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1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独立预习、汇报交流、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复习和自我检测、课外阅读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在独立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叶老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预习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索,及早掌握学习信息,让教学有的放矢;预习使人人获得练习机会,学习素质得以提高;预习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让学生课外知识更加丰富。因此,预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主要构成部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一般用两课时完成对整组课文的预习。在学生自主预习中,逐渐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通读整组课文,圈画生字新词。要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先就要将生字新词的音节掌握准确,不认识的查字典。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书,直到能通顺、流利地朗读出来。然后,将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把意思弄明白。第二课时,阅读单元导语激发阅读兴趣,找到单元主题,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读写训练点;阅读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找到自学目标;阅读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找到学习要求和方法。再细读深思,学生围绕搜集到的目标,逐篇细读和思考,在预习本上做思考记录。将自己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还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出规划。在这两课时的预习之后,学生熟悉了整组课文的内容,明确了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组汇报交流和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独立预习后,学生还需要知道自己的自学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把大家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学生在组内有序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组长组织大家筛选出还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大家合作探究。
在小组汇报交流前,教师要对汇报者和倾听者分别提出要求,要求汇报者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要求倾听者专心听,用心记,有不同意见勇于提出。教师还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确定汇报的顺序,要体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解内容到领悟思想和表达方法,要做到层层深入。在汇报交流后,如果有不同见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达成正确的理解。对那些学生讨论争辩后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重新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结果。
经过汇报交流和合作探究,学生对整个单元中较浅显的、较基本的知识有了学习结果,大大节约了教师集中指导的时间,也筛选出了教师要着重指导的知识点。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和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为了解决疑问,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这个过程应该是“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自学,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学生会对一些知识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尤其是处于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可能仍没完全弄懂一些问题。这就要对全体学生进行质疑能力培养。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让学生对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用追问、换角度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再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最后,让他们用朗读法、讨论法、反质疑法等解决疑问。在这样的激疑、质疑、解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高。
四、在复习和自我检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单元整组课文学习之后,要教会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教会学生复习,先要教会学生回顾、归纳、小结。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从课文内容到思想感情到表达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选择重点和难点,选择易混淆的和易出错的知识点,尝试拟出模拟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五、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将课外阅读资源引进课堂,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更多的信息,锻炼阅读能力。根据单元主题,教师可以选择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句做积累,对思想内容有感悟,对表达方法有体会。课外阅读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巩固了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2
一、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十几年,深深地了解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为小学重要的学习科目,由于部分家长的轻视、部分家长不懂阅读的重要,所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重视不够,这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尤其是课外阅读。学生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的很少,更多的学生只读过三两本书。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重任直接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身上。
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做一个所教班级学生的阅读调查。它起源于五年前一次偶然的调查。那次,我调查了所教的六年级42名学生的读书情况。发现15名同学没有读过成本的课外书,没有读过杂志,不知道杂志,24名同学只读过1~3本书,只有3名学生读书超过了3本。从这次调查后,我决定加强读书方面的训练和引导。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对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的确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为升学服务。这样做既是立足长远,也是为现实服务。针对这两个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如下的方法:
1. 加强课内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内阅读是指和教材内容相关及无关的试卷、练习中的阅读题(即所有的阅读训练题)。课内阅读训练是为考试和升学服务的。在现实的条件下,忽视学生分数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你怎样努力,学生家长和学校是看重分数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这毕竟是当前为社会所共同遵循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无论我们怎么认识,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都不可能转变。不完成这一目标,后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都无从谈起,因为失去了家长、学校支持的任何教学都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对于课内阅读训练,这几年得到的突出感受是加大训练量,同时加强阅读技巧的讲解。刚开始实验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重讲解,忽视练习。实践中发现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分数,于是自己开始反思,逐渐认识到是因为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太少,导致感性认识少,所以很少产生理性认识。后来学生的练习增多,发现学生的阅读分数逐渐提高了上来,学生的进步得到了学生自己、家长和学校的承认。但一些常见的阅读错误学生仍然经常犯,于是开始讲一些阅读方法。这时候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原来这些阅读错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经常出现,他们乐于解决,所以学生们改正的特别快。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4)不会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5)阅读态度不端正,包括不重视、不认真等。这是很多学生阅读提高不上来的根本原因。
