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1
中学化学中,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然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化学实验教学依旧摆脱不了“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的固有模式。在这种固有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被动地听老师讲解实验,看老师课堂做实验。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跟着教师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了改变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笔者参与了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JJS2013―531),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几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一、氯气性质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在学习氯气性质时,可以首先设置疑问:氯气的水溶性如何?Cl■与水能否反应?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进行探究。
1.在两瓶氯气瓶中任取一瓶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振荡后,与另一瓶氯气做颜色比较,其水溶液与蒸馏水颜色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2.在氯气瓶中分别加入:(1)AgNO■溶液与稀HNO■;(2)小苏打溶液;(3)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分别观察到何现象?结论如何?
3.将纯净干燥的氯气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又观察到何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有何变化并做好记录,然后学生在各组内组织讨论和完善,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思维,在课堂上学生自主获取实验结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设置相关课堂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展示几种溶液,如2mol/LHCl,1mol/LK■SO■等,使学生思考:如何得到这样的溶液呢?依据这一课堂疑问笔者引出本节实验内容:配制250mL1mol/LNaCl溶液。课堂上给出几种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很自然地引出课堂实验内容。
2.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初步完成本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室管理教师在课前已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本次实验可能要用到的一些实验用品,笔者要求每组学生先初步选取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试剂,亲自完成实验设计,然后小组内组织质疑、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3.小组展示,确定最终严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各小组学生踊跃发言。各小组在互相讨论、质疑过程中使实验设计方案得以完善,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展示、讨论、质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4.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配制250mL1mol/LNaCl,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5.教师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再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和操作。
6.课后学生做好实验课总结,进一步探究提高。实验课结束了,笔者告诉同学们,实验课上其他问题利用课外时间探究解决。
三、“盐类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设置问题:常温下,水的电离程度如何?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c(H■)、c(OH■)有何关系?
2.学生实验检验:用pH试纸检验KCl、NaCl、Na■CO■.、NH■Cl、CH■COONa、Al■(SO■)■酸碱性。
3.以NH■Cl、CH■COONa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的原因,给出盐类水解定义。
4.依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完成NH■Cl、CH■COONa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
评析:本节课是笔者根据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设计的一节课。第一步,通过复习提出溶液酸碱性由c(H■)与c(OH■)相对大小决定,为下面分析盐溶液酸碱性打下基础。第二步通过学生实验检验测定溶液pH,认识到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这与学生以往所学知识产生冲突,增强学生获取新的化学知识的欲望,渴望从理论上得到解释。这样做使学生实验激情大增,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三步,教师让同学们主动思考、发现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归纳出盐类水解定义。第四步,在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过程中巩固已学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设置合适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快乐探究、敢于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2
1.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
盐类水解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并且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同时,盐类水解平衡是继水及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而且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
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教学策略
2.1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并分析有关盐的的信息和资料,对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协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生活中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2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动耳、动眼的基础上动手、动口,调动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对外部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脑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评价也应基于此理论,评价过程动态化、方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3. 课堂设计
3.1 知识内容的建构。
演示实验:在一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说明产生现象的原因。突出“碱性”这一说法。再加入稀硫酸,由现象提出问题,说明不是碱,是碳酸钠。引课突出关键词:盐、水、酸碱性。将关键词联立起来,提出假设:盐溶液可能呈酸碱性。
设计意图:
(1)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会产生大胆的猜测。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关键词,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运用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2 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组实验]对盐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寻找规律。设计意图:(1)将教材图表中七种盐调整为六种,去Na2CO3换AlCI3,好处是不影响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却能降低“越弱越水解”规律提炼的难度。把Na2CO3的水解放在水解方程式书写环节中处理。(2)增加了盐溶液pH值一项,为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的提炼做好铺垫。以上设计就是为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具有层次和梯度,符合认知规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4.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搜集有关盐的知识。
(2)教师的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引用生产生活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堂课的主角——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借助于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这“两条腿”走路,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分析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两个平衡体系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
(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要多元化。
