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1
小鱼(化名),男,他平时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双休日与父母住。小鱼外婆的照顾下缺乏日常行为的规矩制定,而且对其奖惩不明,且小鱼经常在幼儿园与同学发生冲突,并且大多由于其言语粗鲁造成。例如,当小雨在晨间游戏时,鱼其他幼儿玩耍时,会说出一些粗鲁的语言(笨蛋、傻子等)导致其他幼儿会与他发生争吵。还有当小鱼与某幼儿在玩区域游戏时,他看到其他幼儿在理发店带发夹时,会去评论其他幼儿的发型,比如“你带这个发箍好丑”导致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
在母亲和奶奶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大人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制定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并且小鱼等类似幼儿存在长幼无序的心理观念特质。
二、园家共育幼儿家庭教育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摸清家庭教育工作现状,并分析现状。通过研究调查访问,发现造成小鱼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充足,不仅缺乏父母的引导,而且其外婆对其教育主要是自由放任和怂恿,任其自然发展的教育结果是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蛮横无理、爱耍脾气;同时,存在幼儿成长环境不良所造成,而其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给予对应的幼儿关怀不足。家庭氛围从正、反两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良的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比如玩牌、酗酒等会给孩子带来较差的环境影响,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给人安全感,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慢慢的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探索实践
第一,查阅并学习资料,研究问题幼儿心理特征。
上述类似小鱼家庭教育的幼儿家长,普遍对于孩子相对关心不足,任其自然是主要的教育态度,从而使得广大幼儿的内心遭致忽视。从而形成其相对冷漠和攻击心理。
第二,向家询服务进行研究探索。首先我可以利用家园联系簿、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尽可能地让家长关注并了解幼儿园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与变化。这样让家长意识到家园紧密配合会对幼儿发展的好处,最终家长表示愿意转变现有做法观念,并愿意经常关注幼儿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内容。
其次,根据本研究建议,问题幼儿家长拟尝试以以下方式进行教育改进:(1)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机会,并与之主动沟通,增进感情。(2)接受并尝试运用积极正面引导方式鼓励幼儿进行学习。(3)结合幼儿特点与兴趣,进行灵活家庭教育。(4)当面临幼儿与家长矛盾时,主动进行内部协调。(5)积极与幼儿园做好家庭教育的主体协调配合工作。(6)经常关注幼儿的行为活动,多同幼儿进行交流,并愿意多同幼儿游戏。
(三)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实践案例总结
第一,家庭教育主体对象变化。经过本研究经历一年的家园合作教育,基本杜绝了幼儿的伙伴交往攻击,广大问题幼儿也逐渐形成了懂事、礼貌的文明行为举止习惯,并能积极地进行建立伙伴关系沟通。
第二,家庭教育主角变化。同样,历经一年的家庭教育改善指导,家长们逐步形成其家庭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方式方面的显著转变,并且其家庭教育素质和能力也获得明显进步;同时,家长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自我沟通机制,并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家庭教育和亲子观,教育方式逐步走向民主化,形成与其子女间的“利益伙伴”的平等关系。
第三,指导者变化。幼儿教师的素质经过近一年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之后,也获得了相应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广大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家长、家庭取得联系,动态化分析当前幼儿的问题所在,并在幼儿家庭教育过程中进行前期干预、中期评估和后期的吸收分析,充分改善了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进展掌控力。
三、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创新实践总结
1、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中消除子女攻击是可行的、有效的。一年来,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对象的攻击得到逐步控制并基本杜绝。
2、孩子的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育松懈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强化、巩固。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坚持齐心协力,共同将孩子的攻击转变成亲社会行为。
3、在本次过程中,我觉得父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家长的素质水平提高了,才会了解孩子,关心幼儿的发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行为,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2
摘 要: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培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家庭教育又是后两者的基础。因此,重视教育就要首先从家庭教育着手,重视家庭教育,注意时点、注重方法。
关键词:县城高中教师 家庭教育 良好习惯 学习情感 责任意识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而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一种亲情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的一种教育,它更属于一种养成教育。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培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家庭教育又是后两者的基础。因此,重视教育就要首先从家庭教育着手,重视家庭教育,注意时点、注重方法。
