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特殊儿童;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98-0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视,然而,在众多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的儿童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儿童,他们是特殊群体。特殊幼儿是指一群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地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困难或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而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纵观诸多家庭教育方式,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心理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身体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观察法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法
三、问题的研究
特殊幼儿主要分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笔者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在生理方面体现的有身体疾病幼儿,以及心理疾病体现的内向以及攻击的幼儿。
案例呈现:
一、首先是有生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癫痫症幼儿为主
在某个幼儿园中,幼儿明明(化名)在晨间活动中,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开始为四肢的强直、握拳、两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动,呼吸急促不整,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1-5分钟,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嗜睡,经数小时清醒。后送往医院抢救,诊断为小儿癫痫,但是很多幼儿得知后,竟嘲笑他,模仿他,令他的心理蒙受阴影。
二、其次是有心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内向的幼儿和有攻击的幼儿为主
1.内向的幼儿
幼儿和老师正在晨间锻炼,小朕奶奶带着孩子走过来。奶奶催促孩子“快叫老师早。”小朕没有声音,脸上没有表情,呆呆地站在一边。奶奶大声地训斥:“还不叫,快叫啊。这孩子,就是不响。不叫晚上不来接你了。”小朕听了,哭了起来,两手紧紧拉着奶奶的衣服。我连忙上前安慰孩子,“不要哭了,小朕穿衣服最快了,老师很喜欢你的。我们等一会向老师问好,好吗?”小朕还是不说话。我接着说:“好的话点点头。”小朕很勉强地点点头。
2.有攻击的幼儿
早操,每个幼儿站在固定的小方格里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锻炼身体,只见扬扬突然双手放在前面的小朋友身上,将其往前推去,前面的小朋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这时前面的小朋友回过来朝他瞪了一眼,可是扬扬还是继续去弄他,跟着双脚往前踢到了前面幼儿的腿上,前面的幼儿转过身用手推他的脚,他猛地起身,双手张开向前扑去,前面的幼儿被推到在地上,他又笑又跳。
三、问题的分析与指导策略
首先关于家庭中如何教育幼儿对待生理疾病
1.首先在情感上同情他们。家长要耐心地向孩子讲解残疾人的生理缺陷是由遗传或是疾病及事故造成的。
2.家长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残疾人福利工厂等场所,收看描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电影、电视,观看残疾人运动会,讲讲残疾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创造辉煌业绩的故事,使孩子了解虽然自己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有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在人格上与健康上是平等的,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其次关于如何教育内向的幼儿
对于内向性格的孩子,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帮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改变。
2.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辞。
3.让孩子当“小司令”
您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三、关于如何教育攻击的孩子
首先,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都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的产生。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的儿童形象,与其讲述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此外,要提请注意的是,过去曾有人主张对幼儿攻击的矫正采取宣泄法,如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宣泄法不一定能减少儿童攻击,尤其是幼儿,有可能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因此,是不宜提倡的。
综合起来看,对有攻击的幼儿,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从这点出发,我们平时应更多地注意其非攻击性表现,因为这类幼儿的成长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
教育幼儿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应该做的,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实现家园共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2
案例一、瑜瑜在初入园的一天早上,有小朋友说她大哭大闹。我急忙走进教室,见瑜瑜趴在桌上放声哭泣,手中的一张画撕得粉碎。原来亚萱说了一句:“我看你的这张画是你妈妈帮你画的吧”,为此,她又是哭又是骂,还撕了那副画,全班小朋友都被她这一举动怔住了。此时,我半批评半安慰地说:小朋友说了那句话,没有关系,等老师来看看画,或者请爸爸妈妈来告诉小朋友,是你自己画的不就行了吗?你说呢?随后,我又告诉亚萱和全班小朋友:以后大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随便乱说。而眼前的瑜瑜停了哭声,一语不发。我就先组织孩子们投入到了教学活动当中。
案例二、有一天,瑜瑜后面的小朋友乘她不注意,悄悄地换了她的小椅子,她知道后大发脾气,提起身边的小椅子就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接着又是大哭一场,使得周围小朋友吃惊地望着她,不敢做声。
二、案例分析
在入园短短的一个月内瑜瑜过激行为出现多次,使我的心着着实实地沉了下来,看来瑜瑜接二连三地撕、摔、砸身边的东西,绝不是简单的脾气暴躁,而是一种可怕的偏激行为,这孩子心理有障碍啊!如果任之发展下去……此时此刻,那一幕幕由于行为过激、心理不健康而导致中学生离家出走、大学生跳楼自杀等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显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不由地打了一个冷颤,也使我强烈而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一名幼儿教师对瑜瑜的引导、教育迫在眉睫,责任重大。于是我展开了下面的系列工作。
三、策略与办法
(一)了解情况不容忽视