2. 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外阅读指的是课外书的阅读。农村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学生的课外书特别少,家长认识不上去,既不给买,也不让看。近几年情况有了改变,上级教育部门开始有计划的配备图书,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以前总是让学生在课下看,但学生们因为书少、不重视等原因,看的书很少,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书。现实的改变只有一个办法,上课时间看。但需要教师引导。于是我每周拿出五5~6节课让学生阅读。一开始时间多些,后来逐渐减少,最后一周1~2节。具体的书目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的简略本和省略本、还有漫画、《昆虫记》、《千家诗》等。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每人收集几本书,还有就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的特点是书目多,但受时间等限制。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读的课外书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作品内容有很多的话说。于是我趁热打铁,开了读书汇报会,在会上学生唱主角,他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充分享受着读书带来的愉悦,这次汇报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后,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对阅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引导读”到“我要读”,同时阅读教学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支持,这些都对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3
一、“定目标”,有时可读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法国文学家波尔·阿扎尔说:“儿童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学到做人的准则和作为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可见文学作品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久远的。2012年11月14日,全国小语会领导崔峦老师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4+1”的新理念,其中关于“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成为一个醒目的风向标。
有了明确的风向标,我们还要细化阅读要求,给足时间,因为这是实现阅读的前提条件。
(1)定时间: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把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在课外,这种做法不是说不行,对于自觉的孩子来说,他是能保证阅读的时间,做到自觉阅读。但对于一些不够自觉的孩子来说,往往就无法保证阅读的时间了,课外阅读成了无法落实的一句空话。针对这一点,我校采取校内校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一、周三、周五中午时间,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全校课外阅读时间,用于阅读指导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孩子将阅读时间延伸课外,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坚持阅读半小时以上。这样做,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因为时间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首要保证。
(2)定主题:每年的四月定为我校的读书月。每个年级根据学段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每学期的阅读主题。如六年级,根据厦门是海滨城市,水产资源丰富这一特点,今年我们就把六年级的阅读主题定为:“走进海底动物世界。”学生根据这一主题阅读相关的书籍,读完做ppt进行阅读成果展示交流,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引导。根据低年级喜爱童话故事的特点,低年级的阅读主题可以定为“走进童话世界”。在读书月活动时,全校开展一系列的课外阅读专题展示活动,把读书活动推向。
二、“定观摩”,有效借鉴
曾对读书之法有过一番精妙论述:“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就是学习力。”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元认知,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学习力。
为了交流教师们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做法,我校定期采取聚焦课堂——课外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课的形式不限,可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可以执教课外阅读交流汇报课,但教学的内容必须是本年级学校推荐的名著,教师们在观摩活动中取长补短。
《红岩》是一部长篇小说。首先是阅读内容极具挑战性,因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会如何读整本书,如何学会读红色经典名著确实不容易。其次是学会如何赏析精彩篇章,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阅读也极具挑战性。在课堂教学观摩时,我和陈老师同时执教《红岩》。但我执教的是《红岩》阅读指导课,而陈老师执教的是《红岩》阅读交流汇报课。我俩教学的切入点和教学的着重点是不一样的。
我设计了“《红岩》阅读评价闯关卡”,以此作为牵引整堂课的灵魂线索。这张闯关卡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浓缩了整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阅读方法,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让一张小小的卡自始至终牵引着孩子阅读的脉脉情愫。
当然,在教学中,我巧妙地把“《红岩》阅读评价闯关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了软化,既有阅读的标准,又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励、点评不断地化解阅读中出现的障碍和阅读矛盾,实现了理性的指导和感性的激励完美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而陈老师执教的《红岩》一课,却与我有着不同的设计:她认为,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即可。她以阅读交流为主,在执教本课时侧重于场景的感悟,及对人物的认识。有两点我觉得做得特别好。一是对文本的剪裁。《红岩》中要讲的很多,她只选择了三个大点——人物、事件和环境这三方面引导孩子进行品析交流,特别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细致地感悟;二是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陈老师认为,高年段的孩子更需要学会思考,学会从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环境气氛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评价。她认为六年级的孩子在阅读的量上要提高,质上也要有变化。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设计与教法,但均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又如我校的吴老师执教五年级的“《稻草人》课外阅读交流”时,采取了以下教学流程:画“稻草人”走进故事,让同学们把读过的故事中印象最深的“稻草人”画下来,并写上一句对所画人物或故事的概括;聊“稻草人”,让同学们按“书中__________(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讲故事,丰富人物;做“稻草人”,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融为书中的稻草人,走进故事;品“稻草人”,让学生从故事中走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品读“稻草人”;寄“稻草人”,让学生给心中的那个“稻草人”写信,升华情感。最后要求把同学们的画、信装订起来,再加故事梗概、封面,就成了《稻草人》这本书的另一种形式——绘本。这个绘本就属于同学们的《稻草人》了。可以说设计非常有创意,吴教师通过“画人物、聊故事、谈感受、品方法、赏片段、写收获、编绘本”等方法,让师生共同在叶圣陶的《稻草人》这本名著中徜徉,收获着自己的阅读感悟。
定期的阅读观摩活动,给听课的教师一个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那就是无论是阅读指导课还是阅读交流课,教师要用适时、富有智慧的评价语言,点燃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热情。无论你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课外阅读都要力求体现开放性、时效性、高效性。
三、“定评价”,以评促读
“评价就是引导。”阅读效果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取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采取了“读书交流会”、征文赛、故事演讲赛、个人汇报等阅读奖分制和出题检测评价形式,检查孩子课外阅读效果。特别是“课外阅读奖分制”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我已经实施了十多年,效果非常好。
(1)阅读奖分制
读书交流会:利用阅读课,全班学生轮流上台发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感想。同时,让学生根据每位同学的交流情况评该同学可得的相应分值(10分、8分、6分、5分、3分)。
故事演讲赛:特别适合一二年级的同学,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对于讲者和听者都不失为一种享受,我常常被孩子们的天真稚气所感染,被他们所讲的一个个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所吸引,常常听得如痴如醉。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奖励相应的分值(10分、8分、6分、5分、3分)。
征文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写写读后感,教师可根据学生征文情况,奖励相应的分值(10分、8分、6分、5分、3分)。