众所周知,作为从事高中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鲜为人知的艰辛。中学一线教师虽属工薪阶层,但又不同于朝九晚五的正常上班族,他们面临着生存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特点,这必将影响到教师子女的家庭教育,高中教师在克服种种困难的基础上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有很多成功案例,笔者参与课题《县城高中教师群体家庭教育的研究》,对多位县城高中教师的成功家庭教育进行过跟踪研究,本文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展示高中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以供同仁及家长借鉴。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
案例:贾老师儿子丁×,县中07届毕业生,当年高考录取浙江大学(首批985大学)。身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贾老师,不仅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得好,在家对孩子的教育也很科学、卓有成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贾老师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小时候儿子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放学回家要么玩耍、看电视,要么喝水、吃零食,磨蹭着不去写作业,甚至出现玩耍忘记做作业的现象。贾老师没有像众多家长那样叨唠不断地督促,而是偶尔提醒,一次儿子真就忘记做作业,她想利用好教育的契机,她仿佛也真就一样忘记提醒,直到儿子临睡之前想起时,她才不温不火的说:“我还以为儿子早就把作业做好了!”然后再平静地开导孩子,儿子不哭,谁都会有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现在想想该怎么办吧了!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坚持到很晚才完成了作业。经过这次教训儿子做作业主动了许多(虽然之后偶尔会有延迟作业的现象),他终于意识到及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逐渐就学会了部署安排,有时在学校就能抓紧时间完成相当一部分作业,回到家很快就进入写作业状态,而且写得很快。因为他知道了只有及时、顺利完成作业才能坦然地安排休息、玩耍、看电视的时间,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根据轻重缓急、科学统筹安排学习、生活,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青少年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取决于外部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因素,及自我教育。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途径。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的孩子,往往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中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等等,并逐渐形成接受知识、调节情绪、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这将为孩子将来走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中贾老师并未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她认为任意进行超前的知识灌输,强制性的让孩子去学习掌握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是有害而无益的。父母的责任是创造条件促使孩子身心发展、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也就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在家庭中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作为高中教师,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常常早晨五六点钟就去学校上班,自己的孩子应该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到家孩子可能已经入睡,几乎一整天都照应不到孩子,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教导。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高中教师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上要“从小抓起”、“从习惯抓起”,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处理家庭教育困境借鉴。
二、学习情感的优化
案例:时主任(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在谈到培养女儿时××(2012届县中毕业生,录取首批985高校——复旦大学)时最大的体会就是不断优化女儿的学习情感。首先引领她给自己准确定位:在学生时代想达到什么层次,其次通过锁定目标引领学习情感的需求,对照各阶段实际情况比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不断激励进取,优化学习情感,一致保持积极攀登的状态。进入高三后期,在一模考试模拟线中时××达到南理工的水平,時老师在与女儿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还从实际出发,帮助女儿深入分析得失,进一步深化下一阶段积极进取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她锁定更高的目标——复旦大学,为她的最后冲刺注入了持续而强劲的学习动力。最终梦想成真!
以认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活动中客观存在某种情感体验,它既能够推动和加深学习主体的认识,也妨碍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甚至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热情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不断体验成功喜悦,不断深化认识学习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情感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是持续、高效投入学习的强劲动力。
時老师从学习情感上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以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行自我优化,、引导她保持良好心境,培养学习兴趣,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要树立情感丰富、深刻稳定的家长形象,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情感形象对孩子有强烈的的感染力。这一点時老师做了很好的例证,正因为他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正因为他的功成名就、享誉教育界,在女儿学习情感上树立了至高的榜样,不断引领,女儿最终在学业上取得如此成就,才有如此之成功案例!