针对瑜瑜的特殊情况,我首先询问了其她配班教师,她们开口第一句就是:“瑜瑜性格太糟糕,随手摔东西。老师和小朋友把她一说,就嚎啕大哭,真拿她没办法,你以后就顺着点算了”。这话听起来似乎可行,但我转念一想,该管的地方不管,这算什么?难道“逃避”,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更何况我还要面对班上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呢!
第二天,我约到了瑜瑜的妈妈。话题自然转向了瑜瑜的过激行为、心理状况。原来他们是三代同堂,瑜瑜的爸爸常年工作在外。瑜瑜的教育就落在其爷爷和妈妈的身上。而瑜瑜的爷爷思想守旧,脾气又倔,任准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不打不成器”的守旧做法。经常对瑜瑜大声呵斥,随手便打,扔碗摔筷砸东西。母亲看在眼里,气不打一处来,就对瑜瑜轻则骂个不停,重则拳打脚踢煽耳光。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阵酸楚。当然,我已明白三分,原来瑜瑜的过激行为很大程度上成因于她的家庭教育。其爷爷和母亲的行为,使她的逆反心理发展到自私、暴躁、偏激的地步。
(二)多管齐下显成效
1.环境育人尤为重要,从家庭入手则是关键。我和瑜瑜的母亲通过几次真诚谈话,她表示,自己一定配合幼儿园,在家中影响孩子慢慢改正……”。我又交给她一份写给爷爷的信和一些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杂志。从此,我日渐感受到了来自家长那里的有效力量。
2.爱的力量是良方,随机教育且莫忘。我随时随地寻找机会要多地和瑜瑜单独交谈。我主动拉拉她的小手,抚摸她的头、亲亲她的小脸,尽量多给她机会表现自己。讲一些关于小朋友间相互宽容的故事。因势利导,慢慢地她露出了微笑。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感到自己终于成功了,我们露出了微笑……
四、案例反思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3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自已倾尽所能,把希望、精力、经费全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厌学、任性、叛逆、早恋、网瘾、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8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常处于烦恼和焦忧之中,认为付出很多,却总是难以如愿;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已是个“失败的父母”;超过55%的家长表示从来不会与自己的孩子讨论压力、焦虑、控制情绪、抑郁感、早恋等相关问题;40%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60%的家长感到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经验、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家长越来越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怎样采取恰当有效方法。调研显示:虽然家长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采取“放羊式”教育管理: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由中考落榜生构成,很少主动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职业学校。在经历了“小升初”“初升高”选拨考试之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经受挫折与打击,其家长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到逐渐失去信心,从而采取“放羊式”的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职校,只寄希望学校暂行“保姆职责”,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论在学习上、心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2.2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重文化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很少关注心理健康,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个性教肓;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未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3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孩子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的,随着年龄增长到初中阶段,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叛逆。到了中等职业阶段,孩子厌学、自卑、打架、喝酒、吸烟、早恋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这让家长逐渐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从而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预见,未引起高度的关注,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化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是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这恰恰未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内心所思所想,才能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4家长缺乏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许多家长不具备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新鲜事物对孩子的心理不断冲击,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知识体系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孩子的发展需求,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缺乏引导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很多家长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管制教育,采取简单的说教和强迫式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遭到孩子的反抗或消极应对。寻求独立是青少年的一种强烈心理需求,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自身要做好心理准备,实现角色的转换,积极探索沟通的渠道与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良师益友的关系。