个人汇报:个人汇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当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以随时向语文科任教师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他阅读的书籍名称或文章的题目,作者及写作背景,概括说出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简要说说他阅读这本书的感受等,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奖励相应的分值。如果教师无法落实,也可以每组选一个阅读组长,由组长负责落实,奖励相应的分值(10分、8分、6分、5分、3分)。
学生拿到奖励分票后,及时到班级图书管理员那儿登记,班级图书管理员及时做好“课外阅读情况记载”。我采取每月评比一次,评比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到自评、互评、总评相结合,把每个同学一个月中的奖励分值累计起来,对课外阅读分值前十五名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树立榜样。同时做好每个月的课外阅读阶段小结。
(2)阅读检测评价
学生出题检测评价。读完后,让同学们根据本书和本节课阅读的精彩篇章内容,出几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考考自己,也考考同学。通过出题,同桌互考,全班互考,这在阅读课中应该算是一个挑战与创举,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激发和升华,这样确保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教师出题检测评价。我们把每学期必读的两本课外名著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列入半期考和期末考中,比分占3至5分,这样做促使教师们能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落实,也促使孩子们能读进去。如以下是六年级读了《绿山墙的安妮》后半期考的几道选择题:
①“绿山墙”是( )。
A、一个人名B、一个城堡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D、一个农舍的名字
②马修送给安妮的圣诞礼物是( )。
A、一条裙子B、一个项链C、一束花D、一幅画
③《绿山墙的安妮》作者露西·蒙哥马利是( )人。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99―01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和重点,却很少会有空余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的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理解表象的含义,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若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和积累,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然而,当前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时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传统课堂上,通常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且对语文的测验方式仅局限于分数,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反之,教学方式若能与生活经验联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来统整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用于生活中。
1.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如今信息多元化,一些媒体为了提高阅读或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吸引人眼球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刊载、播放,由此对语文、语言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粗俗或不文明等,都会对媒体之下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学生极易被这些快餐文化不分良莠地吸引,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
2. 疲于应付考试
当前的教育考试压力大,而且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质测试为主。为了应付考试,使得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忽视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问题,学生的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题目的标准答案上,缺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3. 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
教师因受限于教学进度、教学课时数及考试成绩等种种因素,课堂上多以讲授为主,缺少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和环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甚至是大幅下降,更加无法唤起学生课外阅读、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激情。
4. 语文学习的热忱减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学美感的陶冶。但当前的考试制度,让我们渐渐模糊了语文学习的焦点,更多的目标只是以升学为目的。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仅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和死记硬背上,谈何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和思维,培养人文情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与实践
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根据学段特点有所区分,第一学段应以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应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验乐趣――读后交流感受,分享体验”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应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世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目标。
1. 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1)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给孩子的课外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由学校行政领导把关,各科教师协同,合理安排课外作业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2)建立各种层次的课外阅读资源库。为了确保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应想方设法建立图书资源库,包括学生个人书柜、班级图书室、学校图书馆等。
2. 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倡导课外阅读,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外阅读中,选什么读、读多还是读少、阅读的时间,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总之,课外阅读的动力来源就是学生从被指导阅读到自主阅读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3. 开设阅读汇报课
在阅读汇报课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是演讲,由学生选取一本书籍,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或多个观点,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事先搜集资料、准备材料,会上辩论。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还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挑选语文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学生性格、智力、认知方式、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才能大放异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梅.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14(01).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5
“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读”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读”开始。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读”的重要,现简单作一介绍。
一、教方法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历至伟。”叶老的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首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要把字音读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啊变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进而积累词汇。要把词形象化。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写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停顿、重读和语调,再通过对停顿、重读和语调的反复推敲和揣摩,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感受,必然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得到提高。
二、挤时间让学生多读
