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1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 培养意识

刚开始上学的孩子,正处在6—8岁的年龄段。这个阶段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开始能够分辨现实和幻想的差异,并且对于是非善恶有自己粗浅的观念;求知欲非常旺盛,易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关键期,从低年级起就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成为一种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兴趣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幼无知,贪玩好动,如何使他们迷上课外书呢?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他就喜欢看《奥特曼》。确实,有不少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和电视连续剧,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呢?

但是,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孩子,其实他们也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自己学生或孩子的特点,向他们推荐科幻小说方面的书。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每天看1-2集的电视节目已不过瘾了,读书比它更有趣。小小的兴趣火苗就会点燃,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相信孩子,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再通过引导,使他们产生阅读的需要,通过广泛阅读,形成比较广泛的智力背景。

二、亲子共读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从他嘴里说出来,无不娓娓动听,使我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故事世界。我认为这就是家庭里对阅读的启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家庭具备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能为孩子购置比较充足的各种儿童读物。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分析判断能力较差,让他们自己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读物,并且和子女一起阅读,共同探讨,把孩子带进一个崭新的课外世界。教师通过家访或联系卡,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适当对部分家长在阅读中遇到的情况与困难稍作指导。

三、师生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深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发挥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心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图书,如《泉州晚报》《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儿文艺》等,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读一些童话故事等特点,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报刊推荐给学生。同时也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及文章。如在教学生第四册第5课《美丽的武夷山》后,我就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反映祖国河山壮美、优秀的文章或图片,然后开展一次“夸夸祖国好山河”的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把收集的成果展示出来。又如教学《落叶》《动物过冬》等课文时,我推荐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自己从书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四、比赛促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比赛,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使他们的阅读成果有展示的舞台。所以,我选择适当的时机,在班中举行各种比赛,如朗读、讲故事、表演、读书知识竞赛等。并及时给予评价,评出几名优秀者,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这不但使学生在准备的同时扩大了阅读量,加快了阅读速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

五、成功体验

当学生慢慢形成了课外阅读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努力寻找一些能满足他们需要和发展的课外书来读。有的学生不但读,而且会写、会说,为中高年级的写作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2

【关键词】原则 方法 评价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学生的阅读面仅仅局限于几本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一个引子。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课外书,而没有相应的措施,课外阅读必然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低效的活动。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开展有效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手段。

一、课外阅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其自身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个性化原则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中,应全面评价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关爱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遵循差异性的原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纵向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评价),又要横向比较(同一个体前后发展水平的比较),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一切,也要了解他的过去,更要关注他的以后发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3.激励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与承认的那些教师。”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的选拔的功能,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二、课外阅读有效评价方法

1.通过课外阅读记录表,凸显个性与过程评价 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课外阅读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课外阅读记录表的制定正是为了保证这一关键因素的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个性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在实施阅读评价记录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更应从多角度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做出相应的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和评价语言也应不同。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反馈的阅读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教师应戴着“放大镜”,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做出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成就感。阅读效果普通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群体,但恰恰又是数量最多的一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最应该受关注,他们也最需要教师的呵护,因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实现质性评价的典范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可以把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阅读实施过程中去,即运用当前的阅读活动达到对学生的阅读成就进行评估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更大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因为在传统量化评价中,问题的设计、答案的确定、分数的评判,全由教师掌握,学生完全无法介入。而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使学生成为选择成长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因而他们也就有了判断自己阅读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3.通过阅读成果展示,强化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外阅读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展示,研究性课外阅读活动成果展示和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成果展示。此外,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还有很多方式,比如举办朗诵表演,开展阅读报告会、讨论会,创办出版读书刊物、读书板报,组织阅读社团等。

运用好这些评价形式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使老师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邵付国.《构建阅读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J].教学与管理.2005(20)

[3]魏文琴.《让评价成为课外阅读的加油站》[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8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至今都是求知成才的方法,也是自我修养的途径。因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堂外,都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小学生的上课时间短,课堂上除了阅读教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教学,这要求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利用课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阅读。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经过细致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并积极把这种欲望付之于实践。就拿阅读来说,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因此,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师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工作之一。