2.5家长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带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但家长们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社会、工作、生活、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惑,自身也会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家长带着这些问题去教育孩子会影响教育效果,更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对社会的认识、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日常通过其言行充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效果也才是最佳的。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要重树教育的信心: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失败,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一旦再有其他问题发生,即进行说教教育。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长此以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在学业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处于可塑阶段。家长应该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当孩子遭受失败或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取得成功。
3.2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家长普遍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水平。①从家长层面来说,要主动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用现代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陪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家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的教育方法。②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通过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为家长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组织编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案例分析等,为家长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③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家长单位、社区应当承担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能,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设立专业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让家长、子女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感悟和体验,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3.3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问题。每个孩子身体、心理发展历程是不一致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每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类型、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每一位孩子都独具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要常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理变化情况。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成长历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措施,才能走出家庭心理健康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3.4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孩子可能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身心健康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怨恨、暴力的种子。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要以孩子的成长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发展的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关爱、教育的合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尊重自已的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重塑信心,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作者:张敏 单位:重庆市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超,武桂芝.基于家庭因素的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分析[J].时代教育,2015,12(7):248.
[2]冯梅,冯清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职教通讯,2013,29(28):75-78.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民族学;民族文化;家观念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选取民族这一视角进行切入,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范式来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家”的理解,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掌握最新的资料。以期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家”的理解的认识及当代大学生对“家”的理解的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当代大学生对“家”观念的理解及产生此理解的原因所在,探讨大学生如何在步入社会后,在现代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下,形成顺应并适合社会发展的家庭观念,以至构建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深入当代大学生力争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耐心深入的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真实地反映当代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大学生对“家”的理解,具体通过对在校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家”的理解的调查与分析,为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不同民族文化中“家”的理解及理解背后的民族文化深层性提供理论依据,也使当代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中关于“家”的建构,进一步体悟民族文化的全貌,进而能够树立顺应并适合社会发展的家庭观念。同时,也是为了当代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能够继承和保留本民族文化价值观中关于对待老人的一些优良文化习俗的理念,并建立合理而有序的伦理道德秩序和家庭伦常关系。另外,对构建和谐家庭及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
2.2 抽样方案
