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心理素质教育不是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健康教育,也不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咨询和辅导,而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科学构建课程教学,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应用型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是一种依托团体活动,根据学生当下产生的感受与体验进行引导或辅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活动的互动性。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普及心理知识。

一、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一般形式

(一)主题辩论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热门心理焦点问题,抛出适合辩论的主题,分组进行正方、反方的辩论。搜集辩论资料的过程即学习心理知识的过程,组织辩论语言的过程即自我学习和重新自我定位的过程;与辩方辩论的过程即接受不同知识、学会多维度看待问题的过程。能让学生在准备过程、参与过程、总结过程中,收获很多心理知识,学会团队合作,学会站在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掌握共情等。

(二)案例分享讨论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团体都是年龄相近的团体,根据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疑惑和经验,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会让团体成员觉得具有可借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但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游戏辅导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游戏的过程,分析学生的表现和投射的情感,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趣味性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唤起他们对亲朋好友的关注和关爱。

二、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课程内容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目前主要应用于认知、情绪、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等方面。

(一)认知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认知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认知自我,掌握良好的认知方式。

(二)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通过情绪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让大家对自身的情绪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自身的情绪变化更敏锐感知,同时也能明白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三)人际交往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通过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让大学生对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恋爱

在大学校园里面,大学生恋爱是普遍现象。通过大学生恋爱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让大家对大学生恋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如何处理恋爱问题,如何看待婚前、如何在婚前中保护自己等问题。

三、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效果保障措施

(一)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指导者

在团体心理辅导教学中,指导者的作用尤为关键。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效果,需要指导者对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经验、有较好的共情能力、具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活动设计

以活动效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些活动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活动设计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团体心理辅导教学重在体验、领悟,指导者务必在活动后期引导学生反省、领悟活动的目的,完成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目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规模控制

严格控制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规模,人数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效果。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控制不同的规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心理学基础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新应用,是开放式课堂教育方式,将课堂的主动还学生群体,能够在短期内大范围地让学生快速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实现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2]郑慧.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动[J].大学教育,2014.

[3]毛智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2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接受过心理知识培训和心理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经历相似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和帮质的服务的过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者主要是由学校心理部干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等组成,学校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指导其运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各种途径,主动的与身边的朋辈大学生建立起互助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平等性

传统的心理辅导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主导,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来访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之相比,朋辈心理辅导的双方既是同龄人又是朋友,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当事人不但可以在辅导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平等和信任关系,特别是遇到敏感问题,朋辈之间的交流不觉尴尬,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和意见。

2、自发性

曾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最先想到求助的对象中,同伴占70%,而父母和老师分别只占到10%和8%。这说明同学或者朋友之类的同辈是大学生自发性求助欲望最强烈的群体,朋辈之间的倾诉和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渠道。可能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与现实生活,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们生活在相似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中,对于这些心理困惑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3、互

传统的心理辅导大多是单向式的,即助人者主动向求助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方式的心理帮助,受益者往往是求助者。朋辈心理辅导是互助式的,即辅导双方在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帮助和成长。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被辅导的学生可以获得解决日常心理困惑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改善身心健康水平,辅导者也可以从中挖掘自身潜能,寻求自我价值和成功体验,最终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支持,实现辅导双方共同的成长进步。

4、广泛性

传统心理辅导需要有专业的咨询老师、固定的咨询时间、合适的辅导场地等,而且主要辅导对象大多是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既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开展辅导,也可以在生活中有潜移默化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指导,而且面对的学生群体更加广泛,最大范围的关注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5、时效性

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异常表现出来。朋辈辅导员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及时掌握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经过培训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比较准确的分辨心理问题出现前可能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为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时效性的帮助。而且,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持续保持和同学或朋友持续不断的相处和接触,能对当事人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进一步促进效果的提升。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应用

朋辈心理辅导被很多高校广泛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方式有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大多是以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形式的多样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展出了其他应用的途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其中。

1、心理危机干预

很多高校建构起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多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干预人员也从学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到学院心理专干辅导员,最后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中最基层的环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主要是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他们以本班级和寝室为阵地,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求助需求,明确问题后及时上报,承担着心理问题的前期防范和后期跟踪反馈任务。具体工作任务有:在班级和寝室在中宣髌占按笱生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范围及咨询事项;积极组织各类朋辈辅导活动,如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密切关注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绪和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同学正处在危机事件中,或者出现明显的心理行为异常,首先要做好初步干预和保护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并配合老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反馈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高校普及和宣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朋辈心理辅导的方法全程引入心理健康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课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上课的主题,并按照主题内容的不同自由分组,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朋辈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查找资料、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老师指导、小组配合的方式下积极主动吸收心理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内容完整的呈现给同学们,结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朋辈式的学习实践,倡导自我教育和助人自助;课后增加教育指导环节,引发学生继续小组内的沟通交流,主动参与各类心理社团和活动,使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让学生以最能接受和最自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带给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3

