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1
那么,我们借助什么样的技术工具来进行数字故事创作呢?使用一些简单易用的编辑软件(如MovieMaker、iMovie、会声会影、PowerPoint等),就可以制作出精彩的数字故事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校本课程需要,选用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和PPT软件。Seratch程序设计软件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门针对8岁以上的儿童开发的一款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简单易学,利用模块(图1上)像搭积木式地编写脚本控制角色的表演,同时很方便地录制(图1下)自己要说的内容,将声音导入并应用到脚本设计中,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共享到官方网站(scratch.mit.edu)上去,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共享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儿童从中获得创作的无限乐趣,此软件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PPT软件同样简单易学,可以方便地插入图片和文字,使用者可以利用PPT自由创作并能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该软件是一款常用的、功能强大的并极具表现力的多媒体工具。
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强调的不再是“教操作”而是“学创作”,儿童能够利用技术创作表达他们自己观念和思想的数字文化作品,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特别是在创造陛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得到进—步拓展与提高。其课程教学是围绕“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的过程模式而展开的“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法”和“基于设计的学习”。我分别选取了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和PPT示文稿设计了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1.提出创作主题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欣赏兴趣小组所创作的故事,很快便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随着一个个作品的播放,他们从欣赏中渐渐感受到了今天将要创作的主题。
故事欣赏完后,学生迅速打开Scratch软件,一边观赏范例、一边构思自己的创作主题,积极进入到故事创作的氛围中。在我的启发下,不一会儿,五花八门的故事主题就从学生的电脑里相继出现了。
2.研习范例
Scratch教学范例是很重要的学习材料,是拓宽学生创作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力源。
学生经过大量由浅入深、不同类型的范例学习后,积累了不少设计方法,很快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上课后,他们打开多个范例,一会儿把范例中的不同角色的脚本块进行单步运行,观察角色的变化;一会儿拆开脚本块尝试执行,想从中发现什么秘密;一会儿又转到自己的故事创作中来,尝试用不同模块搭建脚本控制角色,设计自己的想法;偶尔上网搜索图片和音乐。我看到的是学生在Scratch中忙忙碌碌地自主探究学习情景。
3.自由创作
学生利用Scratch设计故事时,只需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教师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时间。有的学生拿着麦克风录制自己的说话声,不时还引起同学的笑声,有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交流,有的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角色在舞台上的表演,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兴奋的声音;还有的学生举起小手请求教师的帮助等。学生在创作中也会遇到困难,我作为学生创作的引导者,一会帮他们解决脚本设计的问题;一会儿解决声音格式转换的技术,帮助他们排除创作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学生有信心完成自己的故事创作。此外,我充分调动同伴互助的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若发现有很好创意的,我会及时在班上展示,一方面给予这些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其他学生,使他们获得创作的灵感。
4.分享交流
当班上大多数学生完成了故事创作后,我就请愿意展示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故事创作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其他同学也可以向他提问。同时,鼓励学生将作品上传到网站上,与世界各国小朋友分享。
这是我校学生用Scratch设计“新刻舟求剑”的故事,如图2所示。
本作品以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为创作背景,采用小黑人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用叙事的方法设计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学生大胆想象,把现代工具GPS融入故事创作中,影片以小黑人用GPS找到了丢失的剑为结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创作。
上传到Scratch官方网站(http://scratch.mit.edu/users/hafxzuopin)的学生作品,如图3所示。利用PPT软件设计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用PPT工具创作数字故事《寒假趣事》,教学活动仍然是参照“为创作而教”的模式开展数字故事创作单元教学实践过程。
1.我的故事,提出创作主题
上课开始,我打开范例“寒假趣事”。随着音乐的响起,“快乐、短暂的寒假悄悄溜走了”飞入,接着,“迎来了新学期”渐变出现,随后,故事娓娓道来,学生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叹:哇,真妙啊!细细品味,他们对故事创作的好奇之心表露无疑,并进发了“我也来尝试”的强烈欲望。我暗自高兴,对数字故事教学增加了不少信心。
作品欣赏完后,我逐步引导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字故事创作的内容,确定自己的故事创作主题。学生开始忙碌起来,打开PPT开始构思自己的“寒假趣事”,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为了保证下节课学生能构思好自己的故事,我在下课前,要求他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故事用文字写下来。
2.研习范例,设计故事脚本
上课后,我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精简故事内容,在幻灯片里用文本框输入文字,并用叙事的方法,把故事串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范例中的图片和文字出现的设计效果,演示并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并吸引观众,可以适当地用自定义动画来实现,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合适的动画表达效果。这里,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自定义动画的教学。
师生共同研习范例后,我就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巡视指导时发现:5年级的学生以精简的文字叙事还是有点困难,因为,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于是,我就让学生将教师的范例故事进行改编,降低难度,慢慢领悟,让有能力的学生独立设计。
3.自由创作,完成数字故事
上课后,我继续引导并鼓励学生继续完成他们的创作。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创作过程中设计不妥的地方,比如,文字偏小和表达不够准确、应用的图片不够清晰、文字图片出现的自定义动画效果不佳等,我及时给予指导和提醒,使学生逐渐体验和掌握PPT创作中的一些技巧,积累了创作的经验。
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喜欢一边设计文字脚本,一边上网收集和处理图片,同时设计自定义动画,导致他们用在收集图片上的时间太多,我就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图片库和声音库,以方便他们使用。
必要时,我会向学生介绍利用Photoshop和Scratch进行图片处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扫除了创作中的障碍。当学生有了很好的设计,我就及时在课堂上展示,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打开设计的思路。我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课时,留心关注贪玩和进步的学生,关注设计不妥的地方,给予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故事的创作。
4.分享交流,体验快乐
成功和喜悦需要分享。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品,肯定和鼓励他们;学生也可以邀请同伴来欣赏并提出意见,从而进行改进;对于优秀的和存在典型问题的作品,我会在全班展示,讨论交流,积累学生创作的经验。
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也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同伴互助,少数学生还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校的“网上学院”(http://xk.省略/school/netstudy/sample/work.asp?id=56)。对于颇为优秀的作品,由老师通过视频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avi格式的文件后上传到优酷网(http://i.省略/u/profile),以供学习和交流。