调查采用目的抽样,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为样本,利用目的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院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了部分抽取,最终确立了容量为35人的样本,这35名同学按族别划分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多数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维吾尔族、藏族、土家族、纳西族、壮族、侗族、黎族、苗族、瑶族等等。
2.3 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的方法
1、观察法 2、文献法 3、访谈法
(2)资料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对现场观察、个案访谈、文献资料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3 案例与分析
3.1 个案一
XXX,女,瑶族。家有五口人,主要是她的爸爸、妈妈、奶奶以及哥哥,她的爸爸是个道公,哥哥已经毕业了。她们家原先是务农的,所以收入来源主要是卖农产品,而现在家人都外出打工。她上学时只有八岁,她爸认为孩子接受教育不能太早,她爸一向坚持无为而治的理念,因此,对她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她是三年级才开始住校的,上小学时,她很叛逆,因为要下地干活,所以不爱回家;上了初中以后,离家里比较远,她经常回家,感觉家里挺好的。她的爷爷就她爸爸一个儿子,所以家里的财产只有她的爸爸来继承,如果她将来结婚的话,那家里的财产是平分的。她们家的人都信仰道教,每次有什么宗教活动,她都是与家里人一起参加的。每年的三月三和春节她们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和看娱乐节目,每次仪式她都与家人一起参加。在她们那里,如果哥哥没有娶亲的话,妹妹出嫁是要走后门的。据说这是一种传统,是家里的福分,不能被破坏。她喜欢呆在家里,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她希望她的家庭幸福美满。
案例分析:
在上述访谈中,她讲到,她们家有五口人,是她的爸爸、妈妈、奶奶以及哥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的观念中,她的家庭成员只有这五个人。
她上学时是八岁,不是很早,这是受其父亲无为观念的影响。这种无为观念已经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成为了家庭理念的一部分,这种无为而治的家庭理念也在影响着她本人对家的认识。接受了学校教育后,她认为家是落脚的港湾。可见,在她们的民族文化中,民族传统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她对家有一种不可分割感。
在她的家中,财产是平分的,子承父业,财产是家的物质基础。对于她来说,家中重要的是亲情,从而平分似乎是最佳的选择。每年的三月三和春节她们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和进行娱乐,每次仪式她都与家人一起参加,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却一直坚守着这一理念,因为这是家里的事情。从中可看出,民族传统中的祭祀仪式对她“家”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与她的家始终分不开,正如哥哥没有娶亲的话,她嫁人是要走后门的。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这是家里的福分,是不能被破坏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她们的追求。
她喜欢呆在家里,或许是因为她的性格,但这也是她对家依恋的一种表现。在本次访谈中她总共十次提到“家”,可见,她对家的依恋程度,其实是很深的。
总之,在瑶族中,他们的家就是一个整体,家与亲人是不可分割的,亲情是家的核心,瑶族大学生依然坚持这一理念。
3.2 个案二:
XXX,男,侗族。家有四口人,主要是他的爸爸、妈妈、他及他的老弟。他的爸爸是汉族,妈妈是侗族,且妈妈信仰佛教。他们家以务农为主,他七岁就开始上学前班。在家里父母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到学校之后,父母仍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他与父母的关系很亲密,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自己不信教,但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过一些宗教活动。虽然不信教,但是有的观念。他们家对于祖先是很敬重的,每逢清明节和鬼节都要进行扫墓和供奉一日三餐,其主要是为了保持宗族关系的继承。婚姻由以前父母的媒妁之言变为自由恋爱,但是在礼俗上依然保持传统。他希望和家人住在一起,希望永远与父母在一起,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案例分析:
在上述访谈中,我们知道,他家有四口人,主要是他的爸爸、妈妈、他及他的老弟。由此,我们知道,在他关于家的观念中,他的家是一个四口之家的小家庭,是以父母为核心的核心家庭。
他的妈妈是侗族,而他的爸爸是汉族,虽然已将汉化,但是他的妈妈对于佛教的信仰使得他们家形成一个集体。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同时对于其家庭教育也很重视,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关系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可见,在侗族的观念中,家庭团圆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导师,父母对孩子起着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
4 结论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5
晚上好!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的如期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你们的到来,让严寒时节的校园弥漫着温暖,让冰天雪地包裹着的教室流淌着感动。相信,你们的行动是对学校每一位教师辛勤工作的最好褒奖。
今天的家长会,首先由我向各位家长朋友介绍学校这学期所做的几项重点工作及学校的发展情况,并与大家交流探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然后,以班级分会的形式由各班班主任和大家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借此机会。诚请大家畅所欲言,给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我们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集思广益,谏言献策。
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在今天的发言中,我想用“最好”做背景,来诉说我们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愿景,让每一位家长更清楚地知道,在你们期待的目光中,我们追求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一、抓灵魂,做“最好”的学校
学校的灵魂是什么?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磁场,居其中时,就感到有一股强烈的无形的魅力吸引着、引导着我们从内心对它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并融入其中,它是学校人长期的创建遵守、维护完善并使之延续下来的一种积淀。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为此,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校园文化的构建。