1.我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的经验如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成员主要由大学生心理爱好者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志愿者等学生构成。朋辈心理辅导的帮助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同学之间的一般关系,它需要其成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对其招募、选拔、培养和训练等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招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的专职老师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通过校园海报、组织(或个人)推荐等方式招募和培养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人员。

(2)选拔。对志愿参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2]。实际操作中,可以在具体负责老师的主持下邀请熟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或学生担当评委,利用面试结合多才多艺展示、临场发挥等,选出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具备一定二等心理学知识,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的学生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此基础上也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专业、班级等因素。

(3)培训。专业指导老师要对选拔的新成员进行培训。培训主要以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室预约接待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心理测量软件的运用以及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2.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1)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和常见的心理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综合素质。

(2)以心理咨询中心为基地,通过心理咨询和预约电话为广大师生服务。心理咨询预约热线的接听工作主要由大学生朋辈辅导成员来完成。预约咨询的热线电话具有匿名安全、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等优点,特别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在对大学生情绪危机和自杀干预中心理咨询预约电话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援助工具和手段,成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成员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平台[2]。

(3)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成员还肩负着与班级心理委员紧密联系的责任,对建立危机干预网络、构筑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心理委员也是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和宿舍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班级心理委员主要向学生宣传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与方式;在遇到本班学生特殊心理问题的情况,观察并及时上报给学院领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4)通过大学生心理爱好者协会,广泛开展朋辈团体心理互助活动和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大学生心理社团由于其成员来源广泛、志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等特点,也可同时看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力量。通过大学生心理社团广泛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包括举行开展“心理健康月(周)”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心理知识系列讲座、团体训练、心理电影赏析等。使大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团体活动当中,能够理解人的心理健康活动,从而达到自己逐渐成长、朋辈互助、心身健康的效果。

3.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日常的预约接待和聊天中,是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师的“准心理咨询”[3]。所以,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成员不仅要了解心理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例如:如何收集咨询信息,如何耐心而积极地聆听,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朋辈心理辅导成员具备类似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

二、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不足

1.培养时间长而且困难。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的,因为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专业指导老师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方式寻找和培养朋辈心理辅导的志愿者。这是一个工作量大、时间漫长的培养过程。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4

关键词:高校; 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10-001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动、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1]。

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发展现状

目前,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天津大学在2006年举办了全国高校首届“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之后每年举办一届研讨会。心理委员的工作机制在全国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得以实施与发展。2007年,《北京工商大学班级心理委员手册》出版,在全国高等学校率先开展了“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的课程培训,得到了一致肯定。南京林业大学的辅导内容及工作体制在逐步完善和确立[2]。

二、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存在的问题

1.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归类分析,将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情况总结为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类高校未能建立有效的朋辈咨询机构,他们中有一小部分正在筹划设立朋辈咨询中心,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因为经费等原因的限制而未能设立此类机构;第二类高校为综合大学,或是存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比较完善,工作水平较高;第三类高校正在积极的完善朋辈心理工作队伍,但是受缺乏心理学专业的限制,只能在其他专业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通过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培训,使得这批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然而,总体上缺乏专业背景支持,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2.非官方性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以社团的方式建立,鲜有官方的组织推动其发展,使朋辈心理辅导不够名正言顺,极大地阻碍了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发展。同时,各校对心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同,河北省各高校学生心理工作,尤其是朋辈心理工作缺乏交流。每个高校都有自己开展心理活动的特色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共享的平台,使得先进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经验无法相互共享。

3.咨询手段单一化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59.7%以上同学开始建议通过电话、QQ、飞信等电子化的交流方式来与心理咨询员沟通,而在调研的院校中,几乎完全是以面谈的形式来进行,朋辈咨询方式的单一化与滞后性得以显现,阻碍了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发展。

4.宣传不到位

调研发现高校的学生普遍不清楚、不了解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学生组织,相关部门对朋辈心理辅导不甚了解则不予以重视,宣传平台不够完善,这就要求高校今后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此外发现同学们热衷于网络平台,在心理学知识的宣传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