三、责任意识的树立
案例:某老师的儿子,聪明灵活、成绩优秀,高三模考成绩比模拟本一线还高出近二十分,但在高考前两个月提出退学,身为教师的母亲一向对孩子的想法都很尊重,于是她就询问儿子原因,哪知道孩子竟然说出,觉得人生没有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也不想当什么科学家,还不如趁早出来闯荡攥点钱混混。妈妈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疏忽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以致于孩子如此消极低沉、不求上进。妈妈通过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儿子前不久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谈恋爱,但是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女孩提出了分手,言语中流露出没有经济基础一切美好都是空中楼阁的想法。失去女友后儿子觉得学习上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人生也没有任何价值。
生活在当代的青少年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教师子女,他们具有信息量广、知识面宽、接受能力强等特点,但也有许多自身的弱点,比如意志薄弱、养尊处优、缺乏合作精神等等。正因为缺乏理
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往往导致叛逆、网瘾、毒瘾、暴力狂热追星族等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接受价值观教育,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规则。
健全的人生观是孩子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一个没有健全人生观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便会消极因对,以逃避的态度来掩饰自己的失意。这样的孩子只知道埋怨生活的不公平、命运的坎坷,而不会从另一个角度积极地看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责任教育,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学会承担责任,选择希望人生,使他在正确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基础上,努力树立科学的人生目的,确立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境遇;懂得人生的责任在于不断奋斗,只有不断进取人生才有意义,只有充分明确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承担真正的责任,才能负责任地去学习、生活!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不仅需要父母给予物质帮助,更需要父母的精神食粮,在心理上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倘若父母能够及时在孩子的青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打开心智的大门,那么孩子将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待学习、生活、为人处世,自身的发展将会驶入快车道。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当着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涉及的问题。而教师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搞好自己家庭教育,还有利于把家庭教育科学化、实践化,为众多家庭教育提供借鉴、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理性
一、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案例
案例一:老师经常在家中或办公室中接到家长打来的类似电话,“老师,您在学校里多管管这个孩子。他不愿学习,只想着玩,不听大人的话,光听老师的。”“老师,您管管俺孩子,给多费点心。”言外之意,比其他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电话的这些家长多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习惯,或比较调皮,或对学习不大感兴趣的孩子。老师也总是煞费苦心、语重心长地回应:“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级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动,走路都要连蹦带跳的。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发现他的左眼角发青,下课时眼睛肿胀了起来。老师问他怎么弄的,他把经过告诉了老师:是一位同学和他迎面撞上,来不及躲闪,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墙壁上。看着他那眼睛睁不开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已经是五年级学生,老师叮嘱他回家和妈妈好好解释。第二天,老师问他妈妈怎么说的,他说:“妈妈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老师反复追问他怎么跟妈妈说的,他说:“我骗妈妈说,我去讲台边上看课程表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看着他笑了一笑,对这样的孩子,还能再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长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几乎每节课都被点名,自理性较差。几位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这名男孩有同样的毛病:(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师一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总有废纸,老师都必须告诉他将废纸扔到垃圾箱内;上课,需要做练习时,随便从书包中取出个本子,放在书桌上就开始写。本子下面垫着的不是书包就是一堆课本;写着写着,一会书包掉落在地,一会课本掉落在地;有时还经常钢笔不下水,再修理钢笔。经常一节课下来,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乱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案例不胜枚举。当我在学校内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时,就经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个“事半功倍”的解决办法,于是试图在学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进一步,其实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和老师一道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二、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1.家长要把握整个小学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话:“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成长’。”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当然学习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许多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长把学习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确实,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如今就业压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长“逼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不顾一切地逼迫孩子学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回避竞争,与其趋之若鹜,倒不如适当淡化它,正确地对待它。试想,当孩子处于健康、阳光、上进的状态时,他的学习成绩不也就会随之提高吗?
2.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权拱手相让,完全寄希望于老师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实,家庭才是孩子学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要阵地。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总是觉得有求于孩子,可怜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学习,像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丫环一样伺候孩子,丧失了家长应有的威严。有时还会看到孩子像斥责仆人一样给家长说话,像使唤下人一样支使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居然连大气也不敢出。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当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一名谦和有礼之人呢?因此,家长要用心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迁就孩子、讨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心理家教 提升水平 心理品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经验,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调查了许多家教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对所有案例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出:虽然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有着形式不一的家教方式,有的是与孩子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有的是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有的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还有的是让孩子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忍让。但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是这些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就是说成功的家教同样心理家教也是成功的。反之在失败家教案例中,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大都忽视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当孩子犯了错或者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时,家长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疏导与心理调适,教育方式也不到位,或者比较粗暴,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容易孤僻与走极端。
通过深入调研与查阅资料发现家长的心理家教水平亟待提升。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在不少家长的眼里,孩子的教育主要就是智力教育,评价孩子的优秀与否绝大都数是以考试成绩衡量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会被忽视或者是没有能够被足够重视。事实上,人的发展不仅包括智力的发育,还有心理品质的构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当然,很多家长也非常清楚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是对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却是一片茫然。
如何提升家长的心理家教水平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呢?
