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特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艺术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1

影视翻译的特殊性首先源于影视语言的特殊性。这里的“影视语言”不是指影视剧表现角度的“影视语言”,即影视作品用于叙述、表达故事情节所需要的所有要素,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而是从翻译角度而言。我国资深翻译家钱绍昌认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由于以上五个性的存在,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要求。”

一、综合性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视听艺术,演员的对白与表演相结合,配以画面、音乐、音响效果等。声画统一的综合性是影视语言最大的特性。对于配音译制片而言,首要的就是口型一致的问题。贴合口型的技术包括四方面: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时间的长短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的开合状态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肌肉的松紧状态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的气口(即声音的停顿)相贴合。贴合口形这一特殊要求,对剧本的翻译造成很大的束缚。译者要注意原文语句的长短、演员说话的语速、停顿等,而配音演员在时间的长短、语言的停顿和口型的开合上也要把握好,尤其是在出现人物面部近镜头的时候。

字幕翻译虽然不受口型一致的限制,但由于屏幕空间的局限性,译者要受到字数的限制。原片中所有的镜头语言和对白语言都要通过视觉传递给观众,字幕与演员的对白及画面的变化必须保持一致。观众的眼睛不仅要看画面,更要看字幕,因而字幕对白的翻译必须顾及对话的密度和速度。为了避免让观众顾此失彼,简练应该是字幕翻译时所应把握的重要原则,通过省略、压缩、合并等手法保证在有限的空间里呈现源语的意义。

二、瞬时性

与能够反复阅读的书面文本所不同的是,影视作品都是一次过,观众看电影或看电视节目时,不管是译制片还是字幕片都不可能倒回去重新看一遍(DVD播放时除外)。影视作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影视语言的翻译要把握好易懂的原则,译文必须流畅通顺,意义明了。但流畅通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观众都能听懂,因为观众的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常识性的东西都容易理解,但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观众可能听得流畅但不一定真正理解。

字幕片和译制片的对白都要把握易懂的原则,但由于两者在传递信息时采用了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的通道,翻译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译制片的语言不仅要让观众听明白,还要让观众听得舒服。这就意味着句式不能太复杂,要避免使用生涩的的辞藻。而翻译字幕时,要尽量避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保证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抓住语句的主旨,跟上剧情的发展。

此外,译者还要注意翻译导致的歧义。歧义主要是由词汇和结构引起的,造成词汇歧义的主要原因在于词汇的同音异议和一词多义,而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对于字幕翻译来说,要避免结构歧义引起的误解;而对于译制片来说,由于主要通过听觉来欣赏影片,要避免由语音及语义引起的歧义。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翻译工作者应该灵活运用一些其他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出现误解或语义含混。当然,如果歧义本身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译者就要思考如何还原这种效果。

三、聆听性

聆听性是配音译制片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观众主要通过演员的对白跟上剧情的发展,除了让观众听懂,还要让观众听得舒服,这就意味着译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能反映其身份、个性,是否富于感彩,能否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简言之,译者要把握好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和感情化的原则。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译者及相关工作者才能在翻译、配音的创作过程中做到“对号入座“,观众听其声便能识其人,这在群戏中尤为重要。而感情化原则,既是译者再创造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下笔时锤炼文字、决定取舍的衡量尺度,同时也是评价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翻译只停留在文字的浅层上,没有潜入其感情深层,即使文字算得上准确、通顺,在字数、节奏等方面也无可挑剔,其结果也往往貌合神离。对影视剧翻译来说,准确自然地传递原作所蕴含的每一份感情,是译者的天职,这就是感情化原则的核心所在。

四、无注性

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俗语、歇后语、双关语,典故等。对于读者难以理解之处,可以增加脚注或尾注,但影视片的翻译不可能采用加注的手法,只能在不影响宏旨的前提下采取意译、解释、省略等变通的方法。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2

关键词: 电视电影;动画片;美术艺术

动画的定义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解释是:动画空间和人物造型等都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和逐格拍摄的手法把静态的人物逐一拍摄下来。电视电影动画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瞬间静态的美,而是可以超越时空,对客观事物夸张的再现,寄托人们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对电视电影动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电视电影动画作品能够反映过去和未来,反映生活和畅想,同时还要求能融化各种文化因素,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赋予动画作品想象力、表现力等美学特质,实现电视电影美术艺术的美学特质,使形象美、意味美和道德美的因素融合到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当中,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