所以,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要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产生稳定的兴趣,教师不加以引导,目的就无法顺利实现。例如,根据小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讲述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而学贯古今、博学多才的事例,如西汉匡衡“凿壁借光”,晋代车胤“囊萤映雪”,韩愈的“口不绝吟”,等等。有趣的名人读书的故事不仅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从各渠道搜罗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教室的后面设置了班级图书架,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外,每周还开设一节读书课,选取学生都阅读过的一本或两本书,让学生畅谈阅读心得或者交流读书收获,并列举一些爱读书的学生榜样,多他们给予表扬,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在班内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阅读。如,针对课本内容,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或是作者的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阅读内容前后相关,能够使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持久,从而使学生不再苦读书。

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个阶段的阅读进行考评,往往能够更加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如每个月举行一次阅读评级活动,制定相应的评级标准,从学生中选出评级评委,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由评委给予阅读等级评定,记录在阅读评级表中,下个月对照上个月看是否有进步。通过对学生阅读的评级,有效地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进行必要引导,提高阅读能力

盲目阅读,即使阅读量再大,阅读的书籍再多,也不会很快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要想使学生避免盲目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学生阅读初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籍,可以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等勾画出来;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把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学生还要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及时向教师请教,或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以解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积极与同伴分享、讨论,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是思想,提高阅读的能力。

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而现在图书市场上的图书质量又良莠不齐,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很可能使学生选择到不良的读物,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伤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后,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并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动向,对学生阅读的书目给予必要的关注,使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三、家长支持配合,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除了学校、教师创造机会外,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家长除了敦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言语引导,但这种引导方式收效甚微;也可以是身先示范,这种引导方式卓有成效。如晚饭后或双休日,家长不是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而是捧一本书在手认真阅读。家长的阅读行为,引起学生的模仿兴趣,也自己找一本书阅读。这是家庭阅读初期的状态。慢慢地,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如此的阅读氛围,想不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都难。

四、明确阅读目的,谨防走入误区

开展课外阅读走入了误区:考试时写好作文。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悲哀。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为了什么,而只是闻道罢了,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真谛。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不应硬性要求学生记住多少名言佳句,背诵多少名篇经典,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领会人生的酸甜,体验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课内 课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55-02

作者简介:徐敏美(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并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以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时成了无用功,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如下策略。

一、积极探索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一)深化内向型衔接

内向型衔接即衔接阅读指向课内阅读。具体来说,是指通过有效、有机的课堂链接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各种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相近或相似,多注重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教师在教学具有类似主题的文章时,可让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之后相互交流,碰撞思维。例如,当教师讲到“白衣战士”叶欣不顾个人安危去抢救非典病人时,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医生有什么看法?自己身边有没有像叶欣这样的“白衣战士”呢?自己要是做一名医生,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医生?医生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一位好医生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在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动力。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相关题材的课外书,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回忆了旧知识,拓展了眼界。

(二)开辟外向型衔接

外向型衔接即以教材为圆心,以课堂为辐射源,课内得法,课外发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其阅读能力。首先,给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法,比如最常用的有略读法、泛读法和精读法。对于不同的文章,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些文章文句优美、寓意深刻,应该摘录到笔记本上并经常翻阅;而有些文章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精读。其次,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启发学生兴趣,指导读物选择,并展开交流评论,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着力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一)阅读材料的推荐

教师要集思广益,综合多方面情况,以课内阅读为依托,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课文文体相似的课外文章,可以选择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还可以选择与课文主题相似的同类阅读材料。对于名著节选,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以文中主要人物为兴趣激发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建设课外阅读推荐书库

当前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个障碍就是手头上能够阅读的书太有限。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中新市民占到了70%以上,很多新市民打工辛苦,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因此,建设课外阅读推荐书库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成立班级图书角,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阅读资源,解决了大家无书可读的烦恼。其次,开放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在规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再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交换着阅读。

三、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做好课外阅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一)建立阅读摘录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摘录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之后时常翻阅,长期受其熏陶,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摘录卡,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二)定时定量阅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学生要有自信心和恒心外,还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有了阅读量的保证,才能有学生阅读质的飞跃。在校期间,教师要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定时阅读。阅读量要有最低限定,但不必有最高限定,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倡导亲子阅读