一、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
“为人师表”自古以来好像是对老师提出的,其实不然,培养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与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是孩子健康心理品质形成了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儿童经常会效仿家长的某些行为,如果父母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很难避免孩子会有同样的不良行为,因为太小的孩子没有是非对错判断能力,他只会机械的模仿,很快这些不良行为就会变成内在的习惯。简单的例子父母带着孩子经常闯红灯,孩子就没有“红灯停、绿灯行”的主动意识,即使学校老师教会了孩子“红灯停、绿灯行”,也避免不了会出现孩子哼着这首儿歌,同时还闯着红灯的尴尬情形。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好孩子的榜样,这一点对孩子的品质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家长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还要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家长在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多看书,多学习,不能够简单的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自己可以卸下教育孩子的重担,空闲时间就去搓麻将、打牌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家长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各种素质,做“学习型”父母,才能够为更好培养孩子提供基础。
二、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
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以沟通,想和孩子谈心时,孩子却显得很不耐烦。家长要认识到经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良好的沟通应从小就要建立一种“模式”或“氛围”,若从小就没有建立良好、平等、宽松的沟通模式,等到了青春期自然就更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了。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掌握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便能够及时的沟通,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在了解及时有效沟通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所有成功家教案例中,家长都认识到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时才找他谈心,平时与他多接触、多沟通,从来不摆出家长的姿态,而是以朋友的关系相处,这样孩子有话都愿意与家长谈,毫不隐瞒,家长也争得了教育的主动权。家长与孩子沟通要有技巧性。沟通不仅能够单方让家长帮助孩子成长,而且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子女能够了解父母的用心,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更能促进未成年人成人成才。
三、家长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对孩子的心灵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5
【关键词】课外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课外教育非议颇多,对于课外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多误区。目前,人们对于课外教育的认识,往往等同于课外辅导,认为课外教育只是单纯的辅导学生功课。其实,课外教育不仅在辅导学生顺利完成课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学校教育而言,课外教育的针对性更强。学校教育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由于班级人数众多,都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而课外教育,由于是小班教学和单独辅导,因此更容易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相比于家庭教育而言,课外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更强。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影响,而由于当前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和素质还无法达到教育的要求,再加上家庭矛盾和家庭变故使得许多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重大缺失。而课外教育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全方位的接触和沟通,深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和家庭状况,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说,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一、教育案例
1.观察行为,发现问题
张晨(化名)从上初中起就在我这里补课。他是一个聪明而又好学的学生,家庭条件也比较好。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母亲辞去了工作,在家专门负责照顾张晨的生活。可是自从上高一下学期以来,张晨上课就经常心不在焉,显得很疲惫,一点活力也没有。与同学的交流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显得很不合群。自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他一定有什么心事儿。那么,是不是在学校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呢?我与他们班级的班主任通了电话,通过交流,了解到了他在学校的状况。他在学校的表现与也是经常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此,我对此与他交流,他的理由几乎每次说的都一样,说身体不好,晚上睡不着等等,并表示明天一定好好学习,但到第二天,依然在重复昨天,毫无改变。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从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躲闪、抗拒和不安。我觉得他内心肯定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然他不会表现得如此沉迷。我想我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使他尽快从沉迷中走出来。我意识到他的这种沉迷,一定来自于周围环境: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好像不可能,因为他不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也不像,在我印象中他的性格很好,从未与同学发生过冲突。那么,最有可能的是他的家庭出了什么问题。
2.深入心灵,情感感化
我觉得必须了解他的变化,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可是,无论我怎么开导,他总是低头不语,一言不发。我决定用情感打开他闭锁的心结。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本材料――他的成长档案。原来,我在接手每一位学生时,会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里边包括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特长优点以及成长记录等等。成长档案里记录着这几年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我先给他看了看他初中时的照片和录像,还有我对他的评语。那时的他精神饱满,活力四射,清澈的眼神中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在学习中他精力集中,善于钻研。在课外活动中他积极活跃,主动参与。我发现,他的眼神最后落在了一张照片上,久久不愿离去。这是一张他们一家三口坐着小船在湖面上游玩的照片,他依偎在父母中间,如此甜蜜和幸福。我发现,他的眼睛逐渐有了光亮,眼角甚至有些湿润。我以次为契机,引导他让他回忆父母对他的爱。而且,我还告诉他,父母非常关心他,经常打探他的情况。在我的耐心开导和真诚沟通下,他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他犹豫了再三,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日记本,说:“老师,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我打开日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有没有一扇窗,让我跳下去,永不会绝望”。日记里,记载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挣扎。原来,自从他上高一之后,父母就开始避着他吵架,甚至到了要离婚的地步,而且似乎和他有关。尽管父母在他面前故意表现的很亲密,但他知道这都是伪装的。于是,他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即使表现出所谓的爱,也是虚伪的爱。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安全感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项基本需要,安全感的缺乏使得人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因此,要想让他重新变得积极阳光起来,必须重塑安全感。而他的安全感是一种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原始情感,仅仅给与他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从他的家庭入手,让他重新感受到父母的爱,从家庭中获得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困生;成因;对策
Home education with learn to trap living of become because of with counterplan
Dai Don-guo
【Abstract】The Huo Mu Lin2 Si Ji of Su also point out:"Several years education work of practice, to child life of research-all these all make me believe deeply:Child study difficulty, homework disqualified, get behind with other people, its reason is great majority child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childhood teach to teach with he surroundings of the condition be not enough good."