在第二单元以《校园里的事》为主题的教学中,有一名学生创作了数字故事作品《总是躲在角落的她》。如图4所示。本作品讲述的是一名学生看到班上有一位孤僻的同学被人欺负,呼吁其他同学来帮助她的故事。这个故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在班上展现,配以动画、文字和音乐的渲染,给学生很深的触动,学生不仅了解了信息技术,还收获了情感体验,可谓教育意义深远。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为理念,将数字故事创作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升儿童的数字文化素养,发展儿童健康、积极的品格。首先,数字故事创作将技术的应用融合在数字故事创作之中,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技术学习向媒介文化和数字文化的特征方向转变,其次,数字故事创作可以超越数字技术本身的特性,极大地促进儿童的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再次,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可以使儿童得到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有趣的快乐创作之旅。
此外,通过数字故事创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自己通过制作数字故事范例,可以提升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感恩教育
一、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光凭音乐课堂上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因此,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情感教学中体验感恩。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通过歌曲中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只要把自己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任何一位老师都会把歌曲唱得声情并茂。
2.在音乐教育中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
3.在音乐教育中开展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爱他人之心,从而学会感激父母,学会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大自然,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恩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还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朝夕相处,心有感激,也许从没表达。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祖国、社会、个人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为他人有贡献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大自然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富饶的土地上的各种物产给我们丰富的资源。能过音乐教学可以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保护大自然,节约能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建军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课题组寻找相应的音乐在这些节日中教给学生。在“教师节”为老师唱上一首节日的颂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母亲节”时,孩子给妈妈唱上一首节日的歌曲,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关文件,进行感恩教育叙事案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培训中增设感恩教育的培训内容,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感恩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2.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使得自己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提倡“感恩”,把感恩教育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3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设计故事模板
故事模板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就像是一个可视化“地图”,指引故事创作者去组织故事开头至结尾所能看到和听到的素材,为编辑数字故事起指导作用,方便作者直观性地思考和安排各种素材[2]。
3.收集、编辑、合成素材资源
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并用PowerPoint、绘声绘影、Move Maker等软件将各类多媒体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二、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本身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远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假、大、空、远”现象严重;德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无奈[3]。如何拓宽学校德育途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成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故事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总论)》中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集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4]。数字故事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三)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数字故事《逃生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选择自杀性的跳楼方式;《我不愿当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辛酸以及他们甘愿为学生奉献的精神;《老师,我可以不爱吗?》带给我们一个孩子因为不想看到母亲在恶劣的天气下工作,向老师提出不爱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安装PowerPoint等软件,并能链接互联网。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学过一句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句童谣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2.展示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师:交通猛于虎,之所以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并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观看图片并谈观后感)
3.播放数字故事案例
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此时此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观看屏幕并交流感想)
4.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故事
师:大家都基本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数字故事。
生:各小组确定主题、编写故事、设计故事模板、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四、总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更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跨学科性”[5]。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一个好的数字故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故事”教学软件制作能力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素养,有意识地制作和推广数字故事,让数字故事真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郑红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2]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故事大赛”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3月,第44-46页。