首先,在物质文化上,学校今年投资近30万元,又兴建了20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了班班网络化,组建了电子视频直播系统,开放了教师电子阅览室,成立了信息资料室,实现了校园信息化,让备课、上课进入了网络世界;学校投资9万元,更换了部分教室的照明灯,改造了教学楼散水管线,维修了破捐的台阶理石、墙面砖、暖气、白钢护栏及五楼会议室;学校投资7万元,建成了校园文化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营造出了“学生身入芝兰之室,香沐其身心而不自觉”的文化氛围,让师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是我校成长发展的生命线。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学校从校园的核心精神、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三结合等方面,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了重构,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生命,和谐发展为基本办学理念,以让孩子微笑成长为办学目标,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以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幸福为校训,以播撒阳光,收获尊重为教师职业追求,以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课堂基本特征,以和谐、创新、超越为三原色的生态校园文化,完善了家长学校,出版了家长学校教材《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通过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国旗护卫队、团队梦想列队式等一系列活动让我校处处充满了文化气息。努力让教师在这里收获事业的成功和幸福,让学生在这里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本溪日报以“生态文化沁润和谐校园”和“把握方向,踏实前行”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抓根本,做“最好”的教师
我们知道,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就不可能让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成长。一年来,我们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以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提升领导合力,优化管理系统,完善管理制度等管理策略,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生态环境,唤醒师生自我意识的回归,激发师生生命发展的原动力,使师生真切的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比如,在工作管理上,我们提出了轻轻松松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书,快快乐乐地生活工作要求;在人事安排中,我们努力为教师寻找自身的最强项。尽可能地给每位教师最适合的岗位;在“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的教育机智”、“班主任例会”等教育活动中,努力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净化教师的心灵。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百花齐放,形成风格,各具特色。努力探索各种途径,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幸福中成长。我们通过校本培训、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走出去,请进来等校本教研形式,激发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不断提升教师们的智慧。教师用平等、尊重、启发和耐心守望的方式来引发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来享受着这份工作的快乐。更在这中孜孜以求中赢得了尊敬,获得了发展。今年,学校有65名教师的科研论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学校有3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和省科研部门的验收。
三、抓主体,做“最好”的学生
我们知道,教育的实质就是要让每个生命都实现有意义的发展。学校的意义也就是在于让儿童学会生存,体验成长的幸福。为此,今年我提出了让孩子微笑成长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理解我校校训“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幸福”的真正内涵。
(一)重构课堂,让课堂响起生命的拔节声
我们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强调互动性和自主性,突出师生的平等、和谐、创新作为重构课堂的基础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们在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潜心于教研活动,学校先后举办了随堂课、引路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关注生命成长为核心,以交往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民主、平等、和谐、创新为主要特色的新型课堂。今年,有35节课节公开课被评为校优质课,有5节课被评为市优秀课,有5节课被评国家优质课,英语教师徐蒙在全省电教技能大赛中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安全教育,让知识守护孩子的生命
孩子安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财富。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按照局安全处的要求,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各项安全制度和预案。安排了各楼层、教室、功能室的安全责任人,成立了紧急情况疏散小组。投入近20万元,安装了紧急疏散灯、电子屏幕、校园监控系统,对室外厕所进行了改造,修复了教学楼外墙破损墙面,拓宽教学楼两侧楼门。严格制定了各班学生出操、集会的上下课行走路线,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快速地到达操场。加强了值周检查力度,强化了上、放学秩序,增派了责任心强的教师充实德育处,实施了日查月总结制度。我们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通过有线广播、主题班队会、宣传板、手抄报、宣传图、主题报告会、电子屏幕等载体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先后进行了防火专题讲座、特种设备安全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讲座、甲流防控讲座,加强了学校门卫管理,严格控制校门口的人员出入。严格的管理为师生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取得了防控甲流等各项安全工作的胜利。09年来,多次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均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三)开展养成教育,让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我校始终把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动力,以“好习惯,好人生”为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通过习惯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坐、立、走、读书、写字、敬礼、与人交谈的姿势等行为;我们通过制度约束,来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溪市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我们通过系列活动为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搭建体验的平台。