【Key words】Home education;Learn to trap to living;Become because of;Counterplan
教育学认为,上学的孩子每天约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家庭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而且,家庭教育表现出来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多年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儿童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使我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是绝大多数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综合能力长期稳定地低于同年龄学生,不能达到教育教学要求的学生。国内外调查表明,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引起其他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下降,该生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行也随之不降。虽然学困生这个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下面例举几个典型案例,说明学困生的产生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当有着必然的联系。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生张某:小学时聪明伶俐,阳光向上,品学兼优,初一成绩居全年级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认的有前途的学生。初二时父母离异,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要么逃学,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成绩三百多分。熟悉该生的学生都惋惜不已。据调查,在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多为学困生。
父母的离异本身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孩子会一蹶不振;其次,父母离异后的孩子,缺少或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要珍惜家庭,学会尊重、宽容对方,学会如何维持家庭;如果离异,要向孩子说明,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谅解,还要定期、经常的看望,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抚慰孩子的心灵。
学生王某:小学时父母进城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尚可。初中时随父母进城上学,因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学习环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虽然老师关心他,同学们帮助他,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且新课程又有较高的要求,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学习,每天混日子打发时间。
随着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政策的倾斜,这些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早出晚归,谋求生计,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成为学困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愿,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学生李某:从小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而其母亲也因工作忙碌,带孩子太麻烦,从几个月大时,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老人“树大自然直”的错误教育观念,一味的溺爱娇惯,并且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该生缺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小蛮横不讲理,不尊重他人,不讲卫生。课堂上故意捣乱,不做作业,打骂同学,成绩自然很差。尤其跟父母感情淡漠,听不得父母半句教育,关系很僵。
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爷爷奶奶是“隔代亲”;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落伍。据报道:由爷爷奶奶一手溺爱带大的孩子,三分之二出现人格健全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是我们传统的古训,父母给了孩子的生命,就应该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分享着孩子成长的快乐。
2.家庭教育的不当
2.1父母表率作用不当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些家长面对知识经济的二十一世纪,很少翻阅书籍、报纸,了解天下事,很少购买书籍去学习,去充电,不知道终身学习,更不懂现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知识贫乏,不懂装懂;有的家长成天上网玩游戏,聊天、偷菜到痴迷的地步,却对孩子大骂网络的危害,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
2.2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和独特的个性,不会因材施教,而且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不闻不问,不与孩子沟通交流,探讨学习成败的原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孩子成绩较差则讽刺挖苦,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压制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变成学困生。
2.3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欠妥
有的家长不了解现代的家教理念,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差就认为其“朽木不可雕”,给孩子贴上“反应慢”“学不会”的标签,为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教育方法不当寻找借口,推脱责任,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求上进,成为学困生。
案例1:
家长张先生;几乎每天下班后或节假日,喝酒打牌到深夜一两点,很少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聊天、谈心,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低了,就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虽然给孩子上千元的学习机或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但不过问孩子是否用在学习上或认真上辅导班。这种家长贪图享受,对家庭对孩子缺乏责任、爱心。在学校的学困生中这样的家长不乏其人。
教育学认为,生养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时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事事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素质高的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懂得做好父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2:
家长宋某;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随年级升高而下滑,身为家长的宋某,不但不体谅孩子,反而讥讽孩子反应慢,学不会,,忽视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我学不会、我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成为学困生的大有人在。每一位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上,都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助。所以作为孩子最可信赖的家长,更要给孩子理解、尊重、信任、宽容。关注孩子成长,期许孩子进步。关注就是最好的教育,期许就是最好的良药。孩子就像花蕾,有不同的花期,只要在孩子心中播散热爱学习和知识崇高的种子,孩子迟早会成才,有许多人就大器晚成。
案例3:
家长杨某夫妇;杨父望子成龙心切,往往给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使孩子承受着期望的重压,心理负荷极其沉重。一旦孩子成绩不稳定或下降,不与孩子探讨失败的原因,简单的认为孩子不努力,有时粗暴地打骂。杨母则非常溺爱、娇惯、袒护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偏听偏信,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分歧很大,每次杨父对孩子的教育,变成父母之间的激烈争吵,对孩子的负面消极影响很大。
俞敏洪认为,现在的家长不会当家长;做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每个孩子性格独特,秉性迥异,要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父母之间的教育要同向、合力,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协助学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家长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2.要为孩子树立热爱学习、知识崇尚的表率作用。
3.要为孩子提供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
4.要理解、同情、宽容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