新课程中,化学教育已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多维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般要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2)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要多样化。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放变化的学习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倦学习的心理,在不断调整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尤其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为有利。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实验验证验证假设反馈评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以学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师者的思路必须是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在启发的过程中引导和带动着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疏导,从而体现出本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3)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营销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HU Zhong
(Meizhou Vocational & Technological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71)
AbstractIn the main channel of teaching process, case teaching promote study by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things, Due to current factors and restrictions' influence,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scheduled teaching goals. The author tries to starts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actual situation angle, to explore using campus marketing activities case to 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on marke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find the bottleneck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ment.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ness
1 校园营销案例应用于教学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校园营销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的内涵。关注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为营销教学提升实效带来了契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校园发生的营销活动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揭示营销活动规律、提炼营销理论,进而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营销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可见,校园营销案例教学在不断总结中职学校校园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专题的学习,有效补充和扩展营销学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在开发中职学生智力、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现已成为中职学校营销学的首选教学方式。
2 中职学校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不利因素
(1)使用教材因素。目前已出版的营销学案例教材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角度上编写,宏观性、理论性较强,普遍缺乏专门针对中职学校这个层次学生的营销学案例,所吸收现代营销的新成果和实际案例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就读学生因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但中职学生一方面在多年应试教育模式下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易适应要求独立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笔者所在学校生源主要是山区农村的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接触很肤浅,难以短时间改变;第三方面就读学生总体质素偏低,很多人畏学、惧学、厌学。
(3)在职教师因素。案例教学是必须以案例为主的教学内容,是辨证求质的教学过程。很多中职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课堂举例、讨论、分析、补充说明的阶段,所举世界级典型案例对中职学生而言陌生遥远,结果案例教学课往往易流于形式,师生互动困难重重。
3 中职学校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过程
3.1 师生多渠道沟通,筛选出最佳案例
企业校园营销活动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不都是能有效利用的,需要授课教师深入学生,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多渠道与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交流沟通,仔细研究搜集的信息,甑别筛选出最佳案例应用于教学。笔者认为校园营销案例的筛选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求熟悉原则。指选用的案例以学生知悉的内容程度多少为首要采用标准。学生个体的认识越多,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熟知的经验引出相关授课知识,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与学的氛围迅速营造起来;而且容易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每学期笔者都会将各种类型学生召集到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让他们对已发生的校园营销活动进行专题讨论并发表意见,从而创建学生校园营销案例熟悉程度评价调查表,以此为根据选用案例。
第二,求相关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以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程度作为参考指标。笔者在讲述企业产品策略时,精选了企业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电信翼机通,一个是春和堂凉茶,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本地,本身对梅州的知名凉茶――春和堂和中国电信业务相当熟悉,加上入校后又受到这两个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狂轰滥炸”,因此在分析这两个案例时,学生求知欲强,教学效果很理想。
第三,求浅显原则。指选用的案例内容以不超出学生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为限。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对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组织和市场运作较陌生,因此选材时应尽量避免那些专业术语较多、结构复杂、涉及面太广的案例知识,而选择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营销主题突出的案例内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笔者在讲到营销多元化的战略关系时,就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地知名企业――太平洋超市与学校食堂合营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第四,求新颖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尽量选用最新的校园营销案例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如讲到“新产品开发”这一主题时,虽然校园里每年推出新产品的案例很多,但笔者还是选用了不久前在校园做过推广秀的“零帕”。这个由华润怡宝新推首个具有“放松”、“调节”功能的舒缓型饮料案例来论证新产品开发独特的产品诉求、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等。
第五,求简化原则。指选用的案例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精炼简洁,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习惯和行为。例如目标市场选择之《校运会出现的企业》、合作营销之《本校各功能区的合作建设》、营销信息调研之《内宿生的违纪买卖商品行为》等,案例平均字数在300字左右,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例时,进行必要的缩减或分割,化繁为简。
3.2 精炼加工案例,设计案例结构
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按已选好的校园营销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精炼加工,并据此制定提纲,组织设计好案例结构。努力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收买学生、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有力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1)案例的标题。主题要鲜明响亮、醒目突出,必须要求与授课内容直接相关,引起学生对听课的兴趣。例如,中国移动应对中国电信翼机通业务推广、华润怡宝新推舒缓型饮料――“零帕”等案例的标题可改为《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零帕”失败之迷》等。
(2)案例的开头。往往是为了吸引学生,在引出话题的基础上“收买” 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采用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以提问引发思考、引用名言名句、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开篇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开头可采用以提问引发思考:“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围观的学生人山人海?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企业如此卖力?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零帕饮料没有几个学生买?节目不精彩?学生不口渴?”