“读”是培养学生记忆的一种方法。只有多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语文的不让学生读书,就像数学不讲例题一样不可思议。由于明白了这一点,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另外让学生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同学的督促下“读”文,早自习读、课堂上读。家里在家长的督促下“读”文,课后熟读、课外静读。也就是说,凡是教材上的课文都要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使书面上的“静态”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语言,为转化成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积累多了,作文才能下笔成文。其他凡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并立足课内完成。凡是教材上要求复述的课文,应按要求进行,为学生创造语言转化的机会。这样既积累语言,又能一步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了通过多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突现人文性让学生熟读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描写充满文化积淀的“物”。如经典寓言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而且有利于学生加强思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材中更有歌颂人格魅力的“人”。如著名的科学家李思光、药物学家李时珍、音乐家贝多芬、革命烈士刘胡兰、、……教材中的这些人文资源无不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通过熟读,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
探究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力的展示场,是师生之间生命的对话场。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在语言中生活,在语言中思考,在语言中沟通,在语言中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熟读课文积累和感悟语言,进而领会文本的人文底蕴。在讲《桂林山水》、《五彩池》等课文时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陶冶爱美的情趣。在讲《刻舟求剑》时,让学生明白周围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新的方法,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创设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读
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挤时间让学生多读熟读,而且还要创设氛围,让所有学生参于读,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比赛朗读。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以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我还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进行朗读比赛,每次评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课”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变换形式,常读常新。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作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创设多种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朗读,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五、抓课外让学生主动读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活动,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因此,教师除了凭借教材有目的、有机化地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明确读书目的,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和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要有读书的内容。配合教材训练的重点,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上好课外阅读课。上好读物推荐课,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作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的片断等各种形式,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同时,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进行读物推荐;上好读书指导课。这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提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下面是几种具体的方法:自读摘录法,提示段落助读法,设计结构促读法;上好读物欣赏课。这类课是由学生把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表演朗读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上好读书汇报课,这类课即是由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课外阅读的感受。汇报课具有“促读”的功能。我们可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读书汇报。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范文6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朗读、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传授一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力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写知识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继续、补充与实践运用,课内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乐于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常常由兴趣而诱发。有了读书的兴趣,才有自觉读书的热情,才会主动地去寻找课外读物,才会主动地去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而且能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榜样激励。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老舍、鲁迅等;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榜样能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读书活动,由课内引领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学了《三顾茅庐》课文后,可以开展《我说三国人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三国中的人物,并进行简单的人物个性评价。这样“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赏析片段。教师撷取课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或可在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等进行精彩片段的互动诵读,使学生在相互诵读的过程中,来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使他们有更浓厚的兴趣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获得精神的享受。
二、结合语文课本积极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习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学习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我们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我们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如:《玉苍山》、《碗窑三折瀑》等文章,使学生有一种亲却感,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三、注重积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打好基础形成阅读良好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完毕后,就要不容置疑的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注音读物,比如有趣的童话等,读完后要引导学生汇报你都读懂了什么。不论学生汇报的怎么样,都要运用正强化使学生感到读有所获。
2.坚持阅读,日积月累。要舍得放弃课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勇于割舍,敢于替换。从各种书籍和网络上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及书目,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加大阅读的量,当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时自然而然就拥有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3.阅读链接。以课文为基点,向整篇原著扩展;以作者为起点,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文本为基点,向同类题材扩展;以内容为基点,向其他作者、不同文本扩展。例如学过《月光曲》这篇课文,就围绕月光曲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古今中外有哪些作家的文章涉及月亮的,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琵琶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一大批描写月光的优秀佳作。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作者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描写月光,这样,学生又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