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84

课堂教学属于学生求学阶段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构造良好、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还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在该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教师需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性教学,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谓的有效性教学为通过学与教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与进步,而教师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进一步的经验,进而实现双方共赢的良好现象。体育课属于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活动,其能从根本上锻造学生的体能,培养坚强、坚韧的运动精神,缓解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压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本文研究高中体育课堂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期从各方面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 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体育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的条件,以及运用已有的体育教材,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主要的措施为:第一,体育老师需改变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强自己的言语和动作的丰富性,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活动氛围。第二,体育老师在示范动作过程中,需规范所有运动姿势,同时还需确保动作的优美性,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享受律动[1]。

案例1】瑜伽属于现阶段最流行的运动方式,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调身的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体育老师可紧抓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如何做瑜伽,并讲述瑜伽的基本资料和信息,同时还可示范瑜伽动作慢慢地教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全新的运动形式,这样能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平复浮躁的心理。

2 加强体育课堂的导向性

导向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为老师在满足教育大纲需求的同时,所设计的体育课堂学习目的需紧抓学生的兴趣,按照大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需求,将教学目的自然地融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并对学生说明每一堂教学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然后设计针对性的项目评定。高中体育教学的导向性需符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学习该项运动技巧的目的,以及如何学会。第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策略,把学生如何学、如何传授表达清晰。第三,教师采取怎样的方式评定才能得到有效的意见与反馈信息[2]。

【案例2】篮球属于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运动工具。在篮球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简单地示范如何接球、传球,而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以及锻炼学生,教师可使用游戏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以小组成员评定其他小组成员的成绩,最后进行小组成绩的归纳与总结,最高分的小组可获得适当的奖励。侧重学生的接球和传球训练,能够实现课程的导向性教学,最后实现教学目的。

3 提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为,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获取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体育知识。所以,老师于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需重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利用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的运动逻辑去思考活动的意义,以及体育课堂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高中体育老师需不断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当中,采取激励性的语言不断地鼓舞学生,进而从各方面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视角地了解问题的真谛,提升学生的思想的层次。

4 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主要涵盖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老师于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需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模式,利用风趣幽默的言语活跃课堂教学,利用优美和规范性的肢体动作来指导学生,以展示体育教学的新意性和创造性。由于高中生的主要目的为考取更高一级的学府,而备战高考又属于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迎接高考,因此,高中生需以体育课堂为契机,不断地锻炼强健的体魄以面对高考。所以,体育教学需着眼学生未来,促使其了解准确的锻炼技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运动的益处,从而形成终身运动的锻炼意识。

【案例3】长跑属于学生既不感兴趣,又觉得非常辛苦乏味的运动,许多学生在长跑过程中常处于消极的状态,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所以,体育老师需把长跑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更换其单调、乏味的跑步方式,如:利用竞走进行长距离奔跑。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普及一下竞走的知识。全新的运动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细胞,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性[3]。

5 结论

有效性教学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属于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锻炼身体。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的耐心,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只有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深入提炼、摸索,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毅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以高中一年级女生横箱分腿腾越教材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30-31.

[2]丛永胜.敬业重德、刻苦专研提升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质量―以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为例[J].运动,2012,(3):100-101.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分层式教学;高中教育;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40-1

分层式教学是一线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真领会和刻苦钻研的积极实践。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借助教师的个人展现,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众所周知,教学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会导致分层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和生成。分层式教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效果,是对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重新组合和实际运用。

分层式教学区别于一般传统教学的最大地方在于其不注重中心与环节的关系。在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都会比较强调各个设计的教学环节要契合主题,围绕着主题的中心位置,从多维度或呈现递进式、或呈现多方向,总之都是围绕着一个课堂核心而展开;但是分层式教学就有所区别和不同,其强调的是只要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可以多维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每个环节都得紧扣中心,这样的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和实践。

一、把握重点,量力而行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整体体育运动水准。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全国也曾经发生过多起教学实践中的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嘱咐开展体育活动;要么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预估不准确,安排的活动强度过大。因而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提前制定适合学生活动的运动强度开展课堂教学,而且在课堂中,要能够实时地监控学生的行为反应,对出现不适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关心、询问,确保学生安全。

同时,在课堂上要能够把握课堂教学重点,针对重点内容,比如学生的体能测试达标水平等,要尽量敦促学生分组,平时多加训练,相互敦促、相互鼓励,在考核的时候能够顺利过关。针对一些课程标准中要求不是太高、对学生又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的,可以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减省。要将快乐体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下去,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减轻压力,享受运动给人带来的轻松与愉悦。

二、强度分层,科学把握

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导致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和游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而言,必须要能够预设到高中生升学考试压力较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的现实状况,但是健康的体魄则是成功的保障和关键。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因而在课程教学方面侧重于游戏等的设置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自己,加强体育运动方面的训练。在进行分层式教学设计的前期,必须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阶段特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班级和学生重新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如,对于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因素,导致感冒等病毒时常肆虐在校园中,因而要敦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而对于夏季,大量的运动能够促进汗液的排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喜欢体育、热爱运动。但是,运动强度是和学生性别、体质等有关的,因而需要分别考虑,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总而言之,在分层式课堂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适合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