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

1.构成要素

朋辈心理辅导站应作为一个战略统筹部门而存在,它上承校领导的指导思想,下达学生们的心理工作状况,统筹发展全校的心理工作。朋辈心理辅导站下设朋辈心理咨询室、朋辈心理辅导基础工作组和培训考核组三个部分。

1.1朋辈心理咨询室。朋辈心理咨询室是传统的咨询模式的集成和发展,主要负责接待前来咨询同学,为其解决心理咨询问题,询室还需要将经常遇到的心理咨询问题进行类别化的分析。

1.2朋辈心理辅导基础工作组。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这种形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班级心理委员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密切的注意班级同学的心理动向、对重点同学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相对于到心理咨询室的沟通更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同时与当事人处在相同的班级,对当事人的了解程度可能更好。班级心理委员选定并不是单纯的依靠班级内部的选举,而是通过一系列选拔流程产生。

宿舍知心人的任务和工作与班级心理委员基本相同,但两者负责的内容方向可有所区分,向宿舍知心人倾诉时可能问题多面向于生活方面,而针对班级的心理委员可能就倾向于解决学习、学生工作上的问题。这两个咨询岗位的设立,可以拓宽朋辈心理的服务范围,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及时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1.3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考核组。首先,基层工作人员即宿舍知心人和学生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是基层工作很重要的环节。实践中,朋辈基层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评,然后,分析通过面试考核应征者的心理素质等方面问题。最后,对前两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人选。

具体的培训环节将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知识和相关工作的知识培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问题的分析,制定培训的主要内容,设立听、阅、学、互、实五位一体的培训方案。

2.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完善

2.1咨询方式多样化。目前同学们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拒绝求助于朋辈心理咨询机构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担心咨询会使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鉴于此种顾虑,朋辈咨询机构应当考虑采取多种方式接受咨询,同时采取一些新的方式来消除咨询者的顾虑。例如,建立网上匿名咨询平台,通过此平台,咨询者可以有效地消除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情形,同时通过文字上的交流,能更好的走进咨询者的内心。没有面对面的接触,能有效的减少咨询者的顾虑;开设校园朋辈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指对情绪危机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一种电话服务形式,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2.2建立高校间朋辈心理工作交流机制。在实践中,本研究发现高校间缺乏沟通,因而积极建立高校间沟通的桥梁,并建立了“河北高校朋辈交流群”。建设高校间朋辈心理工作交流机制,对于加强高校心理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逐渐缩小高校间发展差异,增强全体在校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对建设高校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5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系统;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72-02

朋辈心理辅导即是经过一定培训的朋辈辅导员向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的心理辅导活动。作为新生事物,它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已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国内对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只停留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体系构建及具体实践等方面。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朋辈心理辅导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正是由于朋辈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这一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辅助教育形式,探究优化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方法。

一、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剖析

1.社会支持的定义

所谓“社会支持”,一般是指个体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个体遇到外界环境的威胁以及困难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得以强化,进而可为个体提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1]。

社会支持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社会学家、社会精神病学家及流行病学家分别从各自研究目的出发来研究社会支持,提出了对社会支持的不同定义。国内学者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2]。Cohen和Wills(1985)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归属性支持[3]。

2.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

社会支持系统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共同组成的系统。根据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四级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朋友或同学、家庭成员、学生辅导员处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核心层[4]。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来说,核心层的成员与危机个体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最先发现危机个体的危机状况,对危机个体的社会支持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3.大学生社会支持来源的变化

我国学者陶沙[5]研究了大学新生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的特点,发现入学前,父母和老师提供的支持较多;入学初期,各支持源提供的支持显著降低,但父母提供的支持程度相对较高;在入学近一学期时,父母、同伴提供的支持明显上升,老师提供的支持程度继续下降。易进认为,就大学生而言,从家庭获得的支持类型多为情感支持,同伴侧重于工具性支持和陪伴支持[6]。

二、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机制

1.朋辈辅导员为当事人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

朋辈心理辅导的行为干预原理是出自社会学习理论、合理行为理论、参与教育理论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近年,国内高校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掀起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研究的热潮,纷纷在校内成立各种学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或培训朋辈辅导员,或建立健全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已连续数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班,并在每个学生寝室设立了心理联络员。这一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旨在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自上而下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反馈机制,并通过朋辈的力量,最大范围和最快速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反应,这也是对朋辈心理辅导理论的有效实践。