一、影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近千年,而脸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喜闻乐见,在很多时候,脸谱已经不单单是装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用脸谱来刻画人物的真、善、坏、恶,例如我们在传统戏剧中了解的“生、旦、净、末、丑”一样,根据他们自身的性情、身份、地位的不同,脸谱的造型也各有千秋。我们熟知的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渔童》中的县官、《张飞审瓜》中的地保、《九色鹿》中的舞蛇人等,由于他们本身的丑恶角色,因此,脸谱也是都是运用丑角的。而相反的《哪吒闹海》中的李靖、《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天书奇谭》中的裒公、《九色鹿》中的皇帝,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形象都决定了他们的脸谱具有戏剧中“生”的形象。再如《张飞审瓜》中的张飞、《大闹天宫》中的护法、《哪吒闹海》中的天兵天将、《骄傲的将军)中的将军等人物,他们的命运早已经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人们对他们的形象耳熟能详,因此,他们大多数是以“净”的造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二)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我们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风格的艺术形式:山水画、剪纸、木雕、皮影、刺绣、年画等,但是,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国产动画片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叫不动座。我们归结原因是:(1)现在的动画工作者一味抄袭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只是学其皮毛,加之自身修为不足,无法驾驭好这种艺术形式;(2)片子的情节幼稚,内容缺乏兴趣性,故事讲解得不清晰,忽略了动画片的镜头感和视觉剪辑,仅仅将动画片停留在拍摄画面的低级层次;(3)由于好多动画片的创作者是搞绘画的出身,因此导致好多的画面是优美而生动的,但是其中没有内涵,视觉效果差。

一部动画片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美学修为、创作理念、镜头感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画片的创作者应该注意挖掘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内涵,坚持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语言风格,加之当代艺术形式、当代美学风格去诠释,决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没有深度。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艺术特征

动画片和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物体,真实的动作在屏幕上的再现。而动画片是用绘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图画,是平面二维动画。例如用美术颜料、绘画颜料在透明板或纸张上绘制图画等。

(一)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道德美

动画片既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又应该包含一定的道德美,具有道德价值,传播一定的道德规范,当然一些专门的宣传纪录片除外。我们可以使电视电影动画片的艺术美和道德美相结合,其实,在动画电影中,它的道德因素是对真善美的追寻,这种对道德美的追寻在国产动画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是我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美学风格之一。

艺术美和道德美应该是和谐并存在动画电影中的。动画电影的道德美来源于生活又应高于生活,是对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例如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三个和尚》,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一句谚语“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部动画影片的中心意思是人们互相推脱责任,一个人办事时尽心尽力,但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办事时则会互相推诿,消歇怠工,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编导们想借这个悠久但生动的故事告诫我们团结方可成大事,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德,私心只会耽误办事。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3

关键词:电影艺术;时间形态;空间形态

时间与空间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时空分别表现为物质时空和抽象时空。本文主要讨论电影艺术中的时间形态与空间形态特点。

一、电影画格的时空表现特点

构成电影时空的基础是画格中展示的时间构成和镜头内部的空间构成。画格本身是瞬时的,并不具备时长,但摄影机每秒二十四格的运动使彼此相邻的两个画格之间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时长,通过放映机的运动、观者眼睛的视觉暂留效应和观众的心理补偿效应,画格便具有了时间的属性。除了时间属性,画格还具有空间属性,银幕空间的来源是画格空间。所谓画格空间,指的是电影的单一画格通过观众观赏,由二维平面幻化为三维平面后所具有和呈现的空间。大多数情况下,画格是一个矩形平面,它具有的是二维空间的特性,但观影经验告诉我们,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纵深关系的三维空间。因此,画格空间概念的核心是,在人的视野中由具象的画格平面二维向幻觉中的三维空间的转化,而这种转化来自于画格画面的透视,转化的完成来自于观众心理的认同。为了让观众在观赏中完成从现实到幻觉的视觉转换,摄影师可以运用线条透视、影调透视、色彩透视、运动透视、焦点透视等方式来取得画面的透视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从影片感知的角度讲,单个画格所显示的空间不能以与观众视觉感知相融洽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只能在同一时空的画格组里最终完成。因此,电影空间实际要研究的是镜头间的空间关系。从上述可以看出,电影中所展现的时空是有别于物质时空和抽象时空的第三种时空。它既有物质时空的特性,但仅仅以光影的形态存在于银幕之上;也有抽象时空的特性,但又外化于头脑而可见可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电影时空表现的范围,它既可以是物质时空的忠实记录,也可以在银幕上创造一个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时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是一种造梦的艺术,它能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画面投射于银幕之上,不管这种画面有着多么奇特的时空关系。

