法的范畴,但它并不仅仅是实体法的助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绝不能忽视其中基本的原理和制度的学习。其四,民事诉讼法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部门法,不仅仅讲授基本理论,还讲授具体的程序运作和诉讼技术,仅仅靠理论学习难以掌握其精髓和实质,更多地需要进行具体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其五,民事诉讼法学是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的必备学科。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关于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程序运作、诉讼技能的学科,所以民事诉讼法学和法律职业主体的执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2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之优化路径

2.1拓展式教学方法——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优化路径的理性选择根据教育部联合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方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民事实体法互为依存、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事诉讼法学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知识,应当拓宽讲授范围,适时地增加其它法律部门中和民事诉讼法学有关联的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拓展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思路

(1)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从程序法的讲授拓展到实体法的讲授,从理论讲授拓展到法律技能的培养,从诉讼法学专门知识的讲授拓展到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讲授,从关注讲课质量拓展到关注学生未来就业,从诉讼法学知识的讲授拓展、渗透到社交礼仪等人文知识的讲授。

(2)课程体系设计上的拓展。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从必修课程拓展到专题研究等选修课程,从理论课程拓展到案例分析研究课程,从教材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司法考试专题知识的讲授。

(3)教学场地的拓展。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场地不仅仅限于课堂上,应从课堂教学拓展到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甚至校外实习基地等场地。

2.3拓展式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实施

2.2.1民事诉讼法学必修课之拓展式教学方法

民事诉讼法学在高校都是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且以课堂讲授为主,但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知识点比较散,不易抓住要点,难以理出各个制度、规则之间的联系,教师的课堂讲授易使听者产生繁琐、厌倦的的感觉,在日本有学生将民诉称为“催眠之诉”。为了克服民诉法课堂讲授带来的弊端,作为必修课的民事诉讼法应当采用拓展式教学方法。第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拓展。首先,讲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具体事例阐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克服民事诉讼法学枯燥、空洞的特点。其次,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养成的专业法学教学方法。民事诉讼法中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即事实认定和法律的选择和适用,这就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法律的解释和选择等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面对一个具体特定的案例时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的选择与适用的能力?必须采用专业的法学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要件事实分析方法”“规范和事实之间的往返流转分析方法”、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方法、经验判断方法、价值判断方法等。第二,教学内容上的拓展。首先,应将民事诉讼法学和相邻法律部门进行比较讲授。不能只讲授民事诉讼法学的知识,还应当讲解民事诉讼法学和宪法及其它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比如和民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及和刑事诉讼法、仲裁法、公证法、人民调解法等其它程序法之间的关系。因为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的运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双重视角下的协同运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间或交叉混合存在,及公证、仲裁、诉讼程序的选择适用。其次,在课堂讲授中灌输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社交礼仪知识。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讲授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还有必要在课堂中适时讲授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社交礼仪知识及其它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民诉法实践性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2.2.2民事诉讼法选修课之拓展式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选修课之教学方法。在讲述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选修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民事诉讼法方面的案例,还应当从程序法方面的案例分析适当加以拓展,在案例中加入实体法方面的案情,让学生对既涉及实体又涉及程序的案例加以综合分析。此外,还应当从某一制度、某一程序方面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从一审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包括二审、再审程序的全程性的案例分析,从普通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特别程序的案例分析,从学理型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司法实务型的案例分析以及司法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设问法、辩论法、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到案例分析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应当拓展视野和思路,将实体和程序中的分析方法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比如在分析某个特定案例中的案件事实和所要适用的法律时,不仅要运用程序法中的“七何法”,还需要拓展运用民法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和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在分析案件中的证明对象时,不仅需要研读案情,并通过实体法找到应该适用的法律法规,还应当通过实体法中规定的要件事实,最终找到待证的要件事实。

(2)民事诉讼专题研究选修课之教学方法。讲述作为选修课的民事诉讼专题研究,除了在内容上加以深度拓展,即将民诉法理论和原理上进行深度挖掘和知识的系统化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加以拓展,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还可以采用提问法、启示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就某个专题、某个法条进行分析阐述等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因为专题研究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帮助学生理清民诉法中最主要的原理和较为重要的制度和程序,使这些重要的原理和制度变得系统化、清晰化。采用提问法、启示法、小组讨论法,是为了克服专题研究理论化、抽象化和枯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