由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面对心理危机时更愿意向熟悉的同学、亲密的朋友诉说。而朋辈辅导员正是这样一群与当事人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的“朋友”,他们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因此,朋辈辅导员所做的主要是倾听当事人的困惑,在一定层面上给予当事人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同时,朋辈辅导员又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对同学间的心理危机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如果发现有问题的学生,他们会马上进行干预并向上级汇报,联系周围的朋友和家庭成员,根据个体需要为其提供社会支持,尽可能协助个体摆脱危机的影响。同时,马上联系心理咨询师和学生辅导员,做好信息的收集者。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又被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Benard)称为“心理干预的天然磁石”[7]。

基于这一特点,将朋辈心理辅导运用到构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形成大学生稳固的危机个体社会支持的核心层,并成为心理危机的四级社会支持干预系统,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

2.朋辈心理辅导促进朋辈辅导员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本身具有优势,表现为: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涉及范围广,发现问题及时;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又利于自身成长,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对于求助者来说,它是一种获得帮助的有效途经,是在专业心理辅导尚未完全普及,专业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心理困扰的重要方式。对于助人者来说,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蔡秀娟认为,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通常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和当事人可能随着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8]。所以,“朋辈心理辅导”有相互性,可以认为是人际交往中需要互补的产物。

笔者在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对23名同学开展了朋辈辅导员的相关培训,其中大量的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工作人员在培训前后采用问卷法考察了23名朋辈辅导员对于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认知变化以及相应的问题。结果发现,培训前,8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培训后,60%的人领会了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且开始意识到同伴作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求助对象,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回答“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有70%的人回答找同伴,10%回答找父母,8%回答找老师,12%回答找其他对象。可见,通过参加朋辈辅导员培训,也给他们个体自身带来了一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

与专业心理咨询一样,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也会出现来自工作中的烦恼和困惑,感受到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甚至面临一些心理危机。指导教师会根据每一个朋辈辅导员的情况进行督导和培训。在督导中,指导教师会帮助朋辈辅导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局限,达到自我完善[9]。

三、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化方法

1.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后,朋辈心理辅导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到生活、学习辅导,拓展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目前,国内多是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以各种形式组成的学生团体进行心理干预,有治疗性的目标,也有发展性的目标,因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这种心理辅导的过程可以引入到朋辈辅导员培训中或者由朋辈辅导员带领到团体中。团体辅导的开展可以增强朋辈之间的相互信赖程度,在团体内形成良好的气氛,对于团体成员人格的改变和社会支持系统核心层的建立与优化都非常重要。团体辅导之所以能有良好的成效,是因为成员们,即朋辈间有着接近的年龄、价值观、生活方式、经验,共同的理念使得辅导者与寻求帮助者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朋辈辅导员能够更为积极地提供倾听、支持与其他帮助,因此这种心理辅导的过程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张传柱等人研究将朋辈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辅导形式是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带领下的团体活动,方案如下:(1)破冰游戏――“棒打薄情郎;(2)魔镜;(3)抬棺游戏;(4)重要事件管理;(5)飞夺泸定桥;(6)我的情绪我做主;(7)相亲相爱一家人[10]。研究结果显示,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实施朋辈心理辅导,一方面借助朋辈辅导员自身存在的优势使得团体内的其他成员更易于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了大学新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焦虑与戒备心理,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归属性支持。

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与社会支持理论的有效整合

团体心理辅导利用了包括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和个人中心治疗等多种咨询理念,通过在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了开启、催化、保护、支持、折中、连结、摘要、整合、示范等技术, 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11]。特别是在内容设计方面,要求根据辅导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内容。

社会支持理论中谈道,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 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观启发了我们,在设计此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运用团体动力学及人际沟通理论,创造一种信任、民主的团体气氛和高度的凝聚力,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和社会资源。因为人际沟通不仅是大学生日常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来合理地运用。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同学间的帮助和关心对大学生来说是及其重要的。这类似于农村留守儿童[12]。大学生要学会了解彼此的需要,理解彼此的情绪和反应,学会恰当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团体初建阶段,选出队长、设计队歌、队徽、口号,“同舟共济”等活动,使成员从陌生到熟悉,创设互助、和谐的小组氛围,为成员倾吐心声奠定心理基础。再如,“解开千千结”,“信任之旅”,增进成员对解决心理困惑的信心,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信任和团体凝聚力。

社会支持系统观告诉我们,社会支持需要深入考察, 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 它涉及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主观支持,它强调主体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领导者要引导每位团体成员在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体验当下的情绪和反应上,而不是一味地沉迷在“游戏”中。因为主观支持总是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感知到的现实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13]。比如,在由朋辈辅导员组成的团体中,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手段,回忆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人的帮助,以及开展“求助者的训练”,体会求助者和助人者的感受,感知朋友的关心,提高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