一年来,我们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了“寻根问礼,美丽人生”礼仪活动、“我的祖国”读书活动、“学雷锋、学先烈”演讲活动,开展了每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重大事件主题教育活动,09年,我们以国庆60周年为教育契机,以多种活动形式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四、抓关键,做“最好”的家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人生即远足”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的老师,如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我校研究的重点课题。一年来,我们努力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比如,我们开展了“用爱擦亮师德”家访活动。通过活动,认真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关和价值观;努力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召开了“为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主题的学生家长座谈会,通过家校互动这一有效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献计献策。为切实解决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怀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使命感,组织了几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共同编写了我校的家教教材《与孩子一起成长》。可以说,这本书的问世,是我校教师对家庭教育理性思考的一次凝结,是全校教师对丰富的家庭教育案例精华的一次汲取。将会为我校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发挥更为宝贵的指导作用。在这里,我更希望家长很好地利用这本书,为自己孩子铺设一条幸福、快乐的成长之路。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适时组织各种辅导和座谈,增强校家联系,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各位家长,关于家庭教育,我想把这样的观点送给在大家: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夫妻的情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本质上说是生活教育。一个孩子长大后所具有的生活态度,主要决定于家庭,而非学校。长期以来,我们受着一种观念的困扰,这就是“母以子为贵”。不仅如此,今天还要加上“父以子为贵”。其实是面子在做崇。有些家长非要让孩子进某所学校,逼迫孩子学这学那,而完全不顾孩子的特点和意愿,根源常在于面子。在这种文化的驱使下,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关系产生错位。我曾目睹过许多由于错位而酿成的悲剧:妻子(或丈夫)过度关注孩子,却忽视了自己的伴侣。随着感情的疏远,更多的“畸形的爱”被灌注到孩子身上,而且越是感情疏远,这种爱就越带有专属性和专制性,使孩子无法承受。于是,夫妻愈加疏远,家庭愈加不合,子女愈加逆反,悲剧被一个循环接一个循环地复制,家庭最终成为一盘无法拯救的败局。其实,孩子的幸福来自于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父母外在的强迫。
我常问一些家长,你知道孩子最希望什么吗?这时的家长几乎全是一脸茫然。吃穿不愁,一切欲望都能满足,孩子还需要什么?实在想不出来!其实,孩子最希望的是家庭的温暖,是父母的相爱。一个夫妻相爱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不会被夹在中间,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左右逢源,他的情感、品德和人格才会得到正常的发育。我相信,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一定是坚强的,他会具有抵御生活中各种风雨、挫折、不幸与苦难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家是安全的,家的关怀与包容,可以使一切创伤得到弥合,得到修复。所以,夫妻应当精心构筑充满彼此相爱的家巢,在这样的家巢中,孩子自然会沐浴在幸福之中。
各位家长,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为人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愿每一位家长牵起孩子的手,让孩子的人生阳光灿烂。
明天,学生的寒假生活就开始了。应该说,假期是一个大课堂。孩子们在这个大课堂里获取许多在小课堂内获取不到的知识,他们的心量、意志和品质将得到更好的锻炼,对于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我们觉得十分必要在假期开始的时候,向全校的学生家长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让孩子过一个充实而又受益的假期。
一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假期计划
假期时间比较长,家长要抽出时间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有规律地生活,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多方面的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计划贵在坚持。
二是上一节安全教育课
这里强调三点,第一是交通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意外;第二是严禁到水库等危险地方滑冰,外出要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和谁一起、什么时间回来;第三是,严禁不在父母监护下,燃放烟花爆竹。每年,被烟花爆竹炸伤炸残的很多。这点应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三是激发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寒假里,有的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还蛮有兴趣,可捧着书看一会儿就喊累。如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如何能让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呢,这里我提供三点建议。
1、营造读书氛围
刚开始,有的小学生读书兴趣浓厚,可时间一长,兴趣就消退了,这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事。其实,培养读书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关键是让孩子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动坚持下去。常带孩子逛书店,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不免受到感染。
2、家庭可增加一些藏书,鼓励孩子自己翻阅。“过年在家,一家人围坐读书,是种气氛,也是种幸福。”
3、不拘一格的阅读方式
阅读的时候,可让他不拘泥于精读。有一些书泛读也可以,跳读甚至浏览也是可取的,主要是培养读书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老师要求孩子们读书后要写读书笔记或者观后感,觉得这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当然是一个读书的好经验,但每次读书都要写的话,会给孩子增添精神负担,限制读书热情。我们建议,家长的职责在于激励和引导,而不是规定孩子一定要做什么。可让孩子读书后,采取写批注、摘抄好词好句等方式,多动手、动脑。