很多父母把业余时间花在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上,却很少花时间与孩子沟通,而读书恰恰是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最好媒介。父母每天花半个小时听听孩子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以身作则地陪伴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四)组织主题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心挖掘一些有意义的主题,通过举办主题活动,促使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推荐阅读《张海迪》《霍金的故事》等文章;围绕“走进”,推荐《金色的鱼钩》《丰碑》等文章;围绕“体味亲情”主题,推荐《爸爸的左眼》《隧道》等作品。与此同时,还可以举办辩论赛、演讲会。例如,设计辩题“愚公移山不明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余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主题的书,以有效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想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从而鼓励热爱阅读的学生,鞭策不爱阅读的学生。

(一)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当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形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校每学期举办“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这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鼓舞。

(二)积极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自己的阅读成果被别人肯定、赞扬后的愉悦、幸福,为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对学生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报、摘录卡等进行展示,并评奖、颁发证书。有了这样的成果展示,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5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对文章“玩味”得“透彻”,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体验到尽可能多的乐趣。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感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将良好的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提高读书效益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在谈论习惯的养成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同理,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

单单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是不能实现大量阅读的,也很难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课外自觉阅读,才能实现大量阅读,并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教师坚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实现大量阅读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定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定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力,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写好清晰的读书笔记是方法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等;而高年级,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

合作互助的读书小组是督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然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稳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作用。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他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指导)。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课外阅读课的关键是指导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至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仅是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其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了解调整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建好书香家庭是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国际阅读学会会长威廉斯博士说:“孩子学习阅读的背后有老师才叫学校,有父母才叫家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大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家长支持孩子阅读,参与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父母对孩子阅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态度。既包括当孩子需要购买某一本书时,家长积极满足孩子愿望,也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孩子读书时不干涉、不打扰,并表现出支持、赞许与鼓励。二是给孩子购置大量图书。父母积极帮助孩子选择、推荐、购买图书和期刊,书橱里装满适合孩子读的书。三是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喜爱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非常大)。家长能做到“亲子共读”,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品赏好词佳句、评论人物事件、讨论交流感受,对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很大。

以上三个方面的难度与付出是逐渐加大的,老师要相信大部分学生家长是能够逐渐做到的。首先要引导他们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孩子的读书笔记,让家长签字确认;学校或者班级的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举办“亲子读书”征文、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其次要举办课外阅读专题培训,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第三是评选“书香家庭”。以班级为单位,要求提交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阅读笔记、阅读书目以及家庭藏书、“亲子共读”图片等资料。“书香家庭”建设好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6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及其与现状的反差,呼唤我们开展有效的尝试与探究

1.新课程改革对课外阅读的量和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因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终身发展呼唤着有效的阅读

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而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好者。要想完成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的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意识的培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去阅读。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让孩子先有阅读的需要,然后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1.故事引路。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老师就可根据这个特点加以引导。教师在开始拼音教学时,尽量做到每天为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来自书本,只要学会了拼音,他们就可以看很多很多的故事了。拼音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留下一小段的悬念,然后告诉他们故事的结尾就在哪本书的第几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第二天再请阅读了的小朋友讲讲故事的结尾,表扬课外阅读的小朋友。随着拼音的熟练,识字的增多,教师留的故事悬念也越来越长,最后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2.推荐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了,但一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和辨别能力,一部分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因此,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责无旁贷。

3.亲子共读。很多成年人都记得小时侯父母讲故事的情景,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前辈的丰功伟绩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娓娓动听,让人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家庭教育对课外阅读的启蒙。

4.活动促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结合课外阅读开展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使他们的阅读成果有展示的舞台。(1)古诗擂台赛、(2)故事会、(3)朗诵会、(4)表演赛。

5.成功体验。当学生的头脑中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后,他们就会努力去寻找一些能满足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课外书来阅读。有的学生不但会读,而且会说、会写,这就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那么,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2)探求性的速读。(3)品味性的精读。

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自由阅读,做好笔记。现在学校一般都有图书室、阅览室,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落实课外阅读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的阅读行为富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知道了阅读的方法,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了,因为我们所指导的对象是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因此,必须要经常检查落实,以保证阅读的正常高效开展。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就多了。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要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