此外,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即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评价、期望,社会关系的认识、评价、期望,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内容[14]。因为当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时,个体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假设该团体是由朋辈辅导员组成的,那么通过此类活动的设计即可达到使朋辈辅导员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维持和提高自尊水平的目的。比如,在由朋辈辅导员带领的团体中,设计“价值大拍卖”、“照镜子”、“我是谁”等活动,促进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朋辈心理辅导对于优化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有显著的作用,不仅为被辅导者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也促进朋辈辅导员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而团体心理辅导的引入,则利用它的优势,使团体成员体验到理解与被理解,尊重与被尊重,支持与被支持,在获得社会资源的同时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周泽志.高校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学理论,2012(11):201-202.

[2]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41-45.

[3]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5):1175-1177.

[4]张亚君.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5]陶沙.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与变化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1-5.

[6]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7]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8]蔡秀娟,黄东,鲍金勇,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64-68.

[9]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10]张传柱.朋辈心理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3):172-173.

[11]杨珊.团体干预对提高示范性高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效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24):57-62.

[12]蒋美华.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短程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大学心理辅导内容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第一步。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九江学院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共500人,问卷回收后,经仔细筛选后保留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76.8%。其中,大一114人,占29.7%,大二155人,占40.3%,大三61人,占15.9%,大四54人,占14.1%;男生184人,占47.9%,女生200人占52.1%;专科生186人,占48.4%,本科生198人,占51.6%;理工科类151人,占39.3%,文科类179人,占46.6%,艺术类54人,占14.1%。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需求

1.自我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有146人(38.1%)对自己的态度不够积极; 74人(19.3%)认为自己的自尊心不强;明确表示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有152人,比例高达39.6%。还有79人(20.6%)不确定自己的表现。这表明自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悦纳,形成积极清晰而稳定的自我概念。

2.在校适应方面

有287人对学校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体验,感到空虚无聊,占总人数的74.7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337人,占87.8%)渴望结束彷徨找到新的目标。因此,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进行大学生涯规划。

3.学习方面

有45.5%的学生(175人)选择如何维持激情和学习动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3.7%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案,只有2.3%的学生把缓解学习压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所以学习心理辅导要突出学习动力和激情的维持、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学。

4.人际关系方面

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122人(占32%)最想学习的是交往技巧,希望提高自信心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的学生各占26.6%,只有14.5%(55人)的学生认为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就说明人际关系辅导要强化交往技巧和艺术以及自信心训练。

5.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和理解爱的涵义。对于与性有关的知识,230(占59.9%)位大学生最希望了解的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其次为性道德、法律知识,有7%和7.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最希望了解婚前的后果和避孕知识。恋爱心理辅导着重帮助学生学会兼顾学业、理解爱的内涵。尽管只有11人(2.9%)选择了学会承受恋爱挫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有限,失恋后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引导学生承受爱情挫折也是重中之重。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则是性生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性道德和法律知识。

6.情绪稳定方面

调查中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愉快,15.6%的学生不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感受; 46.1%的学生(177人)希望自己能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希望自己具有克服不良情绪的能力的学生比例有39.6%,同时有306人认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约占总人数的79.7%。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情绪稳定和成熟的要求。所以情绪调控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克制情绪的方法和能力。

7.意志品质方面

当问到是否能坚持一件事时,265位(69%)学生回答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只有21.1%的学生选择先学习,还有217人(56.6%)的人摇摆不定,不能肯定自己的选择,25.2%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会选择娱乐。说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自觉性和独立性也是许多大学生有待改进的方面。所以意志品质优化的是大学生意志品质训练的重点,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

8.就业方面

对于如何更好地为求职和就业作准备,164人(42.7%)选择了进行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能力,其次选择如何提高自信迎接挑战的人有34.4%,人数为132。就业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提高学生自信和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要求

有84.9%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大一年级主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选择人数为和百分比分别为272人,70.8%)、生活适应辅导(260人,67.7%)、自我意识教育(209人,54.5%)和人际关系辅导(151人,39.4%);大二年级主要进行恋爱心理辅导(240人,62.5%)、性健康教育(170人,44.3%)、人际关系辅导(170人,44.3%)和情绪调控指导(99人,25.8%),大三大四可以将就业心理辅导(364人,94.8%)、意志品质训练(172人,44.9%)、情绪调控辅导(163人,42.5%)和性健康教育(86人,22.5%)作为主要内容。可以看到,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有所交叉,说明大学生的需要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四、结论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和时间要求是有所侧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要贴近大学生心理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较为合理的安排是: