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与名师同行》;曹理;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3-01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如何使音乐课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音乐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我涉足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以来一直关注的要点。今有幸拜读由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等人汇编的《与名师同行》,颇有所获,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认识,想必也为其它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者提供着重要的参考。

《与名师同行》共有两辑,是收集整理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的一本书籍。该书主要汇编、推广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以介绍每位名师为专题,分为"导读-小传-课例-科研-访谈-曹理寄语"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导读部分,简介名师的个人经历和教学思想;小传部分概述了名师的教学经历及教学成果;课例部分,著者所选课例包含各个年级,有唱歌、器乐、理论等课程,最为关键的是每个课例之后,既有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又有著者的评析。这为读者全面的探析课例提供便捷。名师科研部分,不仅体现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课例提供了理论依据。读罢此书,我深感该书如下特点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1.强调教学与教研相结合

该书选取的对象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有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老师,有从演员转为音乐教师的,还有专职音乐教研员。编者想通过介绍这些教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学课例、科研成果,使读者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使教育与时俱进,提升教学观念,教师要避免停留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应注重开发性研究和教育科研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基础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

2.巧妙增添"访谈"环节

《与名师同行》"访谈"环节可谓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编者在充分了解访谈对象的基础上,拟定访谈主题和编列访谈提纲。使中小学教师与中师、高师教师之间有思想、心灵上的交流对话,进行有效直接的互动。通过访谈部分更真切的感受这些名师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在访谈中不仅仅按编题索答收集资料,并在其过程中深入挖掘找到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问题原始出发点来寻找新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组合、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使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

3.出特色的教学技能

该书课例充分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用美妙的歌声、形象通俗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师高华的教学方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进行声乐训练时,为避免抽象难懂的音乐专业术语,高华用较形象的语言代替。如:软口盖打开,即把小雨伞撑起来,在用力撑起来;声音的高位置,即给音符戴个大帽子,再戴厚一点的帽子;气息下沉让学生找肚脐下两个手指的丹田处;眼前要有画面,唱什么词就看到什么画面。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明确歌唱的基本要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有效地讲解音乐知识,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辅助高音训练。正如陈琪对高华的评价"多年的教学实践,您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浅'中有深;小学音乐教学因'杂'而更需要'博',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兼通才能有备无患。"(见该书41页)

4.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说到音乐教学法,人们顾名思义会想到四种常见的教学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和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律动、创作、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该书介绍了音乐图谱教学的探究者张洪涛,她潜心研究图谱教学,将生动形象的图谱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图谱巧妙的创设情境,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情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在宋曼蕾的教学中,她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与名师同行》像是一杯名茶,一盏明灯,一条捷径,为读者的音乐教学指引方向。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每位名师的教学经验。这些使笔者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您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获得审美体验。音乐课不是简单地教授唱歌,它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和释放,使音乐学习能与孩子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使音乐课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想必同行们也能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更好的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模式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真抓实干,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农村短缺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村小艺体教师市级培训项目等培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就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看,音乐参培学员分别来自重庆的綦江、北部新区、长寿、丰都、武隆、云阳、万盛、北碚、江津、九龙坡、渝北、双桥、秀山、永川、南岸、潼南、梁平、璧山、江北、垫江、石柱、沙坪坝、开县、大渡口、彭水、巫溪、奉节、荣昌、城口、大足、合川等县(区);平均年龄30岁;教龄10年;职称为小学一级37人、二级3人、高级8人、3人未评;本科学历25人、大专25人、中专1人;专职音乐教师21人;过去参加过有组织的培训(研修)12人;有钢琴(电子琴)等常规教学设备的学校18所。

鉴于参培学员基础薄弱,背景差异大,加之培训的时间又短等多重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达到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

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必须在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运用“理论+案例”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要,

我们安排了《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专题

讲座。

在充分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安排了一线教师重庆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案例教学与研究》、垫江桂溪小学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唱歌课》两场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的讲座,有目的、多层次地提高了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