(3)案例的主体。主体应合理安排、层次分明,要遵循校园营销过程的“六要素”,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可运用板书或投影将案例的六要素进行整理:“组织――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干扰――反馈――”,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分析理解问题。
(4)案例的补充。可应用适当的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等,以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案例表象。有时还可借助视频加强学生对案例的感官体会,对案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这些都是展示案例的重点和关键,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巧用态势语言,讲述启引案例
授课时除了“讲”和“听”之外,还要注重“演”和“看”。如教师的目光、表情、手中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等。授课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态势语言,对案例进一步的剖析和分解,将平面的文字内容转化得更为形象和立体,才能使授课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感染力,增强授课的效果。
(1)态势语言要准确、恰当,与讲述相得益彰。态势语言节奏要同有声语言的节奏同步,随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出现,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增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的表达效果,使之更富于感染力、表现力,更好的表情达意。
(2)讲述案例应具有故事性、情节性。一个好的案例讲述,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点评的结合。在案例《“零帕”失败之迷》里,教师可参考把以下资讯补充到里面――零帕的目标顾客、零帕的产品概念和定义、零帕的上市会、零帕的战略目标、零帕的分销渠道等。
(3)案例思考题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案例思考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启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导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当中,提出“在这件事上,中国移动为什么“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中国电信全力推广翼机通,这么做值得吗?”“中国电信应如何应对中国移动?”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思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辨析、探索、答疑。
3.4 师生展开对话,交流讨论案例
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能让学生在对抗与合作中学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笔者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1)自由发挥式。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不能陷进追求所谓标准答案的误区里。笔者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出主意策划“如何才能使中国电信翼机通品牌真正成功推广”,并结合营销理论知识,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和补充。这种方式的缺陷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否则效率低下、学生发言容易脱离主题。
(2)分组讨论式。分组讨论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学讨论按照:“问题一循序一举例一滚雪球”步骤进行。如《“零帕”失败之迷》案例采取分组讨论方式能有效地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注意根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分组时把握一定的均衡和对抗性。
(3)组队论辩式。对校园营销案例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可组织学生分成两个或若干个论辩团队,各自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质疑、反驳对方观点,找出对(下转第140页)(上接第33页)方的错误,使学生在有效的论证和争辩中,逐步让实质问题最终暴露出来。采取这种方式要注意掌控课堂的气氛和节奏,适时引导论辩的主题和方向,防止论辩偏离主题。
(4)角色模拟式。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案例《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里,笔者曾安排学生模拟中国移动的营销经理、客户经理、总经理等角色,分别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商谈不同的业务工作事宜,并策划推广活动的各项内容和程序,使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5 总结讨论结果,准确评价案例
课后的每次总结讨论结果不是对授课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一个让学生获得比较完整、深刻认识以及提炼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学生对讨论的案例内容有准确的评价。这里应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检查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认识和理解,必要时可借助图表的辅助;二是引导学生反思,把本次课的案例进行回顾,个人分析、讨论、小结获得的感受,评价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导向 研究型教学 化工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60-0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其他化学加工过程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为基础,研究物料在工业规模条件下,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工业过程,涉及相关装置的设计与操作。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纯理论学习转到实践性、工程化学习,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
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学习都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这是由于课程本身存在大量工程计算,复杂的工艺流程,庞大的设备结构,枯燥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原理,让刚刚结束《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大三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很大,而且了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叫苦不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也显然不能与时俱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和改革。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正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当中。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方式,将案例导向式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以下将对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作以初步探讨。
1、案例导向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