三、分层考核,和谐融洽

分层式教学是教师对于教法的崭新尝试和勇敢探索。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主要教育观点,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去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如何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呢?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当你和学生成为朋友的时候,你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

针对这点,我认为作为教师,你必须要能够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课堂要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或适应他们的要求,以保障课堂教育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例如,在高中的篮球教学中,就要注意分层式教学,比如对于男生的考核要求是三步上篮标准动作的连贯完成,而对于女生而言则要改成投篮等技术性、对抗性较弱的考核。和谐融洽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加强教学纪律的维持,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分层式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但是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所以要求我们要能够坚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时地根据现实状况,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分层式教学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多种教法同时使用,如案例分析法、情境导入法、演练示范法等,只有怀着一种时时进取、刻刻思考的意识,才可能在新课改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进,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成文.课堂分层式教学的研究和实施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队形

田径类教材历来是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控制课堂秩序,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队形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具体在课堂教学中,组织队形一般包括:讲解示范队形、移动队形、练习队形和还原队形(及练习与间隙之间的队形)。从课堂组织意义上来说,一节体育课就是围绕着这几种队形变化的活动,下面针对这四种队形具体以阐述。

一、讲解示范队形

讲解示范队形就是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示范位置的选择,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听到教师讲解的示范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横队为基本队形(图1)视其人多少。可以为二列横队,可以是四列横队,学生的站位可以是站立位可以是蹲立位,总之要便于学生看和听,由于横队站位时队形比较紧示范面小,所以便于新学内容的讲授与示范。例如:采用图2队形,对于蹲距式起跑的学习、接力跑交接棒学习、跳远、跳高的起跳动作学习、掷实心球学习等都适合。

二、移动队形(也称队形调动)

移动队形就是把队列从静止状态通过口令或手势调动到运动状态,从整体队形调动成分散队形;从一个练习点调到另一个练习点,它是处于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练习之间的一种过渡队形。在队形调动中应注意两点:(1)集合队形且调动距离远时,宜用跑步口令;(2)散开队且距离近时宜用齐步口令。在队形调动中要求教师的口令要清楚、宏亮、明确。在田径课中应事先考虑好场地布置。避免远距离调动,最好是讲解示范队形与练习队形紧密衔接。例如:最基本的是练习基本队形,从横队散开成体操横队(图3),体操横队我们一般称之为“练习基本队形”。它便于一些新内容的学习。如:原地摆臂练习、跑的专门练习、蹲踞式起跑动作以及各种投掷项目的徒手模仿练习等。总之,合理的队形调动是减少消耗时间,增加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密度的重要前提,而队形的创新调动和花样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练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三、练习和还原队形

是指学生照一定的图形路线,有秩序的练习开始到完成以及紧接下一次练习的线路。在集体进行的练习中,一般用练习基本队形。如四列体操横队,它适合于练习各种辅、模仿性徒手动作。如原地、滑步推铅球的模仿动作,跳跃类的起跳动作等。以向右(左)转成纵队进行各种跑的练习。在分小组进行的练习当中,据不同的项目,一般常用有以下几种队形。

1.跑、追赶跑(图4),迎面接力跑(图5);“下压式”交接接力跑(图6),各种图形变化的耐久跑(图7)。

2.投实心球(图8)、铅球(图9-11),投掷项目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好活动场地因素,注意组织纪律,安全第一。

实心球练习:

铅球练习:

3.跳跃类项目:跳远、三级跳(图12),跳高(图13、图14)。

在各种练习队形当中,教师的站位非常重要,教师的位置既要能统观全局发现隐患,又要善于及时纠正个别错误动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设计练习队形注意事项:首先,考虑安全因素,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体能技术基础、班级人数以及学习纪律态度等选择队形空间位置。第二,要考虑趣味因素,田径项目特点是竞技性强,娱乐性弱,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练习田径的兴趣在降低。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不断变化队形和组织方式,提高课堂趣味。第三,要考虑差异因素,要分层次,差异设计,学生性别、基础差异很大,在难度、强度、要求上要适度调整,在小组练习队形设计上也要作同质或异质分组设计。第四,要考虑学生能动因素,选好小组长,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小组团队精神。第五,考虑教学反馈因素,练习队形要便于教师观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清华.中学田径运动趣味教学模式探微[J].教学探索,2009.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耿培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风险预防

所谓运动损伤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伤。对待运动损伤,通俗地讲,我认为既不能怕,又不能不怕。科学的措施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客观来讲,校园内体育活动中所出现的运动损伤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一大“毒瘤”。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特别关注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问题,这就对体育教师提高了要求。所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尽可能地避免受伤,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情洋溢地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一、运动损伤的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锻炼中,造成身体器官和组织在生理上的伤害。它的出现和运动内容、方法、场地器材、运动参与都有关系。包括很多种类,可是无论哪一种,都对身心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如何把运动损伤风险降到最低是体育教科研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应急处理、预防

学校体育中,学生参加体育课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时常见的损伤包括:皮肤表面的擦伤、刺伤、中暑休克、晕厥、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骨折、脱臼等。当伤害发生以后,当值的体育老师或者教练应该处变不惊,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的诱因和应急处理

1.晕厥:是由于一时性的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暂时性意识和行动能力丧失的状态。

(1)原因:的突然改变、长久站立、疾跑过后的骤停、运动负荷过大、天气闷热、饥饿、恐惧等。

(2)处理:平卧或者下肢抬高休息;松解衣服,保持空气流通;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饮用温热含糖饮料。

(3)预防:循序渐进地加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练习;快跑后慢跑一阵再停下来并且调整好呼吸;避免站立过久、运动负荷过大、过度饥饿等。

2.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制收缩。

(1)原因:①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气等环境锻炼时,若准备活动不足,易发生肌肉痉挛;②运动负荷过大,电解质失调,特别是夏天运动时大量出汗,使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引起肌肉痉挛;③肌肉收缩失调或损伤。如过快地连续收缩,使肌肉放松不够而成痉挛,或运动中,肌肉有反复微细损伤,引起保护性强直收缩。

(2)处理: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适应能力,运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特别在寒冷环境下活动,特别要注意这点。对容易痉挛的肌肉,进行按摩;②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过长时间不活动,夏天游泳如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宜过长;③疲劳时,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④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盐开水,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3)预防:①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②强化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耐久力和耐寒力;③运动时保持合理的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

3.中暑:是由高温环境所致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高温疾病。

(1)原因:①高温高湿状态下,烈日暴晒,饮水量少;②运动负荷过大,室内通风不当;③睡眠不佳、身体对热环境适应能力差。

(2)处理:①尽快脱离高热环境,平卧休息;②降低身体温度,可采取酒精擦拭身体,头部冰敷;③饮水并服用解暑药物。

(3)预防:①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适当把握运动负荷,避免劳累过度;②逐渐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③注意室内通风,控制运动人数;④及时补充水盐分,保持机体功能常态化。

4.肌肉拉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1)原因:①准备活动不够充分;②训练水平不高,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较差;③运动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④场地、器材的局限性及恶劣天气的影响。

(2)处理:①首先,肌肉纤维部分断裂的运动员,一开始可以按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原理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在肌肉拉伤以后,将受伤的部位放在感觉轻松的位置,尽可能快地进行冷敷处理,促使受伤部位的血管收缩,以起到抑制肿胀的发生。常规一天时间内,可多次采取冷敷,一天以后就可以进行局部热敷,并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按摩手法可采取揉捏、搓等一些方式,另外精通医术的人还可以按压受伤部位的穴位;②针对肌肉完全断裂的运动参与者,要进行受伤部位加压包扎,固定伤处,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3)预防:①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充分调动机体机能;②提高训练水平,逐步增强肌肉的灵活性;③合理分配体能,避免过度疲劳;④加强场地器材及恶劣天气对可能造成损伤的预见性和警惕性。

四、降低高中课堂上运动损伤风险的必要措施

1.针对高中生来说,特别是对于运动损伤缺乏保护意识的高中生来说,传授一些关于运动损伤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理论知识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老师应该在理论课上运用一些典型的伤害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如向他们传授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包括在运动损伤了之后该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除了在理论课上进行教育以外,我认为在平常的室外课中,当学生有危险行为出现的时候,也应该及时提醒教育,防患于未然。

2.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法,以此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学生机体发展的失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按照实际学情安排教学内容,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既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运动技能,又要保持合适的运动量,避免重复低效的机械练习,并加强保护。要根据实际客观的学情,因材施教,科学有效地安排教学练习行为,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行之有效深入浅出的教法,并且做好易发事故环节的准备预防工作都是特别重要的。

3.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保证准备活动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也是一样,这主要表现在高中生机体的肌肉群由于缺乏锻炼,活动不够协调。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也不够,加之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低,肌纤维细,造成高中生整体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及身体协调性差。因此,高效的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身体运动机能,克服机体惰性,为接下来的体育课堂练习做好机体准备,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学情,保持适当合理的运动负荷。因为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相当的比例是运动负荷过大或者不合理。运动负荷本身是由运动的时间、练习密度、强度所组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学生就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练习,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期成果就达不到;一旦运动负荷过大或者重复低效的机械练习过多,不但会降低学生练习的兴趣,更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合理确定运动负荷。

5.重视练习后的调整身体行为,做好整理运动。课后的整理放松活动容易被忽视,同时受教师的错误影响加上自身的惰性,学生会更加不注重整理放松活动。不能意识到在运动以后,机体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肌肉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虎头蛇尾,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而有效的整理活动会明显缓解运动疲劳,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学生接下来正常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