重庆教育科学学院的教研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录像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些都创造了一种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学员沉浸其中,深入研讨,进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二、运用“一对一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课程交汇”提高学员“唱、弹、编”能力

1.一对一

这种授课方式主要解决学员声乐、钢琴学习中的个人技能问题。教师针对学员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在“一对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能够确保在教学中抓住学员歌唱(演奏)问题的关键与特征。这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这一原则,充分保护了学员们在音乐中的个性。

2.小组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电脑音乐作曲软件的使用等。

(1)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比如,声乐小组课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钢琴(电子钢琴)小组课和电脑音乐小组课,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

(2)教学实施。集体练习,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等,举一反三,学员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把学员歌唱(演奏)当中原本较大的技术缺陷,不断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问题变得更简单直观了,学员也更容易分辨,解决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3)反思及讨论。这一组的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的简短讨论。

3.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加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电脑音乐、合唱与指挥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员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歌唱生理学、声乐基本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演奏心理学、如何正确读谱、合唱的声音训练、合唱音准训练、合唱声部平衡和配合技巧、合唱演唱咬字吐字技巧、各种拍子的指挥图示和介绍音乐大师风格等。向学员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音乐书籍,以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4.课程交汇式(声乐+钢琴)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会唱不会弹、会弹不会唱的问题。能唱、会教,而且还能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根植于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重庆市通用的音乐教学用书中的作品,包括各种伴奏音型的选择,简单的和弦连接,使用民族音乐特征节奏的编配。加强钢琴弹奏与伴奏的联系,基础和声与键盘和声的联系,声乐演唱与范唱的关系,活学活用。通过互相伴唱、伴奏,自弹自唱,使学员能活学活用钢琴弹奏与键盘和声知识,提高演唱与即兴伴奏能力。

三、运用“院+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与优质中小学合作的新模式,把培训班从大学校园下移至中小学。

1.聘请专家负责课程方案设计等,与承担教学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

2.专家、学员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决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和困惑,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

3.参培教师自我反思、修改教育教学案例、撰写听课评课

感想。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大量的实践表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直观以及形象的物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欲望。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应当整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充实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等。在音乐教学之中应当找到音乐和信息技术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充实教材内容

信息时代音乐教学与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提供了内容更加丰富,容量更加巨大,形式更加多样的音乐教学素材。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拓展音乐教材搜集渠道,网罗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入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音乐素材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案例,深入解析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富有生活乐趣,更加贴合当下音乐流行态势,讲古典与流行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网络素材,配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评鉴音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一方面能够拓展教学知识面,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现实、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贯彻落实《新课标》学生主体要求,完善音乐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自主学习与自主鉴赏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音乐教学平台,开创课堂之外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相关音乐平台自主检索乐曲,实现以自我欣赏为中心的艺术享受。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与能动息相关,对音乐器乐的兴趣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是决定学生能否自觉自主学习音乐的关键。传统学校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过于贫乏,也过于单一,常常采用过时的录音带、录像带视听教学法,所选教材也是学生不乐于接受的民族声乐和古典音乐,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元素,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导致课堂氛围低沉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差。因此,教师吸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秀成分,借鉴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群体审美层次和鉴赏能力的音方萄素材,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互动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进行传统曲目《小白船》学唱教学时,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五线谱,对曲谱跟唱的技能和方法没有充分的掌握,认为识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免露怯,不敢开口学唱。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处境和能力水平,先听后赏,接着教授识谱方法,最后学习跟唱。利用多媒体交互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用形象化的符号代替音符,用图例解释五线谱的构成,生动形象地引入教学核心――《小白船》。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改以前的听-教-唱模式为如今的赏-学-创模式;第二,借鉴现代网络平台中的优秀音乐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符号,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当中,情境和环境是激发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如教学篇目《彼得与狼》,这是一组以狼为中心的音乐童话,教师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利用视听设备播放音乐,让学生自主评鉴音乐中的拟声部分,分享各自的听觉体验,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环节。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以及欣赏能力

现代媒体为人类多重感官的体验创设了物质基础,现代艺术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利用多重感知的附加效果,强化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提高艺术课程学习效。听觉与视觉相互结合的视听教学模式是学校音乐教学所能采用最便捷也是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当今学校大多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试听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能够充分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为音乐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现代多媒体平台已经实现了无实体乐器作曲的技术,这一创造打破了学校器乐材料匮乏的局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音乐交互技术进行音乐教学,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新,将传统教学中“老师弹奏,学生学唱”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创造 老师点评”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主体性地位。如在进行《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预设相关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一幅美丽辽阔的天然大草原画卷,引导学生在音乐声里感受大草原的安宁与祥和,体会草原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的不同之处,在分步教学中循循善诱,先教学生理解作曲者创作时的心境,再跟着老师学唱,不仅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也能更好让学生体验到草原文化的美。此外,音乐教学之中整合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开阔学生们思想以及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之中融入信息技术,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实音乐教材内容、调动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兴趣等。所以,在音乐节小学之中应当整合信息技术,并且促使信息技术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叶.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整合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62.

[2]宋扬.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刍议[J].音乐时空,2015,(23):151.

[3]王泽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J].音乐时空,2013,(13):119.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传统音乐 教学 参与感知 参与体验 参与创作

当今时代是文化自觉的时代,所有人都有意识地感受到了本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如何能将所学到的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传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工作上。在思索小学音乐课堂的传承能力的同时,我们更要把小学课堂拓展成传统音乐继承和传播的阵地。运用更有效的手段,更新鲜的教学方式,使“死”传统“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孩子们在喜欢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

一、音乐教育学理论在开发以传统音乐为素材教学的方法讨论

(一)柯达伊教学法中关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阐释

运用音乐教育学理论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不只是中国人的想法,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匈牙利作曲家佐尔坦・柯达伊就做出了伟大的尝试。他在吸收其他教育学家的教育观点后,和他的同事创立的“柯达伊教学法”享誉世界。并对中国的音乐教育界也产生很大影响。

柯达伊在他的教学法中提到柯达伊教学法:能够进行语言读写的人,他们也有能力进行音乐的读写(P83,21世纪的音乐教学)。音乐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资源。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工作之后的时间用音乐来丰富是时展的必然。研究表明,音乐可以使潜意识和意识有效的结合,提高人解决问题的效率。中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更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宝库。我们要让每个孩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柯达伊:想要获得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则必须从幼小的孩童抓起(P84,21世纪的音乐教学)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我们要想使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光靠个别学者的努力,国家的保护还是明显无力和不足。我们因该发动更广大的力量群体。从幼小的孩童抓起,让孩子们在小时候就接受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会唱,会跳到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再到创作传统音乐,这才是传统音乐继承和保护的直接有效途径。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希望。

我们与柯达伊的音乐训练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熟悉他们的音乐遗产,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我们的传统音乐。

(二)来自美国音乐教学理念――体验音乐的启示

“音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式令人愉快的、实实在在的,它充满情感,富于理性”(P3体验音乐)。“关于艺术,我们有很多体验都是草率和肤浅的,只有在我们真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上,我们才能发觉艺术作品的全部含义,从而有所反应”。(P3体验音乐)。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研究者确定的是“理解”和“反应”是最终的目标。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音乐的参与者,更是课堂音乐的创造者,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体验音乐,创造音乐,不用固定性、唯一性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创造出来的音乐是对是错,体验音乐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创造的能力。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应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调动起来,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评判标准多养化。使学生参与、体验、创作,真正融入到传统音乐文化中去。

二、有效传承对教育者所应具有素质和技能的分析研究

作为传承者的教师,是传承工作的关键人物。更有效地传承才能使好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作为传承的关键人物教师在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传承效果。我们要对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传承工作进行论述,还要对具有较好完成传承工作的教师应该完善的方向进行论述。

