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1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疏导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0人,比较两组心理特征的区别以及观察组心理疏导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特征;心理疏导

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剂量化疗已成为当今针对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实体瘤等疾病的有效措施[1,2]。但是移植过程中的放疗、化疗等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特别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非常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使移植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预后受到严重影响。成功移植后并不表示所有患者均能完全康复,移植后还有发生各种并发症或白血病复发的可能[3]。尤其是接受预处理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各种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性高,患者承受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根据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48岁,急性白血病17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0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量表相关事项,取得患者同意后请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调查,分别于患者心理疏导前和心理疏导后进行问卷调查,负责调查的调查员在调查前均经过统一的培训。发放量表后由患者独立填写,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独立完成,由调查员通过询问协助完成。

1.2.2心理疏导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视、听、触、问、交谈,观察患者言语、情绪、思维与行为变化,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树立信心,减轻抑郁、焦虑的心理。

1.3问卷调查表

1.3.1焦虑自评量表(SA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为20~80分,正常:7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3.2抑郁自评量表(SD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为20~80分,正常:7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3.3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由Derogatic编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有90个条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情感、感觉、意识、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涉及,包括9个因子,即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4依从性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对治疗护理的依从程度。较好依从:移植过程中,基本或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治疗;一般依从:有时会按照医嘱执行治疗,但直觉性不高,需护理人员督促;不依从:时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对治疗护理有抵触心理,需护理人员强制性执行。

1.5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但在移植过程中,患者积极的配合、良好的心态同样是保证移植顺利完成,实现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心理问题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江美銮等[4]调查指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为主,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而且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疾病本身已经给患者身体上带来痛苦,再加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患者在狭小的层流舱独居l个月~2个月,亲人无法陪伴,患者机体容易进入焦虑、紧张、恐惧的过度应激状态,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机体免疫力,如果不及时实施心理疏导,不仅影响整个移植治疗过程,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延缓疾病的康复[5-7]。因此,需要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从满足患者睡眠、饮食的基本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和爱及归属的需要,渗透到患者需要的各个层面,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生理、心理状态。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临死亡威胁、反复化疗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惧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未能缓解,或是对移植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等,增加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状态。许玲[8]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SAS和S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阶段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出现,病情缓解后以焦虑症状为主,治疗无效或复发阶段以抑郁症状为主。赫洋等[9]对接受治疗的 11 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绝望、恐惧等负性情绪。本研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6.3±7.5和49.7±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3±8.8和38.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会受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移植后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以及乏力、疲惫、厌食、体能降低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切实做好心理疏导,改变患者原认知过程中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行为的错误认知观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孙丽敏等[12]对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到改善。本研究患者经心理疏导,从之前4例较好依从上升为10例,较好依从率显著提高。

造血干细胞移植带给众多血液病患者治愈的机会,但移植过程的痛苦和艰辛也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车红.1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2): 62-63.

[2]Muszer K, Bailer J. Effec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on course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behaviour therapy in an outpatient sample[J].Psychother Psychosom Med Psychol, 2011, 61(7): 303-310.

[3]Grassi L, Rossi E, Caruso R.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 outpatient clinics on routine screening for emotional distress:an observational study[J].Psychooncology, 2011, 20(6): 669-674.

[4]江美銮,吴玩如,陈彩芳.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 (2): 194-195.

[5]赵小明,秦 晶,马筱慧,等.白血病患者心理干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22): 52-54.

[6]Mc Pherson CJ, Wilson KG. Feeling like a burden: 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J]. Soc Sci Med, 2007, 64(2) : 417-427.

[7]王洪梅,管伟,刘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6): 1672-1673.

[8]许玲.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4) :176-177.

[9]赫洋,王昕,薛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特征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9): 4-7.

[10]王英,邱玉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12): 1184-1186.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4

1.1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一是当今时代信息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环境多样化和经济发展市场化的趋势,给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发展进程加快,对个体的能力素质,特别是思想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三是受到制度、政策的影响,个体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上述情况,对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1.2心理疏导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一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秉承的理念,而心理疏导正是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帮助个体走出心理上、思想上、认识上的误区,疏通阻塞成长进步、破坏和谐团结、影响工作、生活的障碍,有效维护和促进疏导对象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合理引入心理疏导,必将对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心理疏导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最大化

必要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个体带来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内部不和谐、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合作意识淡化,以及生活压力大所造成的种种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可起到心理调适、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等诸多作用,能实现优势互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2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

2.1趋利避害,换位疏导

部分后勤职工在面对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和职务变动等情况时,容易产生错误、冲动,甚至极端的想法。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人总是依赖自己的力量去寻求快乐、避免痛苦。现实中,个体出现的思想问题往往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趋利避害”过程。面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一是把后勤职工的思想问题向产生“痛苦”后果的方向上延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后勤职工往往对自身的思想问题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此时要注重拨正后勤职工的思维方向,预见问题性质,假设错误的结果,促使沟通对象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二是把思想问题的解决向获得“快乐”结果的方向上拓展,要点出后勤职工的优势、长处,肯定其工作成绩,指明发展方向,设想美好未来,增强其奋进的信心和动力。