[3] 刘立华:《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63-165页。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4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初中音乐课堂 歌唱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1]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上)[J].乐器,2011(10)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5
关键词:教育科研;切入点;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74-01
教育科研是一座没有阶梯的山峰。教研员就是勇攀山峰的登山者,不断的地探究是自己的使命。作为教研员,要懂得什么是教育科研,怎样做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教育科研是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对未知问题提出解答。但是并不是教育中的一切问题都能做科研课题研究。只有选择科学的、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会重复出现的,对今后的教育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课题才可以进行研究。作为一名教研员,所能做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以教育规律应用于教育教学,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改变那些非理性和无意识的教学常态,促进学校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性的、闭环式的目标管理。
一、教科研要找好切入口
对调到教研室工作的教师,一般自己做过一些课题研究,但是如何带领教师一起做科研,对于教研员来说是另一个全新的领域。现在一线的教师都很忙、事很多、压力很大,很多的问题困扰和阻碍课题的研究。那么如何激发教师科研的内驱力,让老师愿意做科研呢?教师选择课题时,一定要找到自己教育中“最痛的事”,然后从“最痛的事”入手,经过确认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寻求对策、实施对策、总结评价的解决过程,最终才能把“最痛的事”转化成教科研成果,让教育工作成为轻松、幸福、快乐的事。这也许是做课题研究的最好的动机。
二、教科研要直面问题
那么,如何带领老师们去直面自己的“痛”呢?在培训中,教研员要学会四问:一问科研关注的现象是什么;二问现象背后隐含的情绪是什么;三问面对的矛盾是什么;四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四问可以帮助老师不断地剖析问题,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课题。很多时侯,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总是一味地生气、烦恼、无奈,看似是一些情绪的问题,实质上它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客观的原因。因此这些“情感”问题,还需要用“理性”来解决,那就是科研的力量,科研的乐趣。要让教师感到在教科研中得到收获,远远比个人的幸福快乐要多得多,它可以促使老师走上一个健康、理性、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三、教科研要使用正确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适合教研员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法”、“项目研究法”、“2+2反馈模式”、“连环跟进法”、“案例支撑法”等。在一个个实例中,教研员需要领会每种方法的用法和能达到的结果。这些方法细细地分析了一下各有妙用。在实践中发现“行动研究法”、“案例支撑法”最适合教师使用,“连环跟进法”最适合学校科研使用,“项目研究法”、“2+2反馈模式”最适合教研员使用。
1.针对教师的问题研究,教研员要重视教育实践的问题。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行动研究法”研究的课题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平等互动式的合作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即时记录和反馈,并在反馈中调整方案,最终在解决问题上形成可借鉴的方法或个案。“行动研究法”是勒温(K.Lewin)创建的螺旋循环模式。勒温是行动研究一位重要的先驱,他不仅首先提出行动研究这个名词和方法,还提出行动研究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的概念,并建立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操作模式。后来,进一步反思后把重新修改计划作为另一个循环的开始,从而把螺旋循环模式作了修正。如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撰写叙事故事,让不同的、多元的声音一起说话,也可以编制一系列个人的叙述、生活经验,让当事人直接向公众说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弥儿》等教育书籍,都是在行动研究结出的硕果。
2.针对学校的问题研究,教研员要注重教育管理。“连环跟进法”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它的核心就是系列化。具体操作环节是:学校或教师做出3~5年规划学校或个人每年的计划学校带题管理、教师带题实践教师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教师和学校成果梳理学校评价推动学校或个人下一年的计划……这个方法有力于学校进行本校的校本研究,形成有利于本学校发展的科研成果。“连环跟进法”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以小学为例,可以研究的内容有: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读书习惯、认真书写习惯、教师板书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培养,诚信品质的培养等,都可以采用连环跟进式的研究,从而形成学校可实行、可推广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教科研要注重反馈
作为教研员可以实施“2+2反馈模式”。在区级教研中,实施的步骤是:(1)“2”是指两句称赞,抓住美丽的泡泡、美丽的瞬间,提出有价值的思想或想法。(2)“2”是两个建议,抓住两个遗憾的瞬间,分析原因,提出两条解决的方案。(3)总体反思,观课的教师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换位思考,找到共性问题,提出研究的方案。(4)课堂访谈结束,反馈表格留给授课教师。(5)校长和课堂观摩者保留每次观摩的反馈表格。这种反馈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把教育中的问题理性化,使教科研贴地而行,真正解决教师教育的最“痛”处,帮助教师成长,走向专业化。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案例范文6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说冬日读书如温暖炉,那么春日读书如赏百花。当代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学生时代的我喜欢读名著、散文、诗歌。工作后,由于写论文、班级管理需要,我渐渐接触到了教育著作。无论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头或沙发捧上一本书顿时全世界都静了。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找到了许多心灵的共鸣。就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我感觉自己畅游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灵犀的朋友,当我迷茫彷徨时还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书本我都感到满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听说县教研室下了音乐论文通知,我激动,又紧张。在找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时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编著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直全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活脱脱就是写我,也是写了不少同学共同出现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将自己的体会落笔成文《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后荣获县二等奖。第一次写论文就能获奖,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就这样,“读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关键还有指导性“让我渐渐走进教育阅读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办公桌、床头常常会放着各种种样的书籍。有时候是工作中碰到问题想要寻找办法,更多时候我是需要看看书才会安宁、舒畅。刚开始,我很喜欢看一些案例或教育叙事类的书籍。
那时候我只管自己读着舒服,别人读不读书那是别人的事。2015年,县师训处到我们学校筹划县培计划的教师集体阅读活动。我也意识到,读书是要带动的。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得到提升。于是,我组织老师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让爱智慧》《读懂小学生》等教育心理学著作。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润、感动与智慧。从做方案到挑书买书到组织交流、读后感评比,我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犹豫。特别是看到满头银发的蒋团合老师一下课就戴着老花镜写读书笔记,听到肖艳老师看完心理咨询手记《读懂小学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单亲孩子掩面哭泣时,我觉得我遇见了有教育情怀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润的教育同行。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