(一)完美独立的人格是优秀教师个人素质的核心要求

音乐教师做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在工作时应保持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样才能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高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课堂和音乐活动中来。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深喜爱。

音乐虽然不是生产力的学科。学好音乐不能让孩子的数学得100分。在很多学校音乐课堂被“有用”的学科偷用。这是现实问题。音乐教师在面对这样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坚持自己的音乐课堂是你自己的阵地,不能轻易的妥协。要知道每个音乐教师都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要自信的面对教师同事。更要自信的面对你的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每一门课程的设立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不是可以被取代的。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教师的自信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坚定的加入到音乐课程和音乐活动中来。

包容是每个教师需要具有的素质。教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来。这是人性的必然。具有传承能力的优秀教师首先应具有的素质就是包容。包容那些不喜欢这节课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在包容的同时要想策略让这些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让他们喜爱上音乐课堂。这是只有一个成功的传承者才可以做到的。在讲授音乐课程的时候,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既能让学习气氛马上高涨,也能让学生安静听讲。让学生很自然的加入到学习中来,也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聆听。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对课堂完美掌控能力的体现。

(二)较强的专业水平及综合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

1.熟练的掌握并运用传统音乐文化知识

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应熟练的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用音乐教育学的知识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元素进行解读,而不单纯照本宣科的讲解和介绍。

2.完美结合多种不同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中关于传统音乐教学的启示,奥尔夫教学中运用节奏的变化,启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创作。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等教学法的综合使用,使课堂传承教学更具新鲜感和多样化。

3.准确把握儿童心理需求

儿童心理包括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喜欢的上课方式、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兴奋时间和疲倦时间掌握好,更有效地利用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调节,时课堂保持良好状态。

4.具有自主创作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中运用节奏的不断变化及拉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及时的反思及自我评价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对小学生心理研究

年龄6、7岁到11、12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进入到小学接受教育,我们将之称为学龄初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告别幼儿期进入到童年期,心理特点与幼儿时期有显著差别。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是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是儿童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包括听觉、视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P14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低年级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时抽象记忆得到了发展,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想象力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注意力仍然是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情绪表现形式从外显转为内隐。

(二)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写实阶段”。7~9岁的儿童正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还是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第二阶段:9~13岁,他们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知觉敏感性。

(三)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特点

舒特-戴森和加布埃尔对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音乐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进行了论述:“7~9岁,有鉴赏协和与不协和之和音的能力;8~9岁,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较过去好;9~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P14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四、再诠释“参与-感知”“参与-体验”“参与-创作”三位一体教学让传统音乐的课堂生动起来――基于对传承者和被传承者分析基础上重新诠释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研究,结合来自美国音乐教育的理念。我提出“参与-感受”的音乐课堂教学理念。基于对传承者所应具有能力的要求和对被传承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我们提出:

1.“参与―感知”――让音乐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示在被传承者面前

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方式仍然是具体思维,审美心理特点停留在“写实”阶段。传统音乐素材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讲授“船渔号子”,把反映船渔号子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开门见山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2.“参与―体验”――让传统音乐的课堂“活”起来

直观的展示是教学的常见手段,在直观展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讲授“船渔号子”的课程,老师在直观的展示了什么是船渔号子并做介绍后,让男女同学混合分成两组。这时教师把一根粗的绳子绑在树上,一组同学模仿拉纤的动作用力拉绳子,另一组同学喊口号。然后两组再互换。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什么是船渔号子,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船渔号子的功能和用途

3.“参与-创作”――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同样还是因为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审美心理也是由写实向审美心理发展,想象力也是在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能顺利完成引导学深入思考的工作。在教师展示船渔号子和让学生扮演了船渔号子后,教师讲授船渔号子的节奏特点、重音等知识,并把学生组织起来站成一个圆圈,教师在中间,教师喊节奏,学生在重音处拍手或跺脚,然后再加快速度。最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4.总结教学