二、电影镜头间的时间关系

在时间形态上,电影镜头间的时间组合有几种不同的时间关系。比如,时间上的持续关系、共时关系,以及电影艺术所特有的时间重置关系,具体表现为:应该交代的镜头在正常时间序列里被导演有意忽略,而在后面的某处才把它展现出来,即“闪回”或把后面某处发生的或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提前做一个叙述,即“闪前”。在时间的持续表达上,电影与戏剧类似,但又不甚相同。在戏剧中,时间是不能被剪断或缩减的。比如,要表现一个人的一系列动作,那么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被删减的,否则动作将失去完整性,但在电影时间里,可以通过剪辑来表现系列动作中的几个关键点,观众可以自行“脑补”出一系列动作,而对于这种剪辑,观众是不会产生疑义的。而共时的时间关系则是电影与戏剧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戏剧中,难以表现的共时性在电影中可以表现为同一个镜头的不同观察机位,也可以表现为相同的时间里两个空间中发生的两个行为。摄影机的自由活动,解放了人们的观察视角,可以对同一行为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而在平行叙事中,这种共时的时态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点也是观众早已认可且十分熟悉的。至于重现、闪回、闪前,则更是电影语言的专利。可以说,在电影中,时空的形态是完全自由的,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预设随意调整或变动时间关系,当然这也不是全无章法的,它必须围绕情节和冲突的设置进行,而且要以观众的接受度为前提。

三、电影镜头间的空间关系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4

民族地域性文化是一种既蕴藏着深远的社会历史沉淀又囊括了万物生息的精神文化,民族地域性特征研究在设计领域中的发展,她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跨领域结合创新,将是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创作的一种创新视角和多元化的理念。

所谓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原有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师的信息视觉化能力将信息加以解构、重组、视觉化,并加入设计师自己的特有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将信息更加有效、准确、有趣的传递给受众,其实,这种信息重组视觉化的过程本身就含有所要传递信息、设计师自身、信息受众所自身蕴含的民族地域性特征。一个设计师,一个视觉创作者在创作设计时通常会用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受众能准确理解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目的和设计想法,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就是民族地域性文化,它是由我们的母语以及亘古以来该民族所独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长期以来的生存特点、生活环境等所构成的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

2.视觉传达中的民族地域性思维和设计方法

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世界需要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融入不同民族特点、不同文化表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也需要这样有自己独特民族特征的设计来抓住全世界的目光。融入民族地域性的设计不是一种争夺主权的设计方式,而是全世界共分享共创造的艺思维创作方法,所以这样带有民族地域性 DNA 的设计才会有一个广阔的未来,掌握了这一思考方式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才会产生赋予自己设计语言的源源不断的创新设计。

民族地域性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无可厚非,因此为了满足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品质的提升,我们要先关注和学习国外相关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拓展国际视野。在向外看时,首先,我们要广泛涉猎世界化、多元化的艺术设计性态。其次,要从学习中提取其设计方法、思维精髓,再将之联系发展到自身的民族、文化中来,设计师应时刻保持着独有的民族地域性设计理念的设计思维,以超前的眼光预见时展趋势,做出具有自身特色文化的民族地域性视觉传达设计。

在以往我们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讨论中可以发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如何融入自身的民族地域性特征都在经历着一个被理解的过程。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有着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并不是我们在具体设计时要多么鸿篇巨制,而是作为一名视觉传达设计师,应不断的从给养我们的优秀文化中吸收、积累、发觉自身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表达手法,再将之运用到我们自身的设计中来。比如,很多人都参观过文化古迹故宫,但作为一名视觉传达设计师,你有没有在欣赏游玩之余,思考过故宫的模块化组建模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样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运用到我们视觉传达设计 VI 设计实践中去,将民族地域性特征、民族地域性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观察、研究、转化,合理的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细节思维、设计方法中去,这样思考实践方式才是我国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能够具有自身优秀的民族地域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具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印象主义风格等现代的绘画风格的设计作品。同时,在西方绘画作品及艺术设计方法上也多多少少可以看到东方艺术、东方文化对其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提出的虚实结合、留白、散点透视等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上的处理,都不容置疑的被西方艺术、设计所接纳和借鉴。这样看来,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作品是可以从原有的艺术形态中提取满足现代设计需求的形式原理来进行重新设计利用的。从中国传统艺术形态中提取理论方法和行态,将原有的艺术形态加以视觉变化,重新结合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成为我国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能够具有自身优秀的民族地域性的有效方法。

与此同时,当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大环境提出要更加突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应顺应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需求。根据调查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人群他们的视觉喜好偏向都是各具特征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师要时刻记得设计是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在设计动工前要确定目标,明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需要的信息传达视觉风格是什么,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理念进行创意及设计,这同样也是做具有民族地域性特征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手段。

3.具有民族地域性特征的视觉传达设计其发展前景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5

关键词:皮影人物造型;动画设计;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95-01

中国皮影艺术史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瑰丽的奇葩,同时也有“世界电影始祖”的美称。相传皮影产生于西汉,据《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当时已具有皮影的雏形,但尚未形成剧种。到了明清两代,皮影已发展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且分布广泛,风格各异,各地区的皮影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像河南的“驴皮影”、河北的“滦县皮影”、江浙一带的“纸囡囡”、广东的“纸影子”、福建的“抽皮猴”等。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皮影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当然,其造型特征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动画设计。