“案例导向式教学”是教育学中广为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拙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化工原理》课程本身存在大量的工程案例,教师本身从事的科研领域,在不的前提下,也会向课程提供一部分案例,使《化工原理》的案例教学成为可能。
“研究型教学”并非教育专业类书籍中可见的一个名词,而是最近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许多科研型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已经提出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型教学体现“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它至少具有以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接触科技前沿,形成探索未知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个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上面所述的“案例导向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意。因此,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中研究,案例为研究的载体,研究是案例的应用和发展,将案例导向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结合。共同提高《化工原理》的教学效果。以下将以《化工原理》中《沸腾传热》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的具体过程。
2、案例的选取和导入
在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导入十分重要。在课程的开始,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由教师生动地展示出来,将会给整个课程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案例可以是教师本身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也可来自其他参考书或者各类媒体相关报道。但是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而且不脱离生活实际。在工科教学尤其是《化工原理》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用真实可信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性,并且只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案例过程中所涉及的讨论,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果将案例中的核心内容设计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无疑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强这种效果。
(3)案例应带有启发性,延伸性。不完整性。当案例给出时,大家便已经开始针对这个情境开始思考,一个更有悬念的案例将会更加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中并不需要给出所有要素,有时可以刻意的回避一些关键点,让同学自己去补漏。此外,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不应该就此结束,优秀案例是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的,在深入的思考中,学生可以用研究型的心态由此知彼,靠自己的自觉性学习继续探索。任何案例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以《沸腾传热》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可提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一则新闻作为案例。内容为一位男性观众致电节目组说,自己最近经历了一件怪事。某日他想冲咖啡喝,于是拿了个杯子接了一杯饮水机里的水,放到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之后他把杯子拿出来,发现里边的水没有任何动静。于是他打开一袋速溶咖啡倒了进去。结果怪事发生了:杯里原本风平浪静的水一下子喷了出来,并开始剧烈沸腾。这位观众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打电话求助电视台。
这个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突沸现象,又与沸腾传热重点内容即气泡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只有现象,并未给出解答,可以鼓励同学自己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当天的课程。
3、案例的讨论
当案例提出后,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规划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围绕以下的几个问题来组织讨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要素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都是从哪方面出发考虑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无折衷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还可以作哪些改进?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1)开始调动学生积极性:(2)讨论疑难关键问题;(3)提供不同解决方案;(4)讨论如何实施和改进。
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教师应该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组织。
(1)使讨论井然有序。不能影响课堂纪律。任何形式的授课方式,必然以课堂纪律的保证为前提;(2)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问题,因为这些是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这些问题最好由学生发现并提出:或者由教师稍加引导;(3)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引导学生讨论思路。整个讨论必须围绕一个案例中心主题,一定要防止跑题,集中讨论更容易尽快得出结论,而广泛撒网,会使整个案例讨论节奏
松散而拖沓;(4)对案例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等进行分析。这就对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教师要熟知本节案例的所有知识点,并且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观点有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总体意见依课程内容重点的需要加以分析。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子,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水的突然沸腾原因是在水、水杯、微波炉还是咖啡?(2)水为什么在加入咖啡前不沸腾?(3)如果不用玻璃杯(换陶瓷杯)会出现什么结果?(4)在杯子里面可以加些其他餐具97这些问题是与沸腾传热的核心内容气泡生成直接相关的,这也是案例的核心和关键。
4、案例的总结
这个阶段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解决方案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教师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印象,并且为后续案例的延伸埋下伏笔,鼓励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相关的研究,把研究型学习的思想融入其中。
以上述案例为例子,总结可以从同学找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入手,比如纯净水、加热温度、干净的杯子,咖啡的多孔性。解决方案同样从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强调其中涉及到气泡产生的两个条件即过热度和汽化核心。
5、案例的延伸
当讨论分析以及总结结束的时候,应该对现有案例加以延伸,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探索意识。比如我们找到了突沸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沸腾的要素,那么是否可以应用这个原理去解决和改进生活中的其他设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呢?
可以作业或者思考题的形式布置下去。比如可留下思考题:(1)在2010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展出了一件循环加热烧水壶,它的烧水时间比普通水壶节省一半以上,请依据沸腾传热的机理分析其节能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2)请提出几种方案,对家用的热水壶壶底进行改造,以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目的。这样的思考题会在案例结束之后再次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提示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及相关展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中受益匪浅。
6、研究型教学思想的体现。
在整个案例被提出导入、分析讨论以及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时刻将研究型教学的相关思路贯穿其中。
通过案例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了解科学问题的一般认识过程。并且在讲授提出解决方案时,及时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提出的这几种,更鼓励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前沿知识的兴趣,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同时应该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毕竟学生只是刚刚接触到相关知识,而教师一般是在本领域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
此外,当案例已经得到圆满解决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身边的现象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发现科学规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书本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受益匪浅。
7、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还需要相关资料的支撑,因此存在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教师本身可能是刚刚从校门走出的青年人,在实践经验和课堂掌控经验上还有很大不足,教师本身科研经历的多少也对该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
(2)该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水平要要求也比较高,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能考虑选择更加简单的案例加以讨论;
(3)《化工原理》课程的实际工程案例来源并不丰富,由于课题等等原因,很多好的案例无法公开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制约因素。
总之,《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要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如果能在案例式研究型教学方法中,将案例与研究型教学统一起来,则能使原本枯燥的《化工原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现代化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晓彩,边丽,谢艳,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河南化工,2010,(27)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5
初中数学多边形图形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进行多边形外角和分析,能够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多边形的解题技巧进行有效传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多边形外角和是平面图形认知中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学生在上节知识点中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够初步认知内角和的相关问题,但是却对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却感到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外角和概念为突破口有效的渗透数学,转换思想,通过类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外角概念,以及外角和公式,将多边形问题转换为三角形问题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解题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掌握一般到特殊的规划思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三角形外角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外角和中只需要分析六个中的三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切记数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感觉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小明报名参加了田径项目,他为了取得好成绩,便每天早晨沿着一个三角形比赛场地进行逆时针跑步锻炼……”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活动,探究中,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题干进行抽象思考与判断,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内运用支架与橡皮筋,共同摆放成三角形场地,并且请学生到讲台上感受转圈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学生能够感受抽象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的设置疑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当你从起点回到出发点后,身体转了多少度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交流,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互动探究,有的学生说,我的身体转过了180度,有的学生说我转过了360度,但是答案不一,教师再次提问“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再转过角的时候,你们身体转过的角度是多少呢?”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难以感到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会回答“身体转过的角度是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夹角”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回答,应当采用追问的方式再次提问“能考虑一下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夹角是什么角呢?”有的学生会说,是三角形内角。教师让这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转身,部分同学会质疑这位同学的答案,认为这并不是三角形的内角。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体演示,这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与三角形外的平面产生的角是外角,从而加强对三角形外角概念的认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固化三角形外角知识点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从而探究出外角和公式,并且将外角和公式作为切入点,能够将三角形的外角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三角形的知?R点。
四、教学总结
在课堂知识讲解过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掌握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不会预习,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共同预习,引导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具体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题干。引导学生分析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主要学会了哪些概念和公式?学生也能够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多边形外角和知识点下,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的外角和概念为切入点和难点,运用较多的时间与篇幅,讲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掌握多边形外角和的概念认知。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6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 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 精选 整合 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 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说课设计
“I am making a card for my Mother's 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 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 快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