四是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其实,儿童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教育协同配合,长期坚持不懈。假期里,各位家长朋友要注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比如,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结束及时整理桌面的习惯,睡觉前整理好明天要用物品的习惯,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情的习惯,交流时耐心倾听的习惯,持之以恒培养学习习惯,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积极休息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保护视力的习惯等等。
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范文6
《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针对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内容:
1、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2、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与常态课课例观察与研究。
3、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案例的研究。
4、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创生、提炼。
5、构建转化学困生的立体教育网络。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有机结合案例分析法,反思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文献研究等。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论证课题,明确目标
2009年6月,我校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009年10月,区教研室对此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此后开展了各项问卷调查,又面向全校教师展开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安排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调查,为我校课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二)高度重视,提供保障
开题论证之后,我们依据课题的性质与课题研究方向,把课题进一步分解,成立了学校的4个子课题组。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实施方案。2009年11月,全面开展规划整理工作,随后逐步完善。定期进行评比交流,经过三次检查评比,专业成长档案的质量得到了改进,教师们根据要求的8个版块认真准备,内容翔实。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布置到落实,都充分体现了“展示成长,记录进步;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交流经验,完善自我;为学校发展提供依据”的设计目的。
(三)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我校为教师集体购书,还为课题组成员购发《有效教学》、《何炳章教育文选》、《陶行知教育名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等教材,以利于研究者自身吃透理论,正确开展工作。
我校开展了多次全校范围的校本培训讲座:有市教育局高教处肖水生主任的开题指导性讲话、有合肥学院伍德勤教授的课题讲座《漫谈教育思想与有效教学》,有瑶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兴桥的课题讲座《教师要做点研究》、袁乃玉的《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有暑期校本培训《评好课》、《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有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指导等等。逐步更新了教学观念。
(四)围绕课题,有序研究
1、专题研讨
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对学困生进行了全面详尽的问卷调查。通过专题研讨,我们认为:
(1)“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陶行知先生笃信“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有创造”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陶先生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转化学困生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学困生的形成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依据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我校决定重点进行 “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的“一袋三方六策略”的研究。我们必须以课堂为基础,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以三里街社区为阵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立体教育网络,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课堂观察与诊断
开展全校“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活动。2009.11.25我校邀请了专家进行了“课堂定量观察”讲座,讲座结束后,我们着手进行了“课堂定量观察”的表格设计。2010.3我校开展 “聚焦学困生,诊断转化策略”的主题教学活动,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引导自学型”课堂与常态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提炼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的策略与办法;同步主题反思、评课交流、案例研讨,活动延续了两个月。2010年10月 我校以“转化学困生与有效教学”为主题的 “学困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及教师位移流动”的课堂教学观察与研讨活动通过对学困生参与次数、参与比率,学困生课堂学习注意度,关注热点,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对教师教学时对学困生关注度,对学困生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同步观察,在观察分析与教研组研讨中提炼: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转变学困生的办法与措施,提炼改变学困生学习状态的办法。
3、建立学困生跟踪袋:
学困生成长跟踪袋是我们根据课题特点创生的一个,呈现学困生进步过程、成长轨迹、表现学困生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我们采用了“六环节三研讨”的形式来建设完善学困生跟踪袋。“六环节”即“发现问题 、分析成因、制定方案、行动研究、提炼策略、指导实践”,“三研讨”即“集体备课、个案分析研讨、阶段论坛交流”。学困生跟踪袋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小先生”帮教合作学习情况;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参加社区活动心得,学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等 。 定期的学困生跟踪袋展示与评比,真正做到“让行动说话,让过程展现”!