一、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的特征

(一)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的程式化

皮影的人物造型没有透视关系,没有正常的人体比例,但是这一切却又感觉合情合理,严谨而又规范,既为人物的刻画提供表现的空间,同时又满足皮影表演过程中影响的外形轮廓明朗和横向移动做戏的需要。

皮影人物造型最重要的特点是对皮影人物性格的塑造。而其性格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头部的塑造,这也是皮影人物头一般都是身子很多倍大小的原因。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神韵的表现,并以平眉和皱眉区别人物性格的阳刚和阴柔,生角角色以平眉细目表现,其风采沉着安详;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神韵文静;武士则以皱眉凤眼表现,气概英俊骁勇。

(二)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的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皮影艺术分布广泛,经过长期的发展自然也就成了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从大范围来讲,可以分为西北和东北两大区域。其中西边以陕西皮影为达标,东边以河北皮影为代表。而陕西也分东、西路皮影,其造型也是有差异的:西路皮影造型略显粗旷、雄浑,图案简明大方,制作技巧略显粗糙;东路皮影造型更加严谨、细致、古朴含蓄,装饰更加严密、精致、饱满而不留空隙,人物雕刻更加写实。

另外,皮影图案, 在设计构成上受到当地民间剪纸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服装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的花、鸟、动物、水、云、风、龙等各类纹样。

(三)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的民俗性

民俗的活动在题材上和造型形式上要受到民间各种约定俗称的民俗系列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法约性和约束性也是形成民间美术造型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皮影的民俗特征有以下几点:皮影的材料来源广泛,大都取材于百姓生活之中。成品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手工艺技巧,皮影的题材俗而不庸,通过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加工和改编,既能娱乐群众,又能传承教化;皮影流传广泛,在传播过程中皮影积极吸取不同地方剧种的优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

二、民间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的特征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在今年来兴起的动画设计中有很多很好的表现,特别是皮影造型艺术更对现代动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剪纸动画、折纸动画,以及独具风格的水墨动画等等,都为动画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早期动画如《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蟀》、《渔童》等, 都曾借鉴过皮影的人物造型。动画艺术本是由美国引进中国的,最初被称为“卡通片”,引入我国后,与我们的本土文化以及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融合,逐渐显示出了不同于外国动画的特色。

我们应该把皮影造型与现代动画结合,既可以创新动画,又可以传承民间造型艺术。另外,我们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皮影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也是我国动画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小结

民间艺人用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出来。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和祝愿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我国的现代动画制作者也应该有这样的执着与情感,用心去体会每一件事物,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动画师,我国的动画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影视艺术特性范文6

从电影与电视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影视早先作为以科技为主导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艺术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媒介的传播与表达被艺术化了,艺术在进行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具有了媒介特性。

艺术对媒介的改变为人们展示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多么紧密,技术与艺术的联系又是多么神奇。艺术的美学特性如同一块磁铁,对媒介这个铁块不断地产生着影响,磁铁通过磁场影响铁块并最终将它磁化,艺术则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利用艺术的美学特性影响传播的每个细节,最终使得媒介的传播被艺术磁化变成传播艺术。影视艺术正是如此,起初电影、电视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被人们所接受,而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一种传播手段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借由这种媒介传输信息、交流信息、记录信息。

2影视艺术影响下的微传播

信息内容被编码成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不同符号的传播内容,通过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信息传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革新,这些不同符号的传播内容,对应成为不同艺术化的传播内容,如文字符号对应着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艺术;图像符号对应着绘画、摄影等图像艺术。这些艺术化的传播内容首先影响了媒介传播的形式,进而影响到媒介传播的表达。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媒介开始与艺术相互接触并且相互融合,各门各类的艺术借由媒介这一信息传输渠道进行艺术的传播,而媒介也因传播艺术信息而开始渐渐发生改变。艺术开始穿透媒介技术性的外衣并为媒介注入了艺术性的内涵意义,这使得电影逐渐变成了电影艺术、电视逐渐变成了电视艺术。

影视艺术在影视语言被艺术化的同时,影视媒介也被艺术化了,媒介的传播逐渐具备了艺术性,形成了影视传播艺术。所谓传播艺术,是将人类一切生活领域的传播行为的艺术化处理,或艺术地实施传播,,影视传播艺术则可理解为,通过影视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传播主体,为达到传播目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影视艺术制作与传播的全过程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性的处理。

影视艺术对微传播的影响,正如同之前各类艺术对影视媒介产生的影响一样,是一种艺术的磁化行为。影视艺术以其独有的艺术属性与艺术特质影响着微传播的传播过程,影视艺术在微传播过程中,不断对微媒介施加影响,艺术的磁化行为贯穿于微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微传播内容的艺术化、微传播方式的艺术化和微传播接受的审美化。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