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创作这三个过程的学习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深的直观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入理解。至此一节以传统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课程结束。

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以“船渔号子”为例,设计一堂音乐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劳动号子,和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

2.让学生参与体验“劳动号子”的表演

3.让学生体验劳动号子的节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并自主创作

教学过程:

首先,将学生带到操场,将男生和女生混合分成AB两组,围坐一圈。(目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心中充满好奇。)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船渔号子”。

教师:船渔号子是在伴随有水的劳动所使用的音乐,具有典型的节奏特征。船渔号子的节奏目的是为让劳动者统一步伐,更好地完成工作。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反映船渔号子的图片。(教师把道具拴在树上,学生好奇的目光在研究教师的目的)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听一下“船渔号子”听听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现在跟老师念一下“船渔号子”的节奏,大家跟老师一起念,看看我们念的像不像。

教师起头,学生跟着教师大声念节奏。教师挥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教师:好!现在请A组同学起立。A组同学每个人拉住拴在树上的绳子,所有人向树的反方向用力。(这时没有口号,学生的力量很分散)

教师示意:现在A组同学停下来。

教师:我们请B组同学跟老师一起给A组同学喊口号。请A组同学在老师喊“嘿呦的时候保持力量,喊道“嘿!”“嘿!”的时候向前一起用力。

(这次A组同学听B组的口令,动作一致,力量整齐。B组同学跃跃欲试。两组互换)

教师:现在两组同学都感受到了什么是船渔号子,现在请两组同学站成一个圈,跟老师念黑板上船渔号子的节奏。

(全体同学起立,跟老师一起念唱船渔号子的节奏)

A哒哒 哒 哒

B哒哒 哒哒

C嘿呦 嘿 嘿

D嘿呦 嘿呦

教师:现在同学们跟老师在念到A组第一个哒的时候一起拍手,念到每组C组第一个嘿的时候一起跺脚。我先来示范一下。(教师示范)

教师:两组学生跟我一起来做。

(学生一开始的时候会犯错,然后就进行的很顺利,学生很兴奋)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改变,每三个人一组进行表演(学生活动准备,并表演)。

教学总结:

1.我们学会了什么是“船渔号子”

2.我们参与体验了船渔号子的表演过程

3.我们掌握了船渔号子的节奏特点

4.同学们还改变了船渔号子的节奏并进行了表演

相信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什么时候船渔号子。什么样的节奏是属于船渔号子的。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10.

[2]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3]江明.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12.

[4]洛伊丝.乔克希,罗伯特.埃布拉姆森,埃冯.吉莱斯皮耶,大卫.伍兹,弗朗克.约克.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

[5]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9.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一 、继续推动美术学科课程改革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 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0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10.2010年3月12日举行初中课程改革总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场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 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2. 继续做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师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兼职教研员、咨询委员及中心组教师开展多方面的教研工作。2010年5月举办高中模块教学研讨活动。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0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 研信息化建设

14. 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15. 不断发挥学科信息技术研究小组的带头作用,深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环境的专题性工作。

七 美术学科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工作

进一步搞好学会建设,本学期初完成学会的换届工作。作好全国教育学会会员征集工作。将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的会员研讨活动。2010年4月15日—17日举行学会工作研讨活动。2010年5月底申请承办中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一、 媒体展示要渲染文化氛围

新课改以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播放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呈现直观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达到“入境始于亲”的目的。同时,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画面还能把学生迅速带入一种和谐、优雅、静美的文化氛围。但教师在选择音乐和画面时,要考虑到与课文相通,把音乐语言、图画语言与文本语言沟通起来,创设学习情境,渲染文化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三度把阿炳的二胡演奏曲运用到教学之中就是经典的案例。新课导入,让乐曲走进课堂,用那扣人心弦的音乐渲染了一种凄凉凝重的文化氛围,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让乐曲走进文本,感悟乐曲的委婉连绵和升腾跌宕,感悟阿炳的不幸与抗争;结束拓展,让乐曲走进学生的心田。多媒体的运用有效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深刻感悟到苦难也能成为巨大的财富,这就是流淌在课堂上的文化。

流动的语言演绎成立体的画面,文本意蕴有它内在的规定性和模糊性,文本价值最大限度的释放,靠的是教师的价值引领。媒体的介入为引导、打开提供了一条比较合适的路径。笔者曾观看过一位名师的教学录像,媒体展示既渲染了文化氛围,又对课文的解读作了很好的铺垫,精妙之极!教学《望月》这篇课文中小外甥和舅舅背诗部分时,教者把许多不同“月亮”的优美画面和描写“月亮”的诗句有机结合,并配上古典音乐的旋律,向学生一一展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边塞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海上的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林中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思念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思乡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忧愁之月……清幽的画面、优雅的音乐、意蕴深邃的诗句烘托出一种宁静、厚重、高远的文化氛围,学生沉浸其中,接受文化的浸染,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设计,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了文本之中,与文本零距离地亲近,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体验从“月之景”向“人之情”的拓展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二、 教学语言的运用要彰显文化底蕴

语文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有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等语文名师的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教师都会感受到这种魅力,感受到他们的课堂流淌着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来源于文本,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孙双金老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时,他的评价语言极其丰富!“刚才你说孙悟空有一双火眼,我说你有一双慧眼。他们看到的是人,而你看到的是鸟。是啊,写人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写鸟呢?而且还说鸟飞回原处。你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啊!”“同学们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真了不起啊!这是三个思想,三朵智慧的火花。”“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 “好,很会辩论,引用名人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孙老师的课堂上这样鲜活的评价语言举不胜举。他还善于用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竖大拇指、赞赏的目光、灿烂的微笑等亲热温暖的体态语言去滋润学生。无论是有声的教学语言,还是无声的体态语言,皆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学生每天浸润在这样的课堂上,耳濡目染,文化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三、 文本开发要挖掘文化资源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多数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蕴藏在语文教材里的文化素养,用文化点化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语文课堂则会成为隽永清新、深邃厚重的文化殿堂。

四、 角色扮演提升文化品位

所谓角色扮演,即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然而,很多语文课上学生的角色扮演往往比较浮躁浅薄,流于形式,缺乏文化意蕴。笔者认为,学生角色扮演应源于文本,超越文本,把文本、学生和现实生活统一起来。以理解内容、体悟情感为经线,以语言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白鹭》一文时,对白鹭“晚飞图”的角色扮演精彩之极,令人回味无穷。如果“白鹭”是一对恋人,如果“白鹭”是一对母子,如果“白鹭”是一对兄妹……等待归来的白鹭会怎么想?在飞归的路中白鹭会怎么想?角色的定位与变化,把课堂生活化,在“文字语言”与“文化心理”之间、“文本经验”与“学生经验”之间激活、打通,使言意发生实质转换,并生成新的言和意。

角色扮演的“文化味”崛起,应基于绿色生态的生活场景,更应创设与语言文字和教学旨趣相匹配的语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境中生情,情动而辞发。于永正老师在引导学生背诵《草》一诗时,他凭借其精湛的教学应变能力和如诗的教学预设生成,展示了与学生情趣盎然的对话,一会儿扮演奶奶,一会儿扮演哥哥,把课堂教学戏剧化,让学生在活泼而严谨的对话中习得语言文字,接近学习目标。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寓庄于谐、妙趣横生,角色表演很有文化品位!教者捕捉到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亮点,发掘出学生的动情点,挖掘促使情感升华的闪光点,使“教师教,学生学”转化为“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获得的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生成新的更有文化价值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有了飞翔的空间,飞出文本,飞向生活,飞向智慧的天堂,既接受文化濡染,提升文化品位,又让学生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