4、个案分析研讨
学困生的成因是各不相同,转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面对不同时段不同问题,我们的的教师的这种实践一定是返璞归真、扎扎实实的行动研究。还得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所以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个案例分析研讨活动已形成了我校的研修特色。每学期每个月两次,针对四个子课题,在自己研究中提取新鲜素材,认真撰写案例,提出困惑,反思转化成败,交流思想,小组成员智慧碰撞,形成新的思想与方法。通过交流,促进了反思,推动了理论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5、课题论坛
我校开展了提升研究品质的课题论坛活动。2009.12.11“陶花”开、“陶树”茂陶研教师论坛,2010.10.13“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课题教师论坛,展示教研风采和成果。经过分别办公室交流选的课题组骨干采用课件演示的形式详尽汇报了课题实施步骤、过程和提炼出的策略,也指出了自己的研究困惑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6、家校合作
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邀请教育专家,如“知心姐姐”、合肥市十佳校长朱光奇、瑶海区关工委主任余林霞等为家长进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怎样指导孩子学习”等专题讲座,家长座谈会上与学困生家长谈话,推荐有益的书刊、杂志,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给正确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召开优秀学生、学困生会议,请优秀学生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请学困生谈学习体会等。一年间,我们开展了8次活动。在家长讲座、家长座谈会、学生经验介绍时,讲座的知识我们常讲常新,讲座的方法不断创新,举例子典型,讲座的观念与时俱进。把知识送给家长,规律交给家长,使知识变为行动,让规律发挥作用。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参与学困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一点一滴的细节,为转化学困生担起自己的责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构筑学校教育后花园
我校利用三里街社区活动室,安排学生每周三下午去读书、下棋、游戏、参与运动、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活动竞赛,甚至担任管理员。每年的端午节到了,孩子们和社区居民、学校辅导员一道包粽子,社区的老人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中秋节到了,孩子们与社区老人们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讲故事;有的孩子参加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有的孩子在老师和长辈的指导下,或为社区居民打扫街道卫生,或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以往进城务工子女或贫困子女结伙到处闲逛,或上网打游戏等不良的假日现象。社区儿童俱乐部的开辟,为孩子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俱乐部还创办了《社区儿童报》。六(1)张玉娟同学发表的《我的快乐家园》等作品写出了俱乐部成长故事,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活动反映生活,人人自主体验生活。让学困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多种认知兴趣,提高自信心,矫正学困生行为,实现兴趣爱好与学校学习的正向迁移。
8、资源共享
随着本课题不断地深入研究,我校完成学校网站改版,完善课题研究版块。我们积极地在学校网站、瑶海教研网建立了蚌二课题网页和博客。目前我校博客的参与情况良好。下阶段我们还要在发挥博客强大的功能和加强丰富个人博客质量,加强教师们相互交流和校际间交流上继续研究和实践。
四、取得的成果:
1、形成我校“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了有效教学。
课题实施中,我们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我校“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与方法。
2、促进了教育理论研究:
课题研究中,我们编辑了《课题研究成果集》、《转化学困生案例集》,《转化学困生论文集》,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教师们进行有效教学的长期探索。
3、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奖呈上升趋势:学校连续两年获得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学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