2.2代偿满足,宣泄疏导

与一线教师相比,高校后勤职工在工资、福利待遇和享受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生活中面临物价上涨、交通、住房、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困难,心理负担很重,此刻,恰当的宣泄疏导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心理宣泄,即个体将自身负性情绪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达到心理上的调节,得到代偿性满足,包括器械宣泄、书写宣泄、倾诉宣泄等方法。人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总有一定的极限,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极限时,心理发展便出现一系列困扰,同时,身体也会受到危害。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打开“心理控制阀”,进行适当的宣泄,将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

2.3尊重需求,激励疏导

高校后勤团队中不乏有能力、有经验、想作为的人才,当发展空间受限时,矛盾问题随即产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尊重个体需求的同时,更不可忽视激励、疏导的作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5个需要层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对生存的需要基本得到了保障和满足,随之而来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日益强烈。疏导者坚守保密原则,有益于增进后勤职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激励、疏导更能够强化个体进取信心,优化人际关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关注个体需求,充分肯定成绩,用爱心和诚心感化个体,从个体潜能出发,提出适当的期待,使其在积极进取的工作中忘却并克服忧郁、自卑、悲观等不良心态。激励过程中要以“跳一跳,能够到”为目标,避免期望过高而产生“可望不可及”的心理,使个体丧失信心。

3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心理疏导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校后勤职工大部分在生产一线工作,工作任务重,工资收入不高,家庭情况各异,因此,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较为复杂。面对后勤职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以心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具体说,就是在运用心理疏导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到“四心、四知”。

3.1“四心”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一是要有爱心,对职工倾注真爱、真情,用“爱心”搭好“连心桥”,才能更好地开展疏导教育。二是要有热心,平时要关心个体的进步,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小事,善于发现情绪变化的细节。三是要有诚心,疏导的优势就在于平等坦诚的感情交流,需要坦诚相见、敞开心扉交流。四是要有耐心,心理疏导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对职工有耐心,要在平凡事上多鼓励,在生活细微处多关怀。

3.2“四知”是心理疏导的基础

一知职工的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年龄学历等等。二知职工的思想状况,便于根据职工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分析造成问题和矛盾的主客观因素。三知职工的思想动向,便于预见发展趋势,掌握关键节点。四知疏导交流的浅近目标。即要明确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谈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下步如何打算等问题。

4结语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5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方面的下降,针对于中青年人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产生中青年精神分裂,对患者和社会形成严重的威胁,在对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实施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引导患者配合治疗。为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心器官疾病患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痴呆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33±2.43)岁,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53±0.62)年;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28±2.23)岁,病程0.4-3年,平均病程(1.64±0.5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基本资料、年龄方面基本资料、病程方面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生,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治疗,开始用量为0.25-0.5mg/次,随着治疗的进程,增加药量控制为2.0-6.0mg/次,2次/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措施为:①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互信度,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②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认知程度;③适当的给予患者和家属正能量,进行举例说明,提高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情况。精神状况评分使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功能状况评分使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选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

⑹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7.0软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和检验。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具有慢性病的特点,难以治愈,需要长期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思维、智力、行为、感知上面的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逐年增加,对社会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点关注。

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极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剧,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易出现幻想、自杀、幻觉等症状,对患者自身和他人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重点监控,避免对患者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引导释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清醒的认知自身的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2):135-137.

[2] 张美霞,刘旭恩,张秀丽,等.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82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2):272-275.

[3] 陈礼贤.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4):2705-2705.

[4] 焦峰,孔令军,郑莉娜.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597-1598.

[5]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及其预测因素研究[J]. 张永爱,曹平,李娜,任向明,唐争艳,师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9)

[6]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刘振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12)

[7]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观察[J]. 韦安枝,赵兴民,马德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1(08)

[8]心理干预对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杨英,杨毅. 中国民康医学. 2010(24)

[9]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作用[J]. 王希红,蒋有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0(22)

[1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43例效果观察[J]. 邱兵珍,许爱芳,傅廷东. 福建医药杂志. 2010(03)

[11]10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行为分析及对策[J]. 朱琳,刘少华,钟秋园.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03)

[12]依那普利治疗6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郭茹. 中国医学创新. 2013(03)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9-01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宏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工作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大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调动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所谓“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相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点

(一)主动性

心理疏导的主动性,是指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能真诚关注心理疏导客体对象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主动积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心理咨询的做法不同,心理疏导要求教育者主体经常主动深入教育对象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需要及时加以疏导的不良社会情绪,敏锐发现有生活困难和心理困境问题急需救助的群体和个人,并及时走近这些群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讲群体的不良情绪和个体心理危机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二)共情性

心理疏导的共情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从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心理疏导客体的真实世界;运用相关方法和策略把自己对心理疏导客体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对其自身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心理疏导客体出现的思想问题不仅从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予以理解,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疏导氛围。准确的共情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在心理疏导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疏导关系的前提之一,共情使心理疏导客体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而有助于良好疏导关系的建立。

(三)双向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并不是仅有心理疏导主体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传达,在大部分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是心理疏导主体在听心理疏导客体说话与表达。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可以有充分表达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因而,双方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取向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教育者又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充分考虑个性,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融入人文关怀,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与他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与他人和谐是与自我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三